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

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循环)

例: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 .H 2CO 3/NaHCO 3是维持细胞外液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C .细胞内、外的Na +、K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 .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H 2CO 3/NaHCO 3是维持细胞外液pH 稳定的缓冲物质;细胞内、外的Na +、K +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江陵一

中生物组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思维点拨】(1)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血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中。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组成成分有着较大的区别: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 血液、血清、血浆的组成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清是血液在体外凝固后渗出的淡黄色的液体,相比血浆,少了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但多了K 离子。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中蛋白质,在机体出血后与凝血因子共同完成止血的过程。

二、 内环境的物质成分与生理过程

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

(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1)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2)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

(3)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3.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

(1)细胞内的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2)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3)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4.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例: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 A

【思维点拨】(1)“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3)血液包括血浆(液体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和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血浆才是细胞外液。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过程为基础,借助于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形成。通过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了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区别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关键的一点是弄清引起反射的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也叫直接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具体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是直接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不是直接关系,而必须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刺激类型直接刺激信号刺激

中枢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

意义完成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大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举例膝跳反射、搔爬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反射弧:它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兴奋传导组织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

殊结构

内外刺激的信息转

变成神经兴奋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

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

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

析和综合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

传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

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

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对内外刺激发生相应

的反应

只有感觉

无效应

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

激中枢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兴奋:指反射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式,即神经冲动。

各种反射都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即必须经过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才能完成反射,如缩手反射。当手的皮肤受到刺激(如针刺)时,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就将刺激转变成兴奋,这种兴奋沿着传人神经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向手臂上的有关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