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有哪些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
新生儿破伤风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症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越早,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
发病机理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痉挛毒素”,这种毒素进入大脑和脊髓,引起全身肌肉的痉挛。
由于最先受累的是咬肌,所以患儿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口不能张大,喂奶时乳头不易塞入口中,患儿因饥饿而哭闹,随后出现牙关紧闭;当面部肌肉痉挛时,患儿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受累后,患儿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轻微的刺激(如声、光、触摸、针刺等)都可以引起全身抽搐。
多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经过合理治疗能度过痉挛期者多能治愈,但肌肉强直可持续很长时间,完全恢复需数月。
诊断标准: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带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再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
治疗: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应迅速送医院诊治,治疗和护理包括置患儿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刺激,胃管喂养,应用破伤风抗菌素,止惊,防治感染,脐部局部处理等。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于断脐不洁,邪毒侵入脐中,以致经络脉隧受阻,营卫壅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为邪毒所闭,故见口撮、唇青、舌强等;邪毒侵犯督脉,引动肝风,则项强、抽搐、角弓反张。
破伤风科普宣传
破伤风科普宣传破伤风,又称为气性坏疽,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感染性疾病。
它由一种名为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的细菌引起。
破伤风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粪便以及动物体内。
当细菌进入人体伤口后,会产生毒素,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进而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本文将对破伤风进行科普宣传。
一、破伤风的传播途径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烧伤、溃疡等皮肤损伤进入人体。
不干净的创伤,尤其是深而窒息的伤口,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细菌感染后迅速繁殖,并生成破伤风毒素,通过神经系统扩散到全身,进而引起严重后果。
二、破伤风的症状破伤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和痉挛。
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面部和下颌肌肉的僵硬。
随着病情的恶化,肌肉痉挛还会波及到胸部、腹部和四肢。
破伤风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高血压和心率不规则等严重并发症。
三、预防破伤风的方法预防破伤风主要依靠破伤风疫苗接种和伤口的处理。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预防措施:1. 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建议每隔十年接种一次加强剂量。
2. 注意清洁伤口,及时处理创伤,不要让细菌有机可乘。
3. 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戴手套或口罩,以防止接触到可能携带破伤风细菌的土壤或动物。
4. 在接触潜在的感染源之后,及时清洗双手。
四、紧急救治措施如果疑似破伤风感染,应立即就医。
紧急救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抗毒素治疗,以有效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
2. 保持空气道通畅,给予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支持。
3. 控制痉挛情况,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
4. 提供支持性治疗,维持饮水、营养供应等。
五、破伤风的重要性和普及宣传破伤风作为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危害性应引起社会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
普及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
各级媒体和健康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宣传破伤风的相关知识:1. 发布破伤风疫情和防控措施的报告,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知。
2. 在多个渠道发布破伤风疫苗接种信息,提醒公众及时接种。
疑似预防异常反应、腮腺炎、百白破试题
疑似预防异常反应、腮腺炎、百白破试题(30道)简答: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在多少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答:242、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在发现后多少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逐级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答:2小时3、百日咳的传染源:答:病人,包括非典型病人和轻型病人4、百日咳为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为几岁以下儿童?答:5岁以下儿童5、发现疑似或确诊百日咳病例时,在那些地方开展主动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答:病例周围及所在地医院6、新生儿破伤风的感染方式:答:主要是通过脐带感染7、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有多长?答:一般为3~14天,平均7天。
8、百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可同一天接种吗?答:可以9、腮腺炎的潜伏期多长?答: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10、腮腺炎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几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答:3周判断:1、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答:错。
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经济补偿,第一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补偿费用由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第二类疫苗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答:对。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诊断。
答:错。
是县级以上。
4、发生死亡的、严重残疾的、群体性的、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由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诊断。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探讨
龄范 围可降 至 1 ~3 8 o岁 , 因为农 村地 区大 多 数 一到 法定 婚
姻年 龄后就结婚 生育 , 少有超 过 3 很 O岁 后 才 生 育 的 . 种 对 接 象 减少 后 , 可保 证工 作质 量 , 可 减少 财力 、 力 的 浪费 。 既 又 物 ② 利 用 围产 期 保 健 , 展 破 类 接 种 。③ 在 儿 童 完 成 百 白破 三 开 针 基 础 免 疫 和 7岁 破 类 加 强 接 种 后 , 考 虑 在 中 学 高 年 级 女 可 生中进行破类接 种 。 办理 结婚证或 婚姻体 检时开 展破类接 ④ 种 。 把 育 龄 妇 女 破 类 免 疫 接 种 工 作 同 儿 童 常 规 免疫 同 步 进 ⑤ 行 。⑥对有新破 病例的地 区开展破 类查漏 补种工作 。 2 4 大力 开展 健康教育 , 泛 宣传科 普 知识 . 广 采 取 多 种 形 式 广泛开 展 消除新破 的 宣传教 育工 作 , 消 除新 破 的 目的 、 把 意 义 、 法 和 破 类 接 种 后 可 能 出 现 的 反 应 , 被 接 种 者 讲 清 方 向
中图分类号 : 2 .3 R7 2 1 3
新 生 儿 破 伤 风 ( 下 简 称 新 破 ) 由破 伤 风 芽 孢 杆 菌 引 以 是 起的死 亡率很 高的疾病 。 感染途径 是通过不 洁接生及护理 其 方 法 , 过 新 生 儿 脐 带 感 染 破 伤 风 芽 孢 杆 菌 而 引 起 新 生 儿 发 通
责制 , 到县 、 、 层层 有人抓 , 层有 人管 。 做 乡 村 层
病。 估计每年 全世界 有 7 . 万新 生儿死于破伤 风 , 87 我国 约有
9万 。1 8 世 界 卫 生 大 会 通 过 了全 球 在 1 9 年 消 除 新 破 9 6年 95
破伤风——国家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6
破伤风——国家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6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引起的创伤感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
下面主要以新生儿破伤风为主来介绍。
一、流行病学有不洁接生史,用末消毒的工具对新生儿进行断脐,或有用未经消毒的物品包扎、涂抹新生儿脐带史。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局部局部外伤未经消毒处理史。
二、易感者破伤风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人体,感染方式包括脐带感染和创伤感染两种。
几乎人人都是易感者。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3天至14天,以4天至7天发病多见,破伤风临床症状以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点,包括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暂停而死亡。
一般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在婴儿出生后2天至28天。
起病初期患儿器闹,烦躁不安,吮乳困难,继而面部肌肉抽动,呈苦笑面容,逐渐发展为牙关紧闭,发病1至天内即出现抽搐,四肢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
一般无发热或只有低热。
轻微刺激,如声、光、轻触、饮水等常诱发痉挛发作。
四、疫苗简介接种百白破疫苗是预防儿童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有效措施。
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杆菌有效组分、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吸附在氢氧化铝佐剂上的联合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5剂次,其中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DTaP,6周岁接种1剂DT。
2.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二)其他事项1.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DTaP接种。
2.根据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周岁使用DTaP,6-11周岁使用儿童型DT。
(三)补种原则1.3月龄-5周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不小于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不小于6个月。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感染。
是以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一、病因破伤风杆菌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但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木刺或锈钉刺伤等,一旦形成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均可能引起破伤风。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平均为7~8日,最短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症状:全身乏力、头晕、多汗、咀嚼无力、烦躁不安等。
以张口不便为特点。
常持续12~24小时。
3.典型症状:在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起始表现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时可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肌和四肢痉挛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群痉挛可导致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4.其他症状少数病人仅有局部肌肉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以后逐渐消退。
新生儿破伤风,因其肌肉纤弱而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不能啼哭和吸吮乳汁、活动少、呼吸弱甚至呼吸困难。
三、辅助检查伤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杆菌。
四、治疗原则1.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毒素: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若破伤风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故应尽早使用。
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
②深部肌内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一次,早期应用有效。
3.控制并解除痉挛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病人镇静,减少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而控制并解除痉挛。
包括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根据病情交替使用镇静及解痉药物。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PPT课件
肤受到伤口或破损,保持伤口干燥,避 免细菌滋生。
病症识别
病症识别
早期症状: - 疲倦和不安:新生儿破伤
风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异常的 疲倦以及长时间的持续性哭泣 。
- 吮吸困难:新生儿可能出 现吮吸困难和喂养问题。
- 关节僵硬:新生儿的肌肉 和关节可能护理PPT课 件
目录 注意事项 病症识别 紧急处理措施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儿童破伤风概述: - 破伤风是由产生破伤风梭
菌毒素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 感染病。
-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儿童出 生后28天内感染破伤风的一种 情况。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 接种破伤风疫苗:婴儿应按计划接
种破伤风疫苗,以提供免疫保护。 - 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婴儿周围的环
紧急处理措施
治疗措施:医生将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来 控制感染。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病症识别
基本护理技巧: -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
,并及时就医。 - 保持温暖:确保新生儿保持温暖,
避免低温引发并发症。 - 提供舒适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
适的环境,帮助新生儿放松身心。
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
送医就诊:一旦怀疑婴儿患上 破伤风,立即送医就诊。 确保呼吸道通畅:尽快确保新 生儿呼吸通畅,采取相应的呼 吸支持措施。
破伤风
五、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定期接种破伤风类毒素1ml/头, 皮下注射,免疫期为一年,第二年再接一次 ,免疫期可达四年。
UK Department of Health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wounds to prevent tetanus
一、流行病学及流行史
(一)流行状况
全世界都有发生,各年龄均易感,但在气候温暖潮湿、土壤富有有机 物质的人口稠密的地区最常发生。
全世界每年发病数约100万。 2003年我国因NNT死亡398例,是继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后
死亡数居第4位的传染病。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cidence was 36–48 cases per year. This rate has
强 心 ( 强 尔 心 ) , 解 酸 ( NaHCO3 ) , 利 尿 (乌洛托品),防并发症(PG、SM),补液 (葡萄糖、VitC、VitB1)等。
Flow diagram showing the management of tetanus. 1—limited evidence; 2—some evidence; 3—good evidence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
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 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 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下降
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下降一、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系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产生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
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
但在偏远山区,农村及由私人接生者仍可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吸吮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压舌板反被咬得越紧,称为压舌板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
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窒息。
任何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
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一般需3周左右),其发作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
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
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控制痉挛、预防感染、保证营养是治疗的三大要点。
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及死亡现状目前,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426例;至2019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65例,比2014年减少361例。
2015年年来,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逐渐下降,2018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0052/10万;2019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004/10万。
2015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0.0011/10万;2016、2017年分别为0.0002/10万、0.0002/10万;2018、2019年分别为0.0003/10万、0.0003/10万。
三、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是可预防的传染病,但在发展中国家仍伤害着许多婴儿,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及边远地区,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低于1‰活产儿),病死率亦很高。
破伤风皮试结果要怎么判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破伤风皮试结果要怎么判断?导语:众所周知,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新生儿破伤风经常由脐带感染引起,死亡率颇高。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的新众所周知,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新生儿破伤风经常由脐带感染引起,死亡率颇高。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的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破伤风?而破伤风皮试结果又要怎么判断?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有外伤史,曾有过创伤感染史,哪怕是一点点小创口或创口已愈合,以及分娩、流产、手术、接产等消毒不严等都可致病。
2.初期病人张口困难、不安、头痛、头晕、疲惫。
甚者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颈、躯干、下肢后侧肌群痉挛,出现腰部上挺,颈项上弓者称“角弓反张”现象。
重者遇声、光、响动等刺激时,发生吞咽困难,窒息等。
也可发生肌肉撕裂,关节脱臼,骨折和舌咬伤。
3.患者潜伏期超过10天以上,起病又慢,每天发作3次左右,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若潜伏期未过7天,在3天内,痉挛发作频繁,多项症状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潜伏期短者,预后越差。
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菌是破伤。
登革热、流行性腮腺炎、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登革热、流行性腮腺炎题库一.单选题1、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A.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很强B.腮腺炎病毒仅存于人体中C.婴儿没有先天性被动免疫D.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抗菌素2、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鉴别诊断是(D)A.流行性腮腺炎B.化脓性腮腺炎C.淋巴结炎D.症状性腮腺肿大3、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明显增高,鉴别诊断是(B)A.流行性腮腺炎B.化脓性腮腺炎C.淋巴结炎D.症状性腮腺肿大4、流行性腮腺炎的宿主(A)A.人B.蚊虫C.猪D.人和动物5、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C)A.呈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肿液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6、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期为(B)A、直至腮肿完全消退B、腮肿完全消退后3天C、1周D、2周E、3周7、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下列错误的是(B)A.脑膜脑炎B.口腔炎C.卵巢炎D.胰腺炎E.睾丸炎、附睾炎8、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B)A.慢性病非传染性病B.急性呼吸道传染病C.急性发疹性传染病D.慢性传染性疾病9、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多在(C)季节A.春夏B.春秋C.冬春D.秋冬10、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D)A.1~3日B.2~5日C.30日以上D.14~25日11、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途径(A)A.呼吸道传播B.肠道传播C.血液传播D.虫媒传播12、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该隔离(D)天A.10天B.3天C.5天D.2013.由蚊传播的疾病是( C)A.黑热病、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黄热病B.包虫病、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C. 登革热、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西尼罗脑炎、黄热病D. 登革热、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黄热病14、关于登革热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D)A.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B.形成二次病毒血症C.病毒可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D.病毒直接损伤作用是主要的发病机理E.引起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致病15、登革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D)A.中毒性肝炎B.尿毒症C.心肌炎D.急性血管内溶血E.精神异常16、关于登革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A.隔离至完全退热B.应积极静脉输液C.解热镇痛剂有利于本病退热D.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E.发热病人均可使用酒精擦浴17、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有(A)A蚊虫叮咬传播B接触传播C呼吸道传播D消化道传播18、登革热的临床分型有()A.典型登革热B.轻型跟重型登革热C.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以上均是19.新生儿破伤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C)A.惊厥B、全身强直C、牙关紧闭D、苦笑面容E、喉肌痉挛20.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大多数为:(A)A、4-8天B、2-3天C、7-14天D、14-28天E、3-14天21.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A.脑膜炎和脑膜脑炎B.胰腺炎C.睾丸炎D.肝炎E卵巢炎22.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治疗是:(C)A.隔离休息B.积极抗病毒治疗C.对症治疗D.肾上腺皮质激素E.流质饮食23.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D)A.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为单股RNA病毒B.感染后一般可获持久的免疫力C.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D.伴血、尿淀粉酶增高,一定并有胰腺炎E. ELISA法检测血清中NP的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标志24.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的传染源是:(A)A、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B、受感染的动物C、重症患者D、慢性或迁延型患者E、恢复期患者25.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A、飞沫传播B、接触传播C、虫媒传播D、消化道传播E、血液传播26.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E)A.血淀粉酶B.尿淀粉酶C.血电解质D.血清ALTE.血脂肪酶27.成年男性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预防睾丸炎,可以在早期应用:(B)A.丙酸睾丸酮B.己烯雌酚C.利巴韦林D.地塞米松E.青霉素28.患儿出生7天,在乡镇卫生院出生。
新生儿破伤风常识介绍及防治2
新生儿破伤风常识介绍及防治★新生儿破伤风知识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孕妇应接受破伤风免疫注射。
2、分娩时应采用新法科学接生。
★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一)诊断原则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接生过程消毒不严史或分娩过程新生儿局部外伤未经消毒史。
有条件可做病原学检查,但没有临床意义。
病原学检查包括脐带、创口内的坏死组织或脓液等涂片,取样做厌氧菌培养,部分病例(30%)可获得阳性结果,以及培养物的小鼠毒性实验等。
(二)诊断标准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带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再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原则新生儿破伤风的突出特点是肌肉强直和痉挛,大多数病人死于呼吸衰竭,因此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是针对上述特点采取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死亡,解除或减轻痛苦。
(一)一般治疗与护理:避免环境对新生儿的刺激,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营养,避免发生感染等。
(二)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及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未结合的游离毒素。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使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由90%下降至17%(Ildirim,1975)。
(三)止痉:大量使用止痉剂和镇静剂,控制痉挛发作。
(四)抗菌素治疗:应用抗菌素可杀死破伤风杆菌的繁殖体,同时也可控制其他微生物1 / 2。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试题姓名:科室:层级:成绩: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1、新生儿脐炎:2、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破伤风:二、填空题9(每格1分,共10分)1、新生儿脐炎的护理问题、。
2、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病原体的侵入可发生在、及。
3、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要点、、、、。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我国新生儿败血症多见的病菌是()A肠球菌 B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大肠杆菌 E绿脓杆菌2.关于新生儿败血症,错误的是()A临床表现常不典型B可出现黄疸C可表现不吃不哭不动D易并发脑膜炎E均有高热3.新生儿败血症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是()A高热 B白细胞总数增加 C血培养阳性 D皮疹明显 E有皮肤伤口4.新生儿破伤风细菌入侵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A.脐部B.呼吸道C.消化道D.皮肤E.胎盘5.新生儿破伤风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苦笑面容B.张口困难C.角弓反张D.惊厥E.发热6.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措施,不妥的一项是()A.患儿置于单独病室内B.保持病室绝对安静C.避免各种刺激D.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脐部E.换药后敷料应焚烧7.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是()A.断脐后盖消毒敷料B.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C.早期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D.早期使用大剂量青霉素E.推广无菌接生法8.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有()A.内毒素B.芽胞C.荚膜D.鞭毛E.菌毛9.芽孢抵抗力极强,可耐煮沸()A. 15-60分钟B. 45-90分钟C. 15-30分钟D. 15-90分钟10.破伤风控制感染首选的抗生素是()A.四环素B红霉素 C.磷霉素 D.庆大霉素 E.青霉素11.引起先天性梅毒的病原体是()A.溶血链球菌B嗜酸性细菌 C.梅毒螺旋体D大肠杆菌12.先天性梅毒患儿,是经过以下哪种途径患病的()A.血液传播B母婴传播C体液传播D接触传染13先天性梅毒患儿,以下哪种皮疹最常见()A.斑疹B玫瑰疹C梅毒性天疱疹D扁平湿尤疹14.以下哪种可以用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治疗()A.红霉素B凯福隆C青霉素D万古霉素15.先天性梅毒患儿是经过母体的那个部位感染的()A.羊水B胎盘C皮肤D子宫内膜四、简答题(50分)1.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表现?(5分)2.新生儿破伤风脐部护理要点?(5分)3.新生儿肺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20分)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试题(岗前)姓名:科室:层级:成绩: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1、新生儿脐炎:2、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破伤风:二、填空题9(每格1分,共10分)1、新生儿脐炎的护理问题、。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在我们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各种病情的传播途径,才能更好的进行预防。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XXX,希望对你有帮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
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
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
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
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
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
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
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
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
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常见的传染病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强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适等。
发热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较重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
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
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主潜伏期般。
传染病的类型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新生儿破伤风危害及预防课件
新生儿破伤风的成因和危害
新生儿破伤风病人通常需要长 期抢救和护理,可能导致经济 上和心理上的重大负担
怎样预防新生 儿破伤风
怎样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疫苗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 的方法,但仅有婴儿的母亲接受过疫苗 并不能保护婴儿
孕期接种破伤风疫苗能在胎儿出生前通 过胎盘传递,从而在出生后将新生儿破 伤风风险降到最低
新生儿破伤风 危害状 新生儿破伤风的成因和危害 怎样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什么情况下不宜接种破伤风疫 苗 结论
什么是破伤风 ?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 一种急性传染病
破伤风通常通过皮肤受污染的 伤口进入体内,最终导致肌肉 痉挛和僵硬
破伤风的症状
怎样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出生后的宝宝应在出生后立即 接种破伤风疫苗,有助于保护 其免受破伤风的侵害
确保婴儿出生后的伤口得到充 分的清洁和护理,防止细菌侵 入造成感染
什么情况下不 宜接种破伤风
疫苗
什么情况下不宜接种破伤风疫苗
如果宝宝有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如发 生过敏性休克等,则不能接种破伤风疫 苗
如果宝宝处于持续发热状态,则需要等 病情好转后再接种破伤风疫苗
结论
结论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可预防的 疾病,破伤风疫苗预防是最基 本有效的措施
婴儿在出生后应立即接种破伤 风疫苗,同时妈妈在孕期也应 当接种破伤风疫苗,以保护新 生儿的健康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破伤风的症状
早期症状:局部伤口疼痛,肌肉僵硬, 颈部强直等
中期症状: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排尿 困难等
破伤风的症状
晚期症状:痉挛越来越频繁且 强烈,出现意识丧失,最终可 能导致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 的成因和危害
新生儿破伤风应该做哪些检查?
新生儿破伤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新生儿破伤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新生儿破伤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新生儿破伤风如何诊断鉴别,新生儿破伤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新生儿破伤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心电图、颅脑CT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一、检查1.周围血象可因脐带继发感染或持续痉挛引起的应激反应而呈感染性血象,中性粒细胞增高。
2.对单纯早期新生儿破伤风患儿检查专案以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敏为主。
3.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正常。
4.对重症病例或有合并症、并发症者,检查专案包括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心电图、颅脑的CT检查。
*以上是对于新生儿破伤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新生儿破伤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新生儿破伤风易混淆疾病。
*新生儿破伤风如何鉴别?:*一、鉴别1.化脓性脑膜炎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
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虽有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肌肉抽搐,患者颅内压增高,伴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高热,嗜睡等。
脑脊液检查可作出鉴别。
2.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
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
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
3.手足抽搐症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有哪些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接生时的卫生条件有较大关联,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接生时没有严格对分娩器材进行消毒,使宝宝的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
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1、传染源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
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
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2、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
其感染方式主要有:(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2)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儿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
4、流行特征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 咀嚼肌痉挛所致)。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
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
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
有一组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 4/20 ),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