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及其护理
3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3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f1f3fa4693daef5ef73d61.png)
可防 治 抽 搐 发作 和 缓解 肌 肉痉 挛 , 常用 地 西 泮 0 ~ .mg g . 05 / ・ 3 k
次, 开始每4h 次 , 1 缓慢静注( 鼻饲者可 由胃管内注入 )待痉挛减 , 轻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 苯巴比妥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
小剂 量镇 静 、 中剂 量 催 眠 、 大剂 量 止痉 。 惊 厥 6 1 g g 次[ 6 抗 0m / ・ 3 k 1 。 8 1 , 种 药 物交 替使 用 。 痉挛 发作 后 停 止用 药 。 次 两 h 无 2 抗 毒 素及 抗 生素 的应 用 . 5 抗 毒 素 以 中和 游离 的外毒 素 , 已与 神 经 结 合 的 毒素 不 起 作 对 用 , 早 使 用 ,A 12 静滴 , 应尽 T T — 万U 连用 3 , 前 应 做皮 试 。 用 d 甲硝 唑 0 5 g次 , 滴 , 日2 , 隔 1 , 用 7 0d 青 霉 素 1万 u ./ ・ 静 0k 每 次 间 2h连 1 。 O /
现 的症 状 是 张 口 困难 , 乳 时不 易 塞入 乳 头 , 牙 关 紧 闭 , 哺 继之 面肌 痉挛, 出现 “ 笑 ” 容 。 “ 弓反 张 ”甚 至 窒息 。 苦 面 角 。 任何 轻 微 的刺 激 均 可引 起 全 身肌 肉抽搐 。 病人 神 志 清楚 , 般无 高热 , 出现 高 热 一 如
新 生儿 破 伤 风是 因为 断 脐时 消 毒处 理 不 当 , 伤 风杆 菌 自脐 破
24 镇 静 止 痉 .
部侵入 后 , 在缺氧环境 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 , 外毒素与神经细胞 结合引起 的全身肌 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 破伤 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 氧菌 , 其芽胞抵抗力 较强 , 普通 消毒剂无 效。 其产 生的瘦挛毒素沿神经干 、 巴液等传至脊髓前 角细胞和 淋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https://img.taocdn.com/s3/m/b9cb615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9.png)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
新生儿破伤风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症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越早,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
发病机理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痉挛毒素”,这种毒素进入大脑和脊髓,引起全身肌肉的痉挛。
由于最先受累的是咬肌,所以患儿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口不能张大,喂奶时乳头不易塞入口中,患儿因饥饿而哭闹,随后出现牙关紧闭;当面部肌肉痉挛时,患儿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受累后,患儿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轻微的刺激(如声、光、触摸、针刺等)都可以引起全身抽搐。
多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经过合理治疗能度过痉挛期者多能治愈,但肌肉强直可持续很长时间,完全恢复需数月。
诊断标准: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带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再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
治疗: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应迅速送医院诊治,治疗和护理包括置患儿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刺激,胃管喂养,应用破伤风抗菌素,止惊,防治感染,脐部局部处理等。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于断脐不洁,邪毒侵入脐中,以致经络脉隧受阻,营卫壅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为邪毒所闭,故见口撮、唇青、舌强等;邪毒侵犯督脉,引动肝风,则项强、抽搐、角弓反张。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论文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8108cdaa00b52acfc7ca5c.png)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18-01【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由脐部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死亡率极高。
随着无菌接生的推广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私自接生者仍屡见不鲜。
我院对收治新生儿破伤风(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1])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1.1 一般护理:患儿入住病室要求单间,室内及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声、光的刺激,保持室内温度22℃~26℃,湿度50%~65%。
一切治疗护理操作要集中安排在镇静剂使用5~15 min后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快、细,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
吸氧,保持全身供氧需要。
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要求每次大便后以柔软吸水的尿布蘸温水擦洗肛门,避免皮肤皱褶及臀部炎症,当皮肤出现炎症糜烂时,紫草油涂抹患处。
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抽搐情况的变化。
1.2 脐部处理 52例有脐部化脓感染者,应用3%过氧化氢反复清洁脐部伤口,并去除坏死组织,将脐轮翻开,用2.5%碘酒棉签对脐凹处稍加按压片刻,若渗血过多者可加用云南白药,再用75%酒精擦洗脐周皮肤,最后盖上无菌纱布,每天护理次数:一般根据伤口情况而定,3~4次。
脐部首次清洁后,脐周注射1 500 u破伤风抗毒素[2],经以上处理脐部伤口一般5~7 d可痊愈。
1.3 口腔护理: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2~6次/d,以防止发生口腔感染及黏膜溃疡。
口唇干裂者,涂液状石蜡油。
若有口疮,每天用棉签蘸2%的碳酸氢钠加制霉菌素5~10万u/kg溶液清洗3次,注意蘸水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呛咳窒息。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50ded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0.png)
肤受到伤口或破损,保持伤口干燥,避 免细菌滋生。
病症识别
病症识别
早期症状: - 疲倦和不安:新生儿破伤
风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异常的 疲倦以及长时间的持续性哭泣 。
- 吮吸困难:新生儿可能出 现吮吸困难和喂养问题。
- 关节僵硬:新生儿的肌肉 和关节可能护理PPT课 件
目录 注意事项 病症识别 紧急处理措施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儿童破伤风概述: - 破伤风是由产生破伤风梭
菌毒素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 感染病。
-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儿童出 生后28天内感染破伤风的一种 情况。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 接种破伤风疫苗:婴儿应按计划接
种破伤风疫苗,以提供免疫保护。 - 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婴儿周围的环
紧急处理措施
治疗措施:医生将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来 控制感染。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病症识别
基本护理技巧: -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
,并及时就医。 - 保持温暖:确保新生儿保持温暖,
避免低温引发并发症。 - 提供舒适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
适的环境,帮助新生儿放松身心。
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
送医就诊:一旦怀疑婴儿患上 破伤风,立即送医就诊。 确保呼吸道通畅:尽快确保新 生儿呼吸通畅,采取相应的呼 吸支持措施。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b398211ba0d4a7303763ab8.png)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样护理常规护理二、住单距离离,维持室内安静,幸免强光的声音的刺激。
医治、护理等操作应尽可能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3、绝对卧床休息,给侧卧位。
4、增强营养。
初期痉挛频繁发作时暂禁食,作静脉滴注液体、血浆等维持。
痉挛减轻后用鼻饲喂养,但插胃管前应给足量的镇剂,以防诱发抽搐。
每次喂奶量不宜过量,以避免呕吐引发窒息。
五、应有专人护理,紧密观看病情转变,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痉挛发作显现呼吸困难时,应当即给予氧气吸入,并配合医生观看,确信镇定剂的适合用量及距离时刻。
六、增强脐部护理,用破伤风抗毒素封锁脐周。
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脐部,洗后涂以碘酊,天天一次,按时改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污敷料应燃烧处置。
一切用物须高压灭菌。
7、注意保暖,幸免受凉。
按时改换卧位。
以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
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擦干净口腔分泌物。
八、室内备齐各类抢救物品。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样护理常规护理二、慢慢缓慢复温,切忌过速。
依照体温及硬肿范围估量轻重度,轻者可用恒温床复温,重者用保温箱复温,床上及箱内温度从26度开始,以每小时升高1度慢慢升至30-32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力求在12-24小时内使病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固。
在此期间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平稳后改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喂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能吸吮者喂母乳,吸吮差者用滴管,必要时鼻饲,每2小时喂一次,忌过量过速。
发觉面色改变当即停止,以防窒息。
4、热量不足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输血浆,以增进代谢,改善循环,补液量宜偏小,注意观看输液情形,滴速宜慢,以避免引发水肿。
五、注意观看硬肿范围、体温、心率、入量、呕吐及有无出血偏向。
六、护于是、医治应集中,动作轻快,以避免阻碍复温。
注射时应躲开硬肿部位。
7、按时改换卧位,包被、衣服、尿布应柔软,避免皮肤损伤及坠积性肺炎。
20122新生儿破伤风
![20122新生儿破伤风](https://img.taocdn.com/s3/m/c4dfa5d4680203d8ce2f2490.png)
新生儿破伤风相关防治知识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孕妇应接受破伤风免疫注射。
2、分娩时应采用新法科学接生。
控制措施(一)推广新法接生50年代以来,我国采用新法接生的策略已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今后继续推广新法接生应作为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策略。
新法接生的基础是“三洁”,即手洁,消毒阴部皮肤和使用消毒脐带剪。
通过下述方式可实现“三洁”:1.在医院或乡卫生院分娩,严格进行科学接生,即助产全过程应进行无菌操作。
2.在家中由接受过培训的接生员进行新法接生。
3.在家中应用消毒产包进行新法接生。
(二)高危县育龄期妇女或孕期妇女实施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预防对育龄期妇女或孕妇接种TT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策略。
绝大部分育龄期妇女缺乏破伤风免疫,因此高危地区除因绝育无生育能力的妇女外,凡未婚或采用其它计划生育措施的,或当时不计划再生育的18-35岁育龄期妇女,均为TT免疫接种对象,有些县免疫对象的年龄可扩大至15-35岁。
应特别注意在常规孕期保健时,检查所有孕妇的TT免疫史,在需要时提供破类免疫服务。
临床表现新生儿破伤风,芽孢一般由脐带的创口进入,偶可由外部伤口进入,最早可在出生后2天,最晚可在生后14天以上发病。
但潜伏期一般为5-7天,所以俗称“四六风”或“七日风”。
新生儿破伤风早期症状可有牙关紧闭,吸乳困难,继之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
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
呼吸肌、喉肌痉挛可致窒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诊断标准(一)诊断原则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接生过程消毒不严史或分娩过程新生儿局部外伤未经消毒史。
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下降
![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下降](https://img.taocdn.com/s3/m/2aa8a36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5.png)
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下降一、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系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产生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
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
但在偏远山区,农村及由私人接生者仍可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吸吮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压舌板反被咬得越紧,称为压舌板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
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窒息。
任何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
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一般需3周左右),其发作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
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
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控制痉挛、预防感染、保证营养是治疗的三大要点。
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及死亡现状目前,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426例;至2019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65例,比2014年减少361例。
2015年年来,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逐渐下降,2018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0052/10万;2019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004/10万。
2015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0.0011/10万;2016、2017年分别为0.0002/10万、0.0002/10万;2018、2019年分别为0.0003/10万、0.0003/10万。
三、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是可预防的传染病,但在发展中国家仍伤害着许多婴儿,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及边远地区,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低于1‰活产儿),病死率亦很高。
新生儿破伤风的呼吸道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的呼吸道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c00a80d0d233d4b14e6958.png)
3 护 理要 点
3 . 雾化 吸入 , 善痰 的粘 稠度 使 痰 易 于 吸 出 。 用生 理 盐水 .4 2 改 常 2 m 、 大 霉 素 8 U a 糜 蛋 白 酶 1 , 嗽 平 8 g每 日2 , 次 O】 庆 万 、一 支 必 m, 次 每 2 rn 在头 罩 吸氧 下给 予雾 化 吸 入 。 化 吸 入后 再 吸痰 。 OT , l i 雾
温度2 4 相对湿度5%~ o 每 日用紫外线进行病 房空气消 2 2 ℃、 0 6 %。
毒 2 , 6 mn有 利 于减 轻 呼 吸道 感染 。 次 每次 0 i,
4 护理 体 会
41 新 生 儿 破 伤风 是 因破 伤 风梭 状 杆 菌 以脐 部侵 入引 起 的一 种 .
急性严重感染。 常在生后7左 右发病 , d 发病越早 , 发作期越 短, 预
本 科 从2 0年 ~ 00 共 收治 新 生儿 破 伤 风 患J l例 。均 来 0 5 2 1年 LO 自农村 , 乡村 医生 用 传 统 方 法 接 生 。 中男3 , 7 , 龄 最 为 其 例 女 例 年
大 的l d 最 小 的4 , 均7 。 O, d平 d 发病 天 数 最早 的3 , 晚9 , 均 6 。 d最 d平 ( 1
在 温盐 水 中 浸泡 半 分钟 使 管 口软 化 , 少 刺 激 。4 带 氧吸 痰 具 减 () 。 体 吸 痰 方 法 由2 共 同 完成 , 绍 如 下 : 用 止 痉 剂后 1— 0 i, 人 介 使 0 2r n a 患 儿取 仰 卧位 , 头颈 部 抬高 l。 3。使气 道 伸 直 , 5~ O , 由一 人用 无 菌玻 璃 导 管从 一 侧 鼻 腔 将 氧 气 吹人 , 一 人 动 作 轻 快 , 吸 痰 管 插入 另 将
10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10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1523c10964bcf84b9d57b2d.png)
11 一般 资 料 : 组 患 儿 l , 4例 , 6例 , 有 患 儿 临 . 本 0例 男 女 所
床表现均符合新生儿破伤风 的诊断标准 。 12 发病原 因: . 均为接 生时用 消毒处 理不合 格 的剪刀 、 工具
给 予 氧 气 吸 入 , 要 时 给 予 人 工 呼 吸 等 ; 营 养 支 持 , 据 病 必 ⑤ 根
26 一 般 护 理 , 保 持 安 静 : 室 内 保 持 安 静 , 气 流 通 , . ① 病 空 温 湿度 适 宜 。护 士做 到操 作 轻 , 话 轻 , 门轻 尽 可 能 减少 不 必 说 关 要 的刺 激 ; 皮肤 护 理 : 于 抽搐 时 无 紫 绀 的 患 儿 每 天温 水 沐 ② 对 浴 1 , 意更衣 , 持皮肤清 洁干燥 , 掌心放一纱 布卷 , 次 注 保 手 以 保 护 患 儿 手 掌 的 皮 肤 不 被抓 伤 。 勤 换 尿 片 , 止 红 臀 的 发 生 。 防 定 时 翻身 , 意 局 部 皮 肤 情 况 , 止 发 生 压 疮 。③ 口腔 护 理 : 注 防 保 持 患 儿 口腔 清 洁 , 时 清 除 口腔 内 分 泌 物 , 痰 动 作 轻 柔 , 及 吸 避免 损 伤 V腔 黏 膜 。每 天 用 1 I %碳 酸 氢 钠 清 洗 口腔 , 防止 鹅 口 疮 的发 生 。禁 食 期 及 鼻 导 管 喂 养 的 患 儿 , 天 给 予 口腔 护 理 2 每 次 , 儿 口唇 干 裂 时 使 用 石 蜡 油 涂 口唇 , 持 口唇 湿 润 。④ 脐 患 保 部护 理 : 理时应做 到彻底清 除脐部 分泌物 , 持脐 部干燥 。 护 保 先用 3 %过 氧 化 氢 清 洗 , 脐 部 变 为 有 氧 环 境 , 制 破 伤 风 杆 把 抑
新生儿破伤风的诊疗与护理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破伤风的诊疗与护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87a3c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a.png)
新生儿破伤风的诊疗与护理试题一、单选题1.非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年龄超过()的破伤风[单选题] *A.28天√B.28个月C.1岁2.因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
[单选题] *A.有氧环境中B.厌氧环境中√3.破伤风杆菌在厌氧环境下,分泌两种毒素,其中:()是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神经毒素;[单选题] *A.破伤风痉挛毒素√B.破伤风菌溶血毒素C.破伤风芽孢杆菌4.根据《实用外科学》的记载,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天。
[单选题] *A.2-56天√B.7天C.10天5.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枢神经系统(如头或颈部),潜伏期相对越,而越远离中枢神经系统(如手或足),潜伏期相对越( B )。
[单选题] *A.长长B.短长√C.短短6.非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至少有以下两项表现之一:(A )[单选题]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疼痛性肌肉痉挛√横纹肌溶解疼痛性肌肉痉挛横纹肌溶解角弓反张7.外伤史()诊断的必要条件,对诊断有疑问的病例可采用()试验[单选题] *A.是压舌板B.不是张口受限C.不是压舌板√8.破伤风针是()免疫制剂[单选题] *A.主动B.可能是被动免疫制剂,也有可能是主动免疫制剂C.被动√9.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马源性抗体,因此有()过敏率,甚至有()的过敏死亡率。
[单选题] *A.30%-50% 十万分之一B.5%-30% 万分之一√10.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说明书:因原料来自人血,理论山上存在传播某些已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临床上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应用本品作为()的同时,可使用()进行(),但是注射部位应和用具应分开。
[单选题] *A.被动免疫吸附破伤风疫苗主动免疫√B.主动免疫吸附破伤风疫苗被动免疫C.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主动免疫11.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常在生后()天左右发病。
新生儿破伤风防治规范
![新生儿破伤风防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9ed5067caaedd3383c4d374.png)
新生儿破伤风一、定义破伤风梭状杆菌侵人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二、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有不洁接生史,用未经消毒的工具对新生儿进行断脐;或有用未经消毒的物品包扎、涂抹新生儿脐带史;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局部外伤未经消毒处理史。
2.临床表现2.1潜伏期为3d~14d,以4d~7d发病较多。
一般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在婴儿出生后2d~28d。
2.2起病初期患儿哭闹,烦躁不安,吮乳困难,继之面部肌肉抽动,呈苦笑面容,渐发展至牙关紧闭,发病ld~2d内即出现抽搐,四肢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
一般无发热或只有低热;2.3轻微刺激,如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
用压舌板检查咽部,越用力下压,压舌板反被咬得越紧,不能打开口腔。
3.实验室检测3.1取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后镜检,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细菌。
3.2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破伤风杆菌培养阳性。
三、鉴别诊断1.北脓性脑膜炎2.狂犬病3.其他如颜领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四、治疗1.护理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
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2.抗细菌毒素血清TAT 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毒素,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
因此,愈早用愈好,破伤风抗毒血清(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I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IU肌注,TIG血浓度高,半衰期畅达30天,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价格较昂贵。
3.止痉药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安定)可受训,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浓度,但半率期短,不适合做维持治疗,4—8小时1次。
(2)苯巴比妥钠首次负荷量为15—20mg/kg,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分4—8小时1次,静注,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新生儿破伤风(七日风)的诊疗及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七日风)的诊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ece60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7.png)
新生儿破伤风(七日风)的诊疗及护理新生儿破伤风,一般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人脐部产生痉挛毒素,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痉挛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
常在患儿出生后7日左右发病,俗称“七日风”。
【主要表现】(1)症状,多在生后4~7天出现哭闹、烦躁不安、不吃奶,或吃奶后呛咳,以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声光刺激可引起抽搐发作,体温可升高或体温不升。
(2)体征: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肌肉抽动,呈“苦笑”貌,发作时四肢、颈部、背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呈角弓反张状态,可有呼吸暂停和窒息。
(3)辅助检查:如有条件,取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做厌氧菌培养,可查到破伤风杆菌。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人院治疗。
(2)局部处理:用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清除坏死组织,涂2%碘酒,75%酒精脱碘,1次/日。
(3)抗毒素治疗:尽早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剂量为1万~2万单位,1次给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500~3000单位,肌内注射,1次即可,其效果较破伤风抗毒素更好,且不用做过敏试验。
(4)抗感染治疗:青霉素10万~20万单位/千克体重/日,分2~3次,静脉滴注,连用7~10日,因为有时青霉素可使抽搐加重,因此可用甲硝唑15~30毫克/千克体重/日,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10日。
(5)对症处理:①控制抽搐,首选地西泮0.3~0.5毫克/千克体重/次,缓慢静脉滴注,每4~8小时1次;或酌情应用苯巴比妥钠,止惊效果好,维持时间长。
②有窒息时给予人工呼吸。
③有脑水肿时酌情应用20%甘露醇。
(6)支持疗法:静脉输液,保证液量及静脉营养,病重者也可输血或血浆。
(7)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
病室应安装避光窗帘、隔音,减少声光刺激,避免频繁地触动病儿,以免诱发抽搐。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擦去外溢分泌物。
③饮食护理。
保证营养,可给予静脉营养,病情好转可以奶瓶喂养。
④抽搐的护理。
患儿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人,设立床档防止坠床,床头护栏适当棉巾包裹以免抽搐时碰伤头部。
新生儿破伤风的观察和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的观察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d8a97b01f69e31433294ec.png)
病年龄 为 3 8天 ,7天 以内发病 2 ,占 4 .% ~2 O例 4 4 ,治愈 1 6
例,7 1 — 4天发病 1 O例 ,占 2 .% 7 8 ,均治愈。住院天数为 1 ~
治新生儿破伤风 3 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6
・6 ・ 2
维普资讯
伤风患儿治愈 2 ,好转 自动 出院 6 ,死亡 3例。结论 通过严密观 察病情 , 心细致 的护理 ,有效地控制痉挛 , 7例 例 精 积极抢
救窒息患儿,加强支持 疗法 ,保证 营养供给 ,做好对症护理 ,预防并发症 ,治愈 率有所提 高。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中图分类号 : R 2 72 观察 护理 文献标示码 :B
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 两组 疗 效 比较 .
表2 两 要 床 状 体 消 时 及 治 时 较 ( ± ) 组主 临 症 、 征 失 间 总 疗 间比 d)
22 不 良反 应 .
的排 出, 对咳嗽 中枢 有较 强抑 制作用 , 有助于咳嗽机制 转化 ,
治疗组仅 1 出现恶心、 例 呕吐, 未经处理, 药后 即消失。 停
得临床推广 。
参 考 文献
毛细支气 管炎是婴幼儿 时期 常见的疾病之一 ,仅发生于
2岁 以下 的小儿 ,其病理机制为 多种致病 原感染引起毛细支
气管上皮细胞坏 死和周 围淋 巴细 胞浸 润,粘膜下充血、水肿 和腺体增 生。粘液 分泌增多 。毛 细支气管腔狭 窄堵塞 ,从 而气道痉挛 ,临床 上出现喘憋 、咳嗽 等症状 ,故临床治疗要
3 6例病人均来 自农村 。旧法接生 2 9例。乡村卫生员接生 7 ,其 中男 2 例 8例,女 8 ,男 :女为 35 。临床表现均 例 . :1
新生儿破伤风1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破伤风1例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f494a2ebcd126fff7050bd7.png)
新生儿破伤风1例护理体会【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护理体会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89-01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由脐部进入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全身肌肉强直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一般生后4-7天左右出现抽搐症状。
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死亡率高。
自普及无菌法接生以来,城区此病已很少见,但农村还有因家庭接生而患病者。
我科新生儿病房于2004年12月收治1例,经过23天的精心护理,痊愈出院。
1病例资料患儿系第4胎第2产,足月顺产,在家中土法接生。
生后其父以未经消毒处理剪刀断脐。
患儿生后6天出现拒奶、吐沫、激惹,伴阵发性哭闹,刺激后即出现双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且伴有脚弓反张样四肢强直痉挛,喂养困难。
在我院住院治疗,经抗感染,镇静止痉、予以伤风抗毒素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后24天以痊愈出院。
2护理2.1一般护理患儿予以单独隔离,并处于安静、光线暗淡的环境中,尽量避免任何声、光、触等刺激。
各种治疗及护理尽量放在一起并在镇静剂发挥最大疗效时进行,动作要轻、快、细柔,以免引起或加重抽搐发作。
2.2生命体征的观察设专人护理,使用心心电监护仪,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尤其是用止痉药后第1次抽搐发生的时间、强度大小、抽搐发生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抽搐发生时患儿面色、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患儿,通知医师组织抢救。
2.3脐部处理入院后马上处理脐部。
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改变无氧环境,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然后用碘伏涂抹,敷以纱布,保持清洁,干燥。
脐周予以破伤风抗毒素封闭,以后每天3-4次对脐部消毒进行处理,直到愈合。
2.4皮肤和口腔护理破伤风毒素兴奋交感神经后可导致患儿多汗。
应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
出汗后应及时抹去,并予以适量爽身粉,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爽,特别是保持腋、颈及手掌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新生儿破伤风需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破伤风需要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c987e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5.png)
新生儿破伤风需要注意什么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由产妇体内携带的破伤风梭菌引起,主要通过新生儿伤口感染进入体内。
新生儿对破伤风的免疫力很低,因此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1. 接种疫苗: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破伤风疫苗。
根据相关医疗机构的建议,常规接种计划中通常在2个月、4个月、6个月、18个月以及4~6岁时给新生儿接种破伤风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2. 家庭环境卫生:新生儿的家庭环境卫生对于防止破伤风的传播非常重要。
家长应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打扫卫生,特别是用于新生儿护理的区域。
保持手卫生也很重要,家长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应洗手。
3. 护理新生儿的伤口:新生儿的皮肤很脆弱,容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侵袭。
因此,护理伤口非常重要。
在处理新生儿伤口之前,家长应确保自己的手部清洁,并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干净伤口。
在改变尿布或清洗新生儿时尤其要小心。
4. 避免污染源:新生儿暴露在可能含有破伤风梭菌的环境中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家长应注意避免新生儿接触可能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污垢或污水等污染源。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应保证新生儿远离有可能存在污染的地区。
5. 补种疫苗:新生儿在接种破伤风疫苗后,仍然需要定期接种疫苗以保持免疫力。
如过了5年没有接种,应接种一剂疫苗进行补种,以确保免疫力的持续。
6. 症状观察:家长应定期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尤其是伤口是否出现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如肌肉僵硬、咬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如果发现破伤风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新生儿的接种情况。
7. 接触患者的措施:如果家庭中有患有破伤风的患者,家人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新生儿感染。
首先,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医疗照顾,包括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
其次,限制新生儿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总之,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及时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并避免接触潜在的破伤风病原体。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工作要点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工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08f724bd64783e09122bbd.png)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工作要点(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措施,提高综合护理水平,降低患儿死亡率。
方法对75例破伤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
结果治愈40例,治愈率为53.33%,好转自动出院12例,占16%;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6例,占8%。
住院时间为1~40d,平均14d。
结论综合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日左右发病。
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我国解放前发病率、死亡率高,解放后由于无菌接生的推广和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尚未完全消灭。
一、临床资料本组75例,男57例,女18例;年龄3~8d,符合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大多为4~8d(2~21)d[1]。
本组患儿自找私人诊所接生,有接生消毒不严23例,自用剪刀剪断脐带5例,牙齿咬断脐带1例。
患儿均有拒乳、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其中5例呼吸困难,唇周、四肢紫绀,抽搐频繁。
经及早诊断,合理用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最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破伤风梭状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和人畜粪便中。
其芽胞抵抗力极强、能耐煮沸15~60分钟;需高压消毒、碘酊或双氧乙烷才能将其杀灭。
接生时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或包裹脐端时消毒不严,使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
坏死的脐残端及其覆盖物可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该菌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
此毒素沿神经轴逆行至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也可经淋巴、血液至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甘氨酸等抑制性传递介质,导致肌肉痉挛。
此外,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
三、临床特点潜伏期大多为4~8日(2~21日),发病越早,发作期越短、预后越差。
对新生儿破伤风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
![对新生儿破伤风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9d768680b1c59eef9c7b403.png)
继续照射 ,将会影 响光动力学效应,表皮发生光化反 应使皮肤 出现瘴痕 ;故激光治疗红斑痣的最佳时间在 输人 光敏荆后 即刻 至 1h内 ,护理 人员应 在 输 入光 敏 荆后立 即将病 人送 至激光 治疗 室 ,保证 医师按时进 行 治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如提前进去进行治 疗 .其 疗效 不佳 ,如超过 1h 再进 进 治疗 室则 会 对 后 病灶皮肤 造成 前述损伤 。所 以按时将 病人进 至治疗 室 ,在最 佳 时间 内进行治 疗 ,是护理人 员特 别要 注意
对 新 生 儿 破 伤 风 实施 整 体 护 理 的 体 会
袁 晓丽
关键词
破伤风/ 新生儿 ;整体护理
3 发病 2 ,4d d 例 发病 1 , 发病 2 , 发病 例 5d 例 6d 1 ,7d发 病 1 。 两 组 病 人 全 部 来 自农 村 .旧 法 例 例
整体护理是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 框架,对病人实施从人院 到出院的全 面而细 致的护 理。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 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以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 、 牙关 紧闭为特征 ,由此引起病人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和健康 问题 。我们通过 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 、计 划 、实施和评价等过程.对 8 例新生儿破伤风实施整 体护理,并与具有相似病史 ,但未实施整体护理的 8 例新生儿破伤风 比较 .结果发现,整体护理组治愈率 明显提高,住院 日 数明显缩短,住院期间窒息发生率
明显 减少 。
接生 ,全部合并肺炎 败血症 、尿布皮炎。主要表现
为张 口困难 ,吃奶 不能 ,面色发 绀 .苦 笑面 容,气 促 ,角 弓反张 ,抽 搐 , 口腔 分 泌物多 .脐 窝有 脓性分 泌物 , 脐轮红 ,臀部皮肤发红等 。住院后均经过抗感 染 、控制痉挛 、对症支持 、抗毒素等治疗 ,结果整体 护理组患儿全部治愈 ,窒息发生平均 06 . 人次 ,平均 住 院日数 1 . d 94 ;对照组 治愈 5 ,2例未愈 ,l 例 例 死 亡 ,窒 息 平 均 发 生 2 1 次 ,平 均 住 院 日数 2 . .人 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破伤风及其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 7 天左右发病。
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 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我国解放前发病率、死亡率高,解放后由于无菌接生的推广和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尚未完全消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破伤风梭状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和人畜粪便中。
其芽胞抵抗力极强、能耐煮沸15~60分钟;需高压消毒、碘政或双氧乙烷才能将其杀灭。
接生时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或包裹脐端时消毒不严,使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
坏死的脐残端及其覆盖物可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该菌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
此毒素沿神经轴逆行至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也可经淋巴、血液至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甘氨酸等抑制性传递介质,导致肌肉痉挛。
此外,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多为4~8天(2~21天),发病越早,发作期越短、预后越差。
起病时,咀嚼肌受累,患儿往往哭吵不安,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出现苦笑面容;双
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
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强直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可引起痉挛发作。
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呼吸肌、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膀胱、直肠括约肌痉挛导致尿储留和便秘。
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发热因肌肉痉挛或肺部继发感染所致。
三、治疗原则:
保证营养,控制痉挛,对症治疗和预防感染。
四、常见护理诊断:
I.有窒息的危险与喉肌痉挛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反复抽搐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不能咳出分泌物有关。
4.吞咽障碍(impaired swallowing):与咽肌痉挛有关。
5.知识缺乏(家长) 与家长缺乏正规接生知识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控制痉挛
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
2.建立静脉通路最好穿刺留置套管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良刺激,保证
抗生素和止痉药物顺利进入体内。
严禁药液外渗尤其止痉剂如地西泮(安定),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3.环境要求应单独放置、专人看护、房间要求避光、隔音。
如条件不允许,应将患儿置于相对安静处,戴避光眼镜。
禁止不必要的刺激,必要的操作最好在使用止痉剂后有条理地集中完成。
4.处理脐部用消毒剪刀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2%碘配。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由于患儿处于骨路肌痉挛状态,易发热、出汗,因此应适当松包降温、及时擦干汗渍、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
(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专人守护外,应使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尤其是用止痉药后第1次抽搐发生时间、强度大小、抽搐发生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抽搐发生时患儿面色、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变。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病人、通知医生组织抢救。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物品准备由于破伤风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骨骼肌痉挛,抽搐发作频繁。
治疗过程中,止痉药使用剂量较大,且有些药物易在体内积蓄,引起呼吸停止,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患儿死亡。
因此,应备有足够的抢救物品如氧源、复苏囊、吸引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物。
2.及时擦去外溢分泌物,使用止痉剂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氧气吸入避免用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的插入和氧气直接刺激鼻粘膜可使患儿不断受到不良刺激,从而加剧骨骼肌痉挛)建议选用头罩给氧,用氧流量至少5升/分,以免流量过低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用氧浓度应结合头罩上的调节孔来调节。
当病情好转,缺氧改善后应及时停止用氧,以防引起氧疗并发症。
(四)保证营养
患儿早期吞咽功能障碍,应予静脉营养以保证热能供给。
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鼻饲管喂养,根据胃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胃管喂养量。
病情好转可以奶头喂养来训练患儿吸吮力及吞咽功能,最后撤离鼻饲管。
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尤其在疾病早期,患儿往往处于禁食或鼻饲管喂养期,口唇常干裂,应涂石蜡油等保持滋润。
(五)对患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宣传优生优育好处、父母应尽的义务、孩子应享有的权利,推广无菌接生法、定期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