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因声求气。

2、背诵诗歌,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吟咏诗韵。

3、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学习重点】因声求气【学习难点】吟咏诗韵学法指导问题导学流程问题答案及补充完善(一)关于乐府诗乐府是从汉到唐各朝设立的专门搜集民间乐曲和歌词以及制作乐章的管理部门。

这些个部门创作搜集的诗就叫乐府诗。

其特点是:1、形式自由和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杂言和五言诗。

2、它的杂言体诗完全是自由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二)李白的乐府诗1、大量地沿用乐府旧题,或用其本意,或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或用古题写己怀。

如《蜀道难》2、李白的乐府诗是最为奔放的自由诗,完全突破了旧题乐府的创作模式。

一、新旧知识关联(一)旧知回顾1、请就句式特点区别乐府诗与律诗的不同。

2、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在诵读时,都要讲究声律。

近体诗除了要求对仗、节拍外,还尤为注意什么问题?学法指导问题导学流程问题答案及补充完善(三)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表层解读:(一)诵读诗歌要点:古典诗歌讲究声律。

朗读时要注意1、读准字音2、读准句读(句内节拍、联末韵脚、平仄、对仗)3、读准情感变化(二)因声求气朗读诗歌本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

温馨提示:因声求气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①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

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有弹性。

(二)自主探究之新知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39——40赏析指导《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勾画要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导学案 (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导学案 (含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走近诗人李白,了解李白的主要作品及风格特点;背诵这首诗。

2.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形象,。

3.探究诗歌的主旨,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4.鉴赏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重难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2.鉴赏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______,号______ 。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______诗人,有“______”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______”,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著有______。

2.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太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宴饮(《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将进酒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将.进酒(请)B.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C.陈王..昔时宴.平乐(陈,时间久远的。

王,以前的大王。

宴,宴会)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解析】陈王,曹植.宴,举行宴会,宴请,此处为动词。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项①与:为,给,②与:同,跟;B项①将:请,②将:拿;C项①尔:你,②尔:那,指开国之初;D项复:再。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①人生得意须.尽欢②径须.沽取对君酌B.①钟鼓馔玉不足.贵②尽日君王看不足.C.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阿母大悲.摧D.①请君为.我倾耳听②主人何为.言少钱【解析】A项“须”都是副词,应该,应当。

B项“足”:①值得;②够.C项“悲":①为……而悲;②悲痛.D项“为”:①介词,给;②疑问副词,为什么。

4.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您不见,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泻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起笔雄阔,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您不见,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

这两句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不要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这两句表现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没落思想。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天赋予我的才能一定有施展的时候,千金散尽还会再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渴望积极用世;能驱使金钱,而又不被金钱驱使。

将进酒导学案(教师)

将进酒导学案(教师)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3.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4.诵读并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重点难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赏析诗歌的方法。

【学法指津】阅读“赏析指导”弄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1.解题:(1)因声求气 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

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2)吟咏诗韵 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是“气细声粘”。

人教版选修《将进酒》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选修《将进酒》导学案设计(教师)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3.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4.诵读并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重点难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赏析诗歌的方法。

【学法指津】阅读“赏析指导”弄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1.解题:(1)因声求气 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

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2)吟咏诗韵 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是“气细声粘”。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导学案【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将进酒》中诗人以酒为引发诗情的触媒,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内心的激愤与矛盾。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1)表达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2)表达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诗句:(3)表达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4)表达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2.诗人感情发展分为几个层次?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开头四句用比兴手法,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在他看来,朋友聚会同样为人生快事,并相信自己必会有所作为;“钟鼓”以下写愤激之情,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主人”句至末尾写狂放之情,这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体现。

二、细部探微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用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的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前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首诗的旨趣在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其中表达了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

二、写作特色1.笔墨畅酣,情极奔放。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将进酒》导学案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答案

《將进酒》导学案参考答案制作:郭仁玲2010.3.20【课文解读及赏析】一、整体感知1、略2、自读全诗,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你从哪几个词看出?以愤激、豪放为感情基调。

从悲、欢、愁等词可看出。

4、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相关语句见课本。

5、本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水、月、酒。

中心意象是酒。

二、深入赏析1.诗人为何而悲?这里“水”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

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

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

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李白悲的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

首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里“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愁苦,又指时空的永恒。

2、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但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这里“月”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情感的无奈,又指时空的永恒。

3、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诗人先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点明全诗主旨,集中表现了诗人离开长安时的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蔑视否定,“但愿长醉不复醒”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无力反抗,借酒消愁。

【K12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导学案(含答案)

【K12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导学案(含答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导学案(含答案)科目第1课时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 1、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把握诗歌情感色彩的变化,充分理解作品的情韵美。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体会诗人的性格特点和诗歌的主旨。

3、正确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

1、把握诗歌情感色彩的变化,理解作品的情韵美。

2、正确理解和评价作者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旨。

1、把握诗歌情感色彩的变化,理解作品的情韵美。

2、正确理解和评价作者。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任务驱动1、你知道哪些劝酒词呢?古代也有一些劝酒诗歌,你知道的有哪些呢?2、你能总结出劝酒时通常与什么联系起来呢?3、酒仙李白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诗歌,在《将进酒》中是怎样劝酒的呢?读完这篇文章后,请用一个字概括李白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是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

贺知章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将他尊为“诗仙”。

但是,李白并不完全是一个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

开元、天宝时期的其他诗人往往在归隐与出仕之间徘徊,而李白却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不能为富贵利禄而自卑其格,故多苦多闷激愤之词。

他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锁入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又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成为后人反抗黑暗现实与庸俗风气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他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他的乐府诗很多,取材广泛。

七言古诗往往掺入杂言,雄壮、缥缈而奇丽。

他的五、七言绝句,纯任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优悠从容,闲雅超远。

明代胡应麟认为唐代五、七言绝句,以李白为最。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三维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这首诗。

一、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二、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三、完成预习: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6)兰陵美酒郁金香,。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9)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1) ,去年天气旧亭台。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1课将进酒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1课将进酒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

将进酒这个单元赏析的重点首先是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其次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古代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

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

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而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

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歌的精神。

“因声求气”中的“因”可解释为凭借,“声”是指诗歌的声律特点,“求”解释为揣摩,“气”是指诗歌的精神。

2.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主要是指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掌握诗歌声律知识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或二二三”。

五言诗的节拍:“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淡、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将进酒》导学案(教师版)【学习过程】1、诗的结尾“黄河”与“人生”之间存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存有什么促进作用?明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去,奔涌至海不复回去。

”两句用的就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曲枝。

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低,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容回去。

诗人写下黄河,颇能表明它的宏大气魄和庞大声势基调就是青。

尽管也写下了黄河的气魄之小,但存有“不复回去”之感叹,基调却是悲。

紧接着点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叹。

这前后二句,既就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凸现――以黄河的了不起永恒凸现人生可悲,因而乌四句令人心生悲意。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道至了,境界高耸,极存有气势。

前二句从空间上压缩,后二句从时间上放大,开篇即为给人横空出世之美感。

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们应如理解这种思想感情?明晰:人生”以下六句写下“开怀”“趣”。

诗人年华旧回去,政治上极度不得志,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不得志,就另外回去找寻倾注。

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就是人生慢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

这里存有一定的疲惫。

但并不全然疲惫,对政治未全然恐惧――“天生我才必有用”!称得上对未来的一个期望。

这种矛盾的协同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

这种诗情彰显了诗人的旷达洒脱,实际上也就是他久之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既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就是他抑郁症情绪的快意释放出来。

6、归纳: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导学案 参考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 参考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参考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将进酒》导学案参考答案:一、预习题答案:1、对酒当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葡萄美酒夜光杯化作相思泪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但使主人能醉客玉碗盛来琥珀光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散发弄扁舟潦倒新停浊酒杯白日放歌须纵酒三杯两盏淡酒一曲新词酒一杯今宵酒醒何处借问酒家何处有2、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3、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尔”;二、问答题1、两组排比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向我们迎面扑来。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2、“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3、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真且琅琅上口。

5、全文主旨痛苦愤慨6、悲乐愤慨狂愤慨7、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8、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9、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后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清诗人情感脉络,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通过学习诗中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复杂感情。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

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通诗书,观百家,善诗赋。

年轻时还爱好剑术,轻财任侠。

二十岁前后游历成都、蛾眉山等处。

二十五岁时,心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大志。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渡荆门,别故乡。

天宝元年(742)以《大鹏遇希有鸟赋》名扬天下。

在道士兼诗人吴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被唐玄宗召进宫,供奉翰林。

本以为能鹏程万里飞翔,可心高气傲,没半点奴颜媚态的李白,却很快遭到杨贵妃、李林甫、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只好离开朝廷,天下飘零。

2、《将进酒》解题a、“将进酒”中的“将”为何意?b、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一、课前预热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6)兰陵美酒郁金香,。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9),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1),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纱》)(12)?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3)?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2、正音樽馔裘烹恣谑3、通假字径须沽取对君酌沽----4、特殊句式主人何为言少钱何为——二、诵读(因声求气,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奔放的感情和情绪的起伏)三、合作探究1、阅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学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学案

将进酒[知识梳理]一、读准字音岑.夫子(Cén)将.进酒(qiānɡ)馔.玉(zhuàn) 金樽.(zūn)恣.欢谑.(zì)(xuè) 烹.羊(pēnɡ)径.须(jìnɡ)沽.取(ɡū)千金裘.(qiú) 对君酌.(zhuó)二、词语释义(1)将.进酒(请)(2)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3)钟鼓..馔玉缺乏贵(鸣钟击鼓作乐)(4)钟鼓馔玉..缺乏贵(吃喝;像玉一般美好)(5)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玩笑)(6)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通“酉古〞,买或卖,这里指买)三、名句默写(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6)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7)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8)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9)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0)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1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资料链接][探背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那么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知常识]高堂“高堂〞原指高大的厅堂。

古代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比照其他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尊称父母为“高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您不见,黄河的水汹涌澎湃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一去不回地直奔向烟波浩渺的大海。

您不见,对着高堂上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镜子里的白发只能是慨叹、悲哀!早上还青丝满头,晚上已成雪。

专题3《将进酒》导学设计(含答案)

专题3《将进酒》导学设计(含答案)

将进酒一、诗人名片李白——安史之乱时期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金陵、溧阳一带。

后隐居于庐山。

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率师东下,恭请李白,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

不料肃宗李亨与永王李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兵败被杀。

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

当时李白正陷于“世人皆欲杀”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致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

李白沿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

762年,李白病死于安徽当涂令族叔李阳冰家。

初葬采石矶。

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李白平生浪迹天下,身世遭遇大起大落,富有传奇色彩,其诗今存九百多首。

二、诗词故事李白诗讽县太爷唐代彰明县令平时也爱吟诗作对,对李白也很谦恭,故同李白有了交往。

一次,李白随县令一起察看江水暴涨的情况,路过一段河堤,忽见江岸边的芦苇丛里有个溺死的女尸,随波摇荡,小鸟瞅着尸体噪叫,鱼儿围着尸体转悠。

李白心酸,县令诗兴大发,高声吟道:“二八谁家女,飘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李白听了很不满意,便接着吟道:“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县令知道李白在讽刺他,也无可奈何。

李白吟完扬长而去。

李白如何讽刺他呢?他用了“秋胡戏妻”的典故。

春秋时,有个叫秋胡的,出外十年,当了官,回家探亲,看见桑园里有个美貌妇女,他不知道正是自己的妻子,便前去调戏,遭到妇女的臭骂。

李白以古喻今,讽刺县太爷的流氓无赖。

三、文题背景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诗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2.采石矶太白楼联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

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
1、你知道哪些劝酒词呢?古代也有一些劝酒诗歌,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2、你能总结出劝酒时通常与什么联系起来呢?
3、酒仙李白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诗歌,在《将进酒》中是怎样劝酒的呢?读完这篇文章后,请用一个字概括李白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是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

贺知章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将他尊为“诗仙”。

但是,李白并不完全是一个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

开元、天宝时期的其他诗人往往在归隐与出仕之间徘徊,而李白却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不能为富贵利禄而自卑其格,故多苦多闷激愤之词。

他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锁入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又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成为后人反抗黑暗现实与庸俗风气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他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他的乐府诗很多,取材广泛。

七言古诗往往掺入杂言,雄壮、缥缈而奇丽。

他的五、七言绝句,纯任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优悠从容,闲雅超远。

明代胡应麟认为唐代五、七言绝句,以李白为最。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
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2、《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3、识字注音
将()进酒千金裘()沽()取烹()羊岑()夫子
钟鼓馔()玉欢谑()千金散()尽
4、请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性格特点,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翻译。

课堂探究
1、诗人在这首诗歌中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结合课本上的赏析进行分析。

2、诗人拥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豪迈,可是后文却道:“但愿长醉不愿醒。

”是不是自相矛盾呢?为什么?
总结提升
请归纳诗歌的主题。

课堂检测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任务驱动
1、你知道哪些劝酒词呢?古代也有一些劝酒诗歌,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提示: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韦庄·菩萨蛮)
2、你能总结出劝酒时通常与什么联系起来呢?
提示:感情
3、酒仙李白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诗歌,在《将进酒》中是怎样劝酒的呢?读完这篇文章后,请用一个字概括李白的性格特点。

提示: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知识链接
4、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是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

贺知章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将他尊为“诗仙”。

但是,李白并不完全是一个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

开元、天宝时期的其他诗人往往在归隐与出仕之间徘徊,而李白却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不能为富贵利禄而自卑其格,故多苦多闷激愤之词。

他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锁入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又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成为后人反抗黑暗现实与庸俗风气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他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他的乐府诗很多,取材广泛。

七言古诗往往掺入杂言,雄壮、缥缈而奇丽。

他的五、七言绝句,纯任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优悠从容,闲雅超远。

明代胡应麟认为唐代五、七言绝句,以李白为最。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
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5、《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6、识字注音
将()进酒千金裘()沽()取烹()羊岑()夫子
钟鼓馔()玉欢谑()千金散()尽
7、请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性格特点,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翻译。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莫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店家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快拿出去换来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课堂探究
3、诗人在这首诗歌中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结合课本上的赏析进行分析。

2、诗人拥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豪迈,可是后文却道:“但愿长醉不愿醒。

”是不是自相矛盾呢?为什么?
总结提升
请归纳诗歌的主题。

提示:这首诗笔墨酣畅,情极悲愤而又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从诗的主要内容看似乎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不愿醒的情感,相当消极。

但深入李白的内心深处,就会发现李白不是真正消极颓废,而是胸怀伟大的抱负不能施展,便借酒发泄,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

但与此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课堂检测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提示:李白嗜酒,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处世的常用方法。

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会远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

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己的境地。

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地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美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说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

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派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