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
山东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

分为东 西两 区 : 东 区细分 为东 莱片 和东潍 片 , 西 区细分 为西 齐片 和西鲁 片 , 下 文所做 的分 析 , 都将 以这 一分 区方法 为基 准( 本 文如无特 殊说 明 , 注音均 采用 国际音 标 。) 。 近年来 ,已有 不少学 者注 意到 了山东 方言 在英语 学 习
二、 录 音 结 果 与分 析 ( 一) 研 究设 计
( 1 9 8 0 ) t 将 语 言 迁 移 定 义 为 第 一 语 言 的学 习 将 影 响 第 二 语
言 的学习 。 美 国应用语 言学家O d l i n ( 2 0 0 1 ) [ 3 3 认为迁移 是一种
影响, 这 种 影 响 源 于 目的 语 和 已 习 得 ( 或 未完 全 习得 ) 语 言
本次 调查 的对 象 是 山东某 大 学英 语专 业一 年 级新 生 . 由于他 们 尚未 进行 系统 的英 语语音 学 习和训 练 。其英 语发 音 中的母语痕 迹较 明显 , 具备 调查 的典型 意义 。笔者在 “ 四 片” 中分 别选 取一个 典 型 的方言 点 ( 烟 台, 威海 、 青 岛、 德州、
中 的 影 响 。如 孔 见 ( 2 0 0 1 ) 认 为 , 英语 中某些 辅音 在普 通话
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及对策

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及对策作者:车晓睿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7期在英语学习中,语音迁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英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汉语或地方方言的影响。
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学英语受到其方言的影响,他的方言越重,英语语音存在的问题就越多、越明显。
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音素不准、元音发音不饱满、短音不够有力、词没有重音、语调不正确等。
因此,本研究从方言的角度分析解决学生英语语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的意识,改善不良的语音习惯,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一、理论支持由于英语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对于欲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者来说,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缺乏系统的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以及方言的影响,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把方言的一些习惯迁移到第二种语言中去,从某种程度来说,方言的影响已成为学习者正确掌握英语语音以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障碍。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可以发现,母语对英语语音的学习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
当母语的习惯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时形成正迁移;反之则成为负迁移。
依据上述迁移理论,本文具体研究和分析方言对英语语音辅音、元音及语调的负迁移影响及找到适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英语语音与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二、辅音的负迁移分析由于方言中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一般来说,学生发[b][p][d][t][k][g][s][f][t?蘩][d?廾][m][n]与[?耷]音素时没有太大问题。
此时,汉语拼音起着正迁移作用。
但有的方言发音习惯对英语语音学习起着消极的负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翘舌音混淆汉语方言中比较明显的是一些方言区平、翘舌音不分,混淆zh ch sh与zcs。
在南方的一些方言区,人们习惯用翘舌音代替平舌音。
而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些县市,人们则习惯用平舌音代替翘舌音,于是,在英语学习中,此发言区的学生习惯地把[s?蘩]读作[s]。
汉语拼音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应对策略

语言汉语拼音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应对策略盛红平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汉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但由于语音形式都来自同一个国际音标体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我们要学会克服负迁移,在学习中纠正自己错误的语音发音,并勤加练习,多听多读,从而提高我们英语语音的水平。
关键词:语音;负迁移;策略不难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汉语拼音的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任何一种语言需要一定意义的声音(即语音)作为思想的媒介来进行交流。
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有语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的与别人交流,使对方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因此,要想把英语学好,我们必须先从英语语音方面入手。
一、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迁移(transfer)原本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迁移现象:如果汉语的迁移对英语发音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那它就是正迁移;相反,如果受汉语迁移的影响妨碍了英语发音的标准化,那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
在对部分中小学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发音错误问题,总结了有关汉语负迁移的以下几个方面:(一)元音发音错误汉语音素中有声母和韵母,英语音素中有元音和辅音。
1)汉语拼音的单韵母对英语语音中单元音的负迁移。
通过比较,发现英语音标中的单元音[ɑ:][ʌ]、[ə:][ə]、[i:][i]、[u:][u],分别与汉语拼音中(ɑ)、(e)、(i)、(u)的音质相似,但舌位方面有不同。
例如:汉语单韵母中(ɑ)属于央音,发音时嘴巴自然张开,舌头放平,舌中部隆起,伴随着声带颤动。
很多学生仅仅是根据汉语(ɑ)的舌位发音来缩短[ʌ]的发音时间和延长[ɑ:]的发音时间。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运用迁移理论,论述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的作用。
并且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尽量克服负迁移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正视母语的迁移作用,减少或避免负迁移,以便于学习者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流利准确的语音。
标签:汉语负迁移;英语语音;影响;策略引言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尤其是成年人必定會在某种程度上受他本族语的发音习惯的影响,经常会不自觉地把本族语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发音上。
相应地,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此类情况。
鉴于此,本文拟从负迁移的角度讨论汉语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以及其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迁移与负迁移RodEllis认为,由于目的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尚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存在共性和差异性,由此而造成的影响被称为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由此而造成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
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
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正迁移和负迁移是同时发生的。
在某些方面是正迁移,在另一方面又是负迁移。
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母语迁移,我们要承认它的存在,既要承认它干扰外语学习的一面,也不能否认它的正迁移作用,而是要承认它能帮助我们学好外语。
二、负迁移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俞理明指出,当学习者接触到外语时,其母语系统已经确立,母语思维习惯亦已形成。
但由于缺乏像母语习得那样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对知识加以理解、掌握和运用。
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原有的习惯会影响新习惯的养成,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植入大脑中的母语思维可能会干扰母语习得的顺利进行。
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

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作者:尹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0期一、引言语言结构千差万别,语言的实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因而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也具有各自的特性。
行为主义的语音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以前的语音习惯对第二语言语音的干扰,[1]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发音习惯搬到外语学习中,形成迁移。
迁移是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Terence Odlin认为迁移是来自于母语和以前习得(也许是不完全地)的其他任何语言之间相似和差异的那种影响。
[3]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由于语言的相似性,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促进学习。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指由于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母语的迁移便会干扰外语学习,形成消极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分属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着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也就必然存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方言众多,又各自不同,自成体系,学生习得的方言影响根深蒂固,因此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就十分必要,本文以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为英语标准,讨论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影响。
二、临沂方言的语音特点钱曾怡、高文达等学者把山东方言分为两大区四小区,即东区的东莱区、东潍区和西区的西齐区、西鲁区。
[4]临沂方言跨越了西鲁区和东潍区两个方言区,其语音特征十分丰富。
舌尖后音翘舌不到位,舌尖前音发成齿间音,舌面音发音靠前等现象是临沂方言中普遍存在的。
而r声母音节发成零声母音节,则是东潍区所特有的。
如日ri发成yi;人ren发成yin;肉rou 发成you。
母语负迁移让英语写作很受伤

母语负迁移让英语写作很受伤发表时间:2015-12-30T14:52:40.2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作者:黄立胜[导读]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英语和汉语属于两大不同语系,两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英语写作中会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即中式英语现象。
黄立胜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76100摘要:英语和汉语属于两大不同语系,两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英语写作中会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即中式英语现象。
主要表现在书写、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
本文就此现象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有效性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中英语作文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有动词时态语态的混乱使用,名词单复数不分,简单句的累积堆砌,汉语表达句式明显,不会运用地道的英语句式或者使用正确的复合句型来表达作文内容,就算有些句子表达出了作文内容,也缺少逻辑性。
造成这些失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迁移在心理学中解释为人们将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旧技能在新环境中产生作用的过程。
母语负迁移则是指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给语言学习者造成干扰因素,出现语言错误。
二、在写作中应对母语负迁移的策略1.攻克语法不同造成的负迁移现象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两大主要不同语系,因此在语法和语义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在名词单复数的使用上,学生往往也是以汉语的名词形式来表达英语名词。
比如说“一条新闻”就说成a news,应改为a piece of news。
“主+状+谓+宾”结构是汉语句子的基本固定结构,英语则与此不同,比如说“小王在家里看电视”,很多学生会错误地翻译为Xiao Wang at home watched TV.这样的句子纯粹是按照母语习惯直译过来的。
针对这种现象,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就要从基础抓起。
词是句子最小的单位,打好坚实的词汇基础,对课本上的重点词语,习惯用法,固定搭配等要求熟记于心。
英语发音的方言负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教育广角·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好英语语音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前提。
但是语音问题又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难题。
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除了汉语是官方语言,还主要存在地方方言。
因此,中国学生的英语语音会受到所在地区的方言的影响。
一、迁移理论的相关研究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Ellis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假设。
”后来James将“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成第一语言(Ll)和第二语言(L2)”,那就是语言迁移(转引自俞理明,2006:3)。
目前为二语习得领域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是Odlin(1989)下的定义。
“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用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二、关于方言负迁移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一,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在发音方式上的不同。
在英语单词中辅音字母出现的频率很高,而汉语声母和辅音音标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辅音中有一部分的发音学生是可以正确掌握的,但是不能够完全的对应辅音。
比如:哈尔滨工程大学杨秀娟副教授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观察到东北方言音节的特点,如平翘舌音部分,经常平舌音发成翘舌音,而翘舌音发成平舌音。
如吃饭(chi fan→ci fan)。
杨秀娟副教授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平翘舌音不分导致的语音错误,验证了平翘舌不分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
第二,个别英语音素在汉语拼音中的缺失。
学者郭利,熊晓春等人通过对南昌方言区初中生的英语语音习得情况的调查发现有些在英语中有的辅音音素,在普通话中没有,学生会用相似的音素去代替这些音素,从而产生负迁移,比如[θ],[[ð]这对摩擦音在汉语拼音中是没有的,所以,在发音时,很多学生把这两个音发成了[s]、[z] 音,例如:father[f:ðə]就会读成[f:zə]。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语言,作为媒介,是一种以任意发音符号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的手段,而语音在交际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外经济贸易、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学习,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必须。
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当以语音为首要学习任务,因为语音关系到发音、听力、背诵、口语等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流和理解。
然而,学生在学习语音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地区,地方母语方言的负迁移始终困扰着广大英语学习者。
本研究将问卷调查及教学实例相结合,通过观察及列举,分析方言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音;方言;负迁移;英语学习1 四川、陕西两省的方言实例:笔者接触过四川、陕西两省份的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地区,从小他们的汉语发音就有些许方言的味道。
四川学生和陕西个别地区的学生,很多人将发音 [ai]和[an]不分,音节[ai]和[h][b][p][m]相拼时,就容易将[ai]发成[an]。
[zh][ch][sh]和[i]相拼,容易读成[zi][ci][si]。
例如,将还(hái)读成hán,徘(pái)读成pán,是(shì)读成sì,水(shuǐ)读为(suì)。
宝鸡、汉中农村一带方言将拼音/l/和/n/混淆,例如,来(lái)读成nái,南(nán)读成lán,老(lǎo)读成nǎo。
在我班学生关于青岛崂山游记的英语作文中,崂(láo),大部分学生写成náo。
因此,导致崂山的英文Mount Lao 读成Mount Nao,引起了误解。
目前,高中生的发音也存在类似问题。
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初学英语时(农村学生小学很少接触英语),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对字母,音标和单词的正确读音,有的学生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标注读音,再加上方言的混淆,容易形成错误的拼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一、引言语言结构千差万别,语言的实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因而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也具有各自的特性。
行为主义的语音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以前的语音习惯对第二语言语音的干扰,[1]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发音习惯搬到外语学习中,形成迁移。
迁移是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Terence Odlin认为迁移是来自于母语和以前习得(也许是不完全地)的其他任何语言之间相似和差异的那种影响。
[3]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由于语言的相似性,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促进学习。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指由于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母语的迁移便会干扰外语学习,形成消极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分属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着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也就必然存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方言众多,又各自不同,自成体系,学生习得的方言影响根深蒂固,因此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就十分必要,本文以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为英语标准,讨论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影响。
二、临沂方言的语音特点钱曾怡、高文达等学者把山东方言分为两大区四小区,即东区的东莱区、东潍区和西区的西齐区、西鲁区。
[4]临沂方言跨越了西鲁区和东潍区两个方言区,其语音特征十分丰富。
舌尖后音翘舌不到位,舌尖前音发成齿间音,舌面音发音靠前等现象是临沂方言中普遍存在的。
而r声母音节发成零声母音节,则是东潍区所特有的。
如日ri发成yi;人ren发成yin;肉rou发成you。
而sh声母与合口呼相拼时跟f声母相混,只出现在西鲁区。
如书shu发成fu,霜shuɑng发成fɑng,刷shuɑ发成fɑ;符fu又发成shu;翻fɑn又发成shuɑn,[5]临沂方言既有山东方言的许多共同特征,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而某些特殊发音基础恰恰是影响学生正确掌握英语语音语调的重要因素。
三、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临沂方言在英语语音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辅音方面。
英语辅音有24个,汉语普通话有21个。
英汉语中有许多辅音听起来相似,然而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
加之临沂方言中的一些辅音又与普通话的发音不同,这些独特的发音方式就形成了临沂方言的负迁移。
(一)摩擦音/v/汉语没有与清辅音/f/相对应的/v/音,因此英语中浊辅音/v/的发音应特别加以训练。
[6]以半元音/w/开头的合口呼零声母音节,在音节的开始,嘴唇应该是圆的,而在临沂方言中往往发成唇齿浊擦音/v/。
相应地,在学习英语齿龈无擦通音/w/时,也读成/v/。
如把will /will/读成/vil/,wind /wind/ 读成/vind/等,原因是发/w/时下唇与上齿发生摩擦。
纠正方法是发/w/时,尽量把双唇突出些,不与下齿接触。
(二)摩擦音/z/,/s/普通话中的舌尖前音z、s,在临沂方言中,尤其在东潍区的莒南、沂水、沂南、蒙阴等县,发成了齿间音[tθ]、[θ],就是把舌尖放在上下牙齿间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些类似英语的//、/θ/。
这种发音就会迁移到英语中,用舌尖外伸的齿间音代替英语中的齿龈擦音/z/、/s/,如zinc /zik/发成*/ik/,sin /sin/发成/θin/,boys /biz/发成/bi/等。
纠正方法是发/s/、/z/时,利索地把舌头收回来贴近上齿龈,不要把舌头伸到外面来。
(三)摩擦音//,//,//在临沂的西部地区,尤其是蒙阴,往往把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读成舌尖前音z,c,s。
因此,在发英语辅音//,//,//时,一并用/z/,/c,/s/来代替,造成错误。
如jew /u:/读成/zu:/,/show /u/读成/su/,/chew /u:/读成/cu:/等。
纠正方法是发//时,舌尖和舌端贴近上齿龈后部,舌身同时向硬腭抬起,舌的两侧接触上排两边牙齿,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齿龈之间挤擦出来,双唇稍圆并略微突出。
//,//的发音部位及唇形与//相同,发//,//时,舌前端抵住硬腭,舌尖触及齿龈。
//是清音,//是对应的浊音。
[7]临沂西部以及与苍山、郯城接壤的部分,把普通话sh声母拼合口呼的字读成f声母,如书shu读成fu,霜shuɑng读成fɑng等。
相反,当普通话声母是f 时,这些地带又往往发成舌尖后音sh,开口呼韵母相应地变成了合口呼韵母。
如斧fu读成shu,飞fei读成shui等。
这就给习得英语辅音//和/f/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而导致发英语辅音//时用/f/来代替,如shoe /u:/读成/fu:/,sheep /i:p/读成/fi:p/等。
(四)en在/In/中的迁移临沂的沂水等地,b,p,m声母不与韵母in相拼,都发成en音,如宾bin 读成ben,拼pin读成pen,民min读成men等。
方言区中的部分学生把这种习惯带到英语语音中来,结果bin /bin/读成/ben/,pin /pin/读成*/pen/,min /min/读成/men/等。
四、临沂方言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汉语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而英语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al language),汉语语调与非声调语言英语的语调大不相同。
在汉语每个句子语调中,伴随着许多升降起伏的字调(语调),而英语语调却没有字调,其起伏改变分布在各语调单位上。
[8]这种巨大的差异,给英语语调的习得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而较之普通话,临沂方言的声调又有显著的区别性特征,这些也会负迁移到英语语调学习中。
(一)声调和语调关于汉语字调和语调的关系,赵元任认为,语调跟字调可以并存,会发生叠加现象(addition of tone and intonation),它们两者的关系是个代数和。
[8]汉语语调是字调和语调并存的现象。
制约汉语音高变化与基频模式结构的首要因素首先是字调,其次是语调;而英语不存在字调,在英语的音高变化及基频模式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调,其次是重音。
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音高变化轮廓大不一样,虽均使用语调,但所起的作用不同,英语只略受重音的约束,汉语则受字调的绝对制约。
[9]临沂方言有四个调类,但与普通话的调值不同,因而声调不同。
普通话的阴平是高平调,从五度到五度,高而平,记作55。
临沂绝大部分县市把阴平字调读成降升调,只是调值起止点稍有高低之分,有213、324和313三种。
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调,从三度升到五度,记作35。
临沂方言的阳平字调绝大部分读成降调,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从五度降到三度,记作53,个别地方读作高平调55。
普通话的上声是降升调,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记作214。
而临沂方言大部分读成高平调55,也有些读成升调,记作24。
普通话去声是全降调,由高音降到低音,记作51。
在临沂方言去声中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低降调31,较为普遍;二是降升调,主要是低降升调312,也有212。
由此可见,临沂方言声调特点为:有高平调,而没有低平调或其它高度的平调;缺乏升调,也没有从最高到最低的降调,只有从半高到半低的低降;音高变化小,无论是阴平213、324、313,阳平53、55,上声55、24,还是去声31、312、212,音高最大变化限于三度之内;没有升降调,只有降升调。
而与此相对,英语RP的平调可以是各种高度的平调,包括高平调、低平调及其它高度的平调;升调和降调的起点和落点可出现在各种高度上,音高变化大,不拘于一定音域内;既有升降调,又有降升调。
[10]受临沂方言以降调和高平调为主、音高变化不大、缺乏升调的发音习惯的影响,方言区学生在说英语时往往语调单一,缺乏变化,升降起伏不大,很难学会RP那种梯级下降式的语调。
对各种不同高度的平调,尤其是低平调不习惯,容易用高平调来代替各种平调。
由于音高变化小,对音域变化大的高降、高升等难以掌握,听起来平淡乏味。
英语一般疑问句读升调时,需要稍将句末最后一个重读音节的调子降下来,然后再升上去。
而方言区的学生在朗读疑问句时,不管是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都往往用降调,不能准确把握。
(二)重音重音有词重音和语句重音。
词重音指的是发出音节的力度,它通过音强、音长、音高和音质表现出来。
英语是语调语言,重音在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重音是节奏的基础,能体现语调模式。
对英语重音而言,音高是产生突出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音长,音强和音质更次之。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每个音节都有其固定的音高变化,即声调。
声调在汉语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重音的音位价值却不如声调大。
汉语普通话的轻声是轻重音中的弱读音节,汉语普通话既有声调,又有轻重音的交替变化,一个音节要么重读,有声调,要么弱读,读作轻声。
对于汉语重音,音长起了最重要的作用,音高的作用远不如音长,音强的作用很小。
因此汉语普通话音节的突出,主要是通过延长时间来体现,而英语则主要是通过音高来体现,这是英汉重音性质的区别。
因此,学生容易用延长时间来体现英语的重音,这样就破坏了英语语句原有的节奏,影响语调群的划分,导致语调失误。
另外,英语的弱读音节可以出现在词的任何一个音节上,而汉语的弱读音节决不会出现在第一个音节上。
在重音分配过程中,英语首先确定重读音节,其余便是弱读,而汉语则先确定弱读音节,然后再分配主重音和次重音。
一般说来,英语多音节词有一个(少数有两个)重读音节,其余为弱读音节,而汉语多音节词通常只有一个弱读音节,其余便为重读音节。
[11]因此,汉语重读音节比英语重读音节多,学生就习惯于把英语弱读音节读得太重。
而对于首音节弱读,重音靠后的单词,学生更是难以掌握,往往把重音放在前面或是全部重读。
重音位置放错会导致语调群划分不当,从而语调模式无法正确应用,这些负迁移都会严重影响讲英语的流畅和语调。
除了这些,临沂方言还有其特有的构词方式。
多在单音节动词后加词缀构成重叠音节,虽然表示的意义相同,但增加了强调意义,如撕说成撕巴撕巴,蹦说成蹦达蹦达等。
临沂方言中“鼓、登、侯、弄、得慌、得哄、点儿个”等词缀在单音节动词后面,分别构成“V鼓、V登、V侯、V弄、V得慌、V得哄、V点儿个”式多音节词。
如捣鼓指反复摆弄,翻登指翻,困得慌指困等。
形容词的最高级用形容词重叠来体现,表示“特别、最”之意。
如焦黄黄指特别黄,通红红指特别红,冰凉凉指特别凉等。
这些重叠式的构词方式使临沂方言形成更多的重读,使方言区学生读英语时重音过多,语调群划分不当,从而语调模式就得不到正确的应用,影响讲英语的语感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