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评价

合集下载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介评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介评
6德国的四年他一边学习做研究一边相继编写出版了中学生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还翻译了包尔生的伦理学原理o这些专著和译著全面梳理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阐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适于今日社会的道德教育内容兼容中西全面介绍了西方的伦理学说显示出西学对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便是其中的典例之一
在经过早期一系列的教育实践后 , 蔡元培 日 益体会到走出国门、 学习外国先进教育思想和制度 的
迫切 性 。“ 欧美 各 国 ,无 能媲 者 ”的教 育强 国德 国 ,是 他 留学 的首选 目标 。“ 游学 非西 洋 不 可 ,且非 德
国不可O 5 2在 10 年冬 《 自费游学德国请学部给予咨文呈 》中,蔡元培表示 :“ ”[3 ’ 9 6 ] ( 为 职现拟 自 措资
相互 关 系 ,“ 者 以公 民道 德 为 中坚 ,盖 世 界观 及 美育 皆所 以完 成道 德 ,而 军 国 民教育 及 实利 主 义 , 五 则必 以 道德 为根 本 。 3 ’9 2年 9月 2日,以此 为理 论基 础 的 民国教 育宗 旨正式 公 布 ,即 “ ”[( 1 1 ]∞ 注重 道 德教 育 ,以实 利 教育 、军 国 民教 育辅 之 ,更 以美 感 教育 完 成其 道德 。 ” 至此 ,虽没 有直 接 使用 公 民教 育 的概念 ,也 不成 体 系 ,但蔡 元 培在 其教 育理 论 和实 践 中 ,已经 深 入触 及 到 了公 民教育 的本 质 内容 ,即公 民道 德 教育 。
蔡元 培 生活 的 2 0世纪 内忧 深 重 外 患频仍 。辛亥 革命 使 “ 三千 年未 有之 变 局 ”被颠 覆 ,国家 的 前途 和命 运摆 在 一切 有识 之 士 面前 。 内部改 革而 言 , 元 培清 醒 的认 识到 , 治 体制 变 革 固然重 要 , 就 蔡 政 科学 对社 会 富强 的 贡献也 必 不可 少 。但 这 些对 民族 的发展 来说 还 远远 不 够 。民族 之 间的竞 争从 根本 上 说是 国民素质 的竞 争 。而 近代 中 国落 后 于西 方 国家 的深层 次 原 因是人 民还在 封建 人 伦 主义 、蒙昧 主义 的禁 锢 中 ,其本 质 还远 远没 有 获得 全 面 、自由的发展 ,这才 是 改造 社会 的根 本 所在 。在这 样 的思想 指 导下 ,戊 戌变 法 失败 后 ,蔡元 培 毅然 弃官 而 “ 身 于教育 ” 委 ,决计 以 教育 救 国 ,以教 育兴 国 ,实现 “ 养 成共 和 国健 全之 人格 ”的 目标 。事实 上 , 元 培很早 就 抱定 了献 身 救 国事业 的宏愿 , 采 取什 么方 法 、 蔡 但 途 径 ,在 戊戌 变 法之 前还 是模 糊 的 。在 总结 了戊 戌 变法 失败 的原 因之后 ,他才 决定 走 教育 救 国之路 。 “ 人苟 切实 吾 ”…【 “ 2 这是 社会 改 良 、进 步 的根本 途径 。 ”

蔡元培

蔡元培

• 5月 7日,迫于全国舆论压力,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蔡元培亲自率领全体师生到红楼前的广场迎接。北洋政 府认为蔡元培是学潮的幕后指使人,内阁会议上有人提 出解散北大,撤换蔡元培等主张。教育总长傅增湘也遭 到众人指责。最耸人听闻的传闻是:总统徐世昌要严办 北大校长,安福系军阀要刺杀蔡元培;陆军次长徐树铮 已命令军队将炮口对准北大。“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 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 都中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 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不可以不速 去。 ”被捕学生安全返校,在学生欢庆胜利的热闹中, 蔡元培再次开始撰写他入主北大后的第三份辞呈。 • 5月9日晨,正是五四运动进入高潮之际,蔡元培不辞而 别,离京出走。蔡元培 临走前留下一个启事:“我倦矣! ‘杀君马者道旁儿。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 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 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 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 ”
《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以 最负盛名的近现代教育家为主角,揭示中国教 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 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 本图新。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 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 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下一张
•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 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一生致力于 教育工作,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 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 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 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 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 《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 人[1] 。“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 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民国年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 立清华大学校长之职。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 伟”,就是由罗家伦所提出。1949年到台,先后出任中华民 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党史会主任 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 东蓬莱(今蓬莱市)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教 授,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的前身)校长。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价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价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价蔡元培,近现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改革倡导者和思想家,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探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教育目标及价值观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灵魂,而非仅仅追求知识技能的积累。

他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关怀的人。

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价值追求。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蔡元培主张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他提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思想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适应和发展。

三、注重实践和经验蔡元培主张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书本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真正的学习应该以实践为基础,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强调学生应该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并通过实践中的团队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导能力。

这一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启示,对于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强调个性和个别差异蔡元培重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被独立对待,培养他们独特的天赋和兴趣。

他反对传统以及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机械训练和单一评估方法,主张为每个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这一思想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也得到了重视,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时代的先进性和普遍的意义。

他的理念不仅对于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第一:人物介绍及评价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第二:著作《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第三:观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2年2月,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这五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其大学教育的出发点。

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具体内容有:①改变学生的观念;②整顿教师队,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②沟通文理,废科设系;③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4、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间民国政府制定公布的学校系统。

这两年旧历分别称壬子年、癸丑年,故称壬子癸丑学制。

觉醒年代蔡元培人物评价500字

觉醒年代蔡元培人物评价500字

浅谈《觉醒年代》之蔡元培日前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使无数青年为之触动,对其中的人物在特殊年代下的刻画仍然历历在目……而我们需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解读一位人物——蔡元培先生,越是观看越是动容,越是能够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

结合近期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过《觉醒年代》中的题目可推测,蔡元培相关的教育内容很有可能涉及,因此需要我们详细了解其思想并有针对性进行备考。

1919年5月4日爆发学生运动,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保护国家主权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之所以能够在巴黎和会上坚决抵制签字并且取得胜利,其中学生的作用极大。

在这群学生中,北大的学生起着领导作用。

而蔡元培先生从1917年1月份接手北大,从第一场任职演说中提到三个要求:一、抱定宗旨;二、砥砺德行;三、敬爱师长。

要求学生来大学是要研究学问,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在大学组织各种体育会、书法研究会、话剧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同时对教授们也要求培养道德修养,对于当时南北两个政府的混乱统治下,在大学里建立一套完整的道德约束,重塑新的学校风气。

对于推进中国进行思想解放运动起到至关作用。

其次在推进中国近代进程中,蔡元培先生的办学原则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先生多次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但并不是只研究某一家某一派,他一再声明“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在教师的聘任上网罗各派,最典型的就是在文科教师队伍中,既有新文化运动的标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也有文学上复古的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人。

政治上更是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等不同思想。

不论是哪一派哪一思想都可在北大共存,这也为中国寻求新的救国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真正推进了中国的进程。

当然除了影视作品中重点描述的蔡元培先生对北大的重要改革措施,在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还会考查到蔡元培先生的“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以及美感教育。

蔡元培评价

蔡元培评价

学之泰斗,人之楷模——蔡元培综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无不与众多著名的大学校长紧密相连,杰出的大学校长往往对大学理念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他们将正确的大学理念运用到指导治校的实践中,牢牢把握着大学的方向。

他们奠基性的工作和开创性的努力,影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他们的创新同时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校长。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等大学理念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并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身体力行。

他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吸收,对先进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认可和执行,以及他所受到的中西合璧的教育,使他的大学的价值和理念具有划时代意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革新了北京大学,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的一流学府。

这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确定了一种范式,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蔡元培博大精深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对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如果按照现代的标准,51岁已经不是一个青年,最多也只能算做是中年。

然而,当我们回首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时,一位51岁的中年人却往往被我们归到青年之列。

他,就是蔡元培。

1917年1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了新校长——蔡元培,校工们恭恭敬敬地在校门口排好队,向这位昔日的教育总长、现在的校长行礼。

没想到蔡元培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而是脱下自己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躬。

要知道,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校长的职位相当于三品大员,蔡元培当过的教育总长更是相当二品高官。

这一鞠躬震动了北大,瞬间成为北大的新闻。

作为“镀金”的地方,北大这座衙门式旧学堂处处散发着颓败的气息。

北大老师多是北洋官僚,学生多为官僚富家子弟,上课铃一响就有当差的来说一声:请老爷上课。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蔡元培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其形象塑造主要围绕着他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坚定立场。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和人物特点:1. 教育改革先锋: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1917年至1927年),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北大从一个旧式官僚养成所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2. 社会活动家与革命者:
-早年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组织光复会等团体,并投身辛亥革命,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

-通过教育推动社会变革,如创立中国教育会,提倡女子教育,创办爱国女学堂,打破了传统性别教育的局限。

3. 人格魅力与道德典范:
-在剧中,蔡元培的形象展现了一位德高望重、品行高尚的教育家风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青年,是当时学界的精神领袖。

-他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 时代先驱: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领导者之一,蔡元培积极推动白话文运动,支持科学与民主理念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关键作用。

5.影响力与贡献:
-他在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总之,《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是一位深受敬仰的教育改革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的言行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
重要性
美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情 感和审美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美育与宗教的关系
关系
蔡元培认为,美育与宗教都是一种精神 信仰和追求,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
VS
替代思想
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认为美育比 宗教更具有进步性、科学性和现代性。
美育的实施方法
蔡元培主张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教授传统音乐和民间音 乐,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美术教育的普及
美术教育的目标
蔡元培提倡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创作和欣赏,提高人 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
美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各级学校应该开设美术课程,提供专业的美术教育师资力量,鼓励学生参与美术创作和欣 赏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和爱好。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蔡元培简介与思想背景 •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 以美育代宗教的具体措施 •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 结论
01
蔡元培简介与思想背景
蔡元培的生平与教育背景
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后赴德国留学,深受西方文 化影响。
03
创新评价方式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提倡创新评价方式 ,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 素质,这对现代教育中评价方式的改 革和创新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05
结论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
推动了中国现代美育的发展: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为中国现代美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强调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蔡元培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和国民素养的重要 途径,强调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时期的蔡元培先生

五四运动时期的蔡元培先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辞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二)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 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 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 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 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 国, 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 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 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 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 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 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 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 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 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 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 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 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 洪水猛兽"一样了。 就算 "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 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 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 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 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 的校长么? 的校长么?
三、角色分析
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在《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中就 曾这样说道:“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 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专归到那几个人;可是蔡先 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蔡元培显然并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说 的那样,是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国民党人在北方的代表。事 实上,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随着蔡元培将教育文化视 为最重要的工作,他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 追求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中,他不再主张任何激烈的阶级 斗争和社会革命,而只赞成和平渐进方式的改良。对于国 内的政治问题,他也不再以党派的身份介入,而多以一位 学者的身份发言,表现出明显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倾向。 申而论之,蔡元培后来参加蒋介石的反共清党活动和民权 保障同盟运动,其实也是其自由主义立场之故。可以说, 蔡元培是国民党内一位真诚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价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价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价蔡元培是近代中国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体系,并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探讨他的贡献与局限。

一、强调素质教育蔡元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这种素质教育的理念,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然而,蔡元培的素质教育也存在一些局限。

在当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实践。

另外,蔡元培没有明确具体的培养方案和评估体系,使得素质教育的落地难度较大。

二、推崇普及教育和女子教育蔡元培主张普及教育,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积极倡导并参与创建了许多学校,致力于提升教育的普及程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对女子教育的推动作用。

他坚信妇女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倡导并创办了多所女子学校,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蔡元培的普及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的努力,中国的教育逐渐摆脱了封建社会中的种种束缚,为更多人民群众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蔡元培的普及教育和女子教育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旧中国社会结构和观念的限制下,许多人民群众对于接受教育仍然持有抵触态度,认为其子女无需受教育而较早参加劳动。

尤其是在女子教育方面,由于封建观念的束缚,女性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因此,蔡元培的普及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阻力。

三、追求国际教育交流与融合蔡元培非常重视学术的国际交流与融合。

他在留学期间亲身体验了西方的现代教育体系,并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简史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 思想
蔡元培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 原则;针对传统“书本中心”的“死教育”。
一、蔡元培生平
蔡元培(1868—1940,见图4-1),字鹤卿, 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 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 时政府教育总长。任职期间,他废除了封建旧学 制,制定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宗旨和学制。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囊括
二、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 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蔡元培是我国最早倡导现代平民教育的代 表,所称的“平民教育”,即现代所说的公民教 育。儿童教育是平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 培认为,社会要设立专门的机构由专业人士对儿 童实施教育,逐步以学前公共教育代替家庭教育, 最终实现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一、蔡元培生平
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 方针,对学校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北京大学 成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
1927年,蔡元培先后任大学院(教育部)院 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蔡元培的教育
一、蔡元培生平
思想涉及面广,从教育方针、学制到教学方法, 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 他都有过许多论述。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 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 育的关系》《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等著名 篇章中。
二、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四)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
1.美育思想的要点 (1) 审美活动不同于科学活动,它是建立在人的情
感基础上的,并以审美对象自身的具体形象对审美主体 的激发产生感染力量来打动人心。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蔡元培是中国近代的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那么你知道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有哪些吗?下面是由为你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希望能帮助到你。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蔡元培在封建旧科举制度到现代教育制度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本身是晚清科举里的进士,但是通过到出国学习到先进文化,蔡元培不断摸索改变中国的旧教育,引领中国文化教育走向前进道路。

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世人对蔡元培的评价也非常多,这里简单说说几点。

第一,蔡元培的包容思想。

虽然他出生封建家庭,祖先甚至能追溯到明朝,但是他个人具有博大胸怀,包容精神。

他让中国的平民,女性都有机会得到教育。

第二,他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习者走向正确的道路上,他坚决发对文化知识成为官场利用的工具,坚持人文发展,重视人格的培养。

在儿童教育上他做出了大胆创新,引进了新的理念,使得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

第三,他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他在外国侵略中国的时候,积极为中国自强而努力。

虽然他一直在资产阶级阵营,但是面对国难,他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精神,坚决站在国共合作这一方,并且联合了许多的民主人士共同组建联盟,为中国抗战贡献了个人力量。

蔡元培是一个以身作则的思想实践者。

他自身的婚姻在早期受到封建束缚被迫接受了家族安排的妻子,但是他不断的影响和改造妻子,使妻子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学习男女平等先进的婚姻观。

蔡元培本身也是一个一夫一妻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实践者。

庆幸的是,所有对蔡元培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近代革命家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根据他生前所做的一系列的事情,知道他肯定不是一个无聊的人。

从清朝的一个普通文人变成之后变革教育制度实业救国的领导者。

在国外人的眼里,能通过改革一所学校,而改变一个民族的,也就只有这蔡元培一人。

蔡元培这辈子最轰动的两件事:一是五四运动;二是征婚启事。

在学生眼里,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先来看看这第一件事情,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学术氛围混乱,教职工学生都是“八大胡同”的常客。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人物汇总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人物汇总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人物汇总在近几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的观念与思想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本期老师帮助大家梳理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的重要思想与观点。

一、蔡元培(一)人物介绍及评价: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二)观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2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

2.改革北大的教育实践(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一、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二、沟通文理,费科设系;三、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一、教育经费独立;二、教育行政独立;三、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四、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4.练一练【多选题】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与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包括( )。

A.教学做合一B.五育并举C.大职业教育主义D.教育独立【答案】BD。

解析:A项属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C项属于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一)人物介绍及评价: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观点家及思想家。

(二)观点1.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他竭力提倡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当作“群学之基”,强调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证。

2.练一练【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对于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评价600字

对于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评价600字

对于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评价600字蔡元培(1868-1940),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今人尊称他为“现代中国教育之父”。

蔡元培深切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融汇现代文化精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蔡元培美育思想”。

将蔡元培美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蔡元培美育思想提出了“美之芬芳”这一核心思想,即以美为核心,由精神美、物质美和艺术美三法统一,而精神美更被重视。

蔡元培认为,美育不可扭曲,应以和谐美、实用美、精神美为原则,来指导人们的思维,让美的力量改变和影响一个普遍社会,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的文明水平。

其次,蔡元培美育思想提出了“审慎”的思想,强调每个教育者应立足于现实,根据具体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细心挑选,排除不实用的知识,以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

同时,他认为文化教育应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要目标,准确实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衡量标准。

此外,蔡元培强调“个性”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让他们光明正大地创造新的世界。

最后,蔡元培肯定了“理想”的重要性,提出要回归经典,把优质的文化精华融入到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理想的目标去奋斗,追求更高的文化境界,达到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蔡元培美育思想理论为中国教育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在现代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蔡元培美育思想强调合理实用,结合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现代文化的特点,使教育更有意义,更有实效,更有吸引力,且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全国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带动了我国的文化发展进程,最终使社会取得持久的发展和繁荣,实现了全方位的社会美好。

蔡元培美育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蔡元培美育思想给予中国一种既坚实又高尚的价值思想,有助于中国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更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发展中有更深刻的体悟探索和教育模式的继承和发扬。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蔡元培先生,1868出生于浙江绍兴,字鹤卿,別号孑民,是中国现代教育家,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他更被誉为“中国现代大学之父”.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

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为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

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他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是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是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这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

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他认为政党与教育的对立表现为:1.教育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政党则不然,它要造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2。

(哲学美学专业优秀论文)蔡元培——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者

(哲学美学专业优秀论文)蔡元培——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者
今天,我们研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能从其美育 思想的宝库中汲取养料,借以促进我国当代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的建设。当前, 在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中,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究竟有何启示作用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发展方向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
蔡元培多次强调,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想长久地对世界有所贡献,必须具备 两个条件:第一,必须以本民族的固有文化为基础;第二,必须能吸收外来民族 的文化作为养料。关键还在于能会通中西,有所创造。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学人 而言,或许不再新鲜,但在当时的思想界,人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却并非如此。大 多数人不是“视西学为神圣,视西人为帝天”而无“我”,就是冥顽不化,死抱
was the Chief Minister of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the aesthetic education Was written as an independent item into the state’S education policy,and Was carried as a law eventually.Therefore,the aesthetic education was first established its legal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the modem Chinese education.After
that,he advocated aesthetic education almost all his life,earnestly practiced it,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it.He inherited the frui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education,absorbed some helpful nourishments of wester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

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

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蔡元培简介
2.四字成语评价
3.评价分析
4.总结
正文
蔡元培,字鹤卿,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发展中国现代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蔡元培一生追求民主、科学,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为我国的进步和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有关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兼容并包: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倡导“育人为本,研究次之”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术自由,尊重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思想。

他广泛延聘各类人才,使北京大学成为了一个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殿堂。

2.博学多才:蔡元培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还涉猎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博学多才的一面。

他倡导美育、传播西方美学思想,对我国现代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高风亮节:蔡元培一生清廉奉公,矢志不渝地追求民主与科学,积极参与社会改革。

他不畏强权,坚定信仰,表现出了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4.敢为人先:蔡元培在教育改革、培养民主精神等方面,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旨在弘扬人的精神性追求,为
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综上所述,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充分展现了他在教育、学术、政治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品质。

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

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

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
蔡元培(1868年-1940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
家和学者,他在中国教育事业的推动和革新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教育改革方面提出了许多理念和观点,并通过实际行动实现了这些理念。

同时,他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蔡元培的四字成语,评价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成语和其含义,下面给出了几个常见的与蔡元培相关的四字成语,并简要评价:
1.天下为公:这是蔡元培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意味着人
们应该超越个人利益,追求全人类的福祉和共同利益。

这一理念体现了他对社会公平和全人类幸福的追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

2.知行合一:这是蔡元培在教育上倡导的重要原则。

他强调学
习知识不仅要追求理论上的理解,更要实践于行动中。

这一理念体现了蔡元培对于实用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完整发展的关注。

这一成语也受到了广泛赞扬。

3.教育为本: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他提倡以教
育为国家建设的基石。

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并对培养人才和知识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成语体现了他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得到了普遍赞誉。

综上所述,蔡元培的四字成语体现了他在教育、社会公平和社
会发展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有益的理念。

这些成语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蔡元培评红楼梦

蔡元培评红楼梦

谈《红楼梦评论‎》和《石头记索隐‎》【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8月29日‎【作者】郭豫适清末的《红楼梦》研究,基本上就是‎评点式或索‎隐式的批注‎,以及随笔式‎的笔记和杂‎评,但光绪三十‎年(1904)却出现了红‎学史上第一‎篇红学专论‎,这就是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此文共有五‎章。

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美术”即今人所说‎的文艺。

王国维在这‎一章中阐述‎了他的人生‎观、文艺观,重点在论说‎生活乃欲望‎和痛苦的海‎洋,人生是不幸‎的。

第二章《红楼梦之精‎神》,紧接上章基‎本观点,着重论证《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乃是宣传“人生之苦与‎其解脱之道‎”。

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和第四章《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根据第一、二章的基本‎精神,分别称赞《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和伦理学价‎值。

第五章《余论》,主要是论述‎他对《红楼梦》研究的批评‎意见以及他‎对文学特征‎的理解。

王国维的红‎学研究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在红学批评‎史上他首先‎运用西方哲‎学和西方文‎论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把《红楼梦》确认为是可‎以与歌德的‎《浮士德》相媲美的伟‎大作品,从而给予《红楼梦》以极高的评‎价:“夫欧洲近世‎文学中,所以推格代‎之《法斯德》为第一者,以其描写博‎士法斯德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途径最‎为精切故也‎。

若《红楼梦》之写宝玉,又岂有以异‎于彼乎?”王国维称赞‎《红楼梦》是一部“宇宙之大著‎述”,但其立论的‎基础乃是消‎极虚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文中搬用‎的是叔本华‎的学说。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

所以他断言‎:“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

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终‎成分。

”《红楼梦评论‎》全文的思想‎逻辑和所得‎出的结论:“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人生之所欲‎既无以渝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之一而‎已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之泰斗,人之楷模
——蔡元培
综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无不与众多著名的大学校长紧密相连,杰出的大学校长往往对大学理念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他们将正确的大学理念运用到指导治校的实践中,牢牢把握着大学的方向。

他们奠基性的工作和开创性的努力,影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他们的创新同时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校长。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等大学理念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并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身体力行。

他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吸收,对先进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认可和执行,以及他所受到的中西合璧的教育,使他的大学的价值和理念具有划时代意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革新了北京大学,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的一流学府。

这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确定了一种范式,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蔡元培博大精深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对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如果按照现代的标准,51岁已经不是一个青年,最多也只能算做是中年。

然而,当我们回首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时,一位51岁的中年人却往往被我们归到青年之列。

他,就是蔡元培。

1917年1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了新校长——蔡元培,校工们恭恭敬敬地在校门口排好队,向这位昔日的教育总长、现在的校长行礼。

没想到蔡元培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而是脱下自己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躬。

要知道,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校长的职位相当于三品大员,蔡元培当过的教育总长更是相当二品高官。

这一鞠躬震动了北大,瞬间成为北大的新闻。

作为“镀金”的地方,北大这座衙门式旧学堂处处散发着颓败的气息。

北大老师多是北洋官僚,学生多为官僚富家子弟,上课铃一响就有当差的来说一声:请老爷上课。

大学的颓靡的风气可见一斑。

蔡元培从进入校门的鞠躬开始,决心要给中国一个全新的北京大学。

他在就职演说中说:“诸位来北大求学必有一定宗旨,要求宗旨正大,必先知大学性质,我以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认为,对学校的改革,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而现代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它就在于学校首先要培养一种自由的精神,尤其是学术自由,它首先是要容纳一大批各个学科的大师级的学者,让他们都能自由发展。

当时,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启蒙和救亡”为主的新文化运动,蔡元培看了之后,认定陈独秀可以成为青年的导师。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教授。

陈独秀来了以后确实,在各个方面,因为他是个革新人物么,起了很大作用。

继陈独秀之后,蔡元培又聘请了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人,还请鲁迅重新设计了北大的校徽,这个校徽沿用至今。

胡适被蔡元培聘为教授时只有26岁,碰巧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都属兔,分别是50、38、26岁,人称三代兔子党。

蔡元培在聘用新人的同时,一些不学无术的教员纷纷被解聘,经过调整,全校两百多个教员中,教授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

如果有人能够复制1917年到1919
年北京大学,你一定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教室的这边,目空一切的国学大师黄侃大谈魏晋文学;那边,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钱玄同极力倡导白话文。

黄侃在课堂上大骂钱玄同的观点荒谬不合古训,而在对面教室讲课的钱玄同毫不在乎照讲我的现代白话。

一时间,北大校园里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主义层出不穷,国学、哲学、政治学等各种学说风起云涌,《新青年》《新潮》《国故》等或激进或保守的刊物百家争鸣。

北大有宽容之心,蔡元培有将将之才。

北大怪人——辜鸿铭曾说:“中国只有两个好人,我一个蔡元培一个”。

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时,辜鸿铭说,中国可以没有皇帝,北大不能没有蔡校长。

英年早逝的国学狂人黄侃说:“我和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但如果蔡元培走了,我也不能留,因为全中国没有人能够用我。


蔡元培在北大的学术上更是下定决心改革,在当时来说他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

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

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彻底的革除了封建教育,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同时他又提出很大一部分改革措施。

如教授治校,民主管理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各科设立教授会,但在北大没有得到很好施行。

蔡元培初到北大时,仍然“是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少数人办理,并学长也没有与闻的”。

蔡元培任校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从全校每5名教授中选举评议员1人,校长为当然的评议长。

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如制定和审核学校各种章程、条令,决定学科的废立,审核教师学衔,提出学校经费的预决算等。

接着组织各门教授会,由各门的教授公举教授会主任,任期两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门的教务,规划本学门的教学工作。

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又进一步主张“学术分校”理由有两条:第一、文理两科,专署学里,其他各科偏重于致用;第二、文理两科,设有研究所,实验室等设备,如若遍设其他各科,就要增设病院,工场等,困难更大。

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两科,显然是对民国元年“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见解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突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学理,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可分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

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为“术”。

学与术虽然关系密切,但学为基本,术为枝干。

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后,进一步主张“沟通文理”。

他说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同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

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以文、理科来区分。

因此,他主张沟通文理,和为一科。

1919年,北大进行改革,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

全校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蔡元培在北大短短两年的改革,就彻底改变了北大的面貌,新派知识分子在北大越聚越多,新文化运动规模也越来越大。

后人在书写蔡元培的传记时,常常这样评价蔡元培:“他是新文化运动之父,他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列强们拒绝了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的合理要求,将战
败的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利益转给日本。

消息传回国内,在新文化运动中启蒙的中国青年人愤怒了。

一场爱国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北京。

天气,晴,下午和晚大风一阵后小雨。

这一天诞生了一件震动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事件——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北洋政府扬言解散北大。

为了保全北大,保护学生,蔡元培愤而辞职,再次离开北京。

蔡元培一生办学,种下读书爱国爱民和革命的种子。

中国知识分子从官场走向学术殿堂,从庙堂走向民间,正是蔡元培在北大开风气之先。

下面选录后来名人对他的评价
周恩来: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毛泽东: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汪原放:蔡元培道貌温言,令人起敬,吾国之唯一人物也。

寿洙邻:孑民学问道德之纯粹高深,和平中正,而世多訾嗷,诚如庄子所谓纯纯常常,乃比于狂者矣。

孑民道德学问,集古今中外之大成,而实践之,加以不择壤流,不耻下问之大度,可谓伟大矣。

冯友兰: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

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傅斯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

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

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陈独秀:一般他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能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自戊戌政变以来,蔡先生自己常常倾向于新的进步运动,然而他在任北大校长时,对于守旧的陈汉章、黄佩,甚至主张清帝复辟的辜鸿铭,参与洪宪运动的刘师培,都因他们学问可为人师而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属罕有;这是他老先生更可令人佩服的第二点。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与牛津、剑桥、哈佛、哥伦比亚等顶尖学校的校长相比,蔡的专业知识比不过他们;可在教育上,他们比不过蔡。

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林语堂:蔡(元培)先生就是蔡先生,这是北大同人的共感。

盲下之意,似乎含有无限的爱戴及尊敬,也似乎说天下没有第二个蔡先生。

别人尽管町有长短处,但对于蔡先生,大家一致,再没有什么可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