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片名的阐释翻译-最新文档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莱坞电影片名的阐释翻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银幕数急速扩张,中国市场慢慢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票房重仓。好莱坞电影作品除了其独特的魅力与商业价值外,还是一种传播文化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的电影作品,首当其冲吸引观众的就是其电影片名。而一个成功的电影片名,必然离不开优秀的翻译。这就要求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要提炼电影的精华,更要给观众深刻的印象。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与电影片名简明扼要的特点,对好莱坞电影片名简单的直译并不一定能满足其艺术性、文化传播性、票房商业性的特点。因此,很多优秀好莱坞电影的中文译名与英语片名大相径庭,观众所看到、记住的成功好莱坞电影片名的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是对电影内容的阐释。

一、阐释翻译理论

阐释最初是翻译神的旨意,传达神的圣谕,多用于宗教领域。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阐释学(hermeneutics);到了中世纪,阐释学成为《圣经》研究的一个分支,旨在向人们澄清上帝的意图。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宗教哲学家施而马赫(Schleiermacher)将传统的阐释学进一步系统化;20世纪,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Heidegger)和伽达默尔(Gadamer)确立了阐释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而乔治斯坦纳于1975年出版的著作《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的面面观》

(After-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以海尔格的阐释学为基础,将翻译与阐释学结合起来形成了阐释学派翻译理论,提出了“理解也是翻译”的观点,突破了字字对等翻译的局限,进一步扩展了翻译的空间。

斯坦纳在其翻译理论中,将阐释分为了四个步骤:(1)起始阶段的信任(initiative trust);(2)攻占(aggression),或插入(penetration);(3)吸纳(incorporation),或具体化(embodiment);(4)补偿(compensation),或复原(restitution)。信任提出了阐释的前提,即原文中的东西是可以理解的;攻占意指对原文本的侵入,精华的提取;吸纳是外来文本意义的输入,而目标文本或自身得以丰富,或受到感染并最终排斥它;由于文化在输入某些文本后会失去平衡,补偿就成为恢复平衡的最终步骤。

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电影的标杆,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一部电影作品的片名虽然简单,却是电影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在出版前一改再改,足以显示了其独特的地位。片名不仅是电影的精华,更在对公众的宣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要言简意赅,又需朗朗上口;既要高度概括,又需令人印象深刻。将一部好莱坞大片引进国内,如何翻译承载电影意义的片名,使观众接受的同时又符合电影艺术的特点,不会过于呆板又能使中国观众看到片名之后对电影的所指一目了然,即保有异域文化又能够持有较高的本土观众的上座率保证其商业

价值,依靠的正是对片名的阐释翻译。例如,电影《盗梦空间》的片名Inception,直译是奠基,在电影里面是一个盗梦术语,不是指在梦中偷窃情报,而是指把某种想法植入目标人物使得他觉得这想法是自己本来就有的。译者使用“盗梦”一词,是对电影框架背景的概括,而“空间”恰恰描述了电影中提到的多重梦境,该片名也被直译为《奠基》,但是公众的接受程度远弱于《盗梦空间》。

二、电影片名阐释翻译的步骤

一个好的好莱坞电影片名的翻译,首先是建立在这部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观众、中国的电影市场是有价值的这一认知基础之上的,那么这部好莱坞电影的片名,无论多么晦涩难懂都是言之有物的,都是必须且能够翻译的。然而,由于社会制度、道德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两种语言在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面临着文化空白与冲突的挑战。虽然有些电影片名面对的挑战相对较小,例如Iron Man(《钢铁侠》),The Lion King(《狮子王》),Gladiator(《角斗士》),等等。但是,有些电影片名如Setup(《迷局》),Oceans 11(《十一罗汉》),Meet Joe Black(《第六感生死缘》),如果仅是英汉字义的简单转换,则无法使观众了解电影的内容,丧失了片名标志性功能和信息功能。实际上,无论是上述哪种片名,都是存在于电影剧情基础之上的,而翻译方法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场关于世界连贯性和象征的充分性的赌博”。无论赌博的结

果如何,出于最原始的信赖,片名的翻译都是要进行下去的。

信赖之后便是具有攻击、掠夺性的侵入。阐释翻译理论指出侵入的步骤是充满暴力的理解,也就是将原来的文本摧残得支离破碎。电影片名的翻译,实际上是要理清电影描述的故事与片名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影片在命名时刻意使用的种种晦涩的

隐喻。电影Seven(《七宗罪》)的片名本身甚至不是一个单词,而电影情节围绕天主教中有七种原罪,描述了一场离奇的连环杀人案,受害者分别死于七宗罪中的一种,数字7在电影情节中更是无处不在——影片开场所有的楼房号码都是以7开头,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的下午7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观众:7是宿命的罪与罚。因此,对Seven的破译必须击破这个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的外壳,从电影的情节中剥离出其本质的含义。仅将电影翻译成“7”远远无法体现其内在的含义,也无法体现其与宗教的关联(数字7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等等)。这正说明了用另一种语言简单地使用字对字的转化,只会使电影片名变得单薄无力,译者真正要做的是“使原作的光芒”能够“无遮无拦地穿透原文语言织就的松松垮垮的帷幔”。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片名的入侵,对电影情节的榨取。第三个步骤为吸纳。好莱坞电影大多承载着西方的文化,而中西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片名的翻译需要“关注电影本身的特点

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积淀”。但是,在引入新的文化的同时“译本要对许许多多的成分进行同化,并对新接纳的因素进行安置,有的已经完全归化,且被文化历史视作进入本土文化的核心”。正如一部电影片名如果仅是简单地进行直译或者音译,本土文化就面临着“被改变的危险”。好莱坞电影X-Men(《X战警》)片名翻译中依然保有“X”这个字母,此处“因为译文找不到合适的场所,译本产生的不是整体性的回应,而是掀起拟仿的潮流”,这种吸收即是对“本土文化的感染”。好莱坞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媒,具有传播的特点——就是从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奥古斯德)。片名浓缩了这种传播的影响,而片名的翻译作为操纵转化的媒介其承受的腐蚀性就更加强烈,信宿“会因翻译而感到窒息,从异域文本中吸入的声音会把自己的声音堵住,有时意识到,却为时已晚。有些社会礼仪、规范和象征系统十分古老,但却受到了侵蚀,他们如果在尚未成熟、消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贪婪地吮吸外来事物,就会造成失衡,并失去对自我身份的信任”。

阐释的第四个步骤补偿就成为恢复平衡的最后砝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犹如天平的指针,在源语意义与译语表达之间不断摇摆,在英语片名独特的内涵与中国文化丰富的质地之间不断挣扎。例如,将Superman(《超人》),The Amazing Spider-Man (《超凡蜘蛛侠》)同样含有“Man”的片名分别处理为“人”与“侠”,为何不是“超侠”或者“蜘蛛人”。这种选择,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