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相关文献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学溯源文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学溯源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268d9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5.png)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学溯源文原文地址: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学溯源(文:李守力)作者:荒山野庙里的沉思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学溯源(文:李守力)李守力按:因时间关系,这篇文字只是列了一个提纲。
本文暂时撇开古代神话传说,仅从古代天文学和地理学发展史角度分析。
文中提到的太阳历、太阴历、十二次、八方、含山玉版等都有文献和考古证明,从略。
可参考后边列出的相关文献。
1、先天八卦实为阴阳图,是立着的圆形挂图,它模拟的是天地日月的运行。
(注3:拙著《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有详细说明。
只要在天文三衡图上按照上阳下阴、左阳右阴的简单法则画就得出太极图和先天八卦,再画三层就得出伏羲六十四卦。
)先天八卦图最早应为先天挂图,只有四个卦(天地日月:乾坤离坎),韩国国旗真实地再现了先天挂图。
(《易纬》云:"卦者挂也,言县挂(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太极图表示阴阳,故先天八卦与太极图有密切联系。
一阴一阳之谓道,先天即道。
所以称为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为体。
先天挂图只是表达了天地日月的一个表象,尚不能用来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所以称为挂,从手从圭。
圭,测日影的圭表。
2、后天八卦实为古代的大地坐标图,是平面的方形卦图,它模拟了季节与空间方位的关系。
五行,即表示季节又表示空间,故后天八卦与五行图有密切联系。
所以称为后天八卦,后天八卦为用。
后天八卦可以用来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所以称为卦,从圭从卜。
卜,占卜指导做事的方向。
1、2总结:天圆地方。
先天挂图为圆形,以描述天道;后天八卦图为方形,以描述地理。
地法天,后天八卦是因先天八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3、河图用十个数,是古代的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个月36天(注6、7、8:陶寺观象台可以观测确定一个太阳回归年中的20个时节)。
太阳历已被文献和考古证明。
人长着两双手,十个指头,所以全世界都用十进制。
河图描述的是天文历法季节,按照十个指头自然会把一年分成十个月,两只手成双自然会把十个月分为五季。
《周易》(国学权威经典)之河图洛书
![《周易》(国学权威经典)之河图洛书](https://img.taocdn.com/s3/m/14754a84770bf78a652954d5.png)
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周易系辞传》这段话的意思是:古时候,包牺氏(也就是伏羲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
这就更明确了是伏羲氏创作了八卦。
《周易系辞上》里还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但远古圣人并非伏羲一人,因此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版本也是多种多样。
河图洛书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版本多种多样。
另一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一头神龟,神龟背上驮着一幅图画,献给大禹,这幅图画就是“洛书”。
大禹受到洛书的启发,。
河洛文化中的《河图》和《洛书》探源
![河洛文化中的《河图》和《洛书》探源](https://img.taocdn.com/s3/m/c352c9cab8f67c1cfad6b8d9.png)
河洛文化中的《河图》和《洛书》探源《河图》、《洛书》这两个怪物,幽灵般在神州大地上出现。
近千年来,搞到我们的先贤头昏脑胀,手足无措,可说是费尽心思。
弄来弄去,始终不知其所以然。
古籍六经之首的《易经》系辞中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能出图?是哪一条河?黄河?渭河?汾河?洛能出书?是那个地方?云南省有巴洛;西川有俄洛,洛古;西藏有洛扎……等地。
人们说,洛书是洛河出的,我却不信;若是真的话,那应该叫做《洛图》,而不是洛书。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圣人们用来卜卦,预测吉凶的书。
河图,洛书,圣人用它预测,预测什么?怎样预测?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他的《东方赋》中云:龙图受羲,龟书裨益。
历来人们都认为,龙图就是河图,龟书即是洛书。
羲,即伏羲。
不是大禹,而是女娲。
我国很多民族有着同样的神话故事:在一次全地球性的大洪水中,上一轮地球人类,只有伏羲女娲兄妹,逃脱厄运,成为本届地球的祖先。
那么,龙图,龟书。
这两件宝贝,确实是地球上一届人类的智者,授予伏羲兄妹带着逃生的。
龙图不是河出的图,洛书也不是洛地出的书汉书《五行志》中云:伏羲惟天而望,受河图儿画之,八卦是也。
赐洛书而陈之,洪范是也。
伏羲为什么去望天?望天就得到了河图和洛书?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天人送的?根据“受”和“赐”二字之意。
好像是外星人赠送给伏羲的。
神话,毕竟是神话。
而神话常常要比历史的记载来得更真实。
根据人们口中相传的神话,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猜想:茫茫宇宙,无垠无际,无始无终。
宇宙中的生命呢?宇宙中的人类呢?茫茫的宇宙,有无数的星系;难道只有太阳系的地球,才有生命,才有人类?其他的星系呢?四十八亿多年的地球上,只有现在才有生命,才有人类。
那么,在亿万年的过去呢?不知是在哪年、哪月,盘古发现了地球。
大地上阳光普照,流水淙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植物、动物生机蓬勃。
在高山的岩洞里还生存着站立行走的人类。
当然,那时候的地球人,尚处在极为低级的原始状态。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https://img.taocdn.com/s3/m/92bd186aaeaad1f346933ff7.png)
(1×4×7+2×5×8+3×6×9)=36 0
• 360
• 一个点符代表“一周”(一周,后 来也写作一“旬”,旬,上古时代 读作gou;九,也读作gou)。每个 点符代表9天,40个点符代表360天
• 中心的5个点符,各代表一天;
• 疑古派则视河、洛为怪妄。其先驱为北宋欧阳修, 其《易童子问》否定伏羲授河图画八卦,认为河图 不在《易》之前。
• 元钱义方《周易图说》认为图、书之书,是因《周 易》而造易数,绝不是因图、书而出《周易》。
• 元陈应润《周易爻变义蕴》指出,先天之图为道家 假借《易》理以为修炼之术,不是《周易》本旨。
• 正向循环
• 4924+9249+2492=3573+5735+73 57=8168+1681+6816=16665
• 逆向循环
• 2942+9429+4294=7537+5375+37 53=6186+1861+8618=16665
三、八卦
• 伏羲时代的先人所创。公元前7724年,伏羲于 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继天道木德为王,正式立 国称帝,国号羲,建元罗奉。罗奉3年(公元 前7722年),伏羲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 极、四时、八节。
• 每时(今称每季)90天,每节45天,周岁(今 称一年)360天。由于一个太阳年(由前一个 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是365~366天,所以在满 360天(一岁)之后,再用5天(或6天)用于 祭祀天神。
1.八卦图的来源
• 在传世文献里,最早出自宋代邵雍,后来朱熹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https://img.taocdn.com/s3/m/559e7ad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6.png)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相关传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2相关概要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
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
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
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汉族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
《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
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
【清代辞赋】陈廷敬之河图洛书赋原文
![【清代辞赋】陈廷敬之河图洛书赋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a8ae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e.png)
【清代辞赋】陈廷敬之河图洛书赋原文
【清代辞赋】陈廷敬之河图洛书赋原文
天垂象于神物兮,遡胚胎于鸿濛。
有物浑成兮,不物而物物。
天囿其中天无言而假以物兮,将以原始而要终。
仰观俯察,睠彼中区。
于河于洛,龙图龟书。
垂两象于中天兮,揭万古于须臾。
囊括乎乾坤之未闢兮,燀赫乎日月之齐驱。
丽九霄而耀五纬兮,罗八极而环四舆。
厯纪所不能诘其度数兮,方圆所不能尽其规模。
若乃崑崘出墟,熊耳导源,津梁箕斗,沟浍伊瀍。
君宗四渎,控引三川。
迢迢兮金波之照银汉,泱泱兮藻玉之藴珠渊。
于其时也,水伯兆祥,宓妃袭祉。
有开必先,亦复其始。
千年清而荣光浮,九日温而青云驶。
龙马负图以授昊兮,神龟背书以畀姒。
一六居北,二七居南。
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河图之位如此也。
九前一后,三左七右。
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洛书之文。
若彼也,伏羲因之而八卦以重,大禹叙之而九畴。
是以若夫周文演羑,公旦继轨。
爰逮武王,访于箕子,展矣尼山,归与阙里。
繫易而殚,八索九丘之文,删书而备。
二帝三王之史,罔不泝河沿洛蓍龟是啓。
盖图书相为经纬兮,卦畴相为表里。
五十有五而尽天地之宜,四十有五而该事物之理。
而皆数列外而森然,五居中而不改。
既溥博而无方,必渊涵而有宰。
此大易之所由,以太极为尊。
尚书之所由,以皇极为美也。
巍巍荡荡兮,穆穆皇皇。
以五生数统五成数,同处其位。
河图-洛书-结绳原理——世界核心文化遗产
![河图-洛书-结绳原理——世界核心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268318f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8.png)
河图-洛书-结绳原理——世界核⼼⽂化遗产王锡宁(苏州结绳科技⽂化传播有限公司 215003) 摘要:采⽤⼀根空⼼的橡胶导管作为演绎⼯具,我们意外发现河图、洛书的结绳密码,现在我们已经得知:河图、洛书⼀直在努⼒⽤结绳记事的⽂化⼯具向后⼈讲解前⼈发现的结绳原理。
运⽤结绳原理解剖天然的⽣命系统,发现在⽣命结构⾥都共同遵守“⽣命的指纹”特征,从⽽断定结绳原理是宇宙⽣命运动变化构造的原始法则。
关键词:结绳原理 1、引⾔:1980年我们开始研究结绳原理,25年过去了。
《论⼈体巨系统的解剖构成原理——结绳原理》1993年⾸先在《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第六卷第⼀期上发表。
随后是《论⽣物波的数学形态和物理构造》《从已知科学数据挖掘“⽣命起源”信息的解决⽅案》。
1994年论⽂中关于颈上⼈与颈下⼈的解剖新发现——《⼈是由两个对称的⾝体构成的》引发多家媒体争先报道。
七年之后,西⽅学者通过解剖研究发现“腹脑”,⾸次验证了《结绳原理》继往开来的科学价值。
2、结绳密码:我们在研究探索中医理论来源时,采⽤了⼀根空⼼的橡胶导管作为演绎⼯具,意外发现河图、洛书的结绳密码。
见图1。
现在我们已经得知:河图、洛书⼀直在努⼒⽤结绳记事的⽂化⼯具向后⼈讲解前⼈发现的结绳原理,说明结绳的基本构造。
图 1 结绳密码 3、⽂化⼯具:《河图》、《洛书》来⾃上古⼈类,它承前启后,举世⽆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井,是阴阳思想的泉源,是宇宙⽣命运动变化构造的原始法则。
3.1河图与结绳:河图结绳(叠层) 3.2洛书与结绳:洛书结绳(展开) 3.3太极与结绳:太极图结绳(剖⾯) 3.4五⾏与结绳:五⾏图结绳(合并) 3.5⼋卦与结绳:⼋卦图结绳(简化)上古⽂明,从此失传(中枢演绎丢失)。
4、结绳原理:图2 结绳原理 4.1结绳构造原理: 数序演化:⼀⼆三四五,六七⼋九⼗(⽴体的时间路径) 数量演化:⼀⼆三四五,六七⼋九⼗(⽴体的属性积累) 属性演化:阳阴随数序和数量循环逆转(质变)规则。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https://img.taocdn.com/s3/m/9b2c62cabb4cf7ec4afed02b.png)
河图和洛书《易·系辞传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其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今孟津县老城西北位于黄河岸边的负图寺(亦名伏羲庙),据说就是当年龙马负图的地方。
古河图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
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
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河图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
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
)以上为《河图》。
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见上图)河南洛宁县西约20公里,就是贯穿河南、陕西两省,全长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处,也是洛宁县历史上的县城所在地,即今天的长水乡西长水村,相传此处为“洛书”所出之处。
究其实,河图和洛书是古圣人观察客观事物,将其变为抽象符号的结果。
将具象的客观事物变为抽象的符号是人类的一大发明,一大进步!中原这个地域概念,在古典文献中,还有中州、中土、中夏、中华、中国等多种称谓。
中州,是因豫州据九州之中而得名。
豫州是九州之一。
其南有荆州,东南有扬州,东有徐州、兖州,东北有青州,北有冀州,西有梁州,西北部有雍州。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https://img.taocdn.com/s3/m/d6533f442e3f5727a5e96268.png)
其实太玄确实记录了和鸿范一样的内容,但不在《玄图》中,而是在《玄数》中,由于《玄数》中记载的内容不是按五行的横向排列而描述的,所以从表面不容易直观的看出其中的具体内容与鸿范的严格对应,笔者在反复研究太玄的玄数篇后发现其中的内容与鸿范的内容十分相似,后来就将下面《玄数》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排列获得了新的发现:
这个问题的谜底,已经被当今中国易学界一位资深的易学前辈揭开了,此人就是洛阳易经学会的蔡运章先生,蔡先生在网络上发表过有一篇文章,通过近年来出土的一些文物实证,特别是“1987年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大乙九宫占盘上所刻的数字和文字内容,与洛书九宫图和《灵枢经·九宫八风篇》所载完全相同”证明了河图在宋代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事实,而且还提出了河图就是来源于《尚书》中所载的“鸿范”,河图就是《鸿范》中五行思想的表达。我在研究《太玄 玄数》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五行和河图的体系,最近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河图、洛书”的关键词的时候发现了蔡先生的这篇文章,深感,在众多的研究者中,蔡先生的发现是近年来周易研究中可以称道的发现,但是,蔡先生确并未意识到,这是易经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仅仅以为是河洛文化研究的一个发现,蔡先生还在等待易学研究的新突破,其实蔡先生如果继续发挥下去,必定也会从另外一个角度进入易经神秘殿堂的大门,他甚至已经发现了太玄中的河图痕迹,但是确未能深究。
后宋儒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故朱熹《周易本义》中将刘牧图名称互易,图式不变。近人有以河图与洛书为古代地理书者。
河图洛书
河 图
洛 书
繋辞传曰 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 又曰 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天数五 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 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河图之数也 洛书盖取龟象 故其数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https://img.taocdn.com/s3/m/7a779aabc77da26925c5b0c0.png)
写在最后;
以我愚笨之资挑战河图洛书, 不仅是因对它心向往之,更是想 让更多人发现了解传统文化的神 奥,在传统式微,思想纷繁的现 在,希望能够呼唤更多的人,为 往圣继绝学! 仅与吾辈共勉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 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 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
洛书之理
首先在九宫图中数字之和等于十五,这一点恐怕所有的人 都知道,就是横坚斜相加都等于十五。 洛书之数以奇数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数则居 四维之位,受制于奇数。正者为君,偶者为臣,体现了阳主阴 辅之理及五行相胜的顺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 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北面一六为水,西面二七为 火,南面四九为金,东面三八为木,中央五为土,从北始右旋 为相克关系。洛书与河图为用为体、变与常的关系。 洛书体现了天地之数中阳奇和阴偶相配合的法则: “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 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 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 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之成数也。 洛书,盖取逆克之理。逆克者,以阴克阳,右行 也。金火阴阳俱错,水木阳不动而阴错者,金火克而水木生气 收敛也。克之,正所以全生;逆之,正所以成顺;故外错克而 中综生。错者,错乱也。阴阳错乱于外而相克也。综者,总整 也。阴阳总整于中而相生也。错中有综,借阴复阳,后天中返 先天之道,不在是乎?
河图与洛书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 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 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 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 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 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 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 “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 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 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 两折,洛书亦然。”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 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 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易· 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 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 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河图洛书》在历史上的别称——河图洛书研究之二
![《河图洛书》在历史上的别称——河图洛书研究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1e89f336453610661ed9f4c1.png)
《河图洛书》在历史上的别称——河图洛书研究之二袁立一、汉代以前有关《河图》与《洛书》的记载《周易?系辞传》:“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与《洛书》是自然界的天文星象,圣人则之最初就是把星象记录下来,后来演变为按照《河图》与《洛书》蕴含的自然规律制订历法,并依据《河图》与《洛书》显示的原则治理国家。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就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可见《河图》与《洛书》绝非时代伪造。
《今文尚书?顾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这里没有提到《洛书》,只提到《河图》,这种情况在宋代以前很普遍,它说明《河图》最初可能是《河图》与《洛书》的总称。
《礼记?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
”这段文字说明,马背《河图》与《洛书》和龟背《河图》与《洛书》都曾经出现过。
另外,“山出器车,河出马图”还说明,中华文明的天文历法学和制造技术发端十分久远。
《管子?小匡》:“夫凤凰之文,前德义,后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有见者。
”这里提到了被后世称为“龙图”“龟书”“凤图”的事物可能就是《河图》与《洛书》的原因。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后世的儒家五常仅仅是把“德”改为“智”,即由《山海经》的“德义礼仁信”改为“仁义礼智信”,只改了一个字,顺序也略有变化而已。
其余五岁,五色,五味,五残,五谷,五彩等均见于《山海经》。
《山海经?峚山》:“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山海经?玉山》“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黄帝内经》中《河图》《洛书》之象数举隅
![《黄帝内经》中《河图》《洛书》之象数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a0b58a7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7.png)
《黄帝内经》中《河图》《洛书》之象数举隅摘要:有学者认为“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是“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此说有不当之处。
根据《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及《灵枢〃九宫八风》等篇中《河图洛书》象数内容的实际应用,说明《内经》与《易》之《河图洛书》有关系,并非“不是中医的内容”及“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
文中予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黄帝内经河图洛书象数同道网友王锡民先生在互联网《中医药论坛》发文说道:“古中医学理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中只有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没有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
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
所以,把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及后人炮制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
应当引起中医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警惕。
”笔者认为以上所说欠妥。
这是因为: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古代医学家及先哲们,在古代解剖知识及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根据象思维理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天人相应观及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思辨推演而来,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就已形成。
2、战国秦汉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当时哲学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
其理论载于诸子,特别是对《周易》的阐发,其中的《易传》“十翼”,阐发对自然、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除儒家的政治观和伦理观外,还融进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1]及象数观念[2]等。
象数观念的“象”指的是天象之学,“数”是指由《河图》《洛书》等而引起的数学观念。
古代哲学对《内经》学说体系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思维方式,而《周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成书年代分析,《内经》成书年代和《易传》较近,《易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时期,所以《内经》深受《周易》的影响,援易入医已见端倪。
河图洛书体用论
![河图洛书体用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4401354b73f242336c5f53.png)
河图洛书体用论河图洛书,象中有哲,哲中有数,数中寓哲,哲中存象,象理、哲理、数理三者一体,相辅相成,为研究道学、《易经》及中医所不可不通者也。
此篇选自仿佛先生《启迷证道门》,大论象、哲、数之玄妙奥义。
河图洛书体用论河洛之图,承传千古,妙喻万端,稽古来之释说,见仁见智,言焉不详。
今且试以新释,抑或于好河洛奥义之学者,有所裨益。
庖羲之世,民智未开,何能创此河洛之象数。
故历来以河洛于三皇时得泄于天。
史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后别称先天八卦,此即河图。
洛书传亦同时,然汉儒以洛书为五帝时出。
史传:大禹治水,神龟负图出洛,文列于背,其数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
禹因第之,以成九畴。
后经文王演之,以成后天八卦。
成此说者,其意盖谓“天一生水”,故河洛皆自水出,得之天也,孔子以河洛皆出羲皇之世,启智发慧,纵横成哲,是河洛相因成理也。
河洛之象,盖以数因理,以理成象,以象格物。
穷幽达显,见微知著,大之际极天地,小之曲尽纤细,一以通万,万以归一,天地人物莫不由之,故名曰道也。
河图洛书图说孔子但言“河出图,洛出书”,未言及有文字,后世河图九篇,洛书六篇等文,当皆后人附会之作。
河洛玄奥古幽,先圣皆以其象数而临境发微,然得其旨要者鲜,昔余沉究河洛,了得对待之蕴,臆说如次,质诸明哲。
《易/系辞上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惊鬼神也。
”天地之交,五行生会,其数五,故五为数理之根,而五又为阴阳奇偶之会。
(盖天一地二,阳奇阴偶。
偶者偶之,其倍得四;奇则独之,其数仍一。
四一相加则为五,故五为阴阳奇偶之会也。
)天道数奇,五而倍奇,故五五而二十有五;地道数偶,五而倍偶,故五六而三十。
天地数交,五十有五,合而成河图之象数,由是而奇偶阴阳成焉。
伏羲文化中的河图洛书
![伏羲文化中的河图洛书](https://img.taocdn.com/s3/m/cb3fd7c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2.png)
伏羲文化中的河图洛书马步真(天水建筑设计院,甘肃天水741000)[中图分类号] K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566(2020)02-0121-07《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
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
人文始祖伏羲在卦台山的渭河得到河图后,依照龙马背上的负图,创画出了先天八卦。
接着,伏羲氏族迁徙到黄河流域时,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创画了后天八卦。
这就是《周易·系辞上》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人文始祖伏羲“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一、河图篇相传,人文始祖伏羲氏在卦台山观天察地时,祥瑞迭兴,天授神物,颌授神意。
有一天,忽然听见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峰轰然中开,飞出一龙背马身的瑞兽,谓之龙马。
龙马生有双翼,身长龙鳞,背负图点,高八尺五寸,凌波踏水,如履平地。
龙马踩着渭河水波,翩然行至渭河中的分心石上,刹那间河面上似有虹光闪烁。
龙马背上出现了一幅黑白圆圈相间、阴阳缠绕的奇妙图形,即谓之“河图”。
(一)文献中的河图1.河图的黑白点数。
河图上有黑白点55个,其中黑点30个,白点25个。
“河图”就像围棋的黑白子一样,以十字形摆布的5个白子为中心,围绕着中心白子分布着10个黑子为内核,外有两层,即外层和次外层。
其外层,上有6个黑子,下有7个白子,左有9个白子,右有8个黑子;从其次外层,上有1个白子,下有2个黑子,左有4个黑子,右有3个白子。
数字上看,其中1、3、5、7、9为白子,为奇数、为天数、为阳数,共25个;2、4、6、8、10为黑子,为偶数、为地数、为阴数,共30个,见河图所示。
龙马负图河图2.河图就是太极八卦图。
河图就是一个由黑子和白子构成的太极图,河图中白子表示阳性,黑子表示阴性。
在该图内,以中心的5个白子和绕中心的10个黑子为核心,核心内的黑白子不断自旋变幻。
次外层和外层的白子依照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的顺序连接,顺时针旋转,奇数的白子相连接,形似太极的阳鱼;黑子依[收稿日期]2020-01-08[作者简介]马步真(1963—),男,甘肃渭源人,天水建筑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兰州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和区域经济文化。
《河图》《洛书》没有秘密,非中华文化的源头
![《河图》《洛书》没有秘密,非中华文化的源头](https://img.taocdn.com/s3/m/2132df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4.png)
《河图》《洛书》没有秘密,非中华文化的源头刘牧在创作这些黑白点阵时非常清楚,在他以前,人们所说的《河图》,并不是这些黑白点,而是记载“天神言语”的天书。
他认为从古以来所有的天书,所有的记载天神言语的《河图》、《洛书》全是虚妄,是伪造的东西。
这种否认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如何,值得另作研究。
然而这个否认本身,却再清楚不过地说明,那黑白点《河图》、《洛书》,完全是由刘牧开始创作的,根本不是什么中华文化的源头。
作者简介: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县人。
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儒教研究室主任。
2002年转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现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
是儒教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儒教和宗教理论。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儒教史》(上下卷)、《中国儒教论》、《宗教论》(三卷本)《隋唐三教哲学》《简明儒学史》《道教本论》《气范畴通论》《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中国科学史[20] 》《周易与易图》《周易图说总汇》等等。
其中《宗教简史》荣获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文链接:/zhx/zx_zgzx/201508/t20150825_213392 2_16.shtml《光明日报》于1996年后半年,连载了一则通讯和四篇文章,介绍“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与《科技智囊》杂志社共同组建的易学课题组,对《周易》及其源头——《河图》、《洛书》作出的重大破译”。
它们是:1996年7月15日第二版的本报讯《科学理解易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8月1日第八版署名“关穆”的《易经柱:周易六十四卦的立体展示》,8月24 日第八版署名“华明”的《〈河图〉与金字塔存在统一关系吗?》和署名“关穆”的《易经柱背后的数学奥秘》,10 月10日第八版署名“华和”的《太极易经柱、“和合”数表与中华和合精神》,11月20日第八版署名“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易学课题组”的《易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千古〈河图〉与八卦关系的解译》。
河图洛书的秘密,可在彝族经典中找到
![河图洛书的秘密,可在彝族经典中找到](https://img.taocdn.com/s3/m/880609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5.png)
河图洛书的秘密,可在彝族经典中找到《土鲁窦吉》一书是贵州彝族同胞王子国先生保存并翻译的。
王先生家族为世袭布摩,即彝族中的智者、老师。
历史上的布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与历法的解释者。
“土鲁窦吉”,汉语的意思是“宇宙生化”。
《土鲁窦吉》一书分三卷。
卷一介绍了龙书(洛书),卷二介绍了联姻(河图)。
在《土鲁窦吉》一书中,书在先而图在后。
书解释了从无到有的宇宙演化,图则解释了后天从有到无的演化。
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文以下称龙书为洛书,称联姻为河图。
(一)《土鲁窦吉》中的洛书洛书之形。
(插复印原件图)书中对洛书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彝族先贤的解释;二是译者王子国先生与贵州彝学学会会长禄文斌的解释。
彝族先贤解释洛书,留下了一篇名为《十生五成》的重要文献。
现将译文摘录如下:阴阳的产生,先是五生成,贤人辨别后,述它有根源;清浊元气足,充满天地间,布满了大地,在那个时期,宇宙大地间,生宇宙九宫,统一归中央,确实真的啊。
天气地气交,不断地运行,天地旋转,日月出现,云星在运行,人亦生成了。
这十生五成,不断地变化,一人一宇宙,掌管天地权,就是天地间,请浊气运行。
天一地九,宇宙南北,居于两方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老阳。
天三地七,宇宙东西,居于两方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少阳。
地四和地六,宇宙哼哈,[3]居于两隅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老阴。
地二和地八,宇宙鲁朵,[4]居于两隅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少阴。
威荣富贵生。
从此以后,天九立作首,天一立作尾,天五置于中,由五行交易。
宇宙八面,所谓天五方,天一五运六,[5]天一五运七,天一五运八,天一五运九,五运不别说,十生就五成。
天数二十五,地数有二十,阴阳四十五。
清浊两方位,老阳老阴辨,少阳少阴别。
从此以后,天地亮闪闪,富贵明朗朗,就这样产生,这样发展了。
我把它写成,永世流传了。
从此以后,在各个方位,序干支属相,运算天地气,要牢记明白。
还不止这些,这清赤元气,春夏秋冬易,四季由天定,就是这些了。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2)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b1c7a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5.png)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2)河图之谜《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孔安国还对龙马负图而出作了如亲临其境般的描述,说龙马为天地间的精灵,它的外形非常奇特,在马身上长有龙鳞,故称龙马。
这匹龙马赤文绿色,高八尺五寸,似骆而有翅,踏水不没。
伏羲在位,“龙马出于孟河”,所谓孟河就是黄河孟津段。
据记载,这匹龙马的旋有次序,形数有异别。
排列是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背中,这就是河图。
河图中的点数是五十五,其中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天数累加是二十五,地数累加为三十,两数之和为五十五。
河图中的天数是奇,是阳;地数是偶,是阴,阴阳相索。
据古代哲学家的解释,河图中上、下、左、右、中五组数目分别与火、水、木、金、土五行有关。
金、木、水、火、土这几种物质基本形态的生成与转换,甚至万物发育都可以从这图上得到启示。
由此定义这十个自然数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
从而得出五行相生之理,天地生成之道。
伏羲氏创造的八卦是从河图演变而来的。
据文献记载,伏羲,又称太昊,是三皇之一。
其母为华胥,在雷泽踩着了天神足迹,于是怀孕生下伏羲。
伏羲有圣德,故代燧人氏而做了天下之王。
也许他的圣德感动了天神,龙马负图出于河,将河图献给伏羲。
除了伏羲氏时代外,传说这匹龙马还有另外几次负图而出。
轩辕黄帝时,帝尧时,这种神迹都出现过。
河图究竟是什么含义,他与八卦及文字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历代争论的话题。
但相比而言,河图来历更是千古之谜。
虽然古人对龙马负图而出是深信不疑的,但我们对这个事迹仍只能当神话看待。
真实的历史往往可能很简单,就是河图不是上帝遣龙马所赐,而是河洛先民的伟大创造。
近年,有学者提出“河出图”的“河”不是黄河,而是活动于河洛地区的古老部族有河氏,“出”是奉上、进献的意思。
无字天书:“河图洛书”,华夏文明之源头
![无字天书:“河图洛书”,华夏文明之源头](https://img.taocdn.com/s3/m/3a5eba2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b.png)
无字天书:“河图洛书”,华夏文明之源头无字天书:“河图”,“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圣人便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龙马现于黄河,背负“河图”,神龟现于洛水,背负“洛书”,它们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华夏文明的源头...龙马其身刻“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之数字,河图也,神龟其背数字排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洛书也,伏羲便根据“图”,“书”画成八卦。
后,周文王依据伏羲八卦研究出“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即八卦,而洛书即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图河图,由30黑点象征“阴”,称之为地数,25白点象征“阳”,称之为天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解·图河图中,55是先天数,洛书中,45是后天数,先天数代表“生”,后天数代表“死”,55为之“吾吾”,表“我我”,即我又生我,生生不息也,而45为之“死吾”,表死亡之意。
河图中间五个白点,形成“十”字,上面五个阴点,下面五个阴点,正好是五十五,上面五个阴点加下面五个阴点共十个阴点,为阴土,土就是从十,从一,“十”为上帝,一为“甲乙灵”,阴土为乙灵,即为宇宙先天气,也即是无形无象的水,基督教称“圣灵”,中医称“肾水”。
而,中间的“十”为阳土,为甲灵,也即是人体内的“灵”,佛家称“性”,此灵是上帝的灵,也就是佛的灵,也叫佛性,修灵,就是修性,修先天气就是修命,有先天气就有命,没有先天气就没有命,故古人强调“性命双修”,也就是阴阳灵双修。
灵,能依据肉体生成一个魂来,这个魂能生出人的妄想直心,但作为胎儿在母体时,有魂却没有妄想之心,此时的人正处于河图状态,此时,阴土圣灵同在,人就能不断从宇宙中获得“圣灵”先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洛书相关文献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1 渊源流变•2 相关传说•3 内容阐述•4 基本内容•5 河图之理•6 来源传说•7 起源与传说•8 河图之谜•9 真伪图书•10 正确认识•11 相关推导•12 起源原因•13 相关内容•14 人面图•15 相关书籍•16 起源1渊源流变演变及地位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流觅迹《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
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
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
朱熹对“河图”、“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 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
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河图”、“洛书”觅迹“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
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因为它是经验所积聚,所以往往比较灵验,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逢凶化吉,后来逐渐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之物。
我们从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龟背和兽骨之上,内容又多为占卜之辞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远祖先民对龟和龙都很崇拜,在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多见记载。
如《庄子·逍遥游》就写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这里的“冥灵”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指神龟。
在《庄子》一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神龟,而且也多和长寿、吉祥有关。
神龟和龙马以及蛇、鹿、熊、罴、貔、貅、貙、虎,还有一些飞鸟,如燕子等,可能都是早期不同部落先民的图腾崇拜,是不同部落民族的徽标。
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是中国历史上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开展争夺中原的一场大战,战争打得很激烈也很残酷,《新书·益壤》称当时的战场是“流血漂杵”,虽有夸大之处,但可以说明当时这场战争进行的确实很激烈。
在这场战争中,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这些猛兽实际就是当时一些部落的图腾崇拜,不同的部落以各自鲜明的族标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
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
而黄帝族则是以龙为族标的部落。
所以,后来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阪泉之战”的神话实际是对当时炎、黄两个部落大战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
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
”因此,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
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我们从宋人对上古图书“河图洛书”的图式理解,便不难理解这一点。
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以及对十以后的由基本数字生发出来的一些数字的崇拜。
十以后的某些数字如由二、二、三相乘产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产生的二十四,四七产生的二十八,六六产生的三十六,七七产生的四十九,八八产生的六十四,九九产生的八十一,由十产生的百、千、万等。
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
“河图”、“洛书”与八卦之起源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图洛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大加推崇。
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认为是伏羲受河图启发而创立八卦,《周易》又源于伏羲的八卦。
那么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从今天看,八卦不过是一些长线和短线组成的占卜符号,那么,是谁最早发明了这些符号?史书多称伏羲发明了八卦。
关于伏羲制作八卦,《易经·系辞下》有较为详细地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 在那个天地洪荒的时期,伏羲常常站在黄河边的坡地上,凝神观看黄河和洛水交汇处形成的激流漩涡,河出图,洛出书,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黄土,都能引发他的思考,天为什么是蓝的,地又为什么是黄的,天、地和人、花草、虫鱼又是什么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用12条长线和24条短线进行排列组合,构成8种图形,这些用长短不同的线条构成的图案,就是八卦。
伏羲氏又结绳制作网罗,用于捕鱼和狩猎。
这大概是从《离》善于附着像中得到了启示。
汉代学者刘歆在《汉书·五行志》中亦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 汉代学者多宗从刘歆之说,认为伏羲创立八卦是受了河图洛书的启发。
如孔颖达著《周易正义》称“伏羲得《河图》,复须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
”[4]宋代大儒朱熹不仅认为河图洛书是河洛龟龙所献,圣人所画,是《周易》之源头,而且把河图洛书的图式置于卷首。
元代学者王申子在《大易缉说》也说:“伏羲之易本于河图,河图中宫天五地十,太极也。
”至少自汉代以下多数学者都认可河图是早在伏羲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圣人依此创立八卦。
于是,人们便把河图洛书与八卦、八卦与《周易》紧密连系在一起。
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八卦源于河图洛书。
2相关传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3内容阐述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
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
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
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
《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
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
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
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
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
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
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总之,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4基本内容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