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至初三文言文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7-9年级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初中语文 7-9年级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初中语文7-9年级汇总必背课文古诗词+文言文姓名:班级:七年级上册1、第1课《春》12、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次北固山下》2——《天净沙·秋思》2 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行》34、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5、第11课《论语》十二章36、课外古诗词诵读4——《峨眉山月歌》4———《江南逢李龟年》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夜上受降城闻笛》57、第12课《纪念白求恩》58、第15课《诫子书》59、第20课《天上的街市》6——《秋夕》6——《七夕》6——《鹊桥仙》6 10、第22课寓言四则6———《穿井得一人》6——《杞人忧天》7 11、课外古诗词诵读7——《秋词(其一)》7——《夜雨寄北》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潼关》8七年级下册1、第4课《孙权劝学》92、第9课《木兰诗》93、第13课《卖油翁》104、古诗词诵读10——《竹里馆》10——《春夜洛城闻笛》10——《逢入京使》11——《晚春》11 5、第17课短文两篇1——《陋室铭》1——《爱莲说》1 6、第20课国外诗二首1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2——《未选择的路》12 7、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13——《登幽州台歌》12——《望岳》13——《登飞来峰》13——《游山西村》13——《己亥杂诗》其五14 8、课外古诗词诵读14———《泊秦淮》14——《贾生》1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4——《约客》14八年级上册1、第10课《三峡》152、第11课短文二篇15——《答谢中书书》15——《记承天寺夜游》153、第12课《与朱元思书》164、第13课唐诗五首16——《野望》16——《黄鹤楼》17——《使至塞上》17——《渡荆门送别》17——《钱塘湖春行》17 5、课外古诗词诵读18——《庭中有奇树》18——《龟虽寿》18———《赠从弟》18——《梁甫行》186、第15课《白杨礼赞》197、第23课《孟子》三章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富贵不能淫》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8、第24课《愚公移山》209、第26课诗词五首20—《饮酒》21——《春望》21——《雁门太守行》2——《赤壁》2——《渔家傲》22 10、课外古诗词诵读2——《月夜》23——《浣溪沙》23——《采桑子》23——《相见欢》23——《如梦令》23八年级下册1、第2课《回延安》252、第9课《桃花源记》263、第10课《小石潭记》274、地11课《核舟记》275、第12课《诗经》二首28——《关雎》28———《兼葭》29 6、课外古诗词诵读29——《式微》29—《子衿》2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0 7、第21课《庄子》二则30——《北冥有鱼》30——《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0 8、第22课《礼记》二则31——《虽有嘉肴》31——《大道之行也》319、第23课《马说》3110、第24课《唐诗三首》32——《石壕吏》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卖炭翁》3 11、课外古诗词诵读3———《题破山寺后禅院》3———《送友人》3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4———《卜算子·咏梅》34九年级上册1、第1课《沁园春·雪》352、第11课《岳阳楼记》353、第12课《醉翁亭记》364、第13课《湖心亭看雪》375、第14课诗词三首38——《行路难(其一)》3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8——《水调歌头》38 6、课外古诗词诵读39——《月夜忆舍弟》39——《长沙过贾谊宅》3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9——《商山早行》39 7、课外古诗词诵读40——《咸阳城东楼》40——《无题》40——《行香子》4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1九年级下册1、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22、第2课《梅岭三章》423、第9课《鱼我所欲也》434、地10课《唐雎不辱使命》45、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456、第12课《词四首》46——《渔家傲·秋思》46——《江城子·密州出猎》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6——《满江红》47 7、课外古诗词诵读47——《定风波》4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4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8——《浣溪沙》488、第13课《谈读书》489、第20课《曹刿论战》4910、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4911、第22课《陈涉世家》5012、第23课《出师表》5213、第24课诗词曲五首53———《十五从军征》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4——《过零丁洋》54——《山坡羊·潼关怀古》54 14、课外古诗词诵读5——《南安军》55——《别云间》55——《山坡羊·骊山怀古》5——《朝天子·咏喇叭》5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解读】《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是儒家经典之一。

这里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2.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读】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读】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大全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大全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大全1、《论语》十则(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是记载孔子以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与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其中一共有20卷。

2、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上)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初一至初三文言文整理

初一至初三文言文整理

幼时记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凝神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以,,为,,:把,,当做,,。

邱:同“丘”,土山。

壑:山沟。

神:想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

之,指“二虫斗”。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移,搬开。

而:表修饰,翻译为“着”。

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七到九年级所有文言文

七到九年级所有文言文

七到九年级所有文言文人教版七到九年级文言文:七年级上册。

-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

- 主题: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重点字词:期行(相约同行)、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丢下他而离开)、乃(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 主题: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七年级下册。

-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重点字词: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及(到,等到)、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重新)。

- 主题: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初中语文部编版7-9年级必须掌握文言文(含译文)

初中语文部编版7-9年级必须掌握文言文(含译文)

部编版初中7-9年级必掌握文言文(含译文) 初中课内外要学的文言文主要有:1.《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2.论语十二章3.诫子书诸葛亮4.狼蒲松龄5.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6.杞人忧天《列子》7.孙权劝学8.卖油翁欧阳修9.陋室铭(唐)刘禹锡10.爱莲说周敦颐11.河中石兽12.三峡郦道元13.短文两则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14.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15.《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6.愚公移山《列子》17.周亚夫军细柳营18.桃花源记陶渊明19.小石潭记柳宗元20.《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1.《礼记》两则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22.马说韩愈23.卖炭翁白居易24.岳阳楼记范仲淹25.醉翁亭记欧阳修26.湖心亭看雪张岱27.鱼,我所欲也《孟子》28.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29.送东阳马生序宋濂30.曹刿论战31.出师表诸葛亮32.邹忌讽齐王纳谏《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7~9年级文言文整理

7~9年级文言文整理

7~9年级文言文整理七年级上册。

1.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重点字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的人。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

3. 翻译。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 文学常识。

1.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 重点字词。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不:同“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3.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大全人教版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大全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必背文言文大全七年级上册(七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初一初二初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初一初二初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部编语文七~九年级35篇文言文梳理

部编语文七~九年级35篇文言文梳理

【课文注释】 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日中:正午时分。 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 舍弃。去,离开。 ④乃:才。 ⑤时年:这年。
门外戏⑥。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曰:“ 待君⑧久
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 答说:“(父亲)等您很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
第2篇 《论语》十二章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 朋④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 不亦君子⑥乎?” (《学而⑦》)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 人吗?”
[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您)都不到,已经走了。”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 啊!和人相约同行,
【课文注释】 ⑥戏:玩耍。 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 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⑧君:对别人的尊称。
相委而去⑨。”元方曰:“君与家君⑩期日中。 【课文注释】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⑪;
⑨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主旨归纳】 这篇志人小说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
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 _“__不___”__同__“__否___”____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 趁、乘
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 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七年级至九年级文言文修订版(含翻译)

七年级至九年级文言文修订版(含翻译)

1.《论语》十二章①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曾子⑧曰:“吾⑨日⑩三省⑪吾身: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传⑮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⑯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⑰,四十而不惑⑱,五十而知天命⑲,六十而耳顺⑳,七十而从心所欲㉑,不逾矩㉒。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㉓,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㉔,思而不学则殆㉕。

”(《为政》)子曰:“贤哉,回㉖也!一箪㉗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㉘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㉙者㉚不如好㉛之者,好之者不如乐㉜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㉝,曲肱㉞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㉟我如浮云㊱。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㊲。

择其善者㊳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㊴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㊵。

”(《子罕》)子曰:“三军㊶可夺㊷帅也,匹夫㊸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㊹曰:“博学而笃志㊺,切问而近思㊻,仁㊼在其中矣。

”(《子张》)【注释】①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称呼,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来表示委婉的反问。

乎:语气词。

说: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初一到初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一到初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一到初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滕王阁序》(节选)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臣亮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经典作品,对于初一到初三的学生来说,背诵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初一至初三古诗词文言文

初一至初三古诗词文言文

《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而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师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古文原文与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古文原文与译文

七上古文:《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三年的文言文有哪些

初中三年的文言文有哪些

初中三年的文言文有哪些1.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1.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注释:1.“童稚”:儿童,小孩。

稚,幼小。

2.“张目对日”:睁大眼睛直视太阳。

3.“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能看清最细微的事物。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4.“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5.“趣”:乐趣。

3.译文: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论语十则》1.原文举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注释举例:1.“时习”:时常地复习。

2.“说”:通“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日”:每天。

6.“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7.“信”:真诚,诚实。

8.“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译文举例: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七年级下册:1.《伤仲永》(王安石)1.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注释:1.“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2.“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文言文

苏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文言文汇总【七年级上册】﹡1、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duò]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

至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

已[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到,等到]反,市罢[结束],遂[终于]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而忘操之(动词,到,)(代词,代尺码。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2、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结构助词,的]所从坠。

”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

[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初中三年古诗文言文汇总

初中三年古诗文言文汇总

初中三年古诗文言文汇总一、七年级上册。

-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解析:这篇小短文就像一个家庭聚会的小插曲。

谢太傅在雪天把家里的小辈们召集起来谈论文学道理。

突然雪下大了,他就问这雪像什么。

他侄子说像盐撒在空中,他侄女谢道韫说像柳絮随风飘起。

谢道韫的比喻那可高级多了,盐是颗粒状,比较重,撒盐空中有点生硬,而柳絮轻盈,随风飘舞,更能体现雪的轻柔、优美。

最后还点明谢道韫的身份,感觉就像在说,看,这么聪明的就是王凝之的老婆呢。

-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解析:这个故事可有趣了。

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了中午一起走,结果朋友没按时到,陈太丘就先走了。

朋友来了后对着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发火,说他爸爸不是人。

元方这小孩可机灵了,直接指出朋友没信用还没礼貌。

朋友听了很惭愧,想拉元方表示友好,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家门了。

这元方小小年纪就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还能条理清晰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不过也有点小傲娇,都不给朋友面子呢。

- 原文(部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

-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赏析:曹操站在碣石山上看大海,那场面可壮观了。

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高挺立。

岛上树木茂密,草儿旺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时记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凝神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以……为……:把……当做……。

邱:同“丘”,土山。

壑:山沟。

神:想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

之,指“二虫斗”。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移,搬开。

而:表修饰,翻译为“着”。

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而:表承接,然后。

尽:全。

为:被。

为所:表示被动,“……被……”的意思。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在。

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

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

鞭,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

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

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赵普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字词:年少熟悉少学问等到做劝勉用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字词:放下自己大住宅关门打开(qiè)箱子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原文: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字词:整等到第二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译文: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

(他)死后原文: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字词:打开箱子它,箱中东西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字词: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嫉妒刻薄但“把……作为”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原文: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字词: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言语不多译文: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字词:他,代赵普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字词:曾经担任第二天又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字词:还第三天再一次将、把撕碎译文:太祖还是没用。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原文: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字词:奏章扔面容颜色连词回家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字词:缝补再次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字词:才醒悟终于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三)全文翻译: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黔之驴》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

运到后却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处所),(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是个庞大的动物,以为是神奇的东西,隐蔽在树林中间偷看【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的样子,不知道【了解】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非常】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遁逃】;以为是(驴子)将要咬【吞噬】自己,非常恐惧【很惊恐】。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看】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同的】本领【能耐】(似的);渐渐地熟悉【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出没(在它的)前前后后【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终归【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靠近,(态度)更为【更加】态度亲近而不尊重【随便】,碰撞倚靠冲撞冒犯(它)。

驴不能承受愤怒【禁不住发怒】【非常愤怒】,用蹄子踢它【老虎】。

老虎就欣喜【喜悦、高兴】了,盘算这件事,(心想)道:“(驴子的)技艺【本领】只不过【只是】如此【这样】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它的【驴的】喉咙,吃尽【光、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晏子使楚》原文及译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

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

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

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谓……曰:对……说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今方来方:将要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何坐坐:犯罪 6、坐盗盗:偷窃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淮南”是指:淮河以南,喻体就是“齐国”古今异义词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实际上2、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侍今义:左右表方位3、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义;疾病译文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