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实验研究法

合集下载

第九章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第九章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素影响
临床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 现和疾病进程,确定病因和危险 因素。
实验法:通过实验手段对病因和 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观察结果并 进行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方式收集患者和健康人的相关信 息,分析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比病例组 和对照组的差异,分析病因和危 险因素。
提高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水平的措施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研究经费, 加强研究团队建 设
推进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 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进病因与 危险因素研究
强化数据共享: 建立全球范围内 的数据共享平台, 提高数据利用效 率和研究成果的 可信度
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提高研究 人员的专业水平 和综合素质
遗传学研究方法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基因变异位点,确定遗传疾病病因 家族研究:对患有遗传疾病的家族成员进行研究,分析遗传模式 细胞模型: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动物模型: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研究病因与危险因素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
05
研究进展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最新成果
发现了新的病因与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已知的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出了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揭示了病因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加强,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
06
病因与危险因素
针对病因与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针对病因的预防措施:消除或减 少病因的暴露,提高机体的抵抗 力
公共卫生措施பைடு நூலகம்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 意识

第9章 定量研究

第9章  定量研究

确的规定。关 条件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同时要求可能影响实验效 应的非实验因素处于均衡状态。
第二节 常用定量研究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2.4 严格控制非处理因素
控制非实验因素就是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使各 组在基本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即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 实验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尽可能一致,以便观察该 实验因素所产生的实验效应。
第二节 常用定量研究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3.1 实验效应(effect)
是指实验因素作用于实验对象所呈现的
反应。实验效应主要是通过具体指标来反 映。
第二节 常用定量研究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3.2 指标选定的原则
(1)指标的关联性 (2)指标的客观性 (3)指标的灵敏性 (4)指标的精确性
第三节 常见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二、配对设计
(一)前后配对设计 1.基本概念 前后配对设计也称自身配对(self-matching) 是指同一实验对象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即 实验对象要接受前后两个阶段、两种不同的处理 措施,然后对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第三节 常见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二、配对设计
2
式中s为标准差,d为预定差数,zα与zβ分别为规定的α和β在正 态分布曲线下面积的正z值与负z值,计算均取绝对值。
第三节 常见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一、完全随机设计
(六)注意事项 1.尽量使各组样本间具有均衡性,减少抽样误差。
2.完全随机设计各组样本含量可以不等,但在总 样本量不变的条件下,n1=n2的设计效率高于 n1≠n2的设计。 3.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实验组数。
第三节 常见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二、配对设计
定义: 配对设计(matched-pairs design)是 将实验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然后再 把每对中的两个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对 照组,给予不同的处理措施。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自测试题参考答案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自测试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一、简答题1.1.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特点。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特点。

2.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含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含义3.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4.4.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的基本要求二、论述题1.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2.2.举例论述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举例论述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章研究课题的选定一、简答题1. 1. 简述选题的原则简述选题的原则2.2.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3.3.简述选题的过程简述选题的过程4.选题的一般策略二、论述题开题报告内容一般内容三、实践练习根据兴趣和知识积累状况,选某个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第三章文献检索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撰写的班级日志属于教育文献中的( )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2.2.书目、题录、文摘、索引等属于书目、题录、文摘、索引等属于书目、题录、文摘、索引等属于( )( )( )。

A.A.零次文献零次文献零次文献B. B. B.一次文献一次文献C.C.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二次文献D. D. D.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 1. 教育与心理文献教育与心理文献教育与心理文献2. 2.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一次文献3.3. 二次文献二次文献 4.三次文献.三次文献5.引文查找法.引文查找法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 1. 教育与心理科学文献的特点教育与心理科学文献的特点教育与心理科学文献的特点? ?2.文献的种类.文献的种类3.文献法的一般过程.文献法的一般过程4.进行文献综述时的注意事项。

.进行文献综述时的注意事项。

四、实践联系四、实践联系遵循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要求,遵循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要求,选选“师生关系”、“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等方面的课等方面的课题试写一篇文献综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连通器 课程教学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连通器 课程教学设计

9.3 连通器教案一、教材分析“连通器”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认识连通器对进一步学习船闸的工作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

教材是这样来处理的,首先从三峡大坝如何解决航运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讨论三峡大坝的工作原理即连通器原理,接着进一步认识和学习连通器与连通器原理,最后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二、学情分析:就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易于接受形象化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对液体内部及液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压强已有所认识。

另外,他们对连通器及其现象也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定义和原理却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三峡大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相平。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六、实验器材:挂画、塑料软管、烧杯、水、滴管、酒精、连通器七、教学过程:师:画是很多家里常见的装饰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画,老师想把它挂在黑板上?怎样才能把画挂平在黑板上呢?家里挂画一般需要几个人?生:两个,爸爸挂,妈妈边看边指挥。

师:那谁愿意来帮帮老师把画挂平在黑板上?(请两位同学,一位挂画,一位帮忙指挥)师:谢谢这两位同学,也谢谢大家的帮助,终于把画算是挂平了,花了将近两分钟的时间。

第九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考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考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解析:(1)①根据制乙烯实验的知识,发生装置 A 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 83 ℃,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 B 除了导气外还 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 使其液化;(2)①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荡、 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 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 c(Na2CO3 溶液)洗涤可除去酸;②为了 增加冷凝效果,蒸馏装置要有冷凝管,冷却水从下口(g)进入,冷却水与气体 形成逆流,冷凝效果更好;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馏分环己烯的沸点为 83 ℃, 故收集产品应控制温度在 83 ℃左右;蒸馏时从 70 ℃开始收集产品,提前收集, 产品中混有杂质,实际产量高于理论产量,故 a 错误;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制取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高于理论产量,
()
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燃烧法是确定有机化合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
C.红外光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类型和数目比
答案:C
[考法分类例析] 考法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常用方法
分离、提 纯的方法
第九章 | 有机化学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课标要求] 1.能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饱和
程度、键的类型,分析键的极性;能依据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分析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2.能辨识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符合特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能举例说明立 体异构现象。 3.能说出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常用仪器及分析方法,能结合简单图谱 信息分析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第九章 实验调查法

第九章 实验调查法

三、市场测试的步骤
(一)确定测试目标
(二)选择测试市场 (三)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 (四)执行计划 (五)分析测试结果
四、模拟市场测试的步骤
1.从新产品的目标市场获得有代表性的消费 者样本来参与一系列实验。 2.让消费者观看在竞争环境中的新产品测试 广告。 3.参与者组成一些小组进入一家模拟商店。 4.讨论他们的选择以及做出选择的原因,同 时填写覆盖同样问题的结构化问卷。 5.在过了足够长的时间后,给参与测试者打 电话。
2. 模拟市场测试
模拟测试市场是一种实验室市场,它并不是在 市场中进行真正测试。在模拟测试市场中,该方法 要求在客流量高的地方抽取样本,并把从个体中抽 取的样本和目标组的代表暴露在多种刺激下,让他 们在这种刺激中作出类似的选择。研究人员通过观 察和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初步反应,应用数学方 法估计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以便计划新产品若在进 行全国推广的出售方式。
三、实践操作题
某公司想推出一款新的洗发水,但不知道 推出之后反应会怎么样,所以想做一个市场测 试,在做市场测试之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岗位职责三工作总结项目运维项目实施银青高速视频监控东毛隧道停车场项目全面实施ip设置贵州独平高速项目全面实施监控室机柜布线四心得体会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对部门很多产品从零学起刚到公司的时候感觉压力很大经过这些时间的认真学习和实际操作调整心态现已完全能融入公司的各项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中
第九章
原始资料的采集方法 -实验调查法
(三)多因素正式实验设计
第三节
市场测试
一、市场测试的概念 市场测试就是将产品投放到一个典型的市场上 进行有限规模的销售并测定销售结果。这样厂家在 进行全国性或区域性大量销售活动之前,或者说在 其将承受大量开支之前,就能够搜集到各种市场情 报和对产品不同质量的反应。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提 供一种真实市场的测试,来评估产品和营销计划, 协助营销经理确定产品在全国推广后得到的估计利 润是否超过潜在风险,从而对全新产品做出更好的 决策,并对现有的产品或营销战略进行调整。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自测试题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自测试题

自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一、简答题1.(1)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及人的心理现象。

(2)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3)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具有偶然性和独特性等特征。

2.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3.(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4)理论研究水平4.(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二、论述题1. (1)理论基础不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基础不同。

第一,对本体论两者有着不同的前提假设。

第二,在认识论上,实证主义极力推崇经验的作用,而以现象学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则否认事实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客体。

第三,在方法论上,实证主义倾向于夸大科学方法的作用,强调对教育的研究应精确化、量化。

现象学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则对此提出了猛烈的批评,他们认为人为万物的尺度,因此应关注人生的价值、意义、态度与理解,关注价值世界,注重情感、创造性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感受。

2.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

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

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3.研究方法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与心理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

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

实验研究法——精选推荐

实验研究法——精选推荐

第九章实验研究法第一节实验研究法概述任何一项教育或教学改革的基础就是教育实验,也就是说,只有在经过教育实验之后才能推行有效的教育改革。

世界教育史上任何一项大的教育改革都伴随着著名的教育实验的诞生。

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有关研究人员也进行了很多著名的实验,比如,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实验、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姜乐仁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法、顾冷沅先生在上海青浦县进行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实验、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等等,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教育实验。

一、有关概念虽然我们经常说到教育实验,但真正要给教育实验下个定义还是很难的。

这里我们先了解几个概念:1、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属于自变量的范畴,是实验者要操纵的变量,实验者希望通过实验变量来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

比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对照班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这里“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实验变量;又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采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实验,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研究性学习”就是实验变量;再比如,有的学校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评价教师,这与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也有根本的差别,这里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实验变量。

要进行教育或教学实验,首要的问题就是选择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和现存的变量有本质的区别以及显著的差异,比如,传统的教学是“注入式”的,你的实验变量如果采用“讲授式”就不太好了,因为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实验结果也肯定不会有显著的差异。

其次,实验变量应该是可以操作的,即研究者可以进行操纵。

第三,实验变量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即人们可以观察到实验变量的变化。

2、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伴随实验变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变量,也就是实验的结果。

实验变量往往是比较明显的,但因变量却需要研究者进行选择。

比如,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用什么来衡量实验的结果呢?还是用高考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当然,高考本身也可以改革)。

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方法

第九章实验性研究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第二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一、处理因素二.受试对象三.实验效应第三节实验设计的原则一、对照原则二、重复原则三、随机原则四、齐同原则五、盲法原则第四节实验性研究优缺点一、优点二、缺点第五节临床试验一、临床试验的类型二、临床试验注意第九章实验性研究学习目标说出实验性研究的概念与特征;阐述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简述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能对某一新药或新疗法效果评价作出研究设计。

案例:关于Goldberger糙皮病的研究。

糙皮病于1735年在西班牙首先发现,之后在意大利、法国、美国等相继发生。

开始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传染病,也有认为是遗传病。

Goldberger认为不可能是传染病。

他在发病多的孤儿院内作了细致的现场调查后发现6~12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而该组儿童每日主食以玉米为主,一周只吃一次肉,故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

问题:怎样通过实验性研究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将一组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种或多种处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人为地给予或控制某因素,而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或给予安慰剂,然后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或结果)。

如添加赖氨酸促进生长发育的实验研究,将随机抽取的若干小学三年级学生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甲组课间餐中添加赖氨酸,乙组仅给予正常课间餐,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增长情况。

实验设计是关于实验研究的计划、方案的制定。

良好的设计是顺利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的先决条件,也是使实验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如上例,赖氨酸的添加是人为设置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或不接受这种处理。

2.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第九章 非催化流(气)固相反应动力学

第九章 非催化流(气)固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条件:热解工况中实验气体为99.999% 的高纯氮气,氮气流量为100mL/min;气化 工况实验气体为水蒸气与99.999%的高纯氮 气,反应温度由环境温度至950℃,并恒温 30min,升温速率20℃/min,水蒸气流量为 0.04g/min,氮气流量为40mL/min,水蒸气 浓度约55%。选用CaO(分析纯)或工业 NiO作催化剂(NiO含量23.6%,Al2O3为载 体)。
二. 反应物浓度分布
在球形颗粒的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中, 气体反应物浓度CA和固体反应物浓度CS 都不断在发生变化,在颗粒外的气膜中 和颗粒内形成梯度浓度。
如图6.1所示,气体反应物A在气相主体
的浓度为C
时,通过气膜到达颗粒外表
A0
面,浓度下降为C
S ;在颗粒内部,随着
AS
A向里扩散并与固体S不断反应, CA继
图6.2 气体反应物及固体反应物沿颗粒径向的浓度分布
11
CS/CS0 CA/CA0
第二节 气固相反应步骤及固体颗粒中的反应物浓度分布
随着反应进行,颗粒内实际上形成了三个区域: 1—产物层:即在r/R坐标上CS/CS0趋近于零的区
域; 2—未反应的内核:即CS/CS0仍保持为1的区域; 3—反应带:即在进行反应的区域(相当于
况,研究流–固两相的流动性质,采用数学方法归纳成数学 模型,数学模型的应用严格限制在实验范围内; 3. “热态”试验:对反应动力学和“冷态”试验结果进行检验 和修正。
14
第三节 非催化气固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热态试验: 一. 实验数据采集
实验研究方法:热重法、固定床流动法。
1. 热重法
采用热天平,将一定数量的固体试样置于天平梁一端的网篮中,等速通入反应气体,在恒 温或程序升温条件下开始反应。连续采样固样因反应而增加或减少的重量,给出热重曲线 (TG)和微商热重曲线(DTG),并可得到固体转化率x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实验时 应排除外(或称气膜)扩散阻力。

2、教育科学调查的研究法

2、教育科学调查的研究法

(二)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优缺点 1、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优点 2、教育调查研究法的局限性 三、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矛盾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地点,选择 调查类型和方式 2、拟定调查计划 3、做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 4、进行试探性调查 5、制定得出表格,观察、问卷、访谈提纲以及编制测验题目 6、实施调查 7、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得出结论 8、写出得出报告
二、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及优缺点 (一)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 1、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 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2、帮助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 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3、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 1、揭露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育改革提供具体指向。 • 2、使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得到总结和推广,从而更好地改进教育 教学工作。 • 3、通过收集关于教育现实情况的材料,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 提供依据。 调查设计:一般说来,调查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 种。纵向设计是指随时间一定时间内分两次或多次收集的。横向设 计是指在某一时间从一个样本或者从一个以上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 总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作用与局限 1、观察法的作用 首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检验领域某一现象及 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获得认识该事物 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 其次,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 第三,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 意义 (1)观察法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2)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 依据。

第九章 个案研究法

第九章  个案研究法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操作
三、个案研究的方法
(三)临床法 2.临床法应用的一般过程 (1)提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2)根据各种测量情况、他人评价情况、家庭情况和当事人的现实表现等,明 确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3)探寻当事人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其他方面的? (4)根据可能假设设置处理方案。 (5)根据初步处理结果判别假设是否正确,是否需要修改或推翻研究方案。 (6)可以结合实验法进行研究,以便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操作
三、个案研究的方法
(一)追踪法 1.个案追踪法的适用情景。 (1)探索发展的连续性。如陈鹤琴对自己孩子808天的个案观察。 (2)探索发展的稳定性。如研究智商的稳定性问题,就要从儿童直到成年。 (3)探索早期教育对其以后影响的研究。如单亲家庭儿童成长发展研究。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操作
三、个案研究的方法
(一)追踪法 2.个案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如,某学生特殊创造才能的追踪研究。 (2)实施追踪研究。 (3)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并作出合理评价。 (4)提出改进个案建议。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操作
三、个案研究的方法
(二)追因法 追寻和探究现象的原因。包括5个部分: 1.确定结果和研究的问题。如某校某班某门课程教学质量特别高。 2.假设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性等。 3.设置比较对象。如同一教师所教授的另一个平行班的成绩怎样? 4.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如比较这两个平行班的具体差异的因素。 5.检验结果。如进一步验证前面结果,必要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节 个案研究法概述
一、个案研究法的内涵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九章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投射法个案研究一观察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现场观察和人为场所情境观察二实验法实验法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现场自然实验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三问卷法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这一切标志着科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克瑞普林 E.Krapelin 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三问卷法问卷法问卷法多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自陈量表通常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列出一些问答题或一个命题后面有几种答案让受试者选择也可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评判在不同评价等级上表明某种程度根据赋予不同评价等级程度的分值将原始数据统计处理后即得到评判结果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 R.S.Woodworth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用于考察士兵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并淘汰军队中的情绪障碍者该调查表的问题涉及变态的恐怖反应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睡眠障碍以及其它身心症状等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自陈量表通常采用的题目形式有以下几种 1.是非式例如你曾经害怕自己发疯吗是否 2.折中是非式例如你喜欢户外活动吗是否不一定 3.选择式例如A当遇到失败时我会意志消沉 B 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会感到紧张 4.文字量表式例如我所喜欢的人大多是 A.拘谨缄默的 B-介于AC之间 C.善于交际的 5.数字量表式例如我担心考试失败 5 4 3 2 1 5代表经常4代表多次3代表偶尔2代表极少1代表从不自陈量表假设被试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对题目作真实的回答这显然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全面而正确的观察同时在个人评估自己行为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反应定势首先被试往往对社会赞许性强的题目作肯定回答对具有社会否定特征的题目作否定回答例如我从来不撒谎有些被试就会回答是其次还会出现反应的肯定定势极端定势谨慎定势及猜测定势等倾向例如被试会对题目大部分采用是是是"或否否否"的回答而不考虑内容如何这种反应方式有可能反映了个体的一部分个性特征也有可能是个体有意不作真实回答另外研究表明在指导语有意要求或测验标题内容明显时被试会歪曲自己对问卷的真实反应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人格测验的困难为避免这些倾向一方面可以通过测验指导语使被试能够真实回答另一方面可以用题目的巧妙设计来避免上述的极端折中默认肯定等反应心向此外许多人格测验还设计了检查反应定势的效度量表如果该量表的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就视作答为无效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 16PF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MMPI CPI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简况由美国伊利诺州大学RB Cattell教授编制原量表包括5个版本AB为两个全式平行本CD为两个简式本E本适合于低文化水平者 1970年台湾心理学家刘永和等将AB本合并修订为中文版 80年代初李绍衣等在辽宁应用并制定东北地区常模 80年代末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教授等修订并建立中国常模测验应用范围教育及辅导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人才选拔和培养 16PF中文版包括187题每题有ABC三个供选择的回答共构成16种基本人格因素1 乐群性A因素条目如根据我个人兴趣我愿意参加文娱队活动反映热情和外向等特征 2 聪慧性B因素条目如猫和鱼就象牛和a牛奶 b牧草 c盐选择b反映智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特点3 稳定性c因素条目如气候变化并不影响我的情绪是反映情绪稳定因素4 支配性E因素条目如在课堂上如果我的意见与老师不同我常常当场表明自己的看法反映好强不顺从和支配他人等特点 5 兴奋性F因素条目如一般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活跃热情的人是的反映热情易交往和控制等特点 6 有怛性G因素条目如我总是把是非善恶做为处理问题的原则是的反映社会责任感等特点 7 敢为性H因素条目如在和别人交往中我常常会无缘无故地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是的反映自信和社交敏感性等特点8 敏感性I因素条目如我爱想入非非是的反映敏感和情感用事等特点9 怀疑性l因素条目如我常常怀疑那些出乎我意料对我过于友善的人动机是否诚实是的反映多疑的特点10 幻想性M因素条目如我认为目前所需要的是多出现一些改造世界的理想家反映理性和现实态度特点11 世故性N因素条目如我愿意跟有教养的人来往而不愿意同鲁莽的人交往是的反映精明和世故等特点12 忧虑性O因素条目如半夜醒来我常常为种种惴虚不安而不能再入睡常常如此反映患得患失悲观抑郁等特点13 反抗性Q1因素条目如在年轻时当我和父母的意见不同时我保留自己的意见反映自由不拘于现实服从权威接受新事物等特点14 独立性Q2因素条目如我解决问题时多借助于个人独立思考反映自信独立等特点15 自律性Q3因素条目如在人声噪杂中我仍能不受干扰专心工作是的反映自我克制等特点16 紧张性Q4因素条目如我常常被一些无所谓的小事所烦扰是的反映紧张烦恼缺乏耐心等特点测验实施 1施测者和受测者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防止受测者因某种动机的驱使故意曲解题意拒实回答故意说谎等现象有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一般在施测前与受测者进行简短的谈话说明明白诚实回答对受测者的好处等 2引导受测者理解好问卷的说明可以由受测者自己默读也可以由主测者朗读不论由谁来读都要很好地了解和观察务求对说明有真正深刻的认识真正持合作的态度因受测者的态度直接决定测验的价值测验实施 3引导受测者做好答卷上的4个例题最好由主测者与受测者一起讨论某些论点通过例题不仅使受测者掌握答题的方法和要求而且使受测者感到轻松圣人进一步解除戒备心理 4测验前受测者必须在答卷上先填好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测验日期等栏目所要求填的内容方可开始测验 5上述各项完成后方可打开问卷告诉受测者按说明的要求认真而迅速地回答要及早发现并矫正不正确的回答为此无论团体测验还是个别测验都要有监测人进行检查测验实施 6有文化的要求在45-60分钟左右完成文化水平低或病人缺乏耐心者可在他们困难是帮助说明题意但不准暗示答案 7答完收卷时要检查答卷有无漏答或一题两或三个答案的如有不合要求之处要立即对答卷进行补答处理计分 1原始分参照手册计分键统计原始分 2通过公式或查表换算标准常模分标准10分范围从1到10 以55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 5和6为平均数 4和7为轻度偏差 23和89为中度偏差 1和10为极度偏差 3计算次级因素分 16PF的结构及意义每项因素得分在7分以上者为高分4分以下者为低分次级因素目前常用的有8项前四项最为医生感兴趣后四项则为受测者本人教育医学人才及能力的研究实际工作者所关心在多种计算方法中原则都是一致的但形式有别这些差异各有所长这些因素的推算并不是直接利用原始分而是由几个有关的基本因素的标准分经过数量的均衡连同指定的常数相加而成 1 适应与焦虑型[ 382×2×L3×O4×Q4 - 2×C2×H2×Q3]÷10分值范围-13~122 均值545••••低分者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能做到所期望和认为重要意义的事但极端低分者可能缺乏毅力遇事知难而退不肯努力奋斗••••高分者通常易于激动焦虑对自己的环境常常感到不满意高度的焦虑不但会减低工作的效率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易患神经病2 内向与外向型[ 2×A3×E4×F5×H - 2×Q211 ]÷10分值范围-17~127 均值550••••低分者内向通常羞怯而审慎与人相处多拘谨不自然内向性格无所谓利弊而以工作条件为准如内向者较专心能从事较精确性的工作••••高分者外向通常善于交际不计小节不受拘束外向性格也无所谓利也以工作条件为准有些工作极需外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对于学术研究者未必有利 3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 772×C2×E2×F2×N - 4×A6×I2×M ]÷10分值范围-40~150 均值500••••低分者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遇到问题必须百般考虑才能作出决定但较为含蓄敏感温文尔雅讲究生活艺术••••高分者安详警觉通常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有时过分现实忽视生活情趣遇到困难时有时欠考虑不计后果冒然行事 4 怯懦与果断型[ 4×E3×M4×Q14×Q2 - 3×A2×G ]÷10分值范围-35~144 均值545••••低分者常常人云亦云忧柔寡断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依赖别人的扶持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得别人的欢心••••高分者独立果断锋芒必露有气魄通常主动寻找可以施展所长的环境或机会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独创能力•••• 5 心理健康因素••••健康的心理是工作和学习成功的基础心理不健康者必将影响其工作和学习的效果其计算方法如下••••CF 11-O 11-Q4••••心理健康总分介于4-40之间平均值为22分一般低于12分者仅占百分之十左右这种人情绪不稳定的程度颇为显著担任艰巨工作的人应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标准分•••• 6 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从事某种专业智力高低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其个性因素也是重要的其计算方法如下••••Q3×2G×2C×2ENQ2Q1••••总分介于10-100之间平均值为55分60分约等于标准分763分以上者约等于标准分8910一般来说67分以上者应有其成就 7 创造能力个性因素其计算方法如下11-A ×2B×2E 11-F ×2HI×2M 11-N Q1Q2×2分值范围15~150 均值825•• 创造能力标准分换算15-62 63-67 68-72 72-77 78-82 83-87 88-921 2 3 4 5 6 793-97 98-102 103-1058 9 10 8 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其计算方法如下••••••••••BGQ3 11-F••••总分介于4-40之间平均值为22分不足17分者仅占百分之十左右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成功可能性较小27分以上者则有成功的希望测验报告-分析步骤首先注意那些显著异常的个性因素再分析压线或接近线的轻度偏态因素最后分析次级因素测验报告-需收集的材料自陈量表他评量表本人口述或书面材料个别交谈或集体会谈材料本人作业家庭及社会材料作该测验的申请理由观察材料即往经历养育史生长史受教育史成败史工作史感情经历等测验报告-注意事项 1全面分析统观剖面图和次级因子分仔细地分辨出相近的和不相近的数据找出一致地或矛盾的解释对各种情况全面考虑才能动手写报告对剖面图和次级因子分相近的数据可以做出比较明确肯定的解释对于不相近的可做出有变化的动态解释 1参照其他材料选择可靠的解释摒弃不可靠的解释 2以征询的语气写出矛盾的两个方面把两方面全部列出 3如果上述均不适合为慎重起见报告中回避矛盾的部分测验报告-注意事项 2分级作报告 1 结合专业结合进行测验的目的 2 结合年龄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3 尽量与其他心理学检查方法互相配合以利全面评估人的个性4 报告只写个性与活动的适合性个性不应该机械分为好与坏对与错报告中只着重写个性特征与所从事的活动的适合性或环境的适合性5 报告中的建议要慎重中肯既要参照数据和解释又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抓住要点言简意赅6 不下病名诊断测验报告-注意事项7 文字报告的内容主要由16PF测验的标准分和8个次级因子分的数据个性特征分析解释提示或建议8 一般不用结论一词预测当然是重要的但不写进文字报告中9 如果可能的话进行行为观察 10 报告应在测查后立即写出 11 报告中少用心理学专业术语但用日常用语表达时不可违背心理学原理与歪曲心理学术语的概念 12 应注意兴趣性和可读性 13个性检查报告要使受测者受到鼓舞增强信心例某女23岁在16PF的得分如下因素 A B C E F G H I L M N O Q1 Q2 Q3 Q4标准分3 8 6 10 8 4 4 7 5 10 9 8 7 8 1 6 分析这是一个支配性和攻击性很强的年轻女士她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自律性因素Q3 1她在兴奋性因素 F 的高分 8分表明其不成熟特点社会责任感较差有怛性因素G 4 较高内心冲突忧虑因子O 8 她的稳定性因素分 C 6 在平均水平表明她有能力提高个人的适应水平这一点加上她较好的智力水平聪慧性因素B 8表明她的心理治疗的效果会较好她在支配性因素E的极端的高分 10分和在反抗性因素 Q1 的相对高分 7分表明她将是一个难于其处的人她在幻想性因素 M 的高分 10分提示她有太多的精力可能浪费在无用的白日梦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建设性的事业方面她不适合从事需要细心注意细节的那一类工作加州心理问卷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CPI 由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高夫1948年编制1951年出版以 MMPI为基础编制的 CPI更看重对正常人格的测查当今在美国是使用最广泛的测查正常人人格特点的量表之一 CPI的编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力图发展出一套能描述人的正常社交行为的量表二是企图通过测验预测一个人在某些特殊场合下做出什么反应由480个题目组成其中178个来自于MMPI另一些则反映正常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共分18个量表其中3个为效度量表 18个量表皆包含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现将分量表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类测量自在性优越性自信心以及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支配性 DoDominance 领导能力及主动积极支配性上进心 ScCapacity Status 进取心及潜能社交性 SySociability 活动能力与人际关系自在性SpSocial Presence 自信能力自尊性 Sa Self-Acceptance 自我价值感与独立思考能力幸福感 WbSense 0f Well Being 测定一个人烦恼与幸福感受的程度第二类测量社会化成熟程度责任心及价值观念责任心 ReResponsibility 责任心可靠性社会化 SoSocialization 社会成熟程度及正直性程度自制力scSelf-Control 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程度 <aname=baidusnap1></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宽容</B>性To Tolerance 对人<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宽容</B>接纳的程度好印象 GiGood impression 努力创造良好印象并关心别人对其反应的程度从众性 CmCommunality 个人与量表常模符合的程度第三类测量获得成就潜能及智能遵从成就AcAchievement Via Conformance 在集体创造活动中能起促进作用的那些兴趣与动机独立成就 AiAchievement Via Independence 在独立自立创造活动中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那些兴趣与动机智能效率 IeIntellectual Efficiency 智能水平第四类测量个人兴趣生活态度心理性PyPsychological-Mindedness 了解别人同情别人的能力灵活性 FxFlexibility 思维气质的适应程度女性化 FeFeminity 兴趣男性化女性化的程度效度量表主要体现在GiWbCm三个量表上 Gi过高 Wb过低Cm过分都说明受测者回答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再测信度为057~077 Py和Cm除外它的单个量表效度不高但可以作多个量表组合预测行为的尝试四投射法 1 定义投射Projection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所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征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此种内心深层的反应实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而这种基本动力的探测有赖于投射技术的应用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性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这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力是个体自己意识不到的投射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深层的意识激发出来以了解个体的人格因此对于投射测验来说刺激情境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起动器个体的反应是由此情境唤醒的内心人格世界的表现投射出个体内在的需要和状态投射评价理论认为被试者对测验题材的解释可以反映其心理功能编制投射测验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日常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情境但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状况和他过去的经验以及对将来的期望等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发生了很大作用 2 投射技术的基本假设是①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原因且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②个人的反应固然取决于当时的刺激和情境但个人当时的心理状况已有的经验对未来的企望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发生了很大作用③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意识说明自己自陈法而当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露出来即把一个反映其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 3 投射测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测验所使用的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投射测验一般只有简短的指示语刺激材料意义模棱两可其结构和意义完全由被试决定这样才能投射出被试的人格特点反应的自由性可保证反应资料的丰富性但这恰恰给记分带来困难②投射测验的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因此减少了伪装的可能性③投射测验的解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可同时测量几个人格特质目的在于了解整体的人格及各特质问的关系 4 投射测验的分类投射技术依据目的材料反应方式测验的编制和实施对结果的解释方法的不同有不同分类有些测验可能兼有几种方法的特点林德西 G.Ljndzey 根据被试的反应方式将投射测验分为以下五类 1联想法要求被试说出某种刺激如单字墨迹所引起的联想例如荣格 C.G.Jung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 Rorschach Inkblot Test 洛夏墨迹测验2构造法要求被试根据他所看到的图画编造一套含有过去现在将来等发展过程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内容探测被试的人格特征例如莫瑞编制的主题统觉测验 TAT测验 3完成法向被试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或辩论等材料要求被试自由补充使之完整根据被试完成的倾向探测被试的人格特征例如语句完成测验4选排法要求被试根据一定的准则如意义美观等来选择项目或作各种排列根据这些选择和组合来推断其人格特征 5表露法要求被试以某种方式例如绘画游戏心理剧等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些表现探测人格特征例如房树人测验逆境对话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TAT 看图说故事测验项目为主题模糊的图片分析受试者编造的故事编造法适用于四岁以上Rorschach 墨渍测验将墨渍图片给病人看并观察分析他们的反应测验时分自由联想询问质性分析法内容分析直觉很重要 1.情绪不稳病人对刺激图有过分的情绪反应如解释批判充满情感的描述任意编造故事内容过于重视故事的情感哭泣因情感而中断故事等 2.抑郁因病种不同如精神病性的严重的神经症或神经质等而有差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观念性活动受阻所以大部分故事内容都是在询问中获得的即使如此回答询问时通常也都是言词简短或只有个别单词 3.强迫观念和行为强迫行为者在描述图时很详细详细得出甚至古怪在将图画的某一部或某一方面进行分割时非常刻板强迫观念者过于智力化在意识中出现过多的可能解释怀疑卖弄学问往往限于叙述 4.偏执包括各类偏执情况他们见到的主题常是特务偷偷摸摸和从背后来袭击从图画来推断主试者的动机将图片和人物过于道德化或进行道德批判从图片来作无边际的推测甚至有知觉的歪曲5.精神分裂症他们的反应很不一致差别很大个案法Freuds Little Hans Piagets 3 children Watsons little Albert 补充内容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一合理建构法二经验标准法三因素分析法四综合技术一合理建构法要求在某种人格理论指导下确定所要探讨的个性特征的结构并据此编制测验故又称推理法用这种方法编制问卷时题目选择必须使其内容能测量要测的人格特征内容效度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 EPPS 就是根据莫瑞 H.A.Murry 提出的15种需要选择了一套内容上反映这些需要的题目组成了15个分量表测验成就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密省察求助支配谦逊助人变通坚毅性爱攻击这15种需要对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很高这往往不容易保证同时由于依据内容本身取舍题目因此会导致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联系太明显即题目表面效度过高这会影响测验的有效性二经验标准法完全依据经验来选择题目首先抽取已被公认为不同类型的几组被试并以此为经验效标对被试施测编好的大批题目选出那些能把不同类型被试区分开的题目组成人格测验著名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MMPI 就是采用经验法。

语言学纲要第九章

语言学纲要第九章

语言学纲要第九章第九章:音韵学第一节:音位与音系一、音位的概念与分类1. 音位的定义和作用2. 音素与音位的关系3. 音位分类:元音、辅音、半元音、浊音、清音等二、音系的构成与描述1. 音系的定义和作用2. 音素的分类与描述3. 音系的语音库及其特点4. 音系的演变与变体三、音位的分布与规则1. 音位的分布与组合2. 音位之间的互相制约与联系第二节:音的组合与变化一、音节的结构与形式1. 音节的内部结构:核心音、辅音、韵母等2. 开音节与闭音节的区分与特点3. 复音节与复核心音的特点和规则二、音位的变化与调整1. 音位的浊化、清化与塞音化等2. 音位的元音化、辅音化与浊辅音化等3. 音位的声调变化与音调规律4. 音位的便于发音的规则与现象第三节:音位与语音的变体一、音位与异音1. 音位与同音异形的关系与区别2. 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及其规律与特点3. 异音的分类与例证二、音位与声调1. 声调的定义、意义与分类2. 声调的替代与调调音等现象3. 声调的上升、下降与平稳规律三、音位与音变1. 音变的概念与分类2. 音变的原因与机制3. 音变的例证和规律第四节:音位与语言变迁一、音位的稳定性与改变性1. 音位的稳定生成和稳定递变2. 音位变迁的频率与速度3. 音位变迁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二、音位变迁的分类与特点1. 音位迁移与扩散2. 音位丧失与发展3. 音位替代与创新三、音位变迁的规律与模式1. 音位变迁的规律性2. 音位变迁的模式与路径3. 音位变迁对语言系统的影响与后果第五节:音韵学的研究方法一、音位与语音的实验研究1. 聆听与记录语音材料的技术方法2. 分析与比较不同语音材料的实验方法3. 判断和记录语音变化的实验方法二、音位与语音的历史研究1. 音位与语音历史的比较方法2. 发现和重建古代语音材料的方法3. 音位与语音变迁的历史研究方法三、音位与语音的统计研究1. 语音与音韵统计的设计与分析方法2. 基于统计研究的语音变迁与语音规律3. 基于统计研究的方言差异与变异分析结语:音韵学的发展与前景注:以上纲要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与组织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或扩充。

医学伦理学 第九章 生命研究与人体实验的伦理

医学伦理学 第九章 生命研究与人体实验的伦理

医学伦理学
应格外申明:
将患有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纳 入安慰剂对照组,违背了医生忠实于病人 信托的承诺,尤其是可以用其他方法有效 地使病人获得治疗的效应。
mj422@
医学伦理学
医学研究与试验的规范性文件
《纽伦堡法典》1947 《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1964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2002 《评审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委员会工作指南》2002 《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07 (中国)
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 人体实验与知情同意
人体实验知情同意历史
知情同意中的伦理实施
案例分析
mj422@
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 人体实验与知情同意
人体实验知情同意历史
知情同意中的伦理实施
案例分析
mj422@
医学伦理学
同学们,你们认为医疗研究中受试者 在知情同意中表示同意,同意是一切吗?
mj422@
医学伦理学
二、知情同意的伦理内涵
自主性:意志自由,值得追求的绝对价值 独立的人格:尊严,人不是被当作手段、工具使 用,而要被当作目的 知情同意的提出,就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承认,对个人 主权的尊重,即人们有掌握自己生命从而自主决定 权利。
mj422@
接受独立的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受试者必须得到当时最好的诊断和 治疗
mj422@
医学伦理学
三《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反思
对《赫尔辛基宣言》实际应用提出质疑 安慰剂的使用
对照组中的受试者要服用安慰剂以验证新药的 疗效,这与伦理规则中的“最好的治疗”是明显矛 盾。
经济差异
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贫困国家或许 支付不起最好的方法的治疗费用。而如果给予贫 困国家的受试者价钱便宜的药物,这种药物的疗效 显然不如昂贵的药物有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九章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九章

第九章如何进行实验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教育实验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其划分角度是A.按实验场所分类B.按实验目的分类C.按自变量的多少分类D.按实验的控制程度分类【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前教育实验的分类。

按自变量的多少划分,学前教育实验可分为两类:(1)单因素实验,指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研究目的是探索变量的一一对应关系;(2)多因素实验,指实验中含有多个自变量,实验目的是探讨多个变量之间的组合关系。

2.幼儿园教师常用实验设计中,控制无关变量最重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A.随机化法B.非随机化法C.平衡法D.统计分离法【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无关变量的控制。

随机化指从总体中随机选择被试(或样本),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随机指派实验处理等。

随机化是实验设计中控制无关变量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最大区别是准实验设计A.没有应用随机化程序B.被试的实验处理的分配可随机安排C.应用最广泛D.采用单盲法控制无关变量【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本的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就是不能够完全控制变量的变化,特别是指不能随机分配被试的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通常在难以或不可能进行真实验设计的情况下使用。

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应用随机化程序,也就是说被试的选择、配组、实验处理的分配都不是随机安排的。

二、多项选择题4.下列属于学前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的是A.自变量B.实验条件C.因变量D.实验过程E.无关变量【解析】:ACE5.学前教育实验按实验目的不同可分为A.真实验B.自然实验C.探索性实验D.验证性实验E.多因素实验【解析】: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前教育实验的分类。

按实验目的划分,学前教育实验可分为两类:(1)探索性实验,目的是获取新知识;(2)验证性实验,是对已有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检验。

A、B、E三项分别属于接实验的控制程度实验场所、自变量的多少而进行的分类。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方式来获取数据、验证假设、推断结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在实验研究中,正确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常用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验研究方法。

首先,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实验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或处理,观察和测量其反应或变化,以获取研究数据和结论的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干预,以便观察和测量其反应,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或推断结论。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对实验条件、研究对象和测量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实验研究方法的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然后建立研究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结论。

在实验研究的每个步骤中,研究者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实验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包括实验设计、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实验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方式来获取数据、验证假设、推断结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正确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验研究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固定组实验
1.固定组比较设计 2.固定组前后测设计
四、轮组实验

把各个实验因素轮换作用于各个实验组,而各实验组条件 并不均等;然后,根据各个实验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变化总 和来决定实验结果。如表9-3所示:
其中C1=(YA1+YB1+YC1)/3, C2=(YA2+YB2+YC2)/3, C3=(YA3+YB3+YC3)/3。
第九章
学习目标:

实验研究法
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 以及变量的操纵控制;

了解几种实验研究模式;


了解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了解影响实验研究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第一节 实验研究概述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实验研究的含义
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 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 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 动。
(二)实验研究与自然观察的区别
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结果的实验




研究者的假设:人们对他人的行为的期望可导致他人向期望 的方向改变。 实验假设:在学校里,那些被教师认为成绩应该好的学生, 其成绩会由于教师的这种期望而在实际上变得比其他学生提 高得更快。 具体过程:研究者选择一所学校为实验室,让几百名学生参 加智力测验,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并且告诉教 师说,这些学生是成绩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养前途的。一 年以后,他们又对这几百名学生进行了测验。统计分析表明, 上述20%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余的学生。 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假没,即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学习成 绩的提高之。
在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实验变量的有效操纵
通常在实验设计时选择两个极端值,或取其最佳 值,或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值作为实验刺激的 条件。
(二)对无关变量干扰的控制
一类称为外扰变量; 另一类称为中介变量。
(三)减低测量误差
二、变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实验效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一)实验的内在效度 指因变量产生的变化来自于自变量的程度。

这种研究设计中只安排一个被试组,进行方法是: 在一个时间段中,按固定的周期对被试组成员进 行一系列的某种测试,然后让被试组接受实验处 理(如某种与测试内容有关的训练或指导等), 之后又按原来的周期安排同样的一系列测试。单 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程序模式如下表 所示。
4.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
变量来处理,同样安排它作系统的变化,并且观 察、测量、记录和分析行为反应与这一因素的关 系。
3.平衡法 即利用数学概率原理,将参加实验的受试者
用随机抽样与随机分派的方式进行分组。
4.循环法
考虑到受试组个人条件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 生影响,在设计时,可把同一受试组接受几种实 验处理,每个受试者都重复接受几种不同的实验 条件。
“霍桑效应”实验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早期美国学者做了一系 列关于员工满意度的研究,即“霍桑实验”。这项实 验想验证的是工作条件的改善可以改善员工的满意度 并提高产量。结果起初令研究人员非常满意,他们发 现,随着工作条件的改善,工人的满足感和生产量都 提高了。例如,通过改善车间照明条件,生产量得以 提高,照明条件进一步改善,生产量又随之提高。为 了进一步证明实验的科学性,研究人员把灯光转暗,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生产量还是跟着提高。 显而易见的是,与其说配线机房工人因为工作条 件的改善而工作得更好,不如说是研究者对他们的注 意引起了他们的反应。这一现象被称为“霍桑效应”。

(三)实验研究的特征

特点:
1、研究者可主动控制某些条件 2、实验法重点在于论证因果关系 3、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

缺点:
1、实验中的无关变量较难控制 2、实验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 3、研究的范围受到限制 4、实验法受伦理和社会因素的限制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实验者及其活动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手段
1.刺激手段 2.观察手段 3.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 4.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
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的关系用图9-1表示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判断性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 种关系是否成立,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着重探 讨研究对象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 具体做法: 以相同的自变量X分别作用在相同类型但不同个 体的对象O1、O2、…、On上,使对象产生Y的反应, 即:
第四节 实验法的一般程序
实验设计一般步骤举例
第五节 准实验研究及其设计方法
一、 准实验研究及其特点 (一)定义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 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 理的研究方法。
(二)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 2.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 3.效度

如果一个实验设计,除了研究者所控制的实验变 量外,还有其它变量也影响反应变量的变化,使研 究者无法正确解释所得的实验结果,则该项实验设 计的内在效度就很差。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1、生长和成熟 2、前测的影响 3、测量手段 4、取样偏差 5、样本的流失率 6、竞赛效应
(二)实验的外在效度

这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 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 类事物现象作解析、预测和控制。如果实验结果 只适用于某一范围(如年龄、性别等)而不能推 广到其他同类事物现象,则表明其外在效度比较 差。

这种设计在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的基础上, 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这些组可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 组,也可以全用来作实验组。
5.修补法准实验设计
如果,O1、O2、…、On属于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对象,行 为反应Y1、Y2…是指同一类型的行为反应,则可判断: ⑴ 如果Y1=Y2=…=Yn,则可认为X的作用将产生Y的效果。 ⑵ 如果Y1≠Y2≠…≠Yn,则可认为Y与X无直接联系。
(二)对比性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对两个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或不同 条件进行差异性的比较。
第二节 实验的基本模式
一、实验模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单组实验 三、等组实验 四、轮组实验
一、实验模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变量 假设 实验组与控制组 前侧与后侧
(一)变量



1.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 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情境 或条件因素。 2.反应变量,即因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 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 因素。 3.无关变量,即干扰变量。它是除实验者操纵控 制而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变量之外,另外一些影 响反应变量变化的其他干扰因素。它使实验者无 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通常影响外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1、实验情境的过分人工化 2、样本的代表性 3、实验者的主观因素 4、宽慰效应(藿桑效应) 5、时间因素 6、因变量的测量
提高实验效度的方法:
1.恒定法
即在设计实验时,为了将可能影响结果的干扰因 素排除在实验条件之外,可使之保持恒定。
2.纳入法 这是把影响实验结果的某种干扰因素也当作自
定其中某些因素(如固定XA和XB),然后依次变化其中某 个因素(如改变XC为XC1、XC2、XC3等),考察经作用反应 变量Y的变化情况。

如图9-2所示。
其中Y1、Y2、Y3属同一类型的行为变化。然后再固定其他 因素(如固定XA、XC)改变XB,再次考察Y的变化,从而 决定哪一个因素对这种行为变化起主要作用。
[例9-1] 某一课题要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后学 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步:选取实验对象。 为保证正常教学的进行,在某个年级中选择两个现成 的整班参加实验。 为了保证参加研究的两个班物理学习的原始水平相似, 对该年级所有的班进行前测以检测起始水平,从中选出两 个水平接近的整班参加研究,保证选出的两个班在物理学 习上总体水平相同或相近。然后从中随机确定一个班作为 实验组,接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同时另一个班 作为控制组按照原有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步:经过同一进度的教学活动后,同时对两个班级的物 理课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进行后测。 第三步:将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分别减去各自的前测成绩,最 后判断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进行实验前后是否有明显的差异, 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中,实验的情况通常可用图94表示:
在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但由 于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 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
二、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应用的情况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
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和分配 被试。这是一种典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用于针对不同被试 组在一开始就不相等时,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结果的比 较,实验程序安排如表9-6所示:
(四)事前测验与事后测验

在实验因素未对实验对象施加作用之前,事先对 因变量进行测量,即事前测验,其结果通常用Y0 表示。在实验因素对实验对象施加作用之后所进 行测量,即事后测验,其结果用Y表,只对同一组
(或一个)实验对象O施加作用,然后测定对象 所产生的变化,以确定实验因素的效果如何。
实验结果为分别比较X1、X2、X3 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差异情 况,即比较C1-C2或C2-C3或C3 -C1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第三节 实验变量的操纵控制和测量
一、实验变量控制和测量的基本内容 二、变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实验效度 三、实验反应变量的测量
一、实验变量控制和测量的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