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问题详解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分析1.1传统文化教育不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传统文化课程被减少,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学校教育中普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度也下降。
1.2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匮乏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手艺和技艺逐渐失传,传承人才越来越少。
一些传统行业和手工艺品受到现代工业和商业化的冲击,导致传统技艺面临着绝迹的风险。
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匮乏也成为了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1.3传统文化市场化过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商业化和商品化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化的本质逐渐被扭曲和改变。
市场化过度使一些传统文化失去了其严谨的学术性和精神内涵,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虚假化和低俗化现象。
1.4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边缘化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人们忽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逐渐下降。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解决方案2.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另外,加强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很重要的。
2.2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应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设立一些专门的传承机构和组织,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承中来,培养一大批传统文化传承人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简答题(5篇范例)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简答题(5篇范例)第一篇: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简答题1、民俗及民俗文化含义: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1]2、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3、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第一是它的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三,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点。
第四,强调人格,提倡节烈,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五,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征。
第六、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第七、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问答,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代代相传的文化体系,包括语言、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礼仪、道德、法律、科学等各个方面。
它是中国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和谐、诚信、自由、平等、公正”。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代表作品,其中包括《论语》、《道德经》、《诗经》、《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孟子》、《周易》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艺术和哲学成就。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代代相传至今。
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艺术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书法、剪纸、剪影、京剧、昆曲、皮影戏、杂技等。
这些艺术形式独具特色,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魅力。
6.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美食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美味的传统美食,比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点心、福建鲁肉、湖南辣椒炒肉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中国各个地方的独特风味和饮食文化。
7.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医学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包括中医、针灸、推拿、草药疗法等。
这些传统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华民族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
8.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婚礼习俗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比如过大礼、喜酒、拜堂、敬茶、送新娘等。
传统文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传统文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在进行传统文化调研时,可能会发现以下问题:
1、文化遗忘与流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很多传统习俗、技艺、历史故事等被逐渐遗忘。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
2、文化认同感缺失: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这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轻视。
3、传承困境:许多传统技艺、手工艺等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老一辈的传承人逐渐减少,而年轻一代对此缺乏兴趣,导致这些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4、文化商业化过度:在一些地区,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精神内涵。
这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扭曲和异化,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5、文化差异与冲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常态。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文化差异与冲突,一些人可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质疑,甚至产生自卑感。
6、文化资源开发不足:一些传统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7、教育缺失:在教育体系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导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合理利用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等。
传统文化问题(中国传统文化问题)
传统文化问题(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问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传统文化存在哪些问题2、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4、传统文化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传统文化存在哪些问题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
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因为他是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同时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在影响现代的同时,也在新时代的氛围中蜕变。
因此,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黑格尔说:“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的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的保持着并传给后代。
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规律,没有进步。
”所以,传统文化就传承而言,强调的是文化本源及沿着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增长的人文精神总和,它不等于古代文化,不等于复古,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升华。
2、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作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的思想,维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而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
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批判扬弃,创造发展,传统文化的智慧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提升仍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意义,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但同时也因为这些固有的观念与传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行为方式上形成一种难以移易的习惯,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文化日益凸显保守性,这种守旧的性格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明的脚步,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时代性、普遍性等多种特性交错并存的统一体,他的利弊只体现在它的某个层面,并非绝对。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传统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的淡化、传统习俗的减少、传统艺术的失传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文化价值观念淡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我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道德和礼仪越来越淡化,而更多的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导致传统文化在一些人群中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
2.传统习俗减少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少,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没有太多的了解和参与。
这些习俗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传统艺术失传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书法、绘画等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一些传统艺术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了一些传统技艺的失传。
二、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2.传统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3.保护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支持和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鼓励年轻人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
4.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护。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现代化的传播。
通过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在当今世界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一些现实问题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问题1、教育体系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直到现代社会,中国的教育机构大都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的不够全面、深入。
教育体系缺失,没有能够全面深入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和传承。
2、商业化泛滥对于一些商家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赚钱的商品。
尤其是在国内旅游行业中,大量的商家生产和销售所谓的“纯粹中国风”商品,却充斥着低俗和失真,甚至把外来文化混淆进去,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被掩盖和混淆,难以让人们真正领会和传承。
3、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现今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普遍是冷漠的,这一点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他们更喜欢西方的音乐、流行文化、穿着;更愿意去传统西方式的咖啡厅而不是饮茶馆。
由于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缺乏深度和认识,造成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断层。
4、人口老龄化造成人才缺失随着社会的变革,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很多在传统文化领域的老师、专家,正逐渐衰老或已经离世,年轻人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挖掘缺乏。
这样,人才的缺失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应当建立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覆盖从幼儿到成年人的所有群体。
这样,年轻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2、规范传统文化商业化制定相关政策,对于那些不符合规范的“中国风”产品进行监管。
商家应该尊重并认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并以真正的文化产品打动消费者,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为文化事业的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传承不易、衰退和遗失等。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出发,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传承不易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医药、书法、绘画、古典音乐、古典舞蹈等,这些传统文化对后代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年轻人甚至不了解或者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2.衰退和遗失一些传统文化形式,如传统手工艺、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等,由于现代化的影响,逐渐衰退和遗失。
一些老手艺人年龄偏大,年轻一代缺乏传承,导致传统手工艺的衰落。
此外,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也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魅力。
二、问题原因1.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对于古老的传统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2.教育缺失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教育更加注重理工科和应试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不足。
3.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精力和时间都主要集中在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上,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容易被忽视和边缘化。
三、解决方案1.加强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
应该通过改进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不仅要在学校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还要通过文化活动、讲座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2.推动政策政府应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扶持。
例如对于传统手工艺人员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传统文化项目给予支持和资助等。
中国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文化遗产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中国文化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对社会价值观念、教育体系以及市场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商业化导致文化质量下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已渗透进中国文化领域。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量电视节目、电影、音乐等娱乐产品趋向于低俗和功利化。
如何保持艺术真实性和独立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艺术品质和创作伦理,并建立有效机制来审核、评估娱乐产品。
同时,更多支持优秀原创作品、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是必要的。
第二,培养人民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
加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促进公众艺术教育,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只有这样,社会需求从商业化驱动转向真正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
二、传统文化面临衰退和遗失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然而,许多传统技艺、戏曲表演等已经因缺乏认同感和经济利益而垂危。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推广和保护传统文化。
首先,通过教育体系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在学校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意识。
其次,政府应该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用于文化项目的修复、整理与保护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海内外交流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吸引更多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价值观念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近年来,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道德沦丧、个人主义盛行以及浮躁追求等。
如何维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简答题(详细版)
儒家思想是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周公姬旦的思想基础上形成。
1、殷文化到周文化(从神本到人本):①巫史影响早期文化:学术政治纠缠、神学科学交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混杂、社科出现文史哲的汇通;②周文化对儒家学说影响:i.周文化观念创新:天命靡常、敬德保民ii周文化制度创新:宗法建构iii.周公政治思想(明德慎罚敬德保民、周公制礼):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
儒家文化倡导的中庸精神、仁爱精神、礼让精神以及自强精神等,奠定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基调,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区别的根本性标志。
孔子的伦理思想的形成和特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他特别向往西周时代的政治秩序,崇拜西周时代制礼作乐的典范人物,仰慕西周时代盛极一时的礼制和文化,并在继承西周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我国文化史上第一个究整的遵循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以“仁、义、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
哲学思想既有唯心主义成分,也有唯物主义因素,是西周天命观向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转变的过渡环节。
继承传统的原始宗教的天命观,有时把天视为人世间的主宰者和人格神关于知识论孔子就知识的来源和对待知识的态度,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矣;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强调后天的学习不学习,人身上应当具备的仁、智、信、直、勇、刚等品质就会被六蔽吞没,九思,学以致用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显著特色①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的价值,提倡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仁者,爱人”。
②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希望社会上下和谐。
③希望实行“仁政”,爱惜民力,关心人民生机,有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
④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
⑤提倡“中有”、“中和”,不仅注重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更注重天人和谐、人生自身的和谐。
儒家的义利观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命题。
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刊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的瑰宝,更是影响和塑造了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在现今社会中,由于物质文化的消费和现代化的影响,很多人的精神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着失去传承的威胁。
具体表现在:1.很多传统文化载体,如传统戏曲、乐器等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不再有人继承。
2.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缺少了兴趣和理解。
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通过音乐、电影等文化载体来具体呈现传统文化。
2.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维护的力度,将文化遗产保护好,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的一些规则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冲突。
例如传统文化强调家长权威、长辈的权威和尊重等观念,而现代社会则强调平等、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这种冲突往往会导致两种文化之间的难以调和甚至撕裂。
解决方案:1.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认识和理解。
2.制定相关法律,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保障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合法性和存在价值。
3.加强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梳理,通过新的文化载体来传播传统文化,并增加与现代社会的沟通和交流。
三、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融合关系融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文化也应该在融合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然而,在与其他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1.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文化需与外来文化进行融合,但融合中可能导致其部分特征的消失。
2.文化交流中,部分不符合传统文化的观念可能会出现,导致文化自身矛盾。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解析版)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在讲到“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时,使用了典故“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决定国家兴衰和命运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前提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③:“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说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①③正确。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影响而不是决定国家兴衰和命运,②错误。
④:要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核心思想理念②中华人文精神③中华传统道德④中华传统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华传统道德则不是,③错误。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思想理念,而不是中华传统思想,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国先后发生过300多次瘟疫流行。
千年磨砺中,中医学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
据临床疗效观察显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医药自信②固守传统中医资源,保持民族特色③立足抗“疫”实践需求,汲取传统智慧④将中医药融入西医,使其弘扬光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医药在抗疫的作用启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医药自信,立足抗“疫”实践需求,汲取传统智慧,①③正确切题。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宝贵财富,但在当今社会,随着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困境。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1.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来自社会环境的挑战。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娱乐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冲击。
2.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机构当前,社会上缺乏专门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这导致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不畅,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才也面临缺乏培养和传承的问题。
3.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陌生,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度也在逐渐下降。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途径,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
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根源上解决传承问题。
2.建立传统文化传承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合作,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平台。
通过这些机构,开展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等一系列工作。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弘扬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帮助。
例如,通过互联网、手机软件等渠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4.加强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更需要通过实践和推广来实现。
组织传统文化的展览、表演、体验等活动,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实践1.加强传统文化在学校的教育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可以利用历史课程、语文课程、音乐课程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1. 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什么?答: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2. 问: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是什么?答: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3. 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4. 问:中国京剧的四大角色类型是什么?答:生、旦、净、丑。
5. 问: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答:《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6. 问:中国茶文化中的“六艺”指的是什么?答:茶艺、茶道、茶礼、茶器、茶宴和茶诗。
7. 问: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答:借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等。
8. 问: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答:礼、乐、射、御、书、数。
9. 问: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的四大经典是什么?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
10. 问: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什么是“四合院”?答: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一种形式,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为院落。
11. 问: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反映了一年中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12. 问: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是“汉服”?答:汉服是指汉族传统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包括深衣、襦裙、袍服等。
13. 问: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是什么?答:五行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并且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14. 问:中国的传统礼仪中,什么是“三拜九叩”?答:三拜九叩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表示对长辈或尊者的极大尊敬,通常在重要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进行。
15. 问: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什么是“五音”?答:五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基本音阶,包括宫、商、角、徵、羽。
16. 问: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什么是“工笔”和“写意”?答:工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精细描绘技法,注重细节的刻画;写意则是一种注重表现画家情感和意境的绘画技法。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礼仪等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问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表现形式、社会习俗等等。
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统。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经典有哪些?中国古代的经典包括《论语》、《道德经》、《孟子》、《易经》等等。
这些经典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4.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书籍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5. 中国古代的诗词有哪些名家和作品?中国古代的诗词有许多名家和经典作品。
其中包括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6. 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有哪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雕塑等等。
其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意境表现而闻名于世;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乐器而独树一帜;中国戏曲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丰富的戏剧形式而享誉全球。
7. 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五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活动,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8. 中国古代的建造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的建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弘扬优良传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设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在中小学和大学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如中国古典文学、历史、哲学等,让 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
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共同研究 和推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 世界文化的发展。
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博 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提供丰富 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和活动。
为现代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2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脱节
当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未能有效融合。
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方面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现 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3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利用传 统文化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05
结论
弘扬优良传统是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优良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 民族精神的体现,弘扬优良传统 有助于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
复兴。
优良传统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 化,是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源 泉,弘扬优良传统有助于增强民
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优良传统蕴含着智慧和价值观念 ,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础和道德 准则,弘扬优良传统有助于推动
社会进步和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
01
02
03
文化自卑心理
部分民众存在对传统文化 的自卑心理,认为传统文 化不如西方文化先进。
文化认同危机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一些 人开始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 认同危机。
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开 发利用不足,未能充分发 挥其在民族凝聚力提升中 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传承困难、价值观念的淡化、外来文化冲击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困难。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技艺和传统价值观念在逐渐淡化。
一些古老的手工艺技术、民间传统艺术以及汉字、文言文的传承面临严重的困难。
2.价值观念的淡化。
在现代社会,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正在不断淡化,例如孝道、礼仪、廉耻等传统美德,这导致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在社会中蔓延。
3.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和一些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了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遗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在学校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2.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技艺、传统音乐以及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4.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5.加强社会宣传推广。
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全民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
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问题汇总
3.有巢氏:
✓ 传说发明巢居
4.燧人氏:
✓ 传说发明钻燧取火
5.神农氏:
✓ 炎帝,姓姜,生活于姜水一带
✓ 中国的太阳神,农业之神,主掌稼穑的土神, 发明最早的农具耒耜,教民耕种,培植出最早 的谷物粟(小米)
✓ 医药之神,创医学;发明陶器,发明五弦琴, 创立“日市”:“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人类的精神现象与人文现象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摩尔根
《古代社会》的古代社会分期:蒙昧、野蛮、文明
➢ 考古学上的古代社会分期: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 代、新石器时代、金属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晚期——“英雄时代” ➢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毛泽东) ➢ “三皇五帝”,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
2.伏羲氏:
✓ “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 包牺氏、庖羲,太昊伏羲 ✓ “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 ✓ “结绳为网以渔”
✓ 句芒发明捕鸟的罗 ✓ 伏羲发明瑟,作乐曲《驾辩》 ✓ 伏羲时代显露出上古文明的曙光 ✓ 伏羲生成纪(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
能沿都广之野的天梯建木“上下于天” ✓ 母华胥氏履雷泽雷神足印而生
① 地理概念的中华:最初主要指华夏族所居的“中 国”,后指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行使政治权力的 郡县地区
➢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亦劳止,汔可小 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清代:“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 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 (《清史稿·地理志》)
② 种族概论的中华:最初指华夏族、汉族,后指汉族与 少数民族的全体
✓ 牛头人身
✓ 与九黎族蚩尤战于涿鹿 (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 域)
传统文化问题回答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并在特定地域内得到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
它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戏曲、绘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与灵魂。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传承民族记忆和身份认同:传统文化能够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传承下来,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更深刻的体会。
2.保持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代表了不同地域、民族的独特风格,保持传统文化能够维护和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3.培养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道德修养、品德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4.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源泉和灵感,能够为当代艺术和文化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元素。
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语言和文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不仅具有精练、生动、形象的特点,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文学艺术中国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诗词和曲艺。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代表了中国人的情感与智慧。
曲艺则包括京剧、评剧、豫剧等多个地方戏曲形式,它们以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方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承载了人们对于丰收、团结、家庭和亲情的向往和祝福。
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情感纽带。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但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我们应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让它融入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中。
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类共同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B)A. 崇德重义B. 以人为本C. 载道化成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A. 《周易.贲》B. 《周易.震》C. 《周易.艮》3.“文”不包括(D)A. 人文B. 地文C. 天文D. 物文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A. “易”、“道”B. 儒、释、道三家并列C. 儒道互补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B)A. 中庸之道B. 中和为美C. 阴阳五行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仁为本C. 以民为贵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长幼有序B. 朋友有信C. 夫妇有别D. 君臣有义E. 父子有亲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C.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A. 天人合一B. 辩证逻辑D. 形式逻辑第二章: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D)A. 义B. 礼C. 知D. 仁2.颜渊问仁,子曰:(D)A.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B. 仁者爱人C. 仁者其言也讱D. 克己复礼为仁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B)A. 博学B. 自我修养C. 审问D. 明辨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B)中寻找A. 个性B. 共性5.天的涵义包括:(C)A. 道德义B. 自然义C.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D. 神性义6.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A. 董仲舒B. 孟子C. 孔子D. 老子7.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8.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D)A. 慎独B. 穷理C. 尽心D. 仁礼的统一9.荀子提出过:(A)A. 制天命而用之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第三章:《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D)A. 礼官B. 司马C. 祭司D. 史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恭宽敏惠B. 清虚卑弱C. 和静清寂D. 仁义礼智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B)A. 祭神如神在B. 无神论C. 怀疑论D. 未知生,焉知死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C)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处众人之所恶C. 推己及人D. 居善地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B)A. 圣人无常心B. 治人事天莫若啬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A. 道法自然B. 祸福相依C. 反向思维D. 相反相成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BC)A. 不多为B. 有所不为C. 不妄为D. 不作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A.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A. 天道酬勤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忠恕之道第四章:庄子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B)A. 万物之一类B.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C. 辁才讽说之徒D. 任公子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D)A. 老子B. 惠子C. 庄子D. 孔子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D)A. 四遍B. 二遍C. 一遍D. 三遍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D)A. 孰知正味B. 孰知正色C. 孰知正处D. 孰知正见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C)A. 天籁B. 地籁C. 道籁D. 人籁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A)A. 百围之木B. 水面C. 天空D. 大地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A. 以自为是B. 神人无功C. 圣人无名D. 之人无己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B)A. 养形为主B. 养性为主C. 养情为主D. 养气为主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C)A. 厨师B. 尸祝C. 治国者D. 屠户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A. 悬解B. 帝之悬C. 遁天背情D. 遁天之刑第五章:佛教文化1.“佛”意思是什么?(D)A. 传说中的人物B. 庙里的塑像C. 神仙D. 智者、觉者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A. 古印度B. 中国C. 泰国D. 尼泊尔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 公元前6世纪B. 三国时期C. 秦代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A. 白马寺B. 普救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D)B. 迦叶摩腾C. 玄奘D. 鸠摩罗什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D)A. 神光B. 迦叶摩腾C. 法兰D. 梁武帝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C)A. 《瑜伽师地论》B. 《大乘起信论》C. 《大唐西域记》D. 《大菩提藏经》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D)A. 弘忍B. 慧远C. 释迦牟尼D. 慧能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D)A. 王维B. 慧远C. 慧能D. 陶渊明10.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A)A.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B. 当头棒喝,单刀直入C. 语语机锋,步步莲花D. 禅宗公案,佛教故事第六章:古典文学1.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C)A. 《东山》B. 《硕鼠》C. 《生民》D. 《七月》2.《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A)A. 赋B. 兴C. 比3.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B)A. 梆子B. 元杂剧D. 京剧4.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A)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厢记》5.《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A)。
A. 贾宝玉B. 贾珍C. 薛蟠D. 贾琏6.“元曲四大家”是(ABDE)。
A. 郑光祖B. 白朴C. 王实甫D. 关汉卿E. 马致远7.《诗经》中“颂”分为(ABD)。
A. 周颂B. 商颂C. 秦颂D. 鲁颂8.元杂剧四大悲剧是(ACDE)。
A. 《窦娥冤》B. 《倩女离魂》C. 《汉宫秋》D. 《梧桐雨》E. 《赵氏孤儿》9.《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ABCD)。
A. 史B. 王C. 贾D. 薛E. 林10.林黛玉的别名有(ABC)。
A. 颦颦B. 颦儿C. 潇湘妃子D. 蘅芜君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之美1.下面哪些不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声。
(C)A. 徵C. 清角D. 商2.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C)A. 梅花三弄B. 广陵散C. 高山流水D. 阳春白雪3.古琴又称?(B)A. 奚琴B. 瑶琴C. 柳琴D. 五弦琴4.《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D)A. 循环曲式B. 单三部曲式C. 回旋曲式D. 自由变奏曲式5.伯牙的知音是(A)?A. 钟子期B. 阮籍C. 师涓D. 师旷6.古曲《阳关三叠》的原诗是王维的(D)?A. 《鸟鸣涧》B. 《陇西行》C. 《山居秋暝》D. 《送元二使安西》第八章:再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精髓1.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A)A. 仕女画B. 历史故事画C. 宗教题材的人物画2.白描技法是哪位画家最先使用的:(C)A. 阎立本B. 周昉C. 吴道子3.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C)A. 周家样B. 曹家样C. 吴家样4.绮罗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是: (B)A. 空间性、表现性、装饰性B. 趣味性、表现性、装饰性5.西方文化主要体现的是(B)A. 人文主义文化B. 科学主义文化6.中国的艺术观主要是: (A)A. 表意的B. 写实的7.中国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方法是: (B)A. 焦点式透视B. 散点式透视8.西方绘画主要强调的是: (B)A. 用线条作为造型手段B. 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第九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书法1.书法的三要素是(ABD)A. 笔法B. 章法C. 意境D. 结字2.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AC)A.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B. 忠孝节义观念C. 易和变的观念D. 礼义廉耻观念3.《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AC)的情绪。
A. 悲愤B. 平静C. 沉痛D. 欢快4.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ABCD)A. 结字的疏密B. 笔画的轻重C. 字形的大小D. 书写的快慢5.书法的章法要(BCD)A. 整齐划一B. 气息贯通C. 有秩序感D. 有节奏感6.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ABD)A. 穿插避就B. 纵收得体C. 左右均等D. 主次分明7.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C)A. 用笔要方圆兼备B. 用笔要笔笔藏锋C. 用笔要藏露互现D. 用笔要笔笔中锋8.中国的汉字(ABC)A. 具有造型美B. 是书法的载体C. 是意象字D. 是象形字9.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BCD)A. 书法是描摹物象的艺术B. 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C. 书法是抒情的艺术D. 书法是美化生活的艺术10.毛笔的特性是(ABCD)A. 健B. 齐C. 尖D. 圆第十章:中国传统史学文化概论1.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B)A. “国亡史存”B. “六经皆史”C. “在史言史”2.“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C)A. 典志体B. 编年体C. 纪传体D. 国别体3.以下史学著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B)A. 《宋元学案》B. 《资治通鉴》C. 《三国志》D. 《元和郡县图志》4.乾隆帝在“国史”修撰中创设“贰臣传”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是(C)A. 史官崇高的地位B. 秉笔直书的精神C. 强烈的道德教化意识D. 官修史书的传统5.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B)A. 隋标准文档B. 唐C. 汉D. 北魏6.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C)A. 史识B. 史学C. 史德D. 史才7.朱彝尊提出:“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