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让语文课堂更简约更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让语文课堂更简约更有效

合肥市庐江县盛桥镇中心小学高青松

语文教学简约有效关键词导入理解课文提高写作能力板书设计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段落的分析和对中心思想的归纳,而忽视了把握”文眼”,遗忘了对句子尤其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分析和理解,进而由点带面拎出全文.由于对段落的分析和对中心思想的归纳大多是对教学参考书的照搬,缺乏细致深入的思考和对课文情景的身临其境的体味,因此,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是相当成问题。这样分析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一篇文章的微妙之处,其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教条式思想灌输又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写作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不仅戕害了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戕害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认识到,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细致的体味和深入的理解,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一条高效路径。它能让语文课堂更简约有效.下面,我就关键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四个作用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关键词在导入中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语上做精心的设计,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

需求。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个人认为利用关键词导入课文更高效便捷.

1、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题常设有领题,是为了突出文章叙述的重点、难点。在讲授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能从领题入手,设计导语,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2、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文眼”(关键词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比如: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过春节时你们欢乐吗?那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傣族人民在过他们的泼水节时是如何欢乐的”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他们了解这一节课就是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欢乐地过泼水节的.利用关键词”欢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教师也拎出了理解全文的“纲”.

二、关键词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作用

小学生读书常常是走马观花,注意力不集中,读后问他们有

什么收获他们会一脸茫然.要让学生能够高效读书,除了必须尊重学生个性,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视读书为乐事,让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心灵发生碰撞,撞出火花之外,在方法指导方面,教师要指导和训练学生高效读书。方法之一就是学生读书时要读有所得,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而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常常需要做适当的概括和提炼,“抓关键词法”不啻一剂良方。所谓“抓关键词法”,即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信息,直接从文中提取或者提炼出能概括全文内容或揭示全文主题的词语或者短语,设计出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也许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从而更好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以及更好落实教学目标。那么在读课文时如何指导学生使用关键词呢? 就这个问题现抛砖如下:

1、抓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梳理课文情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手段,其关键能力是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此种能力,可以以“抓关键词法”为载体,进行有效训练。

比如阅读童话《皇帝的新装》,评人物、明道理、知写法的前提是理清童话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如果抓住关键词就可迎刃而解。从贯穿全文线索的角度思考,这篇童话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表明事线的“骗”,一个是表明物线的“新装”。围绕事线“骗”很容易就可梳理出童话的情节:骗子行骗——官员助骗—

—皇帝受骗——小孩揭骗。文章标题为《皇帝的新装》,学生非常容易地可以抓出“新装”这一关键词,围绕物线“新装”更容易理清故事情节:皇帝爱新装——骗子诱新装——官员看新装——皇帝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2、抓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

让小学生说一件事,学生常常说不清楚;让学生精准地概括一件事,学生更难以精炼表达。“抓关键词法”就可以让此类指导落地,让学生感觉可操作。。如我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我首先就引导学生抓住普罗米修斯说的那段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抓住“造福”和“各种痛苦”这两个关键词上挂下连展开教学,即分别设计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了哪些福?”“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哪些痛苦?”这两个问题理解了,这篇文章也就理解了。环节之间非常流畅自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又如我在教学郑成功时,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功绩,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这是一个统摄全文的大问题,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整篇课文。如我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就指导学生通过抓“宏伟”、“精巧”等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如我在教学《郑成功》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就引导学生抓住“收复台湾”、“建设台湾”这两个关键词。若能像这样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的。这也是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即“要把文章读薄了,读短了。”

3、抓关键词激发学生情感

对关键词语的分析和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从初读(其目的是字词障碍,懂得文章大义)到精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不管这个阶段是通过目标明确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关键词都必不可少.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真挚强烈的情感,渗透着深刻的理性,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关键词语中,通过对关键词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语文的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对整篇文章的所能达到的理解深度。

三、关键词在提高写作能力中的作用

个人认为指导理解课文和指导写作是分不开的,”语文”顾名思义一是语二是文.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步骤有二:一是分析好关键词,二是能抓住关键词.

对关键词语的分析和理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众所周知,能够正确、恰切的选用词语就要求我们对词语有足够的敏感,包括敏锐的感受词语所承载的情感和想象以及它的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