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徽州民居调研报告地点:徽州古城日期:2022年5月15日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州民居的历史、特点及保护现状,为徽州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过程1. 调研对象:选择位于徽州古城的代表性徽州民居进行调研,包括明清时期的官宦人家和普通民居。

2.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发现及分析1. 历史沿革:徽州民居建筑起源于明代,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形成了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的建筑群落。

徽州民居注重布局、装饰和材料的选择,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

2. 建筑特点:徽州民居注重平衡和对称,建筑结构稳固。

墙壁、柱子、门窗等雕刻精美,充分展示了传统工艺和精湛技艺。

室内布局合理,分为正厅、厢房和内院,以及庭院、花园等景观空间。

3. 保护现状:目前,徽州民居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一些代表性的民居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修缮和保护工作,保留了徽州民居的原始风貌。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化开发对古建筑造成的影响,以及传统建筑材料和技艺的缺失。

四、建议和措施1. 建议加强对徽州民居的保护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2. 加强对徽州民居的修缮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原汁原味的保存。

3. 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探索徽州民居的有效利用方式,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4. 加强对传统建筑材料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传统工艺人才。

五、结论徽州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当前,保护徽州民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传承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徽派建筑文化。

徽州调查报告

徽州调查报告

徽州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徽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

我们此次前往徽州进行调查,旨在探寻徽州的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等方面。

二、文化传承与保护1. 建筑风格:徽州以徽派建筑著称,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徽派建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很多历史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并向游客开放。

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 环境保护:徽州周围环境清幽,山水相依,给人一种宜居宜游的感觉。

当地政府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发展与经济状况1. 旅游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徽州的旅游产业发达。

当地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并引导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 培育新兴产业:除了传统旅游业,徽州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农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也为徽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人民生活状况1. 教育:徽州的教育系统十分完善,各级学校设备齐全,教学质量有保障。

此外,当地政府还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医疗保健:徽州拥有一流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体系,居民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疗设施完备,服务专业化,使得居民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3. 社会安全:徽州社会治安良好,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社区建设,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旅游压力:由于徽州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但是,旅游压力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公共设施紧张等问题。

建议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质量。

2. 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徽州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安徽黟县民居考察报告

安徽黟县民居考察报告

安徽黟县民居考察徽州民居建筑,无论是古民居还是近代的仿古式民居,都有一种强烈的、优美的韵律感。

走进徽州,就走进了一座巨大的园林。

这里的每一个村落都依山傍水,十里苍翠入眼,四周山色连天。

但这村落里却大都极少有树,即便有,也是一些供观赏的灌木或花草,古木大树往往在村外较远的路口或山脚,并不影响村中的视线。

从远处看,一堵堵翘角的白墙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像一幅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又像一幅幅高调处理的艺术照片。

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随时随地都能领略迷人的画意,随时随地都能感到醉人的诗情。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流才子郁达夫被徽州的风光感染,写了一首《屯溪夜泊》的诗.“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至今仍保存着众多徽派古建筑,它们像一朵朵雍容典丽的艺术奇葩,妆点着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作为徽州建筑艺术典范的“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随着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朋友纷纷踏上徽州古建之旅。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徽州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

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徽州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徽州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徽州,古称徽州府,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包括徽州古建筑、徽州戏曲、徽州民俗、徽州饮食等多个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徽州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徽州文化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调研,对徽州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传承。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徽州古建筑:我们首先参观了徽州古城,领略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注重装饰,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我们还参观了宏村、西递等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了徽州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徽州民俗: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徽州民俗,如剪纸、竹编、陶艺等。

我们还参观了徽州民俗博物馆,了解了徽州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

2. 访谈我们邀请了当地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进行访谈,了解徽州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徽州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调研我们对徽州文化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游客对徽州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同时,我们还对徽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为推动徽州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践成果1. 了解徽州文化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调研,我们对徽州文化的历史、现状和传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 传承徽州文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徽州文化的传承活动,如剪纸、竹编、陶艺等。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徽州文化。

3. 推动徽州文化产业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徽州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投资徽州文化产业。

(2)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徽州文化品牌影响力。

(3)培养专业人才,为徽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实践体会1. 增强了对徽州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徽州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增强了我们对徽州文化的认同感。

徽州古民居的地域性解析

徽州古民居的地域性解析

自然 不 用 多说


提 起 徽 州
人 们 就 很 自然 地 联 想 到 它

它 简 约地 概

括 了徽 州 民 居 最 具 代 表 性 也 是 最 直 观 的 特 点: 高 高 的 马 头 墙
灰 黑 的鱼鳞瓦
层 叠 错 落

相 映成辉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的双 重作 用 下 点

徽 州 呈 现 出显 著 的封 建 宗法制度影 响下 的社 会形 态特

聚 族 而 居

不 杂 他 姓 : 村 中有 社 屋


有 宗 祠


支 祠

家 祠

l
谱 牒 清 晰
源 流不 易 混 淆
尊 卑 长 幼 的等级
主仆 的 区 分相 当严格


加 上 明清 时期 徽 商雄 厚 经 济 实 力对 家 乡的反 哺
维普资讯
≤ 耋 蚕



i ‘i 岩
套晕
维普资讯
如 果说建筑是凝 固的音符
不 同地 域环 境 的


那 么 民居 建筑则是 反 映
面 镜 子

其 中不 得 不 提 到 的就是 我们

具 有 典 型代 表性 的微 州 民居 居 群



维普资讯

) 地 域 性

古 徽 州 的地 域 范 围 歙 县
如 今


般 来 说 是 指


古 徽 六 邑


即 包 括

徽州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徽州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日期:2021年4月29日二、调查地点:安徽徽州古镇三、调查对象:安徽徽州古镇民俗民居文化四、调查方式:查阅书籍,网络查询,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五、调查人:许新华六、调查结果、收获: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就其地理环境而言,“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

反应徽州独立的民俗单元体系,从唐代中叶起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

其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长的纵向传承。

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风俗古朴,宗族成员彼此礼让,反应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

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

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

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

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

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

室工专业考察报告江西婺源徽派民居实地考察婺源县徽派建筑考察学院、系环境艺术设计系专业名称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年级 2010 级学生姓名谢德指导教师刘延国.2012年4月2日江西婺源徽派民居实地考察绪论现代人越来越认识装饰墙在居室中的作用,人们不仅仅喜欢具有实用性和现代性的设计风格,更是对既美观而又不繁琐,既多材而又环保的居室情有独终。

墙面是居室的重点。

在居室中人们的眼光往往首先集中在墙面上,其实色彩就是墙壁最“物美价廉”的装饰品,有时候,一面“好色”的墙最能体现主人的个性与风格。

从目前来看,很多家庭已开始利用彩色涂料、立体涂料、艺术涂料、质感涂料、墙艺漆、液体壁纸涂料等,把多彩的风景搬上墙,把墙涂上自己喜欢的风格,让家在艺术色彩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

每一种家装流行趋势的出现,都有现实社会的发展作为背景。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徽派建筑的特点,开拓视野,2012年3月,对江西作了古民居考察的活动。

我们先后去了江西婺源的李坑和思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印象最深最令人震撼的是民居。

在大山绿色背景下,一片片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房子仿佛天空落下的一朵朵游弋的白云,象一幅幅清朗明亮的水墨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呈现出和谐安宁氛围,体现了建筑与山、水、自然环境整体美、协调统一美。

一、徽派建筑的规划与特点徽派建筑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范。

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

(一)古村落规划1、道路结构形式。

道路结合现状地形、水系等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水土流失,又达到村落步移景异,巷弄内景观丰富的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分析之徽州民居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分析之徽州民居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分析--徽州民居摘要: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在民居布局、空间处理、装饰细部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应用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建筑;美学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徽州地区虽地处僻壤、交通不便,但它却拥有无限的魅力。

这里峰峦奇秀,水流碧清,林木葱翠。

徽州民居,指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也称徽派民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

村镇布局和建筑空间与大自然的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它的有机品质,即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在功能和美学上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协调统一;建筑本身能满足使用灵活的要求;建成建筑形象的材料、结构构造、色彩装饰具有地方特色。

一.成因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宋徽宗在平定方腊起义后,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主体组建黄山市。

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今属江西省管)六县。

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7000栋,明清古村落100多处。

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

如古城、古村镇、祠宇、寺庙、书院、园圃、戏台、牌坊、关隘、桥梁、塔、亭、堤坝、井泉、村落。

黟县西递村经商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家以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又孕育一方建筑,像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等等,可以说,建筑是研究一个地方风俗文化的不可忽视的着手点。

根据老师要求,我选择对古徽州地区的徽派建筑文化展开调查研究活动。

一:调查背景及动机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而这里所说的古徽州地区主要包括现今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等等,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居民建筑总计7000栋,明清古村落大致有100多处。

可以说,只要一提起关于古徽州的风俗文化则其极具有特色的徽派建筑则是不得不提的。

说到徽派建筑则就不得不溯本逐源了。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

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

因此,生活逼迫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

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

这些徽商致富以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

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进而逐渐发展直至成为一极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

二:问题的提出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是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结语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结语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结语徽州民居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范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通过对徽州民居的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徽派建筑的特点和魅力,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在此结语中,我将对这次调研做一个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通过对徽州民居的调研,我们发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徽派建筑注重对天地人的认知,通过布局、装饰等手法,体现出对宇宙和谐的追求。

徽派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与山水、村落相互协调,形成了美丽的人文景观。

徽派建筑注重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建筑常用花岗岩、青砖、青石等材料,运用传统的石雕、木雕等工艺,使建筑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其次,徽州民居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徽州民居的传统价值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一些老旧的民居在改建或拆除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另外,一些传统的建筑工艺也在逐渐丧失,新一代的建筑师和工匠对徽派建筑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加强。

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加强对徽州民居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保护好历史建筑,使其可以继续承载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

修复工作要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尽量保留原始的建筑结构和细节。

其次,要加强对徽派建筑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更多的人介绍徽派建筑的魅力和独特性。

可以开展展览、讲座等活动,增加人们对徽派建筑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要加强对徽派建筑技艺的传承与培养。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徽派建筑的学习与研究。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学院、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徽派建筑技艺的保护和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对徽州民居的调研,我们对徽派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为徽州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让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派建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我们对徽派民居有了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总结。

首先,徽州民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建筑风格。

其一是布局庭院合理,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为主,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二是结构精巧,利用石、木、砖等材料建造,经久耐用。

其三是装饰精美,富有徽州建筑的特色元素,如飞檐、雕花等,显示出浓郁的徽派文化气息。

其次,徽派建筑的特点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徽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建筑风格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还受到徽商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徽商精神以商业务实和家族纽带为核心,这也体现在徽派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上。

另外,徽派建筑的存在与发展也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然而,徽派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流动增加,徽派民居的数量逐渐减少。

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导致徽派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困境,徽派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此外,徽派建筑需要注重现代化的功能和舒适性,这对传统建筑保护和继承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民居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保护徽派建筑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其次,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工作,提高修复和保护的技术水平。

同时,注重现代化功能和舒适性的结合,使徽派民居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最后,宣传和推广徽派建筑文化,提高公众对徽派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度。

总之,徽州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古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古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古建筑调研报告范文引导语:实习报告是学生记录实习过程、实习感悟,提炼实习后所形成的书面资料,那么古建筑测绘的实习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古建筑测绘,欢迎阅读。

和上次一样,大山也用它那特有的热情迎接了我们;雷雨,闪电和着狂风,我们行驶在大山之中;回忆着两年前和这片大山的那段感情,我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触景生情,我们急迫的想知道我们将要去的“宏村”现在如何了?我们十天的考察生活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很多很多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子里,我想我会用这短短的十天去一一地解答他们。

凌晨四点,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宏村。

死寂的村子,让人感到恐惧。

男生们麻利地搬好了行李,洗好澡后就早早的休息了。

虽然很累,但内心的一丝兴奋加上窗外汹涌江水的咆哮声,还是使我们久久不能入睡。

当然还是这一天,接近中午醒来时,真的象所说的那样太阳已经照到我们很多人的头顶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时机去拜访一下老朋友了!还是那座桥,岁月好似并没有影响我们似的影响它,依旧是那样的苍老;昨晚汹涌咆哮的江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潺潺的小溪,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只能叹服!清澈见底的水,当年我们就是在下面淌水,抓蟹,篝火,历历在目,就想发生在昨天,原来记忆也这么美好------白天的村子热闹许多,比起夜晚的死寂,简直是判假设两境,或许这正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所不曾能感受到的吧!比起两年前,这里增设了许多的小商店和摊铺;可以看到的是这里的人们更懂得了利用这里无限的商机;可是同时村民的那一份淳朴,村巷的那一份幽邃,先人留下的那份希望也渐渐地消失了。

面对这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我不知道是该快乐还是悲哀------一天的调整休息就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中完毕了。

当晚,带队老师布置了任务并且分好了组,我知道我们真正的挑战来了,不仅是专业技术上的或是耐心毅力上的挑战,我想这更是在团队合作,协调上的挑战。

很多时候都会问自己:你能和别人合作的很好吗? 我从不疑心过自己的能力,过分的自信有时让我感觉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对我的挑战也许后者更重要。

徽州写生考察报告书2

徽州写生考察报告书2

徽州写生考察报告书2第一篇:徽州写生考察报告书 2姓名:班级:工业产品造型设计(2)班学号:指导老师:江西婺源、安徽宏村写生时间: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到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写生目的:第一通过写生提高我们的手绘能力的同时提高我们对艺术的审美,第二让我们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徽州所特有的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到我们所学的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去。

写生内容:徽州风景建筑及其室内雕刻,家具等一切和本专业相关的东西都可作为本次写生内容。

一.徽派建筑的简介: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徽派建筑特色: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徽州村落由多种关系构成,地理环境、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都对村落布局产生影响。

其中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又作用于地理环境因素之上,形成徽州村落布局特色。

徽州宅居的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东西两厢为辅,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

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徽州古韵调查报告

徽州古韵调查报告

徽州古韵——西递、宏村调查报告摘要:“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这是流传至今的赞誉皖南乡村的诗篇,诗中描绘出一种山水风物幽美,民风人情淳厚的独特意境。

在皖南,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古民居村落,它们的山、水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恍如世外桃源,民居形态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

关键词:西递,宏村,皖南,古村落,徽州文化一、调查概况1、调查目的黄山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黄山脚下的徽州也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加之对徽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徽学”已成为了继“敦煌学”和“藏学”之后的又一显学。

徽州在古时便已号称“东南邹鲁”,它保存着的文化艺术传统深远博厚,令人赞叹,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曾留下两句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时间的风虽然很轻,但拂过历史的水面时总会留下些许波纹。

也许陈迹有些会被新的风所掠起的新的波纹取代,但有些会保存下去。

今天的徽州,其中的各个县都保留着相当多的古迹。

比如,屯溪拥有建于明清时期,仿南宋建筑风格的“老街”;歙县不仅拥有著名的“歙砚”、“徽墨”。

徽州不仅沉淀着历史,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南宋的理学家朱熹,清朝的参与编撰《四库全书》的戴震,还有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与齐白石并称为“南黄北齐”的国画大师黄宾虹⋯.但徽州真正出名的当算隶属于黟县的西递和宏村。

于是我们展开调查,了解西递和宏村的基本状况。

2、调查方式和内容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西递和宏村地区的风土文化,人文历史展开调查,了解其基本面貌和主要特点。

(图1)老街(图2)徽墨(图3)徽砚二、调查结果与分析西递西递位于黄山山脉南麓,距安徽黟县县城约8 公里。

据说因村边有水西流,又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景色优美怡人,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清代曹文埴笔下曾这样写道:“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徽州民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徽州民居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文化传承和社会功能,为保护和传承徽州民居文化做出贡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选择徽州地区的几个典型村落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民居的建筑布局、材料和手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2. 采访调查: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徽州民居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徽州民居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建筑特点徽州民居一般呈四合院式布局,有“一天门、两天门、三天门”之分。

建筑采用抬梁、彩画、雕花等技法,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

墙壁多用黑灰色砖瓦,色彩素净典雅;檐下挂有灯笼,增添了古朴和雅致的氛围。

2. 文化传承徽州民居是徽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居内部,一般设有神龛、祖先堂等祭祀空间,体现了尊神和祖先崇拜的传统观念。

此外,徽州民居还承载了丰富的艺术文化,例如壁画、雕塑等,展现了徽派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3. 社会功能徽州民居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

民居内常有庭院和客堂,用于接待客人和举行各种仪式活动。

民居周围还有街巷和楼台等公共空间,供社区居民聚会、休憩和交流互动。

徽州民居的社会功能使得村落成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组织单位。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徽州民居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徽州民居的保护力度,推动其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同时,应加强对徽州民居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徽州民居文化的认知度和传承意识。

可以设立徽派建筑研究中心,开展相关研究和培训活动。

3. 做好徽州村落的整体规划和维护工作,注重保护和发展村落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五、调研体会通过对徽州民居的实地调研,我深刻感受到徽州民居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也更加确信了对徽州民居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徽州历史调研报告

徽州历史调研报告

徽州历史调研报告徽州历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徽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州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运用了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的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徽州历史的书籍、论文和历史档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梳理。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深入徽州古城,参观了徽派建筑、徽商民居、名人故居等重要景点。

最后,我们邀请了徽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了访谈,听取他们对徽州历史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三、徽州历史沿革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宋代,徽州成为徽商的发源地,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明代,徽州城市规划达到鼎盛,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的六大街区和九座城门的格局。

清代,徽州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代以来,徽州深受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

四、徽州文化传承和影响1. 建筑艺术:徽州的建筑艺术以徽派建筑为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设计风格闻名于世。

徽州的建筑注重平衡和谐,讲究色彩和比例的搭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2. 商业文化:徽州是中国著名的商业重镇,徽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集团之一。

徽商以其勤劳、聪明的商业头脑和务实精神而闻名,对中国的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文化教育:徽州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中心,拥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学府。

徽州出产了诸多文化名人,如宋代文学家陆游和明代理学家王守仁,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徽州历史的价值和意义1. 文化遗产保护:徽州的历史建筑、文物和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开发:徽州的独特历史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精神家园建设:徽州历史文化是徽州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凝聚人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了解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及环境特点、背景文化。

调查时间:2015年4月3日至2015年5月3日。

调查对象:安徽省黟县境内东北部的宏村及东南部的西递古建筑及周边环境。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一、前言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它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的实物,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

因此,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享受物质愉悦的同时,不得不对古代文明进行回望与借鉴,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并创造出新生命、新的文化可借鉴的资源。

所以,为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及周边环境,深刻感受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也为提高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我对皖南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进行了考察调研。

二、正文1、基本概况: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位于皖南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拥有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和工艺精湛的徽派“三雕”,以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其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

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两条沿溪道路构成村庄主要骨架。

保存有124幢完好的明清建筑,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村庄呈“牛形”状,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

徽州考察报告

徽州考察报告

安徽徽州古城人文历史调查报告调查项目:安徽徽州古城人文古迹调查地点:安徽徽州古城调查时间:2010年7月5号至2010年7月7号调查人:xx 调查对象:1安徽徽州古城人文历史古迹;2、古城徽州现有风貌;3、徽派建筑与苏州建筑之比较一.古城徽州的概况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二.各类人文景观1.、宏村。

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

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2、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

3、许国牌坊。

是明万历皇帝为嘉奖内阁重臣歙县人许国决策云南平叛功勋而特别恩赐在其家乡古歙城中建造的。

是一座全部采用青色巨石仿木构造建筑的石牌坊,因其有8根粗达半米见方的巨石顶天立地,故俗称“八脚牌坊”。

4、陶行知纪念馆。

纪念馆旧馆为崇一学堂,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黄山歙县陶行知纪念馆和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现在的陶行知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小北街,东眺问政山,南瞰长庆塔,西邻许国石坊,北附崇一学堂(陶行知少年就读处)。

历史建筑保护徽州古村落考察心得(2)

历史建筑保护徽州古村落考察心得(2)

历史建筑保护徽州古村落考察心得(2)历史建筑保护徽州古村落考察心得1、古村落与"新农村"建设近几年,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宣传"新农村"建设,可是到底才算得上"新农村",是不是有了水泥马路、花园洋房、小汽车就成了"新农村"?对此我一直不敢苟同,却始终找不到更理想的范本,如今到了西递、宏村,我才豁然,徽州的古村落不正是我理想中的"新农村"么。

"新农村"的规划应该充分尊重自然,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完全雷同、不考虑地理环境差异的村庄规划是失败的,过分强调农居布局的整齐划一则是对村庄原有特色的一种扼杀,村庄规模应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无序蔓延;"新农村"的建筑绝不应该只有小洋楼,浙江民居在各地都有自己的版本,应该鼓励其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的建筑特色,使用地方传统的建筑符号;最后,"新农村"应该重视村落文化的培育,努力形成有利于村落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特别是伦理道德体系。

虽然徽州古村落世代相传的宗族文化算不上先进,但是宗族文化中有几点却非常值得:一是讲究忠孝礼义。

康熙皇帝说过"孝治天下",一个孝字奠定了几千年的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不应该舍弃而应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同时还应提倡诚信待人、不失礼义。

二是重视教育,通过教与学强化价值体系,提高文化修养。

2、城市规划与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概念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其创始人是著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他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美好图景:一个兼有城与乡两者的优点、既可以具有高效能、高度活跃的城市,又可兼有环境清静、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的城市。

他提出要控制中心城市规模,通过在其周边建立多个小规模城市分担压力,通过铁路串成城镇体系,城市之间通过农田与森林等自然环境进行分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廖奔(中国文联)中文提要:徽州古村落极具特色。

其黟县的西递村、宏村古民居,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其进行考察,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探讨乡村社会与古代文化生活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国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之路。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社会特征 村落文化 保护开发2001年7月8日至28日,笔者参加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班社会考查组,就安徽省古徽州地区民间古村落的保护、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一、选择古徽州地区进行考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生态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也随着申报联合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活动的展开,人们越来越加强了对各地现存古村镇的注目。

其中,古徽州地区的古村落有其突出特色。

这不仅因为黟县的西递村、宏村古民居,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因为当地还有着未能引起注目但具备相同价值的众多古村落,更因为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探讨乡村社会与古代文化生活形态之间的关系。

古徽州原又称新安,即今天的黄山市所辖地区。

黄山市的古代文物遗存主要体现在古民居方面,地面文物5千多处,其中古建筑4,700余处,主要是明清民居和祠堂,又有古牌坊110余座,可以说在这里古街镇、古村落、古巷里比比皆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大约有近百个。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崛起,徽州拥有了很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富庶繁华地区,徽文化在此基础上发达起来。

徽州最著名的历史建树当然是徽商网络,绵延上千年、雄踞400载,明清时期成为与晋商并立的两大经济力量,支配着中国的商业命脉,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曾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文化方面的概念则有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新安弈派、徽派朴学、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徽派刻书、徽州木雕石雕砖雕、徽州古傩戏目连戏、徽菜、徽漆、徽墨、歙砚等。

徽文化研究今天已经引起国际学界的注目和重视,据说徽学和藏学、敦煌学并列为中国地方文化的三大显学,国际讨论会已经开过多次,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徽学专家和专著。

徽文化的兴盛,为乡村社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至今天的古村落遗存里保留着众多而典型的传统社会特征。

徽州又具备相对封闭隔绝然而却秀丽神奇的自然地理环境。

徽州地处皖南重峦叠嶂的群山之中,主要以黄山为依托,周围有九华山、天目山、昱岭、白际山作为屏障。

在古代条件下,这里交通比较闭塞,社会联系相对隔绝。

过去进出山走陆路翻山越岭十分艰辛,主要依靠水路沿新安江向东南连接浙江千岛湖。

这种环境条件为徽州乡村社会得以隐藏自身、躲避战乱与人祸、长期自我繁衍保存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代以后,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徽州乡村社会走向衰败与消亡。

而皖赣铁路的开通,黄山机场的修建,黄山名胜风景旅游区的开发,以及近期内合黄高速公路的即将开通,增加了这里的喧闹。

旅游开发,使得保存了千年之久原始面貌的徽州乡村社会开始了最终的风化历程。

二、徽州地区乡村社会的特征1.历史悠久而传承性强徽州许多古村落的形成,都可以归结到历史上中国多次大战乱中的中原衣冠南移。

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古歙古黟地区为山越人所盘据,孙权派大将贺齐荡平之。

今天定居于此地的各姓居民,大多是此后迁自中原地区。

北方的家族,为逃避战乱,举族南迁,在徽州这一僻地偏壤择地建村,聚族而居,累世繁衍至今。

常常一个村落只是一姓,“绝无一姓搀入者”。

族姓许多被作为村名,如郑村、许村、江村、黄村、方村、王村等,这些村落一般都能归源到一个始祖或迁祖。

徽州有着千年世系的村落比比皆是,所谓“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

”1随着族众繁衍,当村庄发生人口稠密、不利居住的情形之后,族人就会在旁侧另择地点、按照房系分建它村。

每一个家族都非常重视建宗立祠、修继族谱,因而往往经历千年而谱牒不乱。

这些家族由于是易地建宗,脱离了本土环境,反而有着不化的中原情结,因而其初祖都顽固守护中原习俗,继承者则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对原有文化传统的传承。

以之与中原地区今天的情形相对照,则后者由于战乱频仍、民族杂居,村落多为杂姓,不见宗祠,少有族谱,文化习俗变迁甚大。

2.有着严格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结构为敬宗收族的需要,每个族姓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各级祠堂,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

宗祠集政权、族权、神权于一身,放置祖宗牌位,享受祭献香火,是村中绝对权威的象征。

村人历代都以宗祠为社会中心,宗祠总是村中最豪华的建筑场所。

家族中人如果出人头地,首要任务就是翻修或重建宗祠。

宗祠之外,各个分支房系还有自己的支祠,分支住户在其中处理自己房系的事务。

有时一个村庄里就有多个支祠。

另外还有家祠。

祠堂的普遍存在,体现了乡村社会严谨的宗法体制。

祠堂有着建立法统观念、维护村落秩序、协调族际和人际关系以及救助贫弱的功能,体现了家族对于族属的控制和扶助,既有强硬的专制性又有充分的人文关怀。

3.天人合一、顺从自然的居住思想村落选址大多依山傍水,营村竖幢力求贴近自然,讲究天人关系,注重与环境的和谐,村庄被建成“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生命有机体,或云“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呈坎村楹联)。

呈坎村为丰山等山峦环绕,中有坎水过村。

呈坎村楹联曰:“丰山拱应家声振,坎水环流世泽长。

”“形如八阵迷宫似,得天独厚少灾情。

”当地村庄许多都是这样水流进村、傍路开渠、绕户穿室、聚塘成湖,既方便日用、点缀和改善居住环境,又可防火、供应田畴用水,一举数得。

如果缺乏自然水系,居民就从远山凿渠引水。

周围环境也进行生态规划,并制订严格的村规民约,力图保持久远的生态平衡,村规中常见有禁止开山采石、滥伐林木、破坏水土的条款。

黟县西递、屏山、临溪、龙井等著名村落,都是将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发挥到极致,在自然中谋求最佳生态聚居空间的实例,充满了生机活力。

4.强调读书和明理徽州人以读书为要务,保留了中原衣冠的文化底蕴,走科举入仕的道路,是其首要人生价值选择。

当地许多村落都建有书院,著名的如紫阳书院、环古书院、东山书院等,时而延请大家名流前来讲学、切磋学问。

徽州历史上科举入仕者众多,“一门九进士,同胞两翰林”、“父子尚书”、“弟兄翰林”的现象多见,明清时期产生了胡宗宪、汪道昆、许国、戴震这样名重朝野、事见史传的鸿儒硕士,近代又有陶行知、胡适等文化名人出现。

家族制度要求并保障村落中每一个人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徽州一景是“山间茅屋书声响”,2“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当地家族以文教育人,以文化立村,颇为自负的是:“礼乐传家绳祖武,诗书继世翼孙谋”(呈坎村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西递村楹联)而认为“三世不读书,归于小人”,3或曰“三世无读书,三世无仕宦,三世不修谱,则为下流人。

”45.开放开拓的思维方式限于地理条件,徽州人口繁衍到中古时期已经是“地狭人稠”,当地俗称“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失去了充分延展的空间。

自然资源的匮乏,迫使徽州人建立起向外拓展谋生道路的勇气和眼光,不断地向外寻求生机。

与此相适应,徽州人教育重实用,不仅对受教育者进行封建正统文化训练,而且重视对其生存技能的培养。

村人于课举子业之外,或学算学、医学,或习文学画学厨艺,学砖木技艺,而尤重商业。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徽州人经商取得全国性成功,为家族和村落带来最大的利益,使得他们对经商刮目相看,封建时代重儒鄙商的观念在徽州是不存在的。

西递村楹联说:“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就充分透露了这一信息。

由此,徽州人往往年少即告别家乡,出外闯荡,学习经商,遍尝人世艰辛,当地民谚因而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心酸叹语。

然而,徽州人走向山外,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历练了人世交接本领,砥砺了营商才干,获取了事业的成功,也提高了家族的自信。

歙县昌溪村祠堂楹联所谓“科第尚哉必忠孝节廉自任畿端方可无愧祖宗,读书贵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孝子孙”,体现了徽州人重实用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6.深厚的宗族观念徽州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不仅仅指向个人的获取事业成功,更重要的还在于获取成功之后的为宗族和乡里造福,保证和维护村落繁荣与家族昌盛。

徽州人外出做官、经商都是昌衍宗族的手段,目的则是回归乡梓、造福里人,这使得他们在外时总是互帮互助、互牵互引、誉损并承、荣辱与共。

徽商的网络联谊行为极其突出,徽商会馆遍布长江水域,网络信息与乡梓信誉是徽商有着巨大竞争潜能的重要原因。

获利之后,徽商不是努力使之向产业资本转化,把兴趣倾注于无限的增值生息上,却将大量钱财携归乡里,耗费于村落建设中,营建居室、祠堂、坟墓、牌坊、学校、街巷,或开渠引水、疏浚河道,或筑路架桥、便利交通,或购置义田、大办福利赈济,或续修族谱、为族人接宗继统。

作为个人,他们博得一个乐善好施的美名,作为宗族,则由此得以休养生息。

三、乡村社会遗迹的内容1.环境文化徽州“山限壤隔”,一个个家族村落避地于山重水复里,隐藏于崇山峻岭间,因而历史上少遭战乱兵燹破坏。

我们在徽州坐车行进,公路总是沿着山罅延伸,路旁一道清澈的溪流伴随,旁侧一座座清丽的山峦掩映。

山环水绕、峰回路转之间,忽然就有一片田园乐土出现在眼前。

那往往是一处山中坪坝,周围群山环绕,中间田畴碧绿,上面点缀着“霭霭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人民安居乐业。

其情其境,颇似东晋陶渊明文赋里所描述的桃花源状貌,无怪有一种说法桃花源就在徽州。

古人讲地气,山水氤氲为地气胜出的征象。

徽州自然风景如画,所谓“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傍槛流”,5占尽地气,“有好山好水当门环抱地气盛人文自盛千秋叠出英奇”(呈坎村宗祠楹联),因而为历史孕育了一方文明,为当代保存了一缕文脉。

幽清者如黟县宏村,一汪碧水环村,清澈宜人,为这炎炎夏日散播着沁凉。

水面上有荷花片片,岸旁则杨柳拂水。

远处则是群山、白云、蓝天,山影云影和民居的倒影荡漾在水中,晃成一片波光,成为一个巧借自然的人文景观。

2.牌坊文化今天的徽州大地上,到处可见雄踞的石牌坊。

这些石质的古代建筑物,骑路而踞,高插入云,牢固地矗立在田野山庄间,构成一种特异的生存方式,发出强大的精神威慑力。

它提示着乡村空间为传统礼教稳固盘据,而用这种昭然的姿态告知世人,同时也警示村人。

外人从村旁路过,感受到的是村庄的赫赫声威;到外地游宦或经商的人归来,感觉到的是家族的泱泱气度。

竖立牌坊的直接或表面目的是旌表显宦、廉吏、乡贤、孝义,内在精神则是维护一种井然而不容违僭的礼仪秩序。

徽州竖立妇女节烈牌坊甚多,除了表明宋明理学的控制深入民间以外,还有着极其现实的功利目的。

由于外出游宦和经商是徽州男人的一般人生方式,留下女人长久守候家园,因此宗族需要用极其严格的节烈观来控制妇女的精神。

徽商许多在扬州经营盐业,娶回扬州女,当地称之为“扬州太”。

扬州女在繁华开放的城市长成,贞节观念相对松弛,来到徽州,徽文化立即用缜密逼仄的宗法空间来控制和约束她们,迫其恪守妇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