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布置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道路的功能要求和居住区的规模 大小,居住区的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至 四级。 • 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 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一 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 般为20-30米。当该级道路通行公 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 • (概念:道路红线是用于区分道路用 地和其它用地的界线。)
二.居住区道路规划布置的 基本要求
• (一)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 和安宁,居住区内的道路应根据功能进 行分级,并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 特别是小区。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 向城市干道,并且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 50米。若出口较多,可以用平行于城 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 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
• 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 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 为7(或6-8)米,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 确定。 • 第三级 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 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 般为4(或5)米。 • 第四级 宅前(宅后)小路即通向各户或单 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以前 1.5-2.0米即可,现考虑方便汽车的交 通。)第四级道路是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但 它的用地一般是包含在住宅用地之中。
• 在道路和住宅形式基本肯定的情况下, 规划在塔式住宅的中心设大草坪和人工 湖,建居住区公园并将板式高层住宅的 底层架空,增强绿化空间的渗透,形成 良好的景观。 • 规划沿东侧道路建行政区级公共服务 设施中心;在沿西侧道路南端建居住区 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两个中心通过绿 化步行道联系。 • (四)规划图
区常用。三块板,城市道路常用。四块板,城市道路常用。
六.规划实例分析
• 深圳白沙岭居住区规划: • (一)规划条件:城市开发时,在四边道路上 留下六个道路接口,下面的管线可以接入。但 所留位置对称,对形成内部变化的道路不利。 规划用地的北面为笋岗路,南为红荔路,东为 上步路、西为华强路。 • 整个居住区用地有一定的坡度,其中东南地 形已被推平,西北尚有一个小高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居住区地形为矩形,东西长为950米,南北 宽为700米。总用地面积为66.5公顷。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沿四周设30-50 米绿化带,则实际用地越为50公顷。 • 居住区北面为规划的体育中心,东北为工业 区,居住区南和西南也是工业区。 • (二)规划要求 • 居住人口3.8-4.0万人。平均每户建 筑面积80平方米。规划总户数8500户。 住宅总建筑面积67万。住宅平均层数1 8.9层。居住建筑容积率3.16。
• (二)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 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 大于500米。 • (三)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 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 的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 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 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 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
• 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
– 这种形式是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的基础 上,另外设置一套联系居住区内各级公共服 务中心或中小学的专用步行道,但步行道和 车行道的交叉处不采用立交。相对建设投资 较少。
四.居住区道路规划的经济性
• 在规划设计中,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 提下,应考虑如何缩短单位面积的道路 长度和道路面积。 • 道路的经济性一般用道路线密度和道 路面积密度来表示。 • 道路线密度道路长度/公顷 • 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公顷(或% 表示)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 • (一)道路的功能 1.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这 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交通量最大的功能。居 民的日常交通活动主要为上、下班、就学、购 物、闲暇活动等。从我国城市居民的交通方式 来看,我们的居民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 随着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私人小汽车 和摩托有较大发展,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这将给居住区内部道路交通的组织带来复杂性。 • 2.满足市政公用车辆的通行要求。这些车 辆主要有清运垃圾车,清运粪便车,邮件递送 车,消防车等。
• (三)规划构思 • 住宅建筑主要由曲板式高层组成,即由正、反弧和
基本单元构成,层数为10-18层,形成两头逐步 跌落,并采用跃层和跃廊的形式,规划曲板式住宅共 15幢,在用地的中心规划建14幢24-30层塔 式高层住宅。曲板式住宅围绕塔式住宅布置,形似花 瓣。 • 构思关键在于道路系统的规划。根据所留道路接口 的位置;上下班的主要人流活动方向;地形特点;和 主导风向的要求,规划居住区内部道路为菱形对称的 形式。这一道路结构,似乎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但他 完全符合规划的功能要求,并不是单纯追求形式,这 样的形式也可以避免外部交通穿越居住区内部。根据 深圳可能发展私人小汽车,规划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 道路系统。
• (四)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 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 (五)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个单元 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 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 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 • (六)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 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 地不小于12×12米。
• 1.环通式它的特征是内部能够形成环路。并 通过几个出口与外部道路相联系。环通式的特 殊形式就是网格式。或者内部的环路不止一个。 • 2.半环式这种形式是以半环与外部道路相 联系。半环与半环之间一般没有联系。 • 3.尽端式这种形式是从外部道路以尽端道 路的形式向居住区内部联系。尽端路之间没有 联系。因此,这种道路有死胡同的感觉,对一 些居民会感到不习惯。 • (半环式和尽端式的布置形式,对于组织人 车分流的道路系统较为有利。) • 4.混合式这是将以上三种形式结合使用的 形式。
• (二)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形式 • 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
– 这种道路系统由车行和人行二套独立的道 路系统所组成,交叉处都设立交。1928 年美国纽约附近的“雷特邦”小镇首次采用。 又称“雷特邦系统”。显然,这一形式适宜 小汽车较多的居住区。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部一般没有私人小汽车或很少的 情况下,适宜采用此种形式。我国目前大多 的居住区一般都采用此种人车混行的道路系 统。
其他实例:
五.居住区道路规划的一般 技术要求
• • (一)道路平曲线和路口转弯半径 1.折角大于3度设平曲线半径一般为15 0-200米,最小25-50米。 • 2.转弯半径:居住区与区及以上的道路相 交R=10-15米; 居住区与小区道路相交 R=9-10米; 小区与小区道路相交 R =6米; 以下等级道路相交 (R=3 -5左右)
• (二)道路纵横坡度 • 1.道路纵横坡与路面材料、气候特点和行车性能


• •
密切相关; 2.我国自行车多为特点,最大纵坡以自行车为依 据,一般不超过3%(必须看坡长条件而定),人行 道纵坡超过8%时可设踏步;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 0.3-0.5% 3.横坡主要为排水需要而设,当车行道路面纵坡 在1%以下时,用最大横坡。路宽6米以上用两面坡, 4米以下用单坡,人行道横坡为1-2%,坡向车道。 4.停车场和回车场的技术要求(略) 5.道路横断面 – 四种形式:(俗称)一块板,居住区常用。二块板,居住
第七章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布置与设计
• 道路系统规划即道路用地规划。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 道路用地为线性特征,它对居住区的其他用地布局影 响较大。居住区用地可以看作由道路用地串联起来的。 因此,道路系统结构直接影响居住区的布局结构。 •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比城市的道路系统要简单得多。但 我们仍应该从用地结构的高度来认识居住区的道路系 统。
• 3.满足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 的货物运输需要。 • 4.满足居住区地下管线铺设的要求。 尤其是高级的居住区,一般所有管线均 从地下经过,从而保证环境的干净和整 洁。 • 5.组织良好的居住区景观。通过道 路的引导,可以使居民欣赏到居住区的 建筑景观和面貌,道路是序列空间的引 导线。
(二)道路的分级
• (七)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 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 • (八)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 敷设。 • (九)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 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的布置有机地结 合,组织良好的居住区景观。
三.居住区道路的布置形式 和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形式


(一)布置形式
所谓布置形式,是根据道路结构的平面特 征予以分类。这些形式的运用必须与用地结 构相结合,必须符合功能要求。因此,不能 片面追求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