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铁路信号施工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工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工技术标准引言铁路信号施工技术标准是为了确保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而制定的标准。

本文档旨在规范铁路信号施工的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过程和结果符合相关法规和要求。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工程准备 - 铁路信号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工程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范围、施工周期、人员配备、材料准备等。

- 根据施工范围和周期确定施工计划,并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确保施工进度。

1.2 安全准备 - 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明确安全责任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 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安全评估,包括环境条件、施工设备等,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

2. 施工过程2.1 施工流程 - 根据施工计划,按照铁路信号施工流程进行作业。

- 进行信号设备的拆除、安装和调试等操作,确保施工过程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2.2 施工方法 -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

-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顺序,合理规划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

2.3 施工质量控制 -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测,保证信号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3. 施工后的管理3.1 文档整理 - 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整理,包括施工计划、工程图纸、施工日志等。

- 文档整理工作有助于今后的施工管理和维护工作。

3.2 安全评估 - 对施工后的信号设备进行安全评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安全评估结果应进行备案,以备今后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4. 监督和验收4.1 施工监督 - 对信号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按照规范进行。

- 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

4.2 施工验收 -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确保施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 风险管理5.1 风险识别 - 在施工前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风险隐患。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设计与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设计与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艺设计与技术标准信号⼯程施⼯技术及⼯艺标准⼀、室外电缆⼯程1)、挖电缆沟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0.8⽶(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距路基⼟⾯不得少于0.4⽶)。

4.平⾏于股道的⼲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距离不少于2⽶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不少于1.7⽶。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线间距为4.5⽶时,不得少于1.5⽶)。

2)、电缆敷设:1.信号设备所采⽤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施⼯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定的⾃然弯曲,其附加长度,⼀般包括:(1)室内储备量为5⽶(另加实际引⼊和做头所需长度);(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及做头各2⽶;(3)桥、较⼤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并能满⾜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

桥⾯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防护钢管外⽔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

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

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0.1⽶。

铁路信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1)、挖电缆沟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米(线间距为米时,不得少于米)。

2)、电缆敷设: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

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

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

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

Road & Bridge︱178︱2017年4期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毛 签 魏夕淞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5350摘要:综合接地系统工程的建设贯穿整个铁路建设,且多为隐蔽工程,严格把控各环节施工质量,确保后续各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中交二航局成贵铁路项目综合接地施工,介绍综合接地系统构成及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为今后高速铁路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注意事项;综合接地系统中图分类号:U2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4-0178-021 什么是综合接地系统 国际上对接地系统总结了5个理念:分流、屏蔽、接地、布线、等电位联结。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电子信息设备电磁干扰及接触(或跨步)电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免遭危险。

1999年8月,秦沈客运专线引进法国的轨道电路装备,依然出现一个问题,电磁干扰依旧存在而且影响极大,所以全线铺设了1条贯通地线,将二者等电位联接后,攻克电磁干扰与接地不容易的矛盾。

高速铁路均采取等电位联接的方法,将铁路沿线的结构物的接地级,以及强弱电等电气装置,通过共用地线联接,形成了一个类似“法拉第笼”的屏蔽系统。

2 综合接地系统作用 (1)降低设备接地电阻接地体是利用混凝土基础内的结构钢筋,导电的混凝土(有一定湿度)与大地大面积接触,具有非常良好的接地性能;结构钢筋作为导电通路,接地联结距离短。

根据接地阻抗公式 Z=22x r z +=,πfL 2=x , Z 和L 成正比,L 变短,Z 变小。

(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为4,防雷为10)(2)降低钢轨电位贯通地线作为牵引回流的附属通道,可承载15~20%回流量,降低钢轨电压,减少对轨旁弱电设备的电磁干扰.(3)接触网闪络保护当接触网断线或闪络击穿绝缘子后,通过提供接地故障电流回路通道,使得牵引变电所尽快短路跳闸,缩小故障范围,同时减少接触网断线时对弱点设备的电磁干扰。

铁路贯通地线标准

铁路贯通地线标准

铁路贯通地线标准
铁路贯通地线标准是指铁路建设中对于地下通道的规范要求,其设计和施工质
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铁路贯通地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铁路贯通地线标准要求地下通道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
标准和规范。

这包括地下通道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固、安全可靠。

其次,铁路贯通地线标准还要求地下通道必须考虑到铁路运输的实际需求。


就意味着地下通道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铁路线路的走向、列车的运行速度、车辆的荷载等因素,以确保地下通道能够满足铁路运输的需要。

另外,铁路贯通地线标准还要求地下通道的施工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监督和检验。

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检验,才能确保地下通道的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此外,铁路贯通地线标准还要求地下通道的维护和管理必须得到重视。

地下通
道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就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地下通道的使用安全和畅通。

总的来说,铁路贯通地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
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监督和管理,才能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和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高度重视铁路贯通地线标准,确保铁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信号施工工艺标准

信号施工工艺标准

信号施工工艺标准为满足铁路建设和运输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铁路信号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为提高施工水平及信号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施工工艺标准如下,望在施工中遵照执行。

信号施工工艺标准编制依据:《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一、通则1、各部安装装置固定螺丝必须紧固,并有防松装置,螺杆应伸出螺母外且外露丝扣必须无锈蚀。

2、各种设备及箱(盒)体无损伤,设备基础不断裂和缺损。

各种变压器箱安装箱盖开盖朝向轨道,即箱轴在箱与轨道之间。

3、各种设备及箱盒内部各种端子和器材必须名称、标记齐全。

4、各种箱盒必须密封良好,箱盒灌胶良好无裂纹,箱盒备用电缆引入口用铁板封堵严密。

5、各种设备建筑限界必须符合维规要求。

6、各种设备地线必须完整、固定良好,且地线电阻符合标准,地线桩完整醒目。

7、室外各种箱盒电缆线头必须加辅助线环,并留有能做2-3次线环的余量(盒子余量用Φ5套筒绕3圈,箱子余量用Φ6套筒绕3圈。

绕圈大小一致,不高于端子),塑料套管长度一致、适当,两辅助线环背靠背上,中间不加垫片。

每根电缆均应加电缆铭牌,备用电缆芯线绕圈并编号(含室内)。

8、室外箱盒软线线头均应绕制线环,绕环线用7×0.52的铜线,胶管长度应一致、适当,绕制线环间必须加垫片。

配线幸免应垂直出线,线把绑扎、固定良好。

9、轨道变压器箱配线采用悬空配线,并用3.0铁线穿胶管制作配线支架。

支架上至轨道箱内固定耳朵下方。

10、设备电话线按设计要求配在箱盒最后两个端子,电话端子使用电缆芯线,引出箱盒外部。

11、定型配线应用扎带绑扎。

二、信号机标准1、矮型四显示带进路表示器出站基础埋设时,要求基础面高出轨面150±50mm。

2、矮型调车或出站信号基础埋设时,要求基础面高出轨面250±50mm。

安装限界突出边缘距本线路中心不小于1875mm,突出边缘距临线线路中心不小于1875mm。

3、高柱色灯信号机安装标准如下:高柱进站信号机最低灯位中心至轨面3500mm;四显示高柱出站信号机最下方灯位距轨面4700mm;两显示高柱调车信号机最下方灯位中心距轨面5300mm。

贯通地线施工技术交底

贯通地线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施工合同段:编号:子处每500m两侧分别计列1根:每个跨线桥处计列4根;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根;每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波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附近)计列2根: 450m站台 (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0根。

5.4 L形连接件:每个按触网支柱基础和箱梁上的每根分支引接线分别计列1个: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波段计列2个; 4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5个。

5.5 C形压接件:贯通地线接续处,每正线公里计列4个;贯通地线横向连接处,每正线公里计列4个;每根分支引接线处计列2个。

5.6.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每正线公里计列4处。

6.路基6.1路基型接地端子:电力及通信信号槽侧壁每500m两侧分别计列1个;每个跨线桥处计列4个;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渡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附近)侧壁计列2个。

6.2贯通地线物理隔离防护: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电缆井计列1根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和2个防护管卡具;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M20水泥砂浆。

6.3区间路基地段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预埋的开槽、回填,防护人工工作量,计列数量同路基段长度。

7.桥梁7.1桥隧型接地端子:箱梁每个水中桥墩计列2个,非水中桥墩计列3个;每个桥台计列2个;每个跨线桥计列8+ ( 4Xn+4)个(n表示跨梁数量,以下同);每跨梁体计列8个。

7.2 L形连接件: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个。

7.3不锈钢连接线:箱梁每个桥墩(含桥台)计列2根; 每个跨线桥计列6+2Xn 根。

7.4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根。

7.5有砟轨道箱梁综合接地7.5.1贯通地线应敷设在通信信号槽下方的保护层内。

即在防水层涂刷后敷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连接后再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7.5.2在桥梁伸缩缝处,贯通地线敷设应考虑余量,符合贯通地线弯曲半径的规定,井采用套管防护的措施。

7.5.3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面应与保护层上表面平齐,图示接地端子仅在每跨梁的小里程侧设置。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铁路线路计算机联锁大修工程,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信号工程质量验收标M 准>、<铁路信号施工规范>、<铁路信号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并符合以下具体标准要求:第一部分室外电缆工程一. 挖电缆沟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0.8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米时,不得少于1.5米)。

二.电缆敷设: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

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80270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80270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1)、挖电缆沟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

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0.8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

4米)。

4。

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米时,不得少于1。

5米)。

2)、电缆敷设: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

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4。

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

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

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0。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最新版本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最新版本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1) 、挖电缆沟1. 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 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 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0.8 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 1.2 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 米)。

4. 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 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 2 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 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 米时,不得少于1.5米)。

2) 、电缆敷设:1. 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 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2) 15(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 倍。

(4) ( )3.4.电缆应缓和115(1)室内储备 量为 5 米(另加实(2)设备间电各 2 米;(3)桥、较大5 米 ,并5.电缆尽量不 5 56.电缆沟内敷设55少于 0.1 米。

7.电缆标、警示 牌设置原则 v:直线段每 50米 设置一个电缆埋设标 ,再隔 50 50米设置一个电5 (1)电缆在转向及5(2)电缆长度超过50 米的直线中间点 ; (3)电缆地下接头I! I! 5(2) 15 (4) ()需在适当地点标明电缆路径8.纽绞电缆敷设前应确认 A 、B 端,并注明标志。

9.电缆警示牌采用路局指定的专用大理石标牌。

3)、电缆防护 1.站内范围干线电缆应全部采用水泥槽或阻燃材料电缆槽防护,电缆槽平整 ,接头无缝隙。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接地连接施工方法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接地连接施工方法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接地连接施工方法1.1.1.1分支贯通地线施工方法(I)分支地线与电缆同沟,敷设在电缆沟或槽的最底层并靠近大地侧。

(2)人工敷设贯通地线时,严禁压、折、摔、扭曲贯通地线,不得在地上拖拉贯通地线。

(3)贯通地线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一IOC时敷设。

(4)接地干线应具有牢固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电气连续性,过障碍处应采取相应的机械防护措施。

(5)桥、隧、路基相互之间的过渡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6)贯通地线的连接宜采用操作简单、连接可靠、经济合理的压接工艺,并满足以下要求:贯通地线的接续和型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

铜质形压接件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满足国家标准《专用纯铜板》(GBl837-80)的相关规定。

压接时,使用压接力不小于12t的压接钳,压接钳具有压接力未达到规定值时不能自行解锁的功能。

连接处采取可靠防腐措施,使用寿命与贯通地线相同且满足免维护要求。

(7)贯通地线施工后应按设计规定的要求对标志进行编号。

1.1.1.2接地连接及等电位连接施工方法(1)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以及接近各种引入线的位置,避免装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

(2)安全地线、屏蔽地线和防雷地线等地线均由综合接地系统引出。

室外箱盒的屏蔽地线、信号机的安全地线、空心线圈的防雷地线都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3)控制台室、继电器室、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机房和电源室(电源引入处)应设置接地汇集线。

接地汇集线宜采用大于30m∏)><3∏]∏ι紫铜排,可相互连接成条形、环形或网格形,环形设置时不得构成闭合回路。

(4)接地汇集线受制造长度的限制需使用多根铜排时,铜排间直接连接的接触部分长度不少于60mm,接触面应打磨后用3个铜螺栓双螺帽连接。

(5)电源室(电源引入处)防雷箱处、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处的接地汇集线应单独设置,并分别与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其余接地汇集线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有绝缘外护套的多芯铜导线或30mm×3mm紫铜排相互连接后与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铁路贯通地线的执行标准

铁路贯通地线的执行标准

铁路贯通地线的执行标准:
铁路贯通地线的执行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要求:国家对铁路贯通地线的质量要求标准很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之后才
可以投入使用。

贯通地线由绞合铜导体和外护套组成,绞合铜导体的排列结构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毛刺以及凸起或断裂的铜单线。

外护套应采用环保型合金材料并应整体无缝紧密包覆在绞合导体外,护套表面应光洁,无氧化变色现象。

2.截面积与规格: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和规格应满足要求。

对于
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宜采用不小于35mm2的裸铜缆。

3.电气性能: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必须全线贯通,接头处应采用搭接焊接方式。

贯通地
线直埋地下,埋深不小于1m,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4.连接与固定: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的连接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进行固定。

5.检测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应对贯通地线进行一系列检测,以确保
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贯通地线拉断力、贯通地线断裂伸长率、贯通地线最大外径、外护套的扩验算、外护套环保性能等。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并投入使用。

路基段贯通地线作业指导书

路基段贯通地线作业指导书

高铁路基段贯通地线施工作业指导书一、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二、技术要求1、路基地段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

2、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分支引线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柱处,分支引接线应弧形下穿电缆槽、水沟等,无明显折角。

3、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

4、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分支引线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柱处,分支引接线应弧形下穿电缆槽、水沟等,无明显折角。

5、路与桥、隧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桥、遂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L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6、声屏障接地在百米段落的中部的某个立柱(靠近接触网支柱)基础内预制接地端子,并与锚栓柱焊接;声屏障接地端子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路基电缆槽接地端子连接。

三、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路基施工时同步完成贯通地线敷设工作,线路两侧均在设计指定位置埋设。

采用人工配合专用机具敷设,敷设后的线缆平直,无损伤。

敷设完成后立即对贯通地线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每隔500米进行一次测试,必要时,增设接地极,确保贯通地线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贯通地线每间隔500m左右用同材质、同规格的铜线横向连接一次,每间隔50m用引接线引出至电缆槽内。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1)、挖电缆沟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0.8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米时,不得少于1.5米)。

2)、电缆敷设: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

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

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

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0.1米。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1)、挖电缆沟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0.8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米时,不得少于1.5米)。

2)、电缆敷设: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

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

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

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0.1米。

综合接地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接地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接地工程贯通地线敷设及连接施工工艺标准目录一、概述 (3)二、依据标准 (3)三、总体原则 (3)四、技术要求 (4)五、贯通地线的材质 (8)六、贯通地线的连接工艺 (9)七、接地端子及接地母排 (9)八、路基地段贯通电缆埋设 (10)九、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18)附图:综合接地系统实施界面示意图 (21)一、概述铁路综合接地就是将铁路沿线的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建筑物、道床、站台、桥梁、隧道、声屏障等需要接地的装置通过贯通地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

同时该贯通地线也是牵引回流的一个主要回路,从原理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通过等电位连接构成铁路的一个等电位体。

本文主要通过京石客运专线综合接地工程讲述了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总体原则,还有涉及到路基、桥梁、隧道、无咋轨道、站台及有关地点接地敷设的技术要求和贯通地线的敷设、及连接工艺等。

二、依据标准(1)《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2)《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3)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4)《四点接口及综合接地系统施工指导手册》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三、总体原则(1)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客运专线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方式。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2)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各专业需要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6)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1)、挖电缆沟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1)站内路肩0.8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米时,不得少于1.5米)。

2)、电缆敷设: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

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

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

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0.1米。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1. 贯通全线的直接埋设的铜缆地线,其截面积应计算确定。

对于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宜采用不小于35mm2的裸铜缆。

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必须全线贯通,接头处应采用搭接焊接方式。

贯通地线直埋地下,埋深不小于1m,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贯通地线间隔一定距离与轨道电路的连接一次,其间隔距离应满足轨道电路调整、分路、断轨检查功能。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连接,必须通过完全横向连接线才能接至无绝缘轨道电路空心线圈或有绝缘轨道电路的扼流变压器中点。

(3) 当上、下行两线的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时,必须增加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完成横向连接并接至贯通地线。

3. 贯通地线的综合使用(1) 通信、信号、红外线轴温监控系统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2) 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接触网杆塔集中地线可接至贯通地线。

(3) 沿线声屏障和隔离网、桥梁栏杆、雨棚等金属构件为防止电磁感应而采用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4) 电力装置地线、电气化接触网地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地线在贯通地线上的连接点的间隔应不小于25m。

4. 贯通地线的敷设(1) 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并应埋在信号电缆下方,与土壤直接接触。

(2) 当信号电缆敷设在石质地带的电缆槽内时,贯通地线应在大地侧电缆槽底部敷设。

(3)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大桥上时,贯通地线宜与桥墩上预留的基础接地体可靠连接。

(4)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长大隧道内时,宜与隧道内预留的接地体可靠连接。

(5) 桥梁、隧道地段、车站范围及牵引变电所附近的区段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6) 客运专线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新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地段宜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7) 160km/h及以下铁路自动闭塞区段、电子设备集中区段可在一侧敷设贯通地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1. 贯通全线的直接埋设的铜缆地线,其截面积应计算确定。

对于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宜采用不小于35mm2的裸铜缆。

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必须全线贯通,接头处应采用搭接焊接方式。

贯通地线直埋地下,埋深不小于1m,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贯通地线间隔一定距离与轨道电路的连接一次,其间隔距离应满足轨道电路调整、分路、断轨检查功能。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连接,必须通过完全横向连接线才能接至无绝缘轨道电路空心线圈或有绝缘轨道电路的扼流变压器中点。

(3) 当上、下行两线的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时,必须增加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完成横向连接并接至贯通地线。

3. 贯通地线的综合使用
(1) 通信、信号、红外线轴温监控系统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2) 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接触网杆塔集中地线可接至贯通地线。

(3) 沿线声屏障和隔离网、桥梁栏杆、雨棚等金属构件为防止电磁感应而采用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4) 电力装置地线、电气化接触网地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地线在贯通地线上的连接点的间隔应不小于25m。

4. 贯通地线的敷设
(1) 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并应埋在信号电缆下方,与土壤直接接触。

(2) 当信号电缆敷设在石质地带的电缆槽内时,贯通地线应在大地侧电缆槽底部敷设。

(3)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大桥上时,贯通地线宜与桥墩上预留的基础接地体可靠连接。

(4)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长大隧道内时,宜与隧道内预留的接地体可靠连接。

(5) 桥梁、隧道地段、车站范围及牵引变电所附近的区段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6) 客运专线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新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地段宜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7) 160km/h及以下铁路自动闭塞区段、电子设备集中区段可在一侧敷设贯通地线。

5. 两侧设有贯通地线的区段,在适当地点应将两侧的贯
通地线作横向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桥梁地段应通过梁体内的横向结构钢筋将两侧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

(2) 隧道地段通过环向接地钢筋等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3)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原则上在每段轨道电路的中间点设一处;有条件时,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条件不具备时,横向连接线可埋设于轨底不小于0.6m处并采用热镀锌钢管防护措施。

(4) 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

6. 距铁路20m范围内铁路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可靠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贯通地线在信号楼上、下行两端应分别与其环形接地体连接,每端设2根连接线,2根连接线的间隔为2至3m。

(2) 其他建筑物的地网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7. 贯通地线在路肩、桥梁、隧道之外的地点埋设时应设立埋设标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径路转向及分支处。

(2) 穿越障碍物(如大型管路、高压电缆等)时。

(3) 应与同径路电缆共用埋设标志。

(4) 直线径路和无分支时,贯通地线的埋设标志间距应与信号电缆的埋设标志间距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