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 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 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 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 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德 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五绝(“世 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 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 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 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 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 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
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 声”,是牢骚人语。
孤雁
Hale Waihona Puke 杜甫• •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写作背景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 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 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 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 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 人的痛苦心情。
古诗三首

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年)唐代诗人,凌烟阁二
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虞世南, 父虞 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 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 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仕隋为秘书监, 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 青光禄大夫,谥文懿。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传统, 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 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蝉》《孤雁》《鹧鸪》古诗三首共23页

《蝉》《孤雁》《鹧鸪》古诗三首共23页

END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蝉》《孤雁》《鹧鸪》古诗三首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赏析诗情: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 啼 就是 _______。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的描写,为全诗诗 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 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诗人选择荒水、野庙的地点加上“雨 昏 、花落”的时刻,给诗歌点染出一种 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凄凉 伤感的氛围。
5.游子乍闻征袖湿,
• 注释:【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 乡的人 • 【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 远行 • 译句: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 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 衣袖;

• 6.佳人才唱翠眉低。
• 注释:【翠眉】:古代女子用螺黛 • 画的眉。 • 译句:而那些佳人听到后也不由得蹙 眉忧愁。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 杜甫居夔 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 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 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 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 他首联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 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 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 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 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 而 执着的“孤雁”。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 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 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 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 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它虽 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 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 很高。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 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 屑与“鸣噪自纷纷”的野鸭为伍,宁愿孤 独追寻的高志志向。
赏析:
•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共32页PPT资料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共32页PPT资料
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 情操。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
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 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
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 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古人
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 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垂緌”暗示显 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 “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 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 象中了。
•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以“孤雁”自比),表达了乱离飘泊中失 群人的痛苦心情。
鹧鸪
郑谷
•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 发挥才字字有根。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
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
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居高”
的“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 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 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 格也高。蝉声远传,并不是藉助于秋风 的传送,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 明远播。
2019.5.7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梳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思考问题:
•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作者简介
•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 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官至秘 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 文辞,工书法,继承了二王(王羲之、 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与 欧阳修、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 书法家。

古诗三首 蝉 孤雁 鹧鸪

古诗三首  蝉   孤雁  鹧鸪

《古诗三首》《蝉》虞世南《孤雁》杜甫《鹧鸪》郑谷咏物诗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终年81岁。

越州余姚(今浙江)人。

字伯施,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

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

《蝉》可能是他受唐太宗之恩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垂緌饮清露分析:首句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实际上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品质。

流响出疏桐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分析:是由前两句引发的议论。

“居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住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

主旨:此诗虽咏蝉,实则表达了是人高洁的品格。

孤雁杜甫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字,河南巩县人,是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被称为“”,他本人被称为“”。

子美唐现实诗史诗圣“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诗人开篇唤出“孤雁”,说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是多么执着的精神啊!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谁怜”二字写出: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还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形只的失群孤雁呢?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关于蝉的古诗三首

关于蝉的古诗三首

关于“蝉”的古诗三首第一首:骆宾王的《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本诗是作者骆宾王在狱中所写,又名《在狱咏蝉》。

唐朝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时任侍御史,因屡次讽谏武则天,遭到诬陷,最后获“贪赃”罪名下狱。

骆宾王,唐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在“四杰”中,其诗作最多。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时有才。

历任小官职,武则天当政时,入朝任侍御史。

屡次上书讽谏,遭诬下狱。

骆宾王在狱中写的这首咏蝉,托物言志。

以“比兴”手法表达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刚正品格。

以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环境,来比喻自己受到打压的境况。

这首《咏蝉》是托物言志诗的娇娇者。

第二首:虞世南的《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唐代诗人。

虞世南身出名门,身居高位,深得唐太宗赏识。

虞世南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是初唐时期书法界的代表人物。

这首《咏蝉》是托物言志诗。

借“蝉”以明志。

首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描写了“蝉”在高高的梧桐树上,餐风饮露;蝉鸣从稀疏的梧桐叶间流出。

第二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富有哲理,是全诗的“诗眼”。

意思是说: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而不需要凭借秋风的力量。

虞世南的《咏蝉》,因为自己的身世地位与众不同,而流露出一种自信和自豪。

从诗中,人们也可以领略到一种“居高声自远”的气质。

第三首: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诗借蝉的“清高难饱”来比喻自己因清高而清贫。

即便像蝉那样费尽发声,也是徒劳。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即便声嘶力竭到了五更,那树也毫无同情之心。

比喻作者虽然极力鸣不平,但仍旧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李商隐在当地幕僚中是个小官,还经常被辗转调遣,生活极其不安定。

仕途的失望,不禁使诗人产生了归隐田园之心;想起家乡的田园,可能早已荒芜了吧。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49页文档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49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
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