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与洛书——神秘而又伟大的上古科学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苏开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
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
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
笔者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现在,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我国史前的文化遗产,统属“符号文明”的范畴(因为当时尚未产生文字);从时间上讲,太极图产生最早,由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内涵和价值,先祖们唯恐自己的本意不为后人所理解,于是又用其它符号方式创作了变相的太极图,这便是河图、洛书、八卦的由来;因此,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者实际上是一回事,是远古先民们分别以图象、数字、卦爻三种方式向后人发出的同一个非凡的信息。
限于篇幅,本文对上述四者的时代属性和固有本质暂不论证,只想专门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文献资料看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的相关性关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古代学者们虽未完全搞清楚,但从他们的一些论述来看,不少人似乎早就朦胧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方面的证据不胜枚举,以下不妨略举数例:第一、《易经・系辞》云:“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是说河图、洛书是圣人们创作八卦的依据。
第二、《尚书・顾命篇》“孔安国传”曰:“伏牺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之以图八卦,谓之河图。
”这是说远古伏羲氏在参照河图的基础上创作了八卦。
第三、《汉书・五行志》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汉书・律历志》又云:“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这也是说,由奇妙的数字方式排列而成的河图、洛书乃是伏羲氏据以创设八卦的直接源泉。
第四、《易传》有云:“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迹,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前言:河图洛书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周易数术的根基。
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上神秘的外衣,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千古之谜,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文化。
一、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一)河图之象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天书秘境-解读河图洛书之谜
天书秘境-解读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起源于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
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
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
洛书,是表述天地变化脉络之数;“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
有图十书九之说。
河图洛书中真的隐含着宇宙之理吗?其内容又是什么呢?在这里先谈洛书,即九宫图。
把九宫图中的数字排列来进行详解一番,或可看出一定道理来。
首先在九宫图中数字之和等于十五,这一点恐怕所有的人都知道,就是横竖斜相加都等于十五。
洛书古称龟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关于洛书的来源,《周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现代研究早已知道,河图的数字圆点所组成的图案是用来表示“天圆地方”的,而表示“天圆”的是河图正中间的四方形,其上下两条横线各有五个小圆点组成,而其左右两条竖线是河图中唯一没有数点的直线。
这藏玄机。
相传最初的易经八卦被称作先天八卦,是根据河图、洛书推演出来的。
先天八卦图就是一、二、三、四为逆时针(左旋),五、六、七、八为顺时针(右旋),与河图的一到八的排列次序一样。
到了后来,人们又根据先天八卦和洛书推演出了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图的逻辑也就是一、二是逆时针,三、四是顺时针,五、六与七、八都是顺时针。
和先天八卦相比,后天八卦的次序明显复杂了:一和二之间、二和三之间、九和六之间、七和八之间都隔着两卦。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又称《龙图》、《易》、《易洛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经典,为五经之一,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之一。
原书最早应出于战国时期,因其集天地之数、中华之大成,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典籍,所以有很多的名家对其进行注释。
对于这部典籍,现今已无人能解其真意。
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上仍旧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故事,而且还被拍摄成了很多电影和电视剧。
《河图洛书》即是讲述了宇宙从无到有,再由小变大,以及世间万物的发展历程。
有一种古老的传说,黄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洛阳城东北的邙山上找到了一块宝石——玄圭。
在此石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还记载了一个叫九丘的地方。
这个地方连绵九座山,像九条龙在仰天长啸。
“九丘”实际上是九个凹陷的土堆。
黄帝便把它命名为“九龙山”,也叫“九龙”。
洛阳城的西北角,有一处名叫龙门的地方,黄帝还曾派专人前往探查。
根据探查回来的结果,确定了“九丘”在洛水东岸,遂将该地改名为“伊阙”。
黄帝得到了神秘莫测的《河图》,又得到了博大精深的《洛书》。
《河图》以数的形式总结了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洛书》以图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包括《九宫八卦图》等,还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等知识。
同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易学理论体系。
《河图》主要指中华民族的开创者黄帝时期出现的河图洛书。
据传说,黄帝之臣、有智慧的大臣彭祖受此启发,依据河图设计出可演示洛书的“先天图”。
而另外一些方士则不信这种东西,他们认为万物由元气组成,于是创立了“五行说”。
直至春秋时期,易学才形成,并逐渐成熟。
三千年后,汉代的京房[gPARAGRAPH3]氏才依据《河图》洛书推算出“天地之数”,再依据“天地之数”和“阴阳之道”推算出“大衍之数”,从而写出《易传》,终于破译了《周易》。
后人为了纪念京房诗文中的成就,尊称他为“京房先师”。
后来人们将他的成果与其他先贤的成果合称为《易经》。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 - 释义《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b5E2RGbCAP河图洛书4 9 2 ,35 7 ,8 1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
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
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浅谈古代《河图》《洛书》所包含的朴素哲学思想
浅谈古代《河图》《洛书》所包含的朴素哲学思想浅谈古代《河图》《洛书》所包含的朴素哲学思想孔昭 2010-9-17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龙马洛龟古⼈赋有神话之说,这由于⼈们战胜⾃然的能⼒⾮常有限,从⽽产⽣了对⾃然⼒的迷信和崇拜,神话主要产⽣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看来,⾃然⼒是某种异⼰的,神秘的、超越⼀切的东西。
河洛与图腾⼀样,是原始社会产物下的“混沌”⽂化,它包含许多内容,是古⼈的历史、⽂化、哲学、宗教以及⾃然知识的综合体。
万物皆有源,神话就是想说明⾃然事物的起源。
反映原始古⼈的原始思维和原始⽂化,是⼈类幼年期的“童话”。
河洛之数: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
分奇偶,⼜分阴阳。
其中之理:1,3,5,7,9,为阳,2、4、6、8、10,为阴。
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之和为55数。
所以古⼈说:"天地之数五⼗有五",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已。
因此,在中国古代就开始了数字哲学思想的萌芽,如数字的产⽣,结绳记数与近代出⼟的⽂物,仰韶⽂化陶器上刻画简单整齐的符号。
古代神话⼤禹治⽔河图洛书数的出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天地之间求⽣存的过程,反映了原始社会⼈类思维状态:既想征服⾃然,⼜敬畏⼤⾃然,从⽽⾃然拟⼈化,崇拜和迷信⼤⾃然的对象。
体现了唯物思想与宗教及唯⼼思想贯穿着整个⼈类原始封建社会历史长河。
⼈类进⼊⽂明时代,哲学作为⼀门概括⼈类知识的学问随后就诞⽣了。
历代许多学者都对河图洛书问题进⾏阐释并加以附会,产⽣了⼤量的⽂献著作。
河图洛书的原始传说和后代学者的推演,显⽰传统河洛⽂化多⽅⾯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论和思想哲学⽅⾯。
历代学者关于河图洛书的⽂字解说和图象分析,特别是数术演绎,深刻⽽丰富的哲学思维。
根据当代哲学的概念,思维是⼈类所特有的认识能⼒,是⼈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级形式。
表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对哲学上⼀些重要问题的简明图解和形象表述。
河图洛书说的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说的名词解释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神秘学经典之一,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深奥的卜筮系统、独特的符号和图案,以及丰富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在河图洛书中,包含着一些独特而富有深度的名词,这些名词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解释。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重要的名词开始:洛书。
洛书是河图洛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本由蒙公所创作的卜筮经典。
洛书是由九宫八卦图与六十四卦爻所组成的,每一个卦爻都可以对应不同的六十四种情况。
根据洛书的原理,通过卜筮者将铜钱投掷进洛书再根据结果来推测各种事物的吉凶祸福等。
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河图。
河图是洛书中的一种符号,它以九宫格的形式出现,并且与洛书的使用密切相关。
河图由九个宫和八个河组成,每一个宫对应八个河。
河图的特点是通过洛书的卜筮,可以得到一种显示运动轨迹的结果,从而帮助人们预测未来。
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卜。
卜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通过解答卜筮来预测各种事物的方式。
卜筮被广泛应用于规划农田、治理国家、预测天灾等领域,它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
卜的方法包括投掷筹、投钱、解开卦等,每种方法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此外,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名词:八卦。
八卦是一种由八个有特定含义的卦爻组成的符号,它是河图洛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离、坎、艮、兑。
每个卦爻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通过对八卦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解读各种事物的变化和趋势。
此外,在河图洛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哲学思考的名词,如天人合一、阴阳、无极、太极等。
这些名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的精髓,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和概念,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的体现。
河图洛书提供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和预测未来。
它以其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神秘力量对话的方式。
河图洛书所涉及的名词是理解和掌握洛书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河图洛书所传递的信息和智慧。
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
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历史上留下很多未解的谜团,由于历史久远,这些谜团很难查证,河图洛书之谜就是其中之一,而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又有众多猜测。
有人说这两幅神秘图案是伏羲所为,但至今已无法考证。
这两幅图案是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数的来源,是中华文化,关于河图洛书之谜有待科学家做进一步探索。
河图洛书的来源《河图》、《洛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这是中华的文化,是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传说是伏羲目睹龙马背负石图,从而演算八卦得到《河图》《洛书》一直无人得见,直到宋代才出现。
这是否是伏羲所著原图,由于历史久远,其真实性,很难考证,河图洛书之谜至今未解。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
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出土于河南洛阳,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
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
河图洛书之谜究竟是何人所创作?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着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
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
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着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西汉未年着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
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之上古之谜及千年秘密
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之上古之谜及千年秘密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
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
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
朱熹对'河图'、 '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 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
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
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上古天书:河图洛书,至今能解的人甚少
上古天书:河图洛书,至今能解的人甚少河图洛书是中国的千古奇秘,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
在这两幅图案中,蕴藏了宇宙星象的变幻之理,它被誉为东方的宇宙魔方。
据说,只要解开了数字和图案的奥秘,就能开启宇宙万象的大门。
河图洛书的起源与传说传说伏羲创作了河图洛书,1979年版《辞海》中,记录一个流传于中国古代的传说。
相传在伏羲存在的时期,曾有一个奇丑无比、体型庞大的怪物游到黄河边上,而且背负着一块刻有古怪图案的玉版,它作恶多端,不仅吃了百姓们的稻谷,而且还生吞人类。
伏羲听到此事,立马带剑来到河边要斩除怪物,那怪物见打不过伏羲,连忙跪地求饶,并自称是黄河里的龙马,还将背上的玉版献给伏羲。
由于玉版是来自黄河的宝贝,伏羲称这张图为'河图'。
后来,伏羲按照'河图'的样子做出了 '八卦',之后又被作为《周易》来源。
到了大禹治水时期,有一天,禹正在洛河疏通河道,忽然河底浮出一只可以托起百人的巨龟,禹见此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一只神龟,就将它放生了。
没想到,不久后,这大龟腾云驾雾再次来到洛河,将一块光芒四射的古老玉版献给禹,上面同样有一些神秘文字和图画,禹将这块玉版命名为'洛书'。
而后,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录到《尚书.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后世一些学者的理解中,就是指这两件事。
在洛阳市的孟津县,也有一座始建于公元前348年的寺庙,龙马负图寺。
相传伏羲就是在这里发现的河图,这个寺庙,就是人们为了感谢伏羲在黄河边上建起的祭祀场所。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河图洛书就已经开始与天命、阴阳、占卜息息相关了。
在两汉时期的算命文献中,河图洛书的神秘色彩愈发浓烈,其河图相关书籍共有《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等37种,与洛书相关书籍有《洛书甄曜度》、《洛书灵准听》等9种。
宋代时期,关于河图洛书又增进了新的内容,已经演变成融天文、人体、阴阳、象数为一体的文学著作。
诸经之根“河图”“洛书”
诸经之根“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
其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表达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
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名训,以及孔子发出“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慨叹的理由。
虽然有《易经》为群经之首的说法,但什么是诸经之根呢?若据“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论述,“河图”“洛书”应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
其中所应用的阴阳符号是黑圈和白圈。
太阳光不能照耀的用黑圈“●”表示,太阳光能直接照耀的用白圈“○”表示。
这是现今已知最早的阴阳符号。
黑白圈数目的多少则表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太阳照射时间的长短、所给予万物的热量的多少;黑白圈排列的次第则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太阳回归年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白昼、黑夜时间的长短、气候的寒热变化等次序和周而复始的节律,而这些知识属于天文历法范畴。
此处具有数理所表达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变化规律及其状态之内涵。
其以子午(南北)卯酉(东西)为纵横坐标,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
因此说,“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
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名训,以及孔子能发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慨叹的理由。
这些知识也是《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基础,在原文中随处可见,因而学习其中的原文之时,务必要对此类有所认知,否则就难以知其所以然。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据说它是上古时代的两幅神秘图案,据称是黄帝和元妃所生的儿子发明的,用以算天地之数。
相传这两幅图分别刻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在《周易》和《系辞》等书中也有记载。
它们究竟是什么样子,至今无人能够说清。
河图是用黑白两色绘制的八个符号,代表河图。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中写道:“先天图”由“八卦图”“洛书图”“五行图”三者结合而成,具体为:上白下黑,左青右赤,阴阳相配,水火不相射,东西南北,四方正位。
现存最早的“河图洛书”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出土的一片商代龟版上。
这块长约2.3厘米、宽约1厘米的龟甲,其中绘有九宫,图中五个圆点,就是五行的起源,其间用“○”表示水,用“×”表示火,用“▲”表示木,用“◇”表示金,用“□”表示土,还标有每种颜色代表的意义。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排列,水居于最上方,土居于中央,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木居东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
现代科学证明,五行循环不已,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和谐运动,形成宇宙间万物和谐运转、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
河图洛书,在太极八卦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们都是对太极图的演绎,两者的关系如何呢?洛书是由纵横各15条线段组成的,图中有15个黑点和15个白点,代表阴阳二气,中间白点是阳中有阴,黑点是阴中有阳。
洛书与八卦不同的是它是反映了一年中的12个月,不仅是表示12个月,而且表示着24节气和七十二候。
洛书的发现,说明我国先民对一年的天文历法认识的进步,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图中除了十五个黑白阴阳鱼眼外,还有两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十五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在北京雍和宫所藏的一幅清代织锦上,也可以见到。
在一幅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丝织品上,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因为长方形代表太阳,三角形代表太阴,合起来代表日月。
古代汉族人民根据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夜晚在正南,白天移到东南方的位置上去的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把每一个节气分为三候。
河图洛书的本源是什么?它真是千古之谜吗?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还说不清楚吗?
河图洛书的本源是什么?它真是千古之谜吗?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还说不清楚吗?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奇图河图洛书之谜!内含惊天之秘!“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一直被作为群经之首。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研究断层,导致精髓失传。
只留下《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以及六十四方阵等。
但该书成于何时?作者是谁?有人说是伏羲氏,有人说是周文王,众说纷纭。
河图洛书,是八卦灵感的源起,是阴阳五行术数文化的发端,是中国道德根文化中来自上古时代修身内求法而产生的图案。
据说伏羲通过修之身而内求,进入天人合一状态后,观察到这一图案,并且记录下来,由此而产生易理哲学,画出八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源生于此。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易经、风水、五行、子平八字、紫微斗数、择日等领域中。
“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
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因为它是经验所积聚,所以往往比较灵验,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逢凶化吉,后来逐渐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之物。
我们从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龟背和兽骨之上,内容又多为占卜之辞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远祖先民对龟和龙都很崇拜,在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多见记载。
全新揭秘千年不解之谜《河图洛书》
全新揭秘千年不解之谜《河图洛书》导语:“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相传已有8000多年。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1神话传说远古神话年代,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天地分开了;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后,终于因为能量消耗太大,身化日月星辰天地万物,而神格能量则一分为三,化做三大种族,一是生性中正平和的,继承了盘古开创天地遗志的以伏羲、女娲、九天玄女为代表的盘古族,一是心思慎密冷静的,以黄帝、炎帝、帝喾、颛顼为代表的轩辕族,另一个就是勇猛善战热情的如火的,以蚩尤、罗喉为代表的九黎族。
如是盘古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从高维世界坠落到现在的四维宇宙中的,盘古的家乡朋友后来发现了这件事,于是派出龙马飞船寻找盘古的下落;其中有几个能量痕迹,一盘古劈地时宇宙大爆炸能量,二女娲制造太阳系和造人时释放的能量,上述能量的来源自盘古的大斧这一高维神器,经过两次能量释放;盘古搜寻队寻迹来到地球降落在伏羲的居住地,这龙马飞船由两大动力组成;1.星际旅行动力装置,由飞船的前后部组成,尾部是色彩绚烂的彩色飞翼,曾波浪形,在进行常规光速飞行时调频已吸收时空蓝移能量,前部是环形引力牵引装置,制造时空扭曲场,牵引飞船前进;2.高维动力,分布在飞船中部;主要是进行高低维宇宙跃迁时使用的动力;这龙马飞船一降落,色彩炫丽奇形怪异的大家伙,立刻惊呆了地球山的没见过世面的人,有人恐慌有人惊讶;龙马造型是宇宙知识的外相,也就是说物质造型与能量一体;这种造型包含了宇宙哲学的奥秘;于是伏羲依此而做“河图”,并依此造型为龙马负图;相人类传播宇宙法则的基本方法论;但是好景不长龙马飞船是从盘古的家乡高维世界降维跳跃而来,这一过程引起的能量释放导致“天破了个洞”-星际黑洞,盘古搜救队此时已找到盘古的后人伏羲、女娲等,也说明了前因后果,此刻面临选择是跟着搜救队返回盘古世界还是留在地球;地球上除了盘古族外都是根据女娲的DNA造出了,体质和智能都下降了;最后伏羲和女娲选择返回,其它人选择留下;但是女娲提出了要求,能否把天补上,以给其子孙一个成长机会;盘古搜救队答应了她的请求;拆除了龙马飞船的常规动力装置尾部的飞翼和前部的引力牵引装置;拿出五彩飞翼的时空调频器,高维时空的五彩石交于女娲补天;然后把尾部牵引装置壳沉到海中;之后搜救队利用剩下中部的高维动力将伏羲、女娲带回盘古世界;之后五彩飞翼虽然不能光速飞行但是在太阳系遨游没啥问题,于是出现了夸父追日,后羿清理收集彗星,在使用过程了出现损耗和破坏,最后以此为核凝结成了月亮;2河图揭秘文献说法:图式结构分布为: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同道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为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为友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同途,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阴阳五行之源--河图与洛书
阴阳五行之源--河图与洛书(由于原文过长,本文只是节选,欲读全文敬请关注《衣冠礼乐》出版的最新动向)【上接昨日的文章】(五)河、洛之数的区别联系1、河图之数字排列2、洛书之数字排列3、河、洛之数的异同河图之数和洛书之数,最似是而非,亦最容易被人们误读、误解。
(1)首先看河图、洛书之数的联系第一,河洛的符号系统,表现的形式虽然不一样,但从数字看,则是完全相同的,不管其使用黑白圈点,还是用阿拉伯数字,或者中文数字,从外观上看,是一致的。
第二,河图、洛书的数字,都是表示气,这一点相同。
第三,河图之数和洛书之数,都有先后顺序的含义。
第四,河图之数和洛书之数,都有阳奇阴偶的含义。
(2)再看河图、洛书之数的区别第一,河图、洛书两者代表的“气”有别。
河图的气,是天地之气,交而未化的状态,所以表现在图式上,是一阴一阳,各为一组,所谓“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它处于化合的过程,而未产生化合的结果。
洛书之气,是日月之气。
天地之气与日月之气,都可以看作是阴、阳之气,但两气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天地之气,是一种合而未化的、交而未化的状态,打个比方,即是将一块石灰丢进水中,水和石灰已经接触,但未发生化学反应的瞬间状态。
而日月之气,则是天地交合而化生出来的结果,亦即是石灰和水已经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气。
天地之气分阴分阳,日月之气亦分阴分阳,两种阴、阳之气,已经是此阴非彼阴,此阳非彼阳。
第二,从河图、洛书的演绎过程看,两者中数的含义不同。
首先,这里关于“量”的含义,不是指重量,而是指轻、浊之“量”。
数这个东西,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量,二是顺序,三是随意的编码代号。
演绎河图的过程中,河图之十九八七六,显然代表“地”之气,而一二三四五,则是指“天”之气。
从演绎河图的过程里面,我们应当理解,无论是天之数一二三四五,还是地之数的六七八九十,它都不存在“量”这方面含义,它注重的是“序”,反映的是方位之“气”对待的问题,并不能说“十”数量就比一大,也不能说“七”的数就比“九”的少。
河图、洛书磨盘
河图、洛书磨盘
这里大家看到两块磨盘相叠,它的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传上古时候,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汹涌而下,伏羲和女娲躲在一个巨大的葫芦中才幸免于难,女娲在伏羲的帮助下,炼五色石补天。
洪水毁灭了万物生灵,伏羲和女娲相依为命,沿今秦安境内葫芦河向南迁徙到卦台山附近。
为了重建家园,繁衍人类,兄妹俩决定结为夫妻,但两人又害羞,就决定以滚磨盘的方式征得上天的同意,于是两人各推一扇磨盘从山上滚到山下。
如果磨盘能够重叠在一起,就是天作之合,结果两扇磨盘滚动到山下正好合在一起,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繁衍子孙。
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有多牛?为何敢称为中国文化之源?
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有多牛?为何敢称为中国文化之源?太极阴阳五行,四象八卦九宫,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脉相承,而这些思想都源于一本奇书《周易》,周易被誉为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说到这里那么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既然《周易》被誉为思想的根源,那么《周易》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了解另外两样东西,而这个就是被称为无字天书的河图洛书,河图洛书与《周易》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太极阴阳五行四象八卦九宫是否也与它有关呢?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该大家讲一讲这其中蕴含的奥秘。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三皇五帝时期,人皇伏羲带着他的部落来到图河沿岸,当时图河两岸的百姓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就是图河中有一种龙头马身的怪物,经常从河中窜出了吃沿岸的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当时人皇伏羲为了解救百姓于危难,于是就决定斩杀图河中的龙头马身的怪物,然而当伏羲正要用长剑斩杀那怪物的时候,怪物却向伏羲求饶并表示以后不再伤生吃人了,于是伏羲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就饶恕了他几天后龙马为了感谢伏羲的不杀之恩,就从河中背出一块有黑白点的玉牌献给伏羲,后来人们就将这块标有黑白点的玉牌称为河图。
相传这块玉板上的黑白点构成了一副图案,前二七后一六左三八有四九中五十,这样的图案使得伏羲对此深感疑惑不解,于是他绞尽脑汁思考数日终于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他结合天象地理以及自然界各种规律,创建了一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图像八卦,伏羲的八卦有两种基本单元即阴和阳,在这两个基本单元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四象。
四象分别为太阴太阳少阴和少阳,在四象的基础上又各自生阴生阳生出八卦,八卦的顺序是乾对离震巽看艮坤,而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由来,后人也将伏羲创造的八卦成为先天八卦。
到了周朝又出现了一位对八卦颇有建树的人,找个人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周文王姬昌,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据说掌握这六十四卦的人就能够参透天地玄机宇宙奥秘,而在不少演义中都将姬昌演义为能掐会算的能人,这正是得益于他在先天八卦上的造诣,后人把经过周文王改进的八卦则称为后天八卦,周文王死后他的后代周公在成周洛邑制礼作乐时,组织了一帮绝顶聪明的文化人士来研究八卦,最终他们把由周文王演算的六十四卦。
河图洛书相传为上古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做
河图洛书相传为上古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做河图洛书相传为上古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做八卦,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至此真正的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苦苦探寻着这个世界的本源,无论远古人类先祖留下的无数典籍还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都旨在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生存的地球和宇宙是怎样的?我们要如何活得更好?未来我们要去向哪里?河图洛书的诞生正是这个目的,他揭示太阳系的运行规律,在这个环境下,大到星体运动,山河变迁,小到生物繁衍,细胞活动,无一例外,而万法归宗,其理已明,事物皆可相互印证。
河图洛书是生命能量图河图洛书图式关于河图洛书的概述网上很多,其理、象、数皆有说明,河图洛书之理:1、左旋相生,一(水)、三(木)、五(土)、七(火)、九(金)为阳数左旋(仰视顺时针转),二(火)、四(金)、六(水)、八(木)、十(土)为阴数左旋,故而天道左旋,地道右旋,顺昌逆亡。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观察中验证,如银行系星体仰视皆左旋,地球生物的 DNA 有左旋和右旋双螺旋结构,气流形成漩涡,水流形成漩涡,磁场形成漩涡,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螺旋状等(依照南北半球还有参照物判断左旋和右旋)。
2、象形之理,在天为象,在地成形。
在天为东西南北四宫,每宫含七星宿,共 28 星宿,在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五方位。
3、五行之理,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天一生水居于北,天三生木居于东,地二生火居于南,第四生金居于西,天五生土居于中。
左旋相生,中土自旋,生生不息。
4、阴阳之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
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
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与洛书——神秘而又伟大的上古科学
易经基础系列之——河图与洛书
我们学习易经,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起源,
就绕不开“河图”与“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华科学的源头,其直接引发了伏羲八卦易体系的建立。
而中华民族科学的各门学科,上至天文、历法、气象气候、预测等,下至地理、风水、堪舆等,中至伦理、哲学、社会科学等,无不是以易体系为工具从而形成的各门具体学科。
“河图”与“洛书”也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易·系辞上》
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这个圣人指的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
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
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
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
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
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
其次在《易传》之中也有记载,诸子百家也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
皆可追源至此。
河出图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
在宋代以前,这两幅图是没有见到过的,到了宋代,道家的陈抟首先拿出来这两幅图,据说是不传之秘,所有的易学推理都是基于这两幅图所蕴含的数理来的。
后来,邵雍在他的《皇极经世》中公开了很多易学中较高级的知识,包括两种八卦的区分以及河图洛书数理的运用。
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
后世多数学者也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
朱熹对“河图”、“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宋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
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
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洛出书
到了近现在,一般认为河图与洛书其实是早期的星象图,是远古先人记载星座及运行规律的。
而行星运行对于地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情绪乃至与大的自然灾害都有联系,这也是现代科学所论证了的。
河图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是一张星图,但它不是中华古代天空的“天然”星图,也就是在自然界看不到河图纪录的星相。
因为河图不仅记录了五大行星出没的方位,而且记录了五大行星出没的时间。
确切地说河图是由10张星图意会合并而的。
说它是意会图是指它不是星相的直接记录,北面的一星和六星代表水星出现的时间数,西面的二星和七星代表火星的出现时间和次数,其余图中的各
星同样如此。
也就是说河图记录大行星一年的主要运行轨迹。
河图有以下特点:
河图中一、三、五、七、九属阳,以白色圆代表,四、六、八、十属阴,故为黑色圆代表。
每一个方位有两个数一阴一阳,并且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的差为5。
如北方有两数1和6,1为阳,6为阴。
河图生成数北方(下方)一、六属水,此为一六共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为阳,六为阴,故一六同宗而居北。
这句话有些拗口,大家只要记住一、六属水居北方就行了。
下同。
南方(上方)二、七属火,此为二七同道,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为阴,七为阳,故二七同道而居南。
东方(左方)三、八属木,此为三八为朋,天三生木,地八生之,三为阳,八为阴,故三为朋而居东。
西方(右方)四、九属金,此为四九为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为阴,九为阳,故四九为友而居西。
中宫为五、十属土,此为五十同途,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为阳,十为阴,故五十同途而居中。
河图用减法表示五行,即:上方朱雀7个白点和2个黑点表示火行;下方1个黑点和6个白点表示水行;左侧8个黑点和3个白点表示木行;右侧9个白点和4个黑点表示金行;中央以5个黑点和5个白点表示土行。
洛书
“洛书”记录了中华古代天空对地球和人类影响最大的九个星座,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后世之人把它依次命名为四辅四星、天纪九星,虎贵二星、河北三星、五帝五星、七公七星、华盖八星、北极一星、天厨六星。
把它们依次用单数黑点双数白点记录下来就是洛书。
洛书
如果记不住他们的位置,可以记住下面这个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读者要注意到洛书的两个特点:
一是洛书是一个神奇的数字魔方,横(二四九,三五七,一六八),直(二六七、一五九、三四八)、斜(二五八、四五六)三组数字的和都是
十五。
二是依着数目由小到大的次序,由中央五立极起先飞排到六,六到七,七到八,八到九,九到三,三到四,四又飞排到中央五,周而复始。
这就是玄空飞星的轨迹。
在象数上,河图与洛书的数是非常重要的,是各种风水和术数学的基础。
数字显示:水(6-1)=火(7-2)=木(8-3)=金9-4=土(10-5)。
这就是五相十数方阵,其和为55。
秦汉之际及京房之前的易经筮法就是用五相十数之和,然后究其变化,来进行占卦的。
《周易系辞上传》: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
如果后面要学习各类占卦及风水的知识,那河图与洛书的象与数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必须牢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