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篇一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以促提高,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十则》,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关于人生、道德和伦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论语,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智者的思想,培养品德和道德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和感悟,分析文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你们对论语有了解吗?你们认为古代圣贤的智慧与现代社会有何联系?- 开启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展示与解读(10分钟)- 呈现《论语十则》的全文,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文章主题。
- 带领学生逐段解读,突出每一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则论语进行讨论。
-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实经验,讨论这则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 定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鼓励他们提出深入的问题和观点。
4. 小组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包括他们的发现、观点和感悟。
- 学生间互相交流和提问,促进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5. 大讨论(15分钟)- 整合小组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全班进行一场大讨论。
- 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或就某一观点展开辩论。
- 教师及时总结和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到启发和收获。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概括出学生的共识和得失。
- 鼓励学生反思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理解《论语十则》中的价值观念。
通过小组讨论和大讨论,学生得以展开思考与辩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学习的原则。
同时,在总结和反思环节,学生能够将思考和理解转化为书面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论语十则》说课稿汨罗市红花乡初级中学袁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叫袁灿,来自红花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论语十则》,本节课以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为依据,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下面我将具体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2、教材简析《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
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
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作、探究的学习。
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背诵课文;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则》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中的前十则经典语句。
所选内容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论语》前十则。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涵盖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教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主要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论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提升自身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孔子思想的内涵。
教学重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朋友间的诚信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论语》前十则,了解大致内容,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课文解析:逐则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释文言文词语,分析句子结构,阐述孔子思想。
4. 例题讲解:挑选两则具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翻译文言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翻译其他则《论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学习的《论语》前十则,右侧列出重点词语和翻译。
2. 在黑板中央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论语》前十则,并选择其中一则进行深入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对文言文阅读和孔子思想的认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论语》内容,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将所学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论语》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尤其是对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孔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则》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则》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则》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教材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启蒙学读物。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
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
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罔、殆、矣、诲、”等字音、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过程和方法: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学而》篇和《为政》篇。
具体内容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等十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字面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论语》前十则,让学生熟悉文本。
(2)逐句解释,分析句子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解读《论语》中的名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内容。
(2)针对每个名句,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论语》中的某一则,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儒家思想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孝、悌、谨、信、爱、周、比、器等。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讲稿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字音归类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十则》中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资料投影显示: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第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教师提示](1)正音,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归纳整理:a) 生字词:愠(yùn)b) 多音字:论(lún)语c) 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读yuè,愉快。
四. 积累词汇、疏通文意第一则:1.字词补充:“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论语十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十则论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
它们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学生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以及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式和思想内涵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论语十则》。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词汇。
能够准确翻译《论语十则》,理解其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翻译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的思想魅力,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词汇。
准确翻译《论语十则》,理解其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孔子思想的内涵,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论语》开篇至“子罕言利”章。
详细内容包括:论学习态度、论仁、论礼、论孝、论君子与小人之辨、论言语行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学会以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古汉语词汇,把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前十则的经典语句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前十则原文及译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讲解:逐则解读《论语》前十则,分析句子结构,解释古汉语词汇,阐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举例说明《论语》中的道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论语》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a. 论学习态度b. 论仁c. 论礼d. 论孝e. 论君子与小人之辨f. 论言语行为3. 重点句子及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论语》前十则,要求准确无误。
b.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论语》前十则的理解。
2. 答案:a. 略b. 示例:在学习《论语》前十则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以此为指导,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论语》十则 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
《论语》十则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论语》十则教学教案设计1《论语》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中的许多智慧言论至今依然被广泛引用。
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也成为了许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十则智慧言论,设计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论语》中的十则智慧言论,理解其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探究:请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思考以下问题:智慧言论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论语》?2. 呈现:教师出示《论语》十则智慧言论,以及相关的题目。
3. 深入讲解: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同学们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讲这句话的实际含义。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们就这句话展开讨论,讲讲自己的观点。
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对君子和小人的理解。
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怎样做到遵守这个规则。
⑥ “不恶乎疏,不好乎近,居其两端”,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对于“两端”是怎样理解的。
⑦ “道不同,不相为谋”,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如何处理和不同思想的人相处的问题。
⑧ “己所欲,施于人”,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平时会主动帮助他人的经历。
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于“信用”这个问题的看法。
⑩ “吾日三省吾身”,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
4. 讲解:通过讲解,让同学们更加好地理解这些智慧言论。
5. 互动:让同学们就其中的一个问题,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请学生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回答思考问题。
三、课后作业1. 对每一则智慧言论进行总结,自己的理解,思考实际应用场景。
2. 自拟一则智慧言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解释和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对于《论语》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论语》十则说课稿-精选文档
《论语》十则说课稿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论语十则》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论语十则》小学语文说课稿
《论语十则》小学语文讲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是初学者感觉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本册教材第二次学到文言文。
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习和认识。
而学好本文,有益于促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益于此后文言文的学习,对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起着比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材介绍:本文均出自《论语》,这是过去蒙童教课的必念书,对后代有侧重要的影响。
文章选录的十章,作为文言文,有必定的难度,但全部是短章,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其内容波及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修身做人三个方面,较切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可联系学生实质进行教课。
3、教材的目标,教课重点、难点确实定及其依照:依据本单元的教课目的及教材的自己的特点,联合初一学生的实质,本课的教课目的定为: (1) 、累积文言词汇 ;(2) 、流畅地朗诵并背诵本文 ;(3) 、理解每一则的含义 ;(4) 激发学生主动研究、合作研究的精神 ;(5) 进一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教课重点:文言文学习重点的掌握。
教课难点:文中部分字句的理解。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课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别,应以知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课生学。
”1、朗诵法。
“教课千法读为本”,本课教课较侧重朗诵训练,朗诵贯串整个教课过程。
在学以前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论语》的语言特点:每节短小干练,内容前后无联系。
在点拨时读,使学生加深对字词和内容的理解。
同时朗诵训练防止单调,可采纳灵巧多样的方式。
此外教师要注意朗诵技巧的指导,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音流畅,音韵铿锵。
本文有很多句式相像,要注意读出对称的感觉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再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在频频的吟诵中,品尝语言,感知每一句的粗心,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教法依照:“念书百遍,其义自现。
”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假如经过朗诵来实现 ; 其次本文语言精练,句式相像者许多,适合朗诵,经过朗诵,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孝道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篇章,使学生了解孔子对孝道的理解和要求。
2.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意识和行为。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论语》选取的篇章。
2.学生准备《论语》的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故事、引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和体会。
讲解篇章3.教师挑选《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讲解其内容、背景和孔子的思想。
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引导分析5.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互动探究7.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探究孔子思想对于人际关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感悟与反思8.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及如何践行孝道。
9.学生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拓展延伸10.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讨论、调查等,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孝道篇章,学生对孔子思想和孝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从中感悟和反思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也体现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案二:《论语》中的友善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中关于友善的篇章,使学生了解孔子对友善的理解和要求。
2.培养学生的友善行为和与人为善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论语》选取的篇章。
2.学生准备《论语》的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故事、引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友善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友善的理解和体会。
讲解篇章3.教师挑选《论语》中关于友善的篇章,如《述而篇》、《里仁篇》等,讲解其内容、背景和孔子的思想。
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句的含义和哲理。
2.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提高道德修养。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论语》简介2.十则经典语句解析3.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论语》简介介绍《论语》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十则经典语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学而时习之”的含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分析“不亦说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乐趣。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有朋自远方来”的含义,强调友谊的价值。
分析“不亦乐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美好。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人不知而不愠”的含义,强调宽容的心态。
分析“不亦君子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君子的品质。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强调尊重他人。
分析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
(5)吾日三省吾身。
解释“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个人修养中的作用。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含义,强调学习他人的优点。
分析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
(7)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学习方法中的应用。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强调学习的态度。
分析这句话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解释“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含义,强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含义,强调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分析这句话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经典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一、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十则”是指《论语》中的十篇章节,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子罕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公冶长篇、子夏篇、憨山篇、述而篇。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分别从十则的角度,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和思想,阐述其对我们现在的启示和意义。
二、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学而篇》的第一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的看法。
他认为学习和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重复和深化的过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今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只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为政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是《论语·为政篇》中的经典语录,强调了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和行为对于整个团队或国家的影响。
如果领导者本身不正,就算发出了令令也无法得到履行。
这在现今也同样适用。
领导者的品德和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领导者本身不正,组织也就难以取得成功。
四、子罕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论语·子罕篇》中的经典语录,强调了实践和乐于实践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知识本身不足以解决问题,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乐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这在今天也同样适用。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保持乐于实践的态度,才能获得成功。
五、先进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是《论语·先进篇》中的经典语录,试图描述圣人的品质。
其中“知者不惑”是指圣人具有智慧和洞察力,“仁者不忧”是指圣人具有仁爱和慈悲之心,“勇者不惧”是指圣人具有勇气和胆略。
这些品质在今天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
具有智慧、仁爱和勇气的人,不仅能成为别人的榜样,也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和成功。
六、颜渊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篇一:论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教材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启蒙学读物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构思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罔、殆、矣、诲、”等字音、字形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过程和方法: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4、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5.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课时:2课时《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前一课时学习前五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一、导语:(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二、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见幻灯片)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2、教师引导学法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1)读准字音;(2)注意句读;(3)把握句意;(4)提出疑问;(5)朗读背诵;(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些方面入手该学3、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学生慢读前五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音义并疏通文意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4、由学生通译一下圈出疑难之处对问题进行汇总老师点拨师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点词句落实下来、5、概述每段段意四、研讨与思考A、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谈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谈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D、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下面题目展开竞赛用来表达对朋友来临而喜悦的句子:讲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句子: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强调学习中要有实事求是态度的句子:五、课堂延伸1、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教育他们呢为什么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六.总结延伸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七、尝试当堂背诵进行抽查八、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预习布置作业篇二:论语六则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六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二、说教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2.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据此语文教学研究者总结出一条语文教学原则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则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3.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三.说学法1.这是同学们进入七年级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2.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3.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四.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我用论语中的道理接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老师进行补充由于学案上已有各个句子的解释所以教学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二课时略五.总结延伸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十则》《十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侧重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编者所选的十则语录则是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和处事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其简洁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因为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变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抱有不解、不屑的消极心态但作为语录体典范的《论语》浅显易懂朴素的道理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浸透着我们的意识即使现在仍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备课的出发点就是联系学生生活唤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积累经典为己所用“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基于此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积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诵读”积累积累包括对孔子及《论语》地位、影响的了解;结合注释对文意的理解;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整理归纳;对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的记忆;语录体的特点及运用布置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孔子及《论语》学生会找到很多资料比如: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宣称“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教师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孔子的思想是影响了古今中外的智慧以此唤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儿时的聪明好学、勤奋努力比如:孔子儿时学母亲教的字因为字多怕第二日母亲检查时出错他反复练写直到熟练地不写错一字才放心睡觉这样的故事让孔子走下圣坛学生对孔子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当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学生如何学如何积累如何将祖国优秀的文化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动力我想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在多重对话中开展诵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背景诵读举行【故事会】引领学生走近孔子激趣导入;理解诵读举行【背诵比赛】引领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竞赛的形式背诵记忆是深入理解的基础;探究诵读预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感悟诵读写【凡人名言】记下心得体会在语文实践中将所学内化为精神力量背景诵读、理解诵读环节学生活动以比赛形式展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那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诵读和感悟诵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师生对话师生对话能充分暴露学生理解上的误区以便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理解语录的基础上我预设了一个话题:你从《十则》中找到了些学习方法些语句告诉了你求知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二、生生对话《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生生对话定在了学生有疑问之处通过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答案三、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中仍会有一些问题是同学们都解决不了的这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找到答案所在1、抓住句眼与文本对话比如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有同学认为是谈求知态度有同学认为是谈学习方法如果断章取义“学而时习之”讲的就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交友有个难点“朋”是谁注释中解释为“志同道合的人”那么自远方来干什么来吃饭酒足饭饱的愉悦而已来闲谈东家长西家短八卦娱乐消磨时光彼此无增益收获不大来探讨交流思想、互相提高境界切磋生活和事业探讨人生不虚度时光才是读书人快乐的追求引导学生抓住句眼反复读学生发现:单从字面看这既有方法也有态度但孔子是从求知的态度来讲的学习并去实践是快乐的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讨问题是快乐的他这两句话重点放在“不亦说乎”和“不亦乐乎”上了这是告诉我们学习时抱着虚心、勤勉、实践、合作探讨的求知态度既会有所得也会收获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同今日各位专家老师为着新课程改革齐聚一堂谈经论道收获很多不亦乐乎啊!2、联系生活与文本对话有生活才会永久《论语》中的道理虽朴素但不免抽象需要预设一些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情境问题:你是不是经常会因得不到他人理解而痛苦会在与人交往中孤独无助会在遭遇困境的时候手足无措《论语十则》中有没有值得你可取之处问题中假设了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论语》中找寻方向为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意见相左时有同学会被气哭其实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数学课后“强不知以为知”给自己带来了“一无所获”的恶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不喜欢别人开他的玩笑自己却喜欢捉弄同学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在与生活的联系中学生对语录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四、与心灵对话《新课程标准》中说: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感悟诵读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放声朗诵全文掩卷思考:你想用些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从中积累了些成语工工整整写下来然后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记下你的心得体会学生在感悟中强化了认识用这些名言警句来警醒、反思自己积累在脑海中终身受益总之整篇文章的教学基本上是本着诵读文本和联系生活这样两个原则意图达到积累语言健全人格热爱祖国文化的目标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2.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据此语文教学研究者总结出一条语文教学原则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则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3.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4.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三.学法指导1.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2.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3.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四.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至三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我用论语中的道理接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老师进行补充由于学案上已有各个句子的解释所以教学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说案只详细说明第二课时: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复习课文句意——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总结延伸”四个步骤进行教学1.复习课文句意巩固学生上节课讨论、探究的成果先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接着通过课件展示各个句子请同学们发言逐一回答接着再出示各句的解释由于上节课重点已让同学掌握这块内容所以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从而达到巩固、复习、加深印象的效果2.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附课件)教学方法:先展示课件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a.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b.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c.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3.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这几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一则来教育他们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教育他们呢为什么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例二:有位同学当有人在课堂上回答错问题或被老师点名批评时就兴灾乐祸取笑别人也没有思考自己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讨论之后回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并解释例三:还有位同学不喜欢别人开他的玩笑自己却喜欢捉弄同学甚至对同学动手动脚的面对这种情况你们觉得他应该要求自己呢讨论之后回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4.总结延伸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你们“任重而道远”啊!5.布置作业。
《〈论语〉十则》说课稿范文(3篇)
《〈论语〉十那么》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论语〉十那么》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的《〈论语〉十那么》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十那么》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议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宏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仍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那么》,着重表达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化的思想精华,对于心理开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1).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2).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培养文言翻译才能。
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进步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2).联络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掌握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化哲理,并懂得联络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1.诵读法。
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那么,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老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那么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评点、质疑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 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c. 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
a. 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b.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3)德育目标:
a.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b. 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
1.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
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
2.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
据此,语文教学研究者总结出一条语文教学原则,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则,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3.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
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4. 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1.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3.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
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至三节课的时间:
第一课时,我用论语中的道理接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老师进行补充。
由于学案上已有各个句子的解释,所以,教学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说案只详细说明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复习课文句意——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总结延伸”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 复习课文句意,巩固学生上节课讨论、探究的成果
先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接着通过展示各个句子,请同学们发言,
逐一回答,接着再出示各句的解释。
由于上节课,重点已让同学掌握这块内容,所以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从而达
到巩固、复习、加深印象的效果。
2. 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
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归纳”(附课件)
教学方法:先展示课件,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
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
a. 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
b. 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c. 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3.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这几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例二:有位同学当有人在课堂上回答错问题或被老师点名批评时,就兴灾乐祸,取笑别人,也没有思考自己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讨论之后,回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并解释
例三:还有位同学不喜欢别人开他的玩笑,自己却喜欢捉弄同学,甚至对同学动手动脚的,面对这种情况,你们觉得他应该怎么要求自己呢?
讨论之后,回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
4. 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
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你们“任重而道远”啊!
5. 布置作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