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影》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具有浓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影,通过描绘京剧的前世今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延续。
本文将从主题、剧情、表演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影》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张艺谋在电影中如何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电影《影》的主题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影片以京剧为背景,描绘了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电影中,张艺谋通过展现京剧表演的细腻和精妙,向观众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与此影片也呈现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挑战,通过主人公在现代剧场中努力传承京剧传统,并将传统戏曲与舞台效果相结合的创新探索,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机与活力。
在剧情方面,《影》不仅展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主人公贾乃亮饰演的盲人琴师阿霞,在失去视力后仍然坚持学习京剧,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影片通过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京剧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顽强与韧性。
在情感表达上,《影》通过阿霞与她的丈夫共同守护京剧这一传统文化的凄美爱情,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这些情感元素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使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
影片的表演和艺术手法也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影片中,张艺谋通过影像的表现手法,将京剧的独特魅力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舞台上精湛的表演到婉转悠扬的唱腔,从传统剧目的经典演绎到现代舞台的创新呈现,影片通过表演和艺术手法将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美丽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中还通过影像语言巧妙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情感内涵,如家国情怀、忠诚与爱情,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厚内涵。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电影《红高粱》根据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
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中,红色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
张艺谋导演抓住了一切机会运用红色,几个主要的剧情点“迎亲”、“野合”、“闹事”、“出酒”、“踩高粱地”、“复仇”皆以红色为主旋律,如红衣、红裤、红盖头、红轿子、红布、红肚兜、红绣花鞋、“十八里红”高粱酒、红色鲜血、红色高粱地以及红色夕阳等。
古以红、黄、青、白、黑为五方正色,其中“红”为五色之首。
可见,中国尚红,古今皆然。
《红高粱》以铺天盖地的红色风暴为我们展现了民族文化中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但征服了国人,还征服了世界。
以下是笔者对张艺谋《红高粱》影片中关于红色色彩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些许解读。
一、红色体现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喜庆的内涵,而在《红高粱》里,这种吉祥喜庆的内涵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红高粱》的开篇就是主人公“我奶奶”的出嫁: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抬着大红轿子,里面坐着穿红色嫁衣、盖红色盖头的新娘,欢快地走在黄色的土地上。
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彩,黄色的土地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浑厚坚实有力之感;红色,则为典型的人间色彩,如同跳动火焰一般的暖色调,能将人们内心的激情迅速点燃。
于是,在黄色的衬托下,红色便成为了美的焦点。
简单的红色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吉祥喜庆的中华民族传统婚嫁仪式,展现了如土地般质朴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二、红色再现了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内涵。
这是《红高粱》全剧中“红色”所体现出来的最核心意义。
红色作为血液的颜色,无论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都为我们展示了那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红高粱,那一望无际、生机勃勃的红高粱。
“红”是对顽强生命力的颂扬,红高粱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说影片展现了人们对于“红色”的神力崇拜。
这主要体现在崇尚野性的自由、对死的神力崇拜以及对生命的礼赞三个方面。
1.崇尚野性的自由红色本身给人一种狂放不羁,崇尚自由的视觉效应。
以张艺谋电影为例看光影流动的中国
和展现一系列的中国元素,呈现出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电影。本文主要以张艺谋的作品为例,来探究中国元素在影像语言中的运用。
关键 词 :张 艺谋 ;中 国元 素 ; 中国红 ;奥运会 中 图分类 号 :1 2 0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2 X2 0 ) 1- 0 5 0 6 0 6 (0 9一 0 9 — 2 0 6
用 了红 色 意象 。 自始 至终 涸透 银幕 的红雾 ,迎 风狂 舞 的红 高粱 ,惊 比起一 般 的国 内电影 ,它们更 新潮 ;比起世 界新 潮 电影 ,它们 又是 心动 魄 的 日全食 ,还 有红 花轿 、红 绣球 、红盖 头 ,都在 铺 张着辉煌 中 国的 “ 土特 产 ” 。这 些元 素 的运 用 让 中国文化 显得 更加 立体 ,也 的红 色—— 太 阳的原 色 。 《 高粱 》的故 事发 生在 神秘 的西 部世 界 红
中 国元 素 国际创 意 大赛颁 奖典 礼 以复兴 中华文 化 、实现 民族 品 调 ,从 而被西方观众 理解和欣 赏 。
牌 到世界 品牌 的跨越 为使 命 , “ 中国元 素”是 其灵 魂 。张艺谋 获 得 “ 物 ”类 大 奖 ,可谓是 众望所 归 。 回想 奥运 会开 幕式 的盛 况 ,在 3 最突出的中国元素——中国红 人 . 张艺谋 的指挥 棒下 ,中国元素 的魅力被 演绎得淋 漓尽致 。 红色 可 以说 是 中华 民族最 喜爱 的颜 色 ,甚至 成为 中 国人 的文化 图腾 和精 神 皈依 。在张 艺谋 的作 品 中,红色 是影 片 的主题 色彩 ,它
充满 好 奇心 的西方 人来 说 ,这些 中 国元 素却 展现 了东 方式 的 中国情
熊 猫 》 、王 老吉和 残疾 人艺术 团分 获此 次 中国元素 国际创意 大赛 的 理定 势 的 中国观众 来说 ,它 们仿 佛是早 已在 现代 性工 程 中被 消灭 了 最 高奖项 —— 文化 贡献 奖的 “ 人物 ” 、 “ 事件 ” 、 “ 品牌 ” 、 “ 团 体 ”四项大奖 。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影》是一部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电影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问题。
首先,电影《影》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同命相连”、“忠臣义士”、以及“孝”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恰当地展现,向观众传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精髓。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虽然已经被时间遗忘,但是它的思想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人们的现代生活提供借鉴。
电影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表现了主人公扎根于本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了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坚定其信念和价值观。
其次,电影《影》中展现的传统文化元素也表达了传统文化对当今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之处。
电影中通过特别的场面设计,突出展示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影片中的美术设计,表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当今电影文化的影响。
另外,电影中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并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向观众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中深层次思想的机会。
可以说,电影《影》中呈现的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当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电影《影》在宣传推广时,采用了大量的互联网宣传手段、附加场景、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手段,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这部电影,并吸引观众的关注。
电影所传达的一系列价值观和思想内核,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成为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起点和标志。
如此设计展示形式的电影,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被传承和普及,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和新观众参与到这一文化传承中来,促进传承更加广泛和深入。
综上所述,电影《影》向我们证实了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影响着现代文化,并在当今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电影在宣传以及推广方面的创新,也为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实现的可行性和突破口。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
电影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族和生存的故事。
从电影美学文化的角度来看,《红高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色彩运用:电影中大量运用了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红色代表了热情、生命和爱情,黄色则代表了土地、丰收和希望。
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营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
2. 视觉风格: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远景镜头,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
同时,电影中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红高粱地、酿酒坊等,这些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些文化内涵。
3. 音乐运用:电影中运用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如民间戏曲、唢呐等,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一些地方色彩,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 主题表达: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家族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电影也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封建礼教、贫富差距等。
总之,《红高粱》是一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
( 川 大 学 文 学 与新 闻 学 院 , 都 6 0 6 ) 四 成 1 04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 张艺谋 电影中的女性形 象, 来探讨他用红 色构 筑的野 、 柔中蓄刚、 意象合一之 美。 关 键 词 张 艺 谋 电 影 中 国 红
中 图分 类 号 G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26
《 语 . 也 》 ,L 子 讲 “ 胜 文 则 野 , 胜 质 则 史 。 论 雍 篇 孑夫 质 文
元 明 清 神 韵 。 以其 丰 富 的文 化 内涵 , 盘成 一 个 错 综 复 杂 的 中 文 质 彬 彬 , 后 君 子 。“ ” “ 质 彬 彬 ” 成 鲜 明对 比。 随 然 ”野 与 文 形 着 历 史 的 演 变 , 种 对 比成 了 “ ” “ ” 举 , 为 两 种 完 全 这 文 、野 对 成 国结 , 度 概 括 着 龙 的 传 人 生 生 不息 的历 史 。 高
新 闻界 I N0723 21年 3 , o 年 月 S 1 —48 o0 第 期 21 6 S 0 0
Pr s Cic e I N 0 7—2 8 es r l s SS 1 0 43 No3 2 0.un2 0. . 01 J .01
张 艺 谋 电 影 中 的“ 国 红 " 素 中 元
中 国 电影 在 世 界 上 开 始 产 生影 响 , 于 “ 五 代 导 演 ” 黄 中 透 红 , 西 民 间 就 好 红 , 晋 两 地 即 陕 西 和 山 西 在 办 很 始 第 。 陕 秦 使 以张 艺 谋 、 凯 歌 、 陈 田壮 壮 等 人 为代 表 的 中 国 “ 五 代 导 演 ” 多 事 情 时 都 会 使 用 红颜 色 。他 们 那 种 风 俗 习 惯 影 响 了我 , 第 , 力 图 革 新 “ 四代 导 演 ” 第 电影 创 作 单 纯 的 道 德 教 化 , 胆 追 求 我 对 红 颜 色 有 一 种 偏 爱 , 后 我 又 反 过 来 去 表 现 这 种 红 颜 大 然 形 式 突破 , 中 以张 艺谋 最 为 突 出 。观 看 张 艺 谋 的 电影 , 其 从 色 。 是 深 深 铭 刻 在 内心 深 处 的 民 族 图 腾 , 张 艺 谋 在 他 ”正 使
浅谈张艺谋电影作品中中国元素的体现
浅谈张艺谋电影作品中中国元素的体现作者:廖三兵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中国元素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指的是能够展现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风俗、符号或形象,并在众多国人和华侨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现代社会中,电影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被称作“第七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电影中是展现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为著名导演,张艺谋善于运用中国元素来表达电影主题,而这主要体现在表演设计、色彩、场景等方面。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场景;色彩;中国元素现阶段,电影行业蓬勃发展,并凭借着其自身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影也承担着宣传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中华民族良好形象的任务,并主要体现在传播传统历史文化与民族习俗方面。
张艺谋是电影行业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导演,他善于将民族情怀融入到电影中,并通过中国元素表现出来。
一、电影中包含的中国元素影片的不同方面都可以体现中国元素,例如电影的场景、音乐、动作、服装、语言等。
从本质上讲,电影是用于展现与某个特定元素相关的故事,所以在讲述故事时应注意将真实的情节呈现给观众,做到故事的良好还原。
例如,电影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展现秦朝的时代特征:物品(兵器、竹简)、服装(宫中夫人服饰华丽;士兵身穿铠甲;男子身穿大礼服,等级高者为绿色,庶人为白色)、特征明显的房屋建筑(暗色调砖瓦构成的房屋,夯土或石砌的民居)等。
以上方面含蓄的将大秦文明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且使影片增添了神秘感,提升了影片质量。
含蓄之美与大象无形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二者都很好的展现了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哲学理论。
二、张艺谋电影中包含的中国元素张艺谋最早接触电影是在1984年,这一年他负责《一个和八个》影片的摄影工作,之后,他便逐渐在电影领域中展现自身的才华与能力。
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故事人物处于狭窄、密封的环境中,构图大胆而有创意,影片较为压抑,带给观众的感官冲击较强。
浅析张艺谋的符号化
浅析张艺谋的符号化张艺谋作为中国著名的第五代导演,在他的电影作品中,从不同层面:人物、题材、画面、色彩、场景等角度将电影艺术渲染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韵味,从而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影坛,在电影中,张艺谋将符号意义与电影艺术结合得最完美.,造就了张艺谋影片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色彩符号化张艺谋最突出的是采用红色来表达影片的风格从而突出影片的主题。
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些影片中红色符号的渲染下,一方面渲染出人物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渗透出导演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情结和时代情操。
电影对生活中的真实色彩进行还原,为了使影片的色彩感更加真实,在一些历史、回忆的桥段和画面中,导演往往会采用黑白色彩的方式,从而获得一种对比的效果,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切换。
但是有不少导演将其进行反运用,使这种对比的效果更加强烈,从而使电影主题得到完美的表达。
张艺谋于1999年拍摄的《我的父亲母亲》,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父亲母亲初恋和父亲去世的场景,包含两大部分和两条线索。
对父亲母亲初恋场景的描述,属于回忆部分。
父亲的去世和葬礼则属于现实部分。
张艺谋对常规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反运用。
影片现在时是用黑白色调表现的,以回忆形式穿插在现在时里的过去,则是用彩色来表现的,剧作构思决定了色彩的撞击和穿插的原则。
《我的父亲母亲》的开头就是用的黑白胶片来表现的,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最后的爱,母亲再操织布机,由织布机作为连结物,画面由黑白转为彩色,现实的黑白画面中,母亲为父亲织的是一块白色的盖棺布,回忆的彩色画面中的母亲也是在织布,是给父亲的新学校上梁用的“红”,红色,热烈喜庆,既是一个姑娘美好心灵的象征,又是母亲对父亲热烈的倾慕,一白一红是欢乐与痛苦的两极,构成了母亲丰富而深沉的感情世界。
当父亲永远地从母亲的生命中离开时,世间的所有色彩都好像被他带走了似的,现实只剩下黑、白、灰。
失去最爱的人,所有都失去了意义,沉默而哀伤。
影片开始回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母亲那大红色的棉袄和金黄色的麦田,鲜活亮丽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张艺谋是一个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导演,他尤其喜欢使用红色,而《红高粱》这部电影恰恰使用了大量的红色,奠定了红色的基调。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坐在红色的轿子上,一身红色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事的开端。
开头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红色的轿子与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那一点红色代表着当时的妇女地位,黄土地代表着压迫,表现出在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卑微,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由。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外面天空的蓝色预示着即将发生危险的事。
在回娘家时,路过绿色的高粱地,绿色代表生命,片头也出现了这片高粱地,说明即将再次发生生命的转折。
一个大全景,绿色的高粱地和深色的天空形成对比,表现出男女主角的爱情将受到挫折和考验。
回到家中,女主的红色和家中的黑色形成对比,表现出与家里关系的不和,预示着即将决裂。
而老掌柜死后,外面的强光和抛洒的高粱酒和剪纸的红色预示着女主将获得新生,希望。
造酒时被男主破坏,画面并没有变成代表愤怒的暗红色,而是变成代表希望的金黄色,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
在祭奠罗汉时,红色蜡烛,红色高粱酒,红色的光,表现出他们的愤怒和为罗汉报仇的决心,而出现深蓝色的天空和黑色的石头,暗示结局。
在家中准备外出报仇时,送行的酒宴中,血红色的高粱酒,代表着危险与血腥,暗示着结局。
在送行中,女主穿着白色的衣服,与血红色的高粱酒相互照应,暗示了结局时女主的死亡。
最后女主中枪时,使用红色的画面和喜庆的音乐,以喜衬悲,暗示最后结局女主和日本人同归于尽,烘托了一种悲伤的气氛。
结局是男主的视角,世界变成红色,表现出他内心的悲伤,日食发生了,世界变成了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预示着生命的崛起和抗战的继续。
中国红 中国情 中国梦——张艺谋电影视觉设计符号特征
他 们 仰 面 躺 在 地 上 , 重 的棺 材 从 他 们 沉
身 上 抬 过 , 天 白抱 着 牌 位 坐 在 棺 材 顶 上 ,木 然 地 看 着 他 们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重
复 。这 个 场 景 让 人 压 抑 无 比 , 拦 棺 ” “ 在 这 里 完 全 是 专 制 礼 教 的外 显 , 示 了 主 暗
这 仿 佛 亘 古 不变 的 仪 式 中 , 性 的 意 义 女
红 色 是 中 国 的 象 征 。红 色 的 宫 墙 ,
红色的灯笼 , 色的婚礼 , 色的春联 , 红 红
中国 红
红 色 是 张 艺 谋 电影 的 主 色 调 , 他 在
从 古 至 今 , 国 人 的 生 活 中充 满 红 色 的 中 装 饰 主 题 。红 色 , 成 了 人 们 认 同 中 国 构 的颜 色 。 然 而 , 艺 谋 电 影 中 的红 色 并 张
是 他 电影 中最 简 单 的 造 型 , 散 发 出 最 却
和 唯 美 的 追 求 让 他 的 作 品 脱 离 了 具 体 的 时 代 背 景 ,而 具 有 了 某 种 寓 言 的 意
独特的魅力。
张 艺 谋 早 期 的 电 影 带 有 明 显 的 景 观 化 倾 向 , 景 、 彩 、 饰 给 人 的 冲 击 场 色 服
甚 至 超 过 故 事 本 事 . 色 彩 , 其 是 大 而 尤 红 色 ,无 疑 是 他 早 期 作 品 最 重 要 的 元
国际 性 正 得 益 于 他 的 民族 性 。他 的 影 片
之 所 以具 备 了 世 界 性 的 魅 力 , 恰 因 为 恰
他 把 “ 国 ” 层 层 叠 叠 地 铺 展 在 画 面 中 里 —— 这 “ 国 ” 见 得 是 原 汁 原 味 的 中 不
“丹心系家国”主题作文范文及素材——电影《满江红》将“爱国”根植于人民内心深处-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
【精彩语段】
1.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 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重庆山火前,志愿者“偏 向火山行”义无反顾;四川地震时,救援队伍“飞 夺泸定桥”舍生忘死;冬奥赛场上,运动员“只要 你赢了,我就不算输”全力以赴。正因此,在国庆 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与有荣焉 的自豪感,澎湃着与国家发展心心相印、与民族复 兴息息相关的脉搏。
元元之红,历史底色
影片《满江红》,是喜剧、是悬疑,是张艺谋从零开始,尝试类型片的 艺术探索;观影《满江红》,被炸裂、被爆燃,是演员们肆意创作,跳出舒 适圈的匠心之故。《满江红》票房领跑,好评如潮,固然有上述原因,但更 多的是观众被影片结尾的“元元之红”所震撼。
“元元争救死,凛凛强夫危。”在历史的画卷中,如果说“精忠报国” 的岳武穆是画幅的主体,一词《满江红》勾勒着慷慨激昂的铁血丹心,那么 黎民元元就是画卷的不朽底色,影片《满江红》或痞气、或神秘的小人物才 让这画卷流光溢彩。元元之红,乃是历史的底色。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推向纵 深,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 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体 现。这也意味着,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奉献祖国、服务人民, 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这既是吾辈之志,也是吾辈之责。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 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 使命担当未变分毫。“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2009年底,科学 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 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 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年默默驻守 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 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1、色彩运用鲜明。
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导演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红色,更是情有独钟。
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红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后的血红画面”,再到《菊豆》中的“红染布”,又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都十分鲜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他能大胆运用大片大片的中国红或者黄色来烘托气氛,比如《英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艺谋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像《我的父亲母亲》(早期的)和《英雄》、《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这样,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
个人比较欣赏《我的父亲母亲》,它把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好,最纯朴的人,最纯洁的爱情,很感人、唯美。
2、电影风格有活力。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风格都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也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活力,才能让张艺谋导演拥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
使得张艺谋能够冲破以往电影风格来寻找新的电影语言。
3、深度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首先是思辨性,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思辨性,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原意,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力,从生活的最底层,把握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
其次就是张艺谋的创新性,他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力求有所突破,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的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的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并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方法,视觉效果,生动的证明了一名“中国最勤奋”的电影工作者的誓言。
4、彰显女性的个性。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中,女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早期影片尤其彰显女性的个性与魅力。
每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是不同性格不同身份女性的代表。
5、总结。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背景音乐唯美动听,画面宏伟壮丽;深度剖析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同时选角严格,善于挖掘新人。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2019年精选文档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张艺谋出身于陕西农村,他了解农村,懂得农村。
他在电影里时常透露出一股浓重的乡土眷恋情怀。
巧妙的民间色彩运用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画面风格,是他最擅长的表达自身创作意图的利器。
(一)中式色调的“俗”简洁明快与夸张浓烈的色彩是张艺谋电影抓住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强烈刺激的色彩对比往往能碰撞出绚丽、热闹的气氛。
这种典型的中式色调风格恰恰是民众最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情感表达形式。
张艺谋就特别偏爱原生态的民间色彩,时常运用这种色彩搭配展现自然、人类和情感各方面的观念形态。
张艺谋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
”这种色彩运用的“俗”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涵养不谋而合,在传承华夏民族传统的同时,这种雅俗共赏的定位也更容易赢得国际认可。
“俗”的色彩理念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秋菊打官司》中他就为我们呈现了这种极具乡土特色的色彩语言,影片中的黄土地、红辣子、玉米棒、鲜红的女性服饰等情景色彩,不仅给观众带来一种充满张力的乡土视觉冲击,也同样影响并刺激着观众的心理,带动着观众的情绪起伏。
(二)基调颜色的“真”电影的基调颜色是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的画面色彩组合的倾向。
从某种程度上说,基调颜色的选择左右着观众观赏电影的心情。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基调颜色也反映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
从色性上看,《秋菊打官司》偏向于暖调子,这种选择使得这部原本严肃的法律题材的影片蒙上了一层喜剧色彩,明快的叙事基调也让观众在解读影片时更加轻松;从色相上看,影片不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完全以夸张的红色为基调,《秋菊打官司》的基调颜色相对丰富,有黄调子、红调子、白调子、灰调子等,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色彩明度上看,影片以明调为主,大多数场景的颜色都相对明快,但也有部分场景以暗调来展现;从纯度上看,电影中不乏高纯度的亮色细节,大红袄子、红辣子、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红高粱看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对中国文化的运用
从《红高粱》看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对中国文化的运用摘要张艺谋的电影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在国内外电影舞台上频频获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张艺谋的电影中最突出也最为成功的做法是对“中国文化”的展示,中国文化的运用痕迹无处不在,这种文化展示形成了新时期电影的一大特色。
张艺谋的电影具有鲜明民族色彩和地域风情,不仅给观众提供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具有人类学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使中国电影走进世界观众心底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红高粱;文化元素;人类学价值一、引言曙色初露的80年代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性契机的年代,它的开放与活力为第五代导演提供了崭露头角的历史平台,作为领军人物的张艺谋在当时的对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反思的大潮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历史的审视和对传统的批判,并试图把目光聚焦于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身上,以此获得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给予了热切关注,通过她们身上所承受的压力及悲剧命运的展示,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和对善良天性的腐蚀,从而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价。
而张艺谋在拍片之初就意识到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两重性特点这在当时显得尤为可贵,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国人认为金钱是低俗之物,而艺术则是高雅的,如果扯上金钱就会破坏艺术的纯粹性。
但在人们都耻于谈论金钱以免沾染鄙俗之气的时候,张艺谋却主动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拓宽自己的创作之路。
正因为如此,张艺谋的大部分影片在流露出对西方媚俗的同时,又显示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在全球化语境下扮演着对西方文化“臣服”与中国电影“突围”的双重角色。
二、张艺谋电影的价值取向(一)人文关怀在张艺谋的大多数电影中,他总爱把镜头对准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从菊豆到魏敏芝,从秋菊到福贵,张艺谋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展现了小人物的另类生存,体现了一种执著、深沉的人文关怀。
这种人文情怀主要表现在对原始人性的张扬、对平凡人生的关注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表现——《菊豆》及《大红灯笼高高挂》
西 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 8卷
用大量的黄色来 比喻菊豆无法跨越的那道封建之 对 女性 的约束与迫 害 。 门; 另一方 面也 体现 了她 内心 的 躁动 不 安 。当镜 头 聚焦到菊豆在强烈的阳光下将一条条经过漂染, 色 彩艳丽的染布从楼上 的架子上往下晾晒时, 导演运
用 短镜头及 强光配 以太 阳的 自然 光将 大块 的橙 色反 射 到女主人 公 的面 部 , 晰 的展 现 出她 内心 的躁 动 清 所 引发 出的表情变 化 , 突出 了人 物 内心 的矛盾 冲突 。 这 三种颜 色的结合 , 暗示 了女 主人 公 内心 的变化 以
张艺谋 的 电影偏 重 于 故事 的叙 述 , 是从 某 种 但 程度 上影片 中的故 事叙述 使得其 本身 复杂 的叙述 变 得简 洁而明 了 。故 事叙述 在他 的影 片中最 直接被 用
于展 开影片 的情节 及激发 观众 的兴趣 。
一
、
《 菊豆》
影片《 菊豆》 就是用最简单的故事叙述配以强烈
及 对 自由爱情 的向往 。
二、大红灯 笼高高挂》 《
张艺谋 执导 的这部 电影 同样讲 述 了发生在 中国
上 个世纪 2 0年代 的故事 。 电影 的女 主人 公 在父 亲 去 世后 , 迫嫁给 了一 个 大 自己很多 的丈 夫做 他 的 被 第 四个妻 子 。张艺 谋运用独 特 的静 态摄影捕捉 了妻 妾 们 的生活 场景和 当时 中国社会 的文化 背景 。影 片 自然地表 现 出每个人 的性格 特点 。尤其 是对第 四个 妻子颂莲 的性格描 述 , 以精 心 的情节 安排 , 展现 了封 建 中 国女性 的命运 , 传统 的妇女地 位提 出了质 疑。 对 和影 片《 菊豆》 一样 , 《 在 大红 灯笼 高 高挂 》 部 这
【精品】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
极致绚烂的红——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T01114207孙雅玲在我们当代中国众多电影导演里面,对电影画面色彩应用表现较为完美的,张艺谋算是其中一位.他大量运用色彩来展现、烘托、渲染电影的中心主题,这种手法不但让众多电影观众的视觉神经感到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很好的展现了审美情趣与深刻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让电影画面更有艺术意蕴。
张艺谋所导演的《红高粱》,其中应用的美术色彩不但展现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电影艺术表现风格,还最终征服大批喜爱其电影作品的观众。
视觉,是人感官的五官之首,是对客观的最重要的反映。
按照形象化的要求,色彩词语作为视觉表象的信号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语言、电影语言中。
张艺谋就非常善于运用色彩词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红高粱》以独特的电影语言体现出涌动的生命活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首先,在色彩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渗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
红色是激情、正义、生命力的象征。
《红高粱》通篇贯穿红色,太阳、血、高粱、高粱酒是组成红色的基本物象,也是主要情节的标志物。
接下来本文将就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做出浅显的探讨。
看完《红高粱》这整部电影会觉得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平凡真实的,他们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日本却践踏了这样一个安静的高粱地。
但是张艺谋并没有因此而大写战争,而是用平静来代替激烈,无论是时时唱起的陕北的民歌,作战时响起的唢呐声,还是豆官对着红彤彤的天空唱起的那首童谣都是内心激动的体现。
正如电影名称一样,作品中有很多的“红”,这部影片将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其一大标志。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成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客观描述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但也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象征着强盛的生命力和人类原始的激情。
众所周知,在中华名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人认为红色能够给人带来喜庆欢乐的精神感受,到后来,红色也逐渐含有积极、向上、正确、正义的寓意。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影》是张艺谋先生执导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京剧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电影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国际舞台上。
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通过精湛的导演技巧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传递给了观众,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电影的魅力,更能够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们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张艺谋《影》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张艺谋在《影》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影》中,张艺谋通过对京剧的精心呈现和细腻描绘,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京剧的魅力和精妙之处。
无论是唱腔、乐曲还是表演方式,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京剧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张艺谋通过对京剧艺术的深入挖掘和细致表现,让更多的国际观众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京剧的独特魅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张艺谋在《影》中也运用了传统文化背景和题材。
《影》以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权臣——秦始皇为题材,以此作为背景,巧妙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通过对中国历史背景和题材的运用,张艺谋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展现给了观众,使得观众更加了解和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这种对传统文化背景和题材的运用,不仅加深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01《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的应用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的一部作品,延续其作品对于色彩丰富运用的传统。
在这部影片中主要突出了红色、白色和黑色。
凸显了冷暖色调的反差,给观众呈现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且最突出的是这部影片的色彩分别深刻的含义,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红色,在传统的人们印象里红色代表着喜庆、热烈、奔放、生命力…..就如《红高粱》所表现的一样,而这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色具有特殊的涵义,是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下女性命运的象征。
而红色的灯笼被在周围的黑暗所包围着,带着强烈的冲突。
而最后大院里的女人最终的命运就像最后影片所呈现的白色一样——冷清凄凉,白色也预示着命运的终结。
整部影片中以红色、白色、黑色最为突出,相互映衬并烘托环境,而且每个颜色蕴含深刻深,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不满于代表着权力的村长的不公,腆着大肚子,裹着红头巾,穿着红棉袄,拉着一车又一车红辣椒,重复着蜿蜒的羊肠小道,一次又一次走进政府的大门,把官司从村里打到乡里,从乡里打到县里,由县里打到市里。她向权威发出挑战,找村长说理不卑不亢,执着地“要个说法”.
《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对爱的执着与忠诚尤为动人,如特意穿父亲最喜欢的大红棉袄去听他上课;几天围着山转,找父亲送给她的红发卡;为着父亲能天天看见,精心编织挂在教室房梁上的红;等待父亲归来时,她还是红棉袄、红围巾、红发卡,等到白雪盖满了全身;在寻找父亲的路上,暴风雪最终压倒了那一抹红。
《红高粱》中的红高粱是影片的重要形象,随着影片戏剧情节的深入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神奇变化,最后高粱由大片绿色变为一片红色,与剧中的故事和人物的命运有着情与景、血与肉、生与死的密切联系。荧幕色彩(狂舞的红高粱)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此时的红高粱升华为一种以象写意,以象达意,意象合一的境界。“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那片野高粱地里,以天地为证,在高粱的维护中开始生命力的苏醒,舒展的高粱为之热舞,为之歌唱。作品结尾,“我奶奶”死于侵略者的炮火中,悲壮地倒于血泊中,此时“日食”不期而至,染红了大地,染红了高粱地,也染红了那壮美的御敌战场,但很自然地构造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绝妙意境:“我奶奶”死得其所,感天动地;“我爷爷”内心悲伤,日月动容;“我爹”悲歌情深,响彻云霄。这种“意象合一”的境界,产生于象内之境和象外之境的融合,通过这种现实中的自然色彩同情节与人物的融合,达到情景交融,使影片产生富有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的意境,以此显现出影片的艺术感召力量及其审美价值。
四、意象合一
色彩感知是人类共同的心理感受,它不受地域、民族、国家、文化、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色彩是一种文化,对色彩的感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艺术追求把握体现物象生命本体的“意”.中国电影色彩往往通过色彩在情与景的交融中,追求超越画内有限空间以达到画外无限空间的哲理意味,在以象写意,以象达意中,获得“意象合一”的艺术境界。意象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民族特色。在张艺谋的作品里,红色以少有的大面积的高明度和绝对的纯度,来营造了“张氏”独特意象,建构整体意境。
一、源
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
从朱门红墙到红木箱柜;从孩子的贴身肚兜到以中国红为主题的婚礼;从本命年的腰带、佩玉的流苏到寿星的寿服寿桃;从添丁进口时门楣上挂的红布条到孩子满月时做的“满月圆”;从舞龙灯的绣球到锣鼓唢呐的饰物;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香囊到扭秧歌的舞绸;从开张大吉的剪彩到恭贺新禧的贺卡;从铭刻着权力的印泥到记录着功勋的锦旗;从过年过节悬挂的灯笼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倒福和窗花,从“压肚腰”的压岁红包到除旧迎新的爆竹;从闻名遐迩的“红、绿、黄”唐三彩到景德镇最负盛名的“祭红”瓷……红色,这一颜色已然深深镌刻于华夏民族文化之中。
《红高粱》中,面对嗜钱如命的爹,九儿冲出家门,发誓再也不回来。在红花轿里,甩开红盖头(被认为不吉利),用脚撩开轿帘看那结实壮硕的颠轿小伙,这些举动看似逾越传统却又合乎人性。面对抢匪,她丝毫不见慌乱,甚至喜悦地笑了笑。面对“我爷爷”的抢夺,在红高粱地里与之野合,被摧残的欲望和原始的生命进发出惊世骇俗的力量,于是她“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面对日寇,她活力四射,精神抖擞得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号召男人们向鬼子开炮,最后倒在红红的鲜血和高粱酒中。
综上所述,电影本身的存在意义之一是尽其所能地去感动观众,带动观众思维的延伸。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往往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张艺谋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色彩语言,尤其是用红色赞美女性,用红色讴歌生命,用红色表现人性。一句话,用红色构筑电影。红色与人物命运、人性善恶相联系,共同参与情节,构成了作者整体的荧幕视听的逻辑结构。他以“民族神话”为载体塑造了一个抽象、奇异、隐喻性的“中国”.他一直用电影来诠释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他为西方呈现了一个古老、神秘、苍茫的东打。而如何以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以不同目的将中国文明展示于世界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思索和追寻的问题。这一命题在当下消费主义文化泛滥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与急迫。
摘要 拳文通过分析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他用红色构筑的野、柔中蓄刚,意象合一之美,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中国红
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开始产生影响,始于“第五代导演”.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力图革新“第四代导演”电影创作单纯的道德教化,大胆追求形式突破,其中以张艺谋最为突出。观看张艺谋的电影,从《红高粱》到《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再到《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带来强大视觉冲击力的,引起心灵震撼的,永远是那抹不去的“中国红”.本文试图以红色为主心轴。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依托,探寻张艺谋电影中以红色构筑的野性之美,柔中蓄刚之美和意象合一之美。
在《菊豆》中,张艺谋塑造的菊豆是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敢于抗争。当她不能忍受杨金山的虐待时,她敢大声疾呼:“你叔可算个人?我实在受不了!”随后。菊豆公开勾引杨天青,并怀上天青的孩子。当“老东西”瘫痪后,菊豆更是公然与天青调情。并当面骂他:“臭瘫子,你还想欺负我。”当她发现老东西要掐死自己与天青的儿子天白时,她怒不可遏。对天青说:“毁了他,毁了他老不死的。”菊豆身上所传达出来的冲出“铁屋子”的忧愤意识。通过红染池(菊豆与天青偷情之地),红染布(“哗啦啦”地上下翻飞),得到痛快淋漓的诠释。
在《英雄》中,作为倒叙中虚拟的“红色”,是无名欺骗秦王的谎言,是飞雪对残剑的爱情虚拟的背叛。在艳丽浓厚的朱红色装点下,飞雪手持如月的弯刀,上下翻飞于金黄色的胡杨林中,整个画面既有中国民间艺术的浓烈艳丽,又兼有西方油画的厚重感。在大片金黄色中又镶嵌两点朱红,动中有静,空灵剔透,气韵生动。
五、结语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从颂莲直视观众说出自己出嫁当妾的无奈,到对着迎亲花轿的轻蔑一笑;从对来者不善的丫环雁儿来个下马威,到洞房花烛夜老爷被唤走的淡然置之:从次日领教陈宅老规矩的不屑不恭,到受到梅珊的冷落后拂袖而去,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而后点灯受宠的虚荣,点菜捶脚的享受,使她于压迫中渐生希望的梦幻,不自觉地汇入争宠夺爱、日渐炙热的权力斗争中。变本加厉地成为封建制度的坚决维护者。这一切都围绕着红灯笼,点灯、灭灯、封灯,红得吸人血,红得发冷。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女性常常是第一位的,她们往往既承袭了传统精神又接纳了现代意识,或是刚强,或是执着。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女性审美,突破了传统的柔弱顺从的女性形象。而在所有色彩中,刺激幅度最强的是红色,它能唤起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红高粱、红灯笼、红染坊、红棉袄、红辣椒、红肚兜、红衣女等无不立即移情于观众。
二、野
《论语,雍也》篇,孔夫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野”与“文质彬彬”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历史的演变,这种对比成了“文”、“野”对举,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风格。
然而,天然的野性始终潜藏在人们的躯体之中,灵魂之内。在人类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中,野性又不断地受到历史的锻冶,由原始的野性演变而为文明人人性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红色是生命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之一。
三、柔中蓄刚
刚柔,作为天地万物的基本属性,一直被人类所感知。刚柔的观念与阴阳的观念又始终紧密联结,以阳者刚,阴者柔,则男为刚,女为柔。王廷相曾说:“过阴过阳则不和而成育,过柔过刚则不和而成道。故化之太和者,天地之中也。”(《慎言·问成性篇》)可见无论人生或艺术,在保存各自的刚柔本性的前提下,使刚中蕴柔,柔中蓄刚,应是理想之人性。
这种野性发挥到极致的则是《红高粱》。它以独特的电影语言,较新的造型意识,可观赏的活动音像,体现出不可阻挡的生命活力和民族精神,令人心旷神怡。
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全片完全被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高粱酒、血的色彩。因为电影色彩绝不只是影片中某一个画面和镜头的色彩是否好看,它必须融入影片结构内部并形成电影剧作的色彩结构和节奏,才能体现出其存在的意义。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特别是“野合”一场。“我爷爷”跪倒在张成一个“大”字的“我奶奶”面前,表现最原始的生命形成,欲望被彻底的释放与还原。狂舞激动的高粱,在鲜红余晖下,漫天血红,衬以生命力热烈躁动奔放的音乐,最有力地体现出生命情爱的自由欢乐。影片中描写的是偏僻山野,接近原始意味的、粗犷的生命精神,较少文明礼节法规束缚。正如张艺谋所言:“高粱与人接合为一体,这里没有扭曲的心态,没有女人的重负或男人的萎缩,有的是热血沸腾的活力。中国人应该活得舒展些。我们祖上曾经是有声有色的,活得洒脱,死得痛快,近几百年快折腾没了。”片尾打击日本侵略者一段尤其突显了中国百姓对生命的爱,对践踏生命者的恨。鲜血、红高粱酒、红高粱、霞光,影片结束在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荧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呈现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生命得到了热烈、自由自在、痛快淋漓的洗涤。
生活中,人们也习惯用红色来装点喜庆。这种热情、赤诚、向上的民族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民族传统经过历史的承启、沉淀和扬弃,逐渐演变成中华民族的灵魂,这种性格和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代表民族意识和情感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