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题学生案例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问题学生案例成因分析

小学问题学生案例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表现及教育转化策略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李君一、案例陈述个案的主要问题: 斐斐女11岁主要表现为:1、纪律方面:遵守纪律、课堂上从不插嘴、也几乎不发言。

2、学习方面:对待学习感觉是按部就班,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缺乏学习兴趣和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稍有难度的作业则完成情况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

3、思想方面:表面感觉有点高傲,但其实自卑孤僻,朋友很少,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消沉。

事件回放:班级同学订杂志带来的100元钱丢失,一位同学中午回不了家用来吃午饭的20元也不见……事后有几位同学都说看见斐斐翻了当事者的书包,还以为是经过人家同意的,所以并没有阻止!案情并不复杂,我找斐斐单独谈话,很快她就承认了是自己所为。

但是我震惊的是,她看起来相当镇定,脸上看不出丝毫表情。

通过谈话,让斐斐换位思考,她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令人惊讶的是,拿走的这些钱她都没有花,而且最后她自己也都交出来了。

我安排远远跟踪的同学说,斐斐好像是把偷来的钱放在卫生间里面,(因为她进入卫生间后拿出来的)至于具体放在什么位置,他们也没有看到!几次交出来的钱都被折成了一个个小方形,平平整整的!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我找来孩子妈妈反映情况。

结果很吃惊:原来妈妈竟然知道!斐斐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跟妈妈生活。

但是父亲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亏欠,所以隔三差五就来接孩子到他那边去。

孩子在父亲新组建的家庭中对女主人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表现出很大的仇恨情绪,经常用剪刀把女主人的衣服剪破,项链扯断等等!本来她想报复爸爸和阿姨,但是每次爸爸都表现得很愧疚,很亏欠,并且从不责怪孩子!孩子变得越来越大胆,由破坏物品发展到偷偷拿走大人的钱,甚至一切与爸爸有关的人的钱她都偷过,(包括奶奶,大姑)偷来之后她也不花(实际上有妈妈的照顾,她并不缺钱花),直到大人发现并询问她时,她才会承认!她总觉得爸爸新家中的一切原本都是她和妈妈的!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演变成控制不住自己总想要拿别人钱或物品的欲望……二、偷窃行为成因分析1、主观原因①逆反心理②妒忌心理④炫耀心理⑤攀比心理2、客观原因①家庭环境的影响②社会环境的影响③学校教育的影响通过和斐斐妈妈的多次谈话,能感觉到孩子的这种偷窃行为成因比较复杂,但是主要还是家庭环境的因素造成的。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小学行为问题指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如缺乏自律、不守纪律、玩闹、捣乱、欺负同学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和教育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父母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家教观念,孩子往往会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其次,学校的教育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力,对行为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漠然的,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小学行为问题成因的一个方面。

学生个性、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情感状态等因素都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羞涩,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针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教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家庭教育力度。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怎样的操行,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建立起严格的家教观念,时时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

学校应该做好行为问题学生的足迹分析,按照分析结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互相倾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归属感,做到自律。

3.教师要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找到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合理的管教措施,并做好跟踪教育。

4.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谦虚、勤奋、守纪律、文明的行为标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意识,鼓励学生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总之,小学行为问题的存在是很普遍的,但是只要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就能逐步消除不良行为,积极树立健康向上的风气,在校园里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一年级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一年级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案例分析报告一: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他会东张西望,摆弄文具,或者和周围同学小声说话。

这不仅影响他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原因分析。

1. 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在15 - 20分钟左右,而课堂时间往往会超过这个时长,所以小明可能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

2. 家庭环境。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家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这种多任务的习惯导致他在课堂上也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

3. 课程内容。

部分课程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小明的注意力。

三、解决策略。

1. 课堂调整。

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中穿插小游戏、故事等,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

每节课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让学生放松一下。

2. 家庭配合。

家长要给小明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监督他写作业时不能看电视或做其他事情。

同时,可以和小明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当他能够专注完成学习任务时给予小奖励。

3. 行为训练。

对小明进行注意力训练,例如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搭积木等活动,逐渐延长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四、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明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专注于课堂内容,与同学说话、摆弄文具的现象减少了很多。

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案例分析报告二:一年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红是一年级的女生,性格比较内向。

在学校里,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主动和同学交流、玩耍。

课间休息时,她也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着其他同学玩耍。

二、原因分析。

1. 性格因素。

小红天生性格内向,比较害羞,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

2. 家庭教养方式。

小红的家庭比较传统,家长很少带她参加社交活动,平时在家也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模拟训练。

小学典型教育案例分析(3篇)

小学典型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但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上课时,他容易走神,与同学交头接耳,甚至有时还会在课堂上睡觉。

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十分头疼,担心小明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学习成绩。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1)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导致家庭氛围紧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小明兴趣爱好的培养。

这使得小明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试图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来寻求关注。

(2)家庭环境:小明居住的社区环境嘈杂,周围有工厂、市场等噪音源,这无疑对小明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扰。

2. 学校原因(1)课堂教学方式:小明的老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

这使得小明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班级氛围:小明所在的班级纪律较为松散,同学们在课堂上经常交头接耳,这无疑对小明的注意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学生自身原因(1)学习兴趣:小明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导致他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

(2)自控能力:小明的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应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综合素质。

(2)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父母应尽量减少加班,多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2. 学校教育(1)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应加强班级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之间的干扰。

3. 学生自身(1)培养学习兴趣:小明应主动了解课堂内容,发现其中的乐趣,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2)提高自控能力:小明应学会自我管理,克服外界干扰,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四、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对小明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问题。

转化“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转化“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转化“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阶段对于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更是加大。

在校的小学生中也存在一部分学困生,他们学习成绩较差,无法与同龄人保持同步。

本文将通过“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探讨小学学困生的问题产生原因、教育解决方法等。

小学学困生的问题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够重视学习,或者家长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指导,就容易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学习习惯不好,比如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计划性和学习方法等,就容易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学习压力: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过大的压力,比如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过高等,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感到焦虑和厌倦,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育解决方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学习。

他们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参与课外学习,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训练、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进度,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提醒他们做好学习安排。

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可以通过减少考试的频率、调整作业的难易程度等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不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促使孩子从容面对学习。

小学学困生的问题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和学习压力等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家庭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习,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小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档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档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档第一篇: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档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自然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提出了不歧视,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

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小旭男 13岁主要表现为: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

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育策略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题(3篇)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今年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聪明伶俐,但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在课堂上,他经常做小动作,与同学窃窃私语,影响他人学习。

课后,他作业完成得也不够认真,经常出错。

尽管老师多次进行教育,但小明的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案例分析:一、案例分析1. 问题识别(1)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影响他人学习。

(2)小明课后作业完成不认真,经常出错。

2. 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陪伴时间较少,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对小明的关注度不够,没有针对他的特点进行教育。

(3)个人因素:小明自身性格活泼,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缺乏自律能力。

3. 解决方案(1)加强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多陪伴小明,关注他的成长,给予关爱和支持。

(2)改进学校教育:教师应针对小明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3)培养自律能力: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培养小明的自律意识,让他自觉遵守纪律。

二、教育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提高学习动力(1)根据小明的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小明的注意力。

2.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1)针对小明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2)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小明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3. 培养自律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1)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活动等,培养小明的自律意识。

(2)教育小明尊重他人,遵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案例分析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明的问题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解决小明的问题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教育策略。

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关注小明的成长,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其次,学校教育要针对小明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四年级以来,小明在学校的表现逐渐引起老师的关注。

他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走神;与同学交往时,态度冷漠,缺乏合作精神;在课堂上,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人。

家长对此也十分担忧,认为小明在家中也表现出类似的性格特点,担心小明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

二、案例分析1. 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在家庭中,小明常常感到孤独,无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小明缺乏关注,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同时,班级同学对小明的排斥,使小明更加封闭自己。

(3)个人因素: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行为出现问题。

2. 学生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明的行为问题,并指导家长如何改善亲子关系,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小明的个性特点,尊重他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3)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小明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消除排斥心理。

(4)强化行为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训练,提高他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加强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行为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为具体表现:1. 家庭方面:家长对小明的关爱和支持增加,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2. 学校方面:小明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与同学互动积极,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3. 个人方面:小明逐渐树立了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四、总结本案例通过对小明行为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在学生行为问题中的影响。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通用20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通用20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通用20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篇1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而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奋好学勇于探索以发挥其最大潜力,在掌握知识、方法的同时学会做人,则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认为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

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真情去感化他们,这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班的王志勇同学是一名最令老师、家长头痛的学生,他的一言一行总是那么令人讨厌,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表现都是“与众不同”,非常差劲。

因此没有同学想跟他玩,跟他做朋友。

他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到恐惧、讨厌和无奈,上课时,时而侧坐在玩,时而趴在桌上,时而在座位上玩玩具,不听课,不愿做练习,测验考试乱。

老师批评他,就做好几秒钟,老师视线一离开他,他就放松、捣蛋。

我做班主任就给点面子,其他科的老师真的拿他没办法,影响了老师的教学。

课余时间,经常楼梯趴扶手,用脏话和小动作公开挑衅同学,趁同学不注意推人一把,打人一拳,追着同学打。

他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也不行,每天他的座位上周围都是纸屑,文具书本满天飞,一天下来手、脸、衣服都弄脏了。

犯了错事,若不是老师亲眼目睹,从来不承认,说谎话,撒赖。

在家不自觉做作业,经常没作业交,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懒惰,怕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差,要家长在身边看着才做。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却不然。

当跟他聊天时,当听到他天真的歌声时,我会觉得他很可爱。

在辅导他做作业时,他总是一点就通,很快就掌握,我觉得他是那么的聪明。

于是我心存一种坚定的信念:“有药可救!一定要把他拉上来。

转化“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转化“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

转化“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小学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表现出学习能力较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小学学困生案例分析:学生李明(化名)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近期在数学科目上出现了学习困难。

他在数学课上经常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解,难以完成作业和课堂练习。

他的数学成绩也明显下降,远低于班级水平。

除了数学科目,他在其他科目上也表现一般,没有明显的优势。

在与李明进行交流和观察后,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造成了他的学习困难:1. 学习方法不当:李明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他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框架和思维模式。

他对于数学题目只是机械地进行计算,缺乏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态度消极:李明在学习数学时经常感到无助和无望,缺乏自信心。

他不愿意主动探究问题,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他经常将数学作业丢在课桌上不去完成,也不主动向老师请教。

3. 家庭环境不利于学习:李明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庭成员间经常发生争吵和冲突。

他的父母都很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的学习情况。

同时,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没有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支持。

针对李明的学习困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转化:1. 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李明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培训,帮助他建立正确的学习框架和思维模式。

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培养他的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鼓励和奖励,增强李明的学习自信心。

引导他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机,让他认识到数学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调整家庭环境:与李明的父母进行沟通,加强他们对于他学习的重视程度。

鼓励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为李明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家庭冲突的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李明转化为一个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

他将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及整治思路研究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及整治思路研究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及整治思路研究【摘要】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在教育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表现、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家庭和教师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整治思路方面,提出了以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为重点的整治策略。

结合目前教育实践,本文总结出提高学生素质、改善教学环境的有效途径,旨在帮助农村小学有效整治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此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问题,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家庭因素、教师因素、整治思路、提高学生素质、教学环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是我国农村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承担着培养乡村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农村小学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时有发生,给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带来很大困扰。

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迟到早退、讲话、打闹、悄悄交流、偷玩手机等,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氛围。

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在家庭方面,一些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父母忙于务农工作,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缺乏自制力和纪律意识。

在教师方面,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行为,也增加了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了解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家庭因素和教师因素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探讨整治思路,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深层次的角度对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进行分析,为有效整治学生不良行为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成因复杂多样,除了个体因素外,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学生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目前,农村小学学生课堂不良行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常见小学生教育问题案例(3篇)

常见小学生教育问题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几种常见的小学生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父母均为上班族,家庭环境较为宽松,对小明的学习缺乏有效管理。

二、常见教育问题分析1. 学习态度不端正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经常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低下。

他更喜欢玩耍和看电视,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情。

案例分析:小明的学习态度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当。

父母过于溺爱,没有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

同时,学校教育也缺乏针对性的引导,未能激发小明的学习热情。

2. 人际交往问题小明在学校里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

他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导致同学疏远他。

案例分析:小明的人际交往问题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

父母可能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

同时,学校教育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得小明在这方面存在短板。

3.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做作业或听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他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案例分析: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环境嘈杂,影响了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未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情绪管理问题小明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失控。

在学校里,他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人。

案例分析:小明的情绪管理问题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

父母可能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导致小明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同时,学校教育中缺乏情绪管理方面的教育,使得小明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三、解决策略1. 家庭教育(1)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

(2)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3)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安全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3篇)

安全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安全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案例以一起小学生安全事故为切入点,分析小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因好奇心驱使,将手指伸入正在转动的电风扇叶片中,导致手指受伤。

事发后,学校和家长都高度重视,对受伤学生进行了妥善治疗,并进行了安全教育。

然而,类似的事件在校园内仍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原因分析(1)安全意识淡薄: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然而,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家庭安全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向孩子传授安全知识,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意识。

(3)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案例启示(1)加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共同重视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程、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安全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强化家庭教育: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安全隐患,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3)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安全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四、教育措施1. 强化安全教育课程(1)设置安全知识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欺凌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2)开展安全教育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举办安全知识竞赛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 组织安全演练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如地震逃生、火灾逃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技能。

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

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

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篇1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我在帮助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明白是什么。

平日里非常好动,上课时一不留意,他就离开座位走到别处去。

上课精神不集中,愿意跟同学打闹,遇到事时总是斤斤计较,作业书写错误百出,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效。

一年级时,连最基本的数数都数的丢三落四。

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由于他母亲在制衣厂上班,白天上班,晚上还要上班,所以平时很少时间检查他的作业,成绩越来越差。

这样,上课时听不明白,上起课来就感觉很没意思。

所以上课时才会那么好动。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

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

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

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最简洁、明白的语言与他沟通。

说完之后,先问问他听明白了没有,如果没听明白再说一遍,再不明白就换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说。

还鼓励他遇到有不会、不懂的地方要跟老师说。

每次做作业,我也总是把他叫到我的跟前,让他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各种作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出错。

有的时候说七、八遍还是不明白。

有的时候看到他这样真的很生气,但更多的着急,怕他这么小就跟不上,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困难了。

在担心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抽多些时间在家时指导他写作业。

这样家、校联合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他取得进步。

在做题时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表扬。

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由最开始的惧怕到在我旁边写作业到现在只要一有作业就主动到我这里,有的时候我看他完成得很好,让他回到座位去写,他也不肯离开。

我知道他在进步,他对学习的热情也在一点点高涨。

现在他上课不再到处走动,每次作业也都能比较认真地完成了。

他的点滴进步不仅他自己感受到,就连以前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的同学也感受到了,他们发现他进步了,都很高兴地跟他一起玩,还有学生说要永远跟他当好朋友。

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5篇范例)

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5篇范例)

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我班有个学生叫张翔,学习成绩较差,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

老师课堂提问,他缄默无语。

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

平时考试的情况更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字迹马虎,碰到阅读题要么不做要么乱写一阵。

但是该生性格随和,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王炳辰,上课喜欢趴在桌子上或者钻到桌子里面,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一般都不写,哪天心情好了的话就随便写几个。

考试,除了选择填空,其它都是空着。

课间老师根本找不到他,上课时间踩着点进教室。

大部分同学都不愿与他一起玩,但他仍然能过得很开心。

老师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很热心。

[分析]1、个人原因:该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家庭原因: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辅导策略] 针对他的情况,我思虑再三,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不好的学生。

为了去除张翱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面谈,让他担任值日组长,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慢慢的他变得好多了。

2、用真诚感化他在学习上,我多一点询问,少一点责备,要主动联系任课老师帮张翱补差、补缺。

课堂上对于些简单题目给予张翱机会,让张翱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当他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

当他退步时,要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以不屈的斗志重振学习。

3、加强家访,促使转化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翱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小学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篇)

小学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性格开朗,热爱集体活动。

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

在学校里,小明虽然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作业质量不高,课堂上也容易走神。

老师多次与他沟通,但他总是心不在焉,没有明显的改进。

二、案例分析1. 学生个体差异分析(1)学习成绩一般:小明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高或学习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的。

(2)性格开朗,热爱集体活动:小明的性格特点使他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但在学习上却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

2. 教学方法分析(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可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导致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

(2)课堂管理不当:教师可能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小明在课堂上容易走神。

3. 家庭教育分析(1)家庭教育环境:小明的家庭教育环境一般,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2)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可能过于关注小明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进措施1. 教师方面(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针对小明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教学,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课堂管理:教师应关注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小明在课堂上保持专注。

2. 家庭教育方面(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关注小明的学习,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父母应引导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心理健康:父母应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对小明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高年级段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及研究(全文)

小学高年级段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及研究(全文)

小学高年级段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及研究(全文)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成为令教育者头痛的问题学生。

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方面都与其他学生存在巨大差距,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这将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隐性的危险。

一、研究背景我校地处乡村,虽然乡村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家庭对他们却非常溺爱,因此,造成部分学生优越感很强。

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多外出打工或离异,孩子缺乏关怀与照顾,心理上比较自卑,思想行为比较松散自由。

部分学生受这些因素影响,出现了上网聊天、玩游戏,厌学,不服从管教等现象,严重了影响了教育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应该给予这部分学生正确的教育,趁着其身心可塑性很强的时候,及时施与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其身上问题,避免其养成恶习,也是为家庭和社会减轻压力,使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研究过程我们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做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类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家庭教育的环境与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心理失衡,性情行为乖张。

例如我们对学生李某进行家庭情况摸查中了解到,该生读小学时有一个健全幸福的家庭,后来父亲外出打工,与一名女子发生了婚外恋,从此家无宁日,父母在吵闹打骂中最终以离婚告终。

离婚时,父母都把李某当成累赘,谁也不愿意监管她的生活与学习,最后母亲远嫁他乡,只好由父亲抚养她,但因为心中怨愤较多,经常在李某面前唠叨责骂。

李某从此觉得自己在家中成为一个多余人,得不到亲人的关心和疼爱,内心十分自卑,开始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在学校里显得十分孤僻,不与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对于老师的劝解也是收效甚微。

从事例可见,父母忽视或是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缺少了家庭的温暖,或者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庭教育将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

小学教育小案例分析(2篇)

小学教育小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自幼儿园起就在本市一所知名小学就读。

然而,随着升入三年级,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的成绩从班级前几名下滑至中下游,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希望通过分析小明的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他走出困境。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1)家长过度关注成绩。

小明的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极高,常常拿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这导致小明在家长的压力下,产生了焦虑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

(2)亲子关系紧张。

由于家长过度关注成绩,小明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这使得小明在遇到学习问题时,不愿意向家长寻求帮助。

2. 学校教育因素(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小明的班主任老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小明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班级氛围不良。

由于小明成绩下滑,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受到了影响,同学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使得小明在班级中感到孤独和自卑。

3. 学生自身因素(1)学习方法不当。

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缺乏自信心。

由于成绩下滑,小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缺乏自信心。

三、解决方案1. 家庭教育方面(1)家长要调整心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

(2)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给予关爱和支持。

2. 学校教育方面(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

3. 学生自身方面(1)小明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小明要积极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家长、老师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走出了学习困境。

他的成绩逐渐提高,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小学生法律案件分析(3篇)

小学生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其法律意识也尤为重要。

近年来,小学生法律案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一起小学生法律案件入手,对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学生法律教育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2019年某月,某市发生了一起小学生法律案件。

被告人小张(化名),男,12岁,系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被害人小李(化名),男,12岁,系同校六年级学生。

案发当天,小张因与小李发生争执,持刀将小李刺伤。

经鉴定,小李的伤势为轻伤二级。

三、案件分析1. 案件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张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对小张的教育和关爱不足,导致小张缺乏家庭温暖,性格孤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教育不足。

该校对学生法律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3)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和影视作品,对小张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其模仿犯罪行为。

2. 案件性质分析本案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小张持刀伤害被害人小李,侵犯了小李的生命健康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 案件处理分析(1)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本案中,小张年仅12岁,属于未成年人,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民事责任。

小张应当赔偿小李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3)教育改造。

小张所在的学校应当加强对其教育改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回归校园。

四、案件启示1.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 完善学校教育。

学校应加强法律教育,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改善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4. 强化法律援助。

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案件,要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帮助未成年人维护合法权益。

有关“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有关“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有关“问题学生”成因分析的文献综述1、“问题学生”的界定1。

1 对“问题学生”的定义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并非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的学生。

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角度来看,“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情境或某个时期中,暂时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与自己平常表现相“异常”的学生。

①这些学生的“问题”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并不是天生愚顽,不可救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

1.2 “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和其他学生相比,这些“问题学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逆反心理强。

常常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的注意。

其次,意志薄弱,不求上进。

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即使他们知道对错,有时也有强烈的进步意识,但由于受到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

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毅力,他们便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

再次,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

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甚至自尊心会更强些。

但是由于学习或者思想方面的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内心深处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常常表现为行为偏激,经常不遵守学校纪律,有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

2、“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车文博教授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常见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它是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对象。

南京师大孙煌明教授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偏差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表现及教育转化策略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李君
一、案例陈述
个案的主要问题: 斐斐女 11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遵守纪律、课堂上从不插嘴、也几乎不发言。

2、学习方面:对待学习感觉是按部就班,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缺乏学习兴趣和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稍有难度的作业则完成情况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

3、思想方面:表面感觉有点高傲,但其实自卑孤僻,朋友很少,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消沉。

事件回放:班级同学订杂志带来的100元钱丢失,一位同学中午回不了家用来吃午饭的20元也不见……事后有几位同学都说看见斐斐翻了当事者的书包,还以为是经过人家同意的,所以并没有阻止!案情并不复杂,我找斐斐单独谈话,很快她就承认了是自己所为。

但是我震惊的是,她看起来相当镇定,脸上看不出丝毫表情。

通过谈话,让斐斐换位思考,她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令人惊讶的是,拿走的这些钱她都没有花,而且最后她自己也都交出来了。

我安排远远跟踪的同学说,斐斐好像是把偷来的钱放在卫生间里面,(因为她进入卫生间后拿出来的)至于具体放在什么位置,他们也没有看到!几次交出来的钱都被折成了一个个小方形,平平整整的!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我找来孩子妈妈反映情况。

结果很吃惊:原来妈妈竟然知道!斐斐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跟妈妈生活。

但是父亲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亏欠,所以隔三差五就来接孩子到他那边去。

孩子在父亲新组建的家庭中对女主人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表现出很大的仇恨情绪,经常用剪刀把女主人的衣服剪破,项链扯断等等!本来她想报复爸爸和阿姨,但是每次爸爸都表现得很愧疚,很亏欠,并且从不责怪孩子!孩子变得越来越大胆,由破坏物品发展到偷偷拿走大人的钱,甚至一切与爸爸有关的人的钱她都偷过,(包括奶奶,大姑)偷来之后她也不花(实际上有妈妈的照顾,她并不缺钱花),直到大人发现并询问她时,她才会承认!她总觉得爸爸新家中的一切原本都是她和妈妈的!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演变成控制不住自己总想要拿别人钱或物品的欲望……
二、偷窃行为成因分析
1、主观原因
①逆反心理②妒忌心理④炫耀心理⑤攀比心理
2、客观原因
①家庭环境的影响②社会环境的影响③学校教育的影响
通过和斐斐妈妈的多次谈话,能感觉到孩子的这种偷窃行为成因比较复杂,但是主要还是家庭环境的因素造成的。

在孩子妈妈的表述以及在学校的几次观察,我发现她对于偷偷拿来的钱的确一次也没有拿去花掉,而是每次都藏在某个地方,然后冷眼旁观地看着大家议论、寻找…而当最后锁定目标就是她时,她也没有感到害怕的表情,不太费劲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语气轻松淡定。

为此,我分析,她的偷窃行为不是上述的某个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家庭的变故,造成的不安全感上升,对父母,尤其是父爱的怀疑,由最初的怨恨报复演变成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从而把焦点放在她的身上。

三、教育策略
(一)态度上的不惊不怪。

1、并不把这件事看做洪水猛兽,大张旗鼓地处理,就像处理一件看似平常的班务一
样来处理,不让她期待成为这种事件的焦点,主角,去变相的获得被关注的感觉。

2、、尊重理解。

在事件的调查了解过程中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把道理说进他的心坎里,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明白事理,不再重犯。

告诉他,狡辩也没有用,老师已经与家长联系过了。

2、保护隐私。

在两次和斐斐的谈话时我都向他保证,只要以后不再重犯,老师不作公开处理,也不告诉学校,以解除她的后顾之忧。

(二)、思想上的沟通疏导。

我传达了一个思想:对这种不该发生的事,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原谅,但关键是你自己要改过自新,你的悔改要体现在行动上。

无论如何,不经允许拿走别人的财物都是一种恶习,不但是道德上的瑕疵行为,严重者甚至还会涉嫌触犯刑律。

(三)行动上的爱心宽容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唤醒学生生存欲望,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引路人。

既然是学生,那么学生就有犯错的时候。

对有偷窃行为而学生,有时我们应实施宽容和信任,才有利于学生的改过,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才大有好处。

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较少,虽然每个学生也许都会犯错,但每个学生定有成功的潜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
师。

作为教师只能是接受孩子犯错误的现实,适当宽容学生,想方设法用爱心铺就一条正道,把学生引过来。

这才是我们当教师的职责。

(四)、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善后事宜
一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给予学生督促和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一些家长事后抱怨学校。

与家长沟通时,尊重理解家长,礼貌接待。

与家长交谈时,说话口气、用词要委婉,说明见面的用意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和教育孩子。

交代家长,对待孩子以教育为主,不要采取过激行为。

二是多多关注当事学生。

在事后的一段时期内,虽然孩子已认识到错误,但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自卑感和愧疚感。

虽要求过参与调查的学生不再议论,但这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

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帮他做好心理辅导。

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主动找学生(让她叫上他信任的同学)聊学习,聊生活。

有时哪怕是一句嘘寒问暖的话,也能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感受到老师、同学没有因此事而看不起他,从而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

最后,我想说:教师的目的是发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实施有效教育;尊重、理解、宽容对待学生已发生的任何错误是处理好此类事的根本前提。

学生只有信任你,才愿意接受你的引导和教育。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