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看读懂诗歌汇编
专题06:诗词赏析(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6 诗词赏析1.(2022·江苏·中考真题)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骨肉分离战乱频年(2)离别漂泊(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
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
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
“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汇编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汇编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 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 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 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 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
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 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1)D(2)B【解析】【分析】(1)D项错误。
应为:直接抒情。
(2)B项错误。
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
颔联是静景,颈联是动景。
全诗视觉与听觉。
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具体分析为:首联“风回云断雨初晴”描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返照湖边暖复明”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描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
是静景;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故答案为:⑴D;⑵ B。
江苏无锡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
江苏无锡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甲】登赏心亭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释]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
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建康, 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2.阅读上面诗词,回答问题。
(6分)(1)第一首诗的感情脉络,由首联的“”字引出,到尾联的“”字收束;中间写景, 主要渲染秋天的氛围。
(3分)(2)第一首诗的尾联与第二首词,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3分)【参考答案】12. (1)兴忧肃杀凄凉(2)犹忆当年忠勇,然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
解析:第(1)题考查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及环境描写。
前两空答案在题目中已有很明显的提示,不难得出。
第三空由“黯黯”“萧萧”可见秋景的肃杀凄凉。
第(2)题考查分析诗词蕴含的情感。
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
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己。
这便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句的意蕴。
第二首词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2021江苏无锡)宿武阳即事[唐]孟浩然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注释]①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句。
(1)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为,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分析】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 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 两者的异同。(4分)
• 1.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 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 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 2.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 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 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 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 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5、【2012天津卷 14】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答案】(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 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 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 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 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 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 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 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三观法”快读准解古诗词之——读懂诗家语(教案)
“三观法”快读准解古诗词之——读懂诗家语一:课前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流莺①李商隐②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注】①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②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托流莺以见意也”,需要分析流莺的特点,然后把流莺的特点和作者的“意”(情感)对接。
(2)本诗妙在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明写黄莺,暗喻身世。
首联借流莺的漂泊无依写自己的辗转流徙(飘零身世),借流莺的“不自持”写自己的命运难以掌控;颔联借流莺的美妙啼唱写自己的才华横溢;颈联借流莺啼唱的执着写自己求索的坚持(希望得到赏识);尾联用流莺无枝可栖写自己的年华虚度、抱负成空。
通过对流莺形象的刻画,生动抒发了自己遭受冷遇、终生潦倒的愁苦和无奈。
二:“三观法”理解诗歌(一)宏观读诗(作者时代、际遇、风格)(二)微观解辞(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诗家语:省略倒装、词类活用、互文见义)(三)反观破疑(选择题、主观题题干)三: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1.特殊句法省略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2.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形、形作名、名作状、使动、被动、为动3.互文见义互文,上下文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减少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边练边悟】翻译下面句子,注意词类活用、句式等。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译: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为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②皎皎空中孤月轮。
译:明亮的空中(悬挂着)一轮孤月。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
译:满园春色关不住。
诗歌鉴赏六看
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6看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解(包括序言) 4、看意象 5、看表现情感的字词或句子 6、看题干(包括后人评价)
一、看标题
洞房昨夜停红烛,
干谒诗 科举考试
待晓堂前拜舅姑。 近试上张水部 之前,向张籍征求
妆罢低眉问夫婿, 朱庆余 意见,表现自己忐
而张籍的诗中同样以“明艳”、“越女”比籍贯 为越州(今浙江绍兴)的朱庆馀,以这位出自镜湖 (今浙江镜湖)湖心的美女的歌喉抵得一万金,比喻 朱庆馀的诗文功夫,以此打消他的“入时无?”的顾 虑。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读书的积累与贯通 的关系。长期的读 书积累,对问题一 朝领悟。
“教材中常见的文化常识文学典故”: • 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诗歌鉴赏六看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三:看序金注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 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 云满古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关于梦的诗歌(汇编25篇)
关于梦的诗歌(汇编25篇)关于梦的诗歌第1篇我没有灵巧的双手,但我有坚实的臂膀我没有甜美的声音,但我有灿烂的微笑我没有飞奔的双腿,但我有灵活的大脑我没有没有你们的生活,但我又超越你们的快乐因为有梦我从未放下常常听到国歌的召唤常常看到鲜红的国旗我的梦,从未残缺就算不能感受风从耳边吹过但我的心灵能够奔跑,能够飞翔祖国的爱让我的梦与中国梦同在!关于梦的诗歌第2篇我的梦每天播种一首诗歌就像播撒一粒种子一样等待着明天收获,果实和希望这些发了芽的诗歌没有甜蜜的土壤但我仍静静地看着它们吮吸晨曦的甘露和阳光,成长旅途中会有狂风骤雨的阻挡我们不怕总有一天它们都会快乐的长大这是我的幸福和梦想我要将幸福的梦想用诗歌点亮让它们在易逝的岁月里自由的飞翔关于梦的诗歌第3篇梦是从哪里来梦是——天使们偷偷的把它们装进我们萌发的心灵来吧让我们接受沧桑的洗礼让我们的梦飞向理想的彼岸来吧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让知识的曙光轻扣成功的门窗来吧让我们鼓起勇气迈向成功的彼岸用今天的努力铸就明天的辉煌关于梦的诗歌第4篇《青春—我的梦为你盛开》子夜我的思绪飞越了银河在沉沉的思念中睡去梦里有你模糊的脸真实的怀抱曾经傻到让自己为思念而活让你成为生命的全部让每一个梦境为你盛开让没一秒钟为你溜走让每一次心跳为你加速让每一次微笑为你流露让每一滴泪珠为你坠落每一次放慢的脚步只为等你曾经许多的每一次都是为你因为年轻我们肆无忌惮因为年轻美妙的好感成了深爱因为年轻把什么都当成了爱因为年轻我们固执且执着因为年轻我们不轻易放下因为年轻所以刻骨关于梦的诗歌第5篇梦,书中的草地诗歌梦,就是一种解脱,令人痴迷。
我曾做过一个梦,一个角落,放着又旧又精美的书。
我坐了下去,吹了吹灰尘一翻开,却来到一片草地。
那里是金色的。
周围并没有树,然而,地上却满是树叶,一拿起,却听见树叶的悲伤。
又来到了一个地方,这是一片海。
海水给我演奏,它仿佛有生命一样,通过歌给我讲它的经历。
现实把梦打破。
诗歌题材分类汇编
2014-2016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之题材篇一、怀古诗。
1、【答案】(1)春江花月夜(2)“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2、(1)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咏物言志诗1、【参考答案】: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或)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又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作了铺垫。
(2)【参考答案】: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自洁自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或)这首诗在表现山泉的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高考诗歌鉴赏之“六看”(学生版)
高考诗歌鉴赏之“六看”(一)看题目——题目定内容1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风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看题目——题目定内容2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看题目——题目定内容33、表达作者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例1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例2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4分)看作者——作者定诗风2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专题05古诗词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重庆地区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词曲鉴赏(2022·重庆·六年级期末)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夏季。
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
2.云、雨、风、楼。
3.急而大持续时间短大4.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理解。
本文的意思是: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诗歌鉴赏六看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哲理
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1、抓标题 2、抓作者 3、抓注解 4、抓诗句
一、抓标题
洞房昨夜停红烛,
《闺意》
干谒诗 科举考试
待晓堂前拜舅姑。 近试上张水部 之前,向张籍征求
妆罢低眉问夫婿, 朱庆余 意见,表现自己忐
画眉深浅入时无?
忑不安的心理
酬朱庆馀
“长亭”成为一个蕴合着依依惜别之情 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教材中常见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 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 • 楼兰: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从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化碧: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 冤受屈。 •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 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 方。 • 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 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 •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后来常 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关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诗歌鉴赏 四抓 三么
三么
“写什么” (形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学生如何读懂诗歌_全国通用
诗歌教学读懂始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
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第一步.看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1)诗歌类别:怀人诗(2)交代写作缘由和内容:倚窗闻风(3)暗示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思念(4)由“竹窗”二字猜想:可能是个隐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题画诗,内容为绘画之中。
(2)题赠诗,难免夸奖之词。
《内宴奉诏作》(1)侍宴诗,表决心,书壮志。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可看近几年来的诗歌标题,几乎都能从标题上辨别出题材来。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怀人诗鹧鸪天·送人送别诗登金陵凤凰台怀古诗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怀古诗送魏二送别诗春日忆李白怀人诗梦江南闺怨诗醉眠山水诗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实际上对理解诗歌内容起决定性作用。
例如: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题目:《未展芭蕉》学生不习惯结合题目与内容,直接去阅读诗歌内容,结果如坠云里雾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六看读懂诗歌汇编
为越州(今浙江绍兴)的朱庆馀,以这位出自镜湖 (今浙江镜湖)湖心的美女的歌喉抵得一万金,比喻 朱庆馀的诗文功夫,以此打消他的“入时无?”的顾
虑。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解】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 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 为长夜之饮 。
04年甘肃卷
叹世事沧桑,警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 州时所作。(2)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分析:月亮多代表思乡思亲,月圆更代表着家人团圆。结合杜甫忧 国忧民的情怀,可知诗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 人渴望万家团圆(尾句:万里共清辉)的美好愿望。
觉,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 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
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 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
在失意中仍 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
6
《近试上张水部》 《月圆》
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
李白《 哭晁卿衡》 王昌龄《闺 怨》
杜甫的《春夜 喜雨》 陆游《书 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读懂诗歌
石门五中 孟金平
先“懂”后“答”
——古诗词鉴赏规律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是用了抒发情感的,但情感的抒发有的 直露,有的委婉,因此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 体外,还需关注其他——6看
1、看标题
3、看注解
2、看作者
4、看意象
5、看末句
6、看题干
一、看标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 材、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 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表达了仕途上的踌躇满志和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重视注释,挖掘信息
古诗的注释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缘由和 背景以及典故和疑难词句的解释等,对 理解诗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四:看典型意象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九个能代表萧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组成一幅 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天涯游子独行寒秋的内心深处无尽的伤痛。
作用 帮助读懂诗句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 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 孤寂深层原因有关
思考:(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三:看序注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 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 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 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洞房昨夜停红烛, 近试上张水部 干谒诗 科举考试 待晓堂前拜舅姑。 之前,向张籍征求 朱庆余 妆罢低眉问夫婿, 意见,表现自己忐 画眉深浅入时无? 忑不安的心理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典菱歌敌万金。
乍一读这两首诗,还以为是一对恋人的艳情之作。 后来作者朱庆馀把最初为《闺意》的题目改为“近试 上张水部”为何呢? 原来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 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 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官张 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 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 安和期待心情。 而张籍的诗中同样以“明艳”、“越女”比籍贯 为越州(今浙江绍兴)的朱庆馀,以这位出自镜湖 (今浙江镜湖)湖心的美女的歌喉抵得一万金,比喻 朱庆馀的诗文功夫,以此打消他的“入时无?”的顾 虑。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江城子
【注解】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 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04年甘肃卷 叹世事沧桑,警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注释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 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答:⑴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⑵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 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 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 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 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6
《近试上张水部》 《月圆》 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
李白《哭晁卿衡》 王昌龄《闺怨》
杜甫的《春夜喜雨》 陆游《书愤》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抗金杀敌, 辛弃疾 收复失地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交代晚年 破纸窗间自语。 处境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 觉,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 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 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 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 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
问: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 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 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诗者,情也。诗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而情感往往 与诗人个人经历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大有关联。
特别要注意的诗人:李白、陆游、辛弃疾、欧 阳修、苏轼、杜甫、岑参、王昌龄、柳永等, 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特别要注意的时代:金陵六朝、南北宋抗金、 北宋变法、盛唐晚唐、安史之乱、明末抗清等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 州时所作。(2)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分析:月亮多代表思乡思亲,月圆更代表着家人团圆。结合杜甫忧 国忧民的情怀,可知诗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 人渴望万家团圆(尾句:万里共清辉)的美好愿望。
二:看作者
(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