5.2图形的变化(1)导学案
5.2 视图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5.2 视图 第一课时
主备:曹玉辉 副备:李春贺 孙芬 审核: 2014年9月23日 一、学习准备:
1、从正面看到的图是 视图,那么左视图和俯视图呢?
2、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画出它的三种视图
二、学习目标:
1、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体会三种几何体与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能够识别并正确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三、自学提示: (一)自主学习:
圆柱、圆锥、球体与其三种视图 1、观察图圆柱、圆锥、球,从下列 左图找到与之对应的主视图
2、从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
球体是什么形状?并画在上面右上图的 对应位置。
3、根据下列主视图和俯视图,找出对应的物体。
(二)合作探究:
下图是一个类似蒙古包的几何体,在其右方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四、学习小结:
五、夯实基础:
1.一个物体的俯视图是圆,则该物体可能是:()
A.球体 B.圆柱 C.圆锥 D.以上都有可能
2.某物体的三种视图是如图所示的3个图形,那么该物体的形状是()
A.长方体 B.圆锥体 C.立方体 D.圆柱体
3. 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完全相同,则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 )
A.球或圆锥 B.正方体或圆柱C.球或正方体 D.以上都不对
六、能力提升:
如图是由若干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立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布置作业:。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图形的变化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图形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基本变化,能够运用这些变化进行图形的变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图形的翻转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综合运用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窗户、门、桌子等,让学生发现这些物体都可以进行移动、转动和翻转,从而引出图形的变化。
2. 讲解新课(1)图形的平移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让学生了解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叫做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图形平移的操作方法。
(2)图形的旋转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让学生了解旋转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操作方法。
(3)图形的翻转讲解图形的翻转概念,让学生了解翻转是指一个图形绕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图形翻转的操作方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变化的游戏,每个学生轮流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并判断操作是否正确。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图形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以及综合运用。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图形变化的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同时,强调图形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
作业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以及综合运用。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导学案
学
生
分
析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设
计
理
念
创设情境、领悟新知——自主探究、内化新知——拓展应用、升华新知——反馈评价、巩固新知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重
点
、
难
点
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
2、探索并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5.2反比例授课
年级
九年级
学
科
数学
课题
反比例函数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发现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
材
分
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三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练习巩固,
提升能力
15分钟
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问题个别处理
学生自主完成,疑难问题合作解决
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
数学教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动态变化》教案
数学教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动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图形的动态变化及其特征- 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操作-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变化- 研究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进行平移变化的实际操作练2. 图形的旋转变化- 研究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进行旋转变化的实际操作练3. 图形的对称变化- 研究对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对称的性质和规律- 进行对称变化的实际操作练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概念和原理-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 设计趣味性强的练题和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变化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图形动态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平移变化:- 讲解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比较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 演示平移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平移的规律。
- 练平移变化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研究旋转变化:- 讲解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比较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 演示旋转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旋转的规律。
- 练旋转变化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研究对称变化:- 讲解对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比较对称前后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 演示对称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对称的规律。
- 练对称变化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与展望:总结所学知识,强调图形动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 学生完成课堂练和作业,检查答案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 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参考资源- 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 教学投影仪- 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教具和实物以上为《图形的动态变化》教案的简要内容和教学步骤。
5.2圆的周长(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5.2圆的周长(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2节的内容——圆的周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和C=2πr,以及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和C=2πr。
2.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周率的概念和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是理解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如何将圆的周长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铅笔、圆形的实物(如圆桌、圆环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的周长学习单,包括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圆桌、圆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周长应该如何计算。
3. 示例:我会给出一个具体的圆的周长计算示例,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
4. 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发放学具中的圆的周长学习单,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圆的周长计算练习题。
5.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解答,如计算一个圆形花园的周长,或者计算一个圆形桌布的尺寸等。
六、板书设计1. 圆周率的含义和符号π。
2. 圆的周长公式C=πd和C=2πr。
3. 圆的周长计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为18m,计算花园的周长。
b. 一个圆形桌布的直径为1.5m,计算桌布的周长。
答案:1. 直径为10cm的圆的周长约为31.4cm,半径为5cm的圆的周长约为31.4cm。
2. a. 花园的周长约为56.52m。
b. 桌布的周长约为4.71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计算问题,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二)、情感目标:1、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1、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片、带方格的练习纸、剪刀、彩纸、字母卡片等。
二、预习学案:1、复习轴对称、旋转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我们把两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图形。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和经过旋转后的美丽图案。
三、导学案: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5.2圆(1) 导学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沭阳县修远中学初三数学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课题 2.1 圆(1)课型新授主备魏祝芝审核程方丽学习目标 1.探索圆的定义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学习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学习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学习过程分析指导一、自主学习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圆?2.你是怎样画圆的?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吗?3.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4.圆的相关定义:圆:圆心: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那么点P在圆内⇔;点P在圆上⇔;点P在圆外⇔ .二、合作交流:6.已知点P、Q,且PQ=4cm,⑴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
⑵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
⑶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把它画出来。
P QB CA D 三、成果展示7.到定点O 的距离为2cm 的点的集合是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 8.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上. 9.矩形ABCD 边AB=6cm,AD=8cm ,(1)若以A 为圆心,6cm 长为半径作⊙A ,则点B 在⊙A______,点C 在⊙A_______,点D 在⊙A________,AC 与BD 的交点O 在⊙A_________;(2)若作⊙A ,使B 、C 、D 三点至少有一个点在⊙A 内,至少有一点在⊙A 外,则⊙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0.一个点与定圆最近点的距离为4cm, 与最远点的距离是9cm ,则圆的半径是 11.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900,AC=12,AB=13,CD ⊥AB,以C 为圆心,5为半径作⊙C ,试判断A,D,B 三点与⊙C 的位置关系12.如图,一根长4米的绳子,一端拴在树上, 另一端拴着一只小狗.请画出小狗的活动区域.13.△ABC 中,∠A=90°,AD⊥BC 于D ,AC=5cm ,AB=12cm ,以D 为圆心,AD 为半径作圆,则三个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画图说明理由.四、拓展延伸1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D 中,角C 为直角,AC=4,BC=3,E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图形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图形的变化
在动手实验中领会图形的平
: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
:长方形纸绕它的一条边旋转;直角三角尺绕它的
举出生活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二、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在点划线一旁空白的方格中画图,使点划线两旁的图形完全相同.:.
任务2:(1)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的,将准备好的纸片沿虚线剪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图(
:.
三、拓展提升
任务1:将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相等的一边拼在一起,尝试拼出所有不同的图形.
:.
.右边四个图形中,形成方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4.如图所示,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P、Q、M、N四组图形,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5.1 图形的缩小与增加〔一〕学习内容: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图、第一节例1、完成第65页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十七第1、2题。
课 型:新授课学习目的:1.了解图形缩小或增加的含义,体会图形的相似;2.掌握图形缩小或增加的方法,能应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复杂图形缩小或增加;3.经过入手、动脑等活动,直观感知缩小或增加前后的图形,开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了解图形缩小或增加的含义,掌握图形缩小或增加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应用方格纸将复杂的图形按一定比例缩小或增加。
教学预备:✂回忆旧知1.画一画:将图〔1〕向左平移4格;将图〔2〕应用旋转绕O 点在格子图里画一朵小花。
〔1〕 〔2〕 2.平移和旋转不改动图形的〔 〕和〔 〕,只改动图形的〔 〕和〔 〕。
✂新课先知阅读课本64页,思索并回答下面效果:观察例1:1.第一组图片中,它们的外形〔 〕,大小也〔 〕;第二组图片中,它们的外形〔 〕,大小〔 〕。
2.细心观察第二组图片,从左到右,这两张图片的〔 〕完全相反,图形〔 〕了;从右到左,这两张图片的〔 〕完全相反,图形〔 〕了。
观察并思索〝议一议〞:3.明白图形的增加。
第一组图中,从左至右,图形〔 〕了,外形〔 〕,像这种坚持图形原来的外形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 〕。
4.明白图形的缩小。
第二组图中,从左至右,图形〔 〕了,外形〔 〕,像这种坚持图形原来的外形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 〕。
5〕,大小〔 〕。
✂初步构建学习小组协作交流自主学习导学版块内容。
先生在教员的引导下初步掌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搭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
✂自主检测1.完成课本第65页〝课堂活动〞〔1〕、〔2〕题。
2.把一个图形缩小或增加后与原图相比,〔 〕改动了,〔 〕没有变化。
3.观察下面两个笑脸,从右至左,图形〔 〕没有变,但图形〔 〕了;从左至右,图形〔 〕没有变,但图形〔 图形 增加:外形相反大小不同 缩小:外形相反✂交流探求结合第一版块的自主学习导学、第二版块的初步构建、自主检测内容,经过生生、师生协作交流探求总结:1.入手试一试:同桌讨论。
七年级数学上册《5.2 图形的变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科版
§5.2图形的变化导学案(1)
.将一个图形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就形成了图形的平移.
二、情境创设
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小组讨论合作
、完成课本P124做一做3、4两题(直接写在书上)
、阅读教材P123-124内容、完成书后“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一)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
线连一连.
.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 B.飞蝶的快速转动
.电梯的上下移动 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与变换》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与变换》数学教
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 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变换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1. 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概念介绍。
2.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方法和规律讲解。
3. 练习题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形的变换,引起学生对图形运动与变换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如平移、旋转、翻转等。
3. 平移:详细讲解图形的平移方法和规律,示范几个例子并让学生模仿进行平移操作。
4. 旋转:详细讲解图形的旋转方法和规律,示范几个例子并让学生模仿进行旋转操作。
5. 翻转:详细讲解图形的翻转方法和规律,示范几个例子并让学生模仿进行翻转操作。
6. 练习与活动:布置一些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变换相关的问题。
7. 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
教学资源
1. 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
3.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示意图和实物图。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操作图形等。
2.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活动,评估他们对图形运动与变换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1. 《小学数学教育大纲》
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图形变换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例子,如转动的风车、滑动的门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 平移: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平移操作。
2. 旋转: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同样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3. 对称: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对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对称的特点,然后引入对称轴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以此来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理解。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每次授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五年级下册《图形变换》导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下册《图形变换》导学案人教版课题轴对称授课人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图形与变换中重要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基础上来探索、研究、认识轴对称,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圆满地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四、教学手段及方法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五、预习作业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二、例题1: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通过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课内练习一-----第1、2题。
课外作业: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五年级上美术导学案-图形的变化-沪教版
五年级上美术导学案-图形的变化-沪教版教材解读本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图形的变化是本教材的第二个专题,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点、线、面的变化和组合方法•平移、旋转、镜像变化的概念和基本手法•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组合变化,形成新的图案在学习这个专题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到图形的变化是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美术作品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方式。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用简单的手法来操作图形的变化,通过线条的移动、点的平移,组合出各种图案,用图形来表达情感和想象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理解点、线、面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组合方法。
2.熟练掌握平移、旋转、镜像变化的概念和基本手法。
3.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组合变化,形成新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情感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并让学生了解图形变化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通过展示图片或真实的实物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点、线、面,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二步:基础练习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组合方法。
2.给学生介绍平移、旋转、镜像变化的概念和基本手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它们的操作方法。
3.给学生一些组合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用图形来表达情感和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第三步:综合应用1.让学生尝试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完成一些绘画或手工作品,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情感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点、线、面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组合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平移、旋转、镜像变化的概念和基本手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情感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5.2图形的变化导学案
5.2图形的变化(1)导学案一、复习回顾:1.你能否将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请说出分类的依据.2.如下图是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切去一块后,可能得到形如图(1)(2)(3)(4)的木块(1) (2) (3) (4)二、课前预习:1.点动成 ,线动成 , 动成体.2.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 ”,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 3.将一个图形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就形成了图形的平移.如图,图 与图 可以经过平移相互得到.三、课堂重点:1.旋转能否形成新的图形(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2)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从以上的演示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圆旋转成 ;长方形旋转成 ;三角形旋转成 ;2.翻折能否形成新的图形 (见教材123页)3.平移能否形成新的图形(见教材124页)从以上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平移,翻折,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方式。
这三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三种变换只改变原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尺的相等边拼在一(1) (5) (4) (3) (2) (6) (7)请问: 4块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分别是多少? A B C D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2.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3.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 B.飞蝶的快速转动C.电梯的上下移动 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得到.5.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形成.6.画出将下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图形的变化(1)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
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一
个三角形或梯形吗?
2、将一张正方形纸,适当折叠几次,你能一剪剪出一个五角星图案吗?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形成的几何体是 。
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形成的几何体是 。
1元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是 。
在上述过程中,发现:
1、圆柱、圆锥和球分别是什么图形绕着什么旋转1周得到的?
2、由上面的问题还能得出: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例1、下列图形绕轴线旋转一周,能形成 怎样的几何体?你能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例2
、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把两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例3、将右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3格。
活动二 完成P123-124做一做。
活动三 议一议,你能说出课本图5-8中的图
案是怎样形成的吗?
练一练:1、P125 1、2 课堂练习:
1、左下方三个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分别形成一个几何体,是 、 、 。
A B
C
D
A
C
D (1)
2、上图中的立体图形(1),可以看作右边的梯形ABCD沿边旋转一周形成的。
立体图形
(2)可以看作是由直角三角形ABC绕边旋转一周形成的。
3、下列图形都可由半圆经过怎样的变化而得到?
4、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B.飞碟的快速转动
C.电梯的上下移动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5、分析下图中四个图形是怎样形成的?
6、如图,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P、Q、M、N四组图形,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由A得到M;由B得到;由C 得到;由D得到。
思考题:
7、国庆节前,学校准备在文化广场特设直径均为4米的八个圆形花坛,在花坛内放置面积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盆栽草花,要求各个花坛内两种草花的摆设不能相同。
请你再至少设计出四种方案,把它画出来。
预习P125图形的变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