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育与社会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一)教育独立论教育独立论是一种主张教育超越于政党和宗教而处于独立地位的教育观点或思潮,发端于五四运动前,为解决教育经费而提出,代表人物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李石《教育独立建议》主要观点如下:①教育经费独立。
要求政府划出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②教育行政独立。
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③教育思想独立。
教育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④教育内容独立。
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⑤教育脱离宗教。
以传教为主的人员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教育独立论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存在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要求摆脱军阀对教育的控制,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在中国独立发展教育事业的愿望,这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行不通的。
(二)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爱尔维修,其核心观点是教育对人成长其决定性作用。
教育万能论反映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进步要求,但普遍忽视或否定遗传素质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把环境和教育看作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创立的,认为通过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可以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物质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基本观点如下:①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②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③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④教育投资应该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评价,人力资本突破了传统物质资本的束缚,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为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它忽略了劳动力市场中其他的筛选标准。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 展和生产的最后决定力量。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发展与社会 密切相关,受其制约。其中,社会是上位范 畴,教育是下位范畴。
一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 及趋势、立足于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将来 自己可能选择的发展道路。
西方古希腊的罗马时代,一些朴素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原是由物质构成的。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 推崇人的精神和理念,把理念和灵魂看做人 的本原。
中国的思想家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 主要反映在人性的善恶之争上。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所谓人的本质,简言之就是指人之所以 为人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 要理论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 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代表人物是我国蔡元培)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 (1)教育经费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筛选假设理论”的意义在于: (1)对于文凭筛选功能的重视;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就业时获得 比他人更有利的地位; (3)就职后的在职培训能提高雇员的专业 技术能力; (4)教育文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 一些不完善之处; (5)有利于缩小各群体收入差距、实现收 入均等。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是由自然环境、
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 生活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片面性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欠周全。
教育首先要嫁给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有人则认为这种说法抹杀教育的阶级性,是主张教育为抽象的人服务。
第3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第3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当我国要建设自己的教育理论时,刘佛年教授等人就提出:“教育学主要是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去研究教育工作的规律。
”研究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要是研究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在60年代编就的《教育学》里辟有专章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突破了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关于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他们的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受政治、经济决定的,对政治、经济起一定的反作用,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教育虽为政治、经济所决定,但又有它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1、否认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的错误观点[法]利托尔若:生物学起源论、[美]孟禄:心理学起源论。
把教育看作一种生物现象或本能的心理现象是完全错误的。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以从三方面去认识:(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从社会的生产劳动和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功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
确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
它向我们指明要从社会和社会联系中来认识教育,这才有可能使我们去探明教育学的一系列规律。
二、教育与政治政治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不考察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我国一直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
在1958年作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把教育为政治服务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区别。
在反思我国教育政策的变化发展时,不能不涉及到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论述1958年,我国编过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教育》。
该书按照当时的观点按类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教育的一些段落,极少数是全文。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考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3.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6.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7.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4、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5、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6、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7、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9、杜威所讲的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原理了解,只需要到小学水平。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需要到初中水平等等。
信息革命知识大爆炸时代,终身学习的出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创新)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性质。
教育的性质:资本主义教育:学习内容是民主,人权等社会主义教育: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列毛思想教育的目的:我国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国家领导,公务员等)(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五四运动)(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融合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构成(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第三章.第一节教育与政治ppt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重点掌握的内容: 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2,教育的政治功能
小百科 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 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 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 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什么是政治制度
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 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决定教育的内容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制 约 内 容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 会
社会制度制约 着教育目的
人人从事生产劳 动
培养行一代奴隶 地主阶级子弟 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和统治者 培养成国家政 主义接班人和建 权服务的士大 设者 夫
◆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主权的行使 ◆执政者必须出之于自由选举 ◆民主政体必须实施宪政 ◆政府对人民或议会负政治上的责任
民主政体中的教育特征
(1)教育事权属于人民 (2)鼓励自由研究 (3)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启迪民智 (4)教师具有教学自由 (5)重视民主的教学
专制(独裁)政治的特征
■国家统治权由一人或一个集团所垄断 ■宪法、议会徒具形式 ■不容许在野党存在 ■权力集中于少数人而不对谁负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权利与义务不一 权利与义务不 权利与义务一致 致 一致 平等的教育权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培养、选拔政治和管理人才 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学(第三章)
(三)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接受教育与获 得幸福的关系上,主要体现在:首先,教育能够充 分满足人的本能需要,奠定个体幸福的基础;其次 教育提升人的认知水准,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给人 以体验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最后,学校生活本身是 一种幸福生活,求真、像善、臻美是校园生活的主 体价值,学校生活为人们创设了一种体验幸福感知 幸福的良好氛围。
小学教育阶段的任务
在入学教育时,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 发生了重要变化 为未来作基础性的构建,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 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获得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与能力
发展初步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对己、 对人、对集体的积极态度 培养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进行探究的欲望等
3.少年期、青年初期与中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个体 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 力的功能。
第一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
个 体 的 发 展 社 会 的 发 展
教育
促 进
促 进
个体身心发展 的客观规律
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二、个体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话:“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考虑青少年儿童发展的 内部矛盾,要从他们身心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出发,遵循 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具有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一)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基本途径:( 1 )社会教化(广义的教育,包 括学校教育和各种非正式教育形式);( 2)个 体内化(通过一定方式,接受社会教化,形成特 征行为) 社会教化与个性内化在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中 相辅相成。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社会教育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社会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教育现象的学科。
在教育学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实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的概念与特点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教授,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目的性: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旨在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整体素质。
2. 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限于课堂的学习,还包括社会经验和自主学习。
3. 社会性:教育的发生和实践都离不开社会的存在和支持。
4. 个体化:教育应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的概念与作用社会教育是由社会组织和机构提供的,以满足个体不同阶段和需求的教育活动。
它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社会教育的概念:社会教育是指通过社会机构和组织,为不同年龄、背景和群体的个体提供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 社会教育的作用:(1)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社会教育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职业培训、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等。
(2) 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 增强个体发展:社会教育可以满足个体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社会教育则是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1. 教育对社会教育的影响:教育系统的发展和运行,直接影响到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提升社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社会教育对教育的影响:社会教育为教育提供了补充和支持,它能够满足教育无法覆盖的需求,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3. 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与社会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与社会密不可分,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一、教育学专业的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专业的培养旨在培养专业化的教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需求。
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方式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方式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
学生在学习教育学理论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实践教学。
教育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教育研究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统计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
2. 专业课程教育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方法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经济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教育学专业的社会影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它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学专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另外,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结: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旨在培养具备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对于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章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的任务与教育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当前,教育的正在进行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现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等。
因此,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育制度的是必要的。
教育制度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也是重要的。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培养和发展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
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总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变革,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教育的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教育制度、教师培养和发展、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
《教育学》教育与社会 题库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答案】D2.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直接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水平B.社会教育投资发展水平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答案】C3.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精神文化C.学校组织文化D.学校制度文化【答案】B4.【2015上半年真题】4、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B5.【2013真题】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这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答案】A6.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答案】B7.【2014年下半年中学真题】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8.【2012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 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答案】:C【答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9.【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答案】:B【答案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也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人力资本体现了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一经济功能。
10.【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附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2.通过____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4.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____的要求。
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____理论。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现象。
8.教育与文化是________的关系。
9.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11.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12.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1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16.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7.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______为核心。
18.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____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教育概论 第3章 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 (一)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 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 (二)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 一方面直接推动社会政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 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积累经验, 培养合格公民。 • (三)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 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 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 (四)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 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内在规律性之间 确实有很多一致性,但依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 • 1、方针政策主要调节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 教育的内在规律性揭示的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 及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两者涉及 的范围不等。如果以前者代替后者,就会出现以偏 概全的弊病。 • 2、方针政策有一定的权宜性,受时空局限。而教 育的内在规律性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 3、方针政策有时也可能没有正确反映现实而发生 差错甚至完全错误(一定的人为性),而教育的内 在规律性是事物间存在的本质联系。
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
• 人口质量: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 平 • 身体素质: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是物质 要素 • 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 动技术水平 • 道德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 会规范的道德践行能力 • 后两者是精神要素
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
• (一)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 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 响 • 间接影响: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 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 教育质量 • (二)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 • 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是 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根本保证
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反)作用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 ★教育的正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 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 ★教育的负功能:指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 反的客观效果,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 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3、教育的显性功能与教育的隐性功能
• ★教育的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 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 的非预期操作者的 培养。
• 以上可见,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功 能必须强化。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
②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
•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等。 • 高校优越的科研条件:高水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云集; 丰富的信息资料和先进的实验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 空气浓厚以及教学于科研的互补等。
2.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 奴隶社会:奴隶主子弟 • 封建社会:教育等级差别 • 资本主义社会:双轨制
3.社会政治制约教育性质、目的
• 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决 定因素,它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 育阶级属性的基本表现,它集中地概括了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超阶级、 超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由于各自追求的政治 和经济利益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
(三)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经济发展水平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形式和
手段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性质 目的)
• 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当时的教育 • 只能与生产合于一体。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巨大成绩 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 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此外,人口因素、地域环境等因素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一 定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
教育的生态功能
生态:亦称生态环境,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状况。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教育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文化传递: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 另一代,在时间维度上保持延续性。 文化传播: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 同体,在空间维度上保持某种程度的“同一性”。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校园文化是一种“净化”、“提升”了的文化环境,是 教育对文化选择的结果。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 延续、演变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 发展遭遇的改善。 二者的互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教 育对社会发展日益增强的能动作用。
2)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68)
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为己任,必然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发展与社会密切相关,相互制约。
其中,社会是上位范畴,教育是下位范畴。
为此,一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对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可能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发展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因素制约,大体包括三层含义。
其一,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能够为教育活动提供多少剩余劳动产品和自由劳动时间,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数量。
其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及相应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对劳动力的规格、质量有着特定的要求,这就决定着教育的结构、内容以及它的目标。
其三,社会生产力及其政治经济制度还规定着教育的社会阶级性质、发展方向等。
辩证唯物论认为,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是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三大因素,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可以分别从人口、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来审视。
一、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人类生产分为物质的再生产和人的再生产两类。
前者是指处于一定世界关系的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借助于生产工具不断地从自然获得其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后者则是指以前者为前提和基础,通过一定形式的婚姻制度所进行的人类自身的繁衍。
而就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来看,它是生活在一定时间、地点内的社会总人口的繁衍、代代延续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有数量的再生产,也有质量的再生产,进而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区内或一个单位内的人的总称。
” 其具体状况通常包括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质量。
而人口的质量一般又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就业结构、文化结构等来反映。
一定的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首先,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构成教育事业及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学龄人口数量直接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
界近20%的中小学生。” 投入不足导致我国基础教育,
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很多比较严重的问题。
义务教育投资趋于优先增长
1960-1980年间前苏联社会总产值增长了2.23%,平均年递 增6%,教育投资增长为2.94%,平均年递增7.1%,两者之比 为1:1.18; 同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3.47%,教育投资 平均年增长为5.86%,两者之比为1:1.69; 德国两者之比为1:1.67; 普及义务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也 都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1970—1982年间日本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1.7%,公共教 育投资年均增长15.8%。
的地位的流动。
纵向流动功能——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和筛选,能够
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作纵向的提升,改变其社会层级
地位与作用。
教育能促进社会流动,改变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
一项研究表明,居民的代际流动,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比:
小学及以下:流动率为38%——48%
中学程度:流动率为48%——55%
本很快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了义务教育的成果,进而
发展了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有计划地提高义务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十分注意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提高教育
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所得)的比例,一般都从战后的2
%-3%,上升为7%-8%,甚至有的国家增长比例更高,教育投
国力强盛
教育
国民生产总值
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的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
4%,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1996年一度跌到2.44%,低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现代化
(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
筛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功绩,它
揭示了已内含于人的未来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
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
据,起到筛选作用。
一、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四)筛选假设理论
•
教育作为一种筛选工具,对个人和雇主都是有价值的,
因为,任何社会要将成千上万的人用其他方法按能力分类
三、教育现代化
(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 3.教育手段现代化 教育手段现代化是指教学中的技术发展、设备引入
以及手段更新的过程。 • 4.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和管理手 段的现代化,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现代化、管理思 想现代化、管理手段方法现代化 • 5.教育素质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指标内容
一、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二)教育万能论
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 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 维修(C.A.Helvétius,1715~ 1771)提出的。在爱尔维修看来, 人们的种种好的和坏的品质,都不 是世袭继承得来的。它们是人在其 中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环境对他们施 加影响的结果。
形式的改革
1998~2004年我国产业构成与普通本专科高校专业构成比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引起教学内容的更新,促 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学校所传授的课程内容,其中有相当一 部分是属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范畴。如数、理、化、生等方面的 知识内容,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所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运动 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也是由生产力和科 学技术所决定的。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的仪器和手段,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都是直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而这就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运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一)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但作为教育本身并无固定的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社会文化,即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 身心发展特点,从人类文化总体中精选出来的经过教育学加工,为青少年 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准备的必须的知识、技能、信仰、艺术、道德、法制、 习惯等,因而民族的文化传统将大大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可见,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即通过传承和创新文 化来培养人才。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授系统化、概 念化了的文化知识。如各民族都把本民族语言作为教育内容中一个不可 少的重要方面;各民族特有的礼仪习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书 法,以及民族工艺技术在教育内容中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值得注 意的是,教育内容来自社会文化,但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复制。
(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 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社会再生产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同时也决定着所要 培养的人的规格。因此,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1930年,美国单纯体力劳动者是1000万人,半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 者共是3500万人;到1960年,单纯体力劳动者下降到600万人,而体力劳 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上升到6000万人。在联邦德国的工业中,工人总数从 1961年到1966年减少了221600人,在前苏联,1960年至1970年,工作 人员总共增加了27%,而工程技术人员增加了92%。劳动力表现了高度的 智力化趋势。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就整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类别和 人才培养层次的变化上。 学校教育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这样, 教育为生产培养的人才在总量、类型和质量上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否则,即使培养的人才在总量上有富余,但仍会出现结构性失调,即有的部 门或类型人才奇缺,这也会严重影响生产与经济的发展。
三、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一)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二)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三)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什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文化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技术进步、生产经验和人们的劳 动技能以及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达到的水平。就其狭义来说, 文化专指精神财富。从广义上讲,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受 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 创新的作用。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Edward B Tylor)对文化的定义是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二)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和教育经费
人口数量是决定教育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发展来看,人口增 长率的变化,是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之一。在古代社会,人口再 生产是原始型的,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类型,这时接受 学校教育的人数是有限的,受教育权基本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在工业 革命后,人口再生产是过渡型的,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类型。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最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欧洲国家,在20 世纪60年代前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这个阶段。这时期,教 育规模和速度迅速发展,学校教育逐步得到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 断延长。在20世纪初,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人口再生产的第三种类型即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类型。因此,这些国家教育 的发展重点不是量的扩大,而是质的提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得以 迅速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 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 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 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1 . 教育的经济功能
人力资本理论 195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sohltz,T.W.)发表了 《人力投资——一个经济的观点》一文,阐述了他的“人力 资本理论”。他提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人力资本和物 力资本:人们用在教育、卫生以及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 进行的国内迁移方面的直接费用,乃至为了获得高层次教育 而放弃的收人,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是教 育资本,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 是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他认为,用单纯增加物质 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的 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更为迅速。
四、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通常地说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域和时间、具有一定数量、 质量和结构的人的总体。在社会大系统中,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再生产的 主要物质基础,人口再生产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教育的发展又是 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人口与教育、经济三者的关系相当密切, 具有互为因果的制约性,只有三者相互协调和彼此适应时,社会才能处 于良性的循环状态,得到相应的发展,否则,就会导致诸多方面的社会 问题。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主讲:杨红霞
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
生产力与科学技术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 人口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 育
相 对 独 立 性
社会流动功能
当今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四、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
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也必然影响和支配教育内 容的选择和编制,决定教育内容的体系。一定时期的教育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受到人类 认识发展水平和各门学科发展所能提供的知识限制。但是, 在知识数量范围和程度已经确定的条件下,选择哪些知识 作为学校教育内容,在这些教育内容中选择什么为重点, 渗透或突出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必然要符合社会的经济制 度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意识形态。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投资形成的,其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1)用于教育的支出,包括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通过教育可以 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即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从而提 高人的生产能力。 (2)用于医疗保健和支出,可以降低婴儿的死亡率,以增加未来劳动者的数量, 还可以减少劳动者的疾病,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以增强工作能 力。 (3)用于国内劳动力流动的支出。可以调节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劳动力的供 求,发挥劳动者的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 (4)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如果入境者是经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才,可节省 教育投资。如果入境者是为成年者或普通劳动者,可节省劳动力培养费用,意 味着人力入境国人力资本的增加。 由教育支出形成的教育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撇开教育投资的非经济收 益,教育投资可以使受教育者未来获得较多的收入,更合理地安排支出,对于 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和职业变动有更大的适应性。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劳动 力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 素。舒尔茨、丹尼森等著名经济学家用不同方法计量了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 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 响和制约
(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 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 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教育 的发展深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既为教育 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也要求教育通过相应的发展, 为生产培养所需人才。一般说来,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 度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比。
(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人口结构是指人门按照某一性质划分的集合及其不同性质 的人口集合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社区人 口总体的成分和素质的重要指标,人口结构可以按照人口 的自然性质分为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也可以按照人口的 社会性质分为职业结构和城乡结构。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变化的重要指标。 年龄结构对教育的制约直接表现在对学龄人口数量的影响。 在人口的社会结构中人口的就业结构、分布结构和人口的 流动趋向都会对教育的结构即各级各类教育的合理比例构 成、学校的地区布局和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育目的,以控制和利用教育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统治阶级出于巩固政治、 培养合乎本阶级要求的人才需要,一般都会利用在政 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统治地位,控制文化教育机 构,掌握教育的领导权,使教育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 意思来进行。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 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 的领导权。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 量、经济的力量和思想上占优势的力量来控制教育。
(二)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每个人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模式之中,教育促进个人 的发展,必须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文化模式 “对每一个人塑造的力量很大,平时我们不太能看出 这种塑造过程的全部力量,因为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逐渐缓慢地发生,它带给人满足,同样也带给人痛苦, 人除了顺应它之外,别无选择”。社会的整体文化不 仅通过学校,而且它还通过其它的各种方式向社会传 播,如电影、广播、电视、艺术等等,起着非正式的 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