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疝气手术记录培训资料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71e31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e.png)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医生:XXX
手术过程:
患者经全麻后采取背卧位,双上肢自然放置。
行常规消毒铺巾,用无
菌巾包裹部位,遮盖口鼻、眼睛。
在脐部切口处注入纳气,并置入
10mm的气腹针,以CO2为载体使腹腔内压力达到12mmHg左右。
于右侧肋弓下切口处插入12mm的观察镜套管和5mm的操作器套管,以及左侧肋弓下切口处插入3个5mm的操作器套管。
通过观察镜发
现患者存在食管裂孔疝,并进行了详细检查。
随后将肝左叶向上推离,将胃、食管、十二指肠等解剖结构暴露清晰。
发现患者存在食管裂孔疝,并且大小约为4cm×6cm。
于是采用无张
力缝合法进行修补。
首先将食管与胃分离开,并使之回到正常位置。
然后将裂孔边缘的肌肉和筋膜缝合,以避免再次发生疝气。
最后将胃下垂缩短,并将胃底与食管相连,以使之更加牢固。
手术结束后,将操作器套管拔出并在切口处敷上无菌敷料。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后,送往恢复室观察。
结论:
本次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操作规范、顺利,患者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
经过一定的恢复期,预计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aa552b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2.png)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一、引言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胃部或其他腹腔器官通过食管裂孔突出进入胸腔的一种疾病。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腹腔镜技术修补食管裂孔,纠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及其他相关症状。
二、手术准备2.1 患者准备•严格按照麻醉科和外科的要求,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
•清空胃内容物,禁食6小时以上。
•观察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如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等。
2.2 手术器械准备•腹腔镜手术器械,包括腹腔镜器械、钳子、止血钳等。
•电刀、剪刀、缝线等常规手术器械。
•生理盐水、抗生素等手术需要的药物。
三、手术过程3.1 麻醉•治疗前,将患者置于全麻下。
•检查患者是否对麻药过敏。
•静脉内注射麻醉药剂,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2 术前准备•展示手术区域。
•清洁手术区域,用抗菌溶液消毒。
3.3 穿刺•通过腹壁穿刺,插入腹腔镜,供医生观察。
•通过其他穿刺孔,插入辅助器械。
3.4 观察和操作•利用腹腔镜器械进行观察和操作。
•找到食管裂孔,并确认疝囊是否存在。
3.5 疝囊处理•将疝囊返还到腹腔内。
•切除疝囊,以防止再次突出。
3.6 食管裂孔修补•缝合食管裂孔,以固定食管位置。
•可以采用缝合技术或加压技术,提高修补效果。
3.7 手术结束•减压腹腔,排除二氧化碳。
•拔除腹腔镜。
•行一般外科规范处理,完成手术结束。
四、术后护理4.1 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等。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4.2 疼痛管理•根据术后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4.3 饮食管理•术后一段时间内,禁食或限制饮食。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4.4 活动管理•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五、总结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纠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症状。
术前准备和麻醉工作非常重要,手术过程需要严格把握。
讲课稿腹腔镜疝修补课件
![讲课稿腹腔镜疝修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0cb7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8.png)
腹腔镜疝修补术能够更精确地 修补疝囊,复发率较低。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适用人群
01
02
03
年龄
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但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谨 慎评估。
疝类型
适用于腹股沟疝、股疝、 脐疝等多种类型的疝。
病情严重度
适用于轻至中度疝囊的患 者,对于重度疝囊或伴有 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需谨 慎评估。
02
和更高风险的患者。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效果和患
者的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手术技 巧,降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并发
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
培训与推广
虽然腹腔镜疝修补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仍面临一些技术上的挑战,如复杂 疝气的处理、术中出血的控制等。
讲课稿腹腔镜疝修 补课件
• 腹腔镜疝修补术简介 •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过程 •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未来发展
01
腹腔镜疝修补术简介
什么是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技 术进行的微创手术,通过腹壁小切口 插入腹腔镜及其操作器械,在腹腔内 进行疝囊的分离和修补。
与传统的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腹腔 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 后疼痛轻等优点。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点
创伤小
手术切口小,一般只需在腹壁 上打3-4个小孔,每个孔约1厘 米左右,术后疤痕小,符合美
观要求。
恢复快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 患者可以早期恢复活动和进食, 缩短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少
腹腔镜下行股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行股疝修补术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369412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1.png)
腹腔镜下行股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患者基本情况:男性,70岁,体重70公斤,身高170厘米。
手术准备:患者在手术前7天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等,结果均正常。
手术前患者需空腹6小时,口服清液、清淡饮食,并做好皮肤消毒等准备工作。
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了麻醉深度检测,并进行了气管插管。
手术过程:在手术开始前,患者被放置在仰卧位,并进行了腹腔镜检查。
随后,医生对右侧股疝进行了修补。
医生在右侧腹部进行了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扩张器和手术器械。
随后,医生使用腹腔镜检查股疝的位置和大小,并清除了大网膜。
接着,医生使用特殊的器械将腹腔内的股疝复位,并在股疝口处缝合网片,以加强腹股沟处的支撑力。
最后,医生将扩张器和手术器械取出,缝合小切口。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被转移到恢复室,医生对其进行了密切监测,并进行了必要的止痛治疗。
患者在恢复室停留了2个小时后,被转移到普通病房。
术后第2天,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适当的康复锻炼。
术后第4天,患者的伤口愈合良好,可以出院。
总结:腹腔镜下行股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细操作,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
在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加快伤口愈合和恢复身体功能。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c2034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5.png)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序号:1概述: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食管与膈肌之间的食管裂孔区域扩大,导致胃食管返流和胃酸的逆流。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修复,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开场白: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手术记录。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介绍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序号:2手术操作步骤:1. 麻醉: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采用悬垂法将双上肢固定在手术台上,确保手术区域的暴露和固定。
2. 切口:在患者脐部进行0.5cm的切口,插入腹腔镜,逐渐扩大切口至1.2cm,以便于手术器械的插入和操作。
3. 粘连松解:通过腹腔镜操作,对粘连部位进行松解,以便于食管裂孔的暴露和修补。
4. 食管裂孔修补:使用可吸收的缝线,对食管裂孔进行缝合修复,将食管定位至正常的位置,并加固膈肌缺损部位。
5. 结肠镜辅助:在一些复杂病例中,结肠镜可能被用来辅助手术,以确保食管和胃肠道的正常通畅。
补充说明:以上只是手术的一般步骤,手术的具体操作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序号:3术后恢复情况:1. 直接术后:患者会转入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术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最小化。
2. 饮食: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一般情况下,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饮水,24小时后可以进食半流质饮食。
3. 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逐渐增加日常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以免对手术部位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4. 复诊:一般情况下,术后1周需要到医院进行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后续治疗和康复计划。
序号:4观点和理解: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点。
它能够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手术操作更加精细,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患者可以更早地恢复日常活动。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概述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501034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2.png)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概述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概述1. 引言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食管与腹腔之间的解剖异常,导致胃部的上升和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进行概述,介绍手术的步骤、关键技术以及手术记录内容。
2. 手术准备在进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术前需要消化内科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协助。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如胸部X光、胃镜检查等,以评估病情和确定手术方案。
3. 手术步骤3.1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接受全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3.2 体位患者被置于左侧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
头低足高的体位可减少胸腹压力,有利于手术操作。
3.3 手术入路在右下腹部进行一个约1.5cm的皮肤切口,插入第一个工作孔,用于放置腹腔镜。
3.4 探查腹腔通过腹腔镜的观察,对腹腔内器官、疝囊等进行仔细检查,评估疝囊的大小、内容物和解剖关系。
3.5 食管裂孔疝修补通过适当的撤离胃的方式,在裂孔区域进行裂孔环的松解。
将胃重新定位至腹腔,将裂孔环上下翻转,缝合并固定在食管裂孔位置。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食管和胃的血供以及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3.6 疝囊处理如有必要,对疝囊进行切除、修补或返回腹腔,确保胃的正常位置,并避免后续的复发。
3.7 固定在裂孔附近适当位置进行胃固定,以确保修复后的胃囊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4. 关键技术4.1 视野优化手术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视野,以准确识别各解剖结构,并避免损伤。
4.2 缝合技术食管裂孔的缝合技术是手术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技术娴熟和谨慎操作,确保缝合线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4.3 病灶处理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病灶处理,如巨大疝囊、食管短缩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5. 手术记录内容手术记录是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的文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5.1 手术信息:手术日期、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等。
手术记录: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手术记录: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https://img.taocdn.com/s3/m/e57529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d.png)
手术记录: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1.术前诊断:左腹股沟斜疝
2.术后诊断:左腹股沟斜疝
手术方式:
1.手术名称: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疝修补术(TAPP)
麻醉方式:
1.麻醉类型:全身麻醉
2.麻醉方法:气管插管
手术经过:
1.患者平卧,脐下作一弧形切口,长约5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
膜;
2.在腹外斜肌腱膜下方充分分离腹膜外脂肪及腹膜,显露耻骨上窝;
3.在耻骨上窝后方约1cm处作一小切口,穿过腹壁下血管;
4.牵拉两侧腹壁,形成腹膜前空间,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腹内压在8-10mmHg;
5.在脐部及左右侧腹壁各作一小切口,通过脐部切口插入腹腔镜,并在左右侧腹壁切
口插入操作钳;
6.在耻骨上窝处将腹膜打开一小口,显露疝囊口;
7.用操作钳提起疝囊,沿疝囊颈上部分离并游离疝囊至根部;
8.将疝囊完全游离后,将腹膜前间隙关闭,将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内,覆盖整个耻骨
上窝及疝环口;
9.放置牵拉器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关闭腹腔及各小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完毕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
2.常规心电监测和氧气吸入;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等异常情况;
4.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第二天可逐渐增加半流食及软食等易消化食物;
6.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7.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8.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健康宣教
![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383d88a0312b3169a551a4ee.png)
腹腔镜手术会留疤痕吗?
腹腔镜手术切口很小,最大的仅有1.2~1.5厘米,因此术后留下的 疤痕也较小,基本不会影响美观。
04 手术相关问题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疝仍有复 发的可能,只是复发率相对 较低。 复发通常跟个人体质 和生活习惯有关。
手术治疗后 还会复发吗?
老年、过早恢复重体力劳动、 术后切口感染、抽烟、便秘、 前列腺肥大、经常打喷嚏咳 嗽的病人,术后复发的风险 要更高一点。
手术使用的补片会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或感染?
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健康宣教
演讲人: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腹腔镜简介 疝的结构 手术过程 手术相关问题
01 腹腔镜简介
腹腔镜简介
腹腔镜手术又被称为“钥匙孔”手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腹腔镜
1
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应用比较广泛的手术方式。腹
腔镜就像一个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望远镜。顶端是一个微型摄像机,
手术过程
然后医生会将腹腔镜及其他手术器械插入这些小孔。用手术器械将 疝囊与周围组织分开。检查疝囊,将疝内脱出的肠管等组织轻轻推回腹 腔。必要时还会切开或切除部分疝囊。
手术过程
置入补片,用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必要时再通过缝合、疝钉等 方法将其固定在周围组织上。
手术过程
当上述步骤都完成后。医生会为您排尽二氧化碳,拔除手术器械, 缝合伤口。必要时还会用盐袋压迫手术区域。
谢谢聆听
03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培训课件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4ad1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3.png)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25
3、直视下在中线或两侧建立操作孔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26
4.将疝囊完全游离后还纳 入腹腔
5、置入补片,大小须覆 盖整个腹股沟区,用疝修 补钉将其钉合在前腹 壁及 Cooper韧带等组织上或用 医用胶固定
6.2/0普理灵连续缝合关闭 腹膜,将针与残余线取出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 术配合
一、解剖 二、手术相关知识 三、手术步骤 四、术前、中、后护理要点 五、注意事项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2
一、解 剖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3
由浅而深:(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3)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4)腹横筋膜;(5)腹膜外脂肪和璧腹膜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稍上方, 全长4-5cm,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及内外两口,前壁为腹外斜肌健 膜,外侧1/3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大部为腹横筋膜,内侧 1/3有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共同组成的联合腱。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4
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 股沟韧带。管的内口为内环,是腹横筋膜的卵
园形的孔隙,外口为外环(又称皮下环)是腹
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缺
损。管内有精索,子宫园韧带及髂腹沟神经通 过。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5
ì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6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7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8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9
二、手术相关知识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斜疝包块呈梨形,可进入阴囊。 ❖疝还纳后,用指压内环,肿块不出现,外环口扩
腹股沟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疝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267f40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0.png)
腹股沟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疝是指腹股沟区域的肌肉、筋膜和腹膜走脱或向内膜反褥而
挤出的现象,临床上多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鼓起。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
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XX年X月X日
手术方式:腹壁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1. 患者清醒,局部消毒后横躺于手术床上。
使用无菌巾覆盖隆起的疝囊,局部进行麻醉。
2. 在摄像机监控下,切开脐部2cm长的切口,将腹壁镜插入到切口内,观察疝囊的大小、位置和血供情况。
3. 发现患者为单侧腹股沟疝,右侧鼓起的疝囊大小约为3cm,流出液体,切断疝囊壁后将其复位归位到腹腔内。
4. 在疝口周围清除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使得腹肌及腹壁赘皮达到紧密
贴合的状态。
5. 选择10mm的人工腹腔网覆盖于闭合的疝口处,在将网插入体内时,
通过腹壁镜可观察到网的位置和覆盖面积,以确保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 将人工腹腔网定位于腹壁内侧,用缝线固定网格与腹肌壁。
7. 停止动态监测,敷上压力绷带后,将患者转到恢复室继续观察。
手术结束,患者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
术后3天评估,患者不再出现疝囊鼓出的现象,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结果良好,未发现复发情况。
以上就是我为您撰写的腹股沟疝手术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cf3d4f0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e.png)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修补腹股沟疝口的微创手术。
该手术可以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这种手术方式来治疗腹股沟疝。
下面是一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记录。
手术时间:2021年9月30日上午9:00-12:00
手术医生:某某某
手术助手:某某某
手术前准备:
1. 将患者清空肠内内容物
2. 将患者作快速全身麻醉
3. 患者取俯卧位,双髋屈曲,并固定腿部。
4. 用碘酒消毒腹部
5. 插入低流量CO2气体,建立腹腔镜手术空间
手术程序:
1. 通过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外科器械,进行腹腔检查。
2. 检查疝区并清除可能存在的粘连组织。
3. 确认疝囊大小及位置。
4. 在腹股沟区域插入修补网,仔细将其放置在疝口区域。
5. 将修补网进行细微调整,确保其正确地覆盖疝囊,并稳定拟合在腹壁上。
6. 清除可能存在的气体,关闭手术口。
7. 腹壁小切口缝合。
手术后处理:
1. 为患者注射止痛剂和抗生素。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追踪病情变化。
3. 接受医护人员的护理和监测。
4. 随访患者,指导其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结论:
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能够减少手术难度、减轻病人疼痛程度,同时通过微创手术缩短术后恢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医生们在手术中注意细节,确保患者安全。
最后,我们希望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并回归健康的生活。
腔镜疝手术记录
![腔镜疝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85452b3fc4ffe473368abe9.png)
术中见右侧疝囊由内环处突出,与精索伴行,位于腹壁下血管外侧,内环口缺损大小约2cm×1cm。
术中见左侧疝囊由内环处突出,与精索伴行,位于腹壁下血管外侧,内环口缺损大小约3cm×4cm,疝内容物未回纳。
手术记录2019年07月19日13时04分姓名:伍成华性别:男年龄:56岁科别:床号:住院号:600875909手术日期:2019年07月19日主管医生:陈涛术前诊断:1.左侧腹股沟疝 2.2型糖尿病术后诊断:1.左侧腹股沟疝 2.2型糖尿病手术方式:腹腔镜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名称: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位:仰卧位参加手术人员:主刀医生:陈涛第一助手:田昊第二助手:麻醉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术中发现:术中见左侧疝囊由内环处突出,与精索伴行,位于腹壁下血管外侧,内环口缺损大小约3cm×2cm,疝内容物回纳。
切口部位:脐部10mm套针、右侧腹分别10mm、5mm套针手术程序(步骤):1.患者仰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
2.盲穿建立气腹及腹腔镜电视操作系统,气腹压力12mmHg,术中探查如手术发现。
3.于左侧疝缺损上缘2cm处弧形切开腹膜,电凝勾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内侧至耻骨联合,外侧至腰大肌、髂前上棘,上至联合肌腱上至少3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3cm,下方至精索"盆壁化"6cm。
4.横断疝囊,并电凝止血。
将3D成型补片置入游离后腹膜前间隙,并用术中胶固定补片,带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切口腹膜。
5.检查无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逐层关闭切口,术毕。
手术顺利,麻醉效果良好。
安置引流及部位:无。
术中失血量估计:5ml主刀医师:陈涛手签:记录医师:陈涛手签:。
腹腔镜疝气手术记录
![腹腔镜疝气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bd379637e21af45b307a89a.png)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记录
全麻满意后,患者取仰卧、头低足高位,常规消毒、铺巾。
脐下取10mm弧形切口,气腹针穿刺充气造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于12mmHg,置入10mm穿刺器,进腹腔镜探查见:右侧脐外侧韧带与脐内侧韧带之间直疝三角区见一约2×3cm大小疝环口,余腹腔内探查未见异常。
后分别于双侧腹直肌外侧缘平脐水平置入10mm、5mm穿刺器。
沿疝内口上方约2cm处向同侧髂前上棘方向剪开腹膜,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显露腹壁深血管、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与腹直肌,显露髂耻束,继续分离耻骨梳韧带至其与故静脉交界处。
辨认出髂耻束,注意误伤生殖股神经。
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后置入一15×8cm大小网片,缝合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直肌后鞘上方,检查见无活动性出血,连续缝合关闭腹膜。
放气腹、拔出各戳卡。
手术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全麻满意后,患者取仰卧、头低足高位,常规消毒、铺巾。
脐下取10mm弧形切口,气腹针穿刺充气造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于12mmHg,置入10mm穿刺器,进腹腔镜探查见:右侧脐外侧韧带与脐内侧韧带之间直疝三角区见一约2×3cm大小疝环口,余腹腔内探查未见异常。
后分别于双侧腹直肌外侧缘平脐水平置入10mm、5mm穿刺器。
沿疝内口上方约2cm处向同侧髂前上棘方向剪开腹膜,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显露腹壁深血管、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与腹直肌,显露髂耻束,继续分离耻骨梳韧带至其与故静脉交界处。
辨认出髂耻束,注意误伤生殖股神经。
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后置入一15×8cm大小网片,缝合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直肌后鞘上方,检查见无活动性出血,连续缝合关闭腹膜。
放气腹、拔出各戳卡。
手术顺利。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