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6张PPT)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6张PPT)

理解性默写:
7、写出了诗人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的诗 句是:_山__气_日__夕__佳_,飞__鸟__相_与__还__。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 受的句子是:__问_君__何__能_尔__?_心__远__地_自__偏__。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山_气__日_夕__佳___,__飞_鸟__相__与_还___。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 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 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 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 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 “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 现。
质疑探究:
苏轼评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时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 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 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 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 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 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 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 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 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轻声读,结合注释,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1-4句:建造房屋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 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饮酒》PPT优质课件

《饮酒》PPT优质课件

指此时此地
指自然之趣
的景和情。
和人生真谛。
直接抒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明恬适的田园生活的乐 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化用《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 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 意而忘言”。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析 点明了全诗主旨。
诗词品读
饮酒(其五)
点明归隐之所,指
陶渊明
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
喧嚣扰攘的尘世。
马,代表官场烦琐的应
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
析 引发读者的思考。
叙事议论 奠定基调
指代上两句内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揭开悬念:因为心情闲适,
借绿苔、青草表现对居室幽静环境的喜爱。
(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心境的 句子是:__采__菊__东__篱__下_,_悠__然__见__南__山__。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三、四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 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车马喧嚣的环境似 乎也变得偏僻安静了。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绩《野望》、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iānɡ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陶渊明)

饮酒(陶渊明)

内容述评
艺术赏析
精选完整ppt课件
相关图片
退出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 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据传陶渊明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后家道中落。 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 官,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 直至贫病而卒。
末二句写“忘言”心境。
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委运自然心境逐层深化 的三部曲。
二、虚静、物化、直觉:适意自然的审美心理三境界
忘世、忘我、忘言的心境三部曲,在观物心态上,也就是审美心 理三境界。
忘世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超功利、去杂念的审美虚静心态。
忘我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以物观物”、物我浑融的审美 物化心态。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
以歌颂农村自然风光、抒发恬静审美情趣的田园诗为代 表,但也有不少感情深沉的咏怀诗。
《饮酒》诗共20首,都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期间于酒
后陆续写成的,颇能见出他当时的内心世界。这里所选
的第五首大约写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还乡,
定居南村六七年后,即晋安帝义熙十年(417)左右,当
饮酒
陶渊明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陶渊明《饮酒》诗 共二十首,本篇为 第五首,当写于其 归隐之后不久。题 为《饮酒》,据诗
建造住宅
饮酒·其五 这里是居
住的意思。 人世间
只要心志高远 处指不扰于世的受,喧喧俗尘住闹扰交俗地之往的尽中干管,
作者:陶也渊能像明在偏僻
结庐在人境 ,闲的适而样自子无得 车马喧安静。之处一样。
返回
9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 句解: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由飞鸟归巢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 1 文意理解题: 解释“相与”:相伴解释“曰夕”:傍晚 2 描绘画面题: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南山,飘绕着一层 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 飞回。 3诗人情感: 通过刻画大自然的静谧美好,表现诗人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思,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 感悟自然的意趣。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与自然为伍的恬淡闲 适之情。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 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 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 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 傍晚的景色十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 却不知怎样表达。
诗词分析
首四句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 “心远”纲领全篇。 中四句 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最后两句 “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 体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句解:设问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境界的追求及其淡 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揭开上文的悬念。诗人心情闲适,志 向高远,言语之间尽显自豪、自足之情。 1.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 理。这句诗道出了感觉(心境)与处境(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是否离开人群,只要心志高远、心情闲适,心灵足够平朴淡远, 即使身处“人境”,也可视闹市如深山幽谷。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陶饮 酒 渊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检测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 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 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 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他的人生经历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 岁前,年少居家,饱读诗书,有过“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第二时期: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处在彷徨挣扎 中;第三时期:42岁到62岁,他毅然归居田园,直至病故。
题解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 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 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 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 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听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体裁:古体诗
古 典 诗 歌
古体诗 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
赏读诗歌
“真意”指的是什么?你感受 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感?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 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情感表达
归隐之情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
厌倦和逃避。
高洁之志
通过描绘菊花等意象,诗人表达 了自己高洁品格和清高志向,以
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宇宙之思
诗人在诗中不仅对自然景物进行 描绘,还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等 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
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04
俗。
步入仕途
二十岁时开始游宦生涯,然官场黑 暗,仕途险恶,理想难以实现。
归隐生活
四十一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 官归隐,直至六十三岁去世。在乡 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并创作 了大量的田园诗。
文学成就
01
02
03
诗歌散文方面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 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歌 散文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
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
音韵
陶渊明在《饮酒》中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回环 往复的音乐之美。如诗中多处运用叠词、双声等音韵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字词的短长、轻重、缓急等变化,形成起伏跌宕、疾徐有致的节奏美。这种 节奏感与诗人饮酒后微醺的状态相契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情感的波动。
陶渊明《饮酒》ppt 课件
• 诗人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背景及内容 • 《饮酒》中的意象与意境 • 《饮酒》中的艺术手法与技巧 • 《饮酒》主题思想探讨 • 《饮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目录
01
诗人陶渊明简介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出生于没落仕宦家庭,自幼修习 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 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23张PPT)(完美版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23张PPT)(完美版课件)

1至4句为第一 层, 作者因为能够 超脱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界, 所以觉得所在的地 方也偏僻幽静了。
叙结庐之事
5至8句 为第二层, 欣赏美丽的 自然景物, 能获得无限 的意趣。
描田园之景
9至10句 为第三层, 点明主旨, 作者以为隐 居生活有人 生真正的意 俗,远离官场。
• 哲理:一切自然 的乐趣都是由于 心灵的超凡脱俗 才能感受到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 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处闹市若幽兰
大隐隐于市,小隐 隐于野
品味“见”与“望”字哪 个更贴切
•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 索然矣。”
•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 篱 ——白居易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 ——李清照
•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 负手扣东篱
——《红楼梦》
• •
何宁 曾可 吹枝 落头 北抱 风香 中死

菊的意象
菊荷 残尽 犹已 有无 傲擎 霜雨 枝盖 。,
1、想想这首诗讲了 几层意思,分别写的 是什么? 2、居住在喧嚣的尘 世,为什么生活是如 此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 3、选出你喜欢的诗 句读一读,谈谈你喜 欢的原因
•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 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 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 感。
•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 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饮酒(序文)》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之 《饮酒》 、《春望 》 ppt(27张PPT)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之 《饮酒》  、《春望 》 ppt(27张PPT)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
伤心
使……惊 动
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 “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 启下的作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对
仗工整。
什么是对偶?
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 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 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着 整齐醒目,听着铿锵悦耳,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 喜闻乐见。
烽火连三烽月火,连家三书月抵,万家金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白短头,搔浑更欲短不,胜浑簪欲不。胜簪。
➢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翻译, 你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试着跟同学描述出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指京城, 当时在长安
诗歌一开始“国破”二字点明时间, “山河在”三个字表明了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感情。一个“ 破 ”字写出了 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目 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满 眼是繁密的杂草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 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 试概述文章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 长安时的所见、所闻、 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 怀,忧国思家的情感。
“ 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 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 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 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 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饮酒》PPT课件

《饮酒》PPT课件
“见”并非有意寻求,而是无意中看 见,它把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 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又极其传神 地表现了出来。
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从飞 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返璞归真 的人生真谛。
• 疑难探究
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情景,是诗人的心灵 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诗人在东篱下悠闲地采摘菊花,不经意间南山 映入眼帘,诗人的悠然恬适之情自然流露,诗人与自然的“物我合一” 的美好意境自然生成。真正是妙手偶得的“绝妙好辞”,创造了浑然 天成、物我合一的最高诗境。
• 内容主旨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 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 场生活,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结庐:建造房舍。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相与:相伴。
• 诗歌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用设问揭开谜底:因为心情闲适, 心高志远,所以居住的地方也显得 偏僻安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 柴桑。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 辞赋散文等十多篇。陶渊明的诗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 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有《陶渊明集》。
• 了解背景
本诗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 作。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 诗书写感慨。《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课文选的是其 中第5首。

《饮酒》PPT优质课件

《饮酒》PPT优质课件

知人论世
早年生活
家境没落,出身微寒。 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
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仕宦生涯
二十岁入仕,痛感世道的险恶,人生 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出 仕”、“入仕”间徘徊。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 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 宗 ”。代表作《归园田居》、 《饮酒》、《桃花源记》等。
创作背景
《饮酒》组诗二十首,作于诗人归隐居 田后,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 借饮酒来抒情写志。《饮酒》其五是组诗 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读悠然之诗韵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十一岁弃官归隐,长归园田, 不再出仕,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 生活的诗文。
隐居生活
陶饮
渊 明

品悠然之真意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是指什么呢?诗人 体会到的真意,究竟是什么?
“此”指作者目前闲适的生活,具体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 “真意”指诗人远离世俗,从悠然闲适的归隐生活中领略到的自 然之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真”:找回了自己的本真,遵照本性去生活,便获得了真正的 幸福和平静。
品悠然之真意
4.反复诵读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陶渊明呢?
《爱莲说》中告诉我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菊花代表着与世无争、隐居世外的生活态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饮酒》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饮酒》ppt课件

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 人占据高位,
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
屈居低位。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
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
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
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
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富20贵19/非7/24吾愿,帝乡不可起期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 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 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 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 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 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 里。
2019/7/24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22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19/7/24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13
研习第一层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 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 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 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 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 了什么真意呢?
“此”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 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的是这 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 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陶渊明
(其五)
《饮酒(其五)》这首诗,属于《饮酒》组诗二十 首之五,陶渊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
三十五岁
• 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四十岁 • 任刘裕参军,同年辞职
“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说说你的想法。
“望南山”,指带着目的地看,不够洒脱,不 够自然。“见南山” 则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 的景观也是悠然、怡然、随意和无目的的姿 态。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洒脱之姿。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所谓“真”,即是人的自 然本性 , 陶渊明在田园中涵养了一 种自得的精神境界。使他能够独立 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从大自 然中领悟到这一“真意”就是其人生 理想,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 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 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 的田园中一样。

二十九岁
• 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

三十七岁 • 母孟氏卒,渊明还浔
阳居丧。
四十一岁
• 8月任彭泽令,11月辞宫归隐,不再出仕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 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陶渊明创作《桃 花源记》,寄托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目录
壹 读诗歌 贰 赏意象 叁 悟真意

读诗歌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其五)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PPT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PPT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释 义:
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但并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声. 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心境高远,所居之处就感到很僻静。Leabharlann 相伴。0304
05
01
02
释 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之“清晨闻叩门 "
——陶渊明
主讲:刘敏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 • 东晋偏安江左,士族谈玄说理风气尤盛, 就在玄言诗风笼罩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 离现实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 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以其突出创 作成就给沉闷文坛带来清新气息,对后世 文学产生极其深远影响。
在 世时,陶 渊明与周 续之、刘 遗民并称 为“浔阳 三隐”。
他原住柴桑,后迁居上京(今 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 。义熙四年 (408),他44岁时因住地失火又 迁至栗里(今星子县温泉栗里陶村),生 活较为困顿。 他曾乞讨借贷度日,在其诗中 有描写。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
• 陶在当时并不受重视。 • 颜延之《陶徵士诔》只赞扬他清高人格;沈约《 宋书》把他列入‚隐逸传‛;《文心雕龙》不曾 提到他。钟嵘《诗品》将他列入中品,竟在潘陆 之下。直到萧统《文选》,陶才开始被肯定。 • 唐代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普遍承认,陶的事 迹和作品,广为流传,并产生深刻影响。他生命 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可谓‚千秋万 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
二、陶渊明的思想
(一) 安贫乐道的思想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 现儒家思想。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 天真的性情。
第二节 鉴赏: 《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
一、陶渊明的诗歌介绍
• 陶诗的题材: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 诗最有代表性。
‚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2、壮年的辗转出仕阶段(29-41岁):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3、中晚年的隐居终老阶段(41-63岁):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挽歌辞三首》)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江州 刺史檀道济到他家访问。这时,他 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 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 隐,有道则仕。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 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馈以梁肉,性情高傲的 他挥而去之。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 神志清醒时,给自己写了《拟挽歌 辞三首》,末尾说:“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表明对死亡看得那 样平淡自然。终年63岁——学界对 此有争议 。 悠哉的小说《陶渊明在最后一 个重阳节的孤独》描写了他。
清晨闻叩门, 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
倒裳:《诗经》“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指行动匆忙。 子:之下文的田夫,即农夫 与:同“欤”,疑问语气词。好怀:好意 壶浆:用壶盛的酒 疑:责怪 乖:背戾
“ 槛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褴缕:同蓝缕,衣衫破烂。 高栖:指隐居。 尚同:以同于流俗为贵。 一:一本作举。 汩(gū古):同淈,搅混。 汩其泥:《楚辞· 渔父》云:“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即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意思。
陶渊明身处乱世。《感士不遇 赋》写道:“自真风告逝,大伪斯 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 之心。” 他做过彭泽令等小官,41岁 时辞职归隐,结束了总共十三年的 仕宦生活。
他“性刚才拙,与物多 忤”,隐居后“躬耕自资”。 妻子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 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 后”,维持贫贱的农民生活。
萧统评陶渊明诗文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 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白璧 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 者乎?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 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怯,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 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游太华, 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陶渊明集序》
第五节 陶渊明的地位及影响
(一)地位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作家,对后世影响极 其深远。在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时代,陶之出现, 给沉闷文坛带来新的气息。 • 陶田园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 了一块新的园地。而且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 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有朴实无华的冲 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诗薮》),从而 在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地位。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 纤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禀气:天赋的气质。 谐:合。 寡所谐:难与世俗谐合。 纡:屈曲。辔:马缰绳和嚼子。 纡辔:回车,指枉道事人。 讵:岂。 共欢此饮:共同欢饮。 驾:车驾,借指道路、方向。
从《饮酒其九》看陶渊明诗歌特征:
一、真
真实率性,能够将景、事、情、理融为一体。 陈师道《后山诗话》: 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 方东树《昭昧詹言》:
兼:加之,并且 ; 比(bì ):近来 ; 聊:姑且
解题
饮酒诗中并不单纯写饮酒,其中 的内容实际上相当复杂,结合时代背 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将这组诗题为 ‚饮酒‛ ?
(一 )、饮酒诗是陶渊明归田数年
后(具体年数有争议)写的一组咏怀 言志诗,题为‚饮酒‛,应该说是用 心良苦,是为逃避当时的文网。既有 时代色彩,又富于个性特征。
(二)、梁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 之诗,篇篇有酒,吴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 即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苦闷与追求。正如 欧阳修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三)北宋的苏轼说:‚不知陶公方饮酒中,何缘记 得此许多事。‛(《书渊明饮酒诗后》)。
三、鉴赏“清晨闻叩门
《饮酒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 “ 槛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 纤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 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 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 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 • 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诗文学价值的人,既推 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 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 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 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 得了世界的声誉。
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 墓地,位于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 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陶 渊明的墓如今保存完好,墓碑由 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 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 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 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 孙所立。
三个阶段两个分期
三个阶段:
1、少年、青年的闲居阶段(29岁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他好喝酒。老朋友颜延之, 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 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 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 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 酒。 萧统称他的诗中“篇篇有 酒”。
陶渊明诗中写他喝酒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读〈山海经〉》)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 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 施补华《岘佣说诗》:
陶公诗,一往真气自胸中流出, 字字淡雅,字字沉痛。语云: 识曲听其真,读陶诗亦须识出 真处。
二、淡
淡然自得,泊然无为。追求可 与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的“素心人”为邻。(素心人: 心地淡泊之人。) 严羽《沧浪诗话》:
(五)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桃花源诗》
咏怀诗和咏史诗
• 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 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饮酒》、《拟古》、 《杂诗》。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 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 所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 • 这些咏怀、咏史之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 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围绕着 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 污的品格。
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 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朱熹《朱子语类•论文下》:
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三、简
陶诗下辞简洁,造句省净、深刻。 钟嵘《诗品》: 其源出于应佉璩,又协左思风力。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 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 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 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 之宗也。
思考:田园诗和山水诗有什么区别?
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生活 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 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田园诗的内容
(一)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二、《饮酒》组诗
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 咏怀诗,共二十首, 不是一时所作。 内容借饮酒书写情怀, 寄寓很深的感慨。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 诗的诗人
饮酒并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 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 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 勋,封为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 过太守。 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了, 成为清寒的庶族。
他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 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 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给他的 影响很大,使他接受儒家和道 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 “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 山”的两种相反的志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