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

合集下载

手法复位的概念

手法复位的概念

手法复位的概念手法复位是一种通过外力或干预手段将骨折、脱位等骨骼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的治疗技术。

在骨科、急诊科等临床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手法复位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旨在恢复损伤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稳定关节、减轻疼痛以及促进伤口的愈合等。

手法复位是骨折、脱位等骨骼结构损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坏,脱位则是指关节两骨端的脱位现象。

这些损伤往往会导致疼痛、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并发症,因此需及时复位。

手法复位的具体操作分为外科手法复位和非外科手法复位两种。

外科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骨折等严重损伤的复位治疗。

外科手法复位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感。

然后通过手术操作将骨骼结构复位,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切口点或负重复位等。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掌握力度和角度,以确保复位的准确性。

完成手术复位后,通常需要应用石膏或其他固定物进行固定,以保持骨骼结构的稳定。

非外科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一些较轻微的骨折、脱位等损伤的复位治疗。

非外科手法复位的操作相对简单,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

常见的非外科手法复位方法包括牵拉复位、推压复位等。

通过适当的牵拉或推压,帮助骨骼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

非外科手法复位一般不需要麻醉,但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以便调整力度和速度。

无论是外科手法复位还是非外科手法复位,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控制力度和角度。

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骨骼结构进一步受损,引起新的损伤,甚至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手法复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

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一般良好,能够有效恢复损伤部位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然而,复位后的部位仍然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加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损伤部位的功能恢复。

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康复运动和护理,以保证复位效果的持久稳定。

总之,手法复位是一种通过外力或干预手段将骨折、脱位等骨骼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的治疗技术。

楔骨复位手法

楔骨复位手法

楔骨复位手法
楔骨复位的手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1.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足处中立位,足背向上置床面。

助手固定踝部,术者一手握前足做向上牵拉,在持续牵拉下顺势做背屈(背侧错位),突然跖屈,同时向跖侧加压凸起的楔骨,即可复位。

2. 如果是跖侧错位,术者可以一手拇指顶压在突起楔骨的跖侧,在持续牵拉下先行跖屈,瞬间猛做背屈,同时顶压楔骨向背侧,即可复位。

3. 如果是第1楔骨内侧错位,术者可以拇指压在楔骨内侧,顺势牵拉内收,突然外展,同时压楔骨向外侧,即复位。

在手法复位后,为了确保复位的效果和骨折的稳定性,通常需要采用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等措施。

此外,患者在恢复期间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记录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记录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记录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患者张三,男性,35岁,因意外受伤导致肘关节脱位,急需进行手法复位手术。

手术过程:
1. 术前准备:医生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认患者受伤情况,排除其他潜在的身体问题。

患者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

2. 麻醉方式: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减轻手术中的疼痛感。

3. 复位手法:医生使用专业的手法复位技术,首先进行牵拉和屈曲肘关节,以放松周围的肌肉和韧带。

然后,医生采用特定的复位手法,将脱位的关节复位。

4. 手术时间:本次手术从开始到结束历时约30分钟,期间医生一直与患者保持沟通,确保其无不适感。

5. 术中出血量:手术过程中几乎无出血。

注意事项:
1. 止血:医生在手术后对肘关节进行了加压包扎,以减少术后出血。

2. 加压包扎:医生使用弹力绷带对肘关节进行加压包扎,以减轻术后肿胀。

3. 术后康复:医生建议患者在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包括轻度活动肘关节以避免僵硬,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再次受伤。

医生信息:
本次手术由王医生主刀,王医生拥有多年的骨科临床经验,擅长各类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随访:
术后一周,患者张三进行了一次随访。

他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表示肘关节的疼痛感已经完全消失,且能够正常地进行日常活动。

医生也对他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肘关节已经复位,且无明显肿胀和疼痛。

医生建议他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恢复情况。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整脊复位综合手法36式一、颈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1、仰头摇正法此法适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颈2---------颈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见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咯嘚”。

此法也可于坐位下进行。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前臂分别轻置于患者两肩上,其中一手掌托其下颌,手指紧贴其面颊;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做上仰再慢慢侧转,再缓慢左右摇动2----3下,医者感到患者头部已放松时,托下颌的手将患者的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向患者的后上方加有限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的弹响声。

2、坐位旋转复位法此法用于枕环、寰枢关节错位。

患者端坐矮凳上,身体稍稍向后仰,靠在医者身上。

医者摸准其患者患椎棘突,以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扶按于第2 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为度。

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

医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

此时,常伴随“哒’的清脆响声,重新进行触诊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

3、低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颈椎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4、侧头摇正法此法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方法

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方法

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方法
以下是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方法的步骤:
1. 让患者平躺在医疗床上,保持放松状态。

2. 让患者的脚悬空,将膝关节弯曲成90度。

3. 医生用一只手将患者的脚踝固定住,用另一只手抓住患者的脚底,向内旋转脚部。

4. 接着医生用另一只手抓住患者的足内侧,用力将脚向外侧旋转。

5. 此时,月骨通常会复位。

医生需要检查患者的脚掌和足外侧是否对称。

6. 如果月骨没有完全复位,则可以重复以上步骤。

7. 复位后,让患者保持静止,检查是否有疼痛或运动障碍的迹象。

8. 如果患者有任何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复位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血管以及软组织结构的状况。

如果患者有任何并发症,复位过程可能会受到限制或需要采用其他方法。

如果患者没
有脱位复位时的疼痛或不适感觉,才能进行脱位复位。

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

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如下:
1、拔伸牵引,这种复位方法对所有骨折都有可能用到,是一类基本复位手法,在对骨折进行复位的时候,要先把骨折端进行牵引;
2、提拉牵抖,在对骨折端进行牵拉复位之后,还有小的错位可以通过轻轻的抖动使其复位;
3、折顶回旋,适用于骨折部位有比较长的尖齿,要先用牵拉的方式使尖齿初步复位,之后再以其为支点进行反折;
4、旋转复位,适用于骨折部位有旋转、移位,要先对其进行牵拉,再进行反方向的旋转使其复位;
5、端提挤按,适用于骨折端有短缩、成角,骨折端比较紧张难以牵拉,可以通过对骨折端的按压以达到复位;
6、拿捏合拢和挤压分骨,前者主要适用于骨折端有分离,此时要使其进行合拢;后者则见于有两个骨同时并排出现骨折,此时要使用分开的方式使两个骨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以达到复位。

手法复位临床教学

手法复位临床教学

手法复位临床教学
手法复位是一种治疗技术,通过手动操作,使关节或骨折部位恢复原位,从而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

手法复位的临床教学可以让医学学生了解不同部位的骨骼结构、疾病、损伤或畸形的表现,并学习正确的手法复位技术。

手法复位的临床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解剖和生理学知识:医学学生需要了解骨骼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不同关节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以便深入了解手法复位的技术和要求。

2. 临床评估:通过模拟真实的病例,医学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确定正确的手法复位方法。

3. 手法复位技术:医学学生需要学习正确的手法复位技术,并注意安全和有效性。

他们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手法复位(如旋转复位、牵引复位、压迫复位等)及其应用范围。

4. 操作技巧和训练:医学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掌握正确的手法复位技术和操作技巧,并学习如何与病人合作,让他们感到舒适和安全。

5. 风险及并发症:手法复位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医学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及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问题。

手法复位的临床教学可以帮助医学学生提高诊断和治疗技能,增强手法复位的应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安全。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复位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劲力,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整复移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复位手法的作用及原则复位手法的作用是整复移位,是整复骨折或脱位移位的主要方法。

在施行复位手法时充分了解病情,有目的的施行手法,严格掌握适应症。

主要原则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争取一次复位成功而不增加新的损伤。

(二)复位手法复位手法可分为正骨手法和上骨介手法两种。

1.正骨手法(I)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远到近,两端相对,主要目的是了解骨折部的移位情况,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形象,指导其他正骨手法的施行,是施行正骨手法的首要步骤。

(2)拔伸牵引是沿着肢体的纵轴线进行对抗牵引,克服肌肉拉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复位手法(图2-51)。

也是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

图2.51拔伸牵引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3页图2-51拔伸牵引)【适应证】(1)骨折的重叠移位。

(2)按手法复位中“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本手法是各种手法复位时的基础手法。

【操作方法】先按肢体所在的体位沿肢体的纵轴方向顺势拔伸牵引,再逐渐调整至复位所需位置,借牵引力矫正患肢的缩短、成角畸形,并达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目的,为其它手法的施行创造条件。

拔伸牵引一般拟手法进行,但遇筋肉丰富、肌力强大的部位,如下肢骨折,亦可利用器械(如复位床、软绳)辅助,或以手法拔伸与器械配合进行。

在牵引中手法用力应由轻到重,稳定而持久,使移位的骨断端分离,常须持续数分钟之久。

拔伸手法作为基础手法时,应贯彻在复位过程的始终,直至夹板夹缚妥善后方可停止。

(3)旋转屈伸旋转是手握其患肢远段,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的复位手法。

【适应证】肢体的旋转畸形(螺旋形骨折)。

【操作方法】由术者手握其患肢远段,在适当拔伸牵引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纠正肢体旋转畸形,使骨折断面扣紧。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关于手法复位,其属于骨伤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医生徒手将患者骨折或脱位的关节恢复到原位。

另外,手法复位属于中医治疗法,通过该种方法治疗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却需要注意一些相关事项,以此确保骨折患者能够在手法复位后更好地恢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那么关于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手法复位的基本手法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手法主要有八种:1.拔伸;2.旋转;3.折顶;4.回旋;5.端提;6.捺正;7.分骨;8.屈伸。

注意,如果是脱位,那么手法复位的基本手法还有很多种,但是总理论基础是一致的,都是先顺着畸形的方向进行牵拉,然后再通过旋转、屈伸、端提、挤按等手法,将患者脱位/骨折的骨端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过程中,医生一定要采用规范化的徒手操作,并且手法要轻柔,在用力时要稳缓,一定要逐渐加大牵引力,切不可粗暴对待患者,避免导致患者的关节囊或肌腱发生撕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问题。

另外,如果手法复位不当,还可能导致患者骨折加重,甚至其他关节骨折。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关于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相关人员主要将其归纳为10大点:1.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之前,一定要对诊断进行明确。

2.要对骨折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密切、全面的观察。

3.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时,一定要掌握手法复位的标准,即力求解剖复位、低功能复位。

4.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时,一定要抓住复位时机,即要确保在骨折后4h-6h 完成手法复位。

5.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需要使用麻醉,而麻醉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选用0.5%-2%普鲁卡因进行局麻。

6.在正式进行骨折手法复位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所需药品、患者体位等。

7.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相关医务人员一定要确保精力集中。

8.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相关医务人员一定不可以使用暴力,手法要轻柔。

骨折手法复位最佳时间

骨折手法复位最佳时间

骨折手法复位最佳时间骨折患者需要手法复位治疗,那么什么时候是骨折手法复位的最佳时间呢?答案当然是越早越好,这是因为刚骨折时,骨折部位没有变得更加臃肿,比较好实施手法复位。

除此之外,下面就来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手法复位的相关要求、复位前的准备以及复位的标准的具体内容。

★   1.手法复位的要求正骨手法是治疗骨折的基本手法,在骨伤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的骨折通过正骨手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手阖要求稳、准、轻巧。

★   2.手复位前的准备★(1)★术者和助手准备:术者和助手需对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做全面的了解;结合病史、受伤机理、临床检查结果及x 线照片等进行诊断。

明确诊断出骨折的部位、移位方向、类型。

分析制订手法复位的方法、步骤、职责、固定器材。

争取一次完成手法复位。

★(2)麻醉:手法复位采用麻醉止痛,使肌肉松弛,便于复位,避免疼痛引起休克。

一般可采用局部血肿内麻醉,复位时间较长也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

对于简单骨折,手法熟练、有把握在短时间获得满意复位的,可不用麻醉。

★   3.手法复位的时间手法复位的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

一般认为伤后2 h以内局部瘀肿较轻,肌肉尚未痉挛,复位较容易,最适宜复位。

儿童伤后5天以内可以获得满意效果,成人7--10天仍可考虑手法复位。

对伤肢肿胀严重者可先作临时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等肿胀减轻后尽早整复。

儿童骨折愈合快更应早期复位。

但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胫骨上端骨折应尽早复位,尽早解除对血管的压迫,减少出血,对开放性骨折应在清创时复位骨折。

★   4.手法复位的标准★(1)解剖复位:骨折移位完全纠正,恢复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是最理想的复位。

易于早期锻炼,愈合快,愈合后符合生理要求,功能恢复好。

★(2)功能复位:骨折复位时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操作流程

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操作流程

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操作流程《说说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那些事儿》嘿,今天咱就来唠唠这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的操作流程,这可是门技术活呀!想象一下,那骨头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压缩变形了,咱这当“医生”的就得想法子把它给弄正咯。

先得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就像准备一场大仗一样。

场地要清理干净,各种工具得摆好,不能到时候手忙脚乱到处找东西。

然后,病人来了,咱得像哄小孩似的跟他解释清楚,让他别怕,告诉他我们这是要帮他把骨头变乖乖的。

病人这时候肯定心里紧张呀,咱就得幽默点,让气氛轻松点,别整得跟要上刑场似的。

开始操作啦!这可得小心谨慎,不能毛毛躁躁的。

得找准位置,就像打靶一样,瞄得准才能打中。

有时候还得跟那调皮的骨头较较劲,让它知道咱的厉害,乖乖听话。

这过程中,咱的手就得像有魔法一样,轻轻柔柔地把骨头推呀、拉呀、扭呀,慢慢给它摆到正确的位置。

可不简单哦,力度得掌握好,轻了没效果,重了那可不行,会伤着病人呀。

哎呀呀,有时候遇到特别调皮的骨头,还真是让人头疼呢!就像个固执的小娃娃,怎么都不肯听话。

这时候就得使出浑身解数了,各种技巧都用上,还得有耐心。

复位成功后,那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胜仗,特别有成就感。

病人也会松一口气,咱这心里呀也踏实了。

不过可别以为这就结束啦!还得观察观察,看看复位得稳不稳定,病人有没有不舒服。

这后续的护理也很重要呀,就像照顾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总的来说呢,这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但每次看到病人能恢复健康,又觉得一切都值得啦!咱这当医生的呀,不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嘛。

哈哈,这就是我对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操作流程的感受啦,有趣吧!。

骨折手法复位总结

骨折手法复位总结

骨折手法复位总结1. 引言骨折是指骨组织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或断裂不全的状态,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正确的骨折手法复位可以使骨折断端恢复正常的位置和形态,为骨折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对常用的骨折手法复位技术进行总结。

2.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2.1 手工复位手工复位是最常见的骨折复位技术之一,常用于简单骨折或中轻度骨折。

手工复位需要医生经验和技巧,并且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牵引和压迫,以实现骨折端的正确对位。

手工复位操作步骤如下:1.保持患者在舒适的姿势下,可以给患者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

2.用消毒纱布或手套包裹住医生的手指,避免交叉感染。

3.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牵拉和按压,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位置。

4.在复位后,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固定骨折部位,如石膏绷带或外固定器。

手工复位技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手术技巧,对于复杂骨折或需要特殊器械辅助的情况,可能需要其他复位技术的配合。

2.2 引导复位引导复位是一种通过适当牵引和引导骨折部位恢复正常位置的复位技术。

引导复位常用于颈椎骨折或脊椎骨折等需要精确操作的情况。

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姿势,以便医生进行引导复位。

2.通过适当的牵引和压迫,将骨折端复位到正确的位置。

3.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固定骨折部位,如颈颈固定器或颈椎外固定器。

引导复位需要医生具备精确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解剖知识,以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3 关节镜辅助复位关节镜辅助复位是一种通过关节镜技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的技术。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复杂骨折或关节骨折,如膝关节骨折或踝关节骨折。

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医生通过小切口将关节镜引入关节腔。

2.观察骨折断端的位置和形态,确定需要复位的方式和方向。

3.使用特殊的骨折复位器械,通过关节镜引导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

4.复位后,通过关节镜观察复位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固定和修复。

关节镜辅助复位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关节镜操作技巧和结构解剖知识,是一种微创和精确的复位技术。

复位手法ppt课件

复位手法ppt课件
第四节 伤科治疗技能
复位手法
1
手法定义
手法复位是指医者用指、掌、腕 及臂的劲力,结合身功辅以器械,随 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患部,整复 移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2
历史沿革
骨伤学系
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 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
58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骨伤学系
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
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 入的骨折。
59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骨伤学系
回旋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以近端为固定点,
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 点,决定向哪个方向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 利对位。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 解脱。
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 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置,而骨折远端失 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置,一般拔伸 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需要配合 旋转屈伸手法。
22
骨伤学系
23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操作方法:
旋转手法用于纠正骨折的 旋转移位,术者手握其远 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 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 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骨伤学系
6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3、掌握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
骨伤学系
7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骨伤学系
功能复位 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
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 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 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中医手法复位

中医手法复位

1、胸部提抖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医生站在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上肢从上臂之前绕至颈后,并且交叉扣住置于患者颈后,先环旋摇动患者,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同时医生胸部向前顶,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腰部侧扳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在下,患侧下肢屈曲在上,健侧上肢置于胸前,患侧上肢置于身后。

医生站在患者腹侧,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另一上肢的前臂尺侧置于患者臀后。

医生两手相对用力并逐渐加大患者腰部旋转角度,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加大旋转地角度,听到弾响即表明复位。

3、颈椎病:本病多发于30~60岁,当反复出现落枕时,常是颈椎病的先兆。

颈椎病结构特点: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后上外的钩突和上位椎体后下外的斜坡构成。

椎间孔:是一个斜形,椭圆形的骨性通道。

其间有神经根通过。

(1)神经根型颈椎病:本型最为常见,多为单侧,也有双侧发病者,本型占60%,有以下症状和体征:①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至手指。

其疼痛表现为钝痛,酸痛,胀痛,或隐隐作痛,或过电样放射痛,可因劳累或落枕使上述症状加重。

②亦可有头晕,头沉,背部有重物压迫感。

③颈部活动受限,头颈歪斜,颈肌痉挛,日久也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也可出现植物神经血管营养和功能障碍。

⑤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屈后,向健侧侧屈,医生一手抵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两手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⑥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头部侧屈后伸或单纯后伸。

医生双手按压患者头部,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者为阳性,提示臂丛试验阳性。

(2)椎动脉型颈椎病:本型占颈椎病的20%左右。

其症状:①颈性眩晕: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故称为位置性眩晕。

②猝倒:可在颈部活动或眩晕剧烈时发生,四肢突然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③头痛:未血管性头痛。

④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复视等。

骨折手法复位原则

骨折手法复位原则

骨折手法复位是一种治疗骨折的方法,主要涉及在透视下或者不使用透视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

其核心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首先,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步骤。

医生需要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恢复肢体的长度。

具体操作中,医生会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时肢体保持在原位,然后沿肢体的纵轴作对抗牵引,再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依据患者的肌肉强度,需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如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而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牵引力应加大。

其次,固定是在复位成功后使用一些外固定的方式,如石膏、甲板、支具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这样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位置,帮助愈合过程。

最后,功能锻炼是在整个骨折治疗过程中,医生指导患者进行充足的功能锻炼。

这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要领。

拔伸是重要步骤之一,主要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

旋转主要用于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

屈伸则是通过固定关节的近端和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提按则是在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矫正后,用于矫正侧方移位。

总结来说,骨折手法复位的原则是遵从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原则,并按照一定的操作要领进行复位操作。

这些原则和要领对于成功治疗骨折至关重要。

骨折复位手法介绍

骨折复位手法介绍
少患者的痛苦。
镇痛药物
在复位前,可以给予患者适当 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和紧
张情绪。
复位中的注意事项
轻柔操作
在复位过程中,应轻柔 操作,避免对骨折部位
造成二次损伤。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剧烈疼痛、呼吸 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
止操作。
准确判断
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 况,采用适当的复位手 法,准确判断复位效果。
避免过度用力
在复位过程中,避免过 度用力,以免造成骨折
部位的进一步损伤。
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固定与制动
复位后,应采用适当的固定方 法,如夹板、石膏等,保持骨
折部位稳定,避免移位。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 出现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 应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功 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 功能恢复。
骨折复位手法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骨折复位手法可以分为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两大类。
详细描述
闭合复位是指在非开放状态下,通过手法操作使骨折断端对合,适用于无明显皮肤破损、骨折端外露等较为简单 的骨折情况。而开放复位是指在手术状态下,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视下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适用于复杂 的骨折情况,如关节内骨折等。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了解骨折愈合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骨折复位手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闭合复位手法成功案例
总结词
成功应用闭合复位手法,骨折愈合良 好
详细描述
患者因外伤导致骨折,就诊时采用闭 合复位手法,通过牵引、反折等方法 将骨折断端对齐,并使用石膏固定。 经过X线检查,复位效果满意,骨折 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胯骨错位复位手法

胯骨错位复位手法

胯骨错位复位手法
髋关节是人体较大的关节,一旦发生脱位,就会引起胯骨错位。

胯骨错位会令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那么,患者发生胯骨错位后应该如何治疗呢。

1、手法复位。

胯骨错位是非常严重的骨骼损伤,一定要在6小时内进行复位,否则胯骨头就可能永久性的坏死。

由于胯骨周围有非常强壮的肌肉群,因此要有足够大的牵引力量和正确的用力方向才能将胯骨复位,通常是采用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主要就是在麻醉状态下,将患者的髋关节固定,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呈垂直角度,由2-3 个人使力向上牵引,以此完成复位。

要注意的是,复位成功后,胯骨还需要持续牵引6-8周,这样有助于胯骨的恢复。

2、药物疗法。

胯骨错位会令患者疼痛难忍,另外周围附着的肌肉群也会随之受到损伤,引起肌肉肿痛。

为了缓解伤痛,患者可以在患处敷一些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膏药。

3、手术疗法。

如果患者发生胯骨错位的同时还有骨折的情况,那么手法复位可能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就需要采取手术切开的方法来复位。

有的患者属于经常性的胯骨错位,同样需要通过手术来切开肌肉群,将关节囊、肌肉群以及肌腱进行紧缩缝合,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

胯骨错位在日常生活中发病率比较高,了解相关的治疗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绝对卧床休息,切忌随便乱动;要加强补充钙剂,促进骨骼愈合;饮食均衡营养,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复位手法原则

复位手法原则

复位手法原则
复位手法的原则有四条:
(1)安全——复位前应先关闭与机械设备有关的输入、输出电源,以保障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2)清洁——复位作业前后,应检查复位器件以及复位部位的清洁情况,并及时进行清洁。

(3)合规——复位前应按照机械设备维护和使用相关规定,检查复位部位是否符合状态,如螺钉、密封件、润滑油等是否松动,损坏或因长期滞留发生变形,是否需要置换。

(4)正确——复位部位应正确地安装和调整,使之恢复原始状态并确保机械设备正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整复中立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规范
一、托提折顶尺偏旋前手法复位对不能耐受疼痛患者,局部血肿内麻醉,患者坐位,年老体弱者平卧位,上臂外展约60°,肘关节屈曲90°,手心向下。

一助手握住前臂,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桡骨远端背侧,余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先对抗牵引2-3min,恢复桡侧柱和中间柱的骨性支柱,必须使桡骨桡侧方和尺侧方皮质恢复高度,以此稳定桡侧柱和中间柱;待重叠移位基本纠正后,按骨折移位方向,双手拇指同时向掌侧按压,当指下感觉骨折断端平齐时,双手食指抵住骨折近端向上托提,折顶腕关节使之掌屈尺偏旋前,纠正骨折移位及成角畸形,维持中间柱和尺侧柱的稳定,理顺肌腱。

二、超腕关节中立位小夹板固定复位成功后选用与患者前臂相匹配的可塑性柳木夹板固定,在维持牵引下腕部放置棉垫后,4块小夹板超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掌背侧分别用2块较宽夹板固定桡骨,维持桡侧柱和中间柱的稳定,桡侧和尺侧分别用2块较窄夹板固定,维系桡侧柱和尺侧柱的稳定,用4条系带捆扎,调整松紧适度,前臂和远端用三角巾悬吊,保证腕关节中立位。

三、动静结合,早期康复干预分期予早期康复干预。

1、软组织肿胀期骨折后,断端出血,软组织肿胀,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由于小夹板纵向挤压,静脉回流受阻,肢体远
端肿胀加剧,肿胀在术后24~72 h达到高峰。

因此,腕部外敷中药消痛膏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嘱患者尽力屈伸手指小关节,尽最大努力伸展五指持续5 s,尽最大努力握拳持续5 s。

每日30次,早晚各15次。

以个体化耐受性为度。

2、肿胀消退期小夹板固定后约3~5d,断端出血停止,软组织肿胀高峰已过,开始进行轻手法被动活动腕关节。

嘱患者腕关节保持中立位,轻轻打开小夹板,洗去外敷膏药,医者一手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部,另一手握住手指,轻轻使腕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可先掌屈,略背伸,再尺偏,略桡偏,最后轻轻环转,约3~5次,然后外敷消痛膏,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

同时手指屈伸活动每日30次,早晚各15次。

3、血肿吸收期伤后1~2周,肿胀消退,骨折断端血肿开始吸收,纤维粘连形成,由于肢体的消肿,影响固定的可靠性,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需要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在每次调整夹板松紧度时,先轻手法按摩骨折局部大约3min,牵拉腕关节大约10次左右,前后移动腕关节5次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要做手指关节的被动活动,做腕关节的背伸掌屈活动约2min,做腕关节的旋前旋后活动及轻微按压下尺桡关节,约需要2 min,逐渐加大腕关节被动活动度,加大掌屈与尺偏活动,可适度进行腕关节主动活动,以患者耐受为度,约10~15次。

加大手指屈伸活动次数,每日45次,早中晚各15次。

同时肘关
节在90~120°范围内做屈伸活动,肩关节作环周运动,4、纤维粘连期伤后2周至骨折临床愈合约4~6周,局部肿胀已完全消退,疼痛消失,软组织的损伤已趋于恢复,骨折端日趋稳定,小夹板仍未拆除。

嘱患者开始进行腕关节主动运动,医生可根据骨折纤维粘连程度沿轴向进行牵拉、挤压,活动幅度稍可加大5~10°,沿掌背方向进行前后位滑动,沿桡尺侧进行左右位滑动,并作适度旋前、旋后位运动以患者耐受为度,约50次。

并做前臂旋转的功能锻炼。

要求4周后保证手指完全伸直,活动断端基本无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