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切线长定理》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切线长定理是指:圆的切线长等于半径的长度。
这是圆的性质之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线长的规律,进而得出切线长定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
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切线长定理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图形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探究和发现规律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长定理,能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切线长定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切线长定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发现切线长定理。
2.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讲解法:教师对切线长定理进行讲解,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圆的模型和切线模型,用于展示和解释切线长定理。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圆的图纸和剪刀,让他们剪切和测量切线长。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切线长定理的实例和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切线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切线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圆的切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尝试测量切线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切线长和半径长度的关系,进而猜想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及应用
A L B (>,<,=) 结论: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和相等。 比较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的内接四边形:角的关系
圆的外切四边形:边的关系
练习四 已知:△ABC是⊙O外切三角形,切点
为D,E,F。若BC=14 cm ,AC=9cm,AB=
13cm。求AF,BD,CE。
例1、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 切点,∠OAB=30°. (1)求∠APB的度数; (2)当OA=3时,求AP的长.
A
O
P
B
随堂训练 如图,AC为⊙O的直径,PA、PB分别切⊙O 于点A、B,OP交⊙O于点M,连结BC。 (1)若OA=3cm, ∠APB=60°,则PA=______.
O
A
B
C
思考:当切点F在弧AB上运动时,问△PED 的周长、∠DOE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请说 明理由。
AD
OF
P
E B
(2)如图,Δ ABC的内切圆分别和BC,AC, AB切于D,E,F;如果 AF=2cm,BD=7cm,CE=4cm,则BC=11cm,
AC= 6cm
AB= 9cm
A
2 F
E 4
2. 边长为5、5、6的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3. 已知:△ABC的面积S=4cm,周长等于 10cm.求内切圆⊙O的半径r.
例题选讲
例:如图, △ABC的内切圆⊙O与BC、CA、 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cm, BC=14cm,CA=13cm,求AF、BD、CE的长。
x A x F 9﹣x
求证: PA PB, APO BPO
一、判断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7《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7《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切线长定理》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第7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切线长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涉及到圆的切线性质和几何图形的对称性。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掌握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长定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然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长定理的含义,掌握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2.难点: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切线长定理。
2.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直观展示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切线长定理。
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4.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包括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3.准备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用于直观展示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圆和一条切线,引导学生观察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切线与圆有什么特殊的性质?”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4.2.2切线长定理和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切线长定理和三角形内切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角形内切圆的部分,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通过实际操作,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内切圆半径的计算方法,这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今后,我会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切线长定理和三角形内切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4.2.2切线长定理和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24.2.2节,主要内容包括:
1.切线长定理:探讨圆的切线与半径的关系,推导并掌握切线长定理,即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
2.三角形的内切圆:介绍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探讨内切圆的半径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掌握内切圆半径的计算公式。
切线长定理教案
切线长定理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切线长的概念及切线长定理,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
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画法和内心的性质。
教学难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圆的切线具有什么性质?(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 你能说明以下这个问题? 如右图所示,PA 是BAC 的平分线,AB 是⊙O 的切线,切点E 么AC是⊙O 的切线吗?为什么?(二) 实践与探索 问题1、从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几条切线?请同学们画一画。
2、请问:这一点与切点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3、切线长的定义是什么?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使同学们得出以下的结论: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
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几何表示如下:∵PA,PB 是⊙O 的切线,A,B 为切点 ∴PA=PB, OPA=∠OPB练习:已知,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A 交 ⊙O 于点 D 、E ,交 AB 于 C.(1)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2)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3)如果 PA = 4 cm , PD = 2 cm , 求半径 OA 的长(三)拓展与应用1.想一想,发给同学们如图24.2-15所示三角形纸片,请在它的上面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形纸片?2.画圆必须确定其位置和大小,即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而要截出的圆的面积最大,这个圆必须与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将其与外接圆,外心比较) 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三角形的内切圆有几个?一个圆的外切三角形是否只有一个? (四)巩固练习P100例2 △ABC 的内切圆⊙O 与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且AB=9cm ,BC=14cm ,CA=13cm ,求AF 、BD 、CE 的长.变式:如图,△ABC 中,∠A=900,AC=12,AB=5,⊙I 内切于△ABC 于D 、E 、F ,求⊙I 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及应用
切线长定理及应用切线长定理是解决几何问题中常用的定理之一,它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切线长定理的概念、证明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切线长定理的概念切线长定理是指在一个圆上,从圆外一点引出的切线与半径的乘积等于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
换句话说,如果从圆外一点引出一条切线,那么切线与半径的乘积等于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
二、切线长定理的证明为了证明切线长定理,我们可以利用几何推理和一些基本的几何定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连接圆心、切点和圆上的一个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切线长定理的结论。
三、切线长定理的应用切线长定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圆的切线问题:切线长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例如确定切线的长度、判断两条切线是否相等等。
2. 几何建模:在几何建模中,切线长定理可以用于计算和确定物体表面的切线长度,从而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建模和设计。
3. 光学问题:在光学问题中,切线长定理可以用于计算光线的传播路径和角度,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光的行为和性质。
4. 工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切线长定理可以用于计算和确定测量点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从而帮助我们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
5. 数学建模:在数学建模中,切线长定理可以用于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物体运动的轨迹、曲线的切线方程等。
总结:切线长定理是解决几何问题中常用的定理之一,它在圆的切线问题、几何建模、光学问题、工程测量和数学建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切线长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求解的准确性和效率。
切线长定理及应用
切线长定理及应用切线长定理是指在一个圆上,从圆外一点引出两条直线与圆相切,这两条直线的切线长相等。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定理,其应用广泛,并被用于解决各种与圆相关的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证明切线长定理。
考虑一个圆C和直线L1与L2,L1和L2分别与圆C相切于点A和点B。
我们需要证明切线长AP等于切线长BP。
假设圆C的半径为r,圆心为O。
连接OA和OB,与切线AP和BP相交于点C 和点D。
根据切线与半径的性质,我们可以发现∠OAB = ∠OBA = 90度(因为OA和OB分别是切线AP和BP所在直线上的半径)。
因此,三角形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A = OB = r。
另外,我们注意到OC = OD (根据切线与直径的性质),以及O为圆心,所以OC = OD = r。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OC = OD = r,OA = OB = r,根据SSS(边-边-边)准则,三角形OAC和三角形OBD是全等的三角形。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对应的角相等,因此∠OCA = ∠ODB。
又因为∠OCA =∠OAB(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所以∠OAB = ∠ODB。
考虑直角三角形AOB和三角形BOC,他们共有角∠OBA和∠OAB。
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我们知道∠OAB + ∠OBA + ∠OBA + ∠OCB = 180度(∠OBA + ∠OBA是两个直角)。
将前面得到的∠OAB = ∠OBA代入,我们可以得到2∠OBA + ∠OCB = 180度。
注意到∠OCB是圆心角,且∠BOA是圆周角,如果我们将∠OCB表示为α,将∠BOA表示为β,根据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我们知道α= 2β。
将α= 2β代入之前的等式,我们得到2∠OBA + 2∠OBA = 180度,化简之后得到4∠OBA = 180度,即∠OBA = 45度。
现在,考虑三角形OAB。
我们可以知道∠OAB = 45度,且OB = OA = r。
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知识点一 切线长定义及切线长定理1. 切线长定义: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 之间的线段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注意切线长和切线的区别和联系:切线是直线,不可以度量;切线长是指切线上的一条线段的长,可以度量。
2.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即PA=PB.推论:(1)△PAB 是等腰三角形;(2)OP 平分△APB ,即△APO=△BPO ;(3)弧AM=弧BM ;(4)在Rt OAP ∆和Rt OBP ∆中,由AB OP ⊥,可通过相似得相关结论;如:222222,,OA OB OE OP AP BP PE PO AE BE OE EP ==⋅==⋅==⋅(5)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对,分别是:题型一 切线长定理的直接应用【例1】如图所示,△O 的半径为3cm ,点P 和圆心O 的距离为6cm ,经过点P 的两条切线与△O 切于点E 、F ,求这两条切线的夹角及切线长.【例2】如图,P A 、PB 、DE 分别切△O 于A 、B 、C ,△O 的半径长为6 cm ,PO =10 cm ,求△PDE 的周长.【例3】如图所示,△ABC中,∠C=90°,AC=3,AB=5,D为BC边的中点,以AD上一点O为圆心的⊙O和AB、BC均相切,则⊙O的半径为__________.【过关练习】1.如图所示,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OAB=30°.(1)求△APB的度数.(2)当OA=3时,求AP的长.2.如图所示,已知PA、PB、DE分别切O于A、B、C三点,△O的半径为5cm,△PED的周长为24cm,△APB=50°.求:(1)PO的长;(2)△EOD的度数.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AB ⊥BC,以BC 为直径的△O 与AD 相切,点E 为AD 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AB+CD=AD;(2)DCE ABE BCE S S S △△△+=; (3)241BC CD AB =⋅; (4)∠ABE=∠DCE. A.1B.2C.3D.4知识点二 圆外切四边形1、四边形的内切圆定义: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与圆相切,把这个四边形叫作圆外切四边形,把这个圆叫作圆的内切圆.2、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圆外切四边形两组对边之和.(如图,即AB +CD =AD +BC ) 题型一 四边形的内切圆计算【例1】已知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与△O 相切于P 、Q 、M 、N ,求证:AB+CD=AD+BC 。
切线长定理课件
切线长定理的再一个推论
总结词
切线长定理的再一个推论是,若两圆在 同一直线上相切,则它们的切线互相平 行。
VS
详细描述
这个推论是切线长定理的进一步应用。当 两圆在同一直线上相切时,它们的切线不 仅长度相等,而且平行。这个推论在解决 涉及直线和圆的问题时非常有用,特别是 在几何证明和解析几何中。通过掌握这个 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 质和关系,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切线长定理的另一个推论
总结词
切线长定理的另一个推论是,若两圆相切于同一点,则该点的切线与两圆心的连线垂直 。
详细描述
这个推论说明了当两圆在同一点相切时,该点的切线与两圆心的连线之间此,该点的切
线与两圆心的连线互相垂直。这个推论在证明几何定理和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切线长定理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 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和掌握 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相关领域的知识。
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 了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实际应用 ,掌握了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 题的技巧和方法。
展望
随着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切线长定理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我 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深入了解这个定理的更多应用和推广。
切线长定理的证明方法二
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定理进行证明。首先,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将切线分为两段。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全等定理,证明三 角形全等,从而得到切线长的平方等于半径的平方和。
切线长定理的证明方法三
利用向量进行证明。首先,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的数 量积等于两向量的模长乘以其夹角的余弦值。然后,利用切线 的性质,切线和半径垂直,从而夹角为90度。结合数量积公式 ,可以证明切线长的平方等于半径的平方和。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长定理.2切线长定理
24.2 切线长定理
[活动3]应用新知 加深理解
例1如图:过O O 直径AB 端点分别作
AE 、BF 切O O 于 A 、B, EF 切O 0于 G 求证:OEL OF
师生共同归纳基本图形 和定理拓展作用
教师关注:
(1) 学生能否敢于发表自 己的见解
(2) 学生能否证明结论并 且准确叙述进一步明确 定理的作
用
(3) 学生是否有反思自己 思维过程或他人解决问 题思路的
习惯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回 答思路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证明 过程投影并订正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应用定理加深对定 理作用的体会并树立 解决问题的信心,订 正几名学生证明过程 能反馈学生掌握知识 情况及对其他学生的 示范。
2.已知:PA PB 分别切O 0于A 、B , CD 切O O 于 E,PO=13,AO=5,贝U
△ PCD 周长为 ____________
通过归纳基本图形和 定理的拓展作用做到 对定理的进一步理解 和更好的应用。
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切线长定义及切线长定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线长定义: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线段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注意切线长和切线的区别和联系:切线是直线,不可以度量;切线长是指切线上的一条线段的长,可以度量。
2.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即PA=PB.推论:(1) △ PAB是等腰三角形;(2) OP 平分△ APB,即△ APO A BPO ;(3) 弧AM=弧BM ;(4)在Rt OAP和Rt OBP中,由AB OP,可通过相似得相关结论;如:OA2 OB2 OE OP, AP2 BP2 PE PO, AE2 BE2 OE EP(5)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对,分别是:题型一切线长定理的直接应用【例1】如图所示,AO的半径为3cm,点P和圆心O的距离为6cm,经过点P的两条切线与AO切于点E、F,求这两条切线的夹角及切线长.【例2】如图,FA、PB、DE分别切A0于A、B、C, A O的半径长为6 cm, PO= 10 cm,求APDE的周长.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例3】如图所示,△ ABC中,/ C=90 , AC=3 , AB=5 , D为BC边的中点,以AD上一点0为圆心的O0和AB、BC均相切,则O 0的半径为 ______________ .£4【过关练习】1•如图所示,PA、PB是AO的切线,A、B为切点,△ OAB=30°.( 1)求厶APB的度数.(2)当0A=3时,求AP的长•2•如图所示,已知PA、PB、DE分别切e 0于A、B、C三点,AO的半径为5cm, △ PED的周长为24cm , △ APB=50°求:(1) P0 的长;(2) △ EOD 的度数•3•如图,在直角梯形 ABCD 中,AB // CD,AB 丄BC,以BC 为直径的 △ 与AD 相切,点E 为AD 的中点,下列结论 正确的个数是( )B1 2知识点二圆外切四边形1、四边形的内切圆定义: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与圆相切,把这个四边形叫作圆外切四边形,把这个圆叫作圆的内切圆2、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圆外切四边形两组对边之和 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即AB+CD=AD+BC )题型一 四边形的内切圆计算【例1】已知四边形 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与AO 相切于P 、Q 、M 、N ,求证:AB+CD=AD+BC 。
第24章圆-《切线长定理》教案
4.实际案例:引入实际生活中与切线长定理相关的例子,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对圆的性质和图形关系的认识;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严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证;
(3)提供典型例题,如给定圆的半径和圆外一点,求解切线长度,或给定切线长度和圆外一点,求解圆的半径。
2.教学难点
-几何图形的构建和想象: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构建切线和圆的关系可能会是一个难点。
-证明过程的逻辑推理:切线长定理的证明涉及到多个几何概念和逻辑推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将切线长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切线长定理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较大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定理。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理解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对相似三角形的运用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和解释证明步骤,使他们真正理解几何原理。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灵活运用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切线长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7切线长定理(教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切线长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切线长定理,这是一个在几何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存在几个关键点需要关注。
首先,学生在理解切线长定理的定义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尽管通过直观的图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切线长相等的性质,但在抽象出定理的具体表述时,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引导。我意识到,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2.应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教材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切线长定理求解与圆相关的线段长度问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构建切线长定理模型,提高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通过切线长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圆的切线与半径、弦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其次,定理的证明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在课堂上,我尝试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切线长定理,但显然,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这些证明过程仍然难以消化。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的辅助工具,比如动画或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证明的每一步。
在应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切线长定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几何问题与定理之间的联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设计更多与实际情境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将切线长定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第3章3.7切线长定理(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2.教学难点
(1)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对几何证明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理解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可能存在困难。
-突破方法:采用直观图形和动画演示,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证明的每一步逻辑。
(2)切线长定理在复杂图形中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结合,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和运用切线长定理。
-突破方法: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先找切点、再利用定理等,通过分步骤解析,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框架。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密切相关的,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反复强调,同时针对难点内容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确保学生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我会通过逐步引导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切线长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直尺和圆规来实际作图,演示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切线长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3章3.7切线长定理(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小专题(十四) 切线长定理的变式与应用
小专题(十四) 切线长定理的变式与应用类型1 “单个”切线长定理方法归纳:通常利用切线长相等以及圆外这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解决问题.1.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B ,若OP =4,PA =23,则∠APB 的度数为(A )A .60°B .90°C .120°D .无法确定类型2 “两个”切线长定理方法归纳:常常利用圆心与圆外两点构成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已知:如图,AB ,BC ,CD 分别与⊙O 相切于E ,F ,G ,且AB ∥CD ,BO =6,CO =8,求OF 的长.解:∵AB ,BC ,CD 分别与⊙O 相切于E ,F ,G ,∴∠EOB =∠BOF ,∠COF =∠COG ,OF ⊥BC.∵AB ∥CD ,∴∠BOF +∠COF =90°.又∵BO =6,CO =8,∴BC =10.∵S △BOC =12OB·OC =12BC·OF , ∴OF =245.类型3 “三个”切线长定理方法归纳:如图1中,有结论△PDE 的周长=2PA =2PB.如图2中,有结论AE =AF =b +c -a 2;BF =BD =a +c -b 2;CD =CE =a +b -c 2. 特殊的,如图3,当∠C =90°时,r =a +b -c 2(或ab a +b +c).3.如图,AD,AE分别是⊙O的切线,D,E为切点,BC切⊙O于F,交AD,AE于点B,C.若AD=8,则△ABC的周长是(C)A.8 B.10C.16 D.不能确定4.如图,Rt△ABC的内切圆⊙O与两直角边AB,BC分别相切于点D、E,过劣弧DE(不包括端点D,E)上任一点P作⊙O的切线MN与AB,BC分别交于点M,N,若⊙O的半径为4 cm,则Rt△MBN的周长为8_cm.5.如图,Rt△ABC的内切圆⊙O与AB,BC,AC分别切于点D,E,F,且AC=13,AB=12,∠ABC=90°,求⊙O的半径长.解:在Rt△ABC中,∵AC=13,AB=12,∴BC=132-122=5.∵Rt△ABC的内切圆⊙O与AB,BC分别切于点D,E,∴OD⊥AB,OE⊥BC,OD=OE.又∵∠ABC=90°,∴四边形BEOD为正方形.∴BD=BE=OD.设⊙O的半径长为r,则BE=BD=r,AD=AB-BD=12-r,CE=BC-BE=5-r,∵Rt△ABC的内切圆⊙O与AB,BC,AC分别切于点D,E,F,∴AF=AD=12-r,CF=CE=5-r.∴12-r+5-r=13.解得r=2.即⊙O的半径长为2.类型4“四个”切线长定理方法归纳: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6.如图,⊙O内切于四边形ABCD,AB=10,BC=7,CD=8,则AD的长度为(D)A.8 B.9 C.10 D.11。
《切线长定理》教案
《切线长定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几何图形》的第97页。
教材主要介绍了切线长定理的内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1. 定义:圆的切线与半径垂直,且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切线长。
2. 切线长定理:圆的切线长等于半径的长度。
3. 应用: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切线长、求解几何图形面积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切线长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学具:每人一份教材、一份练习纸、一把剪刀、一些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如圆形蛋糕,提问:“如果你要切这个蛋糕,你会怎么切?”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切线与圆的关系是什么?2. 讲解切线长定理: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演示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讲解切线与半径垂直、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切线长的概念。
3. 实例讲解:教师出示一个实例,如计算一个圆的切线长,引导学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
讲解步骤,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计算切线长、求解几何图形面积等。
教师挑选几份答案进行讲解、评价。
5.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
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切线长定理:1. 圆的切线与半径垂直。
2. 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切线长。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判断题:圆的切线与半径垂直。
切线长定理教案(优秀教案)
教案切线长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切线长定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切线长定理的概念和意义2.切线长定理的证明方法3.切线长定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的概念、证明和应用。
2.教学难点: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切线长定理的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理。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圆规作图等,引出切线长定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切线长定理的概念和意义(1)切线的定义:与圆相切,且与圆的半径垂直的直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
3.证明切线长定理(1)构造图形,连接圆心与切点,利用圆的半径相等,证明切线长相等。
(2)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证明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定理的正确性。
4.切线长定理的应用(1)讲解切线长定理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如求圆的切线、等分弦等。
(2)讲解切线长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圆的直径、周长等。
5.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6.总结与拓展(1)总结切线长定理的概念、证明和应用方法。
(2)拓展切线长定理的相关知识,如圆的切线方程、切线长定理的推广等。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切线长定理的掌握程度。
3.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价学生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古松黉舍顾卫标1、教材分析(1)常识构造切线长定义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应用(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因切线长定理再次表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在切线背景下的证实和运算等问题供给了理论依照,经常应用,是以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切线长定理有关的证实和运算问题。
2、教法建议(1)在教授教化中,组织学生自立不雅察、猜想、证实,并深刻分析切线长定理的全然图形;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2)在教授教化中,以“不雅察——猜想——证实——分析——应用——归纳”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授教化。
教授教化目标1.明白得切线长的概念,操纵切线长定理;2.经由过程对定理的猜想和证实,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分析、总结问题的适应,进步综合应用常识解题的才能,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惟,建立科学的进修立场;3.再次体验圆的对称性,体验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切线长定理是教授教化重点切线长定理的灵活应用是教授教化难点(一)复习创设情形提问:(1)切线的剖确信理和性质定理;(2)过圆上或圆外一点能够作圆几条切线?(二)不雅察、猜想、证实,形成定理1、切线长的概念如图,P是⊙O外一点,PA,PB是⊙O的两条切线,我们把线段PA,PB叫做点P到⊙O的切线长。
引导学生明白得: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合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克不及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能够度量。
2、不雅察不雅察图形的特点和各量之间的关系.3、猜想引导学生直不雅确信,猜想图中PA和PB的关系。
4、证实猜想,形成定理.猜想是否精确,须要证实。
组织学生分析证实方法,关键是作出关心线OA,OB,要证实PA=PB。
想一想:依照图形,你还能够获得什么结论?∠OPA=∠OPB(如图)等.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等分两条切线的夹角.5、切线长定理的全然图形进一步研究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OP交⊙O于点D,贯穿连接AB,交AB于点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一、基础知识总结
1.内切圆和内心
定义: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 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总结:判断一个多边形是否有内切圆,就是判断能否找到一个点到各边距离都 相等。
2.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与三边关系
(1)一个基本图形;
(2)两个结论:
1)四边形OECF 是正方形
2)r=(a+b-c)∕2或r=ab ∕(a+b+c)
(3)两个方法
代数法(方程思想);面积法
3.切线长定义: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该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切线长。
4.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交角。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1】如图△ABC 的内切圆⊙O 与BC 、CA 、AB 分别相交于点D 、E 、F ,且AB=9 cm,BC=14 cm ,CA=13 cm ,求AF 、BD 、CE 的长
D E F O C
B A 112
12902
a b c A B C A B C S s r p a b c p C r a b c ∆∠∠∠==++∠=︒=+-设、、分别为中、、的对边,面积为,则内切圆半径(),其中();
(),则()
【例2】如图,已知⊙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为D、 E、F,如果AE=1, CD=2,BF=3,且△ABC的面积为6.求内切圆的半径r.
【例3】如图,以等腰ABC
∆中的腰A B为直径作⊙O,交底边BC于点D.过点D作⊥,垂足为E.
D E A C
(I)求证:D E为⊙O的切线;
(II)若⊙O的半径为5,60
∠= ,求D E的长.
B A C
【例4】如上图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S,⊙O是它的外接圆,点P是⌒BC的中点.(1)试判断过C所作的⊙O的切线与直线AB是否相交,并证明你的结论;(2)设直线 CP与AB相交于点D,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证明BE是⊙O的切线,并求△ BDE的面积.
【例5】 已知:在⊙O 中,AB 是直径,AC 是弦,OE ⊥AC 于点E ,过点C 作直线FC ,使 ∠FCA =∠AO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FD 是⊙O 的切线;
(2)设OC 与BE 相交于点G ,若OG =2,求⊙O 半径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当OE =3时,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F B D
E O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