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概论04 第四讲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西方哲学概论04 第四讲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 1878年他又写了一部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 这本书的出版使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基本上没 有哪个人愿意与他待在一起了,包括他的学生。
尼采的灰色人生
• 1879年是尼采生活的一个分水岭,由于身 体原因,尼采已无法继续担任教授工作而 申请退休并获得同意,政府给了他每年 3000法郎的补助,时间是六年。
• 他的另一重要著作《偶像的黄昏》的副标 题为“如何用铁锤从事哲学”意在把上述 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当做偶像打倒。
二, “上帝已经死了”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序篇》中尼 采提出了“上帝已经死了”并非真的指那 个基督教的神耶和华已经死了,而是基督 教死了,更具体的说,是基督的各种道德 观念死了。而“死”的含义则是指它应该 死灭,或者说,应当被批倒批臭,砸个稀 烂。
• 1870年尼采第二次参军,他本想亲自上战场,但由于某种 原因,他只能留在军医院照顾伤员。这次参军给他留下了 两样东西,第一是他的哲学——权力意志哲学,第二是他 的病:痢疾、白喉和性病。
• 战争结束后,他又回到大学,一直到1879年.这期间有两件大 事:一是他与瓦格那的友谊,二是他的作品。瓦格那是个 放荡不安的音乐家,是尼采所想象的天才似的人物,与尼 采一拍即合。在瓦格那本人和其音乐的影响下,1872年出 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这是一部纯粹理论 的著作,由于它与传统的著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迥然不同而 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并且影响到他的仕途。
尼采的童年和中学生活
• 1849年(5岁),父亲因脑病死后,就生活在一个由女性 控制的家庭。他是家中唯一的男性,其余5个女人是:母 亲和妹妹,外祖母和两个尚未出嫁的姨。由于身体太弱, 无法与其他健康男孩相处,妹妹和书本成了他最好的玩伴。
• 由于尼采在校成绩不错,并且表现出极高的天赋,1958年 他母亲把他送到当时德国最好的学校——普尔塔学校读书 (施莱格尔和费希特曾在此读过)。在普尔塔学校,尼采 接受了多学科的教育,主体是宗教和语言,最擅长的是希 腊文与拉丁文。在普尔塔学校的日子对尼采非常重要,一 方面他与同学的相处是愉快的,另一方面,他积累了大量 的基本知识,阅读了大量有关拉丁文、希腊文,希来伯文 的经典著作,之所以如此,他解释道:“知识的领域广阔 无比,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理性的概念就开始崭露头角。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一直持续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但是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它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且试图瓦解之前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主导。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论、本体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态度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其内在也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性。

关键词:西方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哲学最早期的发源时期古希腊哲学到哲学思想繁盛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的位置不断被推进,其理论也逐步被完善。

直至19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仍居于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

在此之后兴起了非理性主义,冲击了理性主义的位置。

非理性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主要是针对理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反驳,非理性主义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扬。

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者再次掀起了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热潮。

后现代主义不单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而且它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加倍深入。

就此而言,后现代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理论继续发展与延伸。

由理性主义处于哲学殿堂中高居不下的地位发展到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冲击理性主义的地位,再到后现代主义猛烈批判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其内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和逻辑性。

而且,三者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理解阐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故而,根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要务。

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在那个哲学之源的最初阶段,理性主义便有了全面发展,成为西方哲学理性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

其间逻各斯和努斯两大概念的提出,是理性思想的彰显,为理性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思考方向;苏格拉底对善的追问,对灵魂的思考是以理性为根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人的灵魂包括理性、勇气和欲望三个部分,灵魂特有的和基本的东西正是理性。

理性主义VS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VS非理性主义

本质主义是本体论上的,基础主义是认识论上的。

二者都认为有某种超越存在者的确定性,都是一元论的。

而我这种非理性主义(大乘空宗、历史唯物主义或称实践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虽也有某种自明,却不是超越存在者的,更不认为有超越存在者的性质,而是开放、多样、相对、混沌的。

否定理性主义,并不否定理性;说这不是杯子,无需说这是什么。

“否定”不等于“不是”。

“一定”的否定、反面并非“一定不”,而是“不一定”;“是”的否定、反面为“不一定是”,而非“不是”。

只有这种可能性,即“是”;那么其他可能性,如“不是、“是又不是”,都足以否定“是”,成为其反面。

西方旧哲学基于“是”而成的本体论,又称“是”论,根本上不成立。

“是”只能是专名对特指:我是人,你不是我,所以你不是人?我属于人类,而非我就是人类。

但生活中,语言和思维并非如此,总是一词多义,乃至歧义。

而系词看似独立的逻辑,实际仍在语法、生活中。

理性主义混淆并错误使用这种逻辑,一方面自证其理性不必自证,自己就是基础主义的;一方面又攻击非理性主义也是一种理性主义,甚至是基础主义,纯属扯淡。

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同一性,结构、概念等的统一性,理性主义缺一不可。

这在逻辑与经验之间,充满矛盾上:逻辑上,根本的、终极的理性、主体,应该only ONE;但经验上,不止一种理性,不止一个主体,差异必然存在,矛盾必有可能。

黑格尔所谓每个意识都期待另一个意识的死亡,萨特所谓他人即是地狱。

理性主义的主体,如民法上的所有权。

所有权,是对客体排他性的支配。

故黑格尔、施蒂纳乃至蒲鲁东都非常重视,专章、专著大书特书。

但生活中,你和朋友凑钱买的房子,是按份共有;你一家三口的房子,是共同共有。

法律也规定你有所有权,但你有权想卖就卖吗?就算房子只归你所有,建多深、多高,外观如何,以后怎么用,你都有权自己决定吗?所有权之上,还可设置限制其使用的物权,美其名曰“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这些权利某些情形下,比所有权更优越、更强大——你抵押的房子,质押的股票,拖欠工程款的房子或修理费的车子,你超过约定或法定期限不还债,这些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就能突破你的所有权,对这些客体拍卖、变卖后的所得优先受偿。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演变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演变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演变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的演变文兵(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2249)[摘要]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及: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

本文认为,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是这三个哲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

本文认为,由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及其向反理性主义的演进,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

本文对这种演化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和揭示。

[关键词]理性、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发展,因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理论内容,呈现出三个阶段,一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哲学,二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哲学,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哲学,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m)和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是这三个哲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

一.理性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转变传统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转变,有其社会历史的背景和科学发展的背景,但也有传统理性主义自身的局限。

传统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理论逻辑。

理性主义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但其核心观念则是肯定认识的确定性,肯定价值的普遍性,肯定历史的进步性。

但这种肯定中却存在着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却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的情况下,为非理性主义所用。

1.传统理性主义的缺陷传统理性主义的缺陷之一是在认识论中坚持绝对的真理观。

传统理性主义坚信人们凭借着理性之光能够认识外在的世界,他们对达到知识的确定性是深信不疑的。

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把这种确定性又加以绝对化。

这种绝对化主要体现为,传统理性主义都把真理加以永恒化,认为对真理的认识过程不受任何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的制约。

例如,洛克认为意识犹如一面镜子,“不能改变,不能涂抹它面前各种物象在它以内所印的各种影象或观念似的”1。

洛克既排除了在认识过程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把真理看成了一次完成的。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思考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思考

婢 叔本 华开 启 , 由尼 采 、 格森 、萨特 等人所 继 承 。 哲 学 沦为 神学 的 “ 女 ” ,但 古希 腊理性 主义传统 并 伯 2 纪6 0世 0年代 ,后 现代 主 义运 动 掀起 了新 一轮 的 并 未 中断 ,理 性 主义思 维 占据 着统 治地 位 ,最为权 批 判 传统 理性 主 义 的高潮 ,它 是对 以往 的非 理性 主 威 和 神圣 的上 帝也需 要 借助理 性来 推理 和证 明 。 义 的继 承和发 展 ,但 它走 得更 远 ,对理 性 主义 的批
共 性 ,是世 界 的发展 的 内在 动力 和源 泉 。 不 确定 、不 可言喻 、不 可约 化 、不 可设 定 的哲 学 思
总之 ,理 I主义是一种世界观 ,认为人能够认识 想 和哲学 原则 的倾 向 。德 里达 自称 自己是 一个 无家 生
世界 的规律 。理性 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 ,是一种文化 可 归 的流浪思 想家 ,无依 无靠 浪迹 天涯 。不仅 是 在
到 了 l 世 纪末 1 8 9世纪 初 的德 国古 典哲 学 ,它
正理 性 主义 的先 河 ,由理 性精 神构 建 了理念 论 。柏 是一 种理 性 主义哲 学 。他们 崇 尚理性 ,认 为理 l是 生
拉图在 《 理想国》中把人类灵魂分为理性 、情感和 人 的本质 ,是 世界 的本 质 ,通过 理 l 以解 决一 切 生可
第 1 0卷 第 2期
21 0 0年 6月
广 东 培 正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GUANGDONG P Z EI HE NG COL EGE L
V0 . 0 11 NO. 2
J n2 0 u .01
理性 主义和 非理性 主义之 思考
冯 桂 锋

逻辑与直觉的分裂和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逻辑与直觉的分裂和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作者: 王天成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130012
出版物刊名: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21-25页
主题词: 逻辑;直觉;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逻辑异化
摘要: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是西方特有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必然结果。

而在造成这种对立的诸因素中,逻辑与直觉的分裂又是最直接的因素。

把人的精神分为理性和非理性并进而把它们对立起来从而形成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对立,可以说是以逻辑与直觉的分裂为前提而运思的结果。

西方哲学中逻辑与直觉的分裂是西方所特有的在崇尚知性前提下而发生的逻辑异化的表现,是人对自身精神反思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建基于其上的所谓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也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看,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只是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并且即使在西方传统中也只会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随着对片面逻辑理性的克服,随着人们对直觉和逻辑统一真相的逐步党解,传统意义上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的内容将被消融于统一的精神视域中。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一种哲学方法
01 背景
03 代表人物
目录
02 含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 为随着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 哲学基础。
背景
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发展,因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理论内容,呈现出三个阶段,一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 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哲学,二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哲学,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的哲学,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但是应当指出,“理性”一词在原子论哲学先驱阿拉克萨戈拉那里是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使用的。按照 阿拉克萨戈拉(种子论)的观点:理性(奴斯Nous,即心灵)是一种更精细的种子,由于它的作用,造成种子的 旋涡运动,使一些种子结合,另一些种子分离,最后形成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理性”在阿拉克萨戈拉的哲学 中是作为运动原理使用的,而“不是从外面安排世界的精神实体。”(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343 页)这种原理被德谟克利特继承并改造构建成了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论哲学。
柏拉图苏格拉底所揭开的哲学篇章,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发展,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 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 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 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 性内容规定为理念。”(《哲学汉讲演录》第二卷,第195页)为了把握理念、结构理念,柏拉图制定了他的 “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当然“不是把观念型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 是逻辑理念的运动。”(《同上》,第199页)甚至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也是旨在确认思维的内在本性,高扬 理性的权威:他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份,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 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只有 清除了感觉的杂念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柏拉图哲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的本体论而且也系统地阐述 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真、善、美与理性天然合壁成为光照上千年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之源。

理性与非理性

理性与非理性

理性与非理性贾湛扬州职大2020 -07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哲学慢慢形成一股壮大的哲学思潮——非理性主义,在西方这本来是对理性的反思,是人类思想进展史上的一个超级自然的台阶,但这种哲学对愚昧掉队的地域,却不自觉地阻碍了掉队的人们追赶先进民族的前进步伐。

许多掉队的文化因为人们缺少理性,且对非理性的本质熟悉处于原始时期,从而继续阻碍他们走向现代文明。

显然对理性与非理性的熟悉和如何处置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掉队地域远比发达地域重要,也关系到整个人类的文明可否持续进展,因为腐败很容易在科学素养不够高的人群中蔓延。

一、理性与非理性思维的概念尽管理性与非理性是人们最经常使用的词语,但是时期的进展尚未能让它们进入严谨的科学。

因此至今找不到超级严谨的概念。

百度中说:“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看、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归纳的一种思维。

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确实是一种成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非理性主若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

”如此的概念大致能让人明白理性与非理性,但似乎仍是比较含糊,不象科学辞汇的概念那么确切。

思维指什么,与精神因素有什么区别,这些不清楚,那么没有知足出科学概念要求的“概念=种差+属”的条件。

下面咱们来尝试严格的概念。

咱们把所有大脑的活动称为精神,而思维是精神的一种,属于联想和判定和与判定有关的(如描述分析综合分类排序等)精神活动,判定包括真假(对错)判定、善恶(好坏)判定和审美(美丑)判定。

象喜怒哀乐等都属于精神现象,尽管常常与判定有联系,但它本身不是判定进程。

还有,仅仅是对事物的一样性的描述,没有自己的方式的精神活动,严格地说不属于笛卡尔意义上的思维概念。

把思维分成两大类,即严谨的和不严谨的思维两类。

严谨的思维方式常称理性思维,与它对立的不严谨的思维方式称非理性思维。

注意:喜怒哀乐等人的情绪反映属于非理性因素,不称之为非理性思维。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征的叔本华哲学受到极大欢迎,他本人因此
声名大震。
对叔本华影响最大的是康德、柏拉图
和佛教哲学,他的哲学在基本框架上仍然是
一种体系哲学。从形式上说,他的世界体系
类似康德,即把世界二重化为现象(表象)
和自在之物,不过,自在之物在他看来总能
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
而已。
二、作为表象的世界
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西方各国掀起了一个范 围广泛、表现强烈的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浪潮。现
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正是这一批判浪潮 的产物。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超越传统理性
主义并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活动
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
般的特征。
由于它对人的情感意志等的作用的强调是以
层面的主体和客体当作独立存在的实体,而
认为它们只能在表象中彼此相对而存在。他
的理论的出发点是既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
而是融主客于一体的表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客体 和主体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割裂主客体的 统一,将认识论的问题等同于本体论问题, 使认识僵化,以至走向绝对主义和独断论。
三、作为意志的世界
不同等级的理念,这些理念在现实世界中的不同等
级的事物上表现自身。愈是处于较高级阶段的理念
愈能清晰而完整地表现意志。处于最高级的理念是
人的理念。人与其他东西不同,他能够发现自己,
知道自己既是意志又是表象,也知道世界既是意志
作理想的社会和国家,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主要 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先后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先
后确立后,人们发现理性的社会和国家所带来的不 是理性主义思想家所约言的人的普遍幸福和人性的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 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必 须以辩证法的理论为指导才不 会误入歧途。
谢谢观看!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 因素之间的关系?
班级:学前艺术111班 姓名:吴岩昌 学号:1150807127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类 认识活动结构中不可分离的两个部 分。
“非理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 理性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 指认识过程
中的感性认识和 理性义认识论,不但承认理性因素在认 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 用,同时,在对待非理性因素问题上,既看到了 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消 极作用。同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不同,马克 思主义哲学认为,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 合等理性认识的因素和直觉、灵感、顿悟等非理 性认识因素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两者是互为 前提、互相包含的、互相转化的。当理性因素的 运用到一定的程度时,思维过程的矛盾和冲突被 进一步揭露和展现时,沿着原来的逻辑思路无法 进行时,转变思路和重新选择新的逻辑起点,直 觉、灵感、顿悟的思维形式就发生了作用。所以, 理性因素的作用是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基础和平台。 当直觉、灵感、顿悟的思维形式发生作用以后, 仍然需要条理化、分析和推理性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但承认理性因素在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但承认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在对待非理性因素问题上既看到了用同时在对待非理性因素问题上既看到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消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
狭义: 指作为认识
过程高级阶段的 理性认识,仅包 括概念、判断、 推理等抽象的逻 辑思维形式。
狭义的理性与感性相对; 广义的理性包含狭义的理性,

理性主义史学浅论

理性主义史学浅论

理性主义史学浅论理性主义史学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史学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这一史学流派的影响与价值。

背景介绍理性主义史学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是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这一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的赫尔德和法国的伏尔泰等,他们通过理性的方法对历史进行研究和解释,反对以往神学和形而上学的历史观。

在此背景下,理性主义史学成为了现代历史学的开端。

主要内容1、理性主义史学的理论主张理性主义史学主张将历史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强调运用理性思维和方法对历史进行研究。

这一学派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规律,而人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揭示来理解历史的本质。

此外,理性主义史学还强调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避免片面和主观的结论。

2、理性主义史学的研究对象理性主义史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一学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此外,理性主义史学还注重对各种史料进行批判和考证,以确保历史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理性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理性主义史学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达到了巅峰,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史学领域,还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然而,随着19世纪后半叶实证主义史学的兴起,理性主义史学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然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新文化史和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兴起,理性主义史学得以重新被审视和研究。

结尾理性主义史学作为现代历史学的开端,其理论主张、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都体现了人类对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虽然理性主义史学的影响力在某些阶段有所减弱,但其价值与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当今多元化的历史研究中,理性主义史学所倡导的理性思考、全面分析和客观考证的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西方哲学史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各种思潮和思想家的时期。

在整个哲学史中,有两个主要的思潮,即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逻辑的运用,追求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获得真理。

而非理性主义则强调感性和直觉的力量,认为超越理性的体验能够揭示更深层次的真相。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思潮的起源、代表性思想家和他们的观点。

理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超越感官和经验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理性和智慧的一种形式,称为理念界。

他认为只有通过推理和思考才能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获得知识,他认为理性和经验是相互关联的。

在中世纪,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由圣托马斯·阿奎那这位天主教神学家提出的哲学体系。

阿奎那认为,信仰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宗教的真理可以通过理性的论证来得到证明。

他认为神学和哲学可以结合起来,通过逻辑和分析来探究宇宙的本质和目的。

在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启蒙时代,这是理性主义思想的高潮。

启蒙思想家如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都强调通过自我思考和对世界的分析来获得真理。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认为通过怀疑一切,可以找到不容置疑的真理。

斯宾诺莎强调了人的理性自由,并认为通过理性的追求可以达到幸福和合理的生活。

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他的哲学体系,这标志着理性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康德认为理性有其固有的限制,我们无法获得某些问题的终极答案,如宗教和伦理问题。

他提出了“合乎理性”的道德法则,认为我们应该通过道德行为来回应我们内心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非理性主义的思潮也开始兴起。

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浪漫主义者,如海德格尔和尼采。

他们强调感性和直觉的力量,认为超越理性的体验可以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应该在存在的世界中直接经验,并通过这些经验来理解自我和他人。

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作者:李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9期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理性的概念就开始崭露头角。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一直持续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但是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它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且试图瓦解之前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主导。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论、本体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态度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其内在也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性。

关键词:西方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中图分类号:B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80-02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哲学最早期的发源时期古希腊哲学到哲学思想繁盛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的位置不断被推进,其理论也逐步被完善。

直至19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仍居于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

在此之后兴起了非理性主义,冲击了理性主义的位置。

非理性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主要是针对理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反驳,非理性主义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扬。

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者再次掀起了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热潮。

后现代主义不单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而且它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加倍深入。

就此而言,后现代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理论继续发展与延伸。

由理性主义处于哲学殿堂中高居不下的地位发展到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冲击理性主义的地位,再到后现代主义猛烈批判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其内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和逻辑性。

而且,三者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理解阐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故而,根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要务。

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对立开始讨论,然后探讨启蒙运动对理性主义的推动,接着分析存在主义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

在现代哲学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辩证关系成为重要议题。

最后对西方哲学史中其他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进行探讨。

通过总结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与交融,以及对今日的启示,本文呼吁读者反思并尊重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共存和对话。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启蒙运动,存在主义哲学,现代哲学,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交融,发展,探讨,对立,辩证关系,启示。

1. 引言1.1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在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两种哲学思想代表了对于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也体现了人类在思考和探索之间的不同取向。

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情感和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思考中的重要性,而理性主义则主张逻辑、证据和理性推理在思考和认识中的至关重要地位。

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在古希腊哲学中便有所体现。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理性主义的观点,认为通过逻辑和理性推理可以获得真理和智慧;而诸如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等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则更加关注直觉和神秘经验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启蒙运动对理性主义的推动使得理性主义在17世纪和18世纪达到了巅峰。

启蒙运动强调人类理性的自主性和重要性,呼吁人们通过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和追求真理。

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又重新引起了对非理性主义的关注。

存在主义哲学家如基尔凯郭尔和萨特主张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荒诞无常的,理性无法全面解释人类的存在和行为,因此非理性主义在现代哲学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中交互影响、相互补充,二者的辩证关系展现了人类对于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多元思考方式。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互补关系中找到一定的启示,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本质。

西方哲学史中理性与非理性主义

西方哲学史中理性与非理性主义

代序:“百姓酒馆”老板娘的本职工作是在“天涯别院”开黑店,业余爱好是读洋书。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虽然这年头读洋书读不出名堂来,但总归是个爱好,说不定将来有用也未可知。

人有爱好,心就不老。

看到老板娘十年前这篇心得体会写得还不错,就把它贴到这里来。

谁要是对老板娘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想论战一把,胡扯奉陪到一半。

管你对错,在胡扯笔下,你肯定不对。

因为老板娘总是对的。

正文如下:在一定意义上说,整部西方哲学史就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相互对立冲突的历史。

在这场长达两千多年的明争暗斗中,或许是由于作为西方哲学之源头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基于对史前神话世界观的理性否定,理性主义虽一度遭遇了中世纪神学的钳制,从总趋势上说仍是占上风的。

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理性主义的至上地位愈加巩固。

但是被几番放逐的非理性主义却从未甘于沉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串不和谐的音符骤然响起,非理性主义以狂飙突进之势席卷而来,继人们摧毁了上帝的祭坛,理性的祭坛也终于开始瓦解了。

这不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事实上,非理性主义的重新崛起给整整一个世纪的哲学思维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免产生疑问:如果说,非理性主义的滥觞植根于人类的愚昧顽劣,那么在自然科学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的二十世纪,它又为什么得以沉渣泛起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非理性主义的崛起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然而,仅凭一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把这一广阔而深刻的文化现象看的不言而喻,又未免失之笼统。

我认为,若想真正做到深刻而完整地把握非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我们首先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非理性主义产生的根源,这应该是一种更为直接却也更为深刻的视角。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代思想史的中心事实便是宗教的没落,它结束于人们亲手埋葬了上帝的世纪之交。

或许可以这么说,二十世纪是自由人的世纪,而真正自由的个体是不需要任何关于终极真理、超越原则的神话的,不论它是神性还是理性--这是否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呢?现代人这种孑然独立、无依无靠的自我意识与非理性主义的兴起是否有某种内在的、必然的在全球各民族形成之初,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心理特质,并进而影响其思维方式的形成。

【潜意识理论】非理性思维形式的理性本质

【潜意识理论】非理性思维形式的理性本质

【潜意识理论】非理性思维形式的理性本质非理性主义在古代已存在,如中国的禅宗文化、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哲学。

但自十九世纪末,非理性主义令人惊异地迅速蔓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理性主义思想便以各种形式、各种理论融汇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股日益强大的文化思潮,弗洛依德、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费耶阿本德等非理性主义大师从哲学方法和哲学理论上为非理性思想的方法的建立和传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艺术上的非理性表达方法和艺术上的非理性主义思想也在进一步发展,非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现代社会的范围极为广泛的文化思潮而席卷全球。

非理性主义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其鲜明的反理性、反科学、反逻辑倾向,它与现时科学的价值观、方法论、理论、技术体系似乎截然相反。

在科学迅猛发展,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趋于自然科学化的同时,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形成一种难以解释的不稳定势态,使人们对科学的无条件信任产生了根本性动摇,认识上的二元论倾向似乎势不可免。

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必须对非理性主义的本质做深入的研究和肯定的回答。

在中医领域,非理性主义也常做为一种可使其避免现代科学规范的约束的固有特点而获得特别强调。

作者认为,非理性主义的反理性倾向只是表面的,其本质仍为理性主义。

本文仅就其中的非理性思维形式的本质做出逻辑回答。

一、非理性主义的分类非理性主义的定义难以找到恰当、共同的内涵【1】,但其外延大致明确。

这一外延包罗万象,十分庞杂。

因此,对它的研究必须在起码的分类之后才能进行,特别是按某种统一标准进行分类,才能反映出各类间的区别和联系。

作者认为,非理性主义各类别均与思维有关,下面以思维为基准,列出各类别的地位,并与理性思维做比较。

见表1。

表中1 非理性思维的分类学科思维分类非理性主义表现理性主义整体表现哲理(本体论,价值观,方法学)基本思维框架唯心论,如神启说,以自我意识为存在的本体唯物论认识论思维材料来源体验,主观性,参与客观观测医学思维时的精神状态梦、昏迷、痴呆、狂躁、麻痹身心健康,冷静行为科学思维动力本能、欲望、性欲望、意志生命冲动、情感、信仰、毅力、爱好理智思维心理学思维形式直觉、顿悟、灵感诠释、概括、投影艺术思维结果的抒发幻想、荒诞、意识流、扭曲变形、浪漫求真务实上述分类有两点必须注意:1.同称为非理性主义的事物实际上是由不同本质的各类组成,讨论时须区别对待,不可混为一谈;2.非理性主义各类间并无本质相关,如唯心主义者也可理智行事、思维,清醒的人也有本能冲动,等。

论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论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论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论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性和非理性是辨证统一的,理性在二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理性的指导,同时也不能忽视非理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处理问题解决事情时,既要重视理性也要重视非理性。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有认识能力,而认识能力主要有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两部分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性和非理性是辩证统一的。

弄清楚二者的关系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要弄清楚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要清楚理性和非理性的内涵。

首先就理性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它进行阐述:第一,在存在论意义上,理性或与物质性相对应,或与动物性相对应,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实体,这种实体具有非凡的特质。

第二,在认识论意义上,理性思维是摆脱了对象的感性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感性认识相对应而存在,作为高级的认识形式,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征。

第三,在人的行为方式意义上,理性表现为人的自我约束能力。

对于非理性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在存在论的意义上,非理性与人们的理智性灵魂或理性实体相对应的,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实体,这种实体具有理智无法穿越的神秘性质。

第二,在认识论意义上,所谓非理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狭义地说,精神要素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因而被称为非理性的因素。

广义的看,非理性因素还包括认识能力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也包含在非理性因素中。

我浏览了很多资料发现目前学界对于理性和非理性的探讨的方法大体上是相似的,他们都没有纯粹的对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概念进行纯概念的探讨,而是把他们放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个哲学思潮中去探讨二者的关系,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斗争中去研究理性和非理性,在对二者关系探讨之后得出的结论中也可以发现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不管是提倡理性的价值还是重视非理性的价值,他们都没有把二者绝对的对立起来,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都认为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中西方哲学的理性精神之比较

中西方哲学的理性精神之比较

从哲学的发展史来看,理性主义、理性精神一直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人们理解把握哲学的一个主要的线索。

而中西哲学发展的异趣也集中表现在理性精神的差异上。

一、理性精神的含义理性主义指哲学中崇尚理性、强调理性作用的理论观点或思潮。

理性主义把自己关注的焦点指向客观世界的意义,它追究客观世界的本原(本体论),表现为纯粹理性;它还关注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产生了分析主义和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它追究如何改造世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实践理性。

因此,理性精神应包含四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纯粹理性,指人超出一已感官欲望和利害关系,不求功利、不计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思辨的问题,即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讲的内容,主要包括本体论问题、事物起源、思维形式、存在意义等抽象的问题,形而上的玄思。

这种思辨探索,往往是非功利性的,更多地是为了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出于对知性的追求,对完美和绝对的追求,出于创造的冲动。

二是实践理性,是人从功利的目的出发,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意在追求对人有利的结果。

这种实践理性既包含了工具理性,也包含了价值理性,它以人为目的,一切活动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过程的实施和终结,都是为了人的利益。

这是人自觉地从事合规律合目的的活动的精神。

但由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实践过程中的张力不同,导致了实践取向上的很大不同。

三是分析精神,是人自觉地区分主体与客体,并与之拉开距离,加以客观观照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目光透进客体内部,把它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逐个加以研究,然后加以综合、概括,找出事物过程的内部联系,把握本质与规律。

四是实证精神,指在认识、研究的过程中,重视经验的观察和第一手材料,重视理论的验证与实践,重视收集大量的材料,不迷信、不盲从。

中西方的哲学传统中,其理性精神在这四个方面是大异其趣的。

二、西方哲学理性精神的特点西方自古希腊起就发展出了鲜明的纯粹理性精神,它是西方哲学的起点。

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作者: 邓晓芒[1]
作者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现代哲学
页码: 46-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逻各斯;努斯;迷狂;柏拉图;黑格尔
摘要: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

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

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

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

虽然后现代主义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比非理性主义走得更远,对于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加激烈。

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性,但是它们在认识论、价值观、本体论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

故而,寻求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并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理性主义的源与流
非理性主义一直处于理性主义的附加位置,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得到了改变。

叔本华的生存意识对非理性主义进行了开创,他认为对生存意志的认识与把握主要是依靠生存意志的本身,即非理性的“直觉”和“感觉”;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生命变得;尼采则把理性比喻为耀眼且明亮的太阳神,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主义比喻成沉醉于狂灌的酒神;萨特认为人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对自由有着绝对的责任。

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
方社会,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由于各种运动的掀起,例如妇女解放运动、学生造反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的影响,西方社会产生了比较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比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驳更加猛烈,发扬的是一种流浪天涯、飘忽不定的哲学观。

认为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都没有确定性的本体论。

其中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包括有拉康、福柯、罗蒂、德里达等,其哲学思想都对传统哲学进行瓦解、反对和解构,他们推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破碎而又多元化的哲学思想。

德里达认为自己无论是空间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流浪家,它将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方法和理性主义的中心理性传统都进行了全盘扫荡;福柯利用对思想教材的分析,认为理性的标准在于社会实践和政治力量,并不是靠自身的权威性;罗蒂则主张摒弃一切的“无镜哲学”,解构传统哲学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主张哲学应该与艺术、政治、文学及其他领域和谐共处、相互平等。

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中把各自推向了两个极端的方向,目的是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找到一个归宿,而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不停地解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如同一个流浪者,居无定所。

二、理性主义的源与流
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早已在古希腊时期便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其中巴门尼提出“存在”的
基础命题,为理性主义提供前提条件;苏格拉底认为伦理和认识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柏拉图构建了理性主义的理论,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开了先河。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人们灵魂划分为情感、意志和理性,认为理性处于最高位置,是灵魂的真正主宰者。

亚里士多德则把理性主义贯穿于他的知识体系和哲学观点当中,认为人是为政治服务的。

虽然在中世纪时期,哲学是神学的附属品,一直服务于神学,但是理性主义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其思想仍然占据了统治的位置,甚至连最具有权威性的上帝也需要哲学中的理性主义进行证明和推断。

在中世纪的哲学是宗教神学的对立物,并充满了理性主义。

18世纪,哲学家通过对封建进行反对的过程中树立了理性主义的权威性,主张用理性主义去对待一切。

笛卡尔确定了人的理性处于优先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扬了理性主义;培根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理性才能够对自然界进行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强大的自然中得意生存;而斯宾诺莎虽然肯定了理性主义的同时也对非理性因素进行了肯定,但是他是把非理性因素附属在理性主义之下,最终也没有将两者相互统一起来。

到了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推崇的是理性主义哲学,认为理性是一切的本质,通过理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提高了理性主义在哲学中的高度,并树立了普遍性的原则,而黑格尔则是极端地贬低非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是世界发
展的动力。

概而言之,理性主义认为人是能够正确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它是一种人生哲学、世界观、文化传统,直到今天,理性主义也没有因为新思想潮流的冲击而泯灭。

三、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一)本体论
站在传统哲学角度来说,理性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人对自然界的理解能够解释一切。

而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把非理性推向了与理性主义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方向,认为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是世界和人的本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于非理性因素而产生、变化和发展的。

理性主义在本体上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都必有其原因和本质,人的理性能够正确把握住这些原因和本质,从而对世界进行认识。

理性主义者相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对于其的具体说明却众说纷纭,笛卡尔用上帝的存在说明世界存在的规律,上帝代表各种各样,变化多端且隐藏在背后的普遍规律;柏拉图认为世界的一切来源于理念;黑格尔的辩证法充分肯定了精神自我实现的规律性和目的性,这种规律性体现在人的思想中。

在非理性主义看来,意志、愿望等非理性因素本身存在于人的自身中,其不仅创造了人,而且还是世间万物的来源,世间的一切都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志,一切的事物都是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

(二)认识论
在传统哲学的观念中,主张用理性的方法去认识人、世界、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客体与主体的关系等。

而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把人的认识过程当作非理性因素的内在体验和交流,重点强调非理性因素在这过程中的作用。

由于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已经否认了实物的存在本质,因此认为一切就像一个游戏,并没有认识的必要。

传统理性主义则坚持真理观,相信通过人的理性一定能够认识世界,并在认识的过程中不受任何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

现代非理性主义认为用一种模糊的“感觉”和“直觉”去认识事物,反对用人的理性去认识世界,主张整理的把握不需要理性和智慧,仅凭精神的交流和忽然的直觉就可以对真理进行认知。

而后现代从根本上就否定了活动的意义,认为一切都只是语言活动,一场游戏而已,任何规律或规则都是不必要的存在。

(三)价值观和人性论
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不能直接看到客体与主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存在和转化关系,认为人在世界中只是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是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机器而已。

现代非理性主义意义要求的却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突出人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主体性。

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全部将一切进行摈弃,不仅否认了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本质,并且也否认了人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理性主义的价值观是在肯定人的普遍性的前提下把人的价值抽象普遍化,认为人的本质应该追
求自由、幸福和权利。

从总体上来说理性主义的价值观主要有两方面的倾向:第一方面是将其价值导向定义为追求个体的幸福、自由和权利;第二方面是把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发展当作价值理想。

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取消主体的作用与地位,彻底否认了实物存在的价值,福柯的知识型理论认为知识型决定了社会、知识和人,因此在社会和知识发展的基础上,人无法发挥出任何作用。

后现代非理性主义不仅否认了人的主体地位,并且还将人道主义的观念进行了全盘否定。

(四)历史观
传统理性主义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的力量,社会和人类才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坚信社会的发展实质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不仅能够依靠科学技术了解大自然,而且还能通过人的理性决定着社会的一切,因此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

而非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却带有一种悲观主义的色彩,从他们否认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反对把历史看成一个连续性的进步过程,福柯曾提出不连续性是历史学家在历史中删除了零落时间的痕迹。

而现在,不连续性却成为分析历史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明确表达了他的不连续性观点。

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带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现代非理性主义带有悲观的态度,而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抱
有比较中肯的态度,既不乐观也不悲观。

四、结语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无论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二者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应该相互和谐,相互统一的。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应该在理性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如果失去了理性,人的非理性因素无法肯定它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失去了非理性,理性也将会失去了其作用。

因此,在研究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强调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