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性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的确如此,不论是初等数学,还是高等数学无不体现着逻辑的严密性,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严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遗憾的是有人认为:我们培养的是小学生,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又不是培养数学家,刻意追求数学语言的严谨性那不是钻牛角尖吗?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教学的严谨,时刻体现数学这一门学科独有的特点。
数学的教学,我认为其最重要的不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始终。所以,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教师为人师表,更应从自己做起,对一切问题都不能马虎对待。
要体现数学学科严谨性的特征,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的严谨性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主要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律、公式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语言中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慎密的思维习惯;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例如教师在教学“单位转化”时,在表述5千米=5000米这个式子,就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停顿;在教学《正数、负数》以后,在练习中有一题是这样的:某蓄水池的标准水位记为0米,如果用正数表示水面高于标准水位的高度,那么0.18米和-0.23米各表示什么?
二、解答过程的严谨性
但是,现在好多学校都倡导人性化教学,刻意的让老师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或作业中的闪光点,且很多老师一味追求出成绩,追求学生的合格率,所以在教学中,他们自己本身就
忽视了数学的严谨性。对某些问题只讲其方法,或只要结果,不讲其所以然。这与新课标提倡的是背道而驰的。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就遇到如下问题:
在又一次的期末考试交叉阅卷中,一道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册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三(一)班一共有47人,每5人分一组,可以分几组?还剩几人?一学生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
47÷5=9 (2)
针对这道题,我只给了一半的分,也就是算式分。虽然该学生按题意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了,但解决过程很不完整,因为他没有明确的解决该问题,首先,在算式的结果里,没有写清楚哪个数字表示分的组数,哪个数字表示剩余的人。其次就是没有作答。严格的说,这道题完整的解法应该是这样的:
47÷5=9(组)……2(人)
答:可以分9组,还剩2人。
为什么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呢?据我所知,部分学生马虎大意,在平时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但为了提高平均成绩,在考试后的阅卷中,倡导所谓的人性化阅卷,要发现学生做题的亮点,就是对于这样的错误,也可以给满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老师对这样的解题方法不作写单位名称和作答的要求。
我认为现在教材的编写也远不如以前那么严密,有些地方追溯下来甚至有矛盾的地方。比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乘法的学习中,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如口诀:三六十八,可以写出算式:3×6=18或6×3=18,这无可非议。但这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3×6=18可以表示6个3是18,或3的6倍是18,用简单的图也可以这样表示:¤¤¤ ¤¤¤ ¤¤¤ ¤¤¤ ¤¤¤ ¤¤¤
而6×3=18则表示3个6是18,或6的3倍是18,用简单的图表示为:
¤¤¤¤¤¤ ¤¤¤¤¤¤ ¤¤¤¤¤¤
但现在教材对这样的题的算式不作要求,不论是前者的还是后者,对于算式3×6=18或6×3=18都认为是正确的。很多老师也许会不以为然,认为我的这种想法这有点钻牛角
尖。如果这样的话,那上面笔者提到的两种分析不就相互矛盾吗?所以,一种意义就要用一种解释,不能相互混淆,含糊其辞。
但是,各位同仁,能不能再向深处想一想,如果以后遇到比这个问题复杂很多,难很多的问题又怎么办呢?到时,他们也许会一味去想方法去怎样做,回忆老师有没有讲过,分析问题不严谨,那你叫学生如何去解题?
我们经常给孩子们强调:从小事做起!从小学习的严谨可以培养一个人今后对生活严肃态度,对所做事的责任心,当今我们的孩子不就缺的是这一点吗?
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对数学问题一定要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必须从我们老师自己做起。我们对每个定理的讲解,都应坚持启发学生独立分析,或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去分析,总之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思维的过程中,使他们领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逻辑性,然后渗透到他们的解题中,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严密的推理习惯。
参考文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数学结构的教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