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
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 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
结论二:
从哲学研究看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 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 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是什么? 哲学的 基本问 题
(思维 和存在 的关系 问题) 内容
何者为第一性
(谁先谁后;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谁决定 谁)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A.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 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B.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战国末 思想家教育家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 不具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 界或彻底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
庄子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 变成一只蝴蝶,醒来 后,提出了一个著名 的问题:“究竟是刚 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 蝴蝶呢,还是现在蝴 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 子?”
到底是:
庄子梦蝶?还是蝶梦庄子?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议题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
他们信仰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1)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科学精神)提示: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能
不能
可知论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 世界的可能性。
注意: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 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注意: 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判断下列观点所属派别
1、奋斗者号深潜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
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可知论
整个世界是一部由因果链组成的大机器,世界里的 每个部分则是大机器中的小机器,人也是机器,只 不过它比其他自然物体精巧而已。
(英)霍布斯
机械性
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归结为受 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否认事 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作为机器。所以这一时期接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 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其背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 穿始终。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 代哲学侧重点转向第二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辨证关系
人们的思想如:理 论、理念、计划、 经验 、思想、 观 点、感觉、方针政 策、目标等主观性 的东西。
思维 主观 世界
意识
存在 客观 世界
物质
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 如:地球、生物、环 境、国情、磁场等可 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的事物。
注意: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在现实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2.1哲学的基本问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哲学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命题“观点一,思维反映存在;观点二,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假如让你回答学生的问题,你的答案是(..)①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②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③观点一强调思维是世界的本原.④观点二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观点一强调思维的特点和作用,观点二强调思维的本质及存在决定思维,二者都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
正确选项为A。
答案:A2.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
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
这表明(..)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选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选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的反映;本题A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A3.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存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原的问题解析: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反映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同一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与题意不符。
答案:B4.(2018·成都七中期末)2017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取回“真经”,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人类对宇宙暗物质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2020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优化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的,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只有从唯物主义 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有坚持世界的 可知性,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到底。
[易误警示] 并非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解析:材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 正确;B 不选,材料不涉及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C 不选,材料不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D 不选,世界上尚有不可认识之物,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A
探究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甲:当我站在镜子面前,是镜外的“我”走到了镜子里面,“镜内 之我”只不过是“镜外之我”的投影罢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 遇到的 和 无法回避 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 决定 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和 方向 , 决定 着它们对其 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小题快练]
1.判断正误 (1)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 )
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的区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 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 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是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 题,也就是这二者关系的第一方面内容。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 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 (3)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笫一框的内容。
学习本框内容,要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辩证分析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富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平时上课气氛较为活跃,愿意参与,有过议题式学习的经历,为本节课议题探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但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2)学生已有经验分析。
学生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提出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哲学的基本概念,知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本节课将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
在议题式教学卡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顺利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根据三个相互关联的参照维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确定如下:1 .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它为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3 .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4 .联系生活实际,能够用哲学观点分析和指导生活实践。
四、重点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难点: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五、整体思路【以议题式教学卡方式呈现】本课整体设计考虑到以下内容:教学流程:遵循“议题描述一一议题决策一一议学延伸”的顺序,具有结构化特征。
学科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措施,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练测课件: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2课 第1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解答此题需要从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1)问说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第(2)问回答启示是要牢固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并用 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 福人类。
6.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 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 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 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 解析:选 D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A 错误;B 不符合题意;C 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说的;D 正确。
①哲学的阶级性质 ②哲学发展的方向 ③哲学的产生
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阶级性质,因此①不能入选,②
入选。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而不是对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这些流派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可见他们主张不可知论,
C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题干的主旨不符。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
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
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C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②③符合题意。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但思维不一定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①④观点错误。
2.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的法案。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
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真实”的回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对于现实与扭曲的理解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而不是是否换位思考,排除;④说法错误,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排除。
故选A。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导航]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
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范缜与名流们的争论涉及哲学上的什么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有何意义?学习本框,你将豁然开朗!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重点]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材P10“探究问题”提示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示:(1)×(2)×(3)×教材P11“探究问题”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等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从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订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背景材料】材料一观察漫画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好不惬意。
于是庄子说:“鱼儿真快乐呀!”惠施说:“你又不是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1)甲、乙两人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的?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哲学的哪两大阵营?(2)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惠施的说法属于哲学上的什么观点?提示(1)①甲、乙两人是围绕着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即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讨论的。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①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②惠施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注意把握“两个划分标准”的依据及其意义,不能相互混淆。
据天文学家预测,2016年将发生5次日食、月食,其中我国可观测3次,这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正确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 A.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解析]古人认为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不可知,而现代人能对其作出精确预报,证明其可知,表明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正确;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符合题意,A不选;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不选;材料未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C不选。
[答案] D探究点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背景材料】人们常以“心想事成”来表示祝愿,但“心想”未必能“事成”。
如何才能“心想事成”?这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能不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自然界、社会历史以及它们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形式。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提示(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地位和作用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是关系到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2)从世界观角度看,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决定了哲学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回答哲学其他问题的方式和方向。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方向是错误的。
(3)从方法论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④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哲学上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基本问题,不仅是因为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而且它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②③符合题意。
①是指世界观,④是指哲学的任务,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B[易混比较]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区别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联系而形成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与思维相对应的是主观,与存在相对应的是客观,不能颠倒对应次序。
[易错警示]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点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题中观点把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说成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片面的。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拨](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虎妈猫爸》引发的亲子教育反思电视剧《虎妈猫爸》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与热议,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亲子教育反思潮。
它向观众传达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虎妈猫爸》中的“虎妈”作为当代父母的典型代表,也曾随波逐流,试图把别人的成功历程复制到自己女儿身上,但面对女儿的痛苦和抵触,“虎妈”进行了积极的反思,最终做出了符合女儿实际的正确选择。
有人说,这部电视剧其实是在呼唤自省精神,这种精神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尤为可贵。
1.“虎妈”的亲子教育理念与教育实际之间反映了什么哲学问题?提示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结合材料中“虎妈”的育女过程,谈谈你对这一哲学问题的认识。
提示(1)在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上,“虎妈”试图把别人的成功历程复制到自己女儿身上,这没有做到存在决定思维,后来做出了符合女儿实际的正确选择,做到了存在决定思维。
(2)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虎妈”积极反思自己,从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具有同一性。
1.电视剧《虎妈猫爸》引发的亲子教育反思,充分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A.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C.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解析:选A。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出现的原因。
A符合题意,应入选;B、C、D三项干肢不符,应排除。
2.面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回答是不同的。
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解释B.对意识与物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的特殊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对人的意识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析:选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意识与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虎妈”在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后,最终做出了符合女儿实际的正确选择。
这说明()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B.思维对存在起着决定作用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存在的源泉和动力解析: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