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合集下载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根据临床医疗和教学安排需要,病例讨论可分为:疑难病例讨论、术前病例讨论、出院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临床病理讨论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一、疑难病例讨论1.对本科疑难病例必须形成一种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的制度;2.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3.由经管住院医师报告病历,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疾病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讨论记录摘要由住院医师负责记入病历病程录。

二、术前病例讨论1.对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新开展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2.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和有关人员参加;3.讨论重点是检查手术前准备情况、确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后需重点观察或监护事项、护理要求等;4.讨论情况要记入病历;5.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尤其是第一次承担新手术的医师,术前病例讨论尤为重要。

三、出院病例讨论1.出院病例讨论一般由病区诊疗小组负责人主持,也可由科主任主持,每月1~2次;2.经管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参加;3.对已出院病例依次进行回顾性审查,审查内容为:①查看病历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②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是否恰当;③查病历页次排列是否规范;④查看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⑤看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

4.通过出院病例讨论,对出院病历归档作最后审查。

四、死亡病例讨论1.凡死亡病例讨论,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召开,凡特殊病例(尤其是有医疗纠纷的病例)要及时讨论(原则应在72小时以内);2.尸检病例,除按一般死亡讨论外,还应待病理报告后再正式讨论;3.死亡病例讨论应由科主任主持,有关医务人员参加,必要时要报请院医务科派员参加;4.由原分管该病例的住院医师整理讨论意见摘要,经主治医师审改后记录进病历;5.每个病房要专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簿,以备上报查阅。

五、临床病理讨论1.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临床病理讨论是一种促进加强医院业务技术管理和提高病房医疗质量的好形式;2.临床病理讨论的特点就是临床科室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挑选的病例通常是已死亡的病例;3.可以是本院的'病例,也可以是院外的,可以一科举行,但通常是多科联合举行; ①查看病历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②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是否恰当;③查病历页次排列是否规范;④查看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⑤看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

术前讨论制度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一、二级手术由手术组或团队讨论,二级以上手术讨论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生均应参加,手术者、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或医务科参加。

3大手术讨论由科主任主持,由科副主任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担任术者。

4凡风险性较大的手术、新开展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或病情危重又必须手术时,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由科副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担任术者。

5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准备好病历、医疗影像、各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事先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会诊科室会诊,使大家有所准备。

6术前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方案、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必要的药品器械和设备的准备、伤病员家属及工作单位、知情同意等。

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等,确定手术者和助手。

7经治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

参加术前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对手术方案的看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对策。

8主持者应根据讨论结果,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决定手术人选,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如重大手术,按照规定填写重大手术申请单报医务科审查批准。

9非急诊的大、中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天完成,会议经过由主治医师记录并整理,经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审签后列入病案和记录本内。

10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对重大手术应根据手术的情况,尽早地完成术后小结。

术后小结应较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技术水平,必要时,小结可邀请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11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1、二级及以上择期手术均应开展术前讨论,科主任根据手术难易程度决定讨论范围,一般二级择期手术在医疗小组内讨论,科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扩大在全科范围内术前讨论的范围;所有三级及以上手术、患者病情较重、新开展的手术及致残手术必须在科内讨论。

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的讨论必要时请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参加,讨论结果由科主任签署意见后报医务部审批,急诊抢救时可先口头报告,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办手续。

2、手术主刀医师必须参加术前讨论,未参加术前讨论者不得担当主刀医师。

3、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二线医师主持,主管医师报告病例,二线医师做相关补充并提出初步手术意见和难点。

主刀医生应阐明手术步骤和难点、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办法、内植物及备血的准备情况和术后观察护理的重点等。

4、讨论时要发扬民主,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

同时要强调正确的集中。

5、科主任做好手术中的安排,合理分工,对麻醉、手术、护理以及术后观察提出要求,做出手术决策。

6、疑难重症手术或危险性较大手术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病理医师、护士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病情涉及多科室的,邀请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或科主任参加。

必要时请医务部、分管院长参加。

7、术前讨论内容应包括术前诊断、手术指征、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必要的药品器械和设备的准备、伤病人员家属或单位知情同意等,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等。

8、新开展的手术开展前由医务部组织讨论,必须经过医院学术委员会论证。

论证内容包括手术目的、意义、手术适应症、现行手术条件(人员、技术、设备)、手术操作步骤。

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办法、可行性分析等。

9、新开展的手术要严格选择病例、术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需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必须按规定审批后才能实施。

要求需要讨论的择期手术,其术前讨论必须在手术前一天完成。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一、术前讨论病例范围: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需实施手术的病例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范围:(一)住院手术:1.术前讨论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全科讨论、多学科联合讨论。

2.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开展的手术项目及级别确定本科室术前讨论范围。

3.临床科室根据手术分级目录、科室人员(医疗团队)配置、技术水平、既往手术效果等情况,确定各种住院患者手术前的术前讨论参加人员的范围,并交医疗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

4.新开展手术、高龄患者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可能存在或已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术,应当纳入全科讨论范围。

(二)日间手术:1因日间手术患者即住院患者,应按照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讨论。

5.根据病情按照手术组讨论或医师团队讨论等形式进行。

(三)门诊手术:1.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同讨论。

2.在门诊病历记录讨论记录,包括但不限于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术前讨论原则:1.手术医师必须参加术前讨论。

2.全科讨论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最高级别医师主持,全科医护人员参加。

3.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可能发生手术合并症的,邀请相关科室和医务科人员参加,或事先完成相关科室的会诊。

4.疑难、高危、致残、特殊手术及新技术和新项目手术、外请专家开展手术均须报医务科批准,由医务科主持术前讨论,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四、术前讨论内容: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患者术前病情及承受能力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生理、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2.临床诊断和诊断依据;3.手术指征与禁忌症、拟行术式及替代治疗方案;4.手术风险评估;5.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6.术中可能出现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麻醉方式改变;7.术前准备情况;8.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9.围手术期护理具体要求;10.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等。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1、凡择期手术病例,科室原则上均需组织术前讨论。

2、术前讨论由主管该病人的主治以上医师在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决定并主持,重大手术及危险性较大的手术,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土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

合并有其他科室专业诊断及麻醉、手术要求较高的病例、术后可能进ICU的病例应通知相关科室参加讨论。

3、讨论前应将有关资料准备好,讨论应明确以下内容: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步骤,麻醉选择,手术条件(包括患者身体状况,术者技术条件、设备及特需器材),术前准备(常规准备、心理准备、经费的准备等),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或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及对策,术者及助手人员安排等,如实记录所有参加讨论人员的发言及主持人的总结性发言,主持人或科主任签字。

4、一般性风险不大的手术可简要地进行本组医师讨论,内容基本与上述讨论相同。

5、急诊手术必须经二线值班医师或上级医师检查共同协商后,做出手术方法、步骤、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按技术职责权限范围规定,确定术者、助手等。

做好术前谈话,并履行签字手续。

6、术前讨论的结果应在术前谈话时充分扼要地体现。

7、术前讨论记录应归入病历,并及时记录到《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8、违反以上规定或讨论不认真、流于形式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医技专业、其它临床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

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手术报告审批单》。

《手术报告审批单》一式两份,一份保存于病历中,一份上报医务部备案。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1—3天内完成。

术前讨论结束后五天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将评估结果报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制度内容包括

术前讨论制度内容包括

术前讨论制度内容包括一、目的术前讨论制度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术前讨论,手术团队可以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充分讨论和评估,确保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外科手术病例,包括择期手术和急症手术。

三、讨论时间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日进行,讨论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组织术前讨论。

四、参与人员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授权的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团队成员(包括外科医师、麻醉师、护士等)均应参加。

如涉及其他学科,可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五、讨论内容1.手术适应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确定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

2.手术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状况,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

3.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4.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讨论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出血、感染、损伤周围组织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5.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防治方案。

6.其他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讨论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六、讨论记录术前讨论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参与人员、患者基本信息、手术适应症、手术风险评估、麻醉方案、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等。

记录应由主持讨论的医师书写,并妥善保存。

七、监督与考核科主任应对本科室的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医院管理部门也应定期对各科室的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管理部门解释并制定补充规定。

医院制度汇编-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制度汇编-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制度汇编-术前讨论制度引言概述:术前讨论制度在医院制度汇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术前讨论是指医生与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交流和讨论,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术前讨论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术前讨论制度的重要性1.1 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1.2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3 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1.4 增加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信任1.5 为医生提供充分的准备时间和信息2. 术前讨论制度的实施方法2.1 确定讨论的时间和地点2.2 邀请相关医生和专家参与讨论2.3 提前准备患者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2.4 制定讨论的议程和内容2.5 讨论期间注重患者的参与和意见反馈3. 术前讨论中的注意事项3.1 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3.2 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3.3 与患者进行清晰的沟通和解释3.4 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3.5 确保讨论结果的记录和归档4. 术前讨论制度的改进与优化4.1 定期评估和反馈4.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4.3 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4.4 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共享4.5 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5. 术前讨论制度的效果评估5.1 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风险的降低程度5.2 患者满意度的提高5.3 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总结:术前讨论制度在医院制度汇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前讨论制度能够为医生提供充分的准备时间和信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信任。

在实施术前讨论制度时,需要确定讨论的时间和地点,邀请相关医生和专家参与讨论,提前准备患者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并注重患者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与患者进行清晰的沟通和解释,并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术前讨论制度,可以定期评估和反馈,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共享,并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 .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 .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

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3 .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 .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1、为什么要求“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的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答:术前讨论是指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

进行术前讨论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基本义务,体现审慎、严谨、科学的态度,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保障手术患者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需要进行住院手术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或有一定的风险,术前讨论可集思广益,帮助术者明确手术指征和方案,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本要点明确不需术前讨论的仅限于紧急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其他急诊手术均应完成术前讨论。

住院患者的术前讨论同样应包括日间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诊疗、内镜下的手术等有创操作或手术。

2、门诊手术如何进行术前讨论?答:门诊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形式,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同进行讨论,讨论地点和方式不限。

原则上在门诊病历上清楚记录诊断、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规范手术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开展的所有手术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普通外科、骨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眼科等手术。

第三条原则术前讨论应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术前讨论的组织与实施第四条责任主体术前讨论由手术科室主任或指定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团队全体成员参加,包括主刀医师、助手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

第五条时间要求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1-2个工作日完成,特殊情况下至少应提前24小时完成。

第六条讨论内容术前讨论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患者病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手术风险。

2.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明确手术适应症,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

3. 手术方案:讨论手术方式、手术切口、麻醉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等。

4. 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术前检查、术前用药、术前营养支持等方案。

5. 术后处理:预计术后恢复情况,制定术后治疗、护理、康复等方案。

6. 手术风险评估:识别手术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7. 交叉感染防控: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制定感染防控措施。

8. 患者知情同意: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七条记录要求术前讨论结果应详细记录在病历中,包括讨论日期、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讨论内容、结论等,并由主持人签字确认。

第三章术前讨论的监督与评价第八条监督检查医务部门应定期对术前讨论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第九条持续改进对术前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手术安全。

第十条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对手术团队进行培训,提高手术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术前讨论制度(含培训及试卷)

术前讨论制度(含培训及试卷)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一、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三级及四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二、二级手术术前讨论由主治医师主持,本科医务人员参加;三级、四级以及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的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特殊病例需有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院领导参加讨论。

三、讨论内容包括:术前讨论应全面、具体、围绕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必要时邀请护士长参加,提出术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求。

要体现出对病情的整体分析,对疾病的认识及讨论后所决定的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思想情况与要求,术前必要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各种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感染、高血糖等),是否履行了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手术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等。

四、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即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应记录每位参加人员的具体发言内容,参加手术的医师(手术者、助手)必须参加术前讨论,主持人应对术前讨论记录审阅修改并签名。

五、对于疑难、复杂、重大及新开展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或组织多学科诊疗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主讲人:李伟培训对象:手术科室医生培训地点:会议室一.讨论范围:疑难病例讨论可在全院、科间、科内进行。

二.参加人员:包括科主任或副主任、责任医生、经治医生、相关科室人员。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术前讨论制度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术前讨论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一)术前讨论是医务人员的基本义务,体现审慎、严谨、科学的态度。

需要进行住院手术的患者,病情均较为复杂或有一定的风险,术前讨论可集思广益,帮助术者明确手术指征和方案,避免因个别医师片面思考做出不合理的决定,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二)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听取和接受其他医师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查漏补缺消除思维惯性或盲区,形成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非紧急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也应完成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三)住院患者的术前讨论包括日间住院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诊疗、内镜下的手术等高危有创操作或手术。

(四)门诊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形式,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同进行讨论。

原则上采取在门诊病历上清楚记录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

(五)临床科室应根据本科室手术分级目录、科室人员(医疗团队)配置、技术水平、既往手术效果等情况,确定各种住院患者手术前的术前讨论参加人员的范围,并交医务部审批后实施。

(六)根据手术规模及手术医师业务能力,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1 .手术组讨论:指计划参与该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术前讨论。

2 .医师团队讨论:诊疗组全体成员(包括主诊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主任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等)参加的术前讨论。

3 .病区内讨论:在由同一科室的两个或以上医师团队组成的病房管理相对区域内所有医师团队参加的讨论。

4 .全科讨论:指本科室全体人员参与的讨论。

(七)全科讨论应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一、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三级及四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二、二级手术术前讨论由主治医师主持,本科医务人员参加;三级、四级以及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的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特殊病例需有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院领导参加讨论。

三、讨论内容包括:术前讨论应全面、具体、围绕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必要时邀请护士长参加,提出术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求。

要体现出对病情的整体分析,对疾病的认识及讨论后所决定的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思想情况与要求,术前必要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各种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感染、高血糖等),是否履行了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手术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等。

四、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即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应记录每位参加人员的具体发言内容,参加手术的医师(手术者、助手)必须参加术前讨论,主持人应对术前讨论记录审阅修改并签名。

五、对于疑难、复杂、重大及新开展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或组织多学科诊疗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主讲人:李伟培训对象:手术科室医生培训地点:会议室一.讨论范围:疑难病例讨论可在全院、科间、科内进行。

二.参加人员:包括科主任或副主任、责任医生、经治医生、相关科室人员。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术前病例讨论制度,是指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对病例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的一种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还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详细解释。

首先,在医疗实践中,每个病例都是独特的,需要医务人员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讨论。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目的是对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做出最佳的治疗决策。

在病例讨论中,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共同的思考和探讨,广泛地交流他们的意见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多角度的诊疗方案。

这将有助于避免单一医务人员主观判断导致的错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可以促进医务人员间的交流和协作,增进团队合作意识。

在病例讨论中,医务人员各自负责不同的科室和岗位,通过共同分析病情和制定诊疗方案,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加强医疗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交流和讨论,医务人员可以形成共识,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

另外,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在病例讨论中,医务人员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疗法、技术和经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通过参与病例讨论,医务人员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经验,还可以从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中获取启发,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这将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虽然术前病例讨论制度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也应注意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病例讨论可能会消耗较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医务人员需要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讨论,这可能会导致医院工作的其他方面受到影响。

其次,病例讨论需要医务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和提出意见。

然而,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人员素质和条件限制,可能无法进行高水平的病例讨论。

2021最新18项医疗制度-术前讨论制度

2021最新18项医疗制度-术前讨论制度

2021最新18项医疗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相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

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特殊手术报告审批表》报医务科审查批准。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三天内完成。

术前讨论结束后天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将评估结果报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手术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术前讨论制度应运而生。

术前讨论制度是指在手术前,由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风险评估等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的制度。

一、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术前讨论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1、提高手术质量:通过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2、保障患者安全:全面评估手术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促进团队协作:加强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麻醉师、护士、手术医生等各方面人员对手术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和共识,提高团队的协同工作能力。

4、尊重患者权益: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和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二、术前讨论的参与人员通常,参与术前讨论的人员包括:1、手术主刀医生: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负有主要责任,需要详细介绍患者病情和自己的手术思路。

2、助手医生:协助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提供补充意见和建议。

3、麻醉师: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并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提出建议。

4、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5、相关科室的医生:如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涉及到其他科室的专业知识,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应参与讨论,提供专业的意见。

三、术前讨论的内容术前讨论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主要包括:1、患者病情:详细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明确诊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手术指征: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手术是治疗患者疾病的最佳选择。

3、手术方案:讨论手术的具体方式、切口选择、操作步骤、预计手术时间等。

4、风险评估:分析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一、目的
为了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特制定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二、定义
凡病情较重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手术(Ⅲ级含以上的手术)、新开展的手术、
探查性手术或对年老体弱、合并其它重要疾病及有其它特殊情况的手术均要进行
术前病例讨论流程标准。

三、职责
1、医务科负责制定和修订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2、手术科室的医师负责执行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3、手术科室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4、医务科监督和检查全院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5、分管副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科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四、标准
1、术前讨论病例
(1)诊断尚不明确的探查性手术。

(2)诊断明确的大型手术,操作复杂的手术。

(3)并发症多或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手术。

(4)患者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体质特殊,易导致较大风险的手术。

(5)需多科协作配合完成的手术。

(6)新开展技术项目的手术。

(7)初次担任某一Ⅱ级以上手术的术者的手术。

(8)Ⅲ级及以上手术均应在术前组织讨论。

2、术前病例讨论参加人员
(1)Ⅲ、Ⅳ级手术由全科组织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护士长、
责任护士、麻醉科主任、麻醉师、手术室护士长参加。

(2)疑难、高危、特殊手术、致残手术、新开展手术的须报医务科批准,
该手术术前讨论由医务科主任主持,院内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3、讨论前准备
讨论前应将病历、影像等准备好,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相关人员应详细查阅有关医学资料和书籍。

4、讨论内容
术前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手术条件;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步骤;麻醉方式、手术风险评估及其应对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手术意外或并发症、合并症的处理预案、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等。

5、讨论记录、术前准备和术后小结
(1)术前讨论应有每个人的发言记录,且应包括以下内容:诊断依据、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防范措施,不得流于形式。

特别是对关系到手术成败,甚至危险患者生命的指标,如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等应重点加以考虑。

(2)麻醉记录及麻醉交待内容完善,医、患双方签字完善。

(3)术前一日应有病程记录。

(4)术前应有术者查看病人记录。

手术同意书项目填写完整。

医、患双方签字完善。

若手术有内臵物,应记明所选择术中植入的内臵物(如骨科的内固定物、起博器等)的类型。

(5)术前有麻醉访视记录。

(6)有手术护理记录单。

项目及内容记录完善。

(7)手术记录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第一助手书写的应有术者审签盖章。

(8)手术记录按要求项目书写,要有术中用药、输血、失血记录,若术中有内臵物,应在手术记录中应记明植入内臵物的厂家、产地、名称、类型、型号、数目(如固定钢板、螺钉),产品附有合格证、编号标识的,应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器械核对单)中。

(9)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及时。

应有病人的基本情况记载。

(10)术后三天有连续记录,内容客观、有针对性。

(11)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手术者的排名应一致。

(12)病理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情况病历中应有记载。

五、考核
1、考核方法
(1)参加科室和全院术前讨论,考核讨论对象、准备、程序、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查阅疑难术前患者病历,考核讨论是否及时、是否分别按发言人记录、有无结论性意见及审签。

2、考核周期
(1)临床科室主任每月对本科室考核一次,并填报质控记录备查。

(2)医务科每月按照二级质控要求检查临床科室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填报二级质控记录备查。

(3)分管副院长参与二级质控过程,并填写三级质控记录备查。

六、罚则
1、对于未按规定组织术前讨论科室,科主任每次罚款50元。

2、对于未及时参加讨论者,每次罚款50元。

3、对于记录不规范者(无手术适应症或手术适应症描述笼统,无针对性;无手术风险评估或对风险评估不足;无手术意外或并发症、合并症处理预案;无医师签名等),每次罚款50元。

4、对于未按规定报告和书写《术前病例讨论记录》,每次罚款50元。

5、对于未完成制度一级、二级质控者,根据情节轻重,每次罚款50或100元。

6、对于未执行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导致医疗不良事件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7、对于弄虚作假者,每次罚款100元。

七、附则
1、本制度为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

2、本制度自2013年月日下发之日生效。

3、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医院医务科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