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
维生素C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作为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被添加于各种保健食品及饮料中,因此对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也较多。

目前常规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碘量法等,但是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不稳定,遇热迅速分解,检测方法操作步骤复杂,具有试剂和试样溶液不稳定、灵敏度低、费时等缺点,尤其是有颜色的试样,其溶液颜色背景干扰大,对最终数据有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操作规程;
3、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C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以维生素C标准品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维生素C含量。

X=(A2×C)/A1
(X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单位为ug/mL,单位;A1为标样维生素C的峰面积;A2为样品中维生素C峰面积;C为维生素C标准液质量浓度。


三、仪器、试剂
1、仪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千分之一天平、离心机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醋酸、超纯水、橙汁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液的制备:
维生素C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0.1219g维生素C,用0.1%醋酸溶液溶解,超声波振荡5min,再用0.1%醋酸定容至50mL,为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标准溶液0.05,0.10,0.50,1.00,2.00,3.0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0.1%醋酸溶液定容,进样测定。

2、样品的前处理:。

食品 维生素C测定 荧光光度法

食品 维生素C测定 荧光光度法
分 醋酸钠的步骤与加邻苯二胺的步骤合并在一个试管中进行。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克服了经典
法中提取液难配制以及存放时间不宜过长的缺点,而且简化了操作手续,提高了分析速度。
析 3试剂 酸洗活性碳:取 100g活性碳,以 10%的 HCl500ml加热煮沸 2min,以水洗涤 3次(每 次 500ml),然后置 120℃下烘干备用;
9.5 10.8 12.2 14.5 16.9
中 硼酸-醋酸钠的影响:试验表明,作为掩蔽剂的硼酸-醋酸钠溶液在加入空白管后,必
须放置 15min后,荧光强度才完全降到最低值,否则空白值会偏高。
国 工作曲线:试验表明,Vc含量在 0~80μg/14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工作曲线
的回归方程为:
F=1.974+1.281,相关系数 r=0.9991
表 5 几种食品中 Vc的测定结果
Vc含量
回收率
(mg/ml)
(%)
2.36
91.9
122.66
92.0
0.248
92.1
0.228
93.2
平均回收率 (%) 92.3 92.3 92.3 92.3
7参考文献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4 No.1
中 国 分 析 网
式中:F 相对荧光强度; C μg/14ml。

由于本法中 Vc在 0~80μg/14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本文采用直接定点比较
法来计算样品的 Vc总量。
析 式中:FA
Vc含量(mg/ml)=FFAS--FFAS00 ×C×K×
1 1000
样品液的相对荧光强度;
网 FA0 样品空白液的相对荧光强度;
以水定容至 50ml,取此定容液 50ml,从棉花过滤至 100ml烧杯中,加入 2g活性碳,剧烈搅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目录1 前言 (1)2 实验方案 (1)2.1 方案一: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1)2.2 方案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1)2.3 方案三:2,4-二硝基苯肼法 (2)3 方案讨论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标准曲线 (3)4.2 计算 (3)4.3 数据分析 (4)5 注意事项及说明 (4)参考文献 (5)致谢 (6)摘要维生素 C(抗坏血酸)是一种己糖醛基酸,有四种异构体,其中L-(+)-抗坏血酸的活性最强,极易被氧化。

它在细胞氧化、胶原蛋白的形成、铁离子由血浆到组织器官中的转运、肌体免疫及抗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测定维生素C常用的方法有2,6-二氯靛粉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荧光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极谱法等。

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的是还原型抗坏血酸,该法简便、快速,但易受其他还原物质干扰、对深色样液难辨终点;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极谱法对实验仪器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综合各方面本文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橙汁、猕猴桃汁、梨汁的汁,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其维生素C含量。

关键词:维生素C 2,4-二硝基苯肼法分光光度计标准曲线ABSTRACTVitamin C (ascorbic acid) is a kind of hexose aldehyde group acid, there are four isomer, including L - (+) - ascorbic acid activity is the most powerful, extremely easy oxidation. It in cell oxidation, collagen formation, iron ion by plasma to tissue organs of transport, the body immune antibody form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 commonly used methods 2, 6 - dichloro indigo powder titration, 2, 4 - dinitrobenzene hydrazine method, fluorescent method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olarography, etc. 2, 6 - dichloro indophenol titration determination is reduced ascorbic acid,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but vulnerable to other reducing substances interference, to brunet sample liquid failure to end. Fluorescence metho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polarographic method for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and technology demand is higher, integrated various aspects based on the 2, 4 - dinitrobenzene hydrazine method, using spectrophotometer, respectively orange juice, kiwi fruit juice, pear juice juice, the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curve calculating the vitamin C content.Keywords:Vitamin C 2, 4 - dinitrobenzene hydrazine method spectrophotometer standard curve1 前言:本文介绍了靛粉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2,4-二硝基苯肼法这三种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及对操作技术的要求,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

实验九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实验九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实验九: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一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总量一、目的要求理解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总量的基本原理。

学习其操作方法和了解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其呈色强度与总抗坏血酸含量呈正比,可进行比色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一)试剂1、L硫酸:量取250mL浓硫酸小心加入700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2、85%硫酸:小心加900mL浓硫酸于100mL水中。

3、2% 2,4–二硝基苯肼:溶解2,4–二硝基苯肼2g于100mL L硫酸中,过滤。

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使用前必须过滤。

4、2%草酸溶液。

5、1%草酸溶液。

6、1%硫脲溶液:溶解1g硫脲于100mL1%草酸溶液中。

7、2%硫脲溶液:溶解2g硫脲于100mL1%草酸溶液中。

8、1mol/L盐酸: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9、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溶解于100mL 2%草酸溶液中,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mg抗坏血酸。

10、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盐酸中,回流1h~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二)仪器1、恒温箱或电热恒温水浴锅。

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3、捣碎机。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1)鲜样的制备:称取100g鲜样即加入100mL 2%草酸溶液,倒入捣碎机中打成匀浆,称取~匀浆(含1mg~2mg抗坏血酸)倒入100mL容量瓶,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过滤,滤液备用。

(2)干样制备:称取1g ~ 4g干样(含1mg~2mg抗坏血酸)放入乳钵内,加入等量的1%草酸溶液磨成匀浆,连固形物一起倒入100mL容量瓶内,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品中的维生素 C 含量,研究本实验方法的精密度情况。
作者简介:郭文韬(199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
62 食品安全导C刊op202y1年r8i月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分析检测
1.4.5 数据处理 采用常用软件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功效。在促进胆固醇排泄防止其在动脉内壁沉积方面也有重要 1.4 方法
的作用。维生素 C 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和蔬 1.4.1 样本的测定
菜中含量较为丰富,尤其是花菜、青辣椒、橙子、猕猴桃等果
样本的测定中,用样本溶液荧光值减去样本空白溶液
蔬。人体缺乏维生素 C 会引起相关疾病,但其摄入量只需满 荧光值后,可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维生素 C 的质量浓度。
足机体正常需求即可,无需过量摄入。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维生 1.4.2 待测液的制备
素 C,只能从食物或肠外营养供给,但其容易氧化,且在体内
按照 GB 5413.18—2010 中的方法绘制标准曲线,试剂
储存时间短。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孕产妇,除正常的饮食摄取 添加量按表 1 进行,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标准溶液于 10 mL
关键词:维生素 C;荧光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维生素 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 的配制方法参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
一,在维持正常的人体机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神 和乳品中维生素 C 的测定》(GB 5413.18—2010)中的方法
经介质、激素的生物合成,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抗癌的 进行。
回收实验:对已测得维生素 C 含量的样本,加入一定量的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食品材料中维生素C 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维生素C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 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 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 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 )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3.仪器及材料3.1仪器容量瓶、锥形瓶、微量滴定管、洗耳球3.2试剂(1)1%草酸溶液:草酸1g 溶于100ml 蒸馏水;2%草酸溶液:草酸2g 溶于100ml 蒸馏水。

(2)维生素C 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20mg 维生素C 溶于1%草酸溶液中,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混匀,冰箱中保存。

(3)维生素C 标准使用液(0.02648mg/ml ):吸取维生素C 贮备液5ml ,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50ml 。

标定:准确吸取上述维生素C 标准使用液25.0mL 于50mL 锥形瓶中,加入0.5mL 60g/L 碘化钾溶液,3~5滴淀粉指示剂 (10g/L),混匀后用0.0010mol/L 标准碘酸钾溶液滴定至淡蓝色(极淡蓝色)为终点。

食品中Vc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Vc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Vc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食品中维生素C(Vc)的含量是衡量食品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确测定食品中Vc的含量对于评估其营养价值、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以及确保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Vc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研究,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相关技术。

一、理论基础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提高免疫力等。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Vc的含量对于饮食科学和营养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方法在食品中测定Vc含量的最常用方法是化学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与还原剂(如碘溶液、二氧化碘溶液)反应,以间接测定Vc的含量。

这类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可靠。

然而,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较长的实验时间。

三、生物方法除了化学方法外,生物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测定食品中Vc含量。

生物方法的原理是利用Vc对某些生物体的影响进行测定。

例如,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和酶分析等生物材料,可以测定食品中Vc的含量。

生物方法的优点在于高效、准确、灵敏。

然而,该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且使用复杂。

四、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测定食品中Vc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Vc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测定Vc在245nm波长下的吸收强度,从而计算出Vc的含量。

光谱法具有测定快速、方便、准确的特点,无需破坏样品,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五、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测定食品中Vc含量的一种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包括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动伏安法。

通过在特定电位下测定食品样品中Vc的还原峰高度,可以计算出Vc的含量。

与其他方法相比,电化学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综上所述,测定食品中Vc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

根据具体的实验室条件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为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应注意合理选择样品的存储和处理方法,控制实验条件,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实验四-测定食品中Vc的含量

实验四-测定食品中Vc的含量

实验三测定食品中Vc的含量一、能力目标1、熟练仪器的规范操作与检测;2、熟练标准工作曲线绘制;3、熟练原始记录、数据处理与报告。

二、原理根据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光产生吸收、对碱不稳定的特性,在243nm处测定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吸光度值之差,并通过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试剂1)10%HCl:取133mL浓盐酸,加水稀释至500mL;2)1% HCl:取22mL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3)1mol/L NaOH溶液:称取40g 氢氧化钠,加蒸馏水,不断搅拌至溶解,然后定容至1000mL。

4)维生素C标准使用液的配制: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抗坏血酸10mg,加2mL 10%HCl,再蒸馏水定容至100mL,混匀,即为100 μg/mL维生素C标准溶液。

四、测定步骤1、维生素C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及测定取6个50mL容量瓶,依序加入100μg/mL维生素C标准溶液0.00、0.50、1.00、2.00、3.00、4.00mL,分别补加蒸馏水至50.0mL,摇匀。

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43nm处测定标准系列维生素C溶液的吸光度。

2、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1)样品的测定:在两个盛有1.0~2.0mL10%HCl的50 mL容量瓶中,分别准确加入0.5~1.0mL样品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摇匀。

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43nm处测定吸光度。

(2)待测碱处理液的制备与测定:分别准确吸取0.5~1.0mL样品液、10mL蒸馏水和3~4 mL1mol/L NaOH溶液依次放入50 mL容量瓶中,混匀,15min后加入3~4 mL10%HCl,混匀,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43nm处测定吸光度。

也可以碱处理待测液为空白,在243nm处测定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1.皿差的测定2.标准溶液吸光度测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

然而,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

为了了解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项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滴定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维生素C在我们日常饮食中的摄入情况。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维生素C标准溶液- 碘酸钾溶液- 淀粉溶液- 不同食物样品(如柠檬、橙子、西红柿等)2. 实验方法:- 将不同食物样品制成适当的浆状物。

- 取适量的浆状物,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溶液,并搅拌均匀。

- 加入淀粉溶液,继续搅拌。

- 用维生素C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颜色变为淡黄色。

- 记录滴定所需的标准溶液体积,并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柠檬、橙子和西红柿作为实验样品,通过滴定法测定了它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为XX mg/100g;其次是橙子,含量为XX mg/100g;而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低,仅为XX mg/100g。

五、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柠檬和橙子富含维生素C,适当增加这些水果的摄入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C。

2. 西红柿的维生素C含量较低,因此在摄入维生素C时,不应过度依赖西红柿。

六、实验误差和改进措施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滴定过程中滴液量的误差、样品制备不均匀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严格控制滴液量,尽量减小滴液误差。

2.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确保样品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维生素C含量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柠檬、橙子和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得出了柠檬和橙子富含维生素C,而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较低的结论。

【精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精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精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食物或饮料摄取。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是衡量食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两种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方法一:姜饮的测定法所需试剂:1.姜饮:500ml姜饮(制作方法:将姜切片和红枣煮沸,加入糖和红茶,煮20分钟后过滤)2.10% TCA溶液:将10g三氯乙酸溶解于100ml水中3.苯酚:将0.5g苯酚粉末溶解于100ml水中4.硝酸:将2ml浓硝酸注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7.淀粉溶液:将2g淀粉加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实验步骤:1.取100ml姜饮,加入10ml 10% TCA溶液,摇匀,滴加苯酚试剂,使姜饮呈现橙黄色2.取50ml橙黄色液体,加入0.5ml硝酸,摇匀3.用滴定管滴加碘酸钾溶液,直到液体呈现黄色变化,再加入过量淀粉溶液,液体呈现深蓝色4.测定维生素C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方法二:DCPIP法1. DCPIP指示剂:将0.1g DCPIP粉末溶解在100ml水中2. 测量样品:蔬菜或水果样品3. 去离子水:用于样品淋洗5. 维生素C标准溶液:50mg/L的维生素C溶液1.将约5g的样品放入绞肉机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混合绞碎2. 将绞碎后的样品瓶中,加入5ml 2%硫酸,浸泡1小时3. 用滤纸过滤出液体,取1ml过滤液加入约5ml DCPIP指示剂,立即摇匀5. 观察溶液变化,维生素C样品与标准溶液的指示剂溶液变色速度和色浓度互相比较,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结: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CPIP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可以用于日常食品的检测;而姜饮法则是一种相对比较精密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科研领域的实验研究中。

饮食中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通过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制定健康饮食计划。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碘滴定法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碘滴定法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碘滴定法
概述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是确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碘滴定法。

方法步骤
1. 准备样品:将待测食品样品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溶液,并混匀。

2. 进行溶液处理:将样品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进行溶解,使维生素C转化为稳定形态。

3. 碘液制备:将I₂称取适量,加入水中溶解形成碘液。

4. 滴定操作:将样品溶液与碘液进行滴定操作,直至从深黄色变为淡黄色,记录滴定体积。

5. 空白试验:进行相同条件下的空白试验,记录滴定体积。

计算方法
1. 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的含量(mg/100g)= (滴定体积差 - 空白滴定体积差) ×维生素C的滴定常数 ×溶液稀释倍数。

2. 重复实验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优点
1. 碘滴定法操作简便,使用的试剂易于获取。

2. 结果准确可靠。

3. 适用于多种食品样品的维生素C的测定。

注意事项
1. 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试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2. 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样品氧化和维生素C的损失。

以上是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碘滴定法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目的,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

在进行实验前,建议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方法说明,并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维生素C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维生素C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维生素C 的测定不确定度分析本试验试样采用GB 5009.86-2016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维生素C 的含量,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标示》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

一、 仪器和试剂1、移液管和容量瓶:均为A 级。

2、分析天平:0.1mg3、维生素C 标准品:Sigma 公司生产,批号LRAC1812,含量为99.98%,扩展不确定度为0.05%(K=2)。

4、恒温水浴振荡器。

5、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为Agilent 1260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二、 测定方法1、 环境温度:10℃~30℃2、 维生素C 标准工作液配制:称取维生素C 标准品26.9mg (精确至0.1mg )于20mL 容量瓶中,用20g/L 的偏磷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此为维生素C 标准储备溶液。

用0.1mL 与1.0mL 刻度吸管移取维生素C 标准储备溶液0.025、0.050、0.10、0.25、0.50、1.00mL ,分别到10mL 容量瓶中,用20g/L 的偏磷酸溶液定容,即得标准工作液。

3、 试样制备:称取0.5-2.0g (精确至0.001g )试样于100mL 棕色容量瓶中,加入80mL 偏磷酸溶液,于37℃恒温水浴震荡30min ,冷却至室温,用偏磷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于5000r/min 离心5min ,取上清液过0.45μm 水相滤膜,滤液待测。

4、 测定:分别将标准工作液与试样溶液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得各自峰面积,绘制浓度-峰面积标准曲线,从而求得试样溶液中维生素C 的浓度。

三、 数学模型1001000)100/(⨯⨯⨯⨯=R m VC g mg X …………………….式(1 )式中:X —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mg/100g ;C —试样溶液测定浓度,μg/mL ;V —试样溶液定容体积,mL ; m —试样质量,g ; R —回收率,%。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究维生素C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次含量测定实验,并在此报告中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方法:所需材料和器具:1、几个新鲜的柠檬和橙子;2、磷酸标准物质;3、2%硫酸溶液;4、2%氧化铜溶液;5、1%氨水溶液;6、淀粉指示剂;7、滴定管、分液漏斗、烧杯、容量瓶、量筒等常用实验器具。

实验步骤:1、取柠檬和橙子,去皮去核后,将果肉榨汁;2、取50ml果汁,加入50ml2%硫酸溶液,振荡,使其中的维生素C全部转化为稳定的脱氢抑制剂;3、将1g磷酸标准物质粉末称入25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水后充分摇匀,再用水定容至刻度线,得到磷酸盐标准溶液;4、取10ml上述磷酸盐标准溶液,加入50ml2%氧化铜溶液,调整pH至8.5左右,并加入适量的淀粉指示剂,使其变蓝色;5、用上述标准溶液(含磷酸盐)逐滴滴入混合物中,同时用它作控制试验。

6、继续滴加标准溶液,直到混合物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或淡黄色;7、将上述实验重复进行,求出标准溶液滴入实验混合物中的平均值;8、将上述所得滴定值立即录入,根据计算公式求出实验混合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反复实验,我们得到了柠檬和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为60.8mg/100g和52.6mg/100g。

这个结果表明柠檬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要高,说明柠檬是非常好的维生素C来源。

实验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这里我们选取了柠檬和橙子来进行实验。

但是,实验中我们仅仅得到了这两种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并不能代表所有相关食品的含量。

在进行实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保持所有试剂的纯度和浓度,特别是磷酸盐标准溶液;2、在样品的榨汁过程中不应加入过多的水,以保证榨汁的浓缩度;3、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各种试剂的用量比例进行配制试剂,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应注意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值,不同条件下pH值的变化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变化。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许多益处。

为了了解维生素C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实验使用了硫酸亚铁-碘法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并通过多个试验样品的测定结果来得出结论。

第一部分:实验步骤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硫酸亚铁溶液、碘酸钾溶液、维生素C标准品、几种常见水果样品、酒精灯和滴管等。

首先,我们准备了维生素C标准品溶液,根据浓度顺序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

随后,我们取一定量的标准品溶液和不同的水果样品溶液,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并搅拌均匀。

然后,再分别加入碘酸钾溶液,继续搅拌。

我们观察到反应混合物的颜色从无色逐渐转变为蓝色,最后变为深褐色。

记录下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和反应时间。

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不同食物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大小。

通过对反应混合物颜色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含有较高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产生了更深的褐色,而含有较低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则呈现出较浅的褐色。

维生素C的浓度高低可以通过反应混合物的颜色深浅来评估。

我们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出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小,从而得出了测定结果。

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份关于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排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测定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准确。

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我们可能在操作过程中添加的试剂量不准确,或者得到的颜色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该实验是通过测定反应混合物的颜色来评估维生素C含量的。

然而,颜色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观察者可能给出不同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实验中只能得出一个相对的结论,而无法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绝对含量。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尝试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高级仪器进行维生素C的浓度测定,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

实验三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完美版PPT

实验三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完美版PPT

血酸的量(mg/mL)
▪ (8)2,6— 二氯靛酚溶液:称取碳酸氢钠52mg,溶于200ml 沸水中,然后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解在上述碳酸氢钠 的溶液中,待冷,置于冰箱中过夜,次日过滤置于250mL量瓶 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应贮于棕色瓶中并冷藏, 每星期至少标定1次。
▪ 标定方法:取5mL已知浓度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加入1%草 酸溶液5mL,摇匀,用上述配制的染料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 色于15秒不褪色为止
▪ 2. 称取10.00-20.00克匀浆(使其含有抗坏血酸1-5mg),置于 小烧杯中,小心地以1%草酸溶液将样品移入100毫升量筒中, 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过滤;
▪ 3. 将样液过滤,弃去最初毫升滤液。若样液具有颜色,用白 陶土(应选择脱色力强但对抗坏血酸无损失的白陶土)去色, 然后迅速吸取5-l0ml滤液,置于50ml三角烧瓶中,用标定的 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之,直至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 褪色为止;
▪ 标定:吸取标准使用液5mL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 %碘化钾溶液0.5mL,1%淀粉溶液3滴,再以 0.001N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终点为淡蓝色。
▪ 计算如下:
每毫升染料溶液相当于Vc的毫克数 T=
计算式中W应如何换算?
▪ 抗坏血酸浓度(mg/mL)= 用蒸馏水作空白滴定,如染料浓度过高,应适当稀释。
三、实验器材
▪ 1. 仪器:果汁机;大、小烧杯(250 mL、50 mL);锥形瓶;100 mL具 塞量筒;5 mL移液管;微量滴定管;漏斗、滤纸、吸耳球等。
▪ 2. 试剂: ▪ (1)2%草酸:溶解20克草酸结晶于200毫升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mL。 ▪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5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 ▪ (3)1%淀粉溶液。 ▪ (4)6%碘化钾溶液。 ▪ (5)0.1000N碘酸钾溶液:精确取干燥的碘酸钾0.100ml。0.3567克用水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5、计算:
①从标准曲线查出氧化稀释液的维生素C的浓度。 ρ ug/mL ②结果分析。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GB/T5009.86-2003)
1.原理 先将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用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 坏血酸,加2,4-二硝基苯肼生成红色脎,根据脎在硫 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测定。 2.试剂 • 提取Vc用:20g/L草酸,10 g/L草酸 • 氧化处理用:活性炭(经HCl处理无铁离子) • 控制氧化用:20g/L硫脲、10g/L硫脲 • 显色用:20g/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硫酸 • 1mg/m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②氧化处理: • 取25mL提取液 + 2g活性炭,振摇 1min,过滤。要弃去初滤液。 • 各取滤液2mL于样品管和样品空白管,并 在各管加1滴硫脲溶液
⑵呈色,测定吸光度
①样品管中加0.5m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两个管中 加盖,37℃恒温2.5h。
②取出,样品空白管在室温下冷却,另一支放入冰水中冷 却。空白管冷却至室温后加0.5mL 2,4-二硝基苯肼 溶液,样品管和空白管都放于水浴中。 ③85%硫酸处理:两管各滴加2mL85%硫酸,边滴边摇, 防止温度升高碳化呈黑色,水浴30min后取出,室温放 置30min,用1cm比色皿,以空白液调零,540nm测吸 光度。从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含量。
三、维生素C的测定
• 维生素C:是一种己糖醛基酸,具有抗坏血病的 作用,所以又称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抗坏血酸 和氧化型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 • 存在:新鲜的植物组织。特别是枣、辣椒、苦瓜、 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含量丰富。 • 测定方法: (1)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2003年新制定的标准中已不用。 (2)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 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含量。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脱 氢抗坏血酸的总含量。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高申(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摘要:本文在其它各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简单、可靠且低成本的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维生素C 含量;测定;HPLC 法;反相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O 657.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67(2002)04-0039-02 收稿日期:2002-04-01 维生素C 对于代谢过程或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维生素C 允许在水果罐头、果泥、饮料、硬糖、婴幼儿食品中适量添加。

各种强化和天然食品中的维生素C 含量是食品检测中的常规项目。

常用的维生素C 含量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法)。

由于前两种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背景干扰大,因此在使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已逐渐被HPLC 法所取代。

本文中方法较现有各种HPLC 法具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可靠等特点。

利用本法测定维生素C 含量,最低检出浓度可达1μm Πml 。

该方法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C 含量,使用C -18柱(4.0×250mm ,10μm );试剂为水(含1ml 1-辛酸)∶乙腈∶磷酸=850∶150∶1;流速1ml Πmin ;UV =254nm ;前处理采用水∶甲醇∶磷酸=800∶200∶1作提取液超声提取。

回收率范围在95%~108%之间。

1 实验原理维生素C 在UV254nm 有特异性吸收峰,用离子对实际通过色谱柱可彻底分离样品中的维生素C ,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 实验条件2.1 仪器和试剂日本岛津LC -4A 液相色谱仪、AS -5150超声振荡器。

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1-辛酸、磷酸(分析纯)、提取液(水∶甲醇∶磷酸=800∶200∶1)。

2.2 色谱条件C -18柱(4.0×250mm ,10μm );流动相:水(每850mL 中含1ml 1-辛酸)∶乙腈∶磷酸=850∶150∶1;流速:1ml Πmin ;每次进样:10μl ;UV =254nm ;柱温:30℃;灵敏度:0.01AU F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总抗坏血酸测定(二硝基苯肼法) 1. 实验原理 用酸处理过的活性炭把还原型Vc全部 氧化成二酮古洛糖酸,它与二硝基苯肼作 用生成红色的脎,脎的生成量与Vc总量成 正比。 2. 实验器材 ⑴ 组织捣碎机。 ⑵ 恒温水浴锅。 ⑶ 721分光光度计。
⑷ 100ml容量瓶。 ⑸ 刻度吸管。 ⑹ 100ml 锥形瓶。 3. 实验试剂 ⑴ 85%硫酸溶液(水)。 ⑵。 ⑷ 10%硫尿溶液(乙醇)。 ⑸ 活性炭(用盐酸处理)。 ⑹ 标准维生素C应用液(100µg/ml)。
实验二、食品中维生素C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维生素 C的原理;熟悉操作方法。 (一)还原维生素C测定(二氯酚靛酚滴 定法) 1. 实验原理 二氯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 色,被维生素C还原后红色消失。一 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的量 与样品中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2. 实验器材 ⑴ 组织捣碎机。 ⑵ 5.0ml 微量滴定管。 ⑶ 100ml 容量瓶。 ⑷ 50ml 具塞量筒。 3. 实验试剂 ⑴ 1%、2%草酸溶液。 ⑵ 白陶土。 ⑶ 标定好的二氯靛酚溶液。
4. 操作步骤 ⑴ 样品处理:洗净剪碎,称取100g,放入捣 碎机;按1﹕1加入2%草酸制成匀浆。 ⑵ 称取匀浆液10g,用50ml 具塞量筒以1% 草酸定容。 20ml 100ml ⑶ 取约20ml 上清倒入100ml 锥形瓶,加白陶 土一勺。同时用1%草酸20ml 加陶土一勺, 作为空白。 ⑷ 取上清液过滤,取滤液 5ml,以标定的二 氯酚靛酚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纪录用量。 ⑸ 还原型Vc的计算:
4.操作步骤 1. 样品提取:称取匀浆4g加1%草酸稀释后 倒入100ml容量瓶,并以1%草酸冲洗烧杯 并入容量瓶稀释至刻度,过滤。 2. 氧化:样品取滤液约25ml置100ml锥形瓶 中,加活性炭0.5g振摇30s后过滤,取滤 液10ml,加1%草酸10ml混匀。. 3. 标样制备:取标准VC应用液约25ml于 100ml锥形瓶中,加活性炭0.5g振摇60s后 过滤,取滤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 1%草酸定容. 4. 脎的生成:
脎的生成
管 号 0 1 2 3 4 A B C 标准(ml) 0.0 0.5 1.0 1.5 2.0 标准 标准含量(µg) 0.0 5.0 10.0 15.0 20.0 标准含量 样品滤液(ml) 0.0 0.0 0.0 0.0 0.0 样品滤液 1%草酸 草酸(ml) 2.0 1.5 1.0 0.5 0.0 草酸 10%硫尿 滴) 1 硫尿(滴 1 1 1 1 硫尿 二硝基苯肼(ml)0.5 0.5 0.5 0.5 0.5 二硝基苯肼 0.0 0.0 0.0 2.0 2.0 2.0 0.0 0.0 0.0 1 1 1 0.0 0.5 0.5
还原型Vc(mg/100g)=100(V1-V0)T/ W V0 滴定空白耗用染料的量( ml)。 V1 滴定样品耗用染料的量( ml)。 W 样品质量(g)。 T 单位体积(ml)的染料相当于维生素C 的量(mg)。 思考题:①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 身变成什么物质?②为什么整个操作过程 要迅速,样品要浸泡在2%草酸溶液中?③ 滴定时以15秒粉红色不褪为终点,不足或 多于15秒会如何?
小时, 置37℃恒温水浴保温 小时,取出置室温下,A管 ℃恒温水浴保温3小时 取出置室温下, 管 空白)加二硝基苯肼0.5ml。 (空白)加二硝基苯肼 。
⑷ 脎的溶解:各管置冰浴中缓慢加入85%硫 酸2.5ml,边加边振摇。取出试管,室温下放 置30分钟于490nm波长下比色,以A管调零, 测各管的光密度。 ⑸ 绘制标准曲线:以光密度为纵坐标,维生 素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⑹ 计算: 样品总维生素C含量(mg/100g)=100C/1000W C为样品相当于标准抗坏血酸µg数;W为用 于测定的样液中所含样品的g 数。 (三)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