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XX术鉴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清明上河图》教案适用年级:高中学科领域: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2.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具:《清明上河图》画卷、相关PPT、视频资料等。
教学场地:教室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Step 2:欣赏画卷(10分钟)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画卷,学生欣赏并自由发表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Step 3:作品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Step 4:文化解读(10分钟)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宋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释《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出的宋代都市生活和文化特色。
2. 学生尝试创作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来源的绘画或手工艺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宋代艺术风格。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2. 综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走进中国古代美术——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走进中国古代美术——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2. 能力目标: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理解如何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在欣赏以整体局部的欣赏顺序,引导学生发现质疑,并通过讨论和探究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于清明上河图了欣赏与探究,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感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认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树立保护文物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难点:对于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有效导入活动内容PPT,播放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第一张图片,周仿的《簪花仕女图》,第二幅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第三幅展子虔的《游春图》,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什么是中国画?回答: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简称"中国画"、"国画"。
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小节: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
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
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二、探究展示活动内容:1、PPT,展示俩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是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说课稿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清明上河图》。
我主要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设计思想:中国山水画分古代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两节课讲授,笔者准备将鉴赏与临摹相结合,体验中国山水画工具、材料与技法。
这节课鉴赏古代山水画,通过中外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涵。
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资料,比较分析山水画的特点、发展脉络。
整体介绍和经典作品赏析相结合。
欣赏重要作品时都对作品作简要介绍。
通过启发性谈话,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深入浅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
分析作品时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尽可能多引导学生参与到鉴赏中来。
二、教材分析:①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体脉络: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隋唐以后发展成为独立画种,五代两宋时期达到高度成熟,元代以后文人画兴起,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盛行,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
不同时期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②以宋代《林泉高致》为代表的山水画理论成就,并以此理论赏析《游春图》。
③《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时代背景,艺术成就。
三、说教学目标:①知识学习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②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作品的介绍,增强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③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赏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美,培养高尚的情操。
四、说重点和难点①结合具体作品选讲《林泉高致》的部分理论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②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一)、组织教学在音乐声中感受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魅力。
时间是3分钟(连续播放多媒体课件,内容是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山水画代表作,同时播放古琴曲。
美术清明上河图教案
美术清明上河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美术鉴赏》第四章第二节《宋代绘画艺术》,详细内容为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清明上河图》,培养其美术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宋代绘画艺术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清明上河图》吗?它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内容:(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2)通过PPT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放大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画作中的细节。
(3)讲解《清明上河图》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发画纸、彩笔,让学生尝试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临摹心得。
4. 例题讲解:(1)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其艺术特点。
(2)讲解如何从多角度欣赏《清明上河图》。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清明上河图》,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2. 内容:(1)历史背景(2)艺术特点(3)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形象,并从多角度进行欣赏。
2. 答案:(1)人物形象分析:如市井小民、官员、僧侣等。
(2)多角度欣赏:如构图、线条、色彩、透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
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二)学生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3、学生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
(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宋代绘画》,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中国古画的能力,特别是对宋代绘画风格的认识。
3.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构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宋代绘画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高清《清明上河图》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发他们对这幅古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张择端的生平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分析画作的构图、笔法和色彩运用,解读画中的丰富细节。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画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探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4.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描绘、建筑表现和风俗习惯,讲解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临摹《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局部,感受古人的绘画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地点:东京汴京艺术特点:细致描绘、繁而不乱、人物生动、建筑雄伟历史价值:反映宋代都市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画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构图、笔法、色彩分析人物、建筑、风俗描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鉴赏和分析古画方面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博物馆,实地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古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作者张择端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3.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2.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面内容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作者。
二、新课导入1.教师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张择端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引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分析其表现手法。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哪些场景?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细节,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
2.学生观察并描述《清明上河图》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特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搜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作者张择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作者张择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这幅画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千年的史诗”。
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甫,号愚谷老人,北宋时期著名画家。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3篇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我国古代一幅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全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精练,把这幅名画写得具体、细致,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述画面的部分。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重、难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并想象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古代灿烂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将通过阅读一篇课文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清明上河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这幅画是我国艺术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幅画到底画些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呢?读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己试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注意读准带注音的字的字音。
2、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导。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默读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2、讨论、交流⑴、这幅画画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第二部分描绘了汴河上和河面的拱桥上的一派繁忙的景象,第三部分描绘了汴河两岸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⑵、这幅画的特点: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无论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惟妙惟肖。
四、精读重点段落,想象大意1、从描述图画内容的三段文字中,自选喜欢的一段,读熟读懂。
2、讨论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
3、自己练习口头描述图画中所画的场景,描述时尽量加上自己的想象。
《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上河图》教案篇1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教师: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
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山水画,花鸟画空前兴旺,发展成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文人画。
《清明上河图》 优秀教案
《清明上河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绘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创作背景。
2.课程讲解(1)展示《清明上河图》全图,让学生整体感受画面。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①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②构图严谨,画面饱满;③细节丰富,人物生动;④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3)讲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如市井生活、宫廷建筑、交通工具等。
3.观察分析(1)组织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如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
(2)引导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等。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创意,完成作品。
5.作品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反思1.在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细节时,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参与;2.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绘画技巧,提高作品质量;五、课后作业2.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并附上创作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清明上河图》,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活动: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细节部分,如人物、建筑、市井生活等。
绘画解读《清明上河图》教案
绘画解读《清明上河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 学生能够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技巧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知识和技巧,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解读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解读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了解和认同,培养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重点内容重点1.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 《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技巧和艺术特色。
3. 绘画知识和技巧在解读和评价《清明上河图》中的应用。
技能重点1.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知识和技巧,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解读和评价。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内容难点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意图的深入理解。
2. 绘画知识和技巧在解读和评价《清明上河图》中的综合运用。
技能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绘画知识和技巧,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解读和评价。
2. 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为学生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细节,自主学习构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记录,初步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成果,共同探讨《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意图。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准备汇报。
展示与评价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2024年中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2024年中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美术教育指导手册》第五单元“走进名画”章节,详细内容为赏析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通过分析画作的历史背景、画面结构、人物描绘等,使幼儿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感知《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特点,了解其历史背景,培养幼儿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2. 学会观察画面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创作自己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赏析《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特点,学习绘画技巧。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清明上河图》高清图片、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画中描绘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赏析画作(10分钟)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画面结构、人物描绘等,让幼儿了解这幅名画的艺术价值。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分发画纸、画笔、颜料等材料。
2)引导幼儿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画风,创作自己的画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疑问。
4. 互动交流(5分钟)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幼儿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5.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特点,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构图等。
6. 随堂练习(10分钟)引导幼儿运用所学技巧,绘制一幅简单的清明上河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清明上河图》2. 名画简介:历史背景、画面结构、人物描绘等3. 绘画技巧:线条、颜色、构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简笔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让幼儿了解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清明上河图美术教案
清明上河图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8课《古韵清风——中国古代绘画欣赏》,以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赏析对象。
教材详细内容为: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学习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清明上河图》,理解其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这幅画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2)通过PPT展示全图,引导学生从构图、线条、色彩、人物表情等方面进行欣赏。
3. 例题讲解:以《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临摹,并尝试用美术术语进行描述。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美术教案2. 内容:(1)历史背景(2)艺术特点(3)构图、线条、色彩、人物表情(4)欣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不少于200字描述你对《清明上河图》的感受。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形象,归纳其特点。
2. 答案:(1)学生个人感受。
(2)人物形象特点:线条流畅、表情生动、衣纹飘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画面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画面内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画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4. 艺术特点讲解: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用笔、色彩等艺术特点,举例分析画面中的经典细节。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一幅简化的《清明上河图》。
6.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如市井生活、建筑风格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画面内容:汴河两岸繁华景象艺术特点:构图、用笔、色彩、细节描绘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市井生活中人物服饰多样,展现出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知识,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尤其是构图、用笔、色彩和细节描绘。
教案《清明上河图》
拟清明气象绘京都繁华——欣赏《清明上河图》教材分析:《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北宋社会生活及绘画艺术水平,融线描、水墨、淡彩于一炉的代表性的国画名作。
四年级学生对古代城乡生活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
本课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结合长卷风俗画的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评述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
了解长卷的欣赏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描述作品的场景内容,表达感受。
通过对比欣赏,理解风俗画通过表现矛盾的冲突来丰富画面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内容与特点,链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国画及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国画长卷的画面节奏感,学会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作品的节奏感。
教具准备:课件、高仿《清明上河图》、40本教材、局部复印件、勾线笔、铅画纸课前播放:欣赏国宝档案《清明上河图》。
一、局部欣赏导入课题1.投影虹桥局部。
提问学生投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2.教师提问:这座桥造型像什么?生答:像彩虹。
取名“虹桥”。
3.师:这座桥距今多少年了吗?现在是公元2015年而这座桥在北宋公元1100年左右。
谁能算出距今多少年?生答:915年4.师:时间太久了,造这座桥的工艺已经失传。
现在只能在图《清明上河图》上见到了。
5.投影课题《欣赏清明上河图》二、感知细节了解情节1.师:大家知道在这座桥上演绎过什么故事吗?生答:2.师:投影《清明上河图》虹桥上及漕船过桥局部。
请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事,并请学生用语言及动作表达。
(意图:了解画中人物动态、表情及惊险场面的表现。
)3.师:投影虹桥为中心的河两岸。
同学们,好惊险一幕。
还好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船只安全过桥。
你知道,这条船从哪里来吗?生:江南、城郊等三、对比欣赏理解节奏1.动静对比感受生动(1)师:投影虹桥及城郊两段对比。
请同学们你认为图中哪里最热闹?哪里安静?为什么觉得安静?生:上面的图有很多人。
美术清明上河图教案
美术清明上河图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清明上河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之作——清明上河图。
2. 学习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绘画技巧和艺术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清明上河图,以及他们对此作品的第一印象。
主体:3.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这幅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包括景深、透视和人物布局等要素,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5. 解读清明上河图中的各种绘画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运用和细节描绘等,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6.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活动:7. 分发素描纸和铅笔,让学生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素描练习。
8. 引导学生观察场景中的细节和构图要素,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素描练习中。
9.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素描作品,提供互相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总结:10.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强调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艺术技巧的提高。
1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和理解。
2. 评估学生的素描作品,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验的评价。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和欣赏艺术作品。
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绘画练习,避免过于赶时间而影响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见解。
《清明上河图》解读教案
《清明上河图》解读教案解读教案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一幅反映北宋时期城市市井生活的巨幅油画,被誉为我国古代城市风俗画的代表之作。
作为一幅长卷式画作,其创作内容丰富多彩,各种生动形象的细节和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2.掌握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构图和画面内容;3.了解北宋时期城市生活和文化特点;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2.难点:北宋时期城市生活和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教学板书等。
四、教学过程【Part 1】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画面内容,了解其基本构图和意义。
【Part 2】介绍1.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真宗时期,约在公元1085年左右完成。
它是我国古代城市风俗画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博物馆藏品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文物之一。
2.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构图和画面内容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丰富多彩,画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人物,可以分为三层:上层是虚构的建筑和山水背景,中层是滚滚的江水和桥梁,下层是市井人物和生活场景。
市井人物和生活场景是整个画面的重点和亮点,张择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丝绸之路、水车、摆渡船、悬棺、赛龙船等与市井生活相关的各种情景,反映了当时北宋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繁荣景象。
【Part 3】讲解1.北宋时期城市生活和文化特点的深入解读北宋时期,中国的城市生活特别繁华,商业、手工业、农业等各种生产活动都非常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市井文化丰富。
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生活场景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生活中的某些特点,譬如:(1)商业和手工业兴盛:清明上河图中有一些商家和小摊贩,他们卖的商品有各种各样的,譬如糖画、麻花、棉絮、炙糕等,这些商品都反映了当时商业和手工业的非常发达。
清明上河图浅析教案.doc
《清明上河图》浅析教案陕西宝鸡渭滨区职业教育中心一、课题:《清明上河图》浅析二、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欣赏》,第二章第三节三、课型:新授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而教必有法,结合美术欣赏课程特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形象,便于感知的情境激趣法教学%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法教学%1启发思维,便于理解的启发式教学%1交流观点,加深认识的分组讨论法教学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清明上河图》绘画风格和手法的认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3.素质目标:⑴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归纳、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⑵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清明上河图》绘画特点的认识。
难点:对“画面表现出的文化生活与人文思想”的理解。
八、教具:多媒体教室,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设置悬念,引入新课(1分钟)首先,设置一个悬念。
有一幅画,创作时距今800多年,历经无数人转手收藏,四次进宫,又四次出宫。
这幅画描绘了587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这幅画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这是什么画呢?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思考:这幅画分为几部分?什么地方最精彩?学生被悬念吸引,看完视频后,谜底自然揭开。
这幅画就是《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一)、屏幕上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
因为我在课前让学生们搜集了张择端的资料,这时侯,我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幅画的作者。
我归纳,打出字幕。
对资料收集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作者简介:北宋张择端,山东人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画作简介:《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XX术鉴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教案以下是出guo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
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
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
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
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2.看一看,感知体验。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
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图卷”。
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
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
(教师实时演示)
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
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
4.学一学,尝试实践。
教师示范国画白描法,学生在长条宣纸上自由临摹长卷中的人或物。
5.评一评,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业组合成长卷形式,并添加背景,进行展示评价。
6.拓展。
《清明上河图》摹本很多,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画家仇英仿本,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藏。
还有清代乾隆年间由清官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的清院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
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学习专题研究,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
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也可用1课时,详见后面的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
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
第二课时
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
教师: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学生读书、思考。
六、小组合作,探究专题
教师: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又如“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画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图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
学生看老师播放的光盘或从画图上查找。
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上网查找。
七、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班上汇报时,老师要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要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要予以纠正。
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朴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鸢、插柳、春游野宴、扫墓、军中射柳;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又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糟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又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船(帆船、画舫、游艇、木筏、渡船、官船);车(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轿子(二人小轿、花轿、驳轿、官轿);骆驼。
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
八、独立构思,撰写专题报告
以《中的风俗人情者》或《国的桥梁建筑者》,或……,写一篇专题研究报告。
(说明:如果条件较差的班级,即缺乏《清明上河图》光盘、课件、较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图片的班级,可不上第2课时,教学目标中相应减去第3条)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