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马克思 恩格斯
延伸思考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绝处逢生
• 新经济政策
海阔天空
• 斯大林模式
功过参半
“我们可能走的太远, 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
出发的目的。”
——柯林伍德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工业化
1.开 始2.:目 的3.:特 点:
1925.12,联共(布)十四大提出;1926年开始。 改变工业落后局面,加强国防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五年计划的经济发展策略。
“五年计划的基本环节就是重工业及其心 脏—机器制造业。实现五年计划必须从重工 业着手。”
一 “选路”——斯大林模式的背景
国际视角看必要: 国际形势紧张(经济大危机、战争威胁)。
国内视角看迫切: 工业比较落后,国防力量薄弱。
秉性个性看可能: 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渐确立;个性强硬。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工业化:重工业先行,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 国力量积累资金。
25%
20%
增 15% 长 率 10%
5%
0%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三 “问路”——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条不能照抄的道路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 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 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 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 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 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 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 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斯大林全集》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工业化 4.成就:
名称
一五计划
时间
主要成就
1928—1932 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
1933—1937 工业强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 “问路”——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 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 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 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 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 前进。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1926—1940年苏联工农业增长率
——《斯大林全集》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2)农业集体化
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
目的: 直接:克服粮食危机,满足工业化需求。 根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Leabharlann Baidu
农业集体化:通过合作社把个 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 义集体经济的过程,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过程: 1927年逐步集体化-1929年全盘集 体化-1937年完成
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程标准: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知识回顾
追随理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面对现实——新经济政策 回归理想——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回归理想 一 “选路”——斯大林模式的背景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三 “问路”——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 “选路”——斯大林模式的背景
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 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 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 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 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 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 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 办法是没有的。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 的任务》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2)农业集体化 评价: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 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 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 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 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
——摘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积极: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消极:行政命令手段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发展。
工业化
农业集体 化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й путь под сталиным
斯大林模 式
三 “问路”——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含义:
指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 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 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 “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 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到以公共耕种制为 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就在于转变到以高度的新技 术为基础的集体耕作制。”
2.形成标志:
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也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表现:
经济体制: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体制:高度集权制(干部任命制和终身制)。 思想文化体制: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
三 “问路”——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个奇妙的现象
(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 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 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 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邓小平
三 “问路”——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4.评价:
①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
利 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②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③这一模式在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
弊 ①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 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农 业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失去活力,也不利于思想文化的 繁荣。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②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
知识升华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 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 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 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 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工业化 5.评 价积:极:使苏联迅速实现了
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 国,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局限:片面发展重工业,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 展。
苏联生产的拖拉机
二 “行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