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水保〔2022〕162号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水保〔2022〕162号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水利厅、发展改革委: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4月2日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和拦沙工程。
中型、小型拦沙工程分别按照大型、中小型淤地坝工程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
其他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淤地坝工程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七省(自治区)实施,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兼顾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区。
第四条各地应按照工程安全可靠、配套设施齐全、整体环境美观、运行管护到位、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淤地坝。
第二章前期工作第五条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相关规划,制定淤地坝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范围、建设任务及有关要求,作为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依据。
淤地坝可行性研究编制提纲
淤地坝可行性研究编制提纲简要说明淤地坝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任务来源、淤地坝建设目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过程、编制单位和主要成果附:淤地坝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综合说明简述淤地坝工程所在小流域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所属侵蚀类型区及侵蚀量等。
简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人均土地、耕地等)简述流域治理现状(主要是沟道治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建设目标、任务附图小流域位置示意图2、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说明淤地坝工程的地理位置、坐标、行政区域、流域面积等2.1.2地貌地质简述地形地貌、高程、相对高差及沟道比降等地貌特点简述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及天然建筑材料等。
2.1.3土壤植被简述地面组成物质及特征,说明土壤种类,分布,土层厚度等。
说明植被类型,结构分布,覆盖度等。
2.1.4气象水文说明流域气温,无霜期,日照,季风(包括强度)等气象特征,见表2-12.2社会经济状况2.2.1行政区划简述涉及的村,总人口,人口密度,农业劳动力等。
2.2.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简述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情况。
2.2.3水土流失情况。
用当地水文手册值确定小流域侵蚀模数3、淤地坝工程建设目标3.1指导思想针对建坝小流域的具体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阐述淤地坝建设的宗旨,提出本淤地坝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3.2编制依据简述编制淤地坝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水土保持规划,文件,规定等。
3.3建设原则简述淤地坝工程建设所遵循或坚持的原则,包括建设重点,建设管理,资金筹措等方面。
4、淤地坝工程设计4.1坝址选择详细说明选择确定的淤地坝工程坝址地形,地貌,地质情况;上下游淤地坝工程相互之间有无影响;新建淤地坝有无淹没影响,新建淤地坝下游有无重要设施。
主要建设材料,交通,电力情况。
4.1.1用万分之一地形图量算坝控面积,实测库区地形图;实测坝址地形图4.2设计标准说明淤地坝工程的设计标准和依据。
淤地坝
第4章淤地坝4.1 概述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修建的具有缓洪、拦泥、淤地、发展生产等功能的水土保持工程,一般由坝体、放水建筑物和溢洪道三部分组成,距今已有400多年[1]。
根据淤地坝的规模、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淤地坝运行有单坝运行和坝系运行两种方式,骨干坝在其中发挥着主导和控制作用。
4.1.1 淤地坝的发展[1~5]淤地坝诞生历史悠久,是现代坝工建设领域取得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成就。
实践证明,淤地坝在拦泥淤地、防洪减蚀、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控制入河泥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淤地坝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人工修筑阶段(1569年~1949年);(2)试建阶段(1949年~1985年);(3)兴建治沟骨干工程阶段(1986年~现在)。
最早的淤地坝不是人工修筑,而是地震和地下水等作用,造成沟坡发生大体积的滑坡或塌坑,堵塞河道,形成天然坝库。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境内的黄土洼,因沟壑两岸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天然聚湫,聚水拦泥,后经过人工修整,形成高为62m,集水面积为2.72km2的淤地坝,见图4.1。
它长期拦蓄洪水泥沙,淤地53hm2,坝地土地肥沃,连年丰收。
人工修筑淤地坝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 ~1619年)的山西省《汾西县志》,距今已有400多年。
早在清代嘉庆之前(公元1796年),淤地坝开始引起官方的重视,并由山西省西部地区向周边地区及陕西省北部区域推广。
194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关中保持试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高原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
从1949年开始在陕西省米脂县试修淤地坝。
1952年绥德水保站成立以后,以绥德、蜜汁、佳县、吴堡四县为重点试建区,积极宣传推广修建淤地坝,两年内修建淤地坝214座,一般坝高5~10m。
1953年~1957年在晋、陕、蒙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筑坝技术也得到了普及。
淤地坝设计说明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已知基本资料1.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一张(1/1000);2.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km2;3.经勘测计算,求得坝高H与库容V、淤地面积A的关系见图;4.流域年侵蚀模数K=10000t/km2,2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105m3/s,洪水总量W洪=10万m3,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0=180m3/s,洪水总量W洪=17万m3;5.沟道无常流水;6.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土壤内摩擦角φ=20°,内聚力c=0.8t/m27.放水洞设计流量Q=0.5m3/s二、设计任务、要求1.掌握中小型淤地坝设计方法、步骤;2.在1/1000地形图上进行枢纽布置;3.拟定淤地坝断面形状及尺寸;4.进行坝坡稳定分析计算(k=1.25);5.设计溢洪道及放水建筑物(卧管放水孔水深可取台阶高度);6.绘制设计图;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设计步骤1.淤地坝坝型选择因为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所以选择土坝;淤地坝对防渗性的要求小于水库的要求,沟道无常流水,故可采用施工方便的均质土坝。
坝址附近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故选用碾压坝。
2.坝址选择在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中有两个轴线位置可以选择,其中轴线二处沟谷狭窄,上游地形开阔平坦,并处于口小肚大的葫芦口地形处,在轴线二处筑坝工程量小、库容大、淤地面积大。
因此,选中在轴线二处筑坝。
3.拟定淤地坝断面形状及尺寸 (1)坝高H=H 拦+H 滞+⊿H拦泥库容和拦泥坝高的确定根据公式,代入坝库排沙比n s =0,淤积年限T=5,γs =1.3,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K 和流域面积F 由已知条件给出,计算得拦泥库容V 拦=19.23*104m³ 查H —V 关系曲线得,拦泥坝高H 拦=810.5-797.9=12.6mss r Tn KF V )1(-=拦滞洪库容和滞洪坝高的确定采用试算法,拟定多个H滞,由计划淹没水深假设H滞,再由H-V曲线求得V滞,按公式Q泄=Q洪(1-V滞/W洪),求出Q泄,按堰流公式Q泄=MBH3/2求溢洪道宽度B,得出多组数据经过多次假设计算,对工程作经济、技术比较,确定h滞为2.3米时合适,该h滞所对应的B、Q泄,V滞即为调洪计算所求。
淤地坝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doc
淤地坝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淤地坝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制定了中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道治理专项技术标准,其中第三项是淤地坝技术标准。
以下是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这部分标准的摘录。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建设1.施工准备1。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土石方场地、确定运输土石方的路线、修建交通道路、架设输电线和通信线路、安装水泵、修建临时材料仓库(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等。
2.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土坝、溢洪道、泄水孔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通过测量工具和打桩在地面上逐一确定。
2.地基清理(包括土坝、溢洪道和排水孔位置范围内的坝基和岸坡)1。
土壤沟床的基础清理需要清除所有浮土和杂物。
清除深度取决于浮石和杂物的深度,一般要求在30cm以上。
接缝槽应沿坝轴线开挖,梯形断面底部宽度为0.5-1.0m,深度为0.5-1.0m,坡度为1: 1。
均质黄土应按压实标准回填压实。
2.清除石槽基床基础时,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连接时,应先清除表层覆盖物,然后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清除。
原则是开挖应满足设计要求。
岩质边坡拆除后,不得台阶。
如果岩石中有裂缝、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严格采用填堵法或水玻璃掺水泥处理,或作为导流过滤池,将裂隙水引至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交接处的坡度:土质岸坡不大于1:1.0 ~ 1:1.5;岩岸坡度不大于1: 0.5 ~ 1: 0.75。
4.当坝基为黄土平台时,除削坡外,还应提前进行湿陷性处理;如果坝基有长期蓄水要求,应切断坝基防渗。
三、土坝施工本条只限于碾压土坝施工技术。
落水坝施工技术要求可按标准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以达到高用土、低用土、运输距离短的目的。
严禁在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可能布置成环形,路线应分开,以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生态环境部
2014 年 11 月,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 南(试行)>等 6 个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2014〕99),正式发布《地下水污染修复(防 控)工作指南(试行)》。
2013 年 1 月至 9 月,选择地下水有机物污染典型案例,编制《典型地下水有机物污染 修复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讨论稿)》。
2014 年 2 月,原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听取了科技司的意见, 对《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讨论稿)》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地 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6 标准的层次结构...........................................................................................................................42 7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和依据...........................................................................................................43
2012 年 2 月至 4 月,编制完成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技术培训材料,组织、实施地 下水修复和防控技术培训。
2012 年 5 月至 7 月,研究典型场地地下水修复(防控)目标确定方法、技术筛选方法、 工程设计与技术经济评估要点,制定《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讨论稿)》框架。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国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面的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料场,确定运送土、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围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 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质沟床清基如岩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法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岸坡不陡于1: 0.5〜1: 0.75。
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咼以下的坝端禁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量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土壤含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水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水和灌水。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doc11)(1)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doc11)(1)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严禁取土。
淤地坝方案设计书
淤地坝设计说明书目录设计说明2一、淤地坝设计2坝址选择2枢纽工程布置2坝高、库容及淤地面积的确定3调洪计算3注意事项4二、土坝设计5坝型选择5筑坝土料选择5土坝断面结构及尺寸拟定6土坝稳定分析计算9注意事项10三、溢洪道设计12位置选择12布置形式13水力计算13溢洪道结构设计15注意事项20四、放水工程设计24工程布设24水力计算25工程结构设计25注意事项28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依据规范如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16453.3-2008-T)《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依据课本,参考实习所见水库,设计此大坝。
因初次设计,工地上对设计说明书有何具体要求,说明书的格式到底怎样,都不清楚,因此,本次说明书前部分主要是摘录规范当中的文字,后半部分则是自己设计大坝部分。
设计者:水保103班巩东东学号:2010011542日期: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一、淤地坝设计坝址选择大、中型淤地坝,集水面积和洪水量较大,大部分时间沟中有常流水的,一般应有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三大件”;对淤积进度较缓、蓄水时间较长的则应增设反滤体。
坝型一般采用均质土坝。
若坝址处下部是窄而深的基岩沟床,可采取先修重力浆砌石坝或堆石坝,坝高与基岩沟床齐平,等基岩沟床淤平后(一般只需一年),在其上正式修均质土坝。
枢纽工程布置在地形图上,确定坝轴线二作为大坝选址,在右岸建溢洪道,左岸建放水工程。
详见附图。
坝高、库容及淤地面积的确定首先,我们从坝高-库容、坝高-淤地面积关系曲线,结合下面公式:式中:V拦为拦泥库容(m3);F为淤地坝控制的流域面积(km2);K为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t/(km2·年));n s为坝库排沙比;T为设计淤积年限(年);γs为淤积泥沙的干容重(t/m3)。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规范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规范标准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中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它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严禁取土。
淤地坝编制要求
关于编制淤地坝建设技术报告有关要求的通知各有关市水保局(总站):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淤地坝工程技术报告编制工作,提高编制质量和水平,现对编制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技术报告名称要求技术报告名称按坝系建设投资渠道编写。
由国家计委、水利部安排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建设项目,名称统一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甘肃省××市××县(区)××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甘肃省××市××县(区)××小流域坝系工程××骨干坝(中型淤地坝、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竣工报告)”。
由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安排投资建设的项目,名称统一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甘肃省××市××县(区)××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甘肃省××市××县(区)××小流域坝系工程××骨干坝(中型淤地坝、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竣工报告)”。
二、资质要求严格执行水利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
三、技术报告编制依据及图件要求技术报告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严格按照黄委会《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黄水保[2004]2号)、《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水利部SL289—2003)和《甘肃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DB62/T651—2000)执行,所附图件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制图标准,采用CAD制图。
初步设计还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复的坝系可研进行编制,建设内容不得随意变更,总投资不得突破可研批复规模。
淤地坝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业主所提供的招标文件文件、图纸以及招标文件中所提供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踏勘现场所了解的具体情况以及业主对招标文件的答疑。
3.根据合同工期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搞好工序衔接,达到均衡生产,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
4.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做到机械化作业和流水作业、标准化作业。
5.加强质量管理,做到事先控制,争取达到不出质量事故。
6.增强内部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7.总体思路:"两个确保"第一是确保安全质量,第二是确保工期。
贯彻"三高",即一要高水平优质建成本工程;二要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用检测控制工序,让工序控制过程,让过程控制整体;三要高效率建设本工程,各工序作业全过程控制,一次达标。
8.全过程监测,信息化施工9.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并及时将施工全过程的各类施工信息反馈到设计监理部门,再反馈指导施工。
10.本工程类型相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施工资料。
二.编制原则1.依据招标人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及特点,按以下原则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1.1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及有关规定;服从业主的安排和指挥,按谈判文件约定履行责任和义务,以业主的满意为努力的方向。
1.2积极配合和接受监理工程师和质监部门的监督检查,向业主交出满意的产品,履行我处对工程质量的承诺,确保创优工程目标的实现。
1.3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科学管理,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成熟的施工经验,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本项目按期交工。
1.4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充分利用项目的结构特点,采用分区分段流水作业,使项目施工紧张、均衡、安全、文明、有序地进行。
2.遵循谈判文件条款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附图、附表中,严格按照谈判文件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编制。
淤地坝勘察规范
淤地坝勘察规范《淤地坝技术规范》是新制定标准,合并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坠坝技术规范》的技术内容,共10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勘测、坝系工程布设、水文计算、工程设计、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管理及验收、工程运行管理。
标准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建设与管理。
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淤地坝建设管理行为,促进工程运行安全和长期发挥效益。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是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10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枢纽布置和坝型选择、筑坝材料选择和填筑要求、坝体结构、坝基处理、坝体与坝基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坝的计算和分析、分期施工和扩建加高、安全监测设计。
标准适用于1级、2级、3级和3级以下坝高大于30m的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提高1~3级及坝高大于30m土石坝设计的技术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是在《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7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工程布置、防沙、防污和防冰、水力设计、结构设计与地基处理、安全监测。
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各类进水口的设计。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统一设计标准,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目的,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是在《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6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评价内容、生态环境评价、社会评价、管理评价和经济评价的评价方法,以及总体评价。
标准适用于除抽水蓄能电站和潮汐电站以外的总装机容量50MW及以下的已建小型水电站。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小水电站在生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和经济合理方面的评价准则,为新时代绿色小水电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小水电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是新制定标准,共10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体要求、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纵深防御能力、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安全运营、安全监督检查。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举办《淤地坝技术规范》培训班
技示范园网站和手机App等新型宣传渠道,同步互动,拓展宣传辐射功能,通过互联网,提高水土保持科普宣传辐射范围,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理念。
深化城市水土保持理论研究,如城市土壤侵蚀模数研究等城市水土流失规律原理研究、极端天气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和分析等,鼓励城市水土保持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城市雨洪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减轻城市内涝和缺水问题、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土流失量化监管设备研发等。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深圳将再燃激情,再闯新路,成为展示“中国之治”的深圳力量,抢抓粤澳港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率先探索全面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新路径。
深圳四十正青春,水保事业再发展,继续勇当城市水土保持的排头尖兵。
[参考文献][1]苏飞,胡嘉东,粟苏文.施工期水土流失估算及可靠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4(2):20-23,37.[2]刘信儒,王炜榕,胡学俭,等.城市水土保持主要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1):28-30.[3]祁生林,杨进怀,张洪江,等.关于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的刍议[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15-118.[4]曾祥坤,王仰麟,李贵才.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5):586-592.[5]邓岚,宋桂琴.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研究进展初探[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5):72-75.[6]唐克丽.城市水土流失和城市水土保持[J].水土保持通报,1997,17(1):封2.[7]郭志贤.试论城市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1998(10):29-30.[8]吴长文.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3):1-5.[9]吴长文,刘伟常,盛定生.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1997(1):36-39.[10]杨海龙,齐实.水土保持执法与监督(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88-126.[11]吴长文.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1995(12):38-40.[12]吴长文.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6(8):29-31.[13]陈法扬,谢军.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6-18.[14]吴长文,李财金,卢进波,等.南方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关问题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3):75-76,83.[15]王永喜,吴长文,郭江红.城市片区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方案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3):80-83.[16]张璐,王秀茹.城市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88-190.[17]宋伟,周庆华,郭永辰.着力开展以雨洪利用为重点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J].河北水利,2006(4):35-36.[作者简介]高阳(1982—),女,辽宁鞍山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林军(1971—),男,广东兴宁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生态环境部
2011 年 11 月至 2012 年 1 月,开展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调研与评估工作。 收集国内外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案例,总结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的经 验教训,进行效果与技术经济分析。对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进行调研,总结技术选择 要点、适用场地条件、应用风险和成本,形成《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调研与评估 报告》。
6 标准的层次结构...........................................................................................................................42 7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和依据...........................................................................................................43
7632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实现污染场地地下水的规范化修复和风险管控完善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在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水生态环境司和法规与标准司组织下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起草编制了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4 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概况...................................................................................... 39 4.1 国外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概况................................................................................ 39 4.2 国内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概况................................................................................ 40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淤地坝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土石坝工程,其在水利、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淤地坝工程的施工品质和管理水平,制定和遵守相应的技术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一、施工技术标准1. 地质勘探和设计标准淤地坝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工作。
地质勘探要准确评估坝址地质条件,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设计要科学合理,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地质勘探和设计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要求。
2. 施工工艺和操作标准淤地坝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标准。
施工工艺要明确每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流程,确保施工有序推进;操作标准要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要求,确保操作正确可靠。
施工工艺和操作标准的制定应参考行业规范和经验总结。
3. 材料质量和使用标准淤地坝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例如,土石材料要满足一定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混凝土要符合相应的抗压、抗渗等性能要求。
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应按照标准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和使用合理。
4. 设备和机械使用标准淤地坝施工过程中,常涉及一些设备和机械的使用。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应制定设备和机械使用标准。
标准内容包括设备和机械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
使用标准的制定应参考设备和机械使用说明书,确保按照标准操作和管理。
二、管理技术标准1. 施工组织和管理标准淤地坝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施工组织和管理标准应明确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等内容,合理划定工作范围和权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标准淤地坝工程施工时,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制定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标准,明确各项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3. 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施工质量是淤地坝工程的关键指标之一。
《城市河道生态清淤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2杭州市地方标准《城市河道生态清淤管理规范》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河道不仅是水资源的基本载体,还是改善水环境的基础,对于防洪、灌溉、排涝、供水和水资源调度等都有重要意义。
河道淤积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变得愈加严重,加之人为的填堵行为导致河床不断抬高,河道的蓄水量逐渐减少,甚至影响了整个水环境质量、防洪排涝能力以航运能力。
与传统清淤不同的是,生态清淤是指以清除河道底泥中富含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的淤泥、悬浮状污泥,减少底泥中氮、磷、和污染物的二次释放,达到改善水环境目的。
同时整个清淤过程不破坏周围环境,对水体扰动最小,有利于河道生态建设恢复, 清除的淤泥经过了合理处理,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并推进资源化利用。
生态清淤技术同淤泥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逐步构建起生态清淤产业链,并提高生产水平,使得生态清淤工程在河流环境治理中具有远大的前景,为湖泊河流的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
2022年2月起,杭州启动了迎亚运河道环境保障五大专项行动。
目前,河道水体专项排查治理已开始,除了排水口异常出水监管,水质监测,加大河面养护和河道巡查的频次外,河道清淤也是水体水质保障的重要一环。
市城管部门在去年试点基础上专门出台了《杭州市城市河道生态清淤实施要求》,明确了生态清淤作业方式、环境影响、尾水处理、淤泥处置等基本要求,今年将推广生态清淤工作,更好地改善河道水环境,助力美丽亚运。
今年杭州市城市河道计划清淤15条河道,总方量约18万立方米,其中生态清淤有10条河道。
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发布生态清淤相关标准和规范,本标准的发布将填补城市河道生态清淤方面标准的空白,助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城市河道,促进我市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2.工作简况2.1立项计划该标准任务来源于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1年度第二批杭州市标准化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杭市管函12021 )93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技术标准
淤地坝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签章)
2018年3 月6 日
第二部分:供外部使用(连同征求意见文件一同发放)
一、标准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淤地坝技术规范是为规范淤地坝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满足淤地坝工程安全、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为淤地坝建设和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依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关于水利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2016-2018年)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16〕118号),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14)的要求制定《淤地坝技术规范》。
(二)编制原则
统一协调性原则。
根据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新要求,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进行细化和延伸,对《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水坠坝技术规范》(SL302-2004)进行系统的整合、扩展、完善和替代,形成淤地坝工程统一协调的技术规范体系。
先进适用性原则。
在总结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地区淤地坝几十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淤地坝涉及的坝系工程布设、水文计算、设计、除险加固、施工、质量管理及验收、运行管理等建设管理成熟的、先进的技术纳入规范,并根据淤地坝建设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注重保障淤地坝运行安全和规范的适用性,形成淤地坝工程先进的完整的技术规范,以指导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地区淤地坝的建设管理。
二、技术要素及其协调性
(一)技术要素及其来源依据,详见ZY-19-2013(其中E、K、L
列不发)
(二)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详见ZY-20-2013(其中H、I列不发)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注:1、技术要素按第一次出现的条款号或附录号排列;其类型包括:指标、参数、术语、符号代号、公式、图、表、方法。
2、来源依据按类型排序,其类型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行政文件、规划、领导讲话、相关标准、招标文件、著作、论文等;其中相关标准按水利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其他国家的标准、事实标准、联盟标准的类别顺序排列;同一类相关标准按标准编号排列;同一标准按条款号或附录号排列。
著作主要指行业内认可度高、影响力大、政府认可的工作指南、操作手册、教科书、百科全书、产品说明书,以及工程建设、生产实践、科研项目等。
论文包括杂志或会议论文。
3、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20
列。
2、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21
三、重大争议及其处理情况
填写ZY-22-2013
注:1、按争议的要点排列,针对同一争议的不同意见应分别列出。
2、若本标准涉及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需重点说明。
3、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22。