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当有一天发现我们自己的脸面丢了,那就像树没有皮一样展露在人们面前,树也许不会有多大损失,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恐怕就不会只是如同一张树皮一样了,而会涉及到我们的尊严和内心精神情感,也许我们会因为自己的“面子”而与自己的人生发展相提并论,甚至可以为了“面子”而将自己的生命放之于外,尤其是在一个看重个人名声和地位的中国社会来说,每一个人都对“面子”特别看重,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社会影响力巨大的人群来说,就更显重要,对于一般的社会民众来说,“面子”问题也是他们生活中和精神支撑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种精神和情感的表现,首先是从我们的面部开始的。
面部代表着人们对于现实和环境的真实感悟和体会,更是人们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自信与荣光的来源。
而当有一天我们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面部似乎不听自己的使唤,自己掌控面部已经成为了近乎一种奢望之时,可曾想过我们的“面子”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是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和不屑一顾而导致的吗?还是因为我们对于“面子”问题过于看重而忽视了对于它的合理经营呢?每当我们看到因为“面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人时,不禁为之感叹和惋惜,同时提出疑问,“面子”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每当看着因为面瘫而面部发生病变,嘴眼歪斜,肌肉抽搐等时,难以名状的感受会随着我们的进一步体会和感受而变得更加真切、难忘。
当我们与其进行深深交流之后,我们才感觉到:因面瘫而引起的“面子”问题对于他们有多么影响巨大。
面瘫让他们在失去应有的尊严和自信之际,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现实的各种不如意:职场中人因为面瘫而失去了心仪的工作,年轻的帅小伙因为面瘫而不得不与心仪的女子分开,官场人士因为面瘫而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面瘫疾病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又一个不幸和遭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尊严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面子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
面子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作者:陈刚来源:《商业研究》2016年第03期摘要:消费意愿可分为消费总量、消费时间、消费档次及消费类别等维度,它是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原动力。
中国人讲面子,特别是在消费意愿方面受面子的影响更为突出。
本文分析了面子文化对消费意愿的影响,发现面子文化对居民的消费总量、消费时间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高、中档商品的消费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低档消费品的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对不同类别商品的消费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面子文化;消费类型;消费意愿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对中国人来说,“面子”是一个非常熟悉且重要的词汇,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比比皆是,人们试图通过争得“面子”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
因此,爱面子是中华民族人际交往、消费活动中的一个特色,“面子”是解释中国人诸多行为的关键;面子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意愿,成为提升中国人消费意愿的有力引擎。
一、研究假设与设计中国人在消费方面受面子的影响更为突出,这种独特的面子文化对消费意愿的影响受到了更多营销学者的关注(张新安,2010)。
美国传教士AuthurHSmith(1894)较早对“面子”进行了研究,他提出“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其潜在力量既无可否定又没有规则可循,只能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常识来替换。
就消费意愿而言,本文依据江林和马椿荣(2009)的研究,将其具体细分为消费总量、消费类别、消费时间和消费档次,其中消费档次分为高、中、低三档。
就消费类别而言,在借鉴李培林(2009)关于消费支出的分类标准基础上,本文以国家统计局所划分的8大消费支出类型为基础,将消费类别划分为食品、服装、居住、美容/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杂项商品与服务、教育培训、旅游、人情支出、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相机等)、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并重点关注面子文化与汽车、住房、奢侈品等商品消费意愿之间的关系。
面子的利与弊
面子的利与弊中国人有一个外国人很难理解的问题,那就是“面子”的问题。
而之所以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中外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这里所讲的“面子”不是生理上的,它是非常抽象的,非常微妙奇异而令人难以理解。
然而,由于“面子”的本身机制及运用者的不同理念,它不可避免的有利也有弊。
虽然它有利也有弊,但是,站的角度不同,利弊就会有所不一。
面子,在中国的文化中享有特殊的地位,被林语堂先生认为是“抽象而不可捉摸的”。
而不少学者也认为面子是中国人重要的心理特征,甚至可以作为研究中国人心理及行为的切入点。
人们挣面子是因为他们知道挣“面子”有不少的好处。
一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地位大大提高,人家看的起你、尊重你、让人觉得你对他有价值。
同时自己在向周围的人似乎在传达“我有一定的能力,这次你要帮我办事,下次你也会有求我的时候了”的信息,也即面子是礼尚往来的。
二是人们知道社会尊严和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交往资本。
的确,在现代社会人的膨胀欲望使得对金钱看得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很多东西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
金钱不仅能够衡量有形的物质,也可以衡量无形的文化、地位、权力,更何况,“面子”和名望呢。
从“面子”规范的有利方向上看,管理者可以适度地运用“面子”的规范作用,维护人与组织的和谐稳定,形成人与组织内在的发展动力。
这其中主要有两个渠道:第一,发挥“非正式组织”中“面子规范”的积极作用:即信息交流、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以及维护个人品格和自尊心等。
第二,适度地把“面子规范”运用到“正式组织”的激励、培训等环节中,激发员工的“面子”和“耻辱感”,促使员工实现自我约束;并通过“面子”的对比和争取,形成竞争的内在机制,构成产业发展和组织进步的源动力。
从“面子”规范的可能会产生的弊处看,虚妄的“面子功夫”通常有两种形态:一种体现为拍马奉迎、见风使舵、阳奉阴违等厚黑学,与“马基雅维利主义”颇为相似;另一种则体现为形式主义、过度的“争面子”、“撑面子”等,鲁迅称之为“面子主义”。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
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导语: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行为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背后的动因与现象。
第一部分:面子文化的影响面子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交行为、甚至是消费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人们追求面子,通过展示自己的财富、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获得尊重和认可。
第二部分:面子文化与奢侈品消费面子文化在奢侈品消费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许多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并不仅仅是为了其本身的功能和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拥有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消费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对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的追逐。
第三部分:面子文化与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面子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举办豪华婚礼、款待宾客、购买昂贵礼品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羡慕。
同时,这种展示行为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加大消费投入,以满足社会对自己的期待。
第四部分:面子文化与债务问题然而,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和展示自己的面子,一些人不惜借债消费,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这种债务问题既是在个人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反思。
第五部分:面子文化的变迁与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面子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在的品质和真实的自我,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物质表现和社会地位。
这一趋势也影响着消费行为,推动了一些新兴消费模式的发展,如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
结语: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当保持理性消费的观念,追求真实的自我,在消费中体现个人价值,并在社会层面上加强倡导和引导,形成健康、平衡的消费文化。
面子的功能——精选推荐
面子的功能面子在中国社会之流行,大大咧咧登堂入室,还因为它有许多实际功用,对中国人的生活贡献不小。
尤其对儒教社会和江湖社会而言,不啻为“黏合剂”。
缓冲人际矛盾在五十八种传统面子语境中,“碍于面子”、“留面子”和“给台阶”此三者,无疑与冲突相关,隶属于冲突语境。
一旦“碍于”、“留”或“给”成功,必能缓冲或制止矛盾。
在冲突爆发之前,矛盾得到缓解。
面子像苏秦、张仪,是位不错的外交调停家,平祸于萧墙之内,御争端于千里之外。
但面子机制能防御的冲突通常都是小事,大事管不了。
面子只是柔性防御机制。
旧时,两派黑帮喽啰打架滋事,如背后两位老大是仇人,面子问题必引发一场激烈火并;若老大间有交情,比方说师出同门,或拜过把子,结局就大不相同。
为维护各自的面子,老大们会故意当着对方面前惩罚肇事的手下,以达到给对方留面子目的。
于是大家言好如初,甚至有意到酒楼聚会言欢,冰释前嫌。
这种情形,显出熟人圈子是一道界限,如果落在圈内,面子机制具有缓冲的功效。
这是江湖帮会的例子,更进而言之,在民间日常百姓中也不乏其例。
面子维护日常关系的平稳,根源在关系网的博弈均衡。
讲关系处,必有面子;讲面子处,必有关系。
再谈一件居民例子。
城市居民多住公寓楼,生活空间距离近,频繁发生的冲突是四邻骚扰,譬如,麻将声、卡拉OK、弹钢琴、喝酒划拳、烹饪油烟,还有楼道空间、公共卫生……尽管有大量矛盾,但居民很少为邻里纠纷诉诸法院或者社区中心。
除了吵架外,更多情形是忍耐,忍无可忍时再作主张。
忍字第一,吵架第二,法院第三。
为何忍字第一?多数答案是“碍于情面”,即面子机制防御。
尤其邻居关系不错时,更是如此。
选择忍耐是为不伤感情,不伤感情是为日后有照应。
在一个由关系主导的社会,相互都是资源,谁也不敢保证不落到他人手里。
冤家宜解不宜结。
表面看它似乎回避矛盾,然则“有所失必有所得”,其内涵符合中国文化“和”的取向。
中国人讲“和为贵”——“天时、地利、人和”,数“人和”最高,高于真理,也高于日常利益。
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管理对策
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管理对策【摘要】“面子”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给中国人的工作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
本文简单探讨了面子的内涵以及其与管理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面子;面子文化;管理;对策“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中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人用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一条重要标准。
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认为,“面子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
那么,中国人常说的“面子”,到底是什么?这在企业管理中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面子的内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国内外学者将面子纳入到社会科学探讨的领域,不同的研究者对面子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简单来说,中国人的“面子”是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面子是个体根据他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的地位、合适的角色表现和被人们接受的行为操守,而要求别人对其表现出的尊敬和顺从,是个体藉由行为或社会性资源展现其自我价值、寻求他人确认且受到意外的认同时,凸现与个体内心的自我价值与相应体验。
1、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我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的主观判断,它源于自我的觉醒,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在世俗社会中,确认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赢得他人与社会的认同,明确自己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地位或价值。
当认同自我价值的诉求与回应出现冲突时,他人认同个体自我价值的程度偏离了个体的预期,面子便得以凸显。
可见,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面子实质上是个体对自我在他人心中的价值与地位的高度关注。
2、社会资源是“面子”的象征。
所谓社会性资源,是指个体藉由能力、品格、成就而获得的权力、财富、地位、社会声望等公众性资源和他人信任等人际性资源的总和。
个体通过行为展现能力、品格,取得成就,能力、品格、成就赢得社会认同转换为社会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实质上是自我价值的社会标定。
留面子效应生活案例
留面子效应生活案例【留面子效应生活案例】——探索人们追求面子的心理动机引言:留面子效应,作为一种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心理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不仅在社交场合,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上,人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和维护自己的面子。
本文将通过丰富的生活案例,探讨留面子效应的心理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对生活的深远影响。
一、家庭中的留面子效应1. 家庭环境与面子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的成就往往直接关系到家庭面子。
在择业方面,许多人抱有选择高薪工作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家庭在亲友之间显得更有面子,为家族增添光彩。
2. 家庭聚会与面子由于亲友间的比较心理,家庭聚会往往成为人们炫耀的场合。
留面子效应在这种场合中尤为明显,人们会在对待饮食、出行、礼物等方面下功夫,力求给亲友留下好的印象。
二、社交场合中的留面子效应1. 社交礼仪与面子社交礼仪几乎是人们在留面子效应下必须遵循的规则。
无论在出席宴会、婚礼还是商务谈判中,衣着得体、言谈举止得当都是维护面子的必要条件。
2. 社交媒体与面子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生活,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赞许。
然而,这种追求面子的行为也是留面子效应的一种体现,人们通过精心策划自己的社交媒体形象,试图给他人留下完美无瑕的印象。
三、工作环境中的留面子效应1. 工作成绩与面子在工作环境中,人们追求卓越的工作表现,不仅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更是为了在同事和领导面前留住面子。
人们会通过努力工作、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才华来维护自己的面子。
2. 沟通与面子工作沟通是人们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的情境。
如何在与同事和领导的交流中保持自己的面子,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
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人们可能会在沟通中更加注意措辞,尽量避免尴尬和冲突。
结论:留面子效应,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家庭、社交以及工作等不同环境下,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和维护自己的面子。
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的解读
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的解读作者:刘乔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27期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进行了解读。
即:(1)面子心理的由来。
当代中国人的面子心理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存在,其起源和由来必定相当深远。
主要从传统文化、社会形态和人情社会三个角度加以总结;(2)当代社会面子的功能。
面子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明显的作用,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流行的水平。
面子在中国社会之流行,主要是因为它有许多实际功用,主要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实际作用:缓冲人际交往矛盾、表现和宣泄自我、成为社会互动资源、关系网络自治。
面子心理对中国人的生活贡献了不少,不失为一种“黏合剂”;(3)对面子心理的发展和展望。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面子心理的影响根深蒂固,潜移默化。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面子心理人际交往社会互动资源关系网络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每当谈及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时,中国华人的面子心理总是不可避免地被提及,中国社会的面子心理现象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近代文学家鲁迅一生中多次谈到面子问题,“它像是有好几种,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其文化影响深远,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封建等级制度以及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
”林语堂认为面子是一种可以“得到”,可以“丢弃”,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的心像,并将“面”与“命”、“恩”结合称为三个不变的中国法则,认为它们是中国的社会行为规范。
并肯定地断言,除非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丢掉自己的面子,否则中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由此可见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文化影响深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的面子心理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其起源必定古老而深远。
1面子心理的由来1.1传统文化1.1.1礼文化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世俗礼仪。
儒家思想主张“不知礼,无以立”,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其行事作风必然要受到社会礼仪的指引和约束,如君臣之礼,父子之礼。
如何看待“面子文化”?
如何看待“面子文化”?如何看待“面子文化”我们再来解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它是“实事求是”的最大敌人,不是技术上不能“实事求是”,而是人们几千年以来一直都不愿“实事求是”。
正是它的顽固存在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
因此,在中国社会关系网络中,由于面子不仅牵涉到个人在其关系网中的地位高低,而且涉及他被别人接受的可能性,以及他可能享受到的特殊权力,因此,在中国社会中,“顾面子”便成为一件和个人自尊,甚至是个人利益密切关联的重要事情。
“面子”侵蚀着组织的执行力在华人社会里,有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暗室”的原则。
中国人绝大多数都“好面子”,无论阶层高低,即使在穷苦的农村也不妨碍“有面子”,因为这意味着他得到了周傍的尊重与认同,体现了独特的价值与地位。
掌权者更有资本获得“面子”,通过对资源给予的掌控,逼迫周边社会给予其“面子”;如果有人不给其“面子”,他则可能就不给予该人资源了,或者是开始所谓“穿小鞋”;而是否能够获得资源、利益,可能不是你是否能干、有想法,而在于你是否能够给掌握资源的人“面子”。
如此一来,是否有“面子”,是否能给别人“面子”,成为了社会评判的重要尺度,而不是将创造价值、贡献社会等作为标准。
“面子”文化终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内化在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具备着强大的、持久的延续惯性;即使在今天的中国,面子文化依然是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
在中国社会里,不论是上对下或下对上的关系方面,一个善于“做人”的人,通常都是善于顾及他人面子的人,他会为了在公开场合不驳别人的面子,明明不同意却不提出反对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为了给别人添加面子,而表示赞同这个方案。
因此,中国绝大多数组织中的绝大多数议案在“面子”的干扰下,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甚至是应有的争论,就被轻松通过了。
而中国组织没有法治习惯,因此,被轻松通过的方案被轻松地“不被执行”,因为领导者的面子被照顾了,他也需要照顾下属的、同事的面子,这样一来,“不执行“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面子问题演讲稿
面子问题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面子问题。
一、引言大家都知道,面子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子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社会交往的准则。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面子问题也逐渐变得复杂和困扰人们的心理健康。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面子问题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
二、面子问题的影响面子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涵盖了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
以下是面子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1. 个人形象对于一个人来说,面子是他自我价值和尊严的体现。
一个人的面子与他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人际关系息息相关。
面子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家庭关系在中国传统家庭中,面子问题对家庭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人为了维护家庭的面子,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这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不和谐逐渐加剧。
3. 社会关系面子问题在社会交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交场合上,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更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
在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面子问题也常常成为制约和影响因素。
三、正确看待面子问题面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密切相关。
为了正确看待和处理面子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面子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我们应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源于外在表现,更多地源于内在的优点和能力。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价值,才能真正摆脱对外界评价的过分依赖。
2. 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身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必为了维持面子而逃避和掩饰。
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
3. 注重内心的满足追求面子常常是源于对他人的认可和赞赏的渴望。
然而,真正的满足感并不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面子在中国之我论
面子在中国之我论摘要:“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面子行为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那么中国人为何如此讲颜面?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又如何对待“脸面“呢?关键字:中国人面子脸面行为原因启示概述Arthur Smith 最早对中国人的面子作了研究,他认为中国人所讲的“脸面”不仅仅指头的前面部分,其意思比我们所描述的或者所能理解的还多。
直到20世纪40年代,胡先缙才以中国人的身份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中国本土的面子概念。
胡先缙认为,所谓“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借由成功或刻意经营累积起来的声誉”,它的侧重点放在个人获得或拥有的非伦理道德性成就上,更重于“才”或“能”。
而“脸”则“代表社会对于自我德性之完整的信任,一旦失去它,则个人便很难在社群中正常动作”。
“脸”不仅是维护道德标准的一种社会约束力,也是一种内化的自我制约的力量,更侧重在个人的道德人格即“德”。
①然而,在某些情形下,对于中国人而言,“面子”与“脸”则可以换用。
一来“脸”本就有“情面;面子”之义;而“面”则有“脸”之义,字义上可以互释。
又比如,在中国普遍推崇什么东西的背景下,一旦某人有所得,则必然欣喜若狂,这可谓是“相关人士”“脸上有光”矣,也可以说是“挣足了面子”,这在我们生活中都是极常见的例子。
此类事件本与德没有多大关系,但到了这样的场合之下,未免使人有“脸”的感受。
故可见,在很多时候,“脸”除了“德”,还可以扩展到指称所拥有的社会成就或者说是社会资源。
但不管说,“脸”与“面子”还是有区别的,鉴于笔者水平实在有限,只好将本文“面子”定为广义的“面子”,即又包括了之前胡先缙所定义的“面子”与其所定义的“脸”两个内容。
(以下的面子均指广义的面子)“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林语堂在始成于1934年的《中国人》一书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惠;在这三个女神中,面子比命运、恩惠还有力量,比宪法更受人尊敬。
面子观念
• 消极方面 什么事情都“讲面子”、“爱面子” 导致:社会关系更趋复杂与微妙 报复手段以维护或挽回自己的面子 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触犯社会规范、法律法规(懒昌鑫)
Hale Waihona Puke 2.“面子”的个体意义 其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 其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 --给面子,伤面子, 自尊 其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自我的主 观要求的反映。 --君子,道义,善,德才兼备
正是 因为中国人什么事情都“爱面子”、 “讲面子”,为了顾惜“面子”, 争光争气 讲排场 抖阔 盲目攀比 贪污腐化 收受贿赂 违法乱纪,等等。
•
"
人与人之间也才会 讲“人情” 顾“脸面” 重“礼节”彼此礼尚往来,相处融洽。 或者"打破情面,撕破脸皮、 翻脸不认人
二、“面子”的产生 “面子”作为反映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社 会心理现象,虽然被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但作为个体的中国人讲,“面子”不是中国人天生 就有的,而完全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社 会互动而逐步产生的。 --eg :孩子与母亲, 一人独自在家喝酒与在宴席上或其他正式的 场合的表现
The end
• 三、“面子”的意义 1.“面子”的社会意义 积极意义:“面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换资源, 因而在人际互动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使复杂的 社会关系变得和谐与稳定。 这就要求人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到 --“泛爱众而亲仁,人人平等” --“顾面子” --“给面子” --“碍面子” --“讲情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
面子观念
----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
“面子”是 中国人在社会互动 中产生 的一 种 典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
论老舍《正红旗下》中的“面子”文化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正红旗下》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上海的国营纺织厂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群体形象,以及上层社会与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这部小说中,老舍不仅揭示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奋斗,也深刻地批判了面子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根深蒂固。
面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中国人的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老舍在《正红旗下》中巧妙地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展现了面子文化对人们生活和行为的深刻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正红旗下》为例,从不同角度探讨老舍对面子文化的揭示和批判。
老舍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揭示了面子文化对人们内心世界的影响。
在小说中,主人公聂正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但也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
在外人面前,他总是战战兢兢,生怕被人发现他的丑陋和不足。
在与同事闲聊时,聂正民总是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家庭问题和烦恼,生怕被嘲笑和看不起。
这种对面子的重视,反映了中国传统面子文化对人们内心深处的影响。
人们将面子看作一种社会地位和荣誉的象征,因此不愿意被别人看到自己的丑陋和不足。
面子成为了一种内心的负担,使人们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十分劳累和虚伪。
老舍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安排,揭示了面子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小说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经常会陷入矛盾和冲突之中。
在工厂中,同事之间经常因为面子问题而发生争吵和冲突。
有的人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胸怀,常常会在同事面前大放厥词,结果引起了同事的反感和不满。
有的人则因为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对同事们故意撒谎和遮掩。
这种为了维护面子而导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老舍通过这些情节,深刻揭示了面子文化对人们心灵和社会关系的扭曲影响,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的面子问题,不要为了虚荣和自尊而伤害他人和自己。
面子和里子,哪个更重要?_人生感悟
面子和里子,哪个更重要?_ 人生感悟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特别爱面子,甚至有人认为面子比命还重要。
所以就有了生活中的攀比,比比吃喝,比比房子车子。
其实面子是给别人看得,而日子是自己过的。
你如果总是为了面子牺牲里子,打肿脸充胖子,最后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在乌江边自刎而死的项羽。
兵败之后,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而死。
小到请客吃饭,大到婚姻事业,“面子”都是重大衡量因素。
我朋友小刚,就是一个特别要面子的人。
一次朋友找他借钱。
小刚自己也要用钱,心里非常为难,但最终还是借给了朋友。
但事后朋友一直没有谈还钱的事。
虽然小刚几次找到了朋友,但只是“顾左右而言他”,最终没有说出口。
他觉得直接要钱,太没有面子了。
而且当时碍于朋友面子,也没好意思让朋友打借条,就算打官司都赢不了。
最终他只得作罢。
不只如此,在生活中他也是处处在意人前的面子。
结婚时,为了面子大操大办。
迎亲的彩车竟然堵塞了马路。
当时他挣足了面子,但婚后却捉襟见肘。
为此夫妻间经常闹矛盾,甚至闹得不可开交。
如果说为了面子,吹个小牛、撒个小谎、打个小架、买点奢侈品,尚且无伤大雅,可以理解。
但涉及到人生大事,依然把面子摆在首位,宁可放弃实质幸福,也要保全面子,这真的是傻到家了。
为了面子,放弃真爱,嫁了根本不合适的人;为了面子,守着残败不堪的婚姻,宁死不离婚;为了面子,面临再好的机会,也不敢去创业;为了面子,明知有错却死不悔改,硬着头皮死撑,使轻微小错变成大错特错;为了面子活,为了面子死,为了面子毁一生。
想想真是好可怕。
我们要面子,有时候是因为怕。
怕人笑话,怕人看不起,怕人指指点点。
有时候是因为渴望。
渴望被人艳羡,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别人知道“我很牛”。
人要脸,很正常。
但这事儿实在应该适可而止。
若是觉得面子大过天,人生恐怕就要悲剧。
“面子”文化对游客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23, 13(5), 1567-157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sd https:///10.12677/sd.2023.135177“面子”文化对游客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李 芳,石张宇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收稿日期:2023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5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3日摘要 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面子”文化是影响游客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受“面子”文化影响的游客具有消费群体广且稳定性强、注重主观心理感受以及展示性与被动性的特点。
旅游目的地应当重视旅游地品牌塑造,打造差异化、高端化旅游产品,积极利用网络媒介,扩大口碑传播效应,引导“面子”旅游消费健康发展。
关键词面子文化,游客消费行为,影响,策略The Influence of “Face” Culture on Tourists’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Its Coping StrategiesFang Li, Zhangyu Shi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ug. 3rd , 2023; accepted: Sep. 5th , 2023; published: Sep. 13th , 2023AbstractThe “face” culture with stro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tourists. Tourists influenced by the “face” cultur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ving gigantic consumer groups and strong stability, focusing on psychological feelings, willing to perform and being susceptible. Tourist destinatio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rand building,李芳,石张宇create differentiated and high-end products, actively use the network media, strengthen the oral communication effect, and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ce” tourism consumption.KeywordsFace Culture, Tourist Consumption Behavior, Influence, Strategy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面子”作为一个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概念,在中国社会中广泛且实际地存在,与儒家思想有着漫长紧密且深层次的联系,并深深嵌于中国社会网络之中。
从面子文化看中国人的消费行为
从面子文化看中国人的消费行为
在中国,面子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念,它指的是人们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文化体系。
在消费
领域中,面子文化也对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在中国,人们普遍注重礼节和尊严,因此会选择高端品
牌和豪华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这种消费也被称
为“炫富”。
例如,购买奢侈品、高档汽车和房产等常见消费方式,这些消费并非一定是出于实际需求,而是为了满足社交需求和塑造
自己在社交圈内的形象,以获取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其次,中国人在消费时也倾向于关注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例如,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美食、旅游、时尚穿搭和消费品等,通过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来获取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扩大自
己的社交圈和人际网络。
最后,面子文化还影响了中国人的礼物文化。
在中国,送礼是
一种重要的社交交往方式,几乎所有的场合都需要送礼,例如结婚、搬新家、生日、春节等,礼品的品质和数量往往代表着送礼人的身
份和面子,因此在送礼时通常会选择昂贵的礼品。
礼品的马屁功效
则是传统心理学里的“赠予效应”。
总之,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消
费时,中国人往往会追求高端品牌、社交认可和社会地位展现,这
种消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特征。
浅谈面子及中国的面子文化
摘要:面子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甚至形成了独特的面子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面子心理也调节着社会行为和关系。
面子文化的形成既与自然条件有关,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它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的特点,并对个人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面子;中国人;面子文化一、面子的内涵(一)国外面子概念的研究面子的内涵是多元化的,多维化的,多层次的。
许多西方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面子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
比如西方研究面子的代表学者戈夫曼提出面子指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的同时也使他人认为他应该获得的社会正向价值,它是一种以被认可的社会属性加以描画的自我意象。
戈夫曼提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强调了社会交换和自我、他人的认同。
美国人类学家布朗和列文森在沿用戈夫曼的面子概念的同时,提出了对修辞学界、语用学界和社会语言学界影响重大的面子理论,他们认为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愿望受人顺从,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
负面面子指的是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涉,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凡是有违交际者这种自由愿望的言语行为就是对交际者负面面子的侵犯。
其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代表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
sepener-oatey 则从面子和身份的关系分析建立了关系管理模型,认为“面子与身份都与个体本身的一些特征有关,只不过前者通常与一些受到社会积极评价的个体特征或特性相联系,而后者不仅包括社会积极评价的个体特征或特性,还包括那些受到负面评价或执行评价的那些个人特征或特性。
”4此外sepener-oatey在分析日常生活交际情景中涉及的面子时还第一次使用了“面子敏感因素”。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把面子定义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当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
“失去面子”则是由于没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至于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许或认可。
面子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面子”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面子”是一种中国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换资源,“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
“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
“面子”的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人情、面子、关系"作为一系列本土概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为每个人所熟知,有效地描述了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过程,形塑了中国人独具特色的行动逻辑,也日趋成为一种解释中国日常真实社会建构的框架与视角。
笔者认为,"人情""、关系"是"面子"派生出的两个概念,而"面子"在中国的实际用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语言结构能力。
翟学伟提出的"个人地位"(personal status)一词,可以较完整、准确、学术性地表达出面子、人情、关系这些日常生活概念的含义,本文借助"个人地位"这一概念探讨"面子、人情、关系"对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影响:认为中国人个体行动逻辑现如下特征:(1)遇事喜欢托关系、讲人情;(2)人情交往必须要面子、争面子;(3)未雨绸缪,善做人情投资;中国人群体互动逻辑具有个别化倾向。
【摘要】:面子是中华人之一重要的文化——心理概念,它大体包含着情面和体面两层涵义,又分别对应着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内圣和外王两方面的内容,如行义和隆礼。
就其产生的原因而论,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重人生理想、精神价值、道德境界深层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
家族伦理型的传统心态文化和即伦理即宗教的内在超越性的道统传承是中华人,尤读书人面子观念凸显的主要原因。
关于面子读后感
关于面子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面子的定义与作用三、面子的正面影响四、面子的负面影响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面子问题六、结论正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子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所谓面子,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声誉、形象和地位。
在社交场合,人们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面子。
本文将探讨面子的定义、作用以及其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教你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面子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面子的含义。
面子不仅仅是外表的形象,更包括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能力和修养。
在社会交往中,面子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面子问题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面子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励个人成长:面子问题可以激发一个人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2.增进人际关系:在社交场合,适当给予他人面子,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友谊。
3.社会和谐:面子问题使人们在言行举止上更加谨慎,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谐。
然而,过分注重面子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虚荣心:过分追求面子容易导致虚荣心的滋生,进而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2.社交压力:为了维护面子,人们可能会在社交场合感到压力,甚至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3.恶性竞争:在某些情况下,面子问题可能导致人们为了炫耀而进行恶性竞争,不利于社会公平竞争。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面子问题呢?以下几点建议供您参考: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将精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和修养上,而不是过分注重面子。
2.理性对待面子:在社交场合,给予他人适当的尊重和面子,但也要注意自己的底线,避免过分迁就。
3.保持真诚:真诚待人,不做作、不虚伪,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善意。
4.培养自信心:自信的人往往更具魅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面子的过度关注。
总之,面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分追求面子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面子问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自身能力和修养上,以实现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子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林语堂曾认为,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是面子,命运,恩惠,在这三个女神中,面子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
面子指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取得名声,也是藉由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望,另一方面,它暗示了一种”自我膨胀”的欲望。
“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往往代表一种声望、地位,是通过成功和炫耀而获得的。
中国人最爱面子.从古代到现代,在中国人的内心中根深蒂固.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都有这样一种爱面子的情结。
无论哪个朝代的帝王都爱面子,所谓的君臣之理也是一种爱面子的体现,臣子对君王要必恭必敬,要惟命是从,这样才能显现出帝王的尊严与面子。
所以谏臣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就算是有个魏征,也被唐太宗在心里杀死了千万次,这个老家伙太不给他面子了,让他毫无帝王尊严,但是出于魏征的谏辞对江山社稷有利,才成就了魏征的历史好名望.
翻开词典可见,“面子”原意为物体的正面、表面、外表等含意,后引申为脸面、票面等,通常被理解为名誉、声誉、威望、商誉、信誉等。
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面子”一词的含意特别复杂,“给不给面子”有时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中国人爱面子真可说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往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些外国朋友有时看了直摇头,叹说:不可理喻。
中国有句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
说的就是中国人爱面子,遇到有损家族或家庭的不名誉之事(大而言之,甚至国内的不名誉之事,有时也被称为家丑),如子女不孝、妻子被虐待、丈夫怕老婆、女儿被人欺辱等,宁可憋在心里头,也不愿说出来,生怕别人知道了会丢面子、遭人齿笑。
甚至有时都到了只要面子活受罪的程度。
常听中国人在劝解家庭纠纷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打破门牙往肚里咽。
你想想,门牙打破了都不愿让吐出来,害怕丢面子,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受的呢!真是可悲、可笑极了。
简单来说,爱面子可以类比为“舆论监督”。
但是,对于这种简单类比,还需要分析一下。
舆论监督活动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是监督者,二是被监督者,两者的身份和角色都非常明确。
但在爱面子现象中,被监督者往往比较明确,监督者一般比较模糊。
而且,现代舆论监督,主要是公共媒体对于公共权力的监督。
而在爱面子的行为中,则体现为生活周围的群众对于某一个人的监督。
现代舆论监督针对的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爱面子行为,几乎涉及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某种程度上说,爱面子是现代舆论监督的微缩版,用徐霞客的话说,叫做“具体而形微”(具备它的样子,但比较小);现代舆论监督是否脱胎于爱面子,还是不要乱下结论。
中国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面子功夫,多半是以不使自己和他人丢面子或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为基本策略.这个策略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智慧,这种做法的目的不仅是达到了维护双方的面子,而且也是达到社会和谐的途径.面子的丢失往往令人体验到羞愧,耻辱,尴尬等情绪,为了防止面子丢失,中国人往往不顾一切争面子.兵败乌江的西楚霸王项羽,“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
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矣王我,我何以面目见之!”项羽无颜江东父老,遂拔剑自杀。
为了面子,中国人请客,总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管是请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要满盆满碟的往上端菜,一摆就是一大桌,还口口声声地说“没菜!没菜!”;为了面子,中国人可以摔锅卖铁地去出人家的礼金,不是有句话说:人情大似债,头顶着锅儿卖。
但中国人的礼数似乎也太多了点,什么结婚礼、小孩十二天礼、满月礼、抓周礼、过十岁礼、过四十礼、升学礼、参军礼、乔迁礼、过寿礼、丧礼等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加上中国人本来就多,真是没完没了;为了面子,中国人吃了亏、上了当常常自认倒霉,唯恐别人说三道四。
中国的三角债令人头痛,与老总们看面子有很大关系(国企的老总更多点,反正不是自己的钱,做个顺水人情,不愿撕破脸皮得罪人);熟人之间借钱,也是看面子;以至于有些面子软的人,钱借出去了,却不好意思去要,遇到自觉点有点良心的还能早些归还,要是遇到不自觉或耍赖的人,只好吃了暗亏。
中国的传销屡禁不止,其根源也是在于中国人太爱面子。
谁都清楚传销是个骗人的玩意儿,且早就被国家作为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取缔,却怎么也杜绝不了,为什么?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传销就是靠面子运转下去的,没有面子也就没有传销。
靠面子?靠谁的面子?靠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一切熟人的面子。
这么说来,我们咬牙吃了暗亏,给了别人面子,却不一定是在做好事,或许就是在协助熟人违法犯罪干坏事。
呜呼!做人真难。
然而,不要面子的话,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当人们不再顾及自己的面子时,什么尊严都不顾时,问题就严重了.网络上有多少红人没有羞耻观念,频频做秀也不顾丢不丢脸,用自己的照片吸引闲人的眼球,为自己制造人气,一心想出风头,一心想成名,结果人尽皆知,的确出名了;有些人毫无羞耻观念,粗俗不堪的语句用回车键断开之后就称为所谓的诗歌了,简直丢了文坛的脸,颜面尽失的又何止是个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潮攘攘皆为利往。
好多人为了利益,而为五斗米而折腰,逢大人物便拍须遛马,甚至为了自己利益而卖国求荣,在外交中,点头哈腰,完全毫无尊严,一副讨好的嘴脸,这种脸面无存的小人早就将自己的面子撕开来,为了利益什么都愿意做,真是不要脸!
讲面子,如果适度的话,对于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一颗廉耻之心有相当地作用,太过会让人长生虚荣心,所谓”打肿脸冲胖子”就是对这种人的讽刺,”不要面子”容易让人丢失廉耻之心,甚至毫无羞耻之心,也就是所谓的”死皮赖脸”.
这个面子问题弦机万千,它蕴涵着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心理,某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不是多少年的问题,也不是好与坏的问题,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之下,有些存留下来的东西,还在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中国人爱面子由来已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临潼斗宝的典故;到了东晋,有了石崇和国舅斗富;到了隋朝,因为爱面子,隋炀帝命人用丝绸裹树、免费供应外国人用餐;近现代爱面子的例子也太多了,举不胜举。
中国人爱面子,有些外国人又何尝不是?不信你看,在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午餐》中,主人公‘我’就曾因为爱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结果一顿午餐整整花去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古代日本的武士每当比武失败,就觉得极度的没面子,往往以自杀了结自己。
表面上看,给不给面子是单方面即可决定的事;事实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面子总是双方面的事,给不给面子也必然是双方面的事。
任何一方不管、不顾、不看对方的面子,另一方也就没有必要给面子,更没有必要受所谓面子的拘束。
单方看面子,最终吃亏的总是看面子的人。
吃了亏不要紧,别人还要说你笨、说你傻、说你呆。
吃亏、上当并不是福,不是吗?
对于爱面子这一行为,我们现在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说它是好还是坏。
过度关注他人的私人行为,把公开性原则推广到所有私人领域,已经不被很多人接受。
但是,如果把爱面子作为一种个人自我监督,它还是一个很有益处的事情。
虽然现代社会普遍原则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标准难以统一,但是,爱面子者的自我监督,说明他们坚持着某种个人原则。
而且,不管社会普遍原则如何变化或堕落,他们也决心不随波逐流,相信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
就凭这份坚持,爱面子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
因为,不管社会如何多样化,有些基本原则还是有必要存在的。
但是,如果爱面子的人没有自己坚信的原则,只在乎别人的议论,那么,这个多样化的社会,多样化的议论,一定会把他搞得晕头转向,生不如死。
过去的爱面子,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公开性原则下,对于个人行为来自外部的舆论监督。
现代社会真正的爱面子,更多是来自个人原则的自我监督。
虽然自我监督并一定彻底有效,但是,在个人行为外部监督几乎消失殆尽的局面下,爱面子的自我监督比毫无监督要强得多,否则,一个人很容易变成“不要脸”。
最后需要补充一下,舆论监督对于公共权力并不具有审判权,很多时候只是公众意见的集中导向。
爱面子问题也一样。
虽然对于个人行为,在最后的底线上,有法律把守大门,但是,很多个人行为并不触犯法律,却触犯群体的道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爱面子作为针对个人的舆论监督,还是有一定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