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4章特色训练1类题异构训练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二) 第1节 考点4 命题方向2

命题方向二探究标题(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走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
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
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
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
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
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
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
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
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
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
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
给客人添茶。
”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
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
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
赵老板低头深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
浙江省高考语文(新课标)2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1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十一散文阅读(A)一、(2021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乌镇木心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土是专向我||报信的.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在故土,食那么饭店,宿那么旅馆.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缺乏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土陌生的街上.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着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气氛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阴,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 .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物我对话,矫揉造作,伤感滥调.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废弃的少年时候的书房,在与我对视,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这样僵持了一瞬又一瞬,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我渐渐变得会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来.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此一念,诚不失为化愁苦为愉悦的良方,或许称得上是最|||便捷的红尘救赎,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呵.茶馆,江南水乡之特色,我点燃纸烟,斜倚在小桥的石栏上.阳光淡淡地从彤云间射下,街面亮了些,茶馆内堂很暗,对面又是一条较宽的河,反映着纯白的天光.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可及水面,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混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这岂非类似我惯用的文体吗?况且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本文有删节) 1.五十年后重返故土乌镇, "我〞的心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局部.3.面对废弃的少时书房,如何理解作者的"软弱〞与"爱悦〞?4.联系全文,说说"回家〞和"童年〞二个词语的深刻含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①把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时机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搅沈从文先生的安息.③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土.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会聚在一起了 .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突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正确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局部都同水不能别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明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饱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芒.⑥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⑦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那么?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那么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刚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选自?散文百家?)1.文中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2.文中屡次提到那对年轻的情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赏析文中画横线局部.4.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本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沈从文及其作品情况说说你的理由.答案:一、1.好奇喜悦、隔膜失落、哀悼自慰、愕然心喜.(要有分析变化的句子,不能仅仅是四个词语)2.①从记忆中的景象切入,写到现实老街,再从现实老街引出梦幻感觉,虚实相生是这局部最|||大的特点.具体的写作技巧有:②用日常声响,极写东大街昔日的繁盛.③以个体感受,凸显东大街今日的死寂.④借东大街的今昔比照,写出了故土的沧桑之变和"我〞的情感震荡.3. "软弱〞:①是指作者纵任自己沉溺于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感伤与怀悼.②是指作者成认命运变化,成认时间强大,改变了旧居,也改变了人生. "爱悦〞:①是指作者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以期获得自我救赎.②是指作者沉迷并享受这个回忆的过程、感慨的情感.(言之成理即可)4. "回家〞:全文表达的就是一个浪游50年的游子,寻找精神归属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回家〞的过程.所以"回家〞,既指家族苗裔寻找乌镇老宅,也是作为游子,暌隔50年后追寻精神家园 .言之成理即可. "童年〞:童年是散文的核心意象,这里是指记忆中的生活.通过童年记忆,映照现实景象,又通过现实景象,引发童年记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与思念 .二、1.参考答案"小书〞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 . "大书〞运用了比喻手法,指的是丰富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解析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要联系语境,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明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这样就能明白"小书〞"大书〞的含义.2.参考答案文中屡次提到那对年轻情侣是为了说明虽然沈从文先生已经逝去,但年青的一代仍然对他及他的作品很推崇,表现了沈先生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章写到某些内容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内容上要与文章的主旨、表现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本文写到"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搅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那对年轻的情侣〞表现了沈从文的影响.3.运用比照的手法,通过红梅、翠竹、杂树与其他树木的比照,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也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4.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观点.因为:①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②沈从文确实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作品却在现代文学史上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如?边城?内涵丰富,永葆生命力.③他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一代又一代的人将追随着沈从文及其他的作品.所以, "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一说不适宜.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此题不是开放性试题, "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是沈从文的谦虚的说法.沈从文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如?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它的影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 .。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2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 题型组合滚动练19 Word版含答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题型组合滚动练19(建议用时:20分钟)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供.认(ɡōnɡ)塞.车(sāi)嚼.舌根(jiáo) 宁.缺毋滥(nìnɡ)B.通牒.(dié) 谂.知(niǎn)开拓.者(tuò) 独辟蹊.径(xī)C.弹劾.(hé) 噱.头(xué)通缉.令(jī) 如椽.巨笔(chuán)D.谙.熟(yīn) 揣.测(chuǎi)炭疽.热(jū) 力能扛.鼎(ɡānɡ)C[A项, "供〞应读ɡònɡ;B项, "谂〞应读shěn;D项, "谙〞应读ān .] 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导学号:74812083】A.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开发商撤除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忧关的时刻.B.几千年来,女子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她们的惠质兰心,即使像花木兰这样有男儿气魄的女孩也多是心灵手巧的女红高手.C.现实版蜗居 "犀利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檐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黢的污垢,精神却很矍铄.D.提起清香,首|先想到书香:一帙在握,再在桌上点起一柱袅袅娜娜的香,便会让人神清气爽、尘念皆无.C[A项, "生死忧关〞应为"生死攸关〞;B项, "惠质兰心〞应为"蕙质兰心〞;D项, "一柱〞应为"一炷〞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冬天老年人既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黄昏,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B.为了这区区小事,你们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互相厮打..,实在是太不像话了.C.我们应该努力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否那么...不学好的话,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汉武大帝?中司马迁居然是长须飘飘的老者,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D[A项,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 "入〞和"出〞分别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B项,厮打:互相扭打 .与前面的"互相〞重复 .C项,否那么:如果不是这样 .与后面的"不学好的话〞语意重复 .D 项,滑天下之大稽:指非常滑稽可笑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神曲?小苹果?横空出世,它以欢快的旋律、上口的歌词迅速为广场大妈们所倾倒,成为继?最|炫民族风?之后的又一广场舞利器.B.宋代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有五米多长,其通过对市井生活的细致生动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C.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深受读者所喜爱,作品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孩子,他坚忍地活在苦痛的现实中,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强大.D.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虽然已有大量出土,但是考古工作者仍然怀着极大的兴趣探求中国最|早的陶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些线索.B[A项,主客颠倒, "以欢快的旋律、上口的歌词迅速为广场大妈们所倾倒〞应改为"以欢快的旋律、上口的歌词迅速使广场大妈们倾倒〞 .C项,句式杂糅,或说"深受读者喜爱〞,或说"深为读者所喜爱〞 .D项,语序不当, "虽然〞应放于句首|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为 "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________这仍然是移情作用.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①它们都带有假设干神秘主义的色彩.②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③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④但是如果把它勾销,艺术无由产生,宗教也无由出现.⑤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A.①②⑤③④B.①④⑤②③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D[通读语段可知,该语段主要讲"移情〞,首|句是对移情现象和移情作用的解释,③紧承横线前的语句,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应放在首|位,据此排除A、B两项 .比拟C、D两项,③后应该是④,而不应该是①,因为①中的"它们〞明显指"艺术和宗教〞,据此排除C项 .]6.从下面一段话里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两字.(4分)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久坐危害不亚于吸烟,甚至|有赶超之势.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也有研究发现,久坐1小时的危害约等于抽两根烟,减寿22分钟.英国?每日邮报?5月8日撰文再次强调, "久坐病〞已经成为英国成人排名第4的死因.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也指出,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我们应该像对待禁烟一样,把久坐问题重视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久坐吸烟伤身(危害)重视7.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答复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 .(5分)不超过2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属于根据图表写结论,解答方法是仔细观察图表特征,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另外,注意题干要求不得出现数字.【答案】节目的播出与收视比重不完全成正比(科普与综艺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差悬殊);影视、体育等休闲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对均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组合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组合(一)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狩.猎(shòu)顷.刻(qǐnɡ)唱主角.(jué) 不无裨.益(pí)B.干.涩(ɡàn) 剽.悍(piāo)赡.养费(shàn) 独当.一面(dānɡ)C.矗.立(chù) 鸟瞰.(kàn)蒙.蒙亮(mēnɡ) 唾.手可得(tuò)D.蛤.蜊(ɡé) 笑靥.(yǎn)节.骨眼(jiē) 物阜.民丰(fù)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不无裨(bì)益;B项,干(ɡān)涩;D项,笑靥(yè)。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李世石与AlphaGo的人机大战是渗透着两种思维方式的博弈,未来人类发展的道路应该是人机合成,人与机器的界限将会进一步模糊。
B.新时期金融的创新发展是大势所驱,不应过度监管遏制其发展,但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应及时填补监管缺失,对违法违规者严惩不贷。
C.优秀的抗战电影是中国人的心灵史诗,它通过镜头展现了震憾人心的战斗画面,永恒定格了那些前仆后继、为国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
D.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荟粹了220余件珍贵文物,主题涵盖从史前体育到明清武术等九大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B项,大势所驱—大势所趋;C项,震憾—震撼;D项,荟粹—荟萃。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钱对人的腐蚀,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B.“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日常生活的困难、照料服务的匮乏,使得空巢老人常常不愿出门、不敢生病。
C.客家有首山歌唱道:“人讲苦瓜苦,我说苦瓜甜。
浙江省高考语文(新课标)2轮专题复习小题组合训练:4Word版含答案

【解题必备】1、Na 2O 2结构和强氧化性(1 )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O 02―― - - - - - - - - - - - -→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表现为复原性Na 2O 2-1 ―― - - - - - - - - - -→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表现为氧化性O -2 Na 2O 2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 ,但主要表现为氧化性 .(2 )强氧化性的具体表现Na 2O 2 -⎩⎪⎨⎪⎧ -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与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与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与二氧化硫:Na 2O 2+SO 2 = = =Na 2SO 4 -与氢硫酸:溶液变黄色浑浊 -与FeCl 2溶液: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3 )常考点①Na 2O 2的电子式为 Na + ,O 2-2是个原子团 ,是一个整体 . ②Na 2O 2与H 2O 、CO 2的反响都是Na 2O 2自身的氧化复原反响 ,在反响中H 2O 、CO 2既不是氧化剂 ,也不是复原剂 .2、Na 2O 2与CO 2和H 2O 反响的五大关系(1 )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 2或H 2O 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 ,通过足量的Na 2O 2时 ,CO 2或H 2O 与放出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 )气体体积关系假设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 2O 2 ,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2,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3 )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 "CO〞 ,H2O中的 "H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响:Na2O2+CO = = =Na2CO3 ,Na2O2+H2= = =2NaOH(实际上两反响都不容易直接发生) .(4 )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响时 ,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 e- .如:(5 )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响 ,可看做Na2O2先与CO2反响 ,待CO2反响完全后 ,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响 .【专题必练】1.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 ,然后各参加100 mL水 ,搅拌 ,使固体完全溶解 ,那么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答案】D2.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 ,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 (同温同压 ) ,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A.6︰9︰0 B.3︰3︰2 C.6︰7︰3 D.3︰4︰1【答案】D点睛:此题考查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通过过氧化钠时 ,因为二氧化碳变为氧气 ,引起体积变化 ,注意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3.只含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某物质的分子组成C x H y O z ,取该物质m g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 ,将产物全部通过足量的Na2O2 ,充分反响后 ,Na2O2的质量增加m g ,那么该物的分子组成必定满足A.x =y B.x =y =z C.y =z D.x =z【答案】D【解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 ,与Na2O2发生反响:2Na2O2 +CO2 =2Na2CO3 +O2↑ ,2Na2O2 +2H2O =4NaOH +O2↑ ,对生成物变式:Na2CO3~Na2O2•CO ,2NaOH~Na2O2•H2 ,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和H2的质量 ,那么有机物应可拆写成(CO)m•H n的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C x H y O z中 ,x =z ,应选D .点睛:此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确实定 ,注意把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关系 ,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和H2的质量 .4.在密闭容器中将2molNaHCO3(s)和一定量Na2O2混合 ,在加热条件下让其充分反响 ,150℃下所得气体仅含2种组分 ,反响后固体的物质的量 (n )的取值范围是( )A.n≥1 B.1<n<2 C.2≤n<4 D.n≥4【答案】C【解析】加热后 ,发生反响如下:2NaHCO3Na2CO3 +H2O +CO2↑2mol 1mol 1mol 1mol2Na2O2 +2CO2=2Na2CO3 +O21mol 1mol2Na2O2 +2H2O=4NaOH +O2↑1mol 1mol 2mol13.某兴趣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响 .操作现象向盛有4gNa2O2的烧杯中参加50mL蒸馏水得到剧烈反响 ,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溶液a取5mL溶液a于试管中 ,滴入两滴酚酞ii.10分钟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 ,稍后溶液变为无色(1 )Na2O2与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i中溶液褪色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与酚酞发生了反响 .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 ,参加试剂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有气体产生 .II.乙同学查阅资料得悉:用KMnO4可以测定H2O2的含量:取15.mL溶液a ,用稀H2SO4酸化 ,逐滴参加0.003 mol/L KMnO44溶液 .①请配平:_MnO4 - +_H2O2 +_____ = = =_Mn2 + +_O2↑ +_H2O②溶液a中 c(H2O2) =_____mol·L -1 .③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探宄现象ii产生的原因 ,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1NaOH溶液 ,溶液变红又迅速变无2O2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 ,振荡 ,参加5滴0.1 mol·L色且产生气体 ,10分钟后溶液变无色 .IV.向0.l mol·L -1NaOH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 ,振荡 ,溶液变红 ,10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向该溶液中通入O2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从实验III和IV中 ,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MnO2 2 5 6 H + 2 5 8 0.01 生成的 Mn2 +作催化剂碱性条件下 ,过氧化氢能与酚酞反响 ,而氧气不能【解析】 (1 )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 ,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 ,据此写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H2O =4NaOH +O2↑;。
浙江省高考语文(新课标)2轮专题复习小题组合训练:3Word版含答案

小题组合训练3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用时:20分钟)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学识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以文化道德的力量教化乡民,反哺.(bǔ)桑梓,对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bì)益.B. "鸿门宴〞的故事自从上了司马迁那本史家绝|||唱?史记?以后,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因为放走了刘邦,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拙.(zhuó)于心计的名声就不胫而走,成为千年以来,学者名士挞.(tà)伐的对象 .C.宋代是安岳石窟的黄金时代,其中以圆觉洞的飞天石刻造像闻名.此前中|国飞天大多出现在壁画中,石刻飞天寥假设晨星.安岳石窟逐渐摆脱了五代的桎梏.(ɡù),佛龛.(kān)气势灰宏,佛像大多大于真人.D.当下年轻人有着社会转型的"时代烙.(lào)印〞,却鲜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浸染.最|||可悲的不是身居缺乏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裹腹,衣不保暖,而是踯.(zhí)躅于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堕落与颓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甲】宣纸名噪艺林,关于..其生产技艺,历代的制造者都讳莫如深.但其所带来的财富和商机却使它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觊觎...历代都有能工巧匠苦心孤诣钻研宣纸技艺.根据可考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乙】可从结果来看,移地仿制的"宣纸〞无论是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即便是造纸历史悠久的日本也是如此.在饱受挫败后,日方也断了仿制的念头,直接向中|国购置.【丙】宣纸的秘密真的如此深藏不露吗?然而,宣纸专家却告诉我们,如今不仅买到宣纸即可化验出成分,大致的工艺流程也是妇孺皆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宣纸已经"无密可守.〞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于B.觊觎C.层出不穷D.妇孺皆知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B.乙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助于加快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于提高农民增收致富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B.风景名胜区近期实施环境整治,区内某家餐馆原本立着的一块广告牌,因不符合要求被列入撤除范围,并主动完成撤除和清理工作.C.杭绍城际铁路长约21.2千米,共设八个站,建成通车后与杭州5号地铁线可以实现完全无缝对接,将大大缓解杭州地区的交通压力.D.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都进入了经济开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双方要把握机遇,本着战略互信的原那么开展合作,努力形成互利共赢的新格局.5.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失衡而使得机体促氧化能力高于抗氧化能力造成的,与衰老、癌症等密切相关.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点是直接或间接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乏以及糖类、脂类和蛋白的代谢紊乱.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糖尿病与机体内自由基的增多以及抗氧化防御体系功能紊乱有关,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都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现象.抗氧化剂可以抑制活性氧物质的产生,减少DNA的氧化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并改善体内抗氧化防御体系,对氧化应激引起的疾病有显著作用.因此,利用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是可行的.随着对氧化应激引起组织损伤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现有抗氧化剂,并推动研发更有效的抗氧化剂,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6.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局部.(只选3小题)(1),,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举匏尊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3)西当太白有鸟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5).一种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案:1.A解析B项, "拙〞应读"zhuō〞;C项, "灰〞应为"恢〞;D项, "裹〞应为"果〞.2.A解析A项,应用"对〞或"对于〞.3.C解析C项,丙句中引号内的句号应移至|||引号外.4.D解析A项,搭配不当, "提高〞与"增收致富〞不搭配,可改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B项,中途易辙,可删去"的〞.C项,成分赘余, "完全〞与"无缝〞重复,可将"完全〞删掉 .5.参考答案氧化应激糖尿病抗氧化剂治疗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通过概括各句大意,综合分析,把句子主干提炼出来.材料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抗氧化剂可以抑制活性氧物质的产生,对氧化应激引起的疾病有显著作用,可以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然后在语段大意中提取四个关键词即可.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3)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5)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处闲愁。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2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 题型组合滚动练21 Word版含答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题型组合滚动练21(建议用时:20分钟)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导学号:74812085】A.蹿.红(cuān)采撷.(jié)电饭煲.(bāo) 稗.官野史(bài)B.羸.弱(léi) 乖戾.(lì)浑.天仪(hún) 胼手胝.足(dī)C.馥.郁(fù) 消弭.(mǐ)伽.马刀(jiā) 卷帙.浩繁(zhì)D.殒.命(yǔn) 趔.趄(liè)擤.鼻涕(xǐnɡ) 踽.踽独行(jǔ)D[A项, "撷〞应读xié;B项, "胝〞应读zhī;C项, "伽〞应读ɡā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白沙在涅....〞,根治吸烟 "顽疾〞,归根到底还要和不良文化....,.与之俱黑积习较量,要从培植健康的生活环境来正向引导公众.B.在我国现阶段许多具体而微....的百姓中,幸福感主要由每个家庭的收入决定,同时也受其他一些因素(如休闲时间、健康状态、婚姻质量等)的影响.C.多位医药行业人士反映,药品的超高利润在业内绝|非个别现象,一般情况下,药品差价平均在五倍以上,少数甚至|达几百倍,让人叹为观止.....D.他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层出不穷,常常令观众付之一笑....,鼓掌欢呼.A[A项,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符合语境 .B项, "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望文生义 .C项,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褒贬误用 .D项, "付之一笑〞指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不合语境 .]3.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中国社会近年来面临 "爱心捐助〞诈骗等恶性事件不断上演,社会上兴起的国学热,意在通过宣扬优秀传统文化挽救社会道德危机.B.把法律问题混淆为道德问题,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也容易因为道德层面的争论,混淆了是非,纵容了一些人的非理性行为.C.老子思想还有一个观点对艺术家的修养和德行很有帮助,那就是远离过分的物欲.物质生活是人人都需要的,但是过分地追求物质享受必然会对人的思想起到消极的意义.D.著名作家张贤亮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成为中国新时期以来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B[A项, "面临……不断上演〞句式杂糅,可删去"面临〞 .C项,搭配不当,可将"意义〞改为"作用〞或"影响〞 .D项,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张贤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又是一年过去了,此刻的你无论怅然假设失,还是踌躇满志,我们确定无疑的是,你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悄然改变.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公众号关注得越来越多,可能够静下心来翻开的却越来越少……①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②慢慢地,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③面对储存卡突然爆满的照片,你也会偶尔疑惑究竟它们拍在何时④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⑤这样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姿势能够产生的联想,可能是一餐饭、一场电影、一张车票、一件电器,也可能是一间房、一部TAXI、一次远足⑥没人去计算它不经意间吞噬的时间与记忆- -看着一年前下载的客户端,你是不是时常会记不得它是什么A.②④⑤①⑥③B.①⑥③②④⑤C.③②⑤⑥①④D.③②④⑤①⑥A[解答此题,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连贯 .②句紧承"你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悄然改变〞;④句承接②句;⑤①⑥③再按照逻辑关系排序 .]5.提取以下材料的要点,给 "中国书法〞下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5分)①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和材料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实践.②中国书法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③中国书法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材料中找到邻近的属概念是 "一种艺术实践〞,以①为主句.然后依据逻辑顺序提出要点, "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 "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这样就可以下定义了.【答案】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和材料,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6.生活处处有哲理,我们熟知的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独到的处世哲学,请仿照下面的例如,选取两种其他的事物,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蕴含的哲理.(4分) 筷子- -一生正直,为别人尝尽酸甜苦辣.电梯- -从不计较位置的上下,一生磊落,能上能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需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研究事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并从生活中再选择两种事物,思考其包含的哲理,加以提炼即可.【答案】(例如)核桃- -没有华美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头脑;闹钟- -敲打的是自己,提醒的是别人.7.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只选3个小题)(6分)(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2)故木受绳那么直,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3)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2)金就砺那么利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3)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5)孙仲谋处雨打风吹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1章 题点训练2 扩展内容与设置情境应和谐统一

题点训练二扩展内容与设置情境应和谐统一[目标解说]“扩展”,顾名思义,就是扩大,向外伸展。
对于语句来说,就是把抽象的语句根据规定的情景,按自己的理解,对它进行二度创作,把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其具体、形象。
从全国的高考命题看,对扩展的考查有淡化的趋势。
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了扩展,也融合了对修辞的考查,同时2013年、2011年的天津卷,2010年的湖北卷,2010年的四川卷等都考查了扩展题型,因此在二轮复习中,仍要把该考点列为备考重点。
真题回做(2012·浙江)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解析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的中心对象是“银杏树”,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
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错题回练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不少于40字。
道路身影足迹(1)描绘一种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达一种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一条平直的道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匆匆前行,虽然他们的脚步很重,却不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训练一类题异构训练[目标解说]不论是何种文本,其阅读的原理和要求基本上是相通的。
但毕竟文本不同,阅读的方法自然有所区别,而高考在命题及答题的着眼点和要求又受着不同文本的体式规范制约。
散文与小说同属文学类文本,在命题、题型和答题上是相通的,如都有“句段作用题”“赏析题”等,虽属同一类题,但由于文本文体和思维基点的不同,类题异质异答现象常见。
本专题以文学类两种常见的类题——作用题和赏析题为例,意在提醒考生在做散文和小说两种不同的文本时,虽不能在阅读与答题上刻意区别,但在某些类题上还是要关注文本的差异性,答题上应细加区别,不能混为一“答”。
一、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布鞋,渐行渐远的温情之舟李亮把与自己相关的整个乡村从记忆中搬迁至眼前重新温习和试图回溯时,总会再一次看到那些大路小路上,黄土漫漫如细腻稀软的汁液,每每留住百千脚步踏过时的印痕,却转瞬又在风中雨里漾漾地翻覆,掩埋了路上一切踪迹。
但记忆中土路印满脚印的画面却不曾为风蚀雨淋所破坏,那种诸多脚印交错重叠的景象怕是要做了土壤和人踪的化石。
乡村中的人影早已湮没在沟沟岔岔中去了,最后经过的那个人留在路上的两行脚印却还清晰可辨,光滑,平整,单薄,甚至算得上是有些水润,这两行人的脚印旁,夹杂着牛、驴、羊们的蹄印,深浅不一,像是陪伴在那人弦乐般顺畅的脚印边的小鼓点。
抑或像行舟时船舷边缘激起溅开的微小水花。
在这样的路上,它们和谐共鸣。
这两行脚印便使人想到布鞋了——那浩瀚如海的高原之上,承载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力壮或年迈佝偻身躯的叶叶小舟。
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男子们的布鞋多是黑色。
早些年,乡村的人们尚且生活在虽然清贫但不乏典雅的年代,这些黑色的布鞋上都曾被装饰了花纹。
妇女们在丈夫能穿出去展示的布鞋上用针脚争奇斗艳,雍容优美的云勾子图案从容地舒展在鞋头鞋帮,再用规整严谨的城墙垛子图案饰了边儿,对一个男人倾注的感情在匀称的白色小针脚中被种植繁衍。
如今男式布鞋只留下一面面肃静的黑,样式也变得简洁。
女人们对美的敏感更为显著一些。
当男子们的布鞋尚且飘着云朵时,她们的布鞋一律盛开着繁花。
男为天,女为地,天地之象,阴阳之分,在更接近生活本质的陕北乡村中如此优雅地展现出端倪。
成亲时,女子们的那双婚鞋娇艳欲滴,朱红的底儿上,女儿家的心思被小心收拢成莲花、牡丹、梅花、桃花,有的还欲语还休地在水绿的枝蔓上点缀了小小的果实,几乎要让人嗅到新媳妇心中清幽淑惠的香气。
但如昙花一现,随着男子们的布鞋成为净面,女人们鞋子上那些花蔓也终于凋谢,她们的鞋面演变成了新式的红条绒或条呢布,有的则同男子们一样把自己的布鞋面也做成黑色。
究其原因,大抵是女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参与生产劳动,旧时那些典雅的颜色已无法经受土埂田畔的磨砺。
只有布鞋中的鞋垫作为附属物竟一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鞋垫上依然花红柳绿、鸳梦鹊飞、蜂蝶奔忙。
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
母亲和姨娘、姑姑们的眼睛已开始昏花,年轻的女子们早已遗弃女红技能。
多少年来,再也没有了与黄土地中的乡村隔着层层棉布相亲相近的时刻。
城乡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工业时代的便捷正彻底取代手工时代的劳累和繁缛,在这期间丧失的美感已无法追寻。
布鞋们已载着那些旧人飘向了黄土之洋的远处或深处,唯有留守在乡村的一些老人们依旧守着布鞋,把他们光滑单薄的脚印再一次覆盖在已夹杂了诸多时尚花纹和形状的其他脚印之中去。
我能体会外祖父那种穿着烂旧布鞋依然乐呵呵的心情,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恋,对给他做布鞋的女人们的怀恋,对乡村土地气息的怀恋,也是同自己命运属性之间的一种和谐共鸣。
有一次在老家,我和弟弟妹妹们去看我们出生时所住的土窑。
土窑门窗全无,即将坍塌般黄土粼粼。
冬日的阳光斜照在灶台上,那儿有一小堆颜色各异的孩童布鞋。
我和弟弟妹妹欢呼着进去把它们提起来,争论着哪双布鞋是我们几个谁谁谁穿过的,不知不觉中,眼睛就潮了。
朦胧中看到儿时的自己,穿了其中的一双红底黑点儿的布鞋,烂漫地奔跑在绵软的黄土路上。
(选自《散文》,有删改)1.文章开头写脚印、蹄印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内容上,描绘了一幅人与家畜相伴而行、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图景。
(2)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布鞋的描写。
2.请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布鞋比作浩瀚如海的高原上的小舟,赋予它们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温情。
(2)运用比喻手法,将布鞋比作围墙,将鞋垫比作花圃。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女人们爱美的天性和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3.请赏析结尾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结尾运用想像手法,描述儿时自己穿布鞋奔跑的场景,巧妙地照应了标题的“渐行渐远”与开头的“脚印”,使文章结构严谨。
(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布鞋的怀念,对乡土生活方式的眷恋。
(3)余韵悠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无尽的想像空间。
二、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茶王梁凌清风镇的人,都知道老萧有两只奇特的手。
他的手,大,粗糙,结着厚厚的茧,两手摊开来,像两只焦焦黄黄,粘满土的耙子。
当他的手抚摸孩子细嫩的皮肤时,孩子会“哇”地一声吓跑开去。
清风镇的地形,高低错落,老萧的家,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远看,像老鹰伸出的长长的脖子。
没事的时候,老萧就在鹰脖子上练功。
弯着腰,摊开蒲扇似的手,手指撑开又合拢,提起,同时,胳膊和腰也扭来扭去,行云流水,腾挪跌宕,像打太极,却又速度极快。
他到底练的什么功,谁也看不懂。
老萧不是清风镇的人,他搬来清风镇,算来,有七八个年头。
他爱喝茶,镇上的茶叶店,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老萧最爱品的茶,是龙井。
镇上有五家开茶店的,每年新龙井茶下来,老萧会一家家喝将过去,喝来喝去,却只是摇头。
“老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九五茶行”的老赵,看见老萧,一把拉进自家店里,神秘兮兮地:“我这里,昨天刚进来一批新龙井,只进了一点点,太贵,那味道,嘿!你肯定没喝过,尝尝?”老萧闻了闻,看了看,叹一声:“可惜了!”老赵问,可惜什么?老萧不语。
老赵在杯中注入烧好的水,倒入多半杯,只见杯中嫩叶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应,亭亭玉立。
老萧端起茶,先深吸一口,又呷一口,喉结微动,徐徐下咽。
只见他双眸轻合,半晌,睁开眼道:“可惜了这份好茶,茶是好茶,只是炒茶时炒坏了!机器炒的茶,形千叶一律,味道吧,也大同小异,没灵气,没个性啊!最好的茶,还是用手炒出来的。
”老赵说:“你说的极是,但现在手炒的茶,很难喝到了,炒茶又苦又累,据说炒茶的人,已没有多少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炒茶,后继无人。
连那个茶王,也洗手不干了,不知道去了哪里,茶界上有传说,谁有福喝上他炒的一杯茶,一辈子都忘不掉,也不知道那是怎么个好法。
我也开了半辈子茶行了,传说中那种极品的茶,竟是没有喝过,算是白活了!”老萧说,老赵,如果你后天有空,我请你去我家小坐如何?第三天上午,老赵早早就往鹰脖子上走,刚过清明,路边的柳枝,已绿得透亮,杨树的叶子,也渐渐舒展,伸着毛茸茸的小巴掌,早上的天气,还有些薄凉,细风吹着,甚是清爽。
老赵刚走到老萧家院墙外,就闻到一股香。
那香气袅袅的,随着风向,一会儿浓,一会儿淡,老赵禁不住深吸一口气,这一吸,顿觉胸部如生了云雾一般,荡气回肠。
老赵一进门就傻眼了。
只见后屋门前,支了一口锅,老萧正穿着围裙,在锅边“打太极”。
他比平时打得更卖力,头,腰,臂,不停地扭来扭去。
一锅绿油油的叶子,被老萧的两只大手压着,如团团绿云,在锅里快速旋转,旋转,又被那双大手抓起,粒粒抖落,看得老赵眼花缭乱,一股清香味,就在这一抓一抖中飘散出来。
“炒茶!老萧,你会炒茶?!”老赵惊叫起来。
老萧也不搭话,只沉浸在自己的舞蹈里。
当青绿渐渐变暗,老萧戴上白手套,把手摊开在锅底,按压,挪动。
然后,把半成形的茶,倒进竹质的簸箕上摊凉。
茶倒出来,老萧才抬起头,望着老赵笑。
说,我今天给你炒个茶尝尝,好多年不炒了,手有些生,鼻子也不灵了。
坐了半时,老萧往锅里滴了两滴油。
“茶油,”老萧说,“这炒茶,得有一口光光的锅,你等着,我做做形,马上,你就可以尝了。
”老萧重又戴上手套,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在锅底做S形磨动。
最后,老萧把茶倒在竹簸箕上,说,好了!只见茶叶片片扁平光滑,挺直匀齐,如兰花瓣,如初春柳芽。
老萧泡了一杯,递给老赵,只见汤色清彻,芽芽挺直,齐乎乎地向上,一股幽香,徐徐地,荡荡而走。
老赵刚呷一口,就直了眼,半晌不语。
一字一咬道:“茶——茶王!你是茶王!”老赵那天,直喝到月上柳梢,喝醉了茶,晕晕而走,一路走,一路自语:“茶王!茶王!”老萧送老赵走后,独自站在鹰脖子上,望着一弯月牙,发呆。
他拍拍他的那双大手,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双大手,也将跟着自己一样消失,世间,再也难觅这么粗糙的手,他的子孙,没有人愿意磨出这么焦黄的手。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节)4.小说开篇写“老萧有两只奇特的手”,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写老萧粗糙焦黄的手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让读者急于知道老萧的手为什么是这样)(2)为后文写老萧是茶王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5.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一锅绿油油的叶子,被老萧的两只大手压着,如团团绿云,在锅里快速旋转,旋转,又被那双大手抓起,粒粒抖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萧送老赵走后,独自站在鹰脖子上,望着一弯月牙,发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比喻(动作描写),写茶叶炒制的情状,烘托出老萧炒茶动作的娴熟和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