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脸面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魅力。

脸谱是京剧角色化妆的一种形式,通过精心绘制的面具,传递出角色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情感体验。

下面将对京剧脸谱的赏析进行详细阐述。

京剧脸谱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化,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脸谱的使用具有严格的规定和传统,不同的脸谱色彩和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角色。

脸谱一般分为常见的13个类别,如红脸、黑脸、花脸、老脸等,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红色脸谱,通常代表英勇、忠诚和猛烈的性格。

这类脸谱大胆张扬,线条粗犷,色彩鲜明,象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常见的红脸有关羽、张飞等,他们形象高大威猛,刀枪不入,代表了中国古代英雄的形象。

其次是黑色脸谱,代表阴险狡诈、奸诈狡猾的角色。

黑脸线条细腻,色彩也较为深沉,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

代表性的黑脸角色有西门庆、王熙凤等,他们通常是酷狠无情的反派角色。

花脸是京剧脸谱中最为多样化和精细的一类。

花脸代表多种性格特点,如忍辱负重、聪明才智、娇弱温柔等。

花脸的线条婉约柔美,色彩绚丽多样,非常考验化装师的技艺。

代表性的花脸角色有王宝钏、薛宝钗等,她们娇艳美丽,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老脸和丑脸也是京剧脸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脸代表沧桑老练的角色,常常扮演睿智老成的长者。

丑脸则代表滑稽可笑的形象,经常用来营造喜剧效果。

这些角色形象多样,给观众带来欢笑和感动。

无论是哪一种脸谱,都是由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精益求精的化妆技艺展现出来的。

脸谱的绘制需要精确的线条和细致的色彩,每一笔都要准确无误地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

同时,演员的情感和表演也需要与脸谱相得益彰,通过面具来传递出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

京剧脸谱的赏析需要观众对角色的了解和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通过脸谱的线条、色彩和表情,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内心世界的起伏和情感变化。

同时,脸谱也是京剧文化的一种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传统。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作文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作文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作文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那可是相当有讲究的,就像一个神秘又复杂的迷宫,充满了各种微妙的弯弯绕绕。

咱先说说这脸。

脸啊,就像是一个人的招牌,上面写满了各种信息。

一个人的品德、声誉啥的都跟脸有关。

要是有人做了啥不光彩的事儿,就会被说“丢脸”。

就好比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插队,周围的人那眼神,就像是在说“你这人咋这么不要脸呢”。

这脸就好像是一个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基本形象保证。

比如说古代的那些个文人墨客,那是把脸看得比啥都重,因为他们的名声就是他们的脸。

一旦有了抄袭诗作之类的污点,那简直就是在自己的脸上抹黑,这可比脸上真的沾了墨还难受呢。

再说说这面。

面啊,它比脸还更微妙一些。

面呢,更多的是和人际关系、人情世故挂钩。

比如说走亲戚的时候,你得带点像样的礼物,这就是给亲戚家“面子”。

要是空着手去,亲戚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可能就会觉得你这人不懂事儿,没给他们面子。

又比如说,朋友请你去参加他的聚会,哪怕你再忙,你也得尽量去一下,这也是给朋友面子。

这就像是一种无形的社交货币,大家都在这个面子的体系里互相交换着尊重和认可。

而且这脸面还特别有弹性。

有时候啊,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挽回一个人的脸面。

就像两个人吵了架,一方先主动递个台阶,说句软话,那另一方可能就顺着这个台阶下了,两个人的脸面就都保住了。

可要是双方都死要面子,那就不得了了,非得争个你死我活,到最后可能两个人的脸都丢得精光。

在咱中国人的社交里,这脸面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

你看那些个商务谈判,有时候谈着谈着就不是在谈生意本身了,而是在谈面子。

一方可能会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条件而不肯让步,为啥呢?就是因为觉得让步了就没面子了。

这时候要是有个能巧妙平衡双方脸面的中间人出来,那这个谈判就又能继续下去了。

这脸面文化也有好有坏。

好的地方呢,它让咱们中国人特别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毕竟谁也不想被人指着脊梁骨说“不要脸”。

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会互相给面子,这样人际关系就比较和谐。

京剧脸谱的意思

京剧脸谱的意思

京剧脸谱的意思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化妆艺术,用于京剧表演中。

它通过在演员脸上绘制各种颜色和图案,来展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

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通常代表忠诚、勇敢和正义,如关羽;黑色代表严肃、刚正不阿,如包拯;白色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黄色代表凶猛、阴险,如典韦;蓝色和绿色则常常用于表现豪爽、暴躁的人物。

脸谱的图案也有其含义,如眼部的条纹可以表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凤眼表示威武庄严,三角眼表示阴险狡诈。

此外,脸谱上的花纹和装饰也可以反映角色的身份、职业或特殊经历。

京剧脸谱是一种以视觉形式传达角色信息的艺术表现方式,它不仅增添了京剧表演的观赏性,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快速理解和识别角色的方式。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所谓面子也即脸面,是一个人被周围社会认可、接受的一种标志。

有的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

他们甚至宁可不讲法律、法规、不讲纪律、制度,不讲诚信、道德,也要讲究面子。

俗话说,面子大如天,面子无小事;死要面子活受罪;骂人别揭短,打人别抓脸;人要一张脸,树要一张皮;而一个人一旦失了面子就会被人耻笑,被人瞧不起。

失去面子的一方也会从此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心存芥蒂。

中国人眼里的面子,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一是涉及个人的尊严问题;二是涉及个人的人格问题;三是涉及家族以及身后的社会背景问题;四是涉及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地位、成绩的认可问题。

因此,在古老的中国,在传统观念面前,面子是相当重要的,个别时候甚至高于生命的价值。

比如,张三殴打了李四,李四到有关部门状告张三,于是张三和李四开始了调动身后的社会关系。

张三找了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李四找了在省城工作的姑姑。

张三的叔叔通过关系给派出所所长打了电话,李四的姑姑通过关系给公安局的副局长打了电话。

他们都希望派出所能够倾向自己的一方,能够对自己关照的人网开一面。

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就觉得失了面子,从此心中结下梁子。

比如,王五的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为了上重点高中,就通过关系找到了文教局局长,局长给重点高中的校长打了电话。

如果校长没有给面子,那问题(加微信号tydhl4为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料。

)就大了,以后,校长再找局长办事,嘴都张不开。

所以聪明的校长都会给自己留着一些名额、指标,专门等着面子大的人来说情。

比如,农民丁一要在县城买房子,就找到了在城建局当副局长的老乡。

老乡副局长给开发商打了一个电话,一般的开发商都会给个面子,少则一套房便宜了一、二万,多的能够便宜个三、五万。

如果有那个开发商不给这个面子,那以后有什么事儿也必定疙里疙瘩。

如果给了这个副局长面子,没有给那个副局长面子,更要得罪人。

比如,派出所抓到了一个嫖客,拟定罚款3000元,当事人就开始四处找关系,先是找乡长,派出所民警天天在乡政府吃饭,所长无奈只好给了500元的面子,罚款降至2500元;当事人又找了公安局的副局长,没办法只好又降了500元,罚款改成2000元;万万没有想到当事人又找了一名副县长,再降500元,罚款只好改成1500元。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Social Psychology
• 费孝通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中国的这个“家”字最能伸缩自如了,可以包罗 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 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不但 天下可成一家,还可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 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中国的自家人既具有 亲缘性,还具有认同性。 • 对面子的影响: 一个人必须时时注意他和每一个交往者的特定关 系,以决定其情面施与的范围。
Social Psychology
(二)中国人的等差格局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人重“情”,且把它建立在家的基础上, 结果中国人不但讲人情,而且把人情分成亲疏 远近,构成人情上的特殊主义。
中国人的“家”是一个可以用亲属关系来表 明的大家(而不仅指小家),人们在实际生活 中往往突破亲属关系的界限,结果,一个家族、 村庄、乡里、地区、国家都可以被称这一家人。 所谓“一表三千里”,“五百年前是一家”。
表现在中国人不再倾向于通过自我的形象 来获得他人的心理地位,从而导致中国人不但 在脸面心理和与行为中偏向面子,而且还造成 脸和面子的分裂。意味着中国人的做人重心已 不落在自己的人格与品性的施展上,而是放在 以他人为重或表面应酬上,即处处考虑情面。 中国人处世原则是形成心理地位重于树立 自己的形象。
Social Psychology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中国人所谓的“脸”通“光”、“气”、 “人”、“丑”、“体统”、“羞”、“耻”; 而面子含有“份”、“情”、“捧”、 “举”。 脸与个体的行为关系较大,集中体现的是 人自身的形象或表现; 面子与社会互动关系较大,它所偏向的是 互动的双方所处的关系状况。
Social Psychology

脸面四分图

脸面四分图

脸面四分图
面子,在中国是一种混合了交情、认可、信用、自尊、声誉当然还包括尊严的特殊标签。

对于普通人,面子是地位的保障与标志;而对于商人而言,面子更是一项无形资产,个人品牌、企业信誉、社会地位、社交阶层,无不可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企业带来实际影响。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可分成四类,叫做“脸面四分图”:
第一类人,叫“有脸有面子”。

这类人是中国古代最受推崇的“君子”,个人自身形象好,即“有脸”,在社会互动上也受到认可,即“有面子”。

第二类人,叫“有脸没面子”。

这类人讲骨气,笃信好学,可是太正经,自己“有脸”,可别人不给他“面子”,“不会做人”。

第三类人,叫“没脸没面子”。

这类人大多处于社会底层,无所顾忌,既不给自己争脸,也不在乎别人给不给面子,撒泼打滚无所不作,大抵可以称为“小人”。

第四类人,叫“没脸有面子”。

这类人不讲究道德修养和社会规范,但是懂得面子的金贵,为人圆滑,见风使舵,尽管没什么突出的个人品格来“争脸”,可是善奉承会巴结,在社会上颇有“面子”,即“伪君子”。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认可和尊重
面子文化的内 涵:包括自尊、 虚荣、攀比、
炫耀等方面
面子文化的影 响:可能导致 人际关系的紧 张、社会矛盾 的加剧以及个 人心理的失衡
面子文化的形 成原因:包括 传统文化背景、 社会价值观、 个人心理需求 等多方面因素
面子文化的内涵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关心和尊重
送礼:中国人 常通过送礼来 表达情感和维 系关系,礼品 通常与受礼者 的身份地位有

宴请:中国人 喜欢在宴席上 交流感情,餐 桌礼仪也十分 重要,座次、 敬酒等都有讲

面子功夫:有 些人为了维护 面子会做一些 表面上的功夫, 比如摆阔、炫
耀等
家庭生活中的面子
家庭聚会中的面 子表现
亲戚交往中的面 子观念
面子文化的重要性
维护个人尊严和 地位
促进社会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和 消费
增强民族凝聚力 和自豪感
03
面子文化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古代的面子文化
起源:面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表现:古代的面子文化通过礼仪、礼节、面子功夫等表现出来 特点:古代的面子文化注重形式和仪式,讲究面子功夫的运用 影响:古代的面子文化对现代社会仍然产生着影响,如人际交往中的面子观念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近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发展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
现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定义 与内涵
现代面子文化的 表现形式
现代面子文化的 影响与作用
现代面子文化的 未来发展趋势
04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脸谱的传承意义

中国脸谱的传承意义

中国脸谱的传承意义中国脸谱被称为“最古老的脸部绘画”,是古代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

脸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就是先秦时期,当时东周时期的国王们为了传承家族的血统,不仅用纹身来标记一家的家庭谱系,还用脸谱来传承家族的历史与文化。

脸谱是用特定的画法加上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记录家族历史和传统以及家族文化的历史坚实的记录。

脸谱拥有着诸多传统、家族、地域、文化等元素,每一幅脸谱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史学文献,从这些脸谱中可以发现一些历史洞见。

一般来说,脸谱都以家族谱系为主线,以人物形象和代表性的生活事物进行装饰,描绘出家族的文化。

画面的构图也会通过某些符号,来表达家族习俗、家庭财富、家族行为等深层含义。

脸谱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深受人们喜爱,是古往今来祝福、记忆、表达个人价值观以及财富传承等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一直流传至今。

脸谱传承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着家政的传承,也是家庭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的脸谱不仅把家庭文化和遗产传承了下去,也把当时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继承了下去。

脸谱的绘制有严格的规则和标准,不仅体现了“规矩”和“尊贵”的文化信仰,而且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

此外,中国脸谱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观念,揭示出当时的历史相关背景,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

古代脸谱中也涉及到一些文学作品,例如“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些文学作品也使中国脸谱更加引人入胜。

中国脸谱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记录了过去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脸谱的传承是中国民族广阔的文化历史的一部分,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们更加尊重、珍惜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脸谱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真是数不胜数。

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其中之一--京剧脸谱。

京剧,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被称为国粹。

京剧舞台上数不清的花脸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

脸谱看起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

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

京剧不是没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而是按角色的分类来进行,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黑脸表示豪爽、刚正不阿;紫色表示忠厚老师;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训;白色表示奸诈多疑;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如果你有兴趣,听一听《唱脸谱》这首歌,也会有一点收获。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面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压力
面子文化可能引发社会压力,人 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不理 智的行为,甚至产生攀比心理。
经济发展
面子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 动作用,例如高端消费市场的发 展与人们追求面子的心理密切相
关。
人际关系
面子文化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人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行 为,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其中“礼”就 是指人们应该通过遵守礼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子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重要 的文化现象。
面子文化的特点
重视社会评价
面子文化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因此人们会非常重视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为了 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人们会努力表现自己,争取在公共场合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人们理性看待面子,不盲目追求 物质和虚荣,重视内在修养和精神层 面的满足。
增强自我认知
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 在维护面子的同时不过度牺牲自我。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鼓励人们在社交中注重真实和真诚, 减少功利和虚伪的成分。
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
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关于面子的积 极观念,如重视荣誉和尊严,将其与 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中国面子文化》ppt课件
目录
•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面子文化的影响 • 面子文化的形成原因 • 面子文化的现代挑战与应对 • 面子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和保护自己的面子。面子不 仅代表了个人的尊严,也代表了社会地位和声望。

第六章中国人的脸面观

第六章中国人的脸面观

第六章 中国人的脸面观
脸面让你想到什么?
有面子, 爱面子, 真丢脸, 厚脸皮, 撕破脸, 给面子, 看我面子, 死不要脸, 给脸不要脸, 死要面子活受罪 ……
何为脸面
脸面是社会、他人或自己评价一个人(或自 己)拥有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各类成就之后所 产生的认可度。 各类成就的内容:社会地位、心理地位、政 治权力、学术素养、道德声誉、个人财富、 社会资源(如人际关系等)
讲脸面 秀脸面 爱脸面 争脸面 给脸面 留脸面 丢脸面 损脸面 撕脸面 双脸面 不要脸面 死要面子
脸面行为的文化根基
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提倡和谐社会的建立。 而和谐社会是有阶级性的,即有差序格局的,从而形 成了“礼”。 礼治社会赋予每个人一定的身份和角色。 脸面则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份和角色。

脸面的功能
印象管理功能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通过控制他人获得的信息, 试图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行为的过程。 面子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可获得尊敬、羡慕、赞美、 尊严、信心、自尊。 社会规范与控制功能 社会交换功能 赢得他人同情与信任的功能

脸面行为




脸面行为的心理机制
羞耻心 荣誉心 互利心 自卑或炫耀心理 自尊或自强心 威慑或威信

面子功夫
消极的面子功夫: 打肿脸充胖子;水涨船高策略;水落石出策略;阿Q 心理; 积极的面子功夫: 三层:己我均不失面子,虽达不到预定目的,但不违 己意;己我均不失面子,达到预定目的,且不违己 意;己我均不失面子,且增强面子,超出预期地实 现目的。

面子功夫
维护或增强他人面子的功夫 谦虚礼貌待人 扩大或缩小表情 给人留有余地 委婉表达己意 给人台阶下 适当表达自己的己面子的功夫 加强自我修养:以德服人、以技服人 事先声明性行为 躲避 通过中间人交涉

脸面名词解释

脸面名词解释

脸面名词解释
脸面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面貌、形象和尊严等方面。

脸面常用作名词,表示“面子”、“脸皮”。

脸面在中文社会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与一个人的荣誉、尊严、地位等密切相关。

人们通常希望保持良好的脸面,不愿意在公众场合丢脸或受辱。

因此,维护脸面成为人们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脸面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体现。

在家庭中,脸面可以表现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在工作场合,脸面可以表现为工作能力、职业操守等;在社交场合,脸面可以表现为一定的社交礼仪、自尊和自信等。

脸面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古代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往往注重于维护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与人的交往与辩论中。

他们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避免脱离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损害自己的脸面。

脸面的重要性也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

无论是商业领域还是政治领域,人们都希望在社会交往中维护良好的脸面,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许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不惜付出各种努力,尽可能做到面子上有光。

然而,过于追求脸面有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有些人可能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而不惜说谎或伪装自己,导致人际关系的
疏远或矛盾的产生。

同时,对脸面的过度关注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压力和不必要的焦虑。

总的来说,脸面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交交往中所关注和追求的一种价值。

它与个人的尊严、地位和社会形象等密切相关,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考量的重要方面。

然而,维护脸面也需要适度和均衡,不能成为追求权力和利益的工具,应该以诚实、尊重和公平为准则。

面子文化ppt

面子文化ppt

面子文化下中国人的消费行为特点
1、更重பைடு நூலகம்心理上的满足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 3、消费往往趋于非理性。 4、消费看重的是形式而非用 途。 5、容易形成从众的消费行为。
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需求,满足了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是“有面子”。
面子文化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表现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中国人常将“面子”称为“脸面”。 类型主要有:道德性面子、地位性面子、才能性面子和人际关系面子等。 做面子 给面子 借面子 争面子 保全面子 撑面子 对面子 挽回面子 交换面子 赠送面子
(具体表现)
要面子
“面子”文化
(原因)
(结果)
面子是描述中国人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中国人的身份、年龄、荣耀、 声望、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等息息相关。
• 炫耀型。
乘坐豪华游轮或头等机舱,奢侈型 住行游购娱,非注重旅游的休闲性 观光游览方式。
• 跟风型。 • 时尚型。
黄金周,一窝蜂地往热点景区。 新颖、刺激的旅游消费建构旅游“ 面子”,背包游、沙发游、自 驾游、徒步 探险。
• 盲目型,也称穷家富路。
家境再窘迫,旅游途中也要出手大 方些,到购物天堂血拼等等,瞄准的 大都是高档名牌货。

中国面孔文档

中国面孔文档

中国面孔1. 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面孔。

中国面孔既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种族特征,也承载着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本文将以中国面孔为主题,探讨中国面孔的特征、变迁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2. 中国面孔的特征中国面孔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种、肤色、五官和面部轮廓等方面。

由于中国的地理辽阔和多样性,中国人的面孔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大致来说,中国人的皮肤颜色和肤色相对较浅,五官轮廓比较平坦,眼睛有着黑色的瞳孔,鼻梁相对较低,唇形较为丰满。

另外,中国人的面孔也有明显的种族特征,如黑发、黑眼睛、细腻的皮肤和黄色的肤色。

这些特征在世界范围内比较独特,成为中国面孔的常见特征之一。

3. 中国面孔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面孔也在不断演变。

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各种征战、移民和文化交流中,外来人口的加入导致了中国面孔的多样性和变化。

在古代,中国曾有多个朝代的外族统治,如北方民族的统治者将其特点融入中国面孔中,形成了与华夏族群的混合面孔。

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的交流增多,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面孔的多样性。

而在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面孔的变迁。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频繁往来,互相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也深刻影响着中国面孔的多样性。

4. 中国面孔的社会意义中国面孔作为中国人民的集体特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中国面孔是中国人民的身份象征,代表着他们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通过面孔的相似性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亲近感。

这种共同的面孔也有助于维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其次,中国面孔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孔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和象征。

例如,中国人对美丑的评判常常以面孔为参照标准,认为面相美丽的人具有吉利的福气。

同时,面相也被视为一种预测工具,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完整版)脸谱文化

(完整版)脸谱文化
窦尔墩,典威等 人的脸谱上有其 最擅长的兵器图 案。
雷公脸谱中 有一雷电纹。
王延章头画 蛤蟆,表示 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 画金钱, 表示自己 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 画七星图 于额上。
五、脸谱艺术表现手法对现代平面设计的意义
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是视觉传达 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 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新观 念的介入,现代平面设计趋于 多元化,因此产生了新的设计 需求。基于京剧脸谱装饰性显 得非常突出,具有相对独立的 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已广泛 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上,远远 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出现 在招贴设计、标志设计、服装 设计领域中,展示了它较强的 生命力。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 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 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 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 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 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 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 三块瓦脸 碎脸
花三块瓦脸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 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脸谱源 于远古 的面具
• 发展
宋朝
素脸 花脸
宋代,是戏曲正式形成的时代,涂面 化妆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宋杂剧、金院本 中,涂面化妆形成了两种基本类型:一是 “洁面”化妆,一是“花面”化妆。
洁面”化妆的特点 是脸上很干净,不 用夸张的色彩和线 条来改变演员的本 来面目,只是略施 彩墨以描眉画眼而 已,达到美化人物 的效果。这种化妆 又称“素面” 。
四.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
1 脸谱的色彩 2脸谱的描着方式 3 脸谱的图案
•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 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 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 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 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 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优质】中国人的脸面观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

【优质】中国人的脸面观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人的脸面观读后感篇一:中国人的脸面文化中国人的脸面文化——读《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和社会表征》有感一、前言。

英文中有个词组叫“lose face”,它最初是中国式英语,后来进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在逐渐影响着西方,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中国人的面子的微妙特殊难以准确描绘。

“面子”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常常出现的词语,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积极的方面包括讲面子、爱面子、争面子,消极的则包括丢面子、撕面子,即“破罐子破摔”。

另外有给面子、双面子等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面子”等同于“脸面”,果真如此吗?中国人重视脸面,西方人呢?带着种种疑问,本文将通过对翟学伟教授的《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一书的解读,对中国人的脸面观展开分析。

二、脸面研究历史简述。

对脸面的研究,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学课题。

19 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史密斯1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第一次把脸面归结为中国人的第一性格,揭开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脸面观的序幕。

20 世纪40 年代初,胡先缙2女士首次用人类学的方法,对中国人脸面的历史、内在含义、运用情境进行了研究。

50 年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开始研究脸面问题。

60 年代,脸面研究在台湾学者中兴起。

八十年代末,开始有大陆学者研究脸面问题。

其中代表人物便是翟学伟教授。

翟教授综合前人研究,对脸面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本土化研究,其基本观点是——脸与面是不同的。

脸在中国表示个体据其所处的社会圈而认同的做人标准,根据这种做人标准进行形象展示后,便会受到来自该个体所处社会圈的各种反应、议论和评估。

而面子就是该个体根据他人的正反评价而形成的自我感受和认定。

.三、脸面的含义初界定。

1、脸面与戏,戏与人生。

在对脸面研究的早期学说中,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把脸面、戏曲、表演、台词合为一体,旨在说明中国人的脸面与做戏有因果联系。

脸谱文化专题知识培训

脸谱文化专题知识培训

脸谱的创作技巧与方法
脸谱的应用与传承
培训涵盖了脸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包括色 彩选择、图案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帮助 学员提高设计和制作脸谱的能力。
培训还探讨了脸谱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传 承,如何将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推动其持续发展和传承。
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与愿景
深入挖掘脸谱文化的价值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挖掘脸谱文化的价值,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更广泛的人群宣传和普及 。
脸谱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
在旅游纪念品中,脸谱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纪念品中。比如,在一些旅游景 点的小吃街或特产店中,可以看到各种以当地特色文化为主题的脸谱纪念品,如T恤、明信片、挂饰等。这些 纪念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能让游客将当地的文化带回家中,进一步传播和传承脸谱文化。
介绍各种与脸谱相关的道具,包括面具、头饰、武器等,以 及其特点和用途。
服饰与脸谱
讲解服饰在脸谱表演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服饰表现人 物身份和性格特征。
04脸谱在戏剧中的应用
戏剧是体现脸谱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脸谱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色彩和图案的运用,将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身份等特点进行视觉化 呈现,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06
脸谱文化专题知识培训总结与展望
总结培训内容与收获
脸谱文化的历史与起源
培训中详细介绍了脸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 程,从最初的简单形式到现在的多元化和全 球化现象。
脸谱的符号意义与文化 内涵
培训深入探讨了脸谱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 ,分析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 及与当代社会现象的紧密联系。
演变
在发展过程中,脸谱文化也逐渐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如舞蹈、绘画等。同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审美的变化,脸谱的图案和色彩搭配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脸谱分为四种:生、旦、净、丑。

“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有歌曲脸谱和电视剧脸谱。

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

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

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

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

如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

姬僚。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 林语堂 中国人的生理上的面孔固然很有意思, 而心理上的面孔则更为迷人,值得研究。这 个面孔不能洗也不能刮,但可以“得到”, 可以“丢掉”,可以“争取”,可以“作为 礼物送给别人”。这里我们触及到了中国人 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它抽象,不可捉 摸,但却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 标准。 举个例子很容易,给它下定义却很难。 ——《中国人》
2、脸与面子的定义: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脸是指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 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的认同性心理与行为。
面子是这一业已形成的心理与行为在他人心 目中产生的序列地位,即心理地位。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为了生计
Social Psychology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女儿的面子, 母亲的脸
Social Psychology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同病相 怜
Social Psychology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学习重压 下的孩子
Social Psychology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 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 这样“爱面子”。 在新浪网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 的被调查者认为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很 重要。 从“给面子”、“留面子”、“死要面子 活受罪”,到“打狗还看主人面”,“不看僧 面看佛面”,有关面子的种种说法在人们的言 语对话里更是随处可见。
Social Psychology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Social Psychology
专题四 中国人的脸面观
孩子的脸
Social Psycholo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脸面文化——读《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和社会表征》有感一、前言。

英文中有个词组叫“lose face”,它最初是中国式英语,后来进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在逐渐影响着西方,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中国人的面子的微妙特殊难以准确描绘。

“面子”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常常出现的词语,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积极的方面包括讲面子、爱面子、争面子,消极的则包括丢面子、撕面子,即“破罐子破摔”。

另外有给面子、双面子等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面子”等同于“脸面”,果真如此吗?中国人重视脸面,西方人呢?带着种种疑问,本文将通过对翟学伟教授的《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一书的解读,对中国人的脸面观展开分析。

二、脸面研究历史简述。

对脸面的研究,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学课题。

19 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史密斯1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第一次把脸面归结为中国人的第一性格,揭开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脸面观的序幕。

20 世纪40 年代初,胡先缙2女士首次用人类学的方法,对中国人脸面的历史、内在含义、运用情境进行了研究。

50 年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开始研究脸面问题。

60 年代,脸面研究在台湾学者中兴起。

八十年代末,开始有大陆学者研究脸面问题。

其中代表人物便是翟学伟教授。

翟教授综合前人研究,对脸面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本土化研究,其基本观点是——脸与面是不同的。

脸在中国表示个体据其所处的社会圈而认同的做人标准,根据这种做人标准进行形象展示后,便会受到来自该个体所处社会圈的各种反应、议论和评估。

而面子就是该个体根据他人的正反评价而形成的自我感受和认定。

.三、脸面的含义初界定。

1、脸面与戏,戏与人生。

在对脸面研究的早期学说中,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把脸面、戏曲、表演、台词合为一体,旨在说明中国人的脸面与做戏有因果联系。

这一点在南京方言中巧妙展示出了。

若一南京人生了女孩,朋友会说一句“你么得戏啰!”对此翟教授在书中表态:认为其观点值得商榷,脸面与戏的关系不是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解释,而是一种行为的两种表达。

生活被看成是一台戏,讲究脸面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事故、中国文化的老道与玩世不恭的态度。

2、脸面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出现发挥作用,如果离开了人与人的互动过程,意义即不存在。

即脸面是社会化的产物。

3、中国人的脸面并非仅指社会的正面形象。

它可以正面也可以负面,形象丑恶成功失败都有。

4、脸面是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产物。

一位领导在下属面前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一定会觉得很丢脸。

若是换成了在妻子面前,可能倒也视为寻常。

衣锦还乡者必然觉得自己非常有面子。

以上都是些琐碎的例子。

研究脸面的学者杨春认119世纪的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在中国待了22年2与黄光国合著有《面子》为:脸面与角色的关系在人的交往中是不同的。

在平等交往关系中,地位越高对脸面似乎越敏感。

一位有地位的人向另一位有同等地位的作出某项请求遭拒绝,可能被拒绝者觉得很失脸面,而同样的情境如果发生在两个农民身上,可能不会有这种感受。

在不平等的交往关系中,水平高的人输给了水平低的人其也会认为很失脸面。

由此可见,一个人何时觉得丢脸何时觉得有面子,和他的角色与地位紧密相关。

5、脸与面子是有差异的。

脸是中国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及理想,面子表示中国人所讲究的一种关系状态,其内涵为自我掩饰与虚饰。

(关于这一点本文在第四部分“脸与面”中将作详细阐述)6、脸面是社会圈中的概念。

这一句话包含了两点涵义:(1)、对于有无脸面的判断必须要放到特定社会圈里遵循其特有的价值观进行判断。

比如成绩优异的学生如果放在一个不读书的群体中——大家视为读书好的人视为书呆子,有钱或者是打架斗殴很厉害才在这个圈子里才视为有面子——那这位学生必然是在其中没面子的。

(2)、强调社会圈的另一点是,成功不等于有面子,只有受到社会圈的认可,才叫有面子。

比如出生在医生家庭的著名歌手罗大佑,却不能说是为家庭长了面子,因为在台湾的社会圈中,学了医学那是最有面子的。

个人成功却不能在家族圈子中不被认可。

由此可见社会圈对其评判对其是认为自己有无面子的关键。

正如书中所说,“脸面的目标来自于他的生活群体要求,即个人所处的生活群体对其成员提供的规范与期待。

”“他要做的是力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同群体的价值观统一起来”。

7、与西方文化中脸面的比较。

西方学者戈尔夫曼3将中国人所讲究的脸面纳入世界共有范畴之内。

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并不是西方文化中的行为准则、荣誉、尊严、地位等。

从二者起点来看,西方的脸面的起点是个人主义,而中国的脸面的起点则是关系。

进一步来说,在中国人的脸面观中,脸和个体接近,面子与关系接近,个体与关系是有联系的,中国人认为所有的个人都是活在关系中的,如果一个中国人要做出决定,必然会征求父母、朋友等意见,这些意见甚至会左右你的意见。

而在西方的原子社会中,个体与关系完全独立。

四、脸与面翟教授认为,脸与面子是相互独立的。

脸是指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的认同性心理与行为。

面子是这业已形成的心理与行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的序列地位,即心理地位。

脸与个体的行为关系较大,集中体现的是人自身的形象或表现;面子与社会互动关系较大,所偏向的是互动的双方所处的关系状况。

在两者的相互联系上,脸是指个体的形象和表现方式,而这种形象是以其所处的社会圈为依托的,当社会圈对脸的评价出现时,面子也就出现了,有面子即正面评价,没面子即负面评价,但是有面子不等同于个体形象和表现方式的正面。

脸是由人对社会贡献和道德表现得到的,有实荣性质,面子是由社交圈根据情璄需要所赋予的人生虚拟生活是虚荣心理。

这样一种的脸与面的分离使得“架子”出现了。

架子是脸和面子趋向分离时的行为表现,即在脸和面子不协调时同时兼顾到脸和面子的一种心理和行为。

因为这种不协调更容易出现在长辈、文人、官人、富人以及师长中,因此他们是最有可能游离于脸与面的人,一方面要显得很有品德与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很3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世故,摆出各种各样的架子使自己不失身份地位。

五、在与西方脸面观的对比中再次挖掘。

以上简要论述,似乎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人格产生形象,形象产生心里意味,即面子,接着会有关系的建立。

而西方社会学中戏剧理论似乎与之相似:自我带着面具到台上面对观众表演。

真实自我在后台表现,站在台上面对观众则永远戴着面具。

这样一来,如果用“人格产生形象,形象产生心里意味,即面子,接着会有关系的建立。

”来说明中国人的脸面观似乎还远远不够。

现在我们将目光再次放到西方社会中。

在以个体主义为至高无上的原则的西方,人们认为个人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和具有脸的资源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和他人关系的建立和获得面子的多寡,即如果个体自己先获得了脸的资源,他就能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具有了面子资源;如果他自己不具备脸的资源,也就相应地得不到面子上的资源。

而对比之下,中国人的脸面观并非由个体为起点,中国人强调社会是关系的存在,起点在于关系,即中国人的脸面观是一个连续体的翻转。

翟教授在书中的这样一幅图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中国人的人情与关系对面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中国人所讲的做人不是指自己表现如何,而是指自己关系建立得如何,中国人关系的建立往往是从亲缘和地缘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意义建立的关系从理论中发展起来,无需人格和形象作为前提。

人情是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基本样式。

意味着中国人的做人中心已不落在自己的人格与品性的施展上,而是放在以他人为重或表面应酬上,即处处考虑情面。

中国人的处世原则是形成心理地位终于树立自己的形象。

六、脸面观在实践中的困境几千年来。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人信奉的至高无上的做人准则,以品德为重,以地位为主,在仪表、内在修养、言行与关系方面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

然而,将其放入实践中,真正修成正果的却很少。

儒家思想对君子的种种界定很难做到。

这种界定是经过概括、抽象、综合而来的一种人格,这种理想型人格照着去实践基本不可能。

此外,这种要求内部矛盾与选择的多标准化——比如忠与孝之间的博弈——也造成实践中难以操作,而且这种多样性的标准在操作中有一些回旋与自慰的余地。

由此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一下子被拉回了现实中,导致了脸和面子在价值上的分离,最后走向了形式主义,也导致中国人在做人认识上的不平衡,他们试图坚持一种“方”的行为标准,却未想到这却造成了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的社会关系,无奈只能迎合“圆”,又被中国人的价值观排斥。

七、中国人的脸面观在本书最后,翟教授给出了其多年研究成果——脸面观四分图,如下:在这张图中,第一类人叫“有脸有面子”,即古代最受推崇的“君子”。

第二类人叫“有脸没面子”,即讲骨气的人们,自己“有脸”,可别人不给“面子”,“不会做人”。

第三类人叫“没脸没面子”,大抵可称为“小人”。

第四类人叫“没脸有面子”,即“伪君子”。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中国人的脸面观的结论1、每个中国人都在社会生活中追求脸面,但大多数人在第二、四类人中,第一类人为数极小而为中国人所崇敬,第三类人透过相反的方向来实现这一目标。

2、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排斥第三、四类人。

3、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因关系的介入,中国人在更认可一、四类人,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4、中国人无论在价值层次还是在现实层次都认为第一类人好,第三类人坏;5、才价值观上看中国人的脸面管,中国人对第二类人做高评价,对第四类人做低评价;6、从现实生活上看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对第二类人做低评价,对第四类人做高评价。

7、第二类人在价值和现实之间的认知失调倾向通过精神胜利法来调整,表现出架子式的行为。

8、第四类人在价值和现实之间的认知失调倾向透过人情法则来调整,表现出社会交换行为。

处于第三类的中国人最有可能选择越轨行为来获得脸面。

八、脸面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女都是演员”。

史密斯认为中国人的脸面与戏的关系是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解释。

儒家思想是脸面观的基础。

然而真正让中国人把人生看作一出戏,并自欺欺人表演下去的是老庄思想,中国人在这种出世思想熏陶下,学会了如何去看待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入世生活。

人们很少能够逃离世俗生活,又无法做到儒家要求的君子准则,却又想要得到社会圈对自己的认同,于是人们“在此生活中把脸面的正经性摧毁了”。

脸面观四分图表示了中国脸面观在中国文化系统、行为及资源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过程。

文化系统即产生脸面的价值系统构成了脸面观的原型,这一套文化价值体系为中国人提供了一套为人处世的原则;当人们将此原则付诸实践时,开始进行印象整饰从而获得心理地位,即进入了行为及其资源系统。

这种获得道德心理地位是来自于社会圈,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对社会评价尤其是社会赞颂的重视及喜爱,导致了脸与面子分离,面子甚至高于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