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苷的体外代谢性质_谭妍

合集下载

芍药苷抗抑郁的相关研究进展

芍药苷抗抑郁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9第二十一卷第五期★Vol. 21No.5芍药昔抗抑郁的相关研克进展**收稿日期:2018-10-12修回日期:2019-05-12* 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17ZX09301064):柴芍皂昔软胶囊有效成分脑影像示踪技术及其药理机制研究,负责人:乔明琦,* * 通讯作者:乔明琦,本刊编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肝脏象生理病理与情志致病机理研究。

夏小雯1,孙亚,宋春红,乔明琦2**(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摘要:芍药昔是一类单菇类化合物,由于其作用广泛,药效快,毒性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抑郁症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发病机理复杂,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且副作用大,急需开 发新药物。

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单胺类神经递质、能量代谢和炎症途径三个复杂的方面相互关联共同导致的, 一般西药无法满足治疗需求。

芍药昔作为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优点,能够抗炎、镇痛、抗氧化、保护神 经细胞,在抗抑郁实验研究方面效果显著。

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pubmad 等网站,将近10年文献进行归纳、 概括,从芍药昔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神经细胞、抗氧化、改善各项生理指标等方面对芍药昔的抗抑郁作用 进行综述。

关键词:芍药昔抗抑郁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保护doi : 10.11842/wst.2019.05.012 中图分类号:R971+43 文献标识码:A1963年Shibatas 从芍药根中分离得到了芍药昔叫 开启了对于芍药昔的药理作用研究。

芍药昔的分子量 为480.45,分子式是C23H2Q ”,是芍药总昔的主要组成 成分。

目前普遍认为芍药昔具有神经保护、抗炎抗溃 疡、清热止痉利尿、扩张血管、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实验发现芍药昔对于抑郁症动物及细胞模型疗 效显著,它能够抑制神经元损伤,调节神经内分泌系 统,增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

芍药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芍药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芍药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王春;魏伟【摘要】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is used to treat rheumatoid arthritis(RA)as the first immunoregulatory drug in clinic.The efficacy of TGP in treating RA patients is definite, which is accompanied with mild adverse reaction and slow effects simultaneously.Paeoniflorin (Pa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GP,has a bioavailability of 3% ~4%,which may be serv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its slow effects.Therefore,in this paper,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ae as well a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re-viewed on basis of pulished papers.In addition,some problems about Pae were also discussed.%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是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抗炎免疫调节药,其治疗 RA 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但起效较慢。

芍药苷(paeoniflorin,Pae)是TGP 主要药效成分之一,生物利用度约为3%~4%,提示 Pae 吸收差可能是TGP 起效较慢原因之一。

该文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 Pae 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芍药苷

芍药苷

芍药苷提取及结构鉴定一.文献综述: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

赤芍有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常用于肿瘤和血瘀症的治疗,尤以肝病常见【1】。

国内外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部位为赤芍总苷【1,2】,赤芍总苷中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芍药苷具有扩张血管、镇痛镇静、抗炎抗溃疡、解热解痉、利尿、抗应激性溃疡病、扩张冠脉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抑制血小板凝聚等多方面作用,而且毒性小,临床已用于治疗冠心病。

国内外对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从赤芍中提取主成分芍药苷工艺过程,可包括超声波提取【3】、水煎煮【4】、微波提取【5】等,使用的提取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等【6】。

提取成分中主要有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儿茶素、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和蔗糖。

在纯化过程多为用液液分配法,硅胶或树脂柱法,来除去非芍药苷成分。

而结构鉴定现在多为核磁共振。

芍药苷的化学式:理化性质:酸性下稳定,碱性下不稳定吸湿性无定形棕褐色粉末熔点:196℃芍药苷为水溶性的有效成分【7】参考文献:【1】许惠玉.赤芍总甙对荷瘤鼠细胞因子及诱导细胞凋亡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2.【2】刘超,王静,杨军.赤芍总甙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0,23(9):557.【3】陈赞,瞿海斌.超声强化水提赤芍中芍药苷的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7):607.【4】蒋宇利.正交试验优选赤芍水煎煮工艺[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5):48.【5】范文成,叶晓红,李向军,等.微波提取赤芍中芍药苷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8,30(1):137【6】路小平.赤芍中芍药苷提取溶剂的选择[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17.【7】汤羽,梁海燕. 赤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方法研究文章编号:1006—2882(2007)02—137—02二.实验目的和意义:目的:从赤芍中提取芍药苷和对其进行结构鉴定。

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

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

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王艺淳;林新瑜;王芳;廖恒利;刘伟;陈明懿【摘要】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aeoniflorin on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igration of mel ̄anocytes. Methods:A melanocytes cultur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proliferation activity, tyrosinase activi ̄ty, melanogenesis and migration were detected by MTT, L-DOPA, NaOH method and transwell assay respec ̄tively. Results:The paeoniflorin improved the melanocytes proliferation and tyrosinase activity, in whichthe effects were the most obvious at the c oncentration of 10 μg/mL. The paeoniflorin promoted the synthesis of melanin, which was the most obviou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μg/mL. Paeoniflorin promoted the migration of melanocytes obviously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μg/m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eon ̄iflorin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s ( P<0.05) . Conclusion:The paeoniflorin is the principal active compo ̄nent of radix paeoniae alba that promoting the migrationof melanocytes.%目的::确定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

芍药苷代谢

芍药苷代谢

口服四物汤后大鼠体内受食物和性别影响的芍药苷药物动力学民族医药药理学相关性:四物汤(中文Si-Wu-tang Shimotsu-to在日本),广泛使用在亚洲东部,是由朝鲜当归(当归尾),川芎(露有川芎),芍药(芍药苷)和地黄(熟地黄)。

芍药苷,四物汤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血小板、抗炎、抗癌和神经保护功能。

然而,至今还没有关于性别和食品摄入的对芍药苷药物动力学影响的信息。

研究目的:本研究是对食品和性别是否会影响口服四物汤后的大鼠体内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进行调查。

材料与方法:雄性和雌性老鼠口服单剂量四物汤,相当于80mg/kg的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芍药苷的浓度。

用方差或T检验来评估每组的数据差异结果:芍药苷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然而,最大血浆浓度(Cmax 0.47±0.29ug/ml到1.10±0.35ug/m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N 1.41±0.89 h·ug/mL 到3.12±1.61 h·ug/mL),服药老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rel=2.21)与禁食大鼠(P <0.05) 相比显著增加。

结论:综上所述, 当口服四物汤时,食物摄入量可以影响芍药苷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此外,本研究演示了一个在传统草药研究中简易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简介传统中草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Tilburt and Kaptchuk, 2008).中草药常进行组合或处方来改进和加强效力和效果。

四物汤,一味由当归尾,露有川芎,芍药和熟地黄1:1:1:1混合的传统草药,传统上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用于改善血液不足,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月经,缓解疼痛。

最近,许多研究人员报道了四物汤新的药理活性,包括止痒、抗炎和抗癌症。

四物汤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类物质,萜苷、生物碱、苯酞和环烯醚萜苷类(Wang et al., 2009)。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

芍药苷作为白芍总苷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学术术语来源——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文章亮点:1芍药苷作为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补血及免疫抑制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芍药苷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表达细胞因子的作用,从细胞水平探讨芍药苷的补血及免疫调节机制。

2研究发现,芍药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同时,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白细胞介素6基因,并促进其细胞外分泌白细胞介素6。

由此说明,芍药苷或许是通过促进骨髓或外周血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使其高分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进而影响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芍药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6主题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6摘要背景:研究显示芍药苷具有补血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机体的造血及免疫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何影响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成脂及成骨诱导法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 法测定芍药苷干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水平,RT-PCR 检测芍药苷干预后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

中药苷类及其代谢产物的脑组织分布研究

中药苷类及其代谢产物的脑组织分布研究

中药苷类及其代谢产物的脑组织分布研究很多中药有效成分以苷的形式存在,近年来,中药苷类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经不同途径给药后苷类及其代谢产物的组织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其疗效。

随着中药苷类用于脑部疾病防治的报道日益增多,苷类的脑组织分布规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据报道,苷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有些苷可以到达脑组织,有些苷却不能进入脑组织。

该研究对苷类及其代谢产物对脑部疾病的作用、在脑组织的分布情况和剂型对药物脑组织分布影响的近年报道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类中药在脑部疾病防治中的研究及其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中药;苷类;苷元;代谢产物;脑组织苷类(glycosides)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形成的化合物。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genin)或配基(aglycone)。

苷元几乎包括各种类型的天然化合物,苷类在植物中的分布范围甚广,很多中药有效成分以苷的形式存在。

苷类成分多为水溶性分子,较之苷元,苷的脂溶性减弱,挥发性降低,毒副作用降低;其透膜能力也随之减小,吸收降低,排泄加快,最终导致生物利用度低[1],这可能是某些中药苷类药理作用较弱的原因。

虽然糖基部分有一定的共性,但苷元的结构类型差别很大,形成的苷类在性质和生物活性上各有不同,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也不一样。

按苷键原子的不同,苷类可以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

氧苷是数量最多,最常见的苷类;氮苷是在生物化学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如腺苷、鸟苷、胞苷等;碳苷多为黄酮、蒽醌类化合物,其水溶性小,难于水解的共同特性。

1.苷类及其代谢产物对脑部疾病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2],芍药苷神经保护机制与活化腺苷A1受体、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平衡离子通道、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生长、作用于胶质细胞及可透过血脑屏障密切相关。

1.1.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痴呆(也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为研究肠道菌群对芍药苷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的影响,该课题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芍药苷进行厌氧孵育,分析芍药苷在48 h内的变化过程,探讨体外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的代谢转化。

采用UPLC监测芍药苷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的变化,色谱条件为:WelchromTM C18色谱柱(4.6 mm×100 mm,5 μm),流动相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 ℃;同时运用UPLC-Q-TOF-MS/MS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鉴定(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合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MS裂解碎片信息,并辅以保留时间及文献数据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分析芍药苷肠道代谢规律。

结果发现孵育24 h后,芍药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得到的代谢产物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内酯苷元、脱酰基-芍药内酯苷、脱酰基-芍药内酯苷元和芍药内酯B等。

通过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离体的大鼠肠道菌群先将芍药苷转化成芍药内酯苷,然后通过脱葡萄糖、脱苯甲酰基和四元环裂解重排等多个途径被进一步代谢,将芍药苷逐步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疏水性更强的代谢产物,从而更好被肠道吸收。

标签:芍药苷;肠道菌群;生物转化[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intestinal flora on the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paeoniflorin in vivo,the metabolism of paeoniflorin by rat intestinal flora was studied under the in vitro anaerobic condition. Paeoniflorin was incubated with rat anaerobic intestinal flora for 48 h,and UPLC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paeoniflorin at different incubation time points under the following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WelchromTM C18 chromatographic column (4.6 mm×100 mm,5 μm),with 0.1% formic acid(A)-acetonitrile(B)as the mobile phase for gradient elution. The flow rate was 0.4 mL·min-1,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UPLC-Q-TOF-MS with positive ion mode(ESI ion source)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bolic products. The structures of the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by accurate molecular weight,TOF-MS/MS fragmentation information,combined with retention time and literature data review,and the intestinal metabolic rules were then analyzed. After incubation for 24 h,the paeoniflorin was metabolized completely,and the resulting metabolites(albiflorin,albiflorinaglycone,deacylate albiflorin,deacylate albiflorin aglycone and paeonilactone-B)were detected in rat intestinal flora. The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rat intestinal flora first transformed peoniflorin into albiflorin,and then further metabolized by glucose removal,phenyl group removal,or four-membered ring pyrolysis and rearrangement. Paeoniflorin wa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more hydrophobic metabolites with smaller molecular mass,which were better absorbed by the intestinal tract.[Key words]paeoniflorin;intestinal bacteria;metabolismdoi:10.4268/cjcmm20162021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性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之功,可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目赤肿痛,痈肿疮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研究杂志 2013 年 10 月 第 40 卷 第 5 期 J Int Pharm Res,Vol. 40,No. 5,October,2013
护等作用[3-4]。芍药苷是四物汤、当归芍药散、柴胡 桂枝固体制剂、逍遥丸等中药方剂或制剂中的主要 活性成分 之 一,其 体 内 药 代 动 力 学 已 有 较 多 的 研 究[5-7],但芍药 苷 的 体 外 代 谢 及 参 与 代 谢 的 酶 尚 未 见报道。本文应用肝微粒体、肝细胞和重组人源细 胞色素 P450( CYP) 同工酶,研究了芍药苷的体外Ⅰ 相和Ⅱ相代谢消除,并确定参与其代谢的酶表型,为 深入探讨芍药苷体外代谢机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 科学依据。
[Key words] paeoniflorin; cytochrome P450; liver microsomes; hepatocytes; metabolism
芍药苷是毛茛科常用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 分,属于双环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和解
痉解痛的功效[1-2]。近年的研究表明,芍药苷 还 具 有扩张血管、降血糖、抗肿瘤、免疫调节以及神经保
中,芍药苷均发生依赖于 NADPH 的Ⅰ相代谢消除,60 min 的代谢率分别为 10. 74% 和 22. 76% ,半衰期 T1/2 分别为( 88. 87 ± 5. 32) 和( 48. 47 ± 1. 18) min,经外推得到的肝脏清除率分别为( 13. 13 ± 1. 11) 和( 10. 06 ± 1. 34) ml / ( min·kg) 。在加入葡萄糖
1 材料与方法 1. 1 药品与试剂
芍药苷( 批号: 110736-201035) ,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研究院; CYP 同工酶特异性底物非那西丁 ( CYP1A2 ) 、安 非 他 酮 ( CYP2B6 ) 、甲 苯 磺 丁 脲 ( CYP2C9) 、S-美 芬 妥 因 ( CYP2C19 ) 和 右 美 沙 芬 ( CYP2D6) ,美国 Sigma 公司; 咪达唑仑( CYP3A4)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 CYP 同工酶特异性 抑制剂 α-萘黄酮( CYP1A2) 、吉非贝齐( CYP2C8) 、 磺胺苯吡唑( CYP2C9) 和反苯环丙胺 ( CYP2C19 ) , 美国 Sigma 公司; 奎尼丁( CYP2D6) ,美国 Sigma 公 司; 酮康唑( CYP3A4) ,中国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 NADPH,瑞 士 Roche 公 司 产 品。混 合 人 肝 微 粒 体 ( 蛋白含量 20 g / L,批号 34689) 、重组人源 CYP 同 工酶( CYP1A2、2B6、2C8、2C9、2C19、2D6 和 3A4) , 美国 BD Gentest 公 司。7-羟 基 香 豆 素、锥 虫 蓝、 UDPGA、Brij 58、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美国Sigma 公司。胎牛血清和肝细胞培养液,美国 Gibco 公司。 色谱纯甲醇和乙腈,美国 Fisher 公司。 大 鼠 肝 微 粒 体( 蛋白含量 20 g / L) 和大鼠肝细胞为实验室 自制。 1. 2 仪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81130067) ;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2012ZX09301003-001) 作者简介: 谭 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药物代谢,Tel: 010-66874610,E-mail: tyfairy@ 163. com 作者单位: 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1. 毒物药物研究所( 谭 妍,沈国林,庄笑梅,原 梅,李 桦) ; 2. 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高 月) 通讯作者: 李 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药物毒物代谢,Tel: 010-66930664,E-mail: amms_hli@ 126. com
TAN Yan1 ,SHEN Guo-lin1 ,ZHUANG Xiao-mei1 ,YUAN Mei1 ,LI Hua1 ,GAO Yue2
( 1.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2.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850,China)
CYP 酶介导的Ⅰ相代谢,主要的代谢表型是 CYP2C9、CYP3A4 和 CYP2C8。
[关键词] 芍药苷; 细胞色素 P450 酶; 肝微粒体; 肝细胞; 代谢
[中图分类号] R96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40( 2013) 05-0625-06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paeoniflorin in vitro
pH 7. 4) ,内含大鼠或人肝微粒体( 蛋白含量 0. 5 g / L) 和芍药苷( 终浓度 5 μmol / L) ,37℃ 预孵育 5 min 后加入 同 法 预 孵 育 的 NADPH 溶 液 ( 10 mmol / L) 20 μl启动反应并继续在 37℃ 孵育,0、5、10、15、20、 30 和 60 min 取样,立即加入 200 μl 预冷的、含 50 μg / L 甲苯磺丁脲( 内标) 的甲醇 / 乙腈( 1∶ 1) 溶液终 止反应,涡旋,13 000 × g 离心,取上清进样检测芍 药苷的剩余含量。实验平行设置灭活肝微粒体组的 空白对照组、不加 NADPH 的阴性对照组和加入普 萘洛尔的阳性对照组。每组平行 3 个样品。 1. 6 芍药苷在大鼠肝细胞代谢消除检测
参照文献[8-9],采用两步灌 流 法 分 离 获 得 大 鼠 肝原代细胞。分离获得的肝原代细胞以锥虫蓝染色 检测细胞活力,将肝细胞密度调整为 1 × 106 / ml,悬 于含 10% 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中,制备成肝细胞悬浮 液。
1. 5 芍药苷在肝微粒体中的Ⅰ相代谢稳定性检测 孵育体系为 200 μl K2 HPO4 缓冲液( 5 mmol / 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paeoniflorin in liver microsomes and primary cultured hepatocytes in vitro,and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c phenotyping of phase Ⅰ metabolism. Methods Paeoniflorin was incubated at 37℃ with human and rat liver microsome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NADPH or UDGPA,and also incubated with rat primary cultured hepatocyt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eoniflorin in the above incubation systems were determined by a LC-MS / M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metabolic stability of paeoniflorin. The cytochrome P450( CYP) phenotyping of paeoniflorin was identified using a panel of rCYP isoforms ( CYP1A2、2B6、2C8、2C9、2C19、2D6 and 3A4) and specific inhibitors of CYP isoforms in human liver microsomal incubation system. Results In human and rat liver microsomes,paeoniflorin could be metabolically eliminated in the presence of NADPH. The metabolic rates in 60 min were 10. 74% and 22. 76% and the T1/2 of paeoniflorin was ( 88. 87 ± 5. 32) min and ( 48. 47 ± 1. 18) min for human and rat,respectively. The extrapolated hepatic clearance was ( 13. 13 ± 1. 11) and ( 10. 06 ± 1. 34) ml / ( min·kg) . In the presence of UDPGA,the cosubstrate of UDP glucuronosyltransferase,paeoniflorin was not metabolized in the human liver microsomes. In the rat primary cultured hepatocytes,paeoniflorin showed a comparable metabolic profile as in the rat liver microsomes with the T1/2 of ( 77. 88 ± 3. 93) min. The results of CYP phenotyping indicated that CYP2C8,2C9 and 3A4 wer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sm of paeoniflorin. Their individual contribution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total normalized rate to be 22. 06% ,52. 47% 和 25. 4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aeoniflorin is mainly metabolized by a number of CYP isoenzymes in liver microsomes and hepatocytes. CYP2C9,3A4 and 2C8 are the major metabolic enzymes responsible for the metabolism of paeoniflor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