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是其中一本经典的文学著作,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晚唐诗人的生活,人情世态和文学修养的种种经历和感悟,整个书中体现出的是一种沉静、含蓄和婉约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人间词话十则:首则:“唯有读书人,可以不开口而说出真话。
”人生中的学习极其重要,只有通过毫无保留的学习实践,才能够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成熟,因为千万别忘了,真正的大智慧并不是在书本中,而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读书人以精神为贵,敬重人才,入世之深,出世之高,读书人之所以能够不开口就能诉说真话,正是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和真理观念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和洞察。
第二则:“雅俗共赏才,诗家清韵徽。
”在中国这个文化的家园,雅俗共赏是我们一直尊崇的传统,诗歌和美好的艺术氛围紧密相连。
诗歌除了表达个人意象独特的文化和人文内蕴,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和美学价值的积累。
一个成功的诗人既要有婉约的词藻,也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理念,雅俗共赏不仅仅是人们对诗歌文学的所爱同情,更是对文化及艺术自由创造的支持和鼓励。
第三则:“去者日以疏,存者年因亲。
”生命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波三折,在生老病死中,它会像油渍般在人的心中发霉,日复一日的磨损,就像细小的车辙,慢慢地留下痕迹。
一个人的价值在其生命的意义中,常常体现在离别的痛苦与重归的欢喜之间。
有生命护卫在身,我便迎风而行;有爱一生相随,我便勇攀人生巅峰。
第四则:“未立志者,显孔廉之群庶;既立志,便不群庶。
”一个立志者再怎么平凡,起码有一份理想的追求,无论它多么遥远遮住的群体,或者它有多么微不足道。
没有人可以铭记过去的纪念,也没有人能如愿地把握未来,对未来的希望只能在平凡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挑战自己,只有把每天的努力积累起来,才能找到进一步追求的空间。
第五则:“水精未醒山鬼眠,月穴初分圣辇先。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无法言喻的经历,好像在朦胧不清之间,就能听到身体和心灵的私语。
在艺术、音乐和文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把身体和心灵带入到一种状态,那种状态可以是深思、驻足、沉静、宽慰、惊奇或迷惘。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及译文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
“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和诗人杨慎所著的一本诗话著作,记录了杨慎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分析。
这本书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对于诗词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诗歌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提出了“三百篇”的说法,即认为古代诗人的诗歌数量达到了三百篇以上,才能称之为诗人。
杨慎还对于古代诗歌的体裁进行了分类,如古体诗、绝句、律诗等,并分别从字数、韵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些对于诗词的分类和定义,为我们理解古代诗词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认识。
其次,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对于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评析和赏析。
他对于古代名诗的选择和评价十分严谨,给出了许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意境独特”、“用典质朴”、“音韵和谐”等。
他还分析了古代名诗的特点和韵味,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这些评析和赏析的内容,使我对于古代名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此外,杨慎在《人间词话》中还详细讲述了古代诗人的创作志向和写作方法。
他认为古代诗人追求的是“道法自然”的境界,强调了对于自然和人生的体悟和感悟。
他还分析了古代诗人的行文方式和写作技巧,如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注重韵律等。
这些对于古代诗人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技巧的讲解,对于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启发。
总而言之,读完《人间词话》让我对于古代诗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
这本书对于喜欢古代文学和诗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著作,值得一读。
《人间词话》十则
关于“词话”
“词话”是指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 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著名者有清陈 廷焯《白雨斋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 等。
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作为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人间词话》 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康德、叔本华、 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王国维 (1877-1927)
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 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 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 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 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 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 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 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 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 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 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 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 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 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 走”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五 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 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 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 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 “谜案”。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
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 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造境与写境
阅读、分析、辨别以下诗词名句 哪些是“造境”,哪些是“写境”?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有我之境
兴奋时,天高地阔,阳光灿烂,花儿微笑,
鸟儿歌唱,即使冷风吹面也觉得清爽振奋。 悲伤时,天地无光,无精打采。热闹景象更 惹人心烦,喜庆气氛愈衬心底凄凉;甚至觉 得群山黯然,江河呜咽,触目皆是伤心色, 入闻无非肠断声。
《人间词话》课件
本课件主要介绍了《人间词话》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它带来的 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作者介绍
辛弃疾
北宋诗人,字幼安。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仅是在词,而且是在诗、散文、辞章等多方面。
陈亮
北宋文学批评家,进士出身,庶吉士出身。善于琢磨文学中的格律定理和基本的审美原则。
《人间词话》的背景和意义
辛弃疾主张“观古而写新”,提倡创新意识和大胆尝试。此外,他也对几位前辈的作品进行 了评价。
2 评入到了作品 的评价中。
3 谈文论艺
辛弃疾对文学创作有着很深的认识和理解,他在作品中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体验。
文学价值
1
创新意识
《人间词话》提倡写新词,加强了文学创作的创新意识和大胆尝试。
2
节奏之美
辛弃疾追求词的艺术效果,发掘了格律变化的可能性,同时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
3
情感渲染
辛弃疾对词中表达的情感有着敏锐的触感,他的作品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震撼。
教育意义
审美教育
《人间词话》是一部诗歌批评 和诗歌鉴赏的经典之作,对诗 歌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情感教育
《人间词话》诠释了辛弃疾的 人性观和情感抒发方式,对情 感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
《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化传承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辛弃疾 思想和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结语
价值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代词歌批评的典范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美观念和情感抒发方式,同时对词歌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 作用。
背景
词的崛起,为北宋的文学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有词之人 多为世家子弟,这些人在词坛上 起着一定的统治作用。
《人间词话》全文
《人间词话》第一部分一~十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4)"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1)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清已刊部分一詞以境界為最上。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頗難分別。
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1」「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2」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4」無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1歐陽脩《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2秦觀《踏莎行》:「霧失樓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3陶潛《飲酒詩》第五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元好問《穎亭留別》:「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
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
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閒暇。
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吒。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
」四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
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
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係,限制之處。
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
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
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六境非獨謂景物也。
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紅杏枝頭春意鬧1」,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译解集萃
《人间词话》译解集萃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其作者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说”等重要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人间词话》译解集萃:
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词这种文学形式以境界最美妙。
有了境界就自然形成高远的格调和自创的名句。
五代和北宋的词之所以独一无二,就在于它有境界。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
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有创造出来的意境,有写生的意境,这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的区分所在。
然而,这两者很难区分,因为杰出的诗人所创造的意境必然符合自然规律,所描写的意境也必然接近理想。
3.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译:过去人们讨论诗词,有“景语”和“情语”的区别,却不知道所有的“景语”都是“情语”。
4.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
矣。
译:讨论气质、神韵,不如讨论境界。
境界是根本,气质、神韵是枝叶,有了境界,气质、神韵自然随之而来。
5.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
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译:词到了李后主的手中才真正变得眼界开阔、感慨深沉,从伶人舞女的娱乐之作变成了士大夫的抒情之作。
周介存把李后主的词排在温庭筠、韦端己之下,实在是颠倒黑白。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人间词话》是清末词学理论著作。
《人间词话》十则完美版
十则完美版
1
一字万金
用寥寥几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
风月情长
2
情感,独树一帜。
抒发对美好爱情的感悟,展现出细腻动
人的情感世界。
3
婉约伤感
以柔美心灵的共鸣。
表达对自由、豪情、英勇的追求,展示 出词人的个性和气质。
深入解读每则内容
1
风月情长
2
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对美好爱情的热
在字词的选择、句子的结构和章法的安排上都 具备独创性。
意境美妙
通过细腻而巧妙的文字塑造,营造出独特的意 境和艺术氛围。
情感真挚
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切共鸣,产 生共鸣与思考。
举例说明
《东篱乐府》
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逝去 往事的思念之情。
《菩萨蛮》
展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 深沉情感。
切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3
豪放洒脱
4
流淌着自由和激情的文字,展现出作者 坚定独立的人生态度。
一字万金
通过简洁的文字,抓住人们的心灵共鸣, 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思考与感悟。
婉约伤感
以细腻感性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内心 深处最敏感的情感回响。
分析内涵和特点
内涵丰富
每则词话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构思独特
《人间词话》十则完美版
《人间词话》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词人的创作心得和艺 术追求。本演示文稿将带您深入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部词话集,共收录了一百则词话。 它不仅总结了词的发展历程,更体现了作者对词艺的独到见解。
作者背景介绍
袁宏道
《水龙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赏析
王国维《⼈间词话》(三则)·赏析王国维《⼈间词话》(三则)·赏析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2]”,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3]”、“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4]”,⽆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楼,望尽天涯路[5]”,此第⼀境也。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6]”,此第⼆境也。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7]”,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词⼈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释】[1]见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数。
⽟勒雕鞍游冶处,楼⾼不见章台路。
⾬横风狂三⽉暮,门掩黄昏,⽆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见秦观【踏莎⾏】:“雾失楼台,⽉迷津度,桃源望断⽆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重数。
郴江幸⾃绕郴⼭,为谁流下潇湘去!”[3]见陶潜【饮酒诗】第五⾸:“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4]见元好问【颖亭留别】:“故⼈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雪,太素秉元化。
九⼭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
怀归⼈⾃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悲咤。
回⾸亭中⼈,平林淡如画。
”[5]见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双飞去。
明⽉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1《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
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
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
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
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
挺有趣的。
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
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
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
(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
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
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
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
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
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
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
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
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
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
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
《人间词话》阅读心得
《人间词话》阅读心得《人间词话》阅读心得篇1《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初读之,感受到的是一种花非花、雾非雾的感觉,未能读出其中的意味;二读,似乎能够粗略地觉察到诗词中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想;再读之,其带给我的便是震撼。
词话来自人间,是经由人所抒发,是人自身的生活感想蕴藏在词话里,字里行间里透露的是每个诗人内心的自我独白。
王国维先生将词话分为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乃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乃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当然,读完《人间词话》,我发现不仅词话分为这三境,我们的人生也需经历这三种境:“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说王国维先生是论词而作,但是《人间词话》不仅仅是对诗词进行评价批评,还富有艺术与美感。
先生在评价屈原《九章·涉江》中写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看,先生评价诗词,好似将诗词看作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如何算作优雅,在于其气质的突显而不在于外貌的张扬;而先生又在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时,说道:“然此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
”言语间将情感融入,传达出的那种美的质感十分真挚强烈,并且显得十分朴实自然,极具亲切感。
先生评论大家之作,如苏东坡、辛弃疾,则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
即使没有读过《人间词话》,苏轼与辛弃疾的词都耳熟能详,他俩的诗词在我学习生涯中时常出现,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两位大儒词创功力十分了得,后世也有“要嫁就嫁苏东坡”的呼声,只为其极高的文学造诣;而辛弃疾雄壮豪迈的写作风格也让我们感叹老将的雄心大志难酬。
当然,其二人也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都具有宽广的胸襟、长远的目光以及渊博的学识,他们极高的思想境界并非轻易就能获得,也需要脚踏实地的积累,去发现、去感受、去追求生活的新知,敢于挑战、敢于批判,付出总会有回报,不然只能是东施效颦了。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原文及赏析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原文及赏析原文:《人间词话》三则近代·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赏析:作为王国维“境界”说所标举的“境界”有其特殊的含义,有三层意思: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
这与他1906年《文学小言》中所说的完全一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
故前者客观的也,后者主观的也。
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也。
……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
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
”第二年,署名“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亦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樊志厚其人,有人说是王国维自己的托名,有人说是与王国维“同学相交垂三十年”的樊少泉(樊少泉《王忠悫公事略》)。
假如是后者,也应该说与王国维的观点十分接近,因为序称王国维“诒书告余曰”:“知我词者莫如子,叙之亦莫如子宜。
”在《此君轩记》中王国维又借绘画阐述艺术创作中情景交融、物我冥合的特征曰:“如屈子之于香草,渊明之于菊,王子猷之于竹,玩赏之不足以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有,是岂徒有托而然哉!其于此数者,必有相契于意言之表也。
善画竹者亦然。
彼独有见于其原,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之于画,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蓄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译文鉴赏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译文|鉴赏《人间词话七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及注释译文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研究成果:《人间词话》这本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中国要作品。
大体来说,几百年的《人间词话》研究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主要研究者有吴文祺、任访秋、李常之、朱光潜、钱钟书、顾随等,由于当时的学术思想相当自由,而且大多研究者都具有与王国维相近的学术背景与知识积累,他们视野开阔并深邃,对《人间词话》的理解和分析是相当精辟的,既肯定《人间词话》对西方哲学、美学的横向吸收关系,揭示了《人间词话》的现代文化内涵,也肯定了《人间词话》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纵向继承关系,揭示了《人间词话》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没有思维偏执的研究状态下,有着深刻的洞见,使得《人间词话》以相当真的面目呈现于读者面前,也为《人间词话》的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主要研究者有王达津、李泽厚、叶秀山、吴奔星、吴文治、钟仲联、佛雏等,由于当时的研究处于极左思想的形成和施虐时期,研究的思路、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突出阶级斗争,强调唯心与唯物的对立,成为研究《人间词话》的指导性思想,对《人间词话》的文艺观进行“马列主义”的检验和清理,成为了这一阶段研究《人间词话》的重中之重,关于《人间词话》研究史上的唯心说以王达津、叶秀山、吴文治、为代表,其唯物说以陈咏、李泽厚、汤大民、吴本星为代表。
另一方面,此时大量论文对“境界”的分析,也使“境界”的突出地位得到了确认,并为其在日后成为一个能够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学体系的核心范畴而作了理论上的舆论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1970年代至现在)较为复杂,在大陆,开始突破了唯心和唯物的简单划分,立足于文论自身来谈《人间词话》的成就与不足,而且一些问题和观点得到了真正为那个意义上的分析和肯定。
在香港、台湾,7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叶嘉莹、黄维樑等对《人间词话》的研究,尤其是叶嘉莹以开阔的视野、见解的新颖,分析的细腻,将《人间词话》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二、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三、隔与不隔“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境如此,方为不隔。
四、东坡旷,稼轩豪,幼安有性情有境界,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五、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七、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
故“欢愉之词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八、一切景语皆情语。
九、词家多以景寓情。
专作情语者而绝妙。
十、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
十一、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
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
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庄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这段词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 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 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 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这句话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 者”,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 被定义为得意人生的过渡境界,对事业、对 理想,需保持执着追求,忘我的奋斗,朝着 成功的彼岸在所不惜。
二、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 有“境界”的作品?
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著追
求。 从第八、九则看,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 有真性情。 从第十则看,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
诗文按原词解,是情感堆积、登高 有感的酝酿期,对下文“望尽天涯 路”做一种铺垫。王国维则将此句 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 有执着的信念,登高望远、瞰察路 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概 貌,才能夯实成功的基础。这自然 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却不失得 意人生的形象觊觎(jìyú)。
境界之二(守)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共64则,融
合中国传统文学批评
和西方美学思想于一
体,行文流畅自然、
见解独特,精辟阐释 了“境界说”。
内容赏析
第二十六则——灯火阑珊处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 道。然遽[jù]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初 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 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 观,谥忠悫。民初清华四大国 学导师之一。浙江省海宁人。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 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 哲学、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 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 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主 要作品 《人间词话》、《曲 录》、《观堂集林》等。
不许也。
人生三大境界
境界之一(立)
蝶恋花 晏殊 (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 来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欲寄彩笺[jiān]兼尺素。山长 水阔知何处。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
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 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 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 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 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 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 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 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书。这只是抛砖引玉,推荐课外读一读《人间词话》。
第八、九则把“境界说”与作家本身的 内在修养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应该有开 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修身而成“大 家”
一是以苏东坡、辛稼轩为例,肯定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
决定了词的境界 。 二是推崇“大家”之作,揭示了境界各构成元素的特征 。 沁人心脾,指所抒之情应情深而动人;写景必豁人耳目, 指所写之景应特征分明,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 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 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 “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 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 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为一个目标,人 儿憔悴,这是执着,执着之付出。Back
境界之三(得)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 文原是描述元宵佳节的状况,被王国 维巧妙的用在此处,旨在经过多次周 折、多年磨练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 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人生最后的成 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 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 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 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 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 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 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 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不一致。
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
•
第五则提到“境界”,说明“情”也是构成境界的元素,而“有境界”的作品应该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 术世界。
• •
第六则提到“境界”,具体说明“境界”应该得到真切生动的表现。
第七则提到“境界”,是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
•
总体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有时也称“境”,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指客观景物,有的指情,有的指两者的统 一,有的指造诣程度,等等。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应该是其主要内涵。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悬思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知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行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得
苦索
人生境界
顿悟
LOREM IPSUM DOLOR
Q:其实这三种境界还远不止在那些成
大事业、大学问者身上,同学们能不 能联系或历史的,或现实的,或自己
的,或他人的经历谈谈呢?
课外推荐阅读《人间词话》
精矣,王国维!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赞叹王国维的博 大精深:“先生之学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 之可寻。”郭沫若:“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 鲁迅和王国维。”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 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 精到。” 《人间词话》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 其他艺术欣赏领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 本小书,是我们后学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好
小结
《人间词话》节选部分以“境界”为核心,阐述了“造境”
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 与“出乎其外”等问题,广泛触及了主观与客观、景与情
等美学问题。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又
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开文中多次提到“境界”,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其辞脱口而出,则指言语的自然真切。
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对待现实 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
首先指出诗人要“入乎其内”,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
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又需“出 乎其外”,超脱出来,“胸中无物”,从一定的高度观察
生活,摆脱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
深刻独到的内容。 其次,以周邦彦、姜白石为例,进行具体评判。
二、关于《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 , 它 提出了 " 境界 " 说。 " 境界 " 说是《人间词话》 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 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 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 , 作品的优劣 , 词品的高低 , 均从 " 境界 " 出发。 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 , 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