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自动变速器教案

教学设计:自动变速器教案

自动变速器教案第一章:自动变速器概述1.1 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1.2 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1.3 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1.4 自动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的比较第二章: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与结构2.1 常见的自动变速器类型2.2 液力变矩器2.3 行星齿轮机构2.4 控制阀体2.5 电磁阀与控制单元第三章: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流程3.1 变速器的工作模式3.2 升挡与降挡过程3.3 变速器油液循环3.4 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第四章:自动变速器的维修与检测4.1 自动变速器的检查与维护4.2 变速器油液的检查与更换4.3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4.4 变速器部件的检修第五章:自动变速器故障案例分析5.1 故障案例一:变速器油液过热5.2 故障案例二:变速器无法升挡5.3 故障案例三:变速器异响5.4 故障案例四:变速器滑行无力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知识、结构原理、工作流程以及维修检测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自动变速器及其结构组成,熟悉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流程,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维修与检测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际故障案例。

第六章:现代自动变速器技术6.1 无级变速器(CVT)6.2 双离合变速器(DCT)6.3 混合动力车辆的自动变速器6.4 未来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七章:自动变速器油液与冷却系统7.1 自动变速器油液的性能要求7.2 油液的加注与更换标准7.3 变速器冷却系统的作用与结构7.4 油液与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八章: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8.1 ECU的基本功能与结构8.2 ECU的故障诊断与编程8.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功能与故障诊断8.4 OBD系统与车辆诊断接口第九章:自动变速器的大修与再制造9.1 变速器大修的必要性9.2 大修过程中的主要步骤9.3 变速器再制造与组件更换9.4 大修后的变速器性能测试与调整第十章: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案例分析10.1 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0.2 常见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10.3 故障诊断工具与设备的使用10.4 典型故障案例分析与维修流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解析: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理解整个系统运作的基础,而主要组成部分则是掌握变速器结构的关键。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2. 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学会自动变速器的检查、维护和故障诊断方法。

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自动变速器的定义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2. 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行星齿轮组的工作原理控制阀的工作原理3. 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控制阀电磁阀离合器与制动器4. 自动变速器的类型概述液力自动变速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手自一体变速器5. 自动变速器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优点缺点适用场景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类型、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自动变速器的实物和内部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动变速器在实际车辆中的应用和故障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车辆中进行自动变速器的检查、维护和故障诊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自动变速器实物或模型2. 自动变速器原理图3. 自动变速器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4. 实践操作车辆5. 相关教材、课件和视频资源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自动变速器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类型、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自动变速器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际车辆中对自动变速器的检查、维护和故障诊断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4. 自动变速器的检查、维护和故障诊断方法。

教学难点:1. 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中的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和控制阀的复杂作用。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第一章:自动变速器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1.2 教学内容自动变速器的定义和作用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控制阀等)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自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结构。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动变速器基本概念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自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示意图。

第二章:液力变矩器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液力变矩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让学生掌握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及其控制。

2.2 教学内容液力变矩器的定义和作用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结构(如涡轮、泵轮、导轮等)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力变矩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力变矩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行星齿轮组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行星齿轮组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让学生掌握行星齿轮组的工作过程及其控制。

3.2 教学内容行星齿轮组的定义和作用行星齿轮组的基本结构(如太阳轮、行星轮、内齿轮等)行星齿轮组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行星齿轮组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行星齿轮组的工作过程。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星齿轮组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行星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第四章:控制阀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控制阀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让学生掌握控制阀的工作过程及其控制。

4.2 教学内容控制阀的定义和作用控制阀的基本结构(如阀体、阀门、弹簧等)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控制阀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教学设计:自动变速器教案

教学设计:自动变速器教案

教学设计:自动变速器教案第一章:自动变速器概述1.1 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1.2 自动变速器的优点1.3 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4 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类型及应用第二章:液力变矩器2.1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2 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参数2.3 液力变矩器的维护与检修2.4 液力变矩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行星齿轮机构3.1 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2 行星齿轮机构的性能参数3.3 行星齿轮机构的维护与检修3.4 行星齿轮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液压控制系统4.1 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2 液压控制系统的性能参数4.3 液压控制系统的维护与检修4.4 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五章:电子控制系统5.1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5.2 电子控制系统的性能参数5.3 电子控制系统的维护与检修5.4 电子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6.1 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现象与原因6.2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6.3 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步骤与技巧6.4 典型自动变速器故障案例分析第七章:自动变速器零件的检修与更换7.1 自动变速器零件的检查与评估7.2 自动变速器零件的检修方法7.3 自动变速器零件的更换步骤7.4 常见自动变速器零件的检修与更换案例第八章:自动变速器油液与冷却系统8.1 自动变速器油液的类型与性能要求8.2 自动变速器油液的更换与检查8.3 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的作用与结构8.4 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检修第九章:自动变速器与车辆性能的关系9.1 自动变速器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9.2 自动变速器对车辆经济性的影响9.3 自动变速器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9.4 自动变速器与车辆驾驶性能的优化第十章:自动变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先进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应用10.3 自动变速器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10.4 自动变速器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展望第十一章: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11.1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工具与设备11.2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流程11.3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案例分析11.4 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实践技巧第十二章:自动变速器零件检修与更换操作12.1 自动变速器零件检修工具与方法12.2 自动变速器主要零件的更换步骤12.3 自动变速器零件检修与更换实践案例12.4 自动变速器零件检修与更换的安全注意事项第十三章:自动变速器油液与冷却系统维护13.1 自动变速器油液的类型与性能检测13.2 自动变速器油液更换与检查操作13.3 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3.4 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检修实践第十四章:自动变速器与车辆性能优化14.1 自动变速器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分析14.2 自动变速器对车辆经济性的影响评估14.3 自动变速器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14.4 自动变速器性能优化技术与应用第十五章:自动变速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5.1 自动变速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15.2 先进自动变速器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前景15.3 自动变速器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展望15.4 自动变速器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概念、结构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检修与更换、油液与冷却系统维护、与车辆性能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2. 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3. 学会诊断和排除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

二、教学内容1. 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2. 自动变速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3. 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自动变速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解决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自动变速器的实物或模型,用于讲解和演示。

2. 准备自动变速器的相关资料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汽车维修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自动变速器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演示:展示自动变速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自动变速器的模拟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诊断和排除故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自动变速器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操演练,评估学生对自动变速器维护和保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自动变速器在不同车型中的应用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探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趋势,如双离合器变速器、混合动力变速器等。

八、教学互动1. 设置疑问:在讲解自动变速器基本工作原理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需要自动变速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动变速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分享彼此的见解。

3. 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关于自动变速器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自动变速器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4年自动变速器教案3

2024年自动变速器教案3

自动变速器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2)掌握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会分析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及控制策略;(4)能够进行自动变速器的简单故障诊断与维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及图片,认识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自动变速器的拆装与调整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1)液力变矩器(2)行星齿轮机构(3)液压控制系统(4)电子控制系统2.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1)工作原理(2)分类:AT、CVT、DCT、AMT3.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1)液力变矩器:传递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实现平稳起步;(2)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以满足车辆行驶需求;(3)液压控制系统:控制离合器、制动器及变速器油路,实现换挡;(4)电子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信号,控制变速器工作状态。

4.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及控制策略(1)起步过程(2)加速过程(3)减速过程(4)换挡过程(5)停车过程5.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1)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2)故障诊断方法:利用诊断仪器、数据流分析、故障代码查询等;(3)故障维修方法:更换损坏零部件、调整控制参数、清洗油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2.观察法:观察实物、模型及图片,认识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3.实践法:实际操作,掌握自动变速器的拆装与调整方法;4.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动变速器故障案例,学会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实际操作等;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自动变速器知识的掌握程度;3.诊断性评价: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

----------------------- 教案首页----------------------科目:__自动变速器___ 班级:08汽应第___1_课时至第____3__课时课题:_ 自动变速器_______________教学重点:____1、典型自动变速器的类型组成__________2、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_________教学难点:____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要求:_____1、熟悉典型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与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熟悉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具准备:_A341E自动变速传动机构总成5套巩固和作业安排:___课后书面作业(作业题见教材本章后附)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寻显阔____ 教研组:___________ 教务处:____________08汽车应用技术《自动变速器》教案一1.授课题目:自动变速器2.授课时间:1至 3 课时3.课型:新授课/ 理论课/ 实物观察认识4.教学目的:知识点 1、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类型特点组成;2、熟悉典型自动变速器的组成;3、熟悉变矩器组成与工作原理能力点 1、掌握变矩器组成5. 教学重点:变矩器工作原理;6. 教学难点:变矩器工作原理7. 教学方法:理论讲述辅以多媒体手段8. 教具准备:变矩总成9. 作业处理:课堂练习。

10. 授课内容、过程与板书设计;一、概述;1)自动变速的发展;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开始出现第一台液控自动变速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日本开始出现电控自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10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原理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10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原理
若太阳轮作为主动部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行星架为输 出时,小齿轮按反时针方向围绕小齿轮轴旋转,使行星架有 顺时针,内齿圈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
但由于行星架为输出且与车身相连,阻力较大不能转 动,因此,全部转矩加在齿圈上,使齿圈逆时针空转,不可 能有转矩从齿轮架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在此状态下处于空档状态 。
4)行星齿轮传递的动力被分配到数 量众多的啮合齿上。与手控变速器 相比结构更为小型、紧凑。
4、传动比计算:
1)行星架等效齿数: Z圈——内齿圈齿数 Z太——太阳轮齿数 Z行架——行星架架齿数
行星小齿轮在传动过程始终用作中间齿轮,它们的齿数与 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无关,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只取决 于齿轮架、内齿圈和太阳轮的齿数,齿轮架并非齿轮因此没 有实际齿,在计算传动比时对行星齿轮架指定一个想像的齿
4)同向、增速(前进档的超速档状态):
①同向增速状态a 固定——内齿圈 主动——行星架 从动——太阳轮
内齿圈被固定后,当齿轮架顺时针方向旋转输入时,迫使 小齿轮在内齿圈内按顺时针方向公转,同时又绕小齿轮轴反时 针方向自转,使太阳轮必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输出。
传动比 i=从动齿齿数/主动齿齿数 = Z太/ Z行架
单排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影像
1、三基本元件:
太阳轮



齿圈
个 行

行星轮和行星轮架

2、各部件相互关系:
太阳轮:
是一个具有外部齿的齿轮,可以绕自身轴线旋转,同行星齿 轮外啮合。
齿圈:
是一个具有内齿的齿圈,可以绕自身轴线旋转,同行星齿轮 内啮合。
行星轮和行星轮架:
行星轮通过轴安装在行星轮架上,在轴上能绕固定轴转动, 即自转,还可以同行星轮架一起绕太阳轮转动,即,公转; 行星轮的内端同太阳轮外啮合,外端同齿圈内啮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要求:1.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历史和发展2.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3.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分类情况。

第一章总论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应用汽车传动系中变速的自动化是车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动变速技术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随着变速理论与设计的不断完善,自动变速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轿车、大客车、重型自卸车、越野车、货车与工程机械、拖拉机及履带车辆上。

在应用过程中,自动变速技术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190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汽车采用了手操纵的三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福特汽车采用了二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1926年:美国的瑞欧汽车使用了一种半自动变速器。

1938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采用了液力偶合器,这为自动变速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后来由液力变矩器代替液力偶合器。

1940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奥兹莫比尔汽车上采用了全自动变速器,它是由液力偶合器,四个挡位的行星变速器和自动换挡系统组成的。

1948年:别克汽车上采用了全自动变速器。

与此同时,英国、联邦德国等国家生产的汽车也相继采用了自动变速器。

50年代起:美国福特、克莱斯勒及通用等公司均将多种型号的自动变速器投入批量生产。

近20年来,英国、法国、意大利、原联邦德国、瑞典、日本等国都已成立了一批自动变速器的专业化生产公司和专业厂,如美国的阿利森、英国的伯格伐努、原联邦德国的、意大利的菲亚特和日本的丰田等。

随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其结构和性能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出现了电控自动变速器,它包括电控液力机械传动的自动变速器和电控齿轮式机械传动的自动变速器。

电控自动变速器可实现与发动机的最佳匹配,并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及达到降低发动机排汽污染的目的。

二、自动变速器的特点1、自动变速消除了驾驶员换挡技术的差异性自动变速系统可按最佳换挡规律,自动地完成换挡需求,从而获得整车的最佳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及较低的污染排放。

2、自动变速器提供了良好的传动比转换性能自动变速器的速度变换不仅迅速而且连续平稳,提高了乘坐舒适性,也提高了变速器及传动系零件的使用寿命,因为采用液力元件,可吸收动力传动装置中的动载荷。

同时自动换挡避免了粗暴换挡所产生的冲击与动载。

3、自动变速器改善了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自动变速器因其液力变矩的变矩性能可实现无级自动换挡,而使汽车的起步、加速性能大大提高。

自动换挡过程中传动系功率不中断,且可获得最佳换挡时刻进行换挡,提高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平均行驶速度。

另外,液力传动的自动换挡,可显著地改善车辆的通过性,能以较高的速度通过雪地、松软路面。

4、自动变速器可减轻驾驶员疲劳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自动变速器从根本上简化了操纵,由于取消了离合器踏板和变速杆,驾驶员只需操纵油门踏板,即可实现自动变速。

若用巡航控制,连油门也无需人工控制了。

这样极大地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使驾驶员从频繁的换挡操纵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观察路面状况,操纵方向盘。

5、自动变速器可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汽车排放的CO和有毒物质的含量与发动机使用条件有关。

发动机在稳定工况下排放量小,而在非稳定状况下排放量大。

发动机在极高与极低转速工作或加速时,容易产生黑烟。

由于无级变速和自动换挡技术的使用,能把发动机限制在污染较小的转速范围内工作,从而可降低发动机排放中害物含量。

自动变速器除具有以上优点外,还有一定的缺点,其缺点主要有:(1)较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加工量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

(2)传动效率低。

一般液力传动效率最高可达80%,比机械传动效率低8%12%,但从整车效率看,通过采用与发动机的最佳匹配,遵循最佳换挡规律,并采用变矩器的锁止,增加机械挡数与采用超速换挡装置,可使其机械效率达到手动变速器的水平。

(3)由于自动变速器结构复杂,相应的维修技术也较复杂。

要求有专门的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修理水平和故障检查分析的能力。

第一节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和各部分功用一、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如图所示,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液力传动装置、机械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人机联动装置、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油散热器等组成。

图1-1 自动变速器的组成1、液力传动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发动机后端的飞轮上,其内部装满了自动变速器油。

常用的为液力变矩器,其结构如图所示。

变矩器主要由外壳、泵轮、导轮、涡轮组成,。

变矩器的外壳固定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变矩器。

泵轮由变矩器外壳驱动。

涡轮以花键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泵轮把油液抛射到涡轮里,涡轮带动变速器。

导轮引导从泵轮抛向涡轮的油液,这样可使导轮在最大扭矩输出时保持固定,如图1-3所示。

其主要作用:①是将发动机的转矩传给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齿轮系统。

还可以在转矩传递过程中增大转矩,使输出轴的转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变化。

②用变速器油作为传递动力的介质,发动机和传动系没有刚性连接,可以有效地防止发动机振动和传动系过载;③液力传动装置质量较大,可代替飞轮起到平稳发动机运转的作用,因此装有自动变速器的发动机飞轮的质量通常较小;④液力传动装置的壳体可以驱动自动变速器的油泵。

2、机械传动装置机械传动装置安装在铝合金的变速器壳体内,用来改变转矩和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将动力传给万向传动装置。

机械传动装置由齿轮传动装置和换档执行元件两部分组成。

1)齿轮传动装置主要起变速作用,主要有平行轴式的齿轮机构和行星齿轮机构两种形式。

图1-2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1-泵轮;2- 导轮;3-涡轮;4-ATF液力变矩器的安装a)结构简图 b)工作示意图1-飞轮;2-涡轮;3-泵轮;4-导轮;5-变矩器输出轴;6-曲轴;7-导轮固定套管行星齿轮机构在自动变速器中其作用是提供不同的传动比。

通常一个单排的行星齿轮机构是由太阳轮、行星齿轮架、两个以上的行星齿轮和齿圈组成。

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可以产生三个正向传动比降速、超速和直接传动和一个反向传动比倒转。

这些传动比的实现是通过约束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一部件而驱动其他部件来实现的,如图1-4所示。

2)换档执行元件换档执行元件主要包括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

离合器:其主要作用是将两个可以旋转的零件连接起来,使他们能够一起旋转,以获得所需的传动比和传动方向。

通常采用湿式多片式结构。

制动器:其主要作用是将某个旋转元件与自动变速器的壳体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旋转零件固定,以获得需要的传动比。

其结构形式主要有湿式多片式和制动带式两种。

单向离合器:其作用是单向固定,可以单向固定行星齿轮系统中的某个元件,使其不能沿某个方向转动,以获得所需传动比。

图1-4 齿轮机构a)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啮合方式 b)定轴齿轮机构啮合方式1-前排齿圈;2-太阳轮;3-前行星轮;4-后行星轮;5-后行星架;6-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3、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一般安装在变速器油底壳中,用来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换档,其组成如图所示。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液压控制系统将发动机的负荷和车辆行驶车速转变成液压信号,根据这两个信号控制变速器中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根据车辆行驶情况改变变速器的传动比。

4、人机联动装置人机联动装置的作用是将驾驶员对车辆行驶方式的具体要求以及发动机负荷大小的变化等信息传递给液压控制系统,以便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油压的调节和档位的变换。

组成:人机联动装置包括选档手柄和节气门拉索。

1)选档手柄驾驶员操作选档手柄,通过机械装置与变速器连接,对行驶方式进行选择。

选档手柄主要是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式,即前进、倒退、空档或停车,而具体档位变换是由变速器内部自动控制的。

选档手柄一般有6~7个档位,分别为P、R、N、D、2、L。

各档位的功能和选用原则如下:P档为驻车档或锁止档。

在该档位时,变速器的输出轴被强制锁止,可以有效防止车辆在坡道溜滑。

P档可以起动发动机,车辆长时间停车时,应将选档杆移入P档。

驾驶员在起动发动机前应先检查选档手柄的位置是否在P档,如不在P 或N位置发动机将无法起动。

另外,有的轿车为强化停车熄火后必须挂P档,而设计成在不挂P档得情况下车钥匙无法拔下。

R档为倒档。

倒档必须在车辆可靠停止后才能选用。

选档手柄为防止驾驶员误挂倒档,在手柄的上部设有解除档位锁止按钮,只有按下该按钮才能将选档手柄从D或2或L位置移入R位置。

D、2、L为前进档。

在D档位时,自动变速器内可以根据行驶需要在1档到最高档的范围内自由的升降档。

2档俗称滑行档。

手柄在该位置时,变速器内部可以在1档至次高档之间自由循环。

该档主要在汽车下长坡时选用,因可限制变速器升入最高档,可以使车辆的下坡车速受到控制,减少行车制动器的使用时间,避免制动器过热而使制动效能减弱甚至丧失。

L档为低速档,一般在冰雪、沙漠、泥泞、沼泽等无路或道路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采用,可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图1-5 液压控制系统图1-6 电子控制系统1-输入轴转速传感器 2-车速传感器 3-液压油温度传感器 4-挡位开关5-巡航电子控制单元 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7-自诊断插座8-节气门位置传感器9-超速挡开关 10-仪表板 11-电磁阀使用注意事项:①绝大多数情况,汽车行驶时只需将选档手柄放在D位置即可,在短暂停车时也可保持档位不变。

严禁在汽车行驶中在L~D之间来回换档。

②在车辆向前行驶时,严禁将旋档手柄移入R档。

③在车辆行驶时,严禁同时踩下油门和制动踏板。

④车辆必须在完全听车后才能挂P档,在车辆滑行和行驶中绝对禁止挂P档,否则会造成变速器严重损坏。

⑤自动变速器车辆出故障时,应避免拖车。

如果非拖不可时,应限制拖车车速和里程。

一般拖车车速不超过30Km/h,距离不超过50km。

5、电控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ECT(Electronic Control Trasmission)是在液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控制部分,它是由电子控制单元、各种电磁阀、各种传感器及指示装置等组成。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示意图,如图1-6所示。

二、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自动变速器是通过传感器和开关监测汽车和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接受驾驶员的指令,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自动变速器液压油温等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入电控单元(ECU)。

ECU根据这些信号,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向换挡电磁阀、油压电磁阀等发出电子控制信号;换挡电磁阀和油压电磁阀再将ECU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变为液压控制信号,阀板中的各个控制阀根据这些液压控制信号,控制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挡,如图1-7所示。

图1-7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在自动变速器中,自动换挡过程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离合器与制动器。

平行轴式齿轮变速机构与手动变速器中的平行轴式齿轮变速机构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与轴的连接通过多片式离合器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