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相关术语
生态学专业英语词汇
《生态学专业英语词汇》一、生态学基础词汇1. 生态系统(Ecosystem)2.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3. 生态位(Niche)4. 食物链(Food Chain)5. 食物网(Food Web)6. 生物量(Biomass)7. 生产者(Producer)8. 消费者(Consumer)10. 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二、生态学过程与现象1. 竞争(Competition)2. 捕食(Predation)3. 共生(Symbiosis)4.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5. 生物放大(Biological Magnification)6. 生态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7.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8. 碳循环(Carbon Cycle)9. 氮循环(Nitrogen Cycle)10. 水循环(Water Cycle)三、生态学分支与研究方向1.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2.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3. 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4. 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ry Ecology)5. 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6. 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7.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8.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9. 乡村生态学(Rural Ecology)10. 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四、生态学实验与技术研究1. 生态调查(Ecological Survey)2. 样方调查(Quadrat Sampling)3.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4.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5. 地理信息系统(GIS)6. 生态模型(Ecological Model)7. 生态模拟(Ecological Simulation)8.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9.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10. 生物指示物(Bioindicator)五、生态学政策与管理1. 生态保护(Ecological Conservation)2. 生态红线(Ecological Red Line)3. 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4.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5. 生态风险评估(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7. 生态文明建设(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8.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9.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10.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六、生态学理论与概念深化1.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描述能量或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
(完整)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自主整理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尺度 (scale):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境(habitat):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在其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气候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小气候生物群系:如热带森林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德国有机化学家J。
Liebig(李比希)在研究植物时发现: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内容: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Blackman限制因子定律::除了最小因子外,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有限制性现象。
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小、最适、最大“三基点”。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1913年美生态学家V。
E。
Shelford 认为: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或生态价:每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驯化:生物借助于驯化过程可以稍稍调整它们对某个生态因子或某些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在生物系统中的流动。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特定地点或区域。
它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相互作用,产生特定功能和生态过程。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大小、密度和组成取决于出生、死亡、迁移和繁殖等因素。
栖息地(Habitat)栖息地是指生物种群或个体居住和繁殖的特定地理区域。
栖息地提供食物、水和庇护所,并满足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群落是指同一区域内各种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和相互作用的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生存所需的生态因素。
共生(Symbiosis)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其中两者从中获益。
共生可以是互惠互利的,也可以是一方获益而不损害另一方的。
食物链(Food Chain)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物通过食用其他生物得到能量的步骤。
它通常包括多个级别,从生产者(植物)到消费者(动物)再到更高级的消费者,形成能量转移和传递的链条关系。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社会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
它衡量了消耗或污染资源的数量,并将其与地球提供的可持续资源量进行比较。
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是指目前数量很少,并且有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
它们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工程利用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来恢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
它包括使用植被、建设人工栖息地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法来维护生态平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学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以下是几个生态学中常用的重点名词的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的是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
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要素构成,包括物种、栖息地、水、土壤、气候等。
2.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群体。
种群研究关注个体数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以及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
3. 群落(community):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共同栖息在相同地域内。
群落研究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面的多样性。
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对维持生命的持续演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包括物种的食物来源、栖息地要求、生活习性等,与其他物种形成互补或相互竞争的关系。
6. 演替(succession):演替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或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从原始状态到相对稳定的高级群落。
演替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它们是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过程。
7. 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捕食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被捕食者则被捕食者捕食。
这种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能量和物质的转移方式,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8.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衡量个体、群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程度的指标。
它包括个体或群体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可以用来评估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学:生态学是讨论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范围,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macroclimate:指离地面L5m以上的气候,是有大范围因素所打算的。
小气候microclimate:小环境中的气候。
4.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行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5.生态环境:讨论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进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o6.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进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整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存生长繁殖或集中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7.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养分成分。
8.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学常用名词解释
生态学常用名词解释英美(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学说)苏联建立了植被等级分类系统称为地植物学北欧群落分析法瑞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称为植物区系学派生境(植物个体或群落具体生长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和)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生态因子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规律:环境中的各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2主导因子作用规律: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所必须的,但起决定性为主导因子.3阶段性⋯:植物对因的需要是分阶段的,植物一生中并不需要一成不变的因4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因子在需要量上有大小之分,但生理作用上却同等重要,如微量.5可调节性和有限补偿作用:虽然不可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调节和相互补偿的)生理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吸收利用的波段,在0.38~0.74um间)耐阴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下能否完成生长)耐阴性意义(1育苗:调节光照强度 2 造林:选择造林地点、配置混交树种、确定造林密度)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积温植物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或某个生长发育阶段,通常需要的温度积温,分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k=(t-t0)物候在季节性明显的地区,植物适应与气候条件节律性变化的结果,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节律寒害原因低温造成植物新陈代谢絮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 是构成植物的无机物之一 2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光合作用要水提供原料,水解作用要有水参与,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及在体内的运转和利用都离不开水。
水使树木的一些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其保持其功能,树木也需要蒸腾调节温度)蒸发散土壤水经树木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而进入大气,蒸作用称巨大地形对森林分布影响(1 山脉走向和排列(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 2 河流水系 3 海陆分布距离,在我国自东南向西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流逐渐减弱,依次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极端干旱相应植被为森草荒。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各种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的有机阶段和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指人类社会本身及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环境的变化,这里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过程。
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6、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7、建群种:建群种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建群种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
如油松是燕山油松林内的主要层(乔木层)的建群种。
建群种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占绝对优势,但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术语
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术语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不同物种(speciess)在一定地域内共存的程度,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
生物多样性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物种有机体的数量和多样性,是“生物圈”不断发展过程进化的核心概念。
它表现为一定区域内的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基因分异、生态系统复杂度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2 生物多样性之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生物圈演化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帮助维持地球的稳定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以许多种生物有机体的缩写,它的状态是某一一定地域内物种的相对数量和多样性的综合表现。
它不仅仅关乎表象的形态多样性,更关乎某一地区的物种数量、分布格局,以及物种之间的关系,包括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
因此,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和保护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种收益,它不仅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环境影响,也是科学研究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维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除了保护物种外,还应该保护特定的生物群落,即物种的组合和结构,以及保护这些物种所处的特定环境,环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变化和转换。
针对这几个方面的保护,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即自然科学、法律法规和社会关系(联结治理),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球生物多样性问题。
自然科学保护方法主要是搜集动植物种群资料,了解物种繁衍特性,从而控制物种的群落复原和种群恢复。
例如,繁殖生态技术的应用。
法律法规保护方法是关于保护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的法律,以及对其违反者及违规者的处罚,以确保物种能够长期繁衍,为环境服务。
社会关系(联结治理)保护方法指的是社会之间进行合作,吸引界管理者和社会参与者一起发挥管理作用,以实现社区驱动和自发管理。
例如,社区驱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生态学名词解释汇总
生态学名词解释汇总1.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领域。
生态学关注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 种群(Population):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同一时间内共同生活的同种个体的总体。
3. 群落(Community):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生活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种群的总体。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如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功能单元。
5.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指大气中的氮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包括氮的固定、氮的硝化、氮的还原和氮的硝化等过程。
6. 水循环(Water cycle):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液态、气态、固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过程。
7. 能量流动(Energy flow):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一个组分到另一个组分的传递过程。
能量最初来自太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然后在食物链中从一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更高级的消费者传递。
8.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 共生(Symbiosis):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惠共生、寄生共生或共生共生等形式。
10. 拟态(Mimicry):指一种物种演化出与另一种物种相似的外貌或行为,以获得某种进化优势,如避免捕食或获得食物。
11.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生物种群对于环境的特定方式利用的总体。
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所占据的生活方式。
12. 天敌(Predator):指以其他物种(猎物)为食的动物。
天敌与猎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13. 食物链(Food chain):指描述食物关系中不同生物群落之间的能量流动和转化的一种图示形式。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2.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4.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密度;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成为限制因子;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限度,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7.狭温性动物:对温度的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与最适温度相近,只在较窄温度范围地带分布的生物广温性动物:对温度的生态幅较宽,能够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生活的生物8.协同进化:1一个物种在进化上的变化同时改变了该物种相关的其他物种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导致相关物种的改变,反过来又对该物种的变化施以影响的过程2两个或更多相互作用的物种,其各自的进化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这一机制成为协同进化;9.内稳态: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10.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11.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称为光合能力; 12.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和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的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13.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14.生物学零度: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15.有效积温: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为有效积温;16.驯化:由实验诱导的生物对温度耐受性限度改变的影响17.气候驯化:在自然界中产生的生物对温度耐受性限度的改变的现象,需要时间18.贝格曼定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19.阿仑定律: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阿伦规律;20.湿生植物:通常是指一类生长于隐蔽潮湿环境中,抗旱能力弱的植物,这类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供氧21.中生植物:指一类具有一套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与功能的植物,这类植物根系与疏导组织比湿生植物发达,叶面有角质层;22.旱生植物:是指一类生长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带,抗旱能力极强的植物,叶片极度退化为针刺状,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23.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化合物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24.土壤结构: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25.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6.单体生物: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27.构建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个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构件发育的形式和实践是不可预测的28.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互相作用29.世代时间: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到子代再产子代的平均时间30.生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31.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32.集合种群动态:被占据生境斑块的比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33.存活曲线:以相对年龄平均寿命百分比为横轴,存活数的对数为纵坐标而化成的曲线;34.内禀生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材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瞬时生长率;35.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36.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37.局域种群:指的是同一个种的,并且以很高的概率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38.斑块:指的是局域种群所占的据的空间区域;39.哈温定律: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让他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40.多态现象: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型41.适合度: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对环境适应的量化特征,以及在进化过程中继续往后代传递的能力的指标;42.遗传漂变: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的种群中更明显;43.遗传瓶颈:一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原因数量急剧下降44.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差异越来越大45.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46.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47.婚配制度:是指种群内婚配的种种类型,包括配偶的数目,配偶持续的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48.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49.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50.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研究方面: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即相互动态;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51.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5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53.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54.盖度: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55.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6.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57.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58.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是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59.趋同适应: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60.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过渡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61.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62.演替: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63.原生演替:在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发生的演替;64.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上发生的演替;65.先锋种:再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能够耐受极端局部环境条件且具有较高传播力的物种;66.先锋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动能的群落67.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68.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69.演替系列: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群落演替渐变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为演替顶级70.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71.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和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72.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中的总和;73.生态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把通过个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锥体;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来表示,就得到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三类锥体合称生态锥体,即生态金字塔;74.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75.同化效率: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76.消费效率:指n+1营养级消费的能量占n营养级净生产能量的比例;77.生态危机: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78.稳态机制: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一种结构上、功能上、能量输入和输出上稳定的状态,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平衡将受到破坏,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仍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的状态,叫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两层含义:抵抗力:系统保持现行状态的能力;恢复力: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79.正反馈: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开始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负反馈:、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反变化,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态;80.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81.生物生产:指生物形成自己的体躯或者遗留给子孙的过程;82.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由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过程;83.次级生产: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即异养生物的再生产过程;84.总初级生产量: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量85.净初级生产量:指植物可供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利用的能量,表现为植物的生长与生殖;。
生态学术语库
生态学术语库引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态学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功能性单位。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要素等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小范围的湖泊或森林,也可以是一个大范围的地区。
2.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特定地区的各种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物种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和捕食关系。
3.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的种类、数量和遗传变异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二、生态相互作用1. 共生(Symbiosis)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可以是互惠互利的。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利共生(双方都从中受益)、寄生共生(一方从中受益,另一方受损)或中性共生(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影响)。
2. 捕食(Predation)捕食是指一种物种捕食另一种物种的行为。
捕食者通过捕食其他物种获得能量和养分,同时控制被捕食物种群的数量。
3. 竞争(Competition)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争夺有限资源(如食物、水源或栖息地)的过程。
竞争可以是直接的(如争夺同一食物源)或间接的(如竞争控制物种的数量)。
三、生态位1.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生活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它由物种的生活习性、生存需求和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决定。
2.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基础生态位指物种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可以占据的全部资源利用范围。
它是指物种潜在的生态位,但在实际生态系统中可能受到其他物种的限制。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土壤质地:土壤机械成分的组合的不同百分比。
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完整版)生态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食物链:各种生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获得生存、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的关系在生物间进行传递,如食草动物取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这种不同生物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链锁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
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例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生态适应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如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它们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会在外形、习性和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别,这种适应性变化被称为趋异适应。
生态学英语名词解释
生态学英语名词解释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很多专业术语。
本文将为您
介绍一些常用的生态学英语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相关的英文文章和研
究成果。
1. Biodiversity -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Habitat - 栖息地
栖息地是指为某种生物提供生存和繁殖条件的自然环境或生态
系统。
3. Community - 群落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4. Ecosystem -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生物、土壤、水和气候等环境因素。
5. Biome - 生物群系
生物群系是指在地球上不同地区、具有相似气候和生态条件的生物群落集合体。
6. Endangered species - 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是指受到威胁、数量锐减、分布范围缩小的物种。
7. Conservation - 保护
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或破坏已经发生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8. Pollution - 污染
污染是指环境中某些物质或能量的浓度或强度超过某种生态系
统或生物种群的容忍限度,而对生态系统或生物种群造成损害的现象。
9. Climate change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长期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2.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即影响有机反应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即生物的栖息地3.生态因子:环境中间接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子生存因子:(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4.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5.阈:是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生物产生可见作用的最低量6.率:以变化量除以时间,表示某种改变随时间的变化速度7.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8.最适度:生物平均产量最高而变异系数最小的某环境因子的量9.适应组合: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都存在着形态适应、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但是对某生物环境条件的适应通常并不限于一种单一机制,往往要涉及一组或一整套彼此相互关系的适应性10.限制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称为限制因子一般情况下两类生态因子最容易起限制作用:1有机体十分需要而环境中含量很低的物质和元素;2有机体对其耐性限度低,而在环境中又易变化的因子11.耐受定律: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技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最强,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12.生态幅:又称生态价、耐受限度或适应幅度,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生态因子最高、最低(或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13.耐受冻结:动物可以耐受机体中水的结冰,如摇蚊幼虫14.超冷:是指体液的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如小叶蜂15.两极同源:南北两半球中高纬度的生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称为两极同源16.热带沉降:即某些光温性和广深性的冷水种,其分布可能从南北两半球高纬度的表层通过赤道区的深水层面而连成一个分布(赤道区沉降至深水层)17.范霍夫定律(Q10):体温决定有机物的代谢强度,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化学过程的速率即加快2-3倍,即Q10=T/(T-10)=2-318.生物学零度:是指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下限:即生物发育的起点温度19.积温:通常把生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发育阶段的积温Σ(Ti-T0)20.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规律21.周期性变化:是指同一种浮游生物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或经过若干个世代以后,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22.海水的盐度:当糖类全部转化为氯化物,溴和碘已为氯所取代,所有有机物已经完全氧化,1kg海水中所含有的全部可溶性无机物的总克数,以S‰或S表示23.随渗:水生生物体内的渗透压与环境一致,如海蚯蚓24.调渗:外液化学成分波动很大时,内液化学成分和渗透压仅有较小变化,显示一定调节能力25.离子系数:水体中1价阳离子和2价阳离子的比值(M/D),看作水的生态质量的一个指标26.呼吸系数(呼吸R1Q):有机体呼吸时排除的CO2和所消耗的O2量之比27.临界氧量:环境的含氧量降低到一定的临界时,动物对氧的呼吸率就发生显著的变化,以至于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强度,这时的含量称为临界氧量28.窒息点(氧阈):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称为各种动物的窒息点29.基底:是指动物在全部或部分生命活动过程中,于其表面栖息或在其内部生活的物质30.种群:是占据某一地区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31.种群密度:是一个相对的度量,它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有机质的量32.阿利氏规律:每一物种都存在着自己的最适的种群密度,并且按照环境的具体条件而改变其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会引起抑制作用33.种群的年龄分布:是指种群中各年龄组在种群内所占的比例,即各年龄级的相对比率34.个体的异质性:种群中个体存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别称为个体的异质性,是物种最有效的利用生活资源的一种重要适应35.选择指数:用某种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百分率(r x)和在饲料基础中的百分率(P x)的对比,作为动物对此种事物的选择指数,即E=r x/P x36.生理寿命:是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的最大寿命37.生态寿命:指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实际平均寿命38.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老年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生理寿命的平均死亡率39.实际死亡率: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平均死亡率,实际种群活到生态寿命时的死亡率40.存活曲线: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个体或存活率为纵坐标得到的曲线41.内禀增长力:是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42.领域制:是指某种动物的个体或特定群体(配偶或家族)占据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地域43.周期增长率(A):种群以每年(或其他时间单位)为以前一年(Nt+1)/Nt倍的速率而增长的增长率,以t为横坐标,Nt为纵坐标,图形成“J”形44.环境负载量:是指一个特定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态姿态说能支持的种群有限大小,即种群的增长水平(环境负荷量、环境容纳量)45.生物群落:生活在同一生境,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的集合体46.多度:是指群落中各物种的个体数量47.相对多度:是指群落中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群落总个体数量的比例48.群落的演替:在一定区域内,群落有一个类型有顺序的转化为另一个类型的过程49.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包括营养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超体积生态位50.食物网:生物群落中,所有食物链相互交叉所形成的食物链网络51.物种多样性:是指构成群落的物种数目,及群落异质性,各物种种群的大小和数目52.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处于顶级群落的相对稳定状态,即生态平衡状态,包括一定时间内维持种间相互组合和数量关系的能力,以及受搅动时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53.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增多、种群密度增长和生产力较高的现象,如湿地54.共位群:同一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组合55.生态等值者:私利隔离条件下,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组合56.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预期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信息联系的统一体57.物质循环:是指生物圈里任何物质或元素沿着一定路线从周围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周围环境的循环往复过程58.营养物循环:生物所必须的化学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运动59.营养物的再循环途径:是指系统中可供自养生物重新利用的营养物的生成,或者说营养物从生物返还环境的过程60.下行效应:是指生态系统中较高营养级上的生物对较低营养级生物及理化环境的控制或调节作用61.生态效率: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上的能量流之间的碧绿是能量传递效率,这些比率比百分比数表示通常称之为“生态效率”62.微型食物网:是指在超微或超微浮游植物之间构成的食物网63.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而改变,亦即生态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而取代直到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64.顶级群落:是演替系列中最后的稳定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65.演替系列: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群落由一个到另一个的整个取代66.生态系统的演化: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自身的发生(起源)、发展(进化)过程,即生态系统的发展史67.现存量(生物量):是指水体某一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有机质的重量68.水体鱼载力:水体单位面积内生态能维持的最高的鱼重量69.生产力:是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水体积内所产生的生物有机质的重量70.周转率:一定时间内新增加的生物量(P)与这一段时间内平均生物量(B)的比率,即P/B71.周转时间:周转率的倒数(B/P),它表示生物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72.初级产量: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合作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所含合成有机质的量73.次级产量:异养生物在单位时间内同化、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储存的有机质的量74.林德曼定律:描述被植物固定的能量按照10%~20%的效率沿食物链向下传递75.初级生产量:自养生物所固定的总能量或所合成的全部有机质的量76.初级净产量:自养生物本身呼吸消耗以外剩余的能量或有机质的量77.群落净产量:整个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所固定的能量除去全部生物呼吸消耗以外的剩余部分:78.胞外产物: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经常向水中释放溶解有机质(DOM):这一部分有机质可占光合作用的相当比重79.水柱呼吸量:代表水层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也就是黑瓶中氧的消耗量,主要包括富有植物本身亦即细菌和富有动物呼吸的耗氧量80.新生产力:由新生的营养盐所支持的那部分生产力81.他感作用:植物的分泌物对其本身或其他植物有不良影响(种间竞争)82.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DOM转化为POM(细菌本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力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物,这一过程叫微生物环83.日粮:即指动物每天所食的饵料的湿重和动物本身体重的百分比,常用来表示摄食强度84.形态土壤指数(MEI):从水中磷、氮等营养盐类含量和水的深度等非生物因素来估计鱼产力MEI=TDS/Z或λ/Z,TDS:溶解固体总量(mgh)λ:电导率Z:平均深度(m)85.富营养化:由于人类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胃寒的一种污染现象86.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TSI):根据透明度、Chla、总磷、COD等单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的综合指标87.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的能源,无或少废料以及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8.赤潮:是海洋或近海水养殖水体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殖而引起变色并使海洋动物受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89.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生态系统在自然和认为影响下出现的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的变化,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生态环境的变化90.生态恢复:是针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而言,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91.恢复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对人为干扰引起的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行恢复的科学92.胁迫(应力):是指由于外部的力,不均匀的温度等引起的一个弹性物质的变形或应力变化93.胁迫效应:描述各种因子能引起一个有机体的正常胜利状况的一些可检出的变化,或是引起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天然状况的一些可检出的变化94.水污染: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水的任何有益的用途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害,即水体进入某种污染物使水的质量恶化并使水的用途受到不良影响95.背景值(本底值):是指未受到人为影响或者基本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物种的天然含量或浓度96.生物降解: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物质进行破坏的矿化作用和过程97.同化容量:Cairms(1997)人为在生物效应浓度之下的同化容量98.生物多样性:一般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即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9.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伙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100.生态锥体: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数量、生物量流动,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把能量、数量、生物量变化画成图,都是呈现锥体型(即金字塔型),统称为生态锥体101.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看,生物适应于不同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102.拮抗作用:多种离子在水中共同存在使毒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103.平衡溶液:各种盐类混合后,产生的毒性等于或者大于同浓度的两种溶液毒性之和104.协同作用: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毒性等于或大雨同浓度的两种溶液毒性之和105.水呼吸:是一个综合的耗氧过程,包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富有动物的呼吸,以及细菌对溶液悬浮有机质的分解106.原始合作: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受其益,但而者之间并非不能分离的一种种间关系107.食物链:生产者形成的有机质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移动的途径108.“库”:物质循环中某些生物或者非生物环境中某化学元素的数量109.生活型。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知识讲解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知识讲解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它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生态价)(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重要,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需要的生活条件。
小气候:指进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每种生物的分布区室友它的生态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内稳态只是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阳光谱的有限带。
*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红光合成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这是光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典型例子。
光合能力:当传入芙蓉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生态学术语解释
生态学术语解释生态学术语解释1. 引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在生态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定的术语和概念。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态学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核心内容。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群体和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
它包括各种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如土壤、水体和大气。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等重要的生态过程。
3.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方式。
它与物种的角色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竞争,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种群种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中的个体具有共同的基因特征,并通过一定的交配和繁殖行为来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种群的生存和繁衍状况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5. 群落群落是一组生物物种在特定区域内共同存在的总体。
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与环境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络。
群落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6. 生态位多样性生态位多样性是指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态位多样性反映了生物群体对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程度。
生态位多样性的提高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外部干扰能力。
7. 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会发生变化。
生态演替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其中初级演替是在没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而次级演替是在已经存在生物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
8.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于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人类消耗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差异,评估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程度。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学术语解释:
1.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群体。
2.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包含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等)的完整生态单位。
3.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职位,包括其生存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4. 生物量(biomass):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物质的总量,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5.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包括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废物等。
6. 生态位模型(niche model):是一种预测生物种群在特定环境中分布和丰度的数学模型。
7. 生态扰动(ecological disturbance):指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事件,如火灾、风暴、人类活动等,都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种研究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跨尺度学科,主要关注生态系统中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
以上是一些生态学的常见术语,它们对于我们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广义的生态学名词解释
广义的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领域,涵盖了广泛的概念和术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广义的生态学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于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生态学旨在揭示各种生物群体如何相互影响和适应其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物群体(生物群落)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生物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物种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集合体。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可以互相依赖,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和生态关系。
生物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单位,其物种组成和结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集合。
种群研究关注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种群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食物链(Food Chain)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中,生物作为食物的来源,被食物链上一级的物种所捕食。
食物链通常由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等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和食肉动物。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种物种在其所处生态系统中的特定角色和功能。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不同,避免了资源竞争。
生态位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生境、食物来源等方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特性——E. 溶解性
❖由于其极性,水是强溶剂 ❖几乎所有物质多少都可以溶于水 ❖几乎所有的水都含有一些溶解物质:
➢雨水含有溶解气体和微量矿物质 ➢湖水和河水含有 0.1-0.2‰ 溶解矿物质 ➢海洋含有 35‰溶解矿物质
水的特性——F. 光学特性
• 水表面反射5~10%
• 吸收: 最先吸收红外、紫外和长波光——红色 光,短波光吸收相对较弱——绿色光
类的有机体产生彼此相似的特征的过程;或者是 对特定的选择性条件产生相似的适应性反映。
e.g.:全球分布的红树植物,具有典型的革质或
肉质叶、支撑根、胎生viviparity种子;沉水
植物的茎叶的适应
• 适应辐射Adaptive radiation:从同一个
祖先向不同方向发育出不同类型以适应显著不同 的生活方式。从一个祖系而来的大量遗传趋异使 得很多新种得以出现,每一新种适应于利用新的
的可变环境因子为条件,如温度、酸度、盐度等。
条件是不可消耗的 not depletable
• 资源Resources: 有机体利用或消耗 deplete
的任何东西属于资源,如:花蜜是蜜蜂的资源, 光是所有植物的资源,水是所有生物的资源…
• 环境变化Environmental variation:大多
局部地区的水循环,示主要途径
地球上水主要的库—体积和平均滞留年限(mean residences times) (仿 Brown 1983修改)
库
体积 (×103 km3)
百分比
循环时间 (年)
海洋
1 370 000 94.202 3 000
地下水
60 000 4.126 5 000
(积极交换的地下水) (4 000) (0.275) (300)
蒸发热 蒸发 1 g水所需要的热 0℃, 597 cal 或 2498 J
能
100℃, 536 cal 或 2243 J
热导性 在1℃ cm-1 梯度下穿过 0℃冰 0.022
1 cm2 横截面的热通量 0℃ 0.0055
(J cm-1s-1C-1)
20℃ 0.0060
40℃ 0.0063
水的特性——D.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现象
➢ 稳定的温度环境
➢ 支持自身重力的能量消耗少乃至无 (浮力)
➢ 利于运动
❖ 不利方面Disadvantages:
➢ 氧气含量低 (溶解度低, 扩散受限制)
➢ 水的粘滞性限制retards 生物的运动(某些生
物具有流线型身体, 其它的具有降落伞). ➢ 光照可能不足
水生生物达成中性密度的途径
• 减少 (真骨鱼类bony fish) 或除去 (鲨鱼 等) 硬骨骼部分
(insects)
2. 水的性质和水循环
2.1 水的性质
极性分子a polar molecule
→是离子和极性溶质的良好溶剂 →氢键hydrogen bonds, 亲和力cohesive、
粘着力adhesive、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热力学特性 →光学特性
水的特性—A.密度
环境条件
物种在环境条件方面表现的一般模式图
• 另外两个因子使得耐受限的确定变得复杂 化:其一,物种能在生理上适应某些环境 因子;其二,对一个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取 决于其它环境因子的水平,例如, pH变 化会影响很多鱼类对温度的耐受性
• 动物和植物都进化出了很多逃避机制,如
迁徙 Migration (birds & insects etc.), 冬 眠hibernation (e.g. squirrel, snake),蛰 伏 dormancy (plant), 滞育diapause
类所能生存的条件范围
• 最适Optimum 最适合有机体的狭窄的环境条
件范围
• 调节者Regulators:不论对于温度、 pH
或溶解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物
• 顺应者Conformers:内环境随外部条件变
化的生物
1.2 生态学定律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任何生物学过程都受对其需求而言
资源或新的(或新腾出的)生境。e.g.:
Victoria湖的丽鱼科鱼类 (Mwanza Gulf的东非人 称为 furu,意为漫游者/流浪汉 ,wanderer)
▪同一祖先 ▪相对短的时期
进化出多样的形态、色彩、行为模式
令科学家高兴的是,新种的出现、改变和消失, 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他们的眼前
丽鱼科鱼类的适应辐射(趋异)——从少数祖先 产生出很多种类,是最令人惊叹的事件之一, 而且作为活的有机体,其进化的各个不同阶段 都可被观察到
a. 表面张力 水分子间的氢键——水的表面张力 比水重,但腿上的微绒毛分散重量
b. 毛细管现象
(a) 毛细管中,粘着力 adhesive forces 把水
分子吸向管壁,其他分 子受亲和力影响而被吸 上
(b) 较粗的管子中,少量
水分子被吸向管壁,粘 着力不足以克服容器表 面下水分子的亲和力, 水面仅稍许升高
• 充气的鳔 (植物也有类似现象!) • 积累脂质等代谢产物 • 含较高的水分
一些水生生物的运动方式
2.2 水循环 The Hydrological Cycle
水圈循环示意图
水的自然循环——降水→地下水或地表河流→海洋。任何静 止的水体,从树叶上的水滴到整个大洋的表面,都在不停蒸发。 蒸发向大气补充水汽。即使是在积贮了千万年的冰川和冰帽、 深海以及地下的水,都通过降雨或降雪的补充,而与地表水和 大气中水汽联系在一起
Common Ecological Terms and Laws 生态学术语和法则
1. 生态学术语和法则 1.1 生态学术语 1.2 生态学定律
2. 水的性质和水循环 2.1 水的性质 2.2 水循环
1.1 生态学术语
• 环境Environment:有机体生活的生物和非生
物环境surroundings,包括温度、光照强度等,
相对最少的因子所限制。亦即,个体或种群的生 长受其所需必需营养物中最少的一个的限制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物种的分布受有机体耐受范围最窄
的环境因子所控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之内
存活 生长 繁殖 有 机 体 表 现
温度
密度
30℃ 0.99565 20℃ 0.99821
10℃ 0.99970
4℃ 0.99997
0℃ 0.99984
0℃冰 0.917
水的密度特点导致水温的分层stratification现象
水的特性—B.粘滞度 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粘滞度下降
水的特性——C. 热力学特性
• 高比热high specific heat——利于有机
数有机体都面临着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外部环境的 连续变化,有些环境因子每秒或每分钟都在改变, 如光照强度;另一些因子则有日变化、季节变化 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变化(如冰川周期)
• 生境/栖息地Habitat :动物或植物正常生
活的地方,通常以优势植物类群或特定物理特 性为特征,如溪流生境、森林生境
• 适应Adaptation :有机体所具有的有助
• 散射: 短波光强烈——洁净水的颜色;当含悬 浮物增加时,长波光散射增加—浑浊
Iz=I0+e-εz
ε垂直消光系数,可从实测计算而来ε=[1/z2.303(lgI0 -lgIz)]
• 水下10m,光照仅为水面的
水生的利弊Pros and Cons of aquatic life
❖ 优越性Advantages:
冰川/冰盖
24 000 1.650 8 600
湖泊/内陆海
230 0.0158
10
土壤水 大气水
0.022%
82 0.0056
1
14 0.00096 0.027
河流
1.2 0.00008 0.032
• 泛化种Generalist:对食物、生境等适应范
围宽的种
• 特化种Specialist:只利用某一严格生境或
资源的种
• 特化Specialization:形态或功能上的适应,
使得个体特别良好地适应于某一严格的生境、 资源或环境条件;这种限制的进化过程
• 生态耐受性Ecological tolerance 一个种
以及对所研究个体产生影响的所有其他生物。
• 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非生物成分,
影响特定有机体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非生 物环境因子包括土壤、水、空气、光、营养盐 等等。
• 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对特定有机体产生
影响的生物成分,即该有机体与其他有机体的 相互关系。
• 条件Conditions:引起有机体对之作出反应
于生存或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可以是行为、
形态或生理的特征。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顺应/驯化Acclimation:较长时间暴露于
特定条件下,个体的生理速率或行使某一功能 的能力发生的改变
• 适应环境Acclimatization:对于环境条件
变化,有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形态的改变
• 趋同Convergence: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
体维持稳定的体温;使海洋和大水体保 持较小的温度变化
• 高蒸发热 (或潜热latent heat)——蒸发
的冷却效应
• 冰比水轻——避免环境极端化
水的性质——热力学特性
性质 定义
值
比热 将 1 g 水温度升高 1℃ 1 cal 或 4.2 J 所需的热能
融化热 把 1 g 0℃ 的冰融化成 80 cal 或 335 J 0℃的水所需要的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