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合集下载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 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 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的这种模式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理清情节。

1.小说第一段中“这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采用了 的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

故事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高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当堂巩固★ 1 热衷( ) 茶( )卤( ) 葫( )芦( )籽( ) 呵( )斥( ) 隐瞒( ) 薪( )水( ) 战战( )兢兢( ) 嘀( )咕( ) 干( )涉( ) 2多音字:没( )收 没( )有 便( )宜( ) 方便( ) 人参( ) 参( )考 参( )差( )不齐 朝( )鲜( ) 朝( )气 3词语:呵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嘀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彩熠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茶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董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乖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怨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 ”的主要代表。

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8.清兵卫与葫芦一:学习目标:1.扎实落实熠熠、呵叱、热衷等词语,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激情投入,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尊重他人个性,关注自己个性发展。

二:学习重点:了解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

三:学习难点:体会“危机爆发”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初三语文备课组:李保国崔洁席晓岚六:导学过程:预习案一.走近作者直贺志哉(1883——1971),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二、了解背景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三、整体感受1. 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结局)开端发现葫芦发展教导员没收高潮砸碎葫芦尾声葫芦变价结局改变爱好2.课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

刻画人物,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其中主人公是谁?预习反馈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砸碎(suì)投掷(zhì)绘画(hùi)B.模样(mó)顽固(wán)摩擦(cā)C.乖觉(jiào)塞子(sāi)哆嗦(duō)D.狭小(xiá)呵叱(chì)热衷(zhōng)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乖觉古董薪水珊栏B.锤子嘀咕接洽机械C.约莫玷污热衷埋怨D.包庇畸形寄托喘气3.根据拼音写汉字。

《清兵卫与葫芦导》导学案教师版

《清兵卫与葫芦导》导学案教师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编号:gswhywxx-005文化高中高二语文选修《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金小云审核人:王主任编制时间: 2014年8月22日学习目标1、能记住重点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能说出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的特征及情节运行的方式。

3、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主旨,从而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

重点难点1、能记住重点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能说出以情节为主的小说的特征和分析小说中情节运行的方式。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的“白桦派”的主要代表。

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等。

2、关于“白桦派”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是日本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

该派的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志贺直哉、木下利玄、长与善郎等人。

受白桦派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日本知名人士有剧作家仓田百三、诗人千家元等。

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他们举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旗帜,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现自我。

白桦派的作家们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明朗而又天真的,他们呼唤着光明和希望,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之情。

白桦派无疑受到了当时流行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对柏格森、尼采等人的思想感兴趣,也推崇托尔斯泰、歌德、惠特曼的作品,还极力介绍贝多芬、塞尚和罗丹。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热衷.(zhōnɡ)茶卤.( lǔ ) 光彩奕奕.(yì)罐.子(ɡuàn)战战兢兢..(jīnɡ jīnɡ)廊檐.(yán)哆嗦..(duō suō)唠.唠叨.叨(láo dāo)薪.水(xīn)槌.子(chuí)乖觉.(jué)嘀咕..(dī ɡū)2、概括小说情节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2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2
本文通过清兵卫()的个性被扼杀的故事,批判了()的做法,呼吁要尊重(),让()自由发展。
2、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借鉴?
学习内容
教学(学习)笔记
三、拓展延伸
1、阅读附文《画家和他的孙女》,说说清兵卫和婷婷的长辈对他们的个性化的行为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态度。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谈谈你的看法。
2、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哪些以批判扼杀个性为主题的文章?请说出来。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热衷()熠熠()檐()廊喘()气干涉()
战战兢兢()校役 ()乖觉()薪()水隐瞒()
2、修改病句。
(1)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2)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教(学)后反思
使用日期:主备人:彭子颖备课组长审核:彭子颖督评:学生姓名:班级:
一、合作讨论
1、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出去,这说明了什么?
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2、作者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3、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照应的手法?
二、总结归纳
1、根据课文情节的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大观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第Fra bibliotek课《清兵卫与葫芦》




1、了解作者在小说里表现的关注青少年个性,反对封建家长粗暴干涉孩子兴趣的思想。(重点)
2、理解清兵卫的形象和性格。
3、品析本文运用心理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语言(重点)
4、培养朗读小说的能力。
学习程序(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学(学习)笔记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8、清兵卫与葫芦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8、清兵卫与葫芦

8、《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倒叙的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小说善用简练传神的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能辨证地看待小说主题中的“个性”。

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清兵卫与葫芦》写了一个痴迷于个人爱好的日本少年的遭遇。

显示了作者关注青少年个性的自由发展,批判了成人粗暴干涉孩子爱好的做法。

学习本文要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的方法。

2.初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给下列字词注音。

茶卤.呵斥.热衷.檐.廊喘.气名伶.炽.热挚.热校役.光彩熠熠..【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情节课文主要写了与的故事。

采用了的手法,以为线索,首尾呼应,故事情节主要有:(清兵卫)葫芦→葫芦→(教员)葫芦→(父亲)葫芦【探究活动三】跳读课文,学习手法本文对人物的神态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如写清兵卫遭到怒斥“什么话,你懂得什么,也来多嘴!”“清兵卫沉默..了”。

这个“沉默”用得特别好,凝练、精妙,把清兵卫在有理无处辨的情况下对父亲的斥责不予理会的心理刻画出来了。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清兵卫复杂心理的神态描写语句,打上记号,并简单加以评点,写上旁注。

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例句写在下面,并加以点评。

例句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8《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8《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语文版

《清兵卫与葫芦》【学习目标和知识链接】【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积累“茶卤、葫芦籽、光彩熠熠、呵斥、战战兢兢、薪水”等词语。

2.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3.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

情意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思考怎样保护、培养孩子自尊自主的人格。

【学习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人。

【学习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知识链接】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省年的扼杀。

作者链接: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开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首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为“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场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

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

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年班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本篇小说情节设置的巧妙之处。

3、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的运用。

4、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字词茶卤()呵斥()战战兢兢( ) 光彩熠熠()乖觉()duō嗦()名伶()热zhōng()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1)十分爱好某种活动()(2)大声斥责()(3)形容闪光发亮()(4)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3、本文以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部分依次写、、、、等情节。

4、文章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何作用?二、品读课文1、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一个地方写得最传神?2、清兵卫如此喜爱葫芦,为什么后来会和葫芦断了关系?3、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揭示了什么主题?三、比较阅读《清兵卫与葫芦》与《风筝》的比较阅读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四、体验感悟:同学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么做呢?五、补充资料【知识链接】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九年级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九年级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九年级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寓意;2.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情节内容;3.增强阅读文章的分析及评价能力。

学习内容基础知识1.了解明清时期士人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中的差别与联系;2.理解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学习熟悉辞藻、修辞手法等,以及它们在故事中的运用。

学习手册在阅读故事《清兵卫与葫芦》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一开始讲了什么,这些人的生活有什么矛盾?2.熟悉这些人的状况后,故事加入了什么新的人物?他的出现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意义?3.故事中的清兵卫在寻找葫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详细描述其中一两个场景,并阐述情节的含义和考察的语言技巧。

4.故事结局如何,你是如何评价的?你对“葫芦”这个象征物的理解又有所进步吗?学习方法1.完整阅读《清兵卫与葫芦》故事,理解故事的表意、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2.在故事中找出情节转折、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重要点,学习分析、总结;3.注重故事寓意的引导和帮助,理解文化背景和文学意义;4.输出阅读笔记,进行个人评价。

学习评价评估标准学生成绩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学生能否在故事中找到答案,表述清楚;2.语言分析:学生能否分析情节转折、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重要点,表述清晰;3.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思考、记录,有无发言与讨论;4.总结:学生输出阅读笔记,包括情节简述、语言分析和个人评价。

学习分级优(90分及以上)1.阅读故事理解准确,能回答问题;2.语言分析细致、全面,分析独到、言简意赅;3.学习态度积极,勤奋钻研,能认真发言、参与讨论;4.阅读笔记完善,论述清晰、详细。

良(70-89分)1.阅读故事了解,大部分问题能回答;2.语言分析有一定深度,有相应论据;3.学习态度尚可,能参与讨论,态度较为认真;4.阅读笔记尚可,内容较全,有一定的思考和评价。

及格(60-69分)1.阅读故事了解不深,问题回答有漏洞;2.语言分析有误或不足,缺乏细致的分析;3.学习态度不如上述两级,较为松散;4.阅读笔记缺失或内容简略,无评价或评价不足。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高中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把握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摇摆”;领会作品内容与主旨。

2、理解作品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4、通过学习,引发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尊重别人兴趣和个性。

【学习重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学习难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情节运行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志贺直哉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小说之神”。

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的作品就由鲁迅、周作人、张资平等陆续翻译到中国,对中国文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志贺直哉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少数有良知、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艺家,郁达夫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志贺直哉的作品和人格作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他“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白桦派: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以文艺刊物《白桦》(创刊于1910年)为中心的作家与美术家团体。

创作主题是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反对旧道德对自我的束缚,同情弱小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

他们的理想无一定的方向,仅以个人与个性的成长作为运动的口号。

除了这一根本主张,流派中主要的成员,绝大多数在道德与伦理上保持高度的洁癖,富有人道主义的色彩,因而他们容易被看作一种人道主义者的团体。

他们反对文学艺术上的自然主义流派,也自称为精神的自然主义者。

在这一派的作家中,有的站在严正的现实主义的立场,有的则具有空想的非现实主义的倾向。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

2、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分析小说的情节。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高二语文 YW-10-02-084《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编写人:邹娟 审核人:徐建华 编写时间:2018-12-16 组别: 组名: 姓名: 导学案完成等级【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4、理解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这种模式及作用;3、理解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知识链接】 志贺直哉,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以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写作风格而被誉为“小说之神”。

其作品大部分取材于自身 的生活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和个人感受。

对于志贺来说,实际生活和文学创作,互为手段与目的,息息相关。

而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与父亲的冲突与对立是志贺文学触及最多的主题。

与父亲长达16年的不和,成为志贺文学创作的极大动力,也是其文学的创作源泉。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学习过程】一、基础过关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热衷 战战兢兢 茶卤 薪水 哆嗦 呵斥 熠熠 乖觉二、预习导读1、阅读本单元话题知识:情节(P68-70)2、关注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三、预习发现学生质疑,问题收集归纳。

(我的疑惑之处)四、情节运行模式(1) 初步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2)这个叫清兵卫的孩子对葫芦怀着怎样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体现的?(请同学们找出细节描写,初步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五、情节之摇摆与危机爆发(1)什么是“摇摆”呢?请同学们看书本第69页。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主备人:卢红林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3、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4、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学习重点1、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2、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学习难点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四周第课时总第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

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

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简介(参考校本教材P39)1、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10年与有岛武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小说元神”。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2、了解背景及流派三、出示学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词语积累茶卤(chálǔ)葫芦籽(húluzǐ)呵斥(hēchì)战战(zhàn)兢兢(jīng)薪水(xīn shu ǐ)隐瞒(yǐn mán)嘀咕(dígu)干涉(gānshè)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情不自禁光彩熠熠狭隘B、不知疲倦气喘吁吁干涉C、忍气吞声横瞧竖看出息D、偷偷模模呆头呆脑热衷3、写出下列句子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备课)学习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3、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容和题旨;4、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学习重点1、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2、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容和题旨;学习难点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

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

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简介(参考校本教材P39)1、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10年与有岛武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小说元神”。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2、了解背景及流派三、出示学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词语积累茶卤(chálǔ)葫芦籽(húluzǐ)呵斥(hēchì)战战(zhàn)兢兢(jīng)薪水(xīn shu ǐ)隐瞒(yǐn mán)嘀咕(dígu)干涉(gānshè)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情不自禁光彩熠熠狭隘B、不知疲倦气喘吁吁干涉C、忍气吞声横瞧竖看出息D、偷偷模模呆头呆脑热衷3、写出下列句子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⑴“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清兵卫急匆匆地说。

()⑵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⑶清兵卫的父亲听了这话,立刻抓住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⑷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4、预习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完成校本教材P40五、文本预习)5、思考下列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容(1)课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

刻画人物,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其中主人公是谁?(2)小说开头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的爱好由葫芦转向了绘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开篇没有交代,这样的写法称之为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小说刻画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四、布置作业1、完成校本教材P40四、基础积累。

2、阅读《课堂互动研讨》中的容。

第二课时第四周第课时总第课时学习要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小说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一、精读全文,具体分析情节(一)欣赏开头小说开头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的爱好由葫芦转向了绘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开篇没有交代,这样的写法称之为什么写法?有何作用?明确:这件事指清兵卫最喜欢的一个葫芦被教员没收了,其他的葫芦被父亲砸碎了。

作者开篇故意语焉不详,这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二)欣赏开端1、阅读开端部分,说说每段各写了什么?明确:第二段:清兵卫如何玩葫芦——买什么葫芦,怎样收拾葫芦。

(文中没有“喜欢”这个词语,但是作者用了一些副词透露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欢,是哪些副词?)用了一些副词“常常”“已”“能够”“也是”“不停地”写出了清兵卫喜欢葫芦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第三段:错把秃脑袋当葫芦——对葫芦的专心和痴迷第四段:爱看葫芦——呆呆地第五段:收拾好葫芦后的举动——举动琐碎,却丝毫不倦第六段:几乎看过所有葫芦。

(三)欣赏发展1、在发展部分,小说展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这矛盾又分哪几层?明确:矛盾: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这矛盾又分两层:第一层是清兵卫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后文的“教员”其实也是“父亲”的一个意义的共生体);第二层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和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

2、小说设置这一矛盾突出了清兵卫的什么个性?明确:独立。

(四)欣赏高潮1、清兵卫在上修身课时玩最喜欢的葫芦被教员发现了,按一般的写作思路,接下来会写教员如何生气,教员如何处理此事,但是这篇小说没有,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清兵卫的爱好和教员的爱好各有什么象征作用?这段插叙有何作用?明确: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插叙的作用:悲剧气氛降低,增加喜剧意味;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转移到教员的失败(文气上的嘲讽,其实是教员在情感意义上的一种失败)和人道主义情绪的胜利(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

2、清兵卫玩葫芦被教员发现后,先不写被发现后果,而是先写教员爱好,然后再写教员的处理,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刚才新学到的情节运行中的什么处理?类似的处理还有吗?明确:摇摆。

教员家访时,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结果教员只管自己训斥,并未注意到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

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听闻教员来访的原因,不仅把清兵卫责打一顿,而且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这也是一处摇摆。

3、清兵卫一毛钱买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元的高价后又被古董店老板卖了六百块的高价,这也是情节运行中的摇摆处理。

在这个情节中,同学们一定会为清兵卫悲哀吧?清兵卫在葫芦研究上的天分就被这么扼杀了。

你觉得小说这样处理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明确:显示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反村出大人们的愚蠢,批评“大人”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

(六)欣赏结局1、文章结尾写道:“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你认为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明确: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依据是:清兵卫热衷葫芦,就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武力的胁迫下,不敢再坚持而放弃的。

而且文末说“他的父亲,对于他的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很明显,父亲会再次干涉他的爱好。

2、小说结尾处写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绘画,而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

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表明清兵卫执着的精神又有了新的追求,象征了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之下寻找新的出口;暗示了清兵卫的葫芦悲剧现象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情节的摇摆——情节设置的技巧(请同学们看书本第69页)提问:在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

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

请阅读文章的高潮部分,说说作者安排了几次摇摆?摇摆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本课中情节的摇摆:(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幸亏教员只管训斥,没有注意到葫芦。

(3)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作用:造成文章情节的跌宕起伏。

三、分析小说主题提问: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表现小说的主题?讨论明确:本文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家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作者先后运用了以下材料表现小说深刻的主题。

清兵卫对葫芦的热衷;清兵卫对葫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清兵卫上课摩擦葫芦被教员发现;教员进行家访,导致清兵卫的父亲砸碎所有的葫芦。

总之,作者既正面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鉴赏力、创造力,又侧面表现了清兵卫的审美力以及周围的人对他的不理解,并最终葬送了他的爱好。

四、欣赏细节描写1、精句赏析(1)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儿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

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提示:一系列细致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赏析:表现了清兵卫熟练的技巧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含而不露地赞美了清兵卫高超的工艺和匠心,体现了他的创造力。

也说明清兵卫对此事的痴迷(2)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

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提示:清兵卫为什么会把老头儿的秃脑袋错看作葫芦了?赏析:这是对清兵卫痴迷葫芦引发趣事的描写,正是因为他对这爱好异常专心,心无旁骛,所以才会把老头儿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了,从而刻画出他对葫芦的痴迷。

这件趣事令人忍俊不禁,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问题探索(1)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那个地方写得最传神?课文第二至第六段集中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当然如果你认为是其他地方的描写,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

(2)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但他对别人的葫芦却不以为然;“0.1元=50元=600元”,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明确:清兵卫个性独特,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确实有一定的研究,在这上面他有非凡的发现力和鉴赏力。

(3)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态度?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同情清兵卫。

作者描述清兵卫痴迷于葫芦的细节(错把老头子的秃脑袋当作葫芦),充满了对这个孩子的怜惜;写教员对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感到心里不舒服,却也不务正业,喜欢看戏。

批评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清兵卫的父亲,作者更是用了揍孩子、砸葫芦等描写传达出了对他的批评。

清兵卫很高的鉴赏天赋和独特的审美力,却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摧残下被湮灭殆尽了。

结局中葫芦的不断升值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成人批评的态度。

希望清兵卫能坚守自己的爱好,希望孩子的父亲和教师们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拥有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

五、当堂检测(要求:自主思考,独立完成)1、找出下列语句中表示动作的词,看看这些词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

这句中的动词有:(2)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第把表面擦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