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来吟咏诗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吟咏实践,提高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吟咏诗韵的乐趣,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 学生通过吟咏经典诗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因声求气来吟咏诗句。

难点:1. 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经典诗句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经典诗句和参考译文。

2. 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1.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诗歌材料,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2. 学生准备好吟咏的道具,如诗卷、笔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诗歌欣赏:教师展示一首经典诗句,学生欣赏并感受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3. 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因声求气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吟咏实践,互相交流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吟咏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并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句,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进行吟咏练习。

六、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吟咏技巧,创作出具有韵律美的诗句。

2.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吟咏诗韵方面的进步。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苏幕遮》导学案设计(高二选修)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苏幕遮》导学案设计(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3、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知人论世资料链接周邦彥,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曾替朝廷管理音乐。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词以雕刻取胜,但这首《苏幕遮》,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周词中可算是少数的例外。

2、文题背景苏幕遮,唐教坊曲,本西域舞曲,是当时高昌国语言音译,原意是披在肩上的纱巾。

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

本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

走入文本咬文嚼字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请同学朗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燎(liáo)溽(rù)侵(qīn)窥(kuī)楫(jí)浦(pǔ)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3、全班齐读合作探究分析文本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板书)[设计说明]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自主赏析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阁夜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自主赏析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阁夜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课堂训练大全Word解析版自主赏析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阁夜1.熟读背诵这首诗,提高文学素养;2.了解作者的经历,为理解诗的内容做准备;3.解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杜甫介绍见第一单元《蜀相》)2.了解背景杜甫一生经历坎坷,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他经历了壮游生活的激情和梦想,也经历了十载旅居长安的悲辛,体会到了天宝中期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经一度落入叛军手中,后被唐肃宗授官为左拾遗,很快又被贬。

乾元二年(759)秋,47岁的杜甫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

杜甫暮年生活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客居天涯,心情沉郁。

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共住了一年零九个多月(765~767),先后在赤甲、西阁、瀼西、东屯居住。

《阁夜》就是大历元年冬寓居西阁时所作。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也陷入了战乱之中。

永泰元年(765)闰十月,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与西山都知兵马崔旰互相残杀,导致蜀中大乱。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生活的坎坷,在杜甫忧国爱民的胸怀中流淌出充满悲慨气息和深厚历史感的诗句。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天涯.(yá) 雪霁.(jì) 夷.(yí) 渔樵.(qiáo) 2.一词多义(1)景⎩⎪⎨⎪⎧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影,日光②良辰美景.奈何天 景物③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大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影”,影子 (2)夷⎩⎪⎨⎪⎧①夷.歌数处起渔樵 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 (3)漫⎩⎪⎨⎪⎧ ①人事音书漫.寂寥 徒然,白白地②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乱,随便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模糊不清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满,弥漫(4)数⎩⎪⎨⎪⎧ ①夷歌数.处起渔樵 几,几个②众数.虽多,甚为足畏 数目,数量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命运,定数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说,列举⑤范增数.目项王 屡次,多次(5)阴⎩⎪⎨⎪⎧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阴天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冷,寒④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地里,秘密地⑤惟汉印多用阴.文 凹入的⑥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阴险⑦大禹圣人,乃惜寸阴.时间3.古今异义(1)三峡星河影动摇..动摇⎩⎪⎨⎪⎧古义:摇曳不定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2)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古义:指交游今义: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解答】首联写冬日的寒冷、昼短夜长,是为了突出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从而烘托了凄凉寒怆、悲壮深沉的气氛,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了环境上的铺垫。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吟咏诗韵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吟咏诗韵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吟咏诗韵的基本知识。

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验吟咏诗韵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吟咏诗韵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第二章:声音与气息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吟咏诗韵中声音和气息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控制气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控制。

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口型和舌位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掌握气息的控制技巧。

结合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声音和气息进行吟咏。

第三章:韵律与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韵律与节奏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感知和表现诗歌韵律与节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韵律与节奏的定义和特点。

如何在吟咏中把握韵律与节奏。

3.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韵律与节奏,让学生感受其美感。

引导学生进行韵律与节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韵律与节奏技巧。

第四章: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在吟咏诗韵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意境营造的要素与方法。

4.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技巧,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诗歌吟咏欣赏与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欣赏。

分析诗歌吟咏中的技巧与特色。

5.3 教学活动播放或表演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魅力。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诗歌与声音1.1 学习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学习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吟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声音的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的关系1.3 教学活动: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体验声音的抑扬顿挫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二章:声韵与音律2.1 学习目标:学习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分类和特点音律的构成和作用2.3 教学活动:讲解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第三章:平水韵与《诗经》3.1 学习目标:了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并尝试吟咏。

3.2 教学内容: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诗经》中的经典诗歌3.3 教学活动:讲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和吟咏《诗经》中的经典诗歌。

第四章:唐诗与宋词4.1 学习目标:了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4.2 教学内容: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4.3 教学活动:讲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

第五章:现代诗歌与吟咏5.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5.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5.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第六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6.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包括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

能够有效地通过吟咏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6.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如何通过节奏和韵律表达诗歌的情感语音的运用和语音变化在吟咏中的作用6.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来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诗人情感。

2、拓展比较,领略诗歌韵味。

3、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预习指导】1、熟读诗歌,掌握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根据预习学案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

【自主预习案】一、知识链接(标画重要信息)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

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

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

如《秋浦歌》《蜀道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3、背景介绍:《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使用说明】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2、限时完成,规范认真。

【学习目标】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

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3、深刻理解古典诗歌作品蕴含情感。

培养自主鉴赏能力。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方法介绍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因声求气”中的“因”解释为____,“声”是指____,“求”解释为____,“气”是指____。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掌握知识技巧——声律知识①节奏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快慢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③抑扬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

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青春诗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分享

青春诗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分享

青春诗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分享青春年少,正是充满朝气和激情的时刻。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都渴望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而诗歌,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是我们青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掌握诗歌的技巧和韵律,我制定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认识诗韵1. 什么是诗韵诗韵指的是诗歌中的韵律和押韵。

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诗歌的节奏和声调。

常见的诗韵有自由韵、偶联韵、对仗韵等。

2. 诗韵的作用诗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表达。

同时,诗韵还可以提高诗歌的鉴赏价值,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诗歌的好坏。

3. 学习诗韵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押韵方法;熟悉各种诗韵形式的特点;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感悟力。

第二部分:实践诗韵1. 呼吸练习学习诗韵的第一步是调整自身的呼吸。

我们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深呼吸等方法,使得自己的呼吸更加平稳有力,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2. 学习韵律和押韵学习韵律和押韵是学习诗韵的核心,也是学习最基本的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优秀诗歌,了解其所用的韵律和押韵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模仿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节奏感和音乐性,让自己的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3. 练习诗歌朗诵在学习诗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诗歌朗诵。

通过朗诵,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押韵,让自己的发音更加准确和自然。

同时,朗诵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力,让我们更好地表现自己。

第三部分:诗歌创作1. 初步了解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意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诗韵和节奏感,让自己的诗歌更加有力和感染力。

2. 创作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创作诗歌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走进吟咏诗韵的世界1.1 教学目标: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起源。

吟咏诗韵的特点和魅力。

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吟咏诗韵产生兴趣。

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感受吟咏诗韵的魅力。

教授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抑扬顿挫、韵律的掌握等。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吟咏诗韵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章:声韵的抑扬顿挫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声韵的抑扬顿挫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韵律的美感3.1 教学目标:了解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3.2 教学内容: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如节奏的快慢、韵脚的搭配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韵律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韵律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情感的传达4.1 教学目标:了解情感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情感的概念和作用。

玩转诗词,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实践篇

玩转诗词,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实践篇

本篇文章将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主题,介绍一种新颖的诗词教学方法——玩转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瑰宝——诗词。

一、学生素质的提升需要全新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诗词教学方面,教师通常会以传统的文化背景为主,逐字逐句地讲解古文,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础知识。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被证明效果不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诗词。

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诗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热情。

二、玩转诗词——诗词教学的新方法1、因声求气传统的诗词教学方法,通常注重文字和格律的解析,而忽略了声音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在新的诗词教学方法中,我们将更加强调因声求气,通过音乐和表演等形式,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我们将会引导学生一起模仿诗中的描述,用激昂的口吻吟唱出“突兀香峰出,皎皎群星上”的美妙旋律,让学生能够通过咬字发音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李白的文字表达。

2、吟咏诗韵在玩转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强调对诗韵的把握。

因为只有掌握了韵律,才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例如,我们在学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会让学生体会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丰富的韵味和节奏。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音韵格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白居易的意境和表达。

三、实践情况及学生的反馈自从开始使用玩转诗词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我逐渐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成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知识点,而是透过各种媒介,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真正做到了心领神会。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支持和喜爱。

在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纷纷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古诗词的情感。

在学生们的积极反馈中,有这样的话语:“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更能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美妙的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目标能力目标:①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②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目标:朗读、点拨、背诵。

目标: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愁的内涵,即诗人的愁因何而起。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诗中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遭贬是因为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曾因参加了永贞革新而被一再遭贬。

封建时代的爱国志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地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呐喊和呻吟。

(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1、教师示范朗诵,注意字音、感情。

2、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诗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

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学生介绍并补充。

②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代表作品:诗歌《江雪》《渔翁》,散文《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寓言《黔之驴》。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

通道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备人吴学菊备课组成员邦桂丽群晓英掌兰隆武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总课时一课时授课人集体备课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

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教法学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学案二次备课(修改)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作主旨、创作本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作的意象、意境、情感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作神韵、气势、风格新课讲授一、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思考:什么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二、合作探究:(一)“因声求气”的概念1、诗句的节拍2、诗歌的格律(平仄押韵对仗)(二)“吟咏诗韵”的概念三、展示交流:(一)“因声求气”的概念因:依据;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求:探求;气:诗的精髓。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

1、诗句的节拍(1)四言诗的节拍:“2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2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2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222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1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2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4)五字句中有122式的。

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5)七字句中还有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6)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7)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一、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特简单,就三个字——念,背,打。

念,是读书,读给自己听;背,是读书(不看着书读),读给老师听;打,是打手板,背不过课文的打手板,打完了还要念,念完了还要背,背不过还要打。

虽然方法简单,但是私塾在培养人们学习古文方面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

翻开《唐才子传》,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白“七岁能文”,刘慎虚“八岁属文上书”;再翻开《现代中国文学史》,康有为“七岁赋诗”,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

可见,“读熟背出”乃学好古文的关键。

因声求气造就了众多的文人学士,是我国学古文的优秀传统,在当今的新课改过程中,应该让它发扬光大。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言是四顿,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押韵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个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单元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单元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目标】一、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三、赏析品味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课时安排】8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活动内容】12【活动过程】一、阅读“赏析指导”,明确怎样才能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结合注解,疏通《将进酒》,做《新学案》一、二、三题三、展示交流123三、观摩学习听名家朗诵录音,对照自纠,分析朗读技巧,再朗诵、吟咏四、背诵全文第二学时【活动内容】12【活动过程】一、导入:杜甫在《饮酒八仙歌》中对好友李白有这样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从这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豪气纵横、狂放不羁、不畏权贵,是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二、朗读,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掌握其感情基调。

三、完成《新学案》“学练平台”。

四、根据文后的赏析,自我评价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到位程度。

五、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词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六、完成《新学案》“拓展运用”习题。

七、检测:完成《新学案》第四题。

八、作业:搜集材料,以“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为话题写篇小论文,展评交流。

附例文: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文人以酒会友、以酒叙情孔融是孔子的后裔。

东汉末年,做过北海太守,好奖掖后进,宾客盈门,后因得罪了曹操,曹操就枉状告他,被挟持的汉献帝刘协,当然根据曹操的意见,下昭把孔融杀了。

孔融是被杀了,但是他的一句名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却流传了下来。

文人们以酒会友,在酒酣耳热之际,畅所欲言,欢叙友情,这是人生一大快事。

白居易有诗云:“坐久欲醒还酩酊,夜深临去更踟蹰”。

诗反映了主人和其他客人尽兴后还不愿离去的情景。

平日的友情,临别的情丝,往往在饯别时达到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导学案: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学习目标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

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3、深刻理解古典诗歌作品蕴含情感。

培养自主鉴赏能力
4、
学习
重点
通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理解文章重要意思。

学习
难点
同上。

学法
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学习笔记(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方法介绍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因声求气”中的“因”解释为____,“声”是指____,“求”解释为____,“气”是指____。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掌握知识技巧——声律知识
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

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二、知识积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李煜{937—978},字____,史称____。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____。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周邦彦(1056—1121),字___,号____,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____集,又名____。

李贺(790—816):字___,唐宗室远支。

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

怀才不遇,一生潦倒。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___。

文体常识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2、重点实词注音、释疑
《将进酒》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
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虞美人》虞()美人雕栏玉彻( ) 李煜()
《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小楫()芙蓉浦()
【文本探究】
赏析示例部分:《将进酒》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
(6)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鉴赏部分
《虞美人》
了解《虞美人》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问答对
何时了应犹在
不堪回首
江水不言之言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
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苏幕遮》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