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种动物》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三)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难点:观察蜗牛的触角、观察蜗牛的运动五、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棉签、活动手册、活动记录单、树叶、透明塑料杯、线、木棍。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掌握动物的习性、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常识。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观察动物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有效的观察技巧。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准确描述并总结归纳。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过程,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观察动物的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观察时进行参考。

2、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3、准备好有关动物的生态知识和习性,以便在课堂上做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4、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一种动物”的主题,解释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目的。

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观察过哪些动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感受和收获。

3、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观察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动物,从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记录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步:实地观察动物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动物,让他们亲眼看到动物的生活状态。

2、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动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3、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总结。

第四步:总结归纳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格,总结分析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梳理归纳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动物。

冀人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动物 《观察金鱼》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动物 《观察金鱼》教学设计

《观察金鱼》教学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与上节课是一般到特殊的关系。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动物共同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金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金鱼”,让学生进一步验证动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动物的特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建立“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的科学概念。

学习背景金鱼是常见的家养动物,种类繁多,全国各地都有饲养,也是各地的花鸟市场里最常见的水生动物,作为研究的材料容易找到。

金鱼形态各异、美丽漂亮,是学生们所喜爱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动物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材料。

且利用金鱼来探究运动、呼吸、摄食等特征,比较安全,效果也很明显。

学生已经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金鱼是怎样吃食、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认真细致进行观察的科学态度。

对金鱼的熟悉程度与家庭是否饲养金鱼有关,但是本课的重点不是饲养金鱼,而是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从而指向动物的共同特征,指向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为每组学生准备2—3条金鱼,装在鱼缸里;少许鱼食或面包屑。

2.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提问:池塘里生活着哪些植物、哪些动物?2.学生回答。

《观察鱼》教学设计

《观察鱼》教学设计

《观察鱼》教学设计《观察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2.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探究过程。

2.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观察结束后把小动物放归大自然,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鱼的身体特征,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难点: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教学准备】学生:鱼、鱼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备用鱼养在鱼缸里、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课件出示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

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谜底:鱼)2.课件分别出示鱼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里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中都生活着鱼。

3.教师:大家发现了没有,能看到鱼的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水。

鱼的生活离不开水,它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鱼,探索鱼身上的秘密。

书:观察鱼)二、观察描述鲫鱼(一)观察与画鱼1.教师导入:鲫鱼是我们常见的鱼类,今天老师带来了鲫鱼跟我们一起来学习科学,(板你了解鲫鱼吗?知道它的身体特征吗?观察你们小组的鲫鱼,上,看谁画得像。

教师示范,边观察边画:先画出躯干(呈梭形,两头较尖)最后画鳞。

请你也将你们小组的鱼画在活动手册上。

并将观察的鲫鱼画在活动手册,再画出头、眼睛和鳍等。

教师提示:(1)从侧面观察鱼,边观察边画,画得越像越好。

(2)不打扰小鱼,观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可用手及其他物体触碰水和鱼。

2.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鱼的外形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观察到的鱼的身体特征,教师适当追问并补充。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知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2.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动物的生态环境和习性;3. 动物的行为表现和生存策略。

三、教学过程:1. 观察环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并前往相应的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或野外进行实地观察。

观察时需要注意动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习性、生存环境等方面,并记录下来。

2. 研究分析环节:学生在观察完毕后,回到教室进行动物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观察到的动物进行分类和特征描述,分析动物的生态环境和习性,并总结动物的行为表现和生存策略。

3. 表达交流环节:学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如书面报告、图片展示、口头表达等,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四、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3. 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作业要求:1.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观察和分析任务;2.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和动物对象;3. 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形式和方式展示他们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观察动物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观察中成长,更好地探索、了解和维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面的植物,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同时经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便于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但是部分同学依旧对蜗牛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之前的一册科学书里面的教学已经掌握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还需要进行训练。

学生对于蜗牛的还不能准确的观察,对于蜗牛触角的大小长短不能观察的仔细。

部分学生还对于其他生命没有太大的概念,对于小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可爱、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还不能尊重生命。

学生还不能分清楚写实科画和带有人物表情的漫画有什么区别。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

五、教学准备每两名学生一只观察的蜗牛,放大镜。

六、教学过程(略)教学反思《观察一种动物》属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

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方便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口等器官。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我一开始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采取故事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用一个故事将整节课串联起来。

让学生通过找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学习方式认识蜗牛。

同时,因为交朋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的科学态度渗入到课程当中。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教学设计表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融合文学、艺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实现了学科融合,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参与度,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游戏互动、小组合作交流、让孩子在课堂上玩得认真、学得高兴,在玩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小组合作分享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3.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2.了解所选择动物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食性;3.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和生活状态。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选择动物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动物,可以是家养宠物也可以是野生动物。

鼓励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动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步:了解动物让学生通过图书、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了解所选择动物的基本信息,包括生活习性、栖息地、食性等。

鼓励学生查找多样化的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第三步: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动物栖息地进行实地观察。

让学生记录动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习性、生活状态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

第四步:整理资料让学生整理观察到的资料,包括文字描述、图片、视频等形式。

可以让学生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展示他们的观察成果。

第五步:分享成果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可以让学生口头陈述、展示作品等形式。

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察到的有趣、有意义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详细、准确;2.资料整理:评价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创意;3.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展示形式和内容是否生动有趣。

五、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保护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进行动物模型制作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动物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观察一种动物》这一主题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地观察中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第二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观察一种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设计内容:1. 选择动物:老鼠2. 观察内容:a. 外貌特征:颜色、体型、尾巴等b. 行为习性:觅食、活动时间、同伴交流等c. 生活环境:饲养箱内部结构、食物来源等3. 观察方法:a. 观察时间:连续观察3天b. 观察地点:动物实验室c. 观察工具:放大镜、摄像机等4. 观察记录:a. 观察日记:学生每天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和感受b. 观察报告:学生整理观察记录,撰写观察报告5. 总结分析: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老鼠的特点和习性,分享观察心得。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观察一种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在生物教学中,观察动物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一种动物,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特征、习性和生态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设计一份“观察一种动物”作业,将有助于学生对动物世界进行深入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与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教学内容1. 选择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如花猫、小狗、仓鼠等。

2.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身形大小、毛色、头部、眼睛、耳朵、四肢等。

3. 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睡眠时间、食物偏好、活动方式、行为习惯等。

4. 编写观察报告:包括观察对象、观察地点、观察时间、外部特征描述、生活习性描述等。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观察法:学生将动物带到学校,进行实地观察。

2. 图片观察法: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观察一个动物,交流观察结果并撰写观察报告。

五、教学过程1. 选择动物:老师和学生共同选择一种动物作为观察对象。

2. 观察动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或图片观察,记录观察过程。

3. 撰写报告: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编写一份观察报告。

4. 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报告成果:评价学生的观察报告内容是否全面、准确。

2. 观察方法:评价学生的观察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3. 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4. 创新能力: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七、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或视频素材2. 观察工具:放大镜、相机、笔记本等3. 观察报告模板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2. 鼓励学生关注动物保护事业,参与志愿活动3. 开展动物科普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一种动物的过程中,不仅增加知识积累,提高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其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年级科学教案《3.观察一种动物》31

1年级科学教案《3.观察一种动物》31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

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能使用触角、腹足等词汇描述观察到蜗牛的结构,并能用简单的图示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2能通过实验感受蜗牛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知道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缓慢爬行,并留下爬行的痕迹。

3学会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并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爱护小动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仔细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爬行。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蜗牛的爬行与身体特点有关。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活动记录纸、白纸、有机玻璃片、细棉线、木棒教师:教学课件、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要观察一种小动物(板书课题),它是谁呢?老师播放一首儿歌,听完了你告诉老师哟。

(播放音乐《快乐的小蜗牛》)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蜗牛。

3今天我们就要来仔细观察蜗牛,咱们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一)观察1.分组用肉眼观察蜗牛,并且把蜗牛的样子画在活动手册中。

2教师指导巡视,并适时分发放大镜,提醒学生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得更清楚,认识工具的重要性。

3 分发棉签,指导学生用棉签轻轻触碰小蜗牛,观察蜗牛的应急反应。

(二)汇报利用实物展台汇报学生的观察情况。

教师适时出示“腹足”、“触角”等科学词语。

(提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报)三、观察蜗牛的运动。

1师:蜗牛的爬行本领大不大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四种材料,白纸、玻璃片、细线和木棒,蜗牛能不能在这些材料上爬行呢?咱们先观察这些材料,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然后再观察蜗牛在这些材料表面的爬行情况。

2分发材料,学生观察。

3观察蜗牛在各种材料表面的运动情况。

4交流发现。

(1)蜗牛在白纸、塑料片、细线和竹棒上都能爬行吗?蜗牛的爬行本领为什么这么大?(2)你还有什么发现?(3)与什么有关呢?四、课外拓展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2学生交流。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2.介绍自己了解的蜗牛特性以及在哪里能找到它?我知道蜗牛有,,,爬行比较,喜欢吃,在的地方容易找到它。

选择一种来仔细观察,出示蜗牛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性呢?(预设:有壳,爬行慢,喜欢潮湿环境.....)2.今天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蜗牛,喜欢吗?(板书课题)。

追问:你知道蜗牛生活在哪里吗?在什么天气容易找到它呢?(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补充:阴凉处、雨过天晴时更好找到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蜗牛吧。

活动意图说明:挖掘学生对动物的科学概念前认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环节二:观察蜗牛的外形结构、应激反应和运动,并将蜗牛画下来(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每组小组长领取蜗牛(可以利用实验室培养皿放置蜗牛)。

2.小组成员先用肉眼观察蜗牛,再用放大镜观察,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并将蜗牛画下来。

3.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4.领取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5.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21.布置观察任务:(1)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先观察整体,再仔细观察蜗牛的各部分(用放大镜),边观察遍画蜗牛身体结构(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画结构,不同于美术画图)(2)观察蜗牛被棉签轻轻触碰后的反应;(3)观察蜗牛在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爬行情况。

2.给每个小组分发蜗牛;3.在观察活动中,根据小组观察情况,分发放大镜(每人1个),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画图。

4.分发棉签,要求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5.分发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要求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身边常见的,比较熟悉的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进行这些观察活动时,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归纳,发现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动物是一种生命体的概念。

因为蜗牛在本地区比较常见,而且体型比较大,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节,特别是下雨之后,在很多蜗牛爬出来,观察材料容易获得,故选取蜗牛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合适。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观察过蜗牛,甚至有些孩子触摸过蜗牛,用小树枝等材料做过简单的实验,这将为他们的观察活动提供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学生此次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有更多发现。

虽然学生做过一些小实验,进行过一些观察活动,但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观察的方法指导也不够,因此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使用一些观察工具,比如:放大镜、小棉签、菜叶、面包屑等如何使用效果更好还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记录,学生才能对观察活动有更深入的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学生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3.学生通过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发现蜗牛身上各结构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对观察研究小动物表现出积极的探究兴趣。

2.学生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蜗牛的形态结构,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学生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幼儿园科学探究动物观察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动物观察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动物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动物的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性,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动物图片或实物2. 幼儿动物学习相关的图书3. 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动物都有哪些特征?比如有的动物长着什么样的耳朵?有的动物会游泳吗?有的动物爬得快吗?让幼儿自由发挥,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特征和行为习性。

2. 观察和讨论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动物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的特征,例如蜗牛的壳、蚂蚁的身体。

3.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和行为,例如画出动物的轮廓,并标明动物的眼睛、耳朵、腿等部位,描述动物的行为习性等。

4. 讨论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通过观察,你们发现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让幼儿们共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总结。

5.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园中的小动物,例如蚂蚁、蜗牛、蝴蝶等,让幼儿围绕这些小动物展开更多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6. 结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对动物的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性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调整和拓展,让幼儿在观察和记录中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动物的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为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根据本教案的指导,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快乐成长。

教学活动1. 室内观察在课堂内,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比如狗、猫、大象、狮子等。

动物行为观察的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观察的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观察的教案设计动物行为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案设计,帮助老师们有效地进行动物行为观察课程的教学。

一、前期准备在动物行为观察课程开始前,老师应该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好教学用品,如望远镜、相机、笔、纸等。

需要准备好学生的安全,需告诉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不要靠近动物,不要捕捉、伤害或干扰它们。

还需要选好合适的观察地点,并在课前对该地点进行考察。

二、课程目标本教案设计的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观察动物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动物的生态环境和行为特点,培养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三、课程步骤1.导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引导学生们通过图片或故事的方式讲述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动物。

激发学生们对动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动物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特点。

2.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对动物行为的原理与特点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例如,通过讲述动物是如何在特定环境下进行适应与行为变化的,让学生们对于动物的行为方式有更多的了解。

3.实地观察选择适宜的场所,带领学生们前往现场观察动物的行为。

在现场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观察动物在某些具体场景下的行为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峡谷中猴子的摆姿、食用方式,或者是海岸线上海獭的玩耍方式,从而深入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

4.记录与分析观察完毕后,可以让学生们回到教室,根据所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一些有关动物的行为特点。

学生可以从动物的进食、交际、颜色变化等方面进行记录。

5.总结在本课程结束时,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行为特点,交流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想,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教学效果本教案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们对动物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413《观察小动物》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413《观察小动物》教案

粤教版一年级下《观察小动物》教学设计揭示课题通过情境图的呈现,让给大家初步感受这节课的内容又与昆虫有关让大家对蚱螭有一定的了解膀渐渐消失,当它醒悟时,已经晚了,它不光失去了美丽的翅膀,而且,再也飞不起来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慢慢爬行。

师小结:故事里出现的小动物是蜗牛,相信大家对蜗牛都不陌生,蜗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尤其是下雨后,其实不光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很多的小动物,大家想一想,前面我们学习的,你能说出几种校园里会出现的小动物吗?生1:蚂蚁 生2:蚂蚱 生3:蚯蚓 生4:小鸟 举手回答既复习了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又让大家再次梳理了校园里会出现的小动物师:对,很多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波波他们发现了什么吧。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观察小动物 认识本节课的课题师:在校园的小路旁,波波手上拿着一个装着蚱蠕的透明小盒子,他得意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蚱蛹。

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蚱蛹吗?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是蚂蚱,是不是大家都比较熟悉。

其实蚱端就是蚂蚱,也叫蝗虫,都是一种昆虫,只是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

师:让我们来观察校园里常见的小动物。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活动一:身边的小动物1、蚱嫡的运动方式蚱嫡也叫蝗虫、蚂蚱,食物范围广,是农业害虫,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师问:了解完蚱蛹,那你知道蚱蠕是怎样运动的吗?生齐答:跳师小结:是的,因为在蚱蠕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

其中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所以蚱嫡的运动方式有跳跃。

知道蚱蟠又叫蚂蚱、蝗虫学习并讨论蚱蜻的运动方式跳跃和讲授新课观察情境图,认识蚱蜻一、活动探究 任务驱动 课件出示情境图感知蝴蝶、瓢虫和蜻蜓的外形师问:怎样观察它们的外形呢?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预测:看看它们有没有脚,有没有翅膀,会不会飞?师:蝴蝶、瓢虫和蜻蜓,都属于昆虫,如果观察昆虫,我们主要是看它们有没有脚,会不会行走,有没有翅膀,会不会飞。

幼儿园动物观察教案

幼儿园动物观察教案

幼儿园动物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并能够通过言语和绘画等表达出来。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寻周围的生物。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动物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如何让幼儿通过言语和绘画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一些动物模型或图片。

2.小黑板或白板。

3.颜色笔和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不同的动物模型或图片,让幼儿们根据动物的外貌特征猜测动物的名字,并向幼儿们征询对这些动物的一些想法和观察结果。

2. 观察环节(20分钟)老师在幼儿面前摆放出一个小鱼缸,里面有几条金鱼。

然后,老师引导幼儿们仔细观察鱼儿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基本特点,并向幼儿们课堂上放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观察和探究。

3. 交流环节(20分钟)老师鼓励幼儿们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同时,老师适时地询问幼儿们,引导幼儿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让他们发现与学习中的问题,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4. 拓展启发环节(15分钟)老师结合幼儿们的观察结果,向幼儿们讲述动物的习性、生命特征等知识,并引导幼儿们通过语言和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5. 总结回顾环节(5分钟)老师对本次课堂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幼儿们所学到的各项内容。

六、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幼儿们的回答、表述和图画,了解他们对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的理解情况。

2.通过观察幼儿们的表述和动手能力,了解他们的感性认识是否能够转化为理性认识。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观察、讨论和绘画等,让幼儿们能够通过不同的媒介感受动物的习性和基本特征,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本堂课也存在问题,例如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幼儿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等情况,需要加强巩固和反复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种动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
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
是用简图记录蜗牛的身
体外形。

经过一年级上册
《植物》单元和本册《动
物》单元前两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简图记录方式
的掌握已经有一定的基
础。

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
到的蜗牛真实、完整地用
简图画下来。

在交流汇报
阶段也可以把老师提供
的科学词汇标注上去:
口、触角、眼、壳、腹足
等。

拓展活动中,“把蜗牛
放在玻璃片上,翻过来,
看它爬行,你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在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开展,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提出观察的建议。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腹足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为蜗牛能倒挂在玻璃上运动而感到惊奇。

第二个问题“蜗牛能听到声音吗?”作为课后的拓展更合适,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操作起来不难,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