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客套、面子与礼仪
中国人见面礼仪有哪些
中国人见面礼仪有哪些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人见面礼仪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人现在见面与古代已有不同了,那么你们知道关于中国人见面的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中国人见面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中国人现在见面与古代已有不同了,那么你们知道关于中国人见面的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中国人见面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问候方式直接式问候就是直接以问好作为问候的主要内容。
它适用于正式的交往场合,特别是在初次接触的陌生商务及社交场合,如:"您好"、"大家好"、"早上好"等。
间接式问候就是以某些约定俗语成的问候语,或者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引起的话题,主要适用于非正式、熟人之间的交往。
比如:"最近过得怎样"、"忙什么呢"、"您去哪里"等,来替代直接式问好。
中国人见面礼仪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中国人的面子与沟通
中国人的面子与沟通中国人非常好面子,从小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孩子在地上捡了一个网球,要自己玩,可是这个时候,大人出现了,问球哪里去了?很多的孩子都说自己没有拿,过一会,自己说在地上发现了,这样就不至于丢“面子”了。
中国人对面子是非常重视的,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面子都要给一些,如果不给别人面子就是“失礼”,孔子说:“君子直率,而没有分寸,就是无礼”。
所以人们往往说话不直接,转弯。
如在一个课堂里,老师说如果你看到一个女孩子的屁股上有一根草,应该怎么办?如果你直接说出来,就是说明你关注了什么部位,所以应该说,在你的肩上有根草,那么她顺着肩向下看,就会看到那根草,每个人都会有面子了,这个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的领带拉锁开了,那么这个拉锁是领带上的吗?人们在伤害别人的同时,骂人的时候不是说他犯的错误,你往往都不知道,全篇一律都是辱没自己祖先的话,而且是当众说,这样让人是最没面子的。
中国人的家族意识很重,所以在处罚人的时候,最重的刑法就是“株连九族”,美国是个人犯法个人承担。
所以在过年的时候给别人送礼,就是给人面子,有句话是“高官不打送礼人”。
所以过去的点心盒就是最好的礼物,点心盒是传来传去,最后都不知道是谁送的了,有一次自己饿了,想吃一块,可是打开一看,全都长毛了。
所以中国人的礼往往是注重形式上的,往往会忽略一些实际的内容。
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虚伪的东西”,因为要考虑接受人的面子。
有一次我们去美国,早上大家刚下飞机,主人问我们饿吗?我们一想,一下飞机就吃东西,会让美国人看不起我们,我们就说:“不饿”,我们以为美国人会知道我们饿的,可是快到中午了,还是没有安排饭,我们心中有点不高兴了,以为美国人很不友好,但是看到他们的样子又不像,所以我们就吸取了一个教训,下次一定不要再客气了,美国人的智商低,但是亏的是自己的肚子。
看见水果店内的水果是用纸兜装的,美国人说很好吃,我们也真想吃,结果就是拿两个吧,两个最起码是一人一个,结果老外就两个,我们互相看了一下,谁吃啊?美国人的思维是不会拐弯的,我们中国人是比较愿意猜测别人的心思的,美国是开放式的思维,中国就是封闭式的,以自己的价值观了揣摩别人,和自己。
中国人情世故宝典
中国人情世故宝典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情世故。
以下是一些中国的人情世故:
1. 礼貌和尊重:在中国,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并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尊重。
2. 面子和谦虚:中国人注重面子,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因此,人们在与人交往时通常会表现得谦虚,避免过于炫耀自己的成就或财富。
3. 人际关系:在中国,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和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
4. 礼物和礼物文化:在中国,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
人们通常会送一些礼物,以表达自己的感谢或敬意。
此外,中国还有一种独特的礼物文化,即在送礼物时要注意礼物的价值和意义。
5. 面子和社交活动:在中国,面子和社交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通常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聚餐、茶话会等,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并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得体。
6. 面子和商业交易:在中国,面子和商业交易也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通常会在商业交易中表现得礼貌和尊重,并尽量避免让对方感到尴尬或难堪。
7. 面子和教育:在中国,面子和教育也是紧密相关的。
家长通常
会为了自己的孩子的面子而努力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总之,中国的人情世故非常丰富,涵盖了许多方面,如礼貌、尊重、人际关系、礼物文化、面子和商业交易等。
这些人情世故在中国的社交和商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见面礼仪
中国人见面礼仪
中国人见面礼仪是一种文化礼仪,即一种客套,用来表达友好、尊重和尊敬,它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见面打招呼
在中国见面时,人们通常以“你好”或“您好”开头。
如果有进一步的打招呼,要注
意考虑两个人的关系,是熟人、朋友还是同学,用不同的问候方式、口气表达。
二、鞠躬
如果距离较远,在见面时,还需要鞠躬礼。
向对面方有效地传达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同时表示自己愿意以谦虚的姿态去沟通。
三、谈话
见面后,一般会以简单的会谈开始,向对方表达问候及问候的意图,或者谈论当前的
天气情况或是有趣的事情。
在谈话中,有必要保持微笑,表示自己跟对方的亲切关系及期
望能够建立良好的接触。
同时,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注意保持礼貌,避免冒犯他人。
四、握手
在中国,友好的握手也是一种见面礼节,表示双方关系亲密。
握手时,人们一般会伸
出手前,轻轻地握紧对方的手。
同时,要注意松开时,也要把力道和手持时一样。
另外,
在中国,一般只有男士之间才会有握手,礼貌一点不会出现男士和女士之间动作。
五、礼物
礼物也是见面礼仪的常用方式。
相互之间送礼物体现了尊重、仁爱之心,是社会上的
一种传统文化。
但是,要深入了解礼物的文化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见面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社交礼仪的
重要作用,提高彼此的社会地位,追求社会秩序和尊重他人。
传统文化礼仪礼貌
传统文化礼仪礼貌1、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2、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4、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中国的待客礼仪有哪些
中国的待客礼仪有哪些中国的待客礼仪有哪些中国的待客礼仪有哪些1一、让座与介绍如果是长者、上级或平辈,应请其坐上座,主人坐在一旁陪同;如果是晚辈或下属则请随便坐。
如果客人是第一次来访,应该给家人介绍一下,并互致问候。
然后沏茶、递烟或拿出水果、小吃等招待客人。
如果请客人吃东西,应问客人是否要洗手;如果请客人吃西瓜,应准备好放瓜子、瓜皮的盘子和毛巾。
二、敬茶在家庭待客中,为客人敬茶是待客的重要内容。
待客坐定,应尽量在客人视线之内把茶杯洗净。
即使是平时备用的洁净茶杯,也要再用开水烫洗一下,使客人觉得你很注意讲卫生,避免因茶杯不洁而不愿饮用的尴尬局面。
要用开水泡茶,如没有开水,应立即烧煮少量以应急需,并要对客人打声招呼,请稍等片刻。
开水沏茶,有利溢出茶香,同时茶叶沉底后有利饮用。
切忌用温开水泡茶,使茶叶浮集杯口,而妨碍交谈,也会使客人不愿饮用。
茶杯要轻放,不要莽撞,以免茶水泼洒出来,弄得茶几上湿漉漉的,即使是连抹带揩,也会影响敬客气氛;如果泼在客人身上,就更加难堪。
端茶也是应注意的礼节,应双手给客人端茶。
对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给客人,随之说声“请您用茶”或“请喝茶”。
切忌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往客人面前送,这样敬茶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斟茶动作要轻,要缓和。
同时注意不要一次性斟得太满,而形成一冲四溢。
如凉茶较多,应倒去一些再斟上。
斟茶应适时,客人谈兴正浓时,莫频频斟茶。
客人停留时间较长时,茶水过淡,要重新添加茶叶冲泡,重泡时最好用同一种茶叶,不要随意更换品种。
三、敬烟如果前来你处拜访的客人,有吸烟的嗜好,应以烟敬之。
敬烟时,把烟盒打开,用手弹出几支,再请客人抽烟。
客人不吸烟不可勉强。
四、谈话谈话是待客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接待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首先,谈话要紧扣主题。
拜访者和接待者双方的会谈是有目的的,因此谈话要围绕主题,不要偏离主题。
如果是朋友之间的交流,要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谈,不要只谈自己的事情或自己关心的问题,不顾对方是否愿听或冷落对方。
中国传统的社交礼仪详解
中国传统的交际礼仪详解中国在世界是一个礼仪之国,在世人的眼中是一个礼仪之邦。
那么中国传统的交际礼仪知识有哪些呢 ?下边和大家一同学习中国传统的交际礼仪。
中国传统的交际礼仪一:行走之礼内行走过程中相同注意人际关系的办理,所以有行走的礼仪。
古代常行“趋礼”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眼前走过时,必定要低头哈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
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行走在路中间,应当靠边行走;站立不行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躲让行人。
中国传统的交际礼仪二:会面之礼人们平时会面既要态度热忱,也要落落大方。
怎样与不一样身份的人相见,都有必定的规矩。
比方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一般的会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 (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 )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气。
假如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互相客气行礼礼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
作揖相同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平时生活中为常有礼仪,除了上述交际场合外,向人致谢、庆祝、致歉及托人做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膜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磕头。
当今膜拜礼只在偏僻农村的贺年活动可以见到,一般不再实行。
在此刻社会人们相见,一般惯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中国传统的交际礼仪三:入座之礼社会礼仪次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地点都有必定之规,假如盲目坐错席位,不单主人不爽,自己过后也会为失仪之事追悔莫及。
假如自己不可以掌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方法是遵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宾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辈可安排在南向的地点,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地点,即南席。
入座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凑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中国传统基本社交礼仪大全
中国传统基本社交礼仪大全
一、客套话
1、客套话的表达,不论你是什么人,讲不讲客套话都表明你的彬彬
有礼和文明,这是为了让他人感受你的尊重和迁就。
2、使用客套话,客套话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形式化的谈话技巧,也
可以作为一种有礼貌的礼节,来博取他人的敬意。
在中国文化中,客套话
的使用是一种礼节,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更好地表现
他们的文明。
3、常用客套话,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客套话包括“您好”、“多谢”、“谢谢”、“请多关照”等。
无论是客套还是非客套,彼此之间都
应该用客气、有礼貌的语言进行交流。
二、自我介绍
1、不同的介绍,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你可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介
绍自己,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是简单的称呼姓名,有的地方可能是专业的自
我介绍等。
2、要素介绍,自我介绍中,你应该包括你的姓名、职业、休闲爱好、获得成就等要素,以便让他人对你有初步的了解,表现出自信和礼貌。
3、把握顺序,在表达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介绍显而易见的信息,再进一步介绍更加详细的信息,以免被人认为无
礼和无礼貌。
三、吃饭礼仪
1、洗手,进入餐厅前,要先洗手,这是有礼貌的行为。
2、礼貌坐下,进入餐厅后。
中国传统待客礼仪待客礼仪
中国传统待客礼仪待客礼仪待客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做的事,那么你们知道待客的礼仪是怎样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待客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待客礼仪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布置要干净美观,水果、点心、饮料、菜肴要提前准备好。
在约定的时间到来时,应提前到门口迎接,不宜在房中静候。
客人一到,要热情招呼,进入室内应把最佳位置让给客人坐,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应向其他家人或客人做介绍。
主人的表情要面带微笑,步履轻松,言谈积极,不能有疲惫、心烦的样子。
冲茶时,首先要清洁茶具,多杯茶时应一字排开来回冲,每杯茶应沏到杯中2/3位置为宜,敬茶应双手捧上,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尊长者先敬。
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
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子一同玩儿,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送客要送到门外,应与客人说“再见”,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泡茶待客的禁忌【禁忌一】用一次性塑料杯和纸杯直接放茶叶泡茶,看似好像很卫生,其实很毒害:塑料在高温水的浸泡下会有塑料味散发出,纸杯的粘接胶水在高温水的浸泡下胶水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也会渗透出。
待客泡茶还是用玻璃杯、紫砂壶最好,当然也可以用陶瓷壶,陶瓷杯。
【禁忌二】不先询问客人喜欢喝什么茶,家里有啥茶就给客人泡啥茶。
凭现在的经济条件,春节期间,你在家里备几类茶还是没问题的。
建议备:红茶、绿茶,最好还要备点上年份的古洞春黑茶。
遇到胃寒的客人你就不能够给他泡绿茶和铁观音,否则你泡了这类茶,客人不喝,不礼貌,喝了,难受。
【禁忌三】需要多备几把紫砂壶用于泡不同的茶,而且壶的容量也要有所区别:大中小容量都得有。
你可不能够靠一把壶撑一个春节哦。
【禁忌四】给客人斟茶时需避免客人杯中茶满,斟茶只能够斟7分满,因为茶满有赶客的误会。
中华传统礼仪待客之道
远去
中国古代八种待客礼仪
拂席
擦去座席上的灰 尘,请客人就坐, 以示敬意。
扫榻
拂去榻上的尘 垢,表示对客 人的欢迎
倒履
由于急于要迎接 客人,以至于把 鞋子都穿倒了
拥慧
古人迎接尊贵的 客人,常拿着扫 帚表示敬意
虚左
空出左边的位子,迎接客人
却行
向后退着走,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侧行
侧着身子前行,以表示对客人的谦让
准备 迎客 待客 送客
家庭待客礼仪
热情迎接问候,让进
整理房间,整饰衣着,备齐用
品,提前等候
准 迎 屋内;若有他人在场
备 客 ,应予相互介绍
待 先请客人落座,主人后坐下;送 客
上饮品或点心;专注交谈,不宜
不停起身,或一边看电视一边交
谈,或经常暗Leabharlann 时间送客起身相送,一般应送到 电梯口、楼下或大门口;
应挥手致意,目送客人
3、客人就座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献上奶茶和美酒, 并用哈达托着献给客; 4、待客人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接待贵宾或喜庆时要摆全羊席, 有烤、煮全羊两种。
5、送客时,主人要送客人至包 外或本地边界。如骑马,主人还 要扶客人上马,并说“再见”或 “祝一路平安”等语。当目送客 人走出一段后,主人才返回住处。 6、送任何礼品,都要成双成对。 送接礼品、敬茶敬酒均 要用双手,以示尊重; 不应用单手,更不能 用左手。
感谢观看
THANKS
主人:
1:新客换茶,以礼待客 2:沸水冲茶,二冲饮茶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4:奉茶有序,彰显礼节
1:双手接茶,以示尊重 3:细品茶味,静悟茶道
客人:
2:强宾压主,响杯擦盘 4:临行之前,杯空茶尽
酒桌上的客套话
酒桌上的规矩,酒桌上的礼仪大全在酒桌上,规矩很多,酒桌上的规矩,酒桌上的礼仪是非常有讲究的,海洋酒桌上的客套话与座位都是学问,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也造就了酒桌上的规矩,酒桌上的礼仪与海洋酒桌上的客套、座位学问等。
(一)如果自己真不能喝,就别开第一口,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二)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墨迹,接下来就是规矩了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
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规矩十四: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
跑不了的~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待客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1. 热情好客:中国人非常重视待客之道,主人通常会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客人,并尽力满足客人的需求。
2. 尊敬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是备受尊重的。
在待客时,主人通常会特别照顾长辈,并给予他们特殊的待遇。
3. 注重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待客时注重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主人通常会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如安排座位、上菜顺序等,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
4. 提供美食: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主人通常会准备丰盛的美食来招待客人。
在餐桌上,主人会热情地为客人夹菜,以表示关心和照顾。
5. 营造和谐氛围:中国人喜欢和谐、融洽的氛围。
在待客时,主人通常会努力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让客人感到舒适和自在。
6. 送客有礼:待客结束后,主人通常会送客出门,并表示感谢客人的光临。
在送客时,主人会注意礼仪,如让客人先走等。
总之,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注重热情好客、尊敬长辈、注重礼仪、提供美食、营造和谐氛围和送客有礼等方面。
这些传统的待客之道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也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爱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一、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中面子的概念1.“讲面子”在中国人们会在任何一个情况下顾及到面子的问题。
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很重视年龄的差距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上。
人们总是很在意自己在跟人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有很多“面子”的人不仅享有别人的尊敬,同时他们还拥有一些特权。
2.爱面子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
在中国的文化里,一个不重视的“脸面”的人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因为这人既没有道德感,也没有羞耻感。
同时代的人不愿意与他为伍,社会也会把他孤立。
因此“不要脸”是一句很严重的骂人的话了。
3.给面子人们不仅可以“得到面子”,同时还可以“给面子”。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尊重、恭维奉承、赞赏、认可、好感,实现其愿望来“给别人面子”;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比方说不在第三者面前提起别人的错误或是无能,或者是干脆不会在公共场合下做使某人感到难看之类的事情。
二、三个关于中国人际交往中文化的概念1.一致性文化《论语》中说:保持和谐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第一要素。
保持和谐是人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
[2]因此,能够保持上下平衡的和谐型会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这也与孔子的思想有关,中庸、有度。
孔子认为:人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独立体,他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关系网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社会的中心,家庭。
2.地位文化中国社会曾经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建立在等级制度下的社会。
因此等级制度,或是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因此一个人的“面子”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说明,“面子”,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的。
在中文里可以这么说:某个人面子大,面子小,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人享有的声望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的人,同样也会拥有很大的“面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商务交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商务交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的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商务交往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并剖析其在商务交往中的重要性。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体现了尊卑有序的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尊重他人,尤其是对长辈和上司的尊重。
这种尊重关系的观念在商务交往中也同样适用。
在与客户或商业伙伴会面时,中国人通常会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对方,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如问候的方式和场合等。
这种尊卑有序的观念能够增进商务交往的和谐和稳定。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强调了面子和尊严的保存。
在中国社会中,个人的面子和尊严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保持自己和他人的面子是商务交往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商务洽谈中,中国人会尽量避免让对方丢面子的情况发生,同时也会注意保护自己的尊严。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如果存在一些敏感问题需要谈论,中国人通常会巧妙地引导话题,避免让对方感到尴尬或难堪。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注重细节和注重传统。
细节上的考虑和传统的遵循使得中国人在商务交往中表现出谨慎和保守的一面。
例如,在与客户或商业伙伴的用餐时,中国人通常会遵循一些餐桌礼仪,如不大声喧哗、不吹食物和不直接用筷子夹取他人盘中的食物等。
这些细节上的注意和传统的遵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和增进相互信任。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能够促进商务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建设。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恰当的礼仪表达,中国人能够更好地与商业伙伴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友谊。
例如,在商务交谈中,中国人往往会展示出友好和热情的态度,以促进沟通和减轻紧张感。
这种人际关系的建设对于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在商务交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尊卑有序的观念、面子和尊严的保存、细节和传统的遵循,以及人际关系建设等方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在商务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既能够增进双方的合作和谐,又能够促进商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人的礼仪规矩
中国人的礼仪规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礼仪文化。
礼仪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体现了尊重、谦逊和团体合作的价值观。
中国人的礼仪规矩反映了他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秩序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礼仪规矩,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影响。
一、问候礼仪在中国,问候对于建立和维系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中国人通常会以握手、鞠躬或轻揖来表示问候。
在传统文化中,年轻人通常会先行鞠躬,然后等待年长者回应。
这种行为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
在正式场合,人们会用“您好”、“请问”等客套话来开场,展示出礼貌和谦逊。
二、用餐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餐礼仪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
在正式场合,传统的用餐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首先,宾客要等主人坐下后才能入座。
其次,用餐时要注意拿筷子要稳,不要发出噪音。
最后,在接受主人款待时,要有节制地品尝食物,并表示感谢。
三、穿着礼仪中国传统的礼仪也体现在穿着上。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服装。
例如,正式场合需要穿着正式的服装,如西装、长袍等。
此外,色彩的选择也需要注意,黑色通常被视为丧葬色,应避免在喜庆场合穿着。
穿戴整洁,不过分暴露也是重要的穿着规范。
四、宴会礼仪中国人喜欢举办宴会,而宴会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宴会通常由一个主持人引领,主人会向宾客致欢迎辞。
在宴会中,中国人注重酒的仪式。
在举杯敬酒时,通常需要用右手拿杯,左手托住右手肘以示尊重。
接受酒后,应表示感谢并敬酒回敬。
五、尊重长辈中国文化强调尊重和孝敬长辈。
尊敬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
在中国,年轻人通常会遵循年长者的意见,并给予他们特殊的待遇。
例如,在家庭聚餐时,年长者会坐在主位,并率先开始用餐。
年轻人会主动为长辈倒茶或者递菜,以示尊重和关心。
六、面子文化中国人非常注重面子,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面子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中国人通常会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人,以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
中国式客套、面子与礼仪
中国式客套:一种按照关系确定的行为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一百多年前就对中国人的客套勾勒出基本印象:如果一位批评者想激烈地评判中国人,就必须得意识到一点,如何才能把客套做到家,这不仅在西方国家鲜为人知,而且对他来说,如果自己还没有掌握(客套),那么批评他人可能会很生硬,而且很难产生效果。
人们看到,中国人客套的特殊形式一直让来自西方的游客感到惊奇并夹杂着一种无所适从、无从理解的感受。
一部分原因应该在于如下所述,人们很少能准确“弄清其概念”,虽然在此期间这方面并无多大改变。
客套在中国属于一个伦理范畴,其背后蕴藏着儒家“文明礼仪化行为”的理念,也即,客套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倾向于以“仁爱”道德来为人处世。
考察比较与此相对应的德国“礼仪”概念,由于行使礼仪的“宫廷”目前已消失,所以人们大多将其理解为一种冷淡而友好的行为模式,这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拉近了彼此原本疏远的关系――除非人们希望有意制造出某种距离。
然而在最近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礼仪”被评价为一种“真诚”或不加掩饰的坦率越来越显得有些多余。
因此,德国《时代周刊》曾在刊登的《新的鲁莽》文章中写道:“可以将这种肆无忌惮粉饰为一种正直品质的保证”,因为“不讲客套就意味着正直”。
此后,客套在我们看来似乎更多是一种负面的伦理的组成部分,这个形容词包含了虚伪。
(歌德就曾说过:“谁用德文来说客套话,谁就一定是在说谎。
”)另外一些有细微差别的客套含义是:合乎习惯、保持距离(“您”取代“你”)、献殷勤或者道貌岸然,而后者在人人平等时代也完全不再盛行。
与此相比可以说,中国式客套并不存在这种意义。
中国式客套的基本支柱更多是谦恭,也即贬低自我与抬高他人,而且未顾忌到性别。
谦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种派生道德。
其既来自儒家也来源于道家。
孔子如此说道:“古人的言论不轻易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跟不上而感到可耻。
”(原典: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中国传统基本社交礼仪大全
没有人愿意和畏畏缩缩、不自信的人交往。
如果不懂怎样和人交往,必将是孤立的。
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礼仪,随时随地都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重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
交往礼仪中有一个重要的“三A原则”(即:接受“accept”、重视“attention”、赞同“agree”)。
就是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
接受对方,是要能容纳对方,不要排斥对方。
重视对方,是使对方感受到你尊重对方,而且在你心目中十分重要。
赞同对方,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并及时加以肯定,既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刻意奉承。
一.交往礼仪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
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
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
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4.不要随便发怒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
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
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
中国做客礼仪知识
中国做客礼仪知识做客礼仪要求1、准时到达做客的人要准时到达做客地点,不要迟到,以免主人等候,也不要早到,以免主人未作好准备。
这是一个基本礼节问题。
2、叩门按铃到达主人门前,应先擦干净鞋上的泥土,然后按铃或敲门,敲门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切忌用力敲打或用脚踹门。
3、进门问候到达主人家里,不应直接入屋内,除了向主人问候寒暄外,还要同主人的家属及客人打招呼。
待主人安排或指定座位后再坐下,同时要注意坐的姿势。
4、接受烟茶主人端茶递烟要起身道谢,双手应接,主人端上的果品,要等年长者先动手之后,自己再取,果皮果核不要乱扔乱放,烟灰烟蒂应弹在烟缸内。
注意事项做客要注意举止做客时,约束自己的举止,未经许可,不应四处走动或东张西望。
在别人办公室未经许可翻动物品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除非是主人提供给你的或者报架上的书刊杂志,否则即使桌上有,也应先征求意见。
当主人或工作人员奉茶时,应立即欠身双手相接,并致谢。
如果茶水太烫,要等晾凉了再喝,必要时也可以把杯盖揭开,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把杯盖放到茶几上的时候,盖口朝上。
喝茶时要慢慢品饮,不宜啜出声音。
如果主人没有主动请抽烟,身为客人不宜主动提出要求。
主人不抽,即使请你抽,你也不应抽。
交谈中,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交谈氛围。
即使双方观点不同,也没有必要因此和主人发生争执而失礼。
在礼貌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主人的不同意见应表示尊重。
做客目的是表达友谊或者沟通事宜。
所以即使主人一时失礼,只要不涉及人格尊严,都应克制,保持客人应有的风度和大度。
做客当中,不应给主人添额外的麻烦,不提额外要求。
我们中国人性格相对内敛而好面子,对客人的要求往往都不好意思拒绝,但事后却会对你有意见。
做客当中,除了面谈事项必须表达明确观点,其他事宜都不应表现出否定或者猜疑。
比如否定主人寒暄内容中的不同观点,向主人抱怨拜访地点不好找、环境或设施陈旧、员工工作装不美观,等等。
或许是事实,但也可能是你的观点或者角度有问题。
尽地主之谊的客套话
尽地主之谊的客套话一、引言作为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礼仪,尽地主之谊的客套话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客套话不仅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还能够增进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文将从客套话的定义、作用、使用场合以及常见的客套话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客套话的定义客套话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为了表示礼貌、尊重和友好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通常包含了一些虚伪或过分客气的措辞,旨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客套话的作用1.表达尊重:使用客套话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2.维护面子:客套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对方的面子,避免尴尬和冲突的发生。
3.增进友好关系:通过使用客套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双方的友好关系,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
四、客套话的使用场合1.拜访他人家庭:当我们拜访他人的家庭时,可以使用客套话表达对主人的尊重和感谢。
2.社交活动:在社交场合中,使用客套话可以增进与他人的友好关系,为交流提供一个和谐的氛围。
3.商务场合:在商务交往中,使用客套话可以展现自己的谦虚和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
五、常见的客套话表达方式1.问候语:–您好,请问您最近过得怎么样?–早上好!您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啊!2.感谢:–非常感谢您的款待,让我感到宾至如归。
–多谢您的帮助,我真是感激不尽。
3.邀请:–不知道您有没有空,能否抽空和我一起喝杯咖啡?–有机会的话,您可否来我家做客?4.赞美:–您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您的品味真是令人钦佩!六、客套话的注意事项1.不要过分夸张:客套话应适度,过分夸张的措辞可能会让人感到虚伪。
2.注意言辞的委婉:客套话通常使用委婉的措辞,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评价。
3.真诚为本:虽然客套话常常带有一定的虚伪成分,但应尽量保持真诚和真实的态度。
结论尽地主之谊的客套话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一种传统的礼仪,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客套:一种按照关系确定的行为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一百多年前就对中国人的客套勾勒出基本印象:如果一位批评者想激烈地评判中国人,就必须得意识到一点,如何才能把客套做到家,这不仅在西方国家鲜为人知,而且对他来说,如果自己还没有掌握(客套),那么批评他人可能会很生硬,而且很难产生效果。
人们看到,中国人客套的特殊形式一直让来自西方的游客感到惊奇并夹杂着一种无所适从、无从理解的感受。
一部分原因应该在于如下所述,人们很少能准确“弄清其概念”,虽然在此期间这方面并无多大改变。
客套在中国属于一个伦理范畴,其背后蕴藏着儒家“文明礼仪化行为”的理念,也即,客套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倾向于以“仁爱”道德来为人处世。
考察比较与此相对应的德国“礼仪”概念,由于行使礼仪的“宫廷”目前已消失,所以人们大多将其理解为一种冷淡而友好的行为模式,这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拉近了彼此原本疏远的关系――除非人们希望有意制造出某种距离。
然而在最近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礼仪”被评价为一种“真诚”或不加掩饰的坦率越来越显得有些多余。
因此,德国《时代周刊》曾在刊登的《新的鲁莽》文章中写道:“可以将这种肆无忌惮粉饰为一种正直品质的保证”,因为“不讲客套就意味着正直”。
此后,客套在我们看来似乎更多是一种负面的伦理的组成部分,这个形容词包含了虚伪。
(歌德就曾说过:“谁用德文来说客套话,谁就一定是在说谎。
”)另外一些有细微差别的客套含义是:合乎习惯、保持距离(“您”取代“你”)、献殷勤或者道貌岸然,而后者在人人平等时代也完全不再盛行。
与此相比可以说,中国式客套并不存在这种意义。
中国式客套的基本支柱更多是谦恭,也即贬低自我与抬高他人,而且未顾忌到性别。
谦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种派生道德。
其既来自儒家也来源于道家。
孔子如此说道:“古人的言论不轻易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跟不上而感到可耻。
”(原典: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论语》第四章)道家中的谦恭也是曾提及的生存策略中的一部分:枪打出头鸟――谁最先发出声音,就会最先招致危险。
《道德经》中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类似的还有“持而xx: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谦恭在礼仪化的语言与交际形式中得以充分展示,这可能会迷惑一些不明内情的人。
比如,一位有名望的专业人士在做报告时会明确表示,自己对要讲述的内容知之甚少、所云肤浅等。
最后,演讲者会请求听众不吝赐教。
如果西方人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现一种较严重的跨文化方面的误解。
大家可以想象,尽管出于谦虚,演讲者的论述还是会令听众惊奇不已。
中国人在社交聚会时喜欢打乒乓球。
如果人们想再现年轻时的矫健身姿并与中国人一起打球,其拍档则会明确说,自己本来不很灵活,也不太会打球。
但千万别相信他的话!尽管如此,他们会竭尽全力以不致让自己出洋相。
如果被中国人邀请到家里吃饭,主人会事先抱歉说,自己没有准备什么好吃的,而且完全不会烹调。
但随后,丰盛的菜肴摆满了一桌子――这些菜肴甚至在中国餐馆里都几乎难以看到。
在熟人之间的客套话中,自己的谦恭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格外尊重。
人们在询问对方姓氏时习惯称“贵姓”。
在回答“我名叫/我姓……”时,一般会说“鄙人叫/免贵姓……”来代替。
人们也同样会说到“贵校”“贵国”,称文学作品为“您的大作”,相反,自己的作品则被称作为“拙作”,或是无足轻重的、没水准的、有待改进的作品。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在写给明恩溥的信中谈到过一则轶事,当然这最多是一个玩笑而非事实,该故事描述了中国式客套有趣而直观的一面:一位拜访者穿戴整齐地在接待室里等待主人的到来。
有只老鼠在阳台上玩耍逗乐,它小心翼翼地将鼻子伸进油壶,由于受到这位不速之客突然到访的惊吓而赶紧开溜。
然而老鼠打翻了油壶,并掉在客人身上,溅出的油污将客人的时髦衣裳完全弄脏。
当主人进来时,客人的脸因尴尬恼怒而变得通红。
在必要的客套寒暄之后,客人开始讲述他的这一不幸经历:“当我来到您漂亮的房间并在您舒适的阳台上坐下时,我不经意间打扰了您尊贵的老鼠,它在逃跑时不小心打翻了您宝贵的油壶,并将油污溅在我便宜、不值一提的衣服上。
这就是我为何以这副狼狈模样出现在尊敬的您面前的原因。
”对中国式客套的应对方法是,作为谈话伙伴应尽量不要在意对方的套话式赞美,但对对方的自我贬低要尽量予以拔高。
不熟悉内情的西方人简直完全被弄糊涂了。
当然,人们熟记客套的基本规则:精心的客套永远不要太过火。
也就是说,人们根本不能过分地客套。
相比而言,尤其是老年人极为讲究客套。
人们对那种自我感觉良好或者傲慢的表现大多表示反感。
最后有必要知道,拒绝某种好意或邀请(比如在吃饭或喝点什么方面)不应该直接说出来。
客套的规则是,对于这种好意应当首先在表示感谢的情况下委婉回绝(送礼方面也如此),当然人们期待再一次被邀请,而这种客套式的拒绝最终因为对方的一再坚持而得以化解。
以下是一位中国人在德国的不幸经历,他相信,中国的客套礼俗应该得到普遍理解,下述故事会让人对此了然于心:……“对了,吴先生,您想喝点什么?”“不用了,谢谢!饭菜很可口。
牛肉加面条――这是我的最爱。
”……过了一会儿,女主人问道:“谁想再来点什么?吴先生,您怎么样,想不想再来点什么?”“哦,不了,谢谢。
”在我们国家,第一次请求一般都不会被接受。
“太遗憾了,我原想它应该会合您的胃口。
”“是的,不过我……”接着上来饭后甜点――草莓浇奶油。
德国的草莓比我们中国的草莓味道要好得多,我们的草莓个儿小而且味道酸。
我只吃了我们礼节中所允许的那么多,并享受它的香味与果实的甜美。
我悄悄地盯了一眼盛放草莓的碗。
“您还要点什么?”这回是赫兹先生发问。
“啊……不用,谢谢!”我热切盼望着第二次被邀请。
“太遗憾了。
您不是很喜欢吃这个,还是――?”“太遗憾了,所有食物您都吃得很少!”赫兹太太接过她丈夫的话。
而碗里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当我们坐在沙发上时,女主人又问道:“您想来点咖啡吗?”“不了,谢谢。
”我半饥半渴、踉踉跄跄地回到家。
但我很高兴,我没有做出什么不礼貌的事。
尽管原则上说来,我们根据自己的礼仪规范在中国行事完全可以不出差错,但人们几乎都会认为,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评判与等级差别。
别具一格的中国式客套一方面会吓到客人,另一方面也会感染他们并使其逐渐适应;最后一种情形是,在长期逗留中国之后,西方人的不拘小节大多会被看作是一种明显的缺点。
然而,特别的客套也并不是在中国到处都会碰到。
举个例子来说,越是关系亲密的人,越不讲究形式,因而也可以“不客套地”与之进行交往。
同时,那些在公共汽车站或在火车站不怎么修边幅的乘客所表现出的交往方式,几乎让人看不到客套行为的痕迹――至少按照德国的观念来说,这使那些想在中国寻找尽人皆知的客套行为的旅行者惊愕不已。
这里有两个背景,一方面,客套在中国是一种现象,其首先按照正式的关系确定其行为(特别是在主人与客人之间)。
如果我与某人没有任何关系,那我也没必要自我谦卑以及恭维对方。
另一方面,是在公共领域面对汹涌人潮所带来的巨大人口压力,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方面,尽管中国已实现现代化,但仍处在瓶颈阶段,而这也导致了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中国式面子:靠羞耻感进行社会调解与约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顾全面子,这本来属于滑稽剧的老一套(自始至终只是微笑……),人们在最大程度上将其与中国人联系在一起。
甚至“面子”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借用语,被西方当地记者们发展为一种保留节目。
人们偶尔阅读到这个或那个德国政客“丢了面子”,或者劳资双方必须在谈判破裂之后为“顾全面子”而达成妥协。
尽管如此,人们大多还是对这一独特的中国背景文化无法理解。
西方人通常将这种顾面子的嗜好与诸如不情愿、过失或罪责等负面因素联系起来,从既定的欧洲视角来看,还不如说是一种后基督教时代的“原罪”。
然而,中国人通常并不按照基督模式――罪过、赎罪、惩罚与宽恕――来进行自我约束,起码这是一种有悖传统的思想。
中国社会的调解与约束手段更多是靠羞耻感,这不同于经常性的个人原罪,而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而人们向来在外人面前感到害羞。
这大致上可以说,中国人努力避免任何麻烦,因为这将意味着颜面扫地。
人们可以将“面子”确切地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中文里称为“脸”的,是为了维护道德与社会和谐。
人们应该避免在任何情况下丢脸,因为那样就会导致出洋相并会公开感到羞愧。
与此相反,被称为“面子”的,确定了一个人的社会荣誉及威信:人们可以挣足它(就像社会信贷),但也可能会失去它。
讲面子的基本思想给中国人的社会交往带来一个中心问题:人们怎样看待我以及我应该怎样表现?尽管这种忧虑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较之于“真实的”我行我素,讲面子在西方属于一种低标准的伦理,别人愿意怎么看无所谓。
中国人追求维护社会和谐的独特倾向构建起这种好面子的特殊文化背景。
纠纷理应可以避免,在无法统一时,人们长时间且客气地与他人交谈,直到找到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而且参与者谁也不必有明显损失。
明恩溥将这种面子与戏剧进行比较:所有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戏剧,但其外在形式还是必须要有所顾及;此外,人们在观看戏剧时应该尽可能不看舞台背景后面,否则,那将不仅会破坏想象,而且会使人对戏剧失去兴趣。
当然,若从总体上予以谨慎地评价,人们还是可以说,较之于西方国家,在中国――请留意――人们更愿意与人和善相处。
个人喜好势必受到个人感觉与情绪等影响,如果露出紧张等情绪则是失面子的事。
一方面,即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大多也会在表面上相安无事。
人们经常在陷于窘迫的情况下微笑处之:情况越是糟糕,越需要通过笑声来予以缓解。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讳莫如深”,在任何生活情景下的中国式微笑。
另一方面,为顾全面子,他们对自己的明显错误也不会改正。
然而,在中国不仅要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且也得“给别人面子”――单单如此还不怎么令人信服。
比如说在别人遭遇尴尬时尽量帮助他顾全面子。
如果不能如此处理,则自己也会颜面扫地。
“给面子”也创造出这样一种情境,给别人提供一种可以展示及塑造自身理想或他人预期形象的可能性。
隐含其间的更多是一种社会能力,这也展现了中国人的领袖品格。
尽管竭尽全力去保全面子与给足面子,但这也完全可能是一种批评,只是这种批评大多难以觉察,好像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他们经常被掩盖在赞美声中,就像下面的句子:“您工作干得不错,但我希望您能够继续加把劲。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表达的是不满,然而批评的话在加上肯定话语之后就不但没有失面子,而且是给足了被批评者面子。
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批评(德语中有句话:den sack schlagen und den esel meinen,在中文词典里是“指桑骂槐”)或者借古讽今――尤其在敏感的政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