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与重心重点

合集下载

大学工程力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考研必备!!

大学工程力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考研必备!!

工程力学重点总结—期末考试、考研必备!!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一、刚体P2刚体:在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形变的物体。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仍作用于改点的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矢量确定。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1)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内的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如假想将其刚化为刚体,则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三、约束和约束反力1、柔索约束:柔索只能承受拉力,只能阻碍物体沿着柔索伸长的方向运动,故约束反力通过柔索与物体的连接点,方位沿柔索本身,指向背离物体。

2、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在接触点的公法线,并指向物体,即约束反力为压力。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①圆柱、②固定铰链、③向心轴承:通过圆孔中心或轴心,方向不定的力,可正交分解为两个方向、大小不定的力;④辊轴支座:垂直于支撑面,通过圆孔中心,方向不定。

4、链杆约束(二力杆):工程中将仅在两端通过光滑铰链与其他物体连接,中间又不受力作用的直杆或曲杆称为连杆或二力杆,当连杆仅受两铰链的约束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这两个约束反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两端铰链中心的连线作用,具体指向待定。

空间力系和重心.ppt

空间力系和重心.ppt

有各力在任意相互垂直的三个坐标轴的每一个轴上的
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以及力系对于这三个坐标轴的
矩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Fx 0 Fy 0
Fz 0
Mx F 0 My F 0 Mz F 0
§5.4 空间平行力系的中心和物体的重心
一、空间平行力系的中心
若空间力系各合力的作用线相互平行称为空间平行 力系。若力系为一合力,合力的作用点,即是平行力系 的中心。
式中,Rx、Ry、Rz表示合力在各轴上的投影。
已知各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则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可按下式求得
R Rx2 Ry2 Rz2
2
2
2
Fx Fy Fz
cos Fx / R cos Fy / R
cos Fz / R
式中,α、β、γ分别表示合力与x、y、z轴正向 的夹角。
二、重心的概念
重力的作用点即是空间平行力系的中心,称为物体 的重心。
三、重心和形心的坐标公式
物体重心C的坐标公式为
xC
x i .Wi W
yC
y i .Wi W
zC
z i.Wi W
四、求重心的方法
几种常用的方法:
1.对称法 2.积分法 3.组合法
(按照右手螺旋法则决定之)
空间力对轴的矩等于零的条件
1、力通过轴线
FLeabharlann Fz2、力与轴线平行
Fy Fx
二、合力矩定理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表示式为
Mx F Fz.yA Fy.zA My F Fx.zA Fz.xA
Mz F Fy.xA Fx.yA
§ 5.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系中所
可求出力F 的大小和方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介绍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介绍

工 程 力 学
§3-2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F1 Fn F3
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F2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0 FR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Mo 0
平面任意力系
FR ( Fx ) 2 ( Fy ) 2
M O M O (F )
2
0
F
x
0,
F
y
0,
F
z
0
即: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中所有各力在各个坐
标轴中每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工 程 力 学
三、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F
z
0,
M (F ) 0, M (F ) 0
x
y
工 程 力 学
四、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工 程 力 学
例:如图所示为一种起吊装置的结构简图。图中尺寸d , 载荷F, <FAD =60均为已知。若不计各杆自重,试求杆AF与杆AD在各 自的约束处所受的约束力。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工 程 力 学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工 程 力 学
例:滑轮支架系统如图所示。已知G,a,r,θ ,其余物体重 量不计,试求A和B的约束力。
工 程 力 学
3、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F
x
0,
F
y
0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M 0
即:力偶系各力偶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工 程 力 学

工程力学:第三章 空间问题的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第三章 空间问题的受力分析

。CDB平面与水平
面间的夹角
,物重
。如起重杆的重量不计,试求
起重杆所受的压力和绳子的拉力。
解:取起重杆AB与 重物为研究对象。
取坐标轴如图所示。 由已知条件知:
列平衡方程 解得
§3-3 力对轴的矩 力F对z轴的矩就是分力Fxy 对点O的矩, 即
力对轴的矩是力使刚体绕该 轴转动效果的度量、是一个 代数量。
空间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偶系的合力偶矩等 于零,亦即所有力偶矩矢的矢量和等于零,即
由上式,有 欲使上式成立,必须同时满足
空间力偶系未知量)
空间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该力偶系中所有各力偶 矩矢在三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3-5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可将上述条件写成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注:1.与平面力系相同,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也有其它的形式。 2.六个独立的平衡方程,求解六个未知量。 3.可以从空间任意力系的普遍平衡规律中导出特殊情况的 平衡规律,例如空间平行力系、空间汇交力系和平面任意 力系等平衡方程。
例:设物体受一空间平行力系作用。 令z轴与这些力平行,则
绝对值: 该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于 这个平面与该轴的交点的矩的大小。
正负号: 从z轴正端来看,若力的这个投影使物体绕该轴 按逆时针转向转动,则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也可按右手螺旋规则来确定其正负号,如图所 示,姆指指向与z轴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当力与轴在同一平面时,力对该轴的矩等于零:
(1)当力与轴相交时 (此时h=0);
(三个方程,可 求解三个未知量)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该力系中所有各力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工程力学第三章-力系的平衡

工程力学第三章-力系的平衡

将上式两边向x、y、z 轴投影,可得平衡方程
F F F
可以求解3个未知量。
x y
z
0 0 0
• 2.平面汇交力系
力系的平衡
• 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 1.空间力偶系
平衡的充要条件(几何条件) M Mi 0 将上式两边向x、y、z 轴投影,可得平衡方程
M M M
可以求解3个未知量。
ix iy iz
0 0 0
• 2.平面力偶系
力系的平衡
• 平衡的充要条件: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m 0
i
•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任意力系: • 平衡的充要条件:力系的主矢和对任一点的主矩均为零。
FR 0
MO 0
G3 a
e
G 3(a b) FNAb G1e G 2L 0 G 3(a b) G1e G 2L FNA 2 b
由(1)、(2)式 得:
G1 G2 L
G1e G 2L G3 ab
3
A FN A b
B FN B
(2)空载时
不翻倒条件:FNB≥0 (4) 由 mA 0 得:
FAB = 45 kN
600
y B TBC 15 15 30 TBD
0 0 0
x
C
D
150
B
300
TBD=G E
A
E
FAB G
解题技巧及说明:
1、一般地,对于只受三个力作用的物体,且角度特殊时用 几 何法(解力三角形)比较简便。 2、一般对于受多个力作用的物体,且角度不特殊或特殊, 都用解析法。 3、投影轴常选择与未知力垂直,最好使每个方程中只有一 个未知数。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学习资料继续教育学院《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表达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计算和处理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的会计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三、考试题型●选择题:20%●填空题:20%●简单计算题:30%●综合计算题:30%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结构计算简图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和学习目的;了解静力学公理,理解约束和约束力。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的概念,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判断。

掌握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的几何法和解析法的计算、平面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和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计算。

第3章空间力系理解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及空间力偶的概念。

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空间平衡问题的求解,重心的概念及重心问题的求解。

第4章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掌握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和变形与应变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5章拉伸、压缩与剪切理解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及计算,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以及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模块3空间力系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模块3空间力系
转动的力矩为正,顺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力矩
的单位为N•m或kN•m。
由上述结论可知,力的作用线与轴相交或平
行时,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3.2.2 合力矩定理
在平面力系中推导出来的合力矩定理对空间力系也同样适用,即空间力系中的合力对某轴之
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其表达式为
在计算力对轴之矩时,有时应用合力矩定理会使计算变得简单:先将力F沿空间直角坐标轴
Fz=Fsin 60°=600×0.866=520(N)
19
3.2.2 合力矩定理
20
3.2.2 合力矩定理
(2)计算力对轴之矩。先将力F在作用点处沿x、y、z方向分解,得到
三个分量Fx、Fy、Fz,它们的大小分别等于投影Fx、Fy、Fz的大小。
根据合力矩定理,可求得力F对指定的x、y、z轴之矩。
(b)所示。
先将力F向Axy平面和Az轴投影,得到Fxy和Fz;再将Fxy向x、y轴
投影,得到Fx和Fy。于是,有
Fx=Fxycos 45°=Fcos 60°cos 45°=600×0.5×0.707=212(N)
Fy=Fxysin 45°=Fcos 60°sin 45°=600×0.5×0.707=212(N)
力FNA、FNB、FNC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各力的作
用线相互平行,构成空间平行力系。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30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2)根据各力的作用线方向与几何位置,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Hxyz(点H为坐标原点)。
(3)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Fz=0,FNA+FNB+FNC-G=0
∑Mx(F)=0,FNC-G=0

3章_空间力系与重心(200909)

3章_空间力系与重心(200909)
2
y R
r1
r2 A1= R2/2 A2= r22/2
2
x
A3= - r12
4r r2 R 4R 2 0 3 2 3 2 yc=yiAi/Ai (R 2 r 2 ) ( r 2 ) 2 1 2
=3.99(cm)
偏心块重心在(0,3.99 cm)处
B、C形成等边三角形。若中线CD上距圆心为a的点M作用铅垂力Q =1500N。求:1、a=200mm时三脚对地面的约束力; 2、使圆桌不 致翻到的最大距离a。 z a P C FC
解:
C
Q A FA D M x B FB
y y a
A D M x
B
以圆桌为研究对象
例题3-1
解:
以圆桌为研究对象


第3章 空间力系的平衡与重心
Equilibrium of space force system & Center of gravity
3.1
绕任意轴变速转动。
空间力系的平衡
Equilibrium of space force system
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不会沿任意方向变速移动和不会
z
不移
c
悬挂法 2、实验法 称重法 称重法: 笨重,且形状复杂
L A L2 h2
h
W c
FN
W
FN
mA=0
h
确定重心的实验法 悬挂法 所画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重心。 称重法:
以连杆为例。首先称出连杆的重量P,测出两孔的距离l。由于连杆 是前后、上下对称的,其重心一定在对称面、对称轴上,只需确定重 心C距孔中心的距离xC 。
若均质,
且薄壳、 板,

工程力学第3章空间力系的平衡

工程力学第3章空间力系的平衡
缺点
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数学水平。
几何法求解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几何法
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 情况,通过观察和计算几何关系得到物体的 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
优点
直观易懂,适用于简单运动和受力情况。
缺点
精度低,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代数法求解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1 2
代数法
通过代数方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通过解代数方程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
平衡方程形式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为三个平衡方程,分别表示力在x、y、z轴上 的平衡。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可以 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受力分析问题, 如梁的受力分析、结构的稳定性 分析等。
简化问题
通过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 空间力系问题,可以更方便地求 解问题。
验证实验结果
优点
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3
缺点
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数学水平。
04
空间力系平衡问题的实例分 析
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实例分析
总结词
平面力系平衡问题实例分析主要涉及二维空间中的受力分析,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平衡状 态。
详细描述
在平面力系中,物体受到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力。通过分析这些分力的合成与平衡,可以确定物 体在平面内的稳定状态。例如,在桥梁设计中,需要分析桥墩受到的水平风力和垂直压力,以确保桥墩的稳定性。
平衡条件
物体在空间力系作用下,满足力矩平衡、力矢平衡和 力平衡三个条件。
空间力系的简化
01
02
03
力矩
描述力对物体转动效应的 量,由力的大小、与力臂 的乘积决定。

工程力学重点

工程力学重点
四、综合计算题(3 ×12=36分)
1、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2、速度、加速度分析问题; 3、组合变形
总复习
提醒
1、带着作图工具和计算器; 2、计算题需作图旳必须作图; 3、做题环节要规范。
总复习
总复习
6、拉伸(压缩)与弯曲旳组合 横截面旳最大拉压正应力
F M
AW
当外力作用线与杆旳轴线平行但不重叠时,将引起 轴向拉伸(压缩)和平面弯曲两种基本变形。也称为 偏心拉(压)——单向应力状态。
总复习
7、弯曲与扭转旳组合 用内力表达旳圆杆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强度条件
r3
1 W
r4
1 W
M 2 T 2 [ ] M 2 0.75T 2 [ ]
总复习
第6章 扭转
1、切应力互等定理
2、剪切胡克定律
G
3、外力偶矩
Pk
Pk
总复习
4、扭矩图旳画法 5、圆轴扭转时旳应力和强度条件
T
I p
max
TR IP
T IP
T Wt
R
max
T Wt
[ ]
(1) 切应力分布规律
(2) 抗扭截面系数旳计算
(3) 低碳钢圆轴扭转破坏是沿横截面剪切破坏,铸铁圆轴 扭转破坏是沿与轴线成45º旳斜面被拉断。
(3) 两个强度指标: s及b。
(4) 两个塑性指标:
l l 100%
l
A A 100%
A
(5)几种材料拉伸时旳力学性能比较。
总复习
5、交变应力和疲劳破坏旳概念。 6、剪切与挤压旳实用计算 (1) 注意有两个剪切面旳双剪对剪力旳影响。
(2) 剪切计算面积为实际受剪面积;挤压面计算面积,如挤 压面是平面,按实际挤压面积计算。当挤压面为曲面时 取挤压面在挤压力方向旳投影面积。对挤压面为半圆柱 面,如铆钉等,其挤压计算面积为直径乘被连接件厚度: d×t 。

空间力系和重心

空间力系和重心

空间力系和重心空间力系和重心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空间力系。

与平面力系类似,空间力系可分为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偶系和空间任意力系来研究。

空间力系和重心6.1空间力沿坐标轴的分解与投影直接投影法zF= Fx+ Fy+ Fz= Xi+ Yj+ Zk其中,FzαγZkFxFβ Y FyX= F cosα Y= F cosβ Z= F cosγXjixy空间力系和重心二次投影法zX= Fxy cos = F sinγ cos Y= Fxy sin = F sinγ sin Z= F cosγZγkFYj i X Fxyy注意,力在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而力在平面上的投影是矢量。

x空间力系和重心力的大小和方向余弦:zF= X 2+Y 2+ Z2X cos( F, i )= F Y cos( F, j )= F Z cos( F, k )= FZγkFYj i X Fxyyx空间力系和重心6.2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的矩6.2.1力对点之矩力对点的力矩矢等于矩心到该力作用点的矢径与该力的矢量积,表示为,M O (F )FOrMO ( F )= r× F空间力系和重心若矢径rz和力F分别为M O (F )B Fr= xi+ yj+ zk F= Xi+ Yj+ Zki则,M O ( F )= r× F= x X j y Y k z Z kOrA( x, y, z )ijyx= ( yZ zY )i+ ( zX xZ ) j+ ( xY yX )k空间力系和重心由此可知力矩矢M O (F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M Ox ( F )= yZ zY M Oy ( F )= zX xZ M Oz ( F )= xY yX(6 1)力矩矢的始端必须在矩心,不可任意移动,为一定位矢量。

空间力系和重心6.2.2力对轴之矩为度量力对绕定轴转动刚体的作用效应,引入力对轴的矩的概念。

空间力系和重心力对轴的矩的概念作用于刚体的力F对z轴的定义为:M Z ( F )= M O ( Fxy )=± Fxy hM z (F )F这样,空间力对轴之矩归结为平面上的力对点之矩,即力F对任一轴z之矩,等于这力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内的分量Fxy对该平面和z轴交点O之矩。

空间力系与重心

空间力系与重心

轴上的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只有当这六个方程同时满足时,空间一般力
系才处于平衡状态。
04
重心位置确定方法
几何法确定重心位置
01
02
03
悬挂法
将物体悬挂于一点,通过 测量悬线的长度和方向, 利用几何关系确定重心位 置。
支撑法
将物体支撑于两点,测量 支撑点的位置和支撑力的 大小,通过几何关系求解 重心位置。
度的基础。
06
重心在工程中应用举例
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
重心位置与结构稳定性
案例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调整结构布局和 构件尺寸,可以改变结构的重心位置, 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以高层建筑为例,通过优化结构布局 和构件设计,降低重心高度,提高结 构的整体稳定性。
地震作用下的重心影响
地震时,建筑物受到水平地震力的作 用,重心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结构的 抗震性能。
THANKS
感谢观看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
重心与飞行器稳定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重心位置对其稳定性和操控性 具有重要影响。合理设计重心位置可以提高飞行器的稳定 性和操控性。
重心与燃料消耗
飞行器的重心位置不仅影响稳定性和操控性,还影响燃料 消耗。通过优化重心位置可以降低飞行器的燃料消耗。
案例分析
以飞机设计为例,通过精确计算和调整机身、机翼等部件 的质量和布局,实现重心的合理分布,提高飞机的稳定性 和经济性。
力多边形封闭
如果将各力矢量按照一定顺序首 尾相接,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力 多边形,这也是空间汇交力系平 衡的一个必要条件。
空间平行力系平衡条件
各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之和为零
对于空间平行力系,所有力在任意选定的轴上的投影之和必须为零,这是平衡 的一个必要条件。

《工程力学》空间力系与重心

《工程力学》空间力系与重心

Fz F cos
F
Fxy
F sin
Fx Fy
Fxy cos F sin cos Fxy sin F sin sin
(3-2)
反之,如果已知力F在x、y、z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Fx 、Fy 、Fz
F Fx2y Fz2 Fx2 Fy2 Fz2
,也可以求出F的大小和方向。其形式为 (3-3)
FX 0, F1 sin 45 F2 sin 45 0 FY 0, FA sin 30 F1 cos45 cos30 F2 cos45 cos30 0 FZ 0, F1 cos45 sin 30 F2 cos45 sin 30 FA cos30 P 0
求解上面的三个平衡方程,得
所以
zc
Gi zi G
由以上得到重心坐标的一般公式为:
xc
Gi xi G
yc
Gi yi G
zc
Gi zi G
(3-12)
xc
mi xi M
在式(3-12)中,如以
Gi
mi g、G Mg
代入,在分子和分母中消去g,即得到公式:
yc
mi
M
yi
zc
mi zi M
设有一个空间力F,作用点A的坐标为(x,y,z),该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力大小(即该力在x,y,z轴
上的投影)分别为Fx , Fy , Fz ,则该力对三个坐标轴的矩为(证明从略)
M M
x y
(F (F
) )
yFz zFx
zFy xFz
M
z
(F
)
xFy
yFx
(3-8)
例3-3 如图3-5所示,手柄ABCD在平面内,在D点作用一个力F,该力平行于xz平面,已知F=200N, 30,AB= 20cm,BC=30cm,CD=15cm,试求F对x,y,z轴之矩。

空间力系3

空间力系3

Fy 0 力
Fz 0
偶 系

Mx 0 间
My 0
平 行
Mz 0
力 系
Fx 0 My 0 Mz 0
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力学系
理论力学
第三章 空间力系
例题六 不计重量的正方形薄板,由六根直杆支
第 五 节
持如图所示 .假设这六根杆都可以看作两力杆 ,求
yc
A ydA A
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力学系
理论力学
第三章 空间力系
四、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1) 利用对称性
第 六 节

C

C C
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力学系
理论力学
第三章 空间力系
四、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半径为R,顶角为2
的均质圆弧
(2) 积分法
第 六
解:由于对称关系,该圆弧重心必在Ox 轴上,即yC=0。
a
2 2
S3

S4

2 2
S5

S6


0
衡 方 程
㊁ My(F) = 0
a
2 2
S3

S6


0
㊂ Mz(F) = 0
2 2
aS3
S5 0
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力学系
理论力学
第三章
例题六



S1 = S6 = - P


任 意
S2 = S3 = 2 P


的 平
S4= P

第三章 空间力系-重心形心

第三章 空间力系-重心形心

Ai xi xC Ai
Ai yi yC Ai
<2>负面积法: 方法与分割法同,只是除去的面积看作负值。
第三章 空间力系
例1: 已知:Z 形截面,尺寸如图, 求:该截面的形心位置。
解:(1)组合法: 将该截面分割为三部分,
取Oxy直角坐标系,如图
x1 1.5 cm , y1 4.5 cm , A1 3.0 cm2
机械设备中高速旋转的构件,如电机转子、砂轮、飞轮等,都要求
它的重心位于转动轴线上,否则就会使机器产生剧烈的振动,甚至引 起破坏,造成事故。因此,重心与平衡稳定、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
系。另一方面,有时也利用重心的偏移形成振源来制造振动大夯机、
混凝土捣实机等,从而满足了生产上的需要。因此,重心应为有关工 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知识之一。
yc
A y ;
A
第三章 空间力系
二、重心的求法:
1、简单几何形状物体的重心(对称法) 若均质物体有对称面,或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不难看出, 该物体的重心必相应地在这个对称面,或对称轴,或对称中 心上。 简单形状均质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形状的形心。
第三章 空间力系
2、实验法 如物体的形状复杂或源自量分布不均匀, A第三章 空间力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重心和形心的概念
重心 任何物体都可视为由许多微小部分所组成,每一微小部分上都 作用一个指向地球中心的力,这些引力原本应是一空间汇交力系,但 由于地球的半径比所研究物体的尺寸大得多,故可认为这些力为一空 间平行力系(如图)。此力系的合力G为物体的重力,并称重力的作用 点C为物体的重心。 对刚体而言,物体的重心是一个不变的点。 形心 物体几何形状的中心点称为形心。

3.3.3 重心位置的其他确定方法_工程力学(第2版)_[共3页]

3.3.3 重心位置的其他确定方法_工程力学(第2版)_[共3页]

第3章 空间力系
49 i i c i i c i i c L x x L L y y L L z z L ⎧=⎪⎪⎪⎪=⎨⎪⎪=⎪⎪⎩∑∑∑ (3-8)
用该组公式可计算细长均质杆的重心位置。

图3-8 平板物体受力分析 图3-9 求细长均质杆重心 3.3.3 重心位置的其他确定方法
1.对称法
具有对称面、对称轴线或对称中心的均质物体,其重心必定位于对称面、对称轴线或对称中心上,如图3-10所示。

图3-10 对称法求重心
2.实验法
对于形状复杂、非匀质的物体,可采用实验法来确定其重
心。

方法有悬挂法和称重法。

(1)悬挂法。

如图3-11所示薄板,可采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

任选两点
A 、
B 依次悬挂起来,过A 、B 两点铅垂线的交点即为薄板重心
C 的位置。

图3-11 确定薄板重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授课计戈I 」第三章空间力系与重心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上的投影的计算 掌握力对轴的矩的计算 掌握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掌握重心的概念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力对轴的矩的计算第三章 空间力系与重心第一节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上的投影 第二节力对轴的矩第三节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第四节物体的重心课本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授课日期2011.10.22 1044-3目 的 要 求教学过程:复习:1、复习约束与约束反力概念。

2、复习物体受力图的绘制。

课:第三章 空间力系与重心 第一节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上的投影1.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分解若已知力F 与正交坐标系Oxyz 三轴间的夹角分别为a 、p 、丫, 如图4-1所示,则力在三个轴上的投影等于力F 的大小乘以与各轴夹角的余弦, 即X=F cos a Y=W cos p Z=F cos 丫当力F 与坐标轴Ox Oy 间的夹角不易确定时,可把力 F 先投影到坐标平面Oxy 上,得到力F 砂,然后再把这个力投影到x 、y 轴上。

在图4-2 中, 已知角丫和卩,则力F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4-1)O图4一1書Zjr乙ZX=F sin 丫 COS 0 Y=F sin 丫 sin W Z=F cos 丫若以人、人、人表示力F 沿直角坐标轴X 、y 、z 的正交分量,以i 、 j 、k分别表示沿X 、y 、z 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如图4-3所示,则 图4-2 戸=人+尸$+巧=为+Y +Zk由此,力F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坐标轴的正交分矢量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人=X ,人=Y ,人=zk(4-4)如果己知力F 在正交轴系Oxyz 的三个投影,则力F 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F =J 护+尸+0 £ cos( F , i)= F(4-5)例:图4-4所示的圆柱斜齿轮,其上受啮合力 E 的作用。

已知斜齿轮的齿倾角(螺旋角)P 和压力角a ,试求力E 沿x 、y 和z 轴的分力。

(4-2)(4-3)3川y/iat解:先将力耳!向z轴和Oxy平面投影,得FM cos a再将力役向X、y轴投影,得F FX=-刊sin p =- n cos a sin pF FY=- 硏cos P =- n cos a cos P则人沿各轴的分力为人=-E cos a sin p i,珂二乙cos a cos P j,儿=-E sin a k式中i、j、k为沿X、y、z轴的单位矢量,负号表明各分力与轴的正向相反。

人称为轴向力,F)■称为圆周力,儿称为径向力。

第二节力对轴的矩1.力对点的矩对于平面力系,用代数量表示力对点的矩足以概括它的全部要素。

但是在空间的情况下,不仅要考虑力矩的大小、转向,而且还要注意力与矩心所组成的平面的方位。

方位不同,即使力矩大小一样,作用效果将完全不同。

例如,作用在飞机尾部铅垂舵和水平舵上的力,对飞机绕重心转动的效果不同,前者能使飞机转弯,而后者则能使飞机发生俯仰。

因此,在研究空间力系时,必须引人力对点的矩这个概念;除了包括力矩的大小和转向外,还应包括力的作用线与矩心所组成的平面的方位。

这三个因素可以用一个矢量来表示:矢量的模等于力的大小与矩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力臂)的乘积;矢量的方位和该力与矩心组成的平面的法线的方位相同;矢量的指向按以下方法确定:从 这个矢量的末端来看,物体由该力所引起的转动是逆时针转向,如图4-7所示。

也可由右手螺旋规则来确定。

力F 对点O 的矩的矢量记作。

即力矩的大小为= Fh=2A OAB式中△ OAB 为三角形OAB 勺面积。

由图4-7易见,以r 表示力作用点A 的矢径,则矢积r3 F 的模等于三角形OAE 面积的两倍,其方向与力矩矢 M 册一 」致。

因此可得=r3 F(4-11)上式为力对点的矩的矢积表达式,即:力对点的矩矢等于矩心到该力作用点的 矢径与该力的矢量积。

若以矩心O 为原点,作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如图4-7所示,令i 、j 、k 分别 为坐标轴x 、y 、z 方向的单位矢量。

设力作用点 A 的坐标为A(x,y,z),力在 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X 、Y 、Z ,则矢径r 和力F 分别为r =xi + yj + zk F=X +Yj +Zk 代人式(4-11),=r3 F=(yZ-zY)i+(zX-xZ)j+(zY-yX)k?? (4-12)由于力矩矢量Mo 的的大小和方向都与矩心O 的位置有关,故力矩矢的始端 必须在矩心,不可任意挪动,这种矢量称为定位矢量。

2. 力对轴的矩并采用行列式形式,得 ■I7^工程中,经常遇到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情形,为了度量力对绕定轴转动 刚体的作用效果,必须了解力对轴的矩的概念。

如图 4-8a 所示,门上作用一 力F ,使其绕固定轴z 转动。

现将力F 分解为平行于z 轴的分力人和垂直于z 轴的分力每(此力即为力F 在垂直于z 轴的平面Oxy 上的投影)。

由经验可知, 分力兀不能使静止的门绕z 轴转动,故力从对z 轴的矩为零;只有分力©才 能使静止的门绕z 轴转动。

现用符号 MfP )表示力F 对z 轴的矩,点O 为平r面Oxy 与z 轴的交点,h 为点O 到力 剳作用线的距离。

因此,力F 对,轴的矩 就是分力巧对点0的矩,即MJF )见(FJ =±^ h于是,可得力对轴的矩的定义如下 度量,是一个代数量,其绝对值等于该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于这 个平面与该轴的交点的矩的大小。

其正负号如下确定 :从,轴正端来看,若力 的这个投影使物体绕该轴按逆时针转向技妥, 则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也可按 右手螺旋规则确定其正负号,如图 4-8b 所示,姆指指向与z 轴一致为正,反 之为负。

力对轴的矩等于零的情形:(1)当力与轴相交时(此时h=0);(2)当力与轴平行 =0)。

这两种情形可以合起来说:当力与轴在同一平面时,力对该轴的矩等于零。

力对轴的矩的单位为N2m力对轴的矩也可用解析式表示。

设力F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X 、X 、乙 力作用点 A 的坐标为 X 、y 、Z ,如图 4-9 所示。

根据合力矩定理,得(4-13)(a):力对轴的矩是力使刚体绕该轴转动效果的 时(此时n图4-8J-=± OABA3fb)Mgdo佻丿=%(FJ +MJFJ即孔的=xY-yX同理可得其余二式。

将此三式合写为见的=yZ-zY孔的=xY-yx以上三式是计算力对轴之矩的解析式。

=zX-xZ (4 一14)手柄ABCE在平面Axy内,在D处作用一个力F,如图4-10 如果CD=a ,杆BC试求力F对x、y 例4-5所示,它在垂直于y轴的平面内,偏离铅直线的角度为平行于x轴,杆CE平行于y轴,AB和BC的长度都等于I o和z三轴的矩。

解:将力F沿坐标轴分解为Ft和人两个分力,其中E=Fsin根据合力矩定理,力F对轴的矩等于分力人和耳对同一轴的矩的代数和。

注意到力与轴平行或相交时的矩为零,于是有a , E =FC0Sa oF龙代丿=-E(AB+CD)=-F(l+a)cos aM 阳=M/FJ 二-E BC 二Ficos a Me =M 亿)=迅(AB+CD)=-F(l+a)s in a本题也可用力对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4-14)计算。

力F 在X 、y 、z 轴上的投影 为X=Fsin a ,Y=0,Z=Fcos a 力作用点D 的坐标为 x=-l , y=l+a , z=0按式(4-14),得"工的?=yZ-zY=(l+a)(-Fcos例=xY-yX=O-(l+a)(Fsin 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同。

3.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通过该点的轴的矩的关系由矢量解析式(4-12)可知,单位矢量i 、j 、k 前面的三个系数,应分别表示力对点的矩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即in =yZ-zY切=zX-xza )-0=-F(l+a)cos a叫的=zX-xZ=0-(-l)(-Fcosa )=-FlC0S aa )=-F(l+a)sin a(4-15)F./FM 妙A 為丿=?△ Oab而^ Oab 是△ OAB 在平面Oxy 上的投影。

根据几何学中的定理, 面积等于八QAB 的面积乘以这两三角形所在平面之间夹角的余弦。

夹角等于这两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Y,也就是矢量的与,(图 4-11),故 △ OAB CO Y =△ Oab则肚個COS Y 丸旳此式左端就是力矩矢 2) 在z 轴上的投影,可用血例AQ 访的这两平面的 轴之间的夹角■S 表示。

于是上式M 肿 L=xY-yX比较式(4-15)与(4-14),可得[%例]尸叫的 上式说明: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的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轴的矩。

上述结论也可指就由力矩的定义来证明。

设有力F 和任意定O,如图4-11所示, 作矢表示该力对点O 的矩,他垂直于三角形 OAB 的平面,其大小为过点O 作任意轴z 。

将力F 投影到通过O 点且垂直于z 轴的平面Oxy 上,根据 式(4-13),求得力F 对z 轴的矩为(4-16)=?△ OABAClffl4-U可写为即式(4-16)的第三等式。

同理可证得式(4-16)的另外两个等式。

式(4-16)建立了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之间的关系。

因为在理论分析时用力 对点的矩矢较简便,而在实际计算中常用力对轴的矩,所以建立它们二者之间 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力对通过点0的直角坐标轴X 、y 、z 的矩是己知的,则可求得该力对点 0 的矩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肚0 (F)L 拋血+册■K 的fcos a =艸cos P =cos 丫 = 第三节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1.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与平衡条件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法则扩展到空间,可得:空间汇交力系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合力矢为F*=Fj +为+...+ 尸山二呂 ‘ (4-6)由式(4-3)可得 场工%巧+冯k其中 为合场沿X 、y 、z 轴投影。

由此可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S 厅+苗空cos( A , i )=艮只(4-17)式中a 、 P 、丫分别为矢 M 的与X 、y 、 z 轴间的夹角。

(4-7)COS ( A , j )= COS (场,k)= 空禺(4-8) 空 如图4-6a 所示,用起重杆吊起重物。

起重杆的 A 端用球铰链固 定在地面上,而B 端则用绳CB 和DB 拉住,两绳分别系在墙上的点 C 和D,连 线CD 平行于。

轴。

已知:CE=EB=DE a =30°, CDB^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EBF=30 (参见图4-6b),物重P=l0kN 。

如起重杆的重量不计,试求起重杆所 受的压力和绳子的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