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族学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第一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习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也有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组织。

物质文化:生产工具和技术、衣食住行精神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历法和医学、民族传统文学艺术、宗教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第一,生活文化——衣食住行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化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民族体育等第四,科技工艺文化第五,信仰和巫术文化第六,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有三性:民俗性、凝聚性、稳定性、变异性第二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基诺族长老制——基诺族的政治制度是村社长大制。

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称为“卓巴”,次为“卓生”,前者为寨父,后者为寨母。

由特定的古老氏族最年长者充任。

他们是村社中最受尊敬的领导人,基主要职责涉及村社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方面,在调解纠纷、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瑶老制——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功能。

瑶老制产生于原始农村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瑶老是村寨的首领,由民主选举或自然形成,一般由经验丰富、办事公道,由村民中享有威望的年长者担任。

瑶老不脱离生产劳动,无特权。

黎族合亩制——是海南岛1947年以前部分黎族特有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

“合亩”的黎语为“大伙做工”,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

景颇族山官制——山官是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现的世袭贵族,分为大、中、小三类,有自己的辖区,在边区内行驶独立树立权力。

辖区内的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官种、百姓和奴隶三个等级,等级界限严格,互不通婚。

山官必须出生于官种血统,实行幼子继承的世袭制。

凉山彝族家支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完全按照血缘关系并参照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及在生产中的地位,严格划分为五个等级:兹莫(土司、土舍和土目)、诺(黑彝)、曲诺(白彝)、阿加(由主人强制配婚而分居的奴隶)和呷西(单身奴隶)。

政教合一制度——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影响较广泛,西藏农奴制和新疆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社会中,都存在着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而西藏藏族政教合一制尤为典型。

江西省考研民族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及习题推荐

江西省考研民族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及习题推荐

江西省考研民族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及习题推荐一、民族学概述民族学是研究人类种族、种族关系、种族演变以及种族之间文化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

它以人类社会的多元性为基础,探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差异,并寻找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1.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获取原始数据。

2. 文化比较: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共性和差异之处。

3. 历史研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了解民族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4. 语言学研究:研究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和语言演化,探索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三、江西省的少数民族江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区域,主要包括瑶族、壮族、侗族、苗族、土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在江西省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研究民族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江西省考研民族学重点知识点梳理1. 民族起源与发展:探讨人类种族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解释人类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2.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防止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3. 民族语言研究:关注江西省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和语言演化,了解语言对文化的塑造作用。

4.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比较研究江西省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了解其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习惯。

5. 宗教与信仰:探讨江西省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系统和信仰方式,分析宗教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6. 民族艺术与民俗文化:研究江西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民俗文化,探讨其艺术表达与文化传承。

7. 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了解江西省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分析政策对民族发展的作用。

五、习题推荐1. 以下哪个是民族学的基本研究对象?A. 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B.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C. 人类的种族演变过程D.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2.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哪个活动属于田野调查的内容?A.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B. 深入民族聚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C. 比较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D. 通过翻译文献资料了解民族语言3. 江西省是中国的多民族区域,下列哪个民族不属于江西省的少数民族?A. 瑶族B. 壮族C. 汉族D. 侗族4. 文化遗产保护是民族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下列哪个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A. 大力推广主流文化,减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B.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C. 将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私有化,提高经济效益D. 限制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的销售范围注意:以上为习题示例,供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练习。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主要体征:肤色一般浅淡,却多是褐色,毛 发颜色不一,次生体毛发达,泪阜外露, 鼻高唇厚。
第二节 种族成因
第三节 种族和民族
第三章 语言与民族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人体机制应具备的特征: ⑴直立姿势的确定 ⑵大脑语言中枢的初步形成和发展 ⑶发音器官的完善
第二节 语言和民族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作为具体民 族成员而使用语言的人是文化的载体,语 言是维系民族的纽带,而民族又是语言赖 以存在的底座。
第四节 民族学实用调查法 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包含两层含义;广义上讲,它是一 种方法论(methodlogy),狭义上讲,它是一种具 体的方法(method)
最实用的调查方法 ⒈观察与参与观察 ⒉个别访问 ⒊调查会 ⒋问卷法 ⒌谱系调查法 ⒍自传调查法 ⒎定点跟踪调查法 ⒏文物文献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打破僵化模式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思维 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 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具备应变能力
第七章 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 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主要任务
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问 题的研究 进一步开展国内各民族的研究 加强世界民族的研究 继续开展国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继续开展影视民族学(即影视人类学)的研究 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 开展民族文物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 开展民族统计学的研究
民族学通论
第一单元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共同体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
⒈劳动创造说 ⒉劳动“推动力”说 ⒊突变选择说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人类体质发展的突破 第二个标志是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 第三个标志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公开课学习笔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公开课学习笔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公开课学习笔记在参加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公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民族学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笔记和总结。

第一部分:民族学概述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民族群体的学科,通过对民族身份、文化传承、语言、宗教、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共性。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涉及世界各国的民族群体。

第二部分:民族身份与认同民族身份是指个体或团体所归属的民族群体,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身份,这种认同感可以通过语言、传统习俗、血缘关系等多种方式来体现。

了解民族身份的形成和认同对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民族文化与传承民族文化是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通过对其语言、宗教、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传承。

同时,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民族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四部分:民族语言与多样性民族语言是民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音、语法和字符体系。

通过研究民族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同时,语言多样性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

第五部分:民族宗教与信仰民族宗教是不同民族群体所信仰的一种特定宗教形态。

宗教对于民族文化和社会组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对不同民族宗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各个民族的思想信仰。

第六部分:民族社会组织与发展民族社会组织是一个民族内部形成的特定组织形式,包括家族、部落、村落、组织等。

民族社会组织在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民族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

结语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公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民族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关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着人类多样性的表达和共通性的探索。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民族学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从民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首先,民族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多样性的学科。

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习俗等。

民族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通过对各个民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当时,欧洲列强开始对其他地区进行殖民统治,这导致了对其他民族的兴趣和研究。

以英国的社会学家爱德华·伯纳德·泰勒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们开始进行对其他民族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现代民族学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

在研究方法方面,民族学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地区,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等。

此外,民族学还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研究。

除了研究方法,民族学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比如,文化相对主义是民族学的一种重要理论。

它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每个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此外,民族认同也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它是构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多样性和共通性的学科。

它关注着人类社会中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127页PPT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127页PPT

谢谢!
127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

民族学概论高永久笔记

民族学概论高永久笔记

民族学概论高永久笔记民族学真是个有趣的领域,简直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五光十色的人类文化。

想象一下,每个民族就像是一个大熔炉,里面熔合着各种历史、习俗、语言,甚至是饮食。

说到饮食,谁能不爱那口味各异的美食呢?从西北的烤羊肉串到东南的海鲜大餐,各地的美味让人眼花缭乱,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民族学就像一位热情的厨师,调配着不同的文化香料,让我们更懂得这个世界。

每次看到不同民族的庆典,那热闹的场面、绚丽的服饰,简直像是在看一场视觉盛宴。

你能想象吗?人们在一起跳舞、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瞬间就能把心融化。

说到习俗,真是百花齐放。

有的民族热爱节庆,像是过年一样,真是欢乐无比;有的则比较内敛,讲究的是家庭的温暖和团聚。

每个习俗背后都有故事,有些甚至传承了几百年,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究。

比如,南方某些地方的人,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龙舟赛,大家都热情参与,气氛火爆。

这背后可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对先祖的敬仰和对团结的向往。

民族学家们就像探险家,深入这些文化的海洋,挖掘出那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珍宝。

再说语言,这可是各民族独特的标志。

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韵律和魅力,有些话听起来就像在吟唱,有些则是直截了当,让人一听就明白。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

比如,某些地方的俚语和方言,那真是妙趣横生,常常让外地人摸不着头脑。

你能想象用方言和朋友开玩笑的感觉吗?那种轻松愉快,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笑。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语言正在逐渐消失,这可真是让人感到遗憾。

保护语言文化,传承下去,真是民族学的重要任务。

说到民俗,那真是一门大课题。

各地的民俗都有它的独特风采,比如,北方的冰雪节,南方的水灯节,哪一个都能吸引成群的游客,大家热情地参与。

那些华丽的表演,欢快的歌声,仿佛把时间都暂停了一样。

就像我们小时候放烟花,心里满是期待,兴奋得不得了。

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更是凝聚人心的时刻,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

民族学家在这方面可是下了不少功夫,记录、分析这些习俗,试图揭示背后的意义。

民族学重点

民族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民主政治关系:在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作为政治主体的民族共同体及其成员,与其他作为政治主体的民族共同体及其成员之间围绕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发生的全部联系,本质上是一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他是民族关系在政治领域的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民族产生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

2.民族政治社团:在民族政治体系中,民族成员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联合起来,并且通过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形成过程,从而争取、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社会团体。

3.民族精英:指那些深谙民族文化精神,拥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和资源,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民族与全社会的生存及发展方向的人。

4.民族政治管理:是政治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政治管理在民族社会中运作时所产生的一种政治现象。

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政治权力体系,在调整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维持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以及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利益的过程中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活动。

具体地说,民族政治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管理层级构成了其应有之义。

5.民族政治文化:在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民族政治体系和民族政治过程的主观取向。

6.民族政治心理:民族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

7.民主政治认同:民族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的心理反应,是民族政治体系与民族成员各自的政治实践,即它包含政治心理和政治实践两个层面,并且二者密切相关。

8.民族政治社会化:各民族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学习、接受政治文化,并且将这种政治文化内化,从而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9.民族政治发展:在民族社会政治生活中,民族政治体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政治稳定、政治民主、政治权威、政治高效、政治结构合理等政治目标的动态过程。

二、简答题1、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结构有哪些类型?单一主体民族结构、双主体民族结构、多主体民族结构、无中心民族结构。

《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笔记

《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笔记

《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民族学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3)2. 阅读《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的意义 (4)二、民族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6)1. 文化多样性研究 (7)1.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 (8)1.2 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与变迁 (10)2. 社会结构与变迁 (11)2.1 社会阶层与不平等 (12)2.2 移民与社会融合 (13)3. 族群认同与关系 (14)3.1 族群认同的形成与演变 (16)3.2 跨族群交流与互动 (17)4. 民间信仰与宗教 (18)4.1 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变迁 (19)4.2 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1)三、《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内容概述 (22)1. 总体框架与核心议题 (23)2. 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24)四、关于民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25)1. 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6)2. 学术规范与伦理问题 (28)五、结论与展望 (29)1. 对《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的总结 (30)2. 对未来民族学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概要《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是一本关于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涵盖了民族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阅读随笔中,我们将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本书的作者对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范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民族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群体与文化差异的科学,它包括了对民族志、语言、宗教、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民族学家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以全面了解和解释不同民族群体的文化现象。

书中重点介绍了民族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多元文化社会的治理、移民群体的身份认同等。

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民族学研究的热点,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还涉及了民族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作者通过对不同民族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

民族学复习笔记

民族学复习笔记

民族学复习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一.德国的文化圈学派传播学派的正宗,工作范式是文化圈理论,即认为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中心文化向外传播扩散。

文化圈理论有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

空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分布动态。

一个文化圈内的文化特质有中心和边缘时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叠压关系,即共处于一个文化中的不同特质在时间上的顺序后来者居上,构成地层分布那样的文化层。

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1).主要研究人文地理,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2).主要贡献:第一,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其主要做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范围。

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第二,提出“形式的评判标准”概念,物品形态和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都必定来自同一个渊源,都是由于传播才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

(3).概括要点: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研究方法。

(地理与人类学)2.费罗贝纽斯(1)着名的非洲民族学家,拉策尔的学生,用拉策尔的理论和实证法论证“西非文化圈”的存在。

(2)第一次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3)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进行了对非洲物质文化对象的研究。

(4)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或者说是文化的“搬运工”。

3.格雷布纳(1)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较优秀民族才能创造和发明文化,而其他民族都要从这些优秀民族中借用。

(2)文化亲缘关系:鉴别标准:①形的标准:指的是事物的形式相同。

即从文化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作用上来判断文化特质的类似性。

民族学理论及方法复习资料

民族学理论及方法复习资料

民族学理论及方法复习资料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民族群体的历史、语言、宗教、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民族学的起源和发展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随着殖民主义的兴起和全球化的加速,人们开始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产生兴趣。

早期的民族学家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考古、语言和民间传说的研究,来探索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现代民族学家除了关注传统领域如语言、宗教和社会结构外,还开始研究现代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如移民、种族关系和民族认同等。

二、民族学的理论框架民族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化相对论、结构功能主义和符号学等。

文化相对论强调不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和意义,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结构功能主义则认为社会和文化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各个要素在整体中发挥不同的功能。

符号学则关注人类对符号和象征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研究语言、仪式和艺术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来理解人类文化。

三、民族学的研究方法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有关特定民族群体的详细信息。

比较研究则是通过对不同民族群体进行对比,来发现共性和差异。

历史研究则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分析,来了解特定民族群体的演变和变迁。

四、民族学的应用领域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民族学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

在社会政策制定方面,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关民族关系、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建议。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民族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民族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民族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民族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民族学概论是大一学生接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差异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民族学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民族的定义与特征、民族形成与发展、民族关系研究等内容。

一、民族的定义与特征民族是指具有特定地域、共同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群体。

民族的定义可从血统和文化两个角度来看。

从血统上讲,民族是因共同的遗传因素而形成的人群。

从文化上讲,民族是因共同的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共同文化特征而形成的人群。

民族的特征包括共同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

二、民族形成与发展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融合、分化和变迁三个阶段。

融合阶段是指不同民族相互接触、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形成新的民族群体。

分化阶段是指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人群由于各种因素分散、分离而形成不同的子民族。

变迁阶段是指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演变的过程,包括民族的兴起、发展、辉煌和消亡等。

三、民族关系研究民族关系研究是民族学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民族之间的合作、冲突、融合等。

民族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冲突与误解。

四、人类文化多样性民族学概论还关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包括语言、宗教、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文化形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点、历史与文化传统。

人类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促进各个民族交流、和谐发展的基础。

五、民族认同与文化保护民族学概论还研究了民族认同和文化保护的问题。

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身份的认同和认同感。

文化保护则是指为了保护各个民族的语言、习俗、传统等文化元素而采取的措施。

民族认同和文化保护对于维护民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民族学概论作为大一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差异的本质。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资料民族学复习资料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生物学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民族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民族学的定义和起源民族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和生物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人们对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民族的概念和分类民族是指一群共同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历史和传统的人们。

民族的形成通常与地理环境、历史事件和社会互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民族学中,人们常常使用语言、宗教、血缘关系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来对民族进行分类和研究。

3. 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是民族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括民族的价值观、信仰体系、艺术、习俗和技术等方面。

文化是民族认同和社会组织的重要基础,它可以通过语言、符号和行为等方式传递给后代。

社会结构是指民族内部的社会组织和关系,包括家庭、部落、社区和政治制度等。

社会结构对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影响。

4. 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世主义在民族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

文化普世主义则强调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认为有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和价值观可以超越文化差异。

5. 文化变迁和文化接触文化是不断变化和演变的,它受到历史、经济和社会变化的影响。

文化变迁可以通过文化创新、文化扩散和文化冲突等方式发生。

文化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它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落。

6. 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

它可以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等因素来形成。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共127页文档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共127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德国的文化圈学派•传播学派的正宗,工作范式是文化圈理论,即认为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中心文化向外传播扩散。

•文化圈理论有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

空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分布动态。

一个文化圈内的文化特质有中心和边缘时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叠压关系,即共处于一个文化中的不同特质在时间上的顺序后来者居上,构成地层分布那样的文化层。

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1).主要研究人文地理,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2).主要贡献:第一,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其主要做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范围。

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第二,提出“形式的评判标准”概念,物品形态和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都必定来自同一个渊源,都是由于传播才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

(3).概括要点:•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研究方法。

(地理与人类学)2.费罗贝纽斯(1)著名的非洲民族学家,拉策尔的学生,用拉策尔的理论和实证法论证“西非文化圈”的存在。

(2)第一次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3)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进行了对非洲物质文化对象的研究。

(4)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或者说是文化的“搬运工”。

3.格雷布纳(1)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较优秀民族才能创造和发明文化,而其他民族都要从这些优秀民族中借用。

(2)文化亲缘关系:鉴别标准:①形的标准:指的是事物的形式相同。

即从文化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作用上来判断文化特质的类似性。

②量的标准:形似事物的量的增加,大量事物的相同。

即从类似文化特质的数量多少来判断文化的传播关系。

在‘量’和‘形’的基础上提出①性质标准:是形式标准的补充,指的是质的方面的相似性②连续标准:相隔遥远或不接壤的两地,如果在其中间地区能找到具有相似文化要素的民族,那么这两地从前有相互传播关系的极大,中间地区的民族是这两地从前在空间上相连的残存物或痕迹。

“亲缘关系程度标准”是指在相互隔离的两地文化之间,只要文化特质的形式十分相似,而数量又较多,便可断定两个文化之间曾有过传播关系。

二.英国的传播论学派1.里弗斯(1)主要著作:亲族制度和社会组织(2)他认为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力量的主要推动力。

在强调传播论的同时,采用进化论的观点是他的进步,他提出了要将现在的文化状态的过去背景重新复原起来的观点,如在两种文化相对的程度上“借用”的重要:少数移民发生重大的文化影响的可能等。

2.史密斯的“埃及中心论”(1)主要著作:《古埃及人》《早期文化的移动》《文化的传播》(2)主张:埃及是世界最早出现文明的地方;船舶是古埃及人首先发明的,是传播工具,传播路线是向东、经阿拉伯海、波斯湾、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继续向东到大洋洲,后经太平洋到北美洲;将埃及文明称为“太阳文明”或太阳石文化,由崇拜太阳和建筑史前巨石等文化特征而得名;古埃及文化向世界传播了建立史前巨石的习俗。

3.佩里的“太阳之子”论(1)主要著作:《印度尼西亚的史前巨石文化》《太阳之子》(2)主张:古埃及人是航海民族,名为“太阳之子”,为寻找贵金属和珍宝而四处航海,在找到宝物的地方停留下来,把他们的文化发明和技术、宗教、政治制度等传播过去。

(3)主要成果:a.比较深入细致地观察了不少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扩大了研究视野。

尤其是重视对文化横向传播现象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b.正确地指出了文化传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指出了文化圈在地球上是客观存在的。

用文化圈的方法来认识民族文化,并对世界上的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地划分。

三、历史特殊论以实证和经验论为哲学基础,反对文化进化论关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阶段论,反对文化传播关于传播是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论点,尤其反对埃及中心论。

文化人类学得一般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就是用人类学调查资料来重新恢复某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全貌,即重构历史。

(一)博厄斯的理论和方法论贡献1.提出人类学的目的和任务(1)重建人类历史。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

(2)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支配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是存在的,我们的任务是发现规律。

(3)探讨变迁的动力。

2.特殊论与相对论的文化观(1)文化观的最大特点:将某一文化的历史研究置于首位,而非研究全人类的普遍文化的历史。

(2)核心:历史特殊论,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文化,应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拟购该文化的历史(3)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价标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3.在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上的贡献(1)体质人类学:遗传变异不是固定的因素,它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到一定的时候就稳定了下来(2)语言学方面的贡献:每一种语言有他自己的一套语言、形态的意义和结构、词汇的特点。

描写一种语言只能根据它自己的结构来描写。

(3)考古学上的贡献:史前考古材料揭示了人类进化的时间,并证明了人类的分支活动。

考古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

4.方法论的贡献(1)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2)重视田野调查及其学科性:参与观察发,多科学结合法(3)民族学方法四、法国社会学学派一.杜尔干(一)社会学思想1.苏格兰启蒙哲学家亚当·弗格森,强调人是社会动物,而且只能通过社会来认识,不研究群体就无法了解个体等社会决定论命题。

杜尔干继承了弗格森的这些思想,但更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证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2.社会决定论范式:(1)社会事实自成其类,只能用先在的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简化到心理和生物层次;(2)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强制;(3)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4)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分类,社会文化分类则依据两元对应原理;(5)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社会生活的进化论研究(1)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进化的特征是:群体中个人专门分工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合作关系是由社会规范所创造的,也就是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是社会合作的真正源泉。

《社会劳动分工论》“机械的结合与有机的结合”传统社会: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同质”为基础的机械结合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一种惩罚性质的社会规范;机械结合的基础是把个人通化为具有共同信仰和感情的整体,其团结的取得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周期性的宗教仪式同机械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代工业社会:人们的合作关系是以“分工”为基础的有机结合关系。

社会分工造成异质性和相互依赖两种后果,这种关系产生一种倾向于赔偿性质的法律;有机结合主张维护人的个性,个体部分的个性越鲜明,社会的团结或合作越牢固,因为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

(2)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来自个体的组合,但是超越了个体,拥有独特的性质构成了一个实体,不但不受个人的影响,相反,个人要受它的支配和影响,社会现象只能依据对社会本身的研究来解释,社会事实只能依据其他的社会事实来了解。

(3)人有两种意识一种是个人的,表现每个人富有特征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意识是整个社会集体共有的,不会随着个体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或消失。

他把这种不是个人从直接经验中取得、而是由社会加给个人的意识,成为集体观念或者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客观存在,可以通过感官和知觉来体会得到,并能进行客观的观察与说明。

“判断社会事实的三大标准”:社会现象的“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

“社会事实的分类”①制度化、结晶化的现象:法律、道德、宗教信仰、习俗、语言等社会现象。

②比较不固定、尚未制度化的现象:流行、舆论、时尚、艺术形式或群众运动中的狂热情绪。

(二)民族学思想《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1.建立的两个前提(1)在原始宗教中能够发现所有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因素(2)广泛的验证可以建立理论的权威。

2.定义: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3.特征:神圣事物的存在,与组织的仪式活动相联系。

4.起源和本质:社会、社会环境是宗教观念产生的唯一根源;任何“神”,都不过是通知人类的社会化身。

5.功能:(1)宗教可归为两种,宗教是集体情感与观念的沟通关系(2)宗教使个人坚强和自信。

五.英国功能主义学派学派的诞生标准:布朗的“安达曼岛民”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岛上的航海者”功能的含义:满足需要,事物与制度的作用。

主要任务:将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弄清这个有机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马林诺夫斯基——经验功能理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从“功能”出发,提出“文化”学说2.文化是一个整体,任何文化现象都应置于文化整体中去考察,反对拟构历史3.需要理论:基本需要和派生需要,即人的生物需要和文化的需要。

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一套秩序4.文化功能的划分(1)满足人们的生物性需要(2)满足于社会调适5.巫术宗教问题(1)巫术可以帮助人摆脱在关键时刻出现的困境。

(2)宗教是社会组合的粘合剂,可以有效地维持社会道德。

(3)宗教为人们提供心理慰藉,促进情感交流。

6.方法论的贡献整体性的田野工作法:建立在人类学家本人对某一地区的社会-文化制度的参与观察之上。

(1)时间性(2)田野工作理论的三大原则:①习惯和传统所规定的日常事物②这些事物执行的方式③当地人头脑中对事物的评价二、拉德克里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一)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学1.以往的错误:(1)忙于寻找起源问题(2)心理学与人类学相混淆,从个人心理角度解释社会现象。

2.主张:采用归纳法进行人类学研究,并回到实践中检验,比较研究(二)强调共时性研究历时性研究存在的缺陷:1.历史资料残缺不全2.任何有关起源理论的基础都是一种假设3.对无法确认的过去进行的拟构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能解释,推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三)建立结构功能主义理论1.结构功能论:生命通过功能的延续维持结构的延续,社会整体也类似,社会生活中的每个风俗与信仰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某些角色。

2.结构思想:①社会结构是指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与人组合的各种群体及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群体有阶层和类别两种形式。

②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制度是指某些原则、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或关于社会生活的行为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