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晋文公攻原》比较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与公羊传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争》与《公羊传》比照阅览操练及答案【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趁热打铁,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争》)【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
宋公曰:不行。
既⑦济,未毕陈⑧。
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行。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北。
(节选自《公羊传》)【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好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办理某种工作的官,这儿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儿是摆好战役行列的意思。
1.解说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克:⑵然后襄公鼓之鼓:2.下列语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气怨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趁热打铁,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赞同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3分)答:5.阅览甲乙两段文字后,你以为宋国大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答案】1.⑴打败(攻破)⑵伐鼓进军(答成伐鼓也算对)2.C(ABD三项均为介出场所,可译为在;C 项为介出目标,可译为对)3.⑴第一次伐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2次伐鼓时士气就衰减(削弱)了,第三次伐鼓时士气就耗尽(干涸)了。
⑵请趁着楚军还没有悉数渡过河的时分就攻击他们。
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
(1分)虽然鲁庄公缺少军事才干,但他可以礼贤下士,谦虚请教,听取正确的定见,终究获得长勺之战的成功。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1)牺牲玉帛:()(2)公将鼓之:()(3)小大之狱:()(4)望其旗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最重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
这样,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句作答)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指猪牛羊等(2)击鼓进军(3)案件(4)倒下2.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土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远谋;鄙4.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B(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B中“属”,二者均为“类”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者为“旧的”。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D.吾视其辙乱其真不知马也B(A中“C”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则”,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精选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_________【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题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他的远谋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文中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还有: ______________(举一例)(4分)【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曹刿论战》中考对比阅读(9篇).doc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词(1)小惠未遍()(2)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词(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2.翻译(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
(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
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
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⑹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⑴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摆好阵势。
⑶既:尽,全部。
⑷司马:官名,指子鱼。
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⑹门官:国君的卫士。
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
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5.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攻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攻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今返而御。
”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材料二: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
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
法曰:“信则不欺。
”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
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
会兵交换,在者八万。
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令去。
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
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故人至A暮B不来C起不食D而待之E明日早F令人G求H故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有从原中出者”与“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五石之瓠》)句式一致。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
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肉食者鄙⑵神弗福也⑶而齐不听⑷苏秦谓齐王曰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答案:19.⑴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
(每词1分,共4分)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分)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2分)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读下面【甲】【己】两个语殷,完成11-14题.(10丹)【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阅读材料原文东营市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对比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ng):强而有力。
⑥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分)《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②歼:被杀死③重:再次④以:凭,靠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
《曹刿论战》《晋文公攻原》比较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晋文公攻原》比较阅读答案【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曰:“未可。
”齐人三鼓。
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左传《曹论战》)【乙】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②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
”妻于市来,曾子欲捕?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④成教也。
”遂烹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人:卫国人。
③知:思考和判断能力④成:正确的10.下列加点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约定)B.公将鼓之(击鼓)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监狱)D.不去,是亡吾信也(失去、丢掉)11.下列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妻于市来A.战于长勺B. 舜发于亩之中C.左右于是谏曰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曹刿论战》,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有何间焉间:参与B.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C.小信未孚孚:使信服D.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心情,这里指理解心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公将战将军百战死C.故逐之何陋之有D.乃入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
“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
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精选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假设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②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注释:①管:钥匙。
②无乃:大概。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公问其故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那么?〕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1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选文〔一〕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20,选文〔二〕写蹇叔对秦国准备攻打郑国的看法,结合选文〔一〕说说曹刿和蹇叔对战争取胜因素的看法有何不同?(2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答案17.D〔2分〕18.(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
〔译对大意,1分:“狱〞译对1分。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021年湖南益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比照阅读2021年湖南益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羯。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日:“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⑤。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御:车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马车。
③志念:气度。
④自下:谦虚而甘居人下。
⑤抑损:小心谨慎。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又何间焉从门间窥其夫• •B.故逐之夫问其故• •C.曹刿请见其妻请去• •D.公将鼓之晏子怪而问之•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C.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3).以下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优秀3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优秀3篇)以下这3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篇一一、课前检查二、朗读导入三、分析课文(一)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2、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曹刿论战》《晋文公攻原》比较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晋文公攻原》比较阅读及答案《曹刿论战》《晋文公攻原》比较阅读及答案【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曰:“未可。
”齐人三鼓。
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左传《曹论战》)【乙】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②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
”妻于市来,曾子欲捕?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④成教也。
”遂烹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人:卫国人。
③知:思考和判断能力④成:正确的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约定)B.公将鼓之(击鼓)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监狱)D.不去,是亡吾信也(失去、丢掉)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妻于市来A.战于长勺B. 舜发于亩之中C.左右于是谏曰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曹刿论战》《秦兵攻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10-13题(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欲攻郑,郑军不知。
兵至滑①,郑贩卖贾人弦高②,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其攻郑,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
”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
”遂去。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有刪改) 【注释】①滑:国名。
②弦高:人名。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又何间.焉小惠未徧.(3)郑君谨.修守御备遂去.11.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因献其.牛人履其.板(《梵天寺木塔》)B.乃.入见乃.曰:“吾忘持度。
”(《郑人买履》)C.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虽不能察,必以.情D.小大之.狱悉以咨之.(《出师表》)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将袭郑,郑今已觉之。
13.曹刿和弦高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0.(4分)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③谨慎,小心④于是,就。
11.(2分)B12.(4分)①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帛,(我)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②我们将要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发觉了。
13.(4分)有责任、担当,爱国,有智慧。
(至少答到两点给2分,并结合结合内容2分)。
晋文公攻原文言文答案晋文公攻原阅读答案
晋文公攻原文言文答案晋文公攻原阅读答案晋文公攻原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题: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答: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答: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答:(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原文: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曹刿论战》《国语_文公伐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可是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期⑤,何以令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行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说明)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军。
疏,散、撤。
④(谍)密查军情的人。
⑤(信)信誉。
⑥(庇)包庇,即赖以生计。
⑦(孟门)原国地名。
109.解说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②公令疏军而去.之110.下边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一样的一组是..A.必以分人军吏以告..B.得原而失期登轼而望之..C.其村夫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1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112.文意理解。
①甲文主要经过语言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和鲁庄公的“ ____”都获得了鲜亮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②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一样,甲文写的是 ____________,乙文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乙两文都重申政治上______________是获得战争成功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应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一句。
【答案】109.(1)参加(2)走开,离开。
(意对即可)110. B11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便不可以一一明察,也要以真相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晋文公攻原》比较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②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于市来,曾子欲捕?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④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人:卫国人。
③知:思考和判断能力④成:正确的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B.公将鼓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不去,是亡吾信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妻于市来
A.战于长勺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左右于是谏曰
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先详细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再简单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取信于民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乙】文中,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文公坚守诚信的品质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C.【甲】文让我们知道,在战争中,必须运用智慧和计谋,寻找各种对己方有利的战略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取得胜利。
D.【乙】文通过两个故事告诉人们,不管是在治国层面,还是在家庭教育层面,我们都应该有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
②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参考答案:
10、C.狱:案件11、B例句中的“于”与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从、自。
A项中的“于”:介词,在;C中的“于”介词,与“是”一起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D项中的“于”:介词,在……中。
12、A“详细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错。
详细写的是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简单写的是曹刿跟乡人的对话。
13、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
孔子听说了并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说:“攻打原国获得了卫国,是他能守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