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3方框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
G4
C ( s) R( s ) G4 G1G 2G 3 1 G 2 H 1 G 2G 3 H 2 G1G 2 H 1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H2
R(S)
G1
G2
H1 G4
G3
C(S)
方法2)将环节G2输出端的引出点后移,并将反 馈环节合并。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bm r (t )
微分方程 系统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G (s)
C (s) R(s)

b0 s b1 s
m n
m 1 n 1
bm 1 s bm a n 1 s a n
a 0 s a1 s
两种图形研究方法: 方框图、信号流程图
方框图和信号流程图都是描述系统各元部 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数学图形,它们表示 了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对各变 量所进行的运算,是控制理论中描述复杂系 统的一种简便方法。
H1+G3H2
R(S)
C(S)
G1
G2 H1 G4
G3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R(S)
G1G2 1 G2 H1 G2G3 H 2
C(S)
G3
H1 G4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R(S)
G1G2G3 1 G2 H1 G2G3 H 2 G1G2 H1
例2:试简化如图所示的系统方框图,并求系 统传递函数C(s)/R(s)
H2
R -

G1 G2

G3 H3
G4
C
H1
H2
1/G4
R -

G1 G2

G3 H3
G4
C
H1
G34(s)= G3(s)G4(s) 1+G3(s)G4(s)H3(s)
H2/G4
R -

G1 H1 G2 G34
C
R

G1
G23
二、方框图的等效变换。
五个基本法则 三、 系统方框图的简化。
R

G1 G2


G3 H3
G4
C
?思考:
H1
此题,是否还有其它的化简方法?
如果将G2的输入端的比较点按规则后移 到G2的输出端,则该如何化简?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H2
R(S)
G1
G2
H1 G4
G3
C(S)
方法1)将环节G3输出端的引出点前移,并将反 馈环节合并。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u(t) U(s) G(s)
c(t) C(s)
C(s)=G(s) U(s)
2、方框图的绘制步骤:
写出组成系统各个环节的运动方程。
求取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 由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画出所对应 的函数方框。 按信号流动方向,将各个函数方框连 接起来。
例1:试绘制如图所示的RC无源网络的方框图。 i2 解答: C
H 2 H 1 G3
R(S)
C(S)
G1
G2G3
H 1 G3
G4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R(S)
G1G2 1 G2 H1 G2G3 H 2
C(S)
G3
H1 G3
G4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R(S)
G1G2G3 1 G2 H1 G2G3 H 2 G1G2 H1
C1(s)=G1(S)R(S)
C(s)=C1(s) ±C2(s) 消去C1(s)、C2(s),得 C(s)=[G1(s)±G2(s)]R(s) =G(s)R(s)
式中
G(s)=G1(s)±G2(s)
推广:n个方框的并联 结论: n个方框的并联,可等效为一个方 框,并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 联方框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Ur(s)=I1(s)R1+Uc(s) i
i1 R1 R2
Uc(s)=I(s)R2
1 I2(s) =I1(s)R1 Cs I1(s)+I2(s)=I(s)
ur
uc
根据上述方程可绘制相应元件的方框图:
Ur(s) I1(s)R1

1 I1(s) I(s) Uc(s) R2 R1
Uc(s) I1(s) 1 I2(s) Cs
方 框 图 :
既适用于线性系统,又适 用于非线性系统。
信号流程图: 符号简单,便于绘制和
应用,但只适用于线性 系统。
输入 信号
偏差 信号
校正 串联 校正 元件
放大 元件
执行 元件
被控 对象
输出 信号
并联校正 测量元件
H2
R
G1
G2
G3
H3
G4
C
H1
1、方框图的组成:四个单元
信号线: 信号线是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 号的流向,在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数或 象函数。
R1
Cs
I2(s)
I1(s) I(s) I2(s)

1 I1(s)R 1 R1 Uc(s)
Cs
I2(s)
R2
Uc(s)
I1(s)
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反馈
简化的一般方法:
移动比较点或引出点,交换比较点,进行方 框运算将串联、并联、反馈连接的方框合并。
原则:
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
1、变换前后前向通道中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 不变。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线性定常系统由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a0 d c(t ) dt
n n
a1
d c(t ) dt
n 1
n 1
an1
dc(t ) dt
an c(t )
b0
d r (t ) dt
m
m
b1
d
m 1
r (t )
dt
m 1
bm 1
dr (t ) dt
C
H1
R -
G1
G23
C
H1
G2(s)G3(s)G4(s) G23(s)=
1+G3(s)G4(s)H3(s)+ G2(s)G3(s)H2(s)
R(s)
Φ(s)
C(s)
R(s)
Φ(s)
C(s)
Φ(s)=
C(s)
R(s)
G1G2G3G4
=
1+G3G4H3+ G2G3H2+ G1G2G3G4H1
H2
C(s) G(s) 1 G(s) H(s)
=G(s)[ R(s)±H(s)C(s)] C(s)= R(s) 1 G(s)H(s)
=Φ(s)R(s)
4、引出点等效移动 后
R

C C G
C R G C
G
C(s)=R(s)G(s)
4、引出点等效移动

R
G R C

R G C
1/G
R
C(s)=R(s)G(s)
2、变换前后回路中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
1、串联
R(s)
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 U(s) C(s)
R(s) C(s)
G1(s)
G2(s)
G1(s)G2(s)
U(s)=G1(s)R(s) 由上两式消去U(s)
C(s)=G2(s)U(s)
C(s)=G1(s)G2(s)R(s)=G(s)R(s)
C(S)
G4
C ( s) R( s ) G4 G1G 2G 3 1 G 2 H 1 G 2G 3 H 2 G1G 2 H 1
例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 R( s)
H2
R(S)
G1
G2
H1 G4
G3
C(S)
方法3)将环节G2输入端的引出点前移,输出端 引出点后移。
一 、方框图的组成和绘制。 四个基本单元 四个步骤
G ( s) Gi ( s)
i 1
n
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 有“-”的情况。
3、反馈
C(s)=G(s)E(s) B(s)=H(s)C(s) E(s)=R(s)±B(s)
R(s)
±
E(s) B(s)
G(s) H(s)
C(s)
消去E(s)、B(s),得 R(s)
C(s)=G(s)[ R(s)±B(s)] G(s)
即: G(s)=G1(s)G2(s)
推广:n个方框的串联 结论: n个方框的串联,可等效为一个方框,等效 传递函数等于各个串联方框的传递函数的乘积。
G (s) Gi (s)
i 1
n
2、并联
特点:各环节的输入信号相同,输出信号相加(或相减)。
R
G1 G2
C1
±
C
R
G1±G2
C
C2 C2(s)=G2(s)R(s)
u(t),U(s)
引出点:
引出点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从 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 相同。 u(t),U(s)
u(t),U(s)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比较点:
比较点表示对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加减运算。
u(t) ±r(t) u(t),U(s) U(s) ±R(s) ± r(t) R(s)
方框:
方框表示对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方框中 写入元部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
R(s)=R(s)G(s)1/G(s)
5、比较点等效移动

R G

C ± Q
R
±
G 1/G
C Q
C(s)=R(s)G(s)±Q(s)
=[R(s)±Q(s) /G(s)]G(s)
5、比较点等效移动

R ± Q Q G G

C
R
G
±
C
C(s)=[R(s)±Q(s)]G(s) =R(s)G(s)±Q(s)G(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